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测试

(人教版)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测试

(人教版)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测试
(人教版)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测试

(人教版)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测试

说明:本套试题只有26道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绿藻

C.校园中的全部杨树D.培养瓶中的全部野生型果蝇

2.在大田作物的栽培中,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正确的解释是()

A.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B.已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C.导致种内斗争激烈 D.使成熟期大大延迟

3.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C.竞争D.种内斗争

4.目前世界上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是()

A.白鳍豚B.大鲵C.儒 D.扬子鳄

5.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生态系统

6.由光强度引起的生态效应是()

A.浅蓝色薄膜下培育的稻苗质量差B.蛾类对紫外光的趋光性最明显

C.在苇棚下培育的三七长势最旺盛D.在夏季温带鸟类生

殖腺成熟产卵

7.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

A.蜣螂B.蚯蚓C.蘑菇D.苔藓

8.温带针阔混交林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近年来因松毛虫危害大面积死亡。其原因是()

A.人工林的松毛虫繁殖力强B.人工马尾松林适应性下降

C.人工林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 D.人工造林密度大,影响通风

9.有人在草原上实验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经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

A.使食物链缩短B.使食物链延长

C.食物网消失了D.食物网变复杂

10.在食物网中,生产1吨蛋白质,消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A.羊 B 牛C.草D.狼

11.在某食物链中,最高的消费者为4级,该食物链中应有几个营养级?()

A.6 B.5 C.4 D.3

12.在海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生态原因是()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七) 生物与环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选C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2.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多年后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密度,得知该种群年龄结构较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B错误;建立植物园属于对百山祖冷杉的易地保护,C错误;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分别在不同的生长区域,应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 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解析:选C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 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高考)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 ) 2.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农业的决定》出台。该决定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将树木、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转化为常规可再生能源,如燃料乙醇、沼气、生物柴油等就是生物质能产品。下列关于生物质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生物质能可降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 B.发展生物质能成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一把“钥匙” C.发展生物质能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一件“利器”D.发展生物质能实际上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3.(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2011·东城模拟)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6.(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二、非选择题 7.(2011·广州一模)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济南版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单选题 1.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阳光→草→兔→狐 B. 小麦→鼠→蛇→鹰 C. 鼠→蛇→鹰→腐生细菌 D. 草籽←麻雀←鹰 2.今年初夏,无锡太湖又大面积发生了水华,严重危及市民的正常饮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工业污水大量排放 B. 草履虫大量繁殖 C. 蓝藻大量繁殖 D. 水生植物过度繁殖 3.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美丽场景。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青蛙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A. 生产者生产者 B. 消费者生产 者 C. 生产者消费 者 D. 生产者分解者 4.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 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 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 B.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C. 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D. 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 蚁穴溃堤 B. 大树底下好乘 凉 C. 蚯蚓松 土 D. 青蛙冬眠 8.)“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观点可以理解为() A. 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 大 B. 虎性情孤傲,不群居 C.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数量也越小 D.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9.与陆生动物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结构是()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A卷(基础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使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压力 B.温度 C.光质 D.无机盐 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相比,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与此有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池塘中的生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生物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种间竞争 7.一个野兔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种群的年增长率以及第5年种群数量分别是 A.150%,675 B.150%,1013 C.50%,675 D.50%,1013 8.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9.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海上捕捞,有利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0.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宜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消灭被保护动物的天敌 二、非选择题(20分) 11.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物圈-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 B.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经济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解答】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因为植被是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植被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因此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态环境。 2.【答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特征。

【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C、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不是彼此独立的,C错误;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环境。D正确。 3.【答题】下列各组生物中,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A.猕猴和海豹 B.鲨鱼和海带 C.袋鼠和东北虎 D.熊猫和仙人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解答】猕猴都是野生动物,猕猴营攀援生活,主要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海豹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A错误;鲨鱼和海带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海生动植物,B正确;袋鼠生活在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东北虎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C错误;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属于沙漠生态系统,D错误。 4.【答题】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______,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生物圈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 【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最新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精品

初一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苏科版) 1、对生活在庐山的一株杨梅树来说,影响它的生态因素是( ) A、山上的鸟、昆虫等动物、其他不是杨梅的植物以及微生物 B、阳光、水、土壤、空气等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 +其他的杨梅树 2、秋天某些树木的叶片变黄脱落,这是因为( ) A、光照和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叶片衰老和风吹的缘故 C、缺少肥料和水分 D、秋季所有的树木叶片都会变黄脱落 3、下列描述的情境中,不涉及生物因素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如鱼得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海枯石烂 4、下列两种生物间的关系对二者的生存都有利的是( ) A、蜜蜂采蜜时给花传粉 B、菟丝子依靠吸收大豆的水分、养料而生存 C、狮子吃斑马 D、病毒侵入使人感冒 5、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它们耳朵差别的环 境

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6、在下列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因素中,属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鱼儿在水中生活以水草为食 B、一棵大树需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和无机盐 C、狼以野兔、鹿等小动物为食 D、蜜蜂靠采集花蜜、花粉生活 7、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干燥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 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 8、下列成语中,哪一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某种生物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取决于它( )

山东潍坊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生物与环境(带解析)

专题练生物与环境 (2021·广东省调研)白马雪山地处我国横断山区肀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海拔2300 m以下)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自然带。下图为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分布图。据此完成1~2題。 1.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出现坡向和海拔高度() A.东坡2300 m以下 B.东坡3000-3500 m处 C.西坡2300 m以下 D.西坡3500~4000 m处 2.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干热河谷内的生态环境。白马雪山植树种草的最佳时间可能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2021·中原名校质量测评)下图是南岭沿南北方向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南岭很多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往往没有森林分布,原冈可能是 A.气候十热B.光照不足C.土壤过湿D.人类破坏 4.导致甲山自然带比乙山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B.坡较陡C.夏季风作用弱D.冬季风作用强 5.图中反映的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A.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高 B.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分布海拔较高 C.山麓基带的植被与地带性植被一致 D.相同海拔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2021·安徽省六校教育联合会素质测试)图3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

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6~8题。 6.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 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D.同时上升 8.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m以下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3500m (2020·德州二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长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的植物。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南引北移,不断扩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跨纬度引种。如图表示长、短日照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 有关P、Q两类植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P属于长日照植物②Q属于长日照植物③P属于短日照植物④Q属于短日照植物

小学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拱墅区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复习目标: 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能量流、物质流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3.掌握人、动物、细菌真菌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复习过程: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2.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空气中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2)随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以内的水层中。(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合作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适应既具有普遍 性,又具有相对性。 (1)骆驼、骆驼刺、旗形树…. (2)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复习提纲25页 (3)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复习提纲26页 (4)家兔适应草食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 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 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 和防御敌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 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6)昆虫适于陆地生活及运动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测试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测试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2019·洛阳模拟)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2.(2019·临沂模拟)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C.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循环 D. 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3.(2020·浙江模拟)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 ④为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D. ①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4.(2020·山东模拟)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 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 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5.(2019·钦州模拟)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罐子”中的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生物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山东省张秀云 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 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 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5.下列有关氮循环中进行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叙述正确的是() A.全是分解者 B.只有分解者和生产者 C.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 D.既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 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 B. 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 . 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 4.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河蚌的贝壳﹣﹣游泳 B. 蝗虫的气管﹣﹣呼吸

.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家鸽的羽毛﹣﹣飞行 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项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 开发生态旅游 B. 改善生态环境 .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和产草量 6.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的是() A. 废报纸 B. 塑料瓶 . 果皮 D. 易拉罐 7.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 环境会影响生物 B. 生物会影响环境 . 生物会适应环境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水 B. 光 . 温度 D. 空气 9.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 A. 长有羽毛的动物 B. 用鳃呼吸的动物 . 四肢发达的动物 D. 长有外骨骼的动物 10. 下列四项生态因素中,影响七星瓢虫生活的生物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1复习与检测 测试(学生版)

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复习(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A. 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 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腐乳制作温度最高 C. 保证在有氧环境下发酵 D.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3.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C.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5.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揲作,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

6. 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果醋或腐乳时,所需控制的温度都是相同的 B.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C.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自下而上随着豆腐块加高逐渐减少用盐量 D.装置乙中b为排气品,c为充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7.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品腐乳表面的黏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B. 制作过程均需先通入无菌空气,再将发酵瓶密闭 C.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菌种细胞结构不同,细胞呼吸类型相同 D. 控制好温度、pH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8.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主要菌种都是原核生物 B.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 C.所用的装置都需要密封 D.所用的菌种都需要人工接种 9.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1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4、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温度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9、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被引入山东半岛这个新领地。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 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外来生物 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 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1、(2010南通)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 12、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天气炎热时,树荫下比较凉爽。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2 . 影响沙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蚂蚁B.蜥蜴C.水分D.空气 3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 4 . 下列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的是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C.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5 . 农田栽培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会减产。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害虫大量繁殖B.杂草生长旺盛 C.种内竞争激烈D.成熟期大大延迟 6 . 《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梁代陶弘景观察发现,蜾蠃将螟蛉幼虫捉到自己巢穴中,蜾蠃的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蜾蠃和螟蛉的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7 . 下列各项表示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雪莲——沙漠B.袋鼠——森林 C.丹顶鹤——湿地D.华南虎——南极冰原 8 . 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9 . 北极狐的体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黑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兰花螳螂神似兰花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骆驼的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 . 竹节虫像树枝,仙人掌具针状叶刺,说明()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生物会影响环境D.生物会改变环境 11 . 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环境会影响生物B.生物会影响环境 C.生物会适应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12 . 雨后,我们会在校园的小道上发现有很多蚯蚓爬出地面。影响蚯蚓出现这种行为的因素是()A.阳光B.空气C.土壤D.温度 二、填空题 13 .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和__转化的,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4 .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回温暖的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适宜的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 . 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专题专项检测卷(五) 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 Word版含解析

A卷——基础保分练 一、选择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选D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2.(2018·南通一模)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栖息地样方1样方2样方3平均 森林边缘15181516 小溪岸边12141313 森林5524 A.对美洲大树莓数量调查时,选取的样方是随机的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有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解析:选D 调查美洲大树莓数量时,应该随机取样;取样时,应该选取足够多的样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都属于生产者,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在森林边缘和小溪岸边较多,说明其适宜生存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3.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 A.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 B.“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建立人工防护林时注意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 解析:选C 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利用了种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年龄组成为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属于生态系统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