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

关键词:杜诗意象个性化密集组合新奇构造沉郁顿挫审美价值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杜甫代表作品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赏析:

这首诗写了诗人:1.自己的苦2.周围人的苦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 . . . .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 . . .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这句诗,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歌舞升平,脑满肠肥;一方面却是求助无门,冻死路边。这句诗的语境,源于杜甫行走于“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战乱沿途所见,而记录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

诗风特点: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

诗人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诗歌影响

杜甫在他有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然而,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公元十世纪初,五代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

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曹邺、杜苟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鲁迅也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一年级) 临川一小乐淑骎 ——走进自然,感受四季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名称;了解四季的代表性事物:草芽、荷叶、谷穗、雪;感受四个季节的特征,体会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自然的热情。 3、能力目标: 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活动目的 1、课件展示小朋友身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衣服,引导学生概念性地掌握四季的特征。知道各个季节的温度变化,体会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并识记“春、夏、秋、冬”这四个生字。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下节课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准备阶段

1、带学生到郊外进行一次秋游,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和放暑假时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田里的谷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天气呢……收集树叶、野花、小草等具有季节代表性的物品。 2、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春、夏、秋、冬的资料。如儿歌、舞蹈等。(三)活动主体 1、对比夏季和秋季的不同,全班交流,结合秋游的感受说一说。 2、课件出示草芽图、荷叶图、谷穗图、雪人图,让学生区分四个季节。 3、教师范读课文《四季》。 4、朗读课文《四季》,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得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5、教师提出问题:“鞠着躬”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谷穗为什么要“鞠着躬”呢? 6、同桌讨论。 7、全班交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四)成果展示 1、分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语文走近杜甫教案

语文 - 走近杜甫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 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准备 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 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 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 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 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他就是大诗人——杜甫。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 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 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三、接诗 1、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四、背诗 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 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前出塞》《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秦州杂诗》《剑门》五、朗诵主持人:大家通过课外学习,已经能够背诵许多杜甫写的诗,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 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 想也是不同的。下面就请大家来朗诵杜甫的诗。比一比。看谁真正把诗的韵味读出来了。 1、各组推荐一位评委上台。 2、各组推荐两位代表朗诵。 3、评委根据每 位选手的表现,当场打分,当场亮分。六、赏画古诗 主持人:刚才八位选手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诵了八首古诗,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高度的情景交融、忧国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郑娟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采访:听XX讲那过去的事 授课人:郑娟娟时间:2014年3月授课班级:六(1)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陌生人、与亲人交流的区别,学习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把握自己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3、情感目标:通过听陌生人、亲人讲过去的事情,增强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把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梳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末我们利用假期回家对自己的亲人、对村里的乡亲们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不知道同学们的收获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分享同学们的成果吧。 二、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胡良青年龄:67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胡良青家里 采访策划:1.生活环境是否变化 2.生活条件是否改变 采访成果: 原来生活环境很好,有山有水,蓝天白云,都很漂亮,就是最近山中的树快没有了呀!人们都在砍伐,虽然现在还没有感觉到巨大的变化,天是蓝的,水也还是绿的,只是山上的树生长的速度慢。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原先,差不多每个人都在家种田,却总是吃不饱。现在,可以去外面打工挣钱,条件在变化,就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真是大变化呀!我们这辈人虽然老了,但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人老心不老。 三十年前,在我们这里,国家与国家有时发生战乱,每个人都心慌失措,每天都在黑暗

中生活,没有温暖的一天。现在,没有战争了,每天都过得平平安安,三十年的变化也大呀,现在才有这么美好的日子。 第二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陈可华年龄:63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陈家冲 采访策划:1.您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吗? 2.您当时对新中国成立是什么感想? 3.您能讲一讲儿时的事情吗? 4.您青年时经历的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5.对于现在的生活,您有什么感想? 内容整理: 1、与新中国同岁。 2、推翻了当时旧社会的封建理念,人民又重新走向了成功的起点。 3、小时候没学上,只能靠劳动来获得满足温饱的东西,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才能勉强有学上,可又经历了59、60、61年三年的自然灾害。在此期间,没有东西吃,人民生活的非常痛苦,只能吃树皮、草根和野菜充饥,那简直不是人过的生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负伤,最终熬过来了。 5、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既有办法医治疾病,又吃得好,穿得暖,人们生活非常幸福,我现在十分开心,还想多活十年二十年。 采访后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对过去有了进一步认识,那时候我们生活是多么艰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三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周守国年龄:55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陈家冲医务室 采访策划:寻找目标——与之攀谈——了解情况 1、能否和我们讲一讲您的过去? 2、您读书时代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3、当初为什么想到从医呢?有没有想过从事其他行业? 内容整理: 周医生,一位年过半百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在众多劳动者中,他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他并不计较什么,只是完成自己应当尽的一点力。

综合实践课成果总结

综合实践课成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开学初,就组织相关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二、合理安排师资、课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评价者。 鉴于三升四的教师曾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刚升三年级的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还较陌生,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仅是书本上的理论。于是,学校请已有一年活动经验的老师谈谈开展活动的经验,从转换观念入手,让教师真正弄明白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有加入课程实验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家长会,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安排电教、美术、社会、自然、思品、音乐等相关学科的教研组长共同参与,并聘周维亚、朱华芳分别担任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组长。 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为弹性课时制,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活动量,采用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原则,即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改变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为动态管理。 三、落实课程内容,强调活动过程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课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校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小眼睛观大龙城》这一大主题开展活动,并暂将这一主题分为两个单元《自然环境的探究》、《常州变化小考察探究》。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四(1)中队在开展《住宅文化探究》活动时,学生自己搜集各个朝代的古建筑,了解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来“家”的设想,学生表现

(完整版)《登高》杜甫-的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银河!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却只能漂泊异乡。他步履蹒跚地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共同来欣赏一千两百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二、品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一分钟)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作一点评。 (一位学生朗读,几位同学点评,教师补充做朗读指导) 2、听录音示范朗读,初步感知诗歌。 3、“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刚才我们读了这首诗,它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凄凉、悲伤、孤独。 4请大家融入这种感受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登高》。 (学生齐读《登高》) 三、赏析诗歌 1、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 明确:流浪他乡、疾病缠身、壮志未酬。 除了这些还有吗?结合背景来了解作者。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却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2、在诗歌中有哪些字眼可以体现作者悲伤的感情的?并且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万、常、多、独、恨、停 万:写出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写出了流浪他乡时间之久。 多:写出了疾病缠身,当时杜甫身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等多种疾病,“右臂偏枯耳半聋”一只手已经无法动弹了。 独:感叹独自登台,无亲无友,孤苦伶仃。

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

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讲过的一段话: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 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1、综合实践活动吻合现代教育观念 早在几十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教育即生活,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实际生活。”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

物来接受。 2、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教育》一文中的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老师应有三重境界。第一个境界即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第二个境界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最高的境界是第三个境界,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境界的教学是真正有创新精神的教学。 4、综实合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现在处于独生子女时代,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小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在生活中无法得到锻炼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实践活动课为他们创造了主动投入、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增强归属感和连带感,培养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集体生活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人性、道德性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的核心目标。通过集体的班团队活动等,能够排除和化解同伴间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培养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 《引导学生去开采民间文学富矿》 国寺营学校苏英邦 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方法。 3.调查采访、记录整理。 4.佳作展示。 活动过程: 一、关于“民间故事”。 1. 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 2. 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 3. 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二、搜集整理。 1. 平时听人讲述。 2. 专门采访调查。 3. 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比如:拟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理清情节发展过程,突出重点,讲究文采,适当添加删改,剔除低级趣味的或宣扬坏思想的东西。 三、例子。 例1: 拴太阳 民国初年,巴东、长阳、秭归三县交界处,出了一位高明的骟马师傅,人称“马骟匠”。 一天下午,他与徒弟出远门骟马回来,从地主刘永福家门前路过。刘家这天雇了二十几个短工插秧,不巧午饭已过,又加上没人认识这两个叫花子模样的人,结果,师徒俩水就没讨到一杯。一气之下,马骟匠决定戏弄他们一番。他薅了把柳叶,放入牛角中一吹,叶片飞出,落进秧田,霎时变成了条条尺把长的鲫鱼,活蹦乱跳的。那群短工不知是计,放下手中的活儿,纷纷去抢鱼,可好半天也没捞着一条!就在大家忙得汗流浃背时,马骟匠又吹了声牛角,鱼眨眼间不见了,柳叶还是柳叶!短工们惊诧不已,猛一抬头,才发现太阳已偏西! 地主这时派狗腿子前来看插秧的进程,不看则已,一看大惊且大怒:“怎么还只插了几行行儿?你们分明在磨洋工!”短工们就把捡鱼的怪事说了一遍,狗腿子哪里肯信,他飞跑回去向主子告状,说短工们明明消极怠工,却编出一通鬼话骗人。刘永福倒有些见识,立即叫狗腿子去打听下午从这附近过了什么人没有。狗腿子满处一问,不少人都说看见过了两个叫花子,还吹了几声牛角!地主知情后,一面派人骑快马去追赶叫花子,一面安排大摆宴席——他认定,绝对是因为招待不周,那两人才有意作怪! 追回来后,地主忙请师徒二人入席。马骟匠毫不客气,跟徒弟爬上桌子就大吃大喝起来。待三杯酒下肚,刘永福说:“二位师傅,今儿我插秧的事……”马骟匠胸脯一拍:“好说,好说!太阳还在山边,我会把它拴住的!” 这样,短工们插呀插,一直把秧插完,太阳仍挂在山边。

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与书籍结伴而行三个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与书为友,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做好笔记并整理。

对初中综合实践课的认识-最新范文

对初中综合实践课的认识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实施这一新设立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 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

语文 - 走近杜甫_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 - 走近杜甫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他就是大诗人——杜甫。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三、接诗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四、背诗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前出塞》《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秦州杂诗》《剑门》五、朗诵主持人:大家通过课外学习,已经能够背诵许多杜甫写的诗,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不同的。下面就请大家来朗诵杜甫的诗。比一比。看谁真正把诗的韵味读出来了。1、各组推荐一位评委上台。2、各组推荐两位代表朗诵。3、评委根据每位选手的表现,当场打分,当场亮分。六、赏画古诗主持人:刚才八位选手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诵了八首古诗,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高度的情景交融、忧国忧民思想,同时也想到了杜甫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他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呀!下面请你任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用你的彩笔画出来。1、每位同学自己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理解和想象后自己画。2、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满意的一幅全班展评。3、全班展评。(继续请四位评委打分)七、总结主持人:通过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对杜甫的了解是否比以前更全面、深刻了呢?杜甫有许多非常

小学《龙井茶香飘四方》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体验那一抹浓浓的茶情 0012 小学《龙井茶香飘四方》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主题内涵】 体验,是人们内心最真实、最感性的心理感受,它是建立在个体经历基础上 的带有主观经验与感情色彩的认识。体验学习一般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从而获得心灵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 未必能够言说(意会)的事物,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之一,体验学习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应有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索、操作等多种学习 和活动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获 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倡导的是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情感体验。体验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 以认知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促发展组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 行体验学习。必将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真实性和拓展性。必然将成为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趋势。 【案例描述】 一、活动背景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杭州出产的“西湖龙井”是绿茶中的著名品种。本活动主题为《龙井茶香飘四方》,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杭州盛产龙井茶,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品尝过龙井茶。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龙井茶缺少直接体验,自然他们就不会产生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所以在本课内容的教学中着重采取的形式是活动体验,尝试探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各项体验活动,学生了解杭州龙井茶, 了解杭州龙井茶的历史、特性、功能。 2、学生正确认识龙井茶渐渐被人忽视这一现象,在为“龙井茶”发展出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为红领巾添光彩 三(2)班队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规范少先队礼仪常规。 3、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组织的思想,提高队员为红领巾增添光彩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 (1)学一学:组织队员再学一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2)唱一唱:认真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整一整:将红领巾和校徽认真地佩戴好;队员之间可以互相整一整。 队员间行队礼,互相整一整。 (4)照一照:让学生带几面小镜子来,对着镜子把红领巾和校徽戴清楚。 (5)练一练:组织队员进行队活动仪式的学习,并练一练。 附注: 红领巾佩戴要求:“三要三不要” “三要”:1、每天睡觉前要将红领巾折叠放好,第二天早上戴好红领巾来上学;2、要折工整再戴,有衣领的要挂在领子里;3、红领巾脏了要及时洗,保持红领巾的整洁。 “三不要”:1、不要到校门口再来戴红领巾;2、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戴红领巾;3、不要将红领巾另作他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活动主题 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却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垃圾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傀儡,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三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初步安排下,准备围绕着自己的居住环境,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调查什么呢?还是先问问同学们吧。来到教室,当同学们听说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个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我把学校的初步想法告诉了他们,但主要调查什么还需要他们来定。这时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闹翻了天,意见不一致。为了选个好主题,大家搅尽了脑汁,最后以投票的形式暂时结束。回去看看同学们的投票,有的想调查居住地区的人口数量,有的是想调查家庭收入,最多的要数环境污染,以46%票胜出。最后,征得大家同意后,我们就锁定了环境污染,准备开展调查。 二活动目标 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组在不同的地点展开调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首先,学会调查了解,运用采访、搜集等形式开展调查,并学会记录整理资料,养成遇到困难自觉想办法克服、解决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积极的态度。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其次,通过调查,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

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

走近杜甫的教学设计

走近杜甫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活动形式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 活动过程 一、激趣 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 * 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他就是大诗人——杜甫。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出示课题——走近杜甫) 二、抢答

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 三、接诗 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背诗 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

课题研究案例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王军英 [活动设想]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生活即语文”,生活需要语文,语文调剂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了解正确使用母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0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3)时间2周。 [活动要求] 1、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2、各组对搜集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整个活动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评价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的内容具体、属实,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具有新颖性、典型性。 3.发言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语言的表述是否流畅、清晰,声音是否洪亮,语调是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实施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 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老师们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我却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有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本人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 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 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首先 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次是在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定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地猜想。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通过 "设想"与"设计"环节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于坏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课的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根据实践课的内容, 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如有的老师上三年级的“我们的试验田”实践课时,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麦地主人、玫瑰园主人、菊花园主人、白菜园主人、萝卜园主人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使每个学生各项活动都能参加。而四年级的“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就在室内上。还有的实践课,先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或实际测 量,在调查或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交流。 如有的老师在上四年级的“我们去春游”的实践课,我先让学生用15分钟帮向阳小学的学生 们解决在春游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完成任务后回到室内再进行交流。在上实践课时要注意: 1.分组活动时,确定每组人数,选好小组长,确定小组交换的顺序。 2.准备好实践课的用品。 3.室内交流时,组织好教学环节,一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