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政策问答题

公共政策问答题

公共政策问答题
公共政策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 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6. 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

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

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主要

有: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

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

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

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

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

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

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8. 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1)公共

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2)改善和优化

政策的外部环境。

9. 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

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

统构成。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

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

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10. 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

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

和集体决策模式。

11. 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信息系统的职责

主要包括:(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

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

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

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

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

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

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

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2.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

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

支持或撤消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

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

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

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

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

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

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

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3. 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

位和作用? 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

行政管理机关。①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

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

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

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

行政的范围。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

行的是首长负责制。国务院下属的各个

部门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

行使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②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

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

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

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

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

相当的实际权力。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

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

构形式。一方面,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实行直

接领导;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对

地方政府的各工作部门也实行领导或业务指

导。

14.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

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

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

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

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

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

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

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

现的。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

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

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

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

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

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

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

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西方国家政

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

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

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党对议会

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

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

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

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

得比较突出。

15. 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

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

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

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

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

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

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

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

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

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

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

16. 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7. 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①职业团体。②群众团体。③工作团体。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纽带作用。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

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见,努力把普通

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同时又

团结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

针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

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

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

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

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

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

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8.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缩短了公众议程的

时间。(2)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3)

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19.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方

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

本措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

条件的要求。

20.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1)效益

标准。(2)方案协调性标准。(3)方案的

适应性标准。(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21.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1)回溯分

析。(2)非零起点。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

重复,而是对原决策的修正补充,即把原决

策作为零,从而考虑实施结果与原决策标准

之间的距离。(3)双重优化。而追踪决策的

方案选优,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是在诸

多的方案中进一步选优。(4)心理效应。要

充分考虑到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

心理变化。

22.举例说明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

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

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

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

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

“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

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

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

模型”。比如:我国持续20多年的深圳特区

建设,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

执行过程,就经历了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

耗损失效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

惯的阻力使人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少以及政

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政策执行

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偶然失效时

期,政策实行后,进入正常状态,人民对政

策的基本掌握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

完善,人民从政策执行中得到了实惠,尽管

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耗损失效时期,随

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失效

率又逐步上升。因此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

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

23.简述史密斯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

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

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

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

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

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

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

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

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

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

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

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

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

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

要的影响。

24.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人们把对政

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

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

应。因政府政策具有法律规范性,凡拒不接

受政策的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某

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或形式上服从

政策。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他们也会被动

地执行政策。政策主体靠这种力量去推行政

策,其运行过程是不能长久维持的。认同是

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在通常情况下,

政策对象对政府颁布的政策,总是认可的,

这是由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

的。由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使得人们对

政策的基本掌握产生差异,虽然都建立于认

同基础之上,也愿意力求从行动上认真执行,

但执行的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偏离政策目

标,或走极端的现象也会经常发生。内化是

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

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基本掌握,并积极

地自觉行动。政策所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

体系,已成为这一部分对象的行为指南。比

如,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已不断内化于绝大

多数人的价值体系中,指导着他们的实践活

动。

25.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1)作为社

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

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一般了解到一般了解,从一般了解不多到一般了解较多的过程。

26.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

27.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任何一个政策(或政策系统)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施加影响。(2)动态性。政府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3)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4)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

28.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1)抵触型。政策执行者采取多种手段拒绝执行政策,(2)僵化型。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机械照搬,搞不清楚政策的实施范围和对象,因执行方法过于简单同样使政策不落实。(3)滞后型。政策执行者因观念、思想上的落伍,在一项政策执行中犹豫不决,从而使政策落不到实处。(4)折扣型。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

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

“政策不到位”。(5)结构型。因政策执

行机关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执行人员在分工

合作中发生误会、矛盾及不协调而导致政策

执行失败或中断现象。

29.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

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公共政策评价可

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

主化水平。(3)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

策资源的有效配置。(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

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

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

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

期。

30.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

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

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1)学科

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政府外部动力。(3)

政府内部动力。(4)技术手段的完备。

31.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

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

别?(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2)公共政策的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

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

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

会背景下进行。(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

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

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32.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1)投入工作量。(2)绩效。(3)

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

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

发展总指标。

33.公共决策思维方法有哪些?公共政策思

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

“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34.举例说明简单矩阵思维法?在使用简单

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

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

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

选出来的方法。如政府针对市民养狗要进行

决策,基本上可以有如下三种选择:(1)严

格禁养;(2)有条件的养狗;(3)任意养

狗。那么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究竟采取那

种政策,在决策过程中便可以采用简单矩阵

思维法: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严格禁养,

那么要对“文化伦理需求”支付高昂成本,

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确实需要宠物狗慰藉心

灵,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和狗产生了深厚的感

情,一旦严格禁养,“打狗”过程将要受到

很多抵触,成本高昂;如果任意养狗,也

就是政府对养狗不介入,任其发展,那么将

对社会安全和环境卫生产生严重影响,同样

要支付高昂成本。狗咬人的事件,遛狗过程

产生的垃圾等等,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成本

范畴;有条件的养狗,对于社会安全和卫生

问题和社会伦理需求问题,都可以较好的解

决,只要这个“条件”设计恰当,而且执行

有效,那么就将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是一

个简单的例子,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一轮矩

阵的筛选就可以得出结论,而现实中很多政

府决策中,需要重复几次的矩阵思维法判断

筛选,才能够最终得出决策的结果来。

35.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

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

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

去衡量和加以调整;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

思维的又一种修正,当今绝大多数公共组织

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它较为符合客观限定性

条件。但渐进思维不等于优柔寡断,有的时

候同样需要“当断则断”。同时,渐进思维

具有条件性。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

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

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

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

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

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

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制定剧烈变革性决策方

案,有利于对问题的迅速解决。渐进思维和

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6.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吗?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

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

有为。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

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

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

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

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

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

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

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

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

要作决定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

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

吸纳新的决策需求。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37.阅读材料“三峡决策中的六大悬念”(教材第186-189页),回答问题:从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公共性角度分析六大悬念的各自原因。

一大悬念:革命先哲孙中山从公共利益出发,断定三峡的建设必将改变中国的面貌,让中国变贫为福,这既是一种灵感和直觉,同时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大悬念:缺乏整体思维和立体思维。三大悬念:思维的校正。通过思想的碰撞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校正,避免由于决策的失误而损害公共利益。四大悬念:立体思维,将建设三峡放在一个宏观的中国大背景下考虑.五大悬念:渐进思维。六大悬念:集体决策,渐进决策。

38.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39.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些原则?(1)整体性。(2)综合性。(3)最优化。(4)可行性。

40.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2)系统分析重

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

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

政策决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

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

认真对待。(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

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

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

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

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

利益运行。

41.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

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

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42.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

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属性

量化;(4)系统评价。

43.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1)

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刻社

会含义的问题;(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

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

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

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

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

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

改变;(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

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

44.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系统

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

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

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实现公共决

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

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在

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

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

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

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目前来看,系统

分析已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对于一个

国家来说,可以在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

部门系统分析、地区系统分析、企业的系统

分析和单项工程的系统分析等五个层次的公

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

45.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

新。(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

展。(3)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

政策创新。(4)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

经济的发展。

46.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

(1)知识化与信息化。信息是公共政策的基

础。(2)民主化。(3)科学化。(4)高

效化。

47.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1)

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效率和公平

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3)

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

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

48.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

济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

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

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

展方向和战略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发展所

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

调整与创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

这些需要调整与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

育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

环境,能促进本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49.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

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首先,公共政

策案例的素材来自于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往往能反映公

共政策的本质。其次,案例分析加深案例分

析者对政策理论的基本掌握和把握,更好地

指导具体的公共政策实践。(2)有利于促进

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

育质量的提高。

5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

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

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51.你如何基本掌握燃油税的迟迟未出台?

开征燃油税是为一般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的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

派)问题。其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减轻企

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理顺税费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燃油税政

策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油价居高

和波动,导致燃油税实施条件的不确定。具

体分析,请参看教材第261-262页。

52.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分共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53.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1)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2)公共机构的特性。

54.公共机构的特性是什么?(1)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55.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56.如何基本掌握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我们的基本掌握中,民主化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1)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2)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3)民主化也意味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并不单是指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1)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2)公共政策诸方法的科学化。

57.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1)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2)公共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

58.如何培育公共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这些维度的共同点都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它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59.简述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

典型的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Harold D. Lasswell 的七阶段说 ?Garry Brewer 的六阶段说 ?Charles O. Jones 的十一阶段说 ?James E. Anderson 的五阶段说 拉斯维尔的七阶段分析框架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布鲁尔的六阶段分析框架 创始(Initiation ) 预评(Estimation ) 选择(Selection ) 执行(Implementation) 评估(Evaluation) 终止(Termination)

琼斯和安德森的阶段分析框架 ?琼斯的十一阶段说:感知/定义、汇集、组织、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合法化、预 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安德森的五阶段说: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 施、政策绩效的评价。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一、政策问题的构建 ?1、政策问题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政策问题的特征 (1)客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3)社会性:政策问题关系到大多数人。 (4)动态性:政策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5)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是具有系统相关性的问题。 ?3、政策问题的类型 ?4、政策问题构建的重要性 Russel L.Ackoff: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失败常常更多地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

形势与政策 大学 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加快国防建设,强化周边防卫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军事手段是解决一切国际冲突的最后手段,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会任人欺负,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其领土、领海就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使任何挑衅者不敢轻举妄动。2011年,国际干涉的盛行,西亚北非的变局,以及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都提醒我们,中国必须适度加快国防建设。特别要加强海军建设,中国海军要拓展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现代化。加快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国防建设要与整个国家的建设、综合国力的增强相适应。同时,我们要吸取当年苏联与美国全面军备竞赛的教训,避免陷入全面军备竞赛的“陷阱”。我们加强国防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地区和全球霸权,而是防御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美国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加强国防建设是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最高目的,要具备与此相关的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反击能力。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1)

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 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

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比如,“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政策力量,就是强大的合法性后盾。村民也在利用文件政策。对生二胎游戏规则的规定和解释中的利用,是村民和干部同时利用同一规则进行互利式合作的一个例子。办二胎准生证的理由之一是,符合“经县级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鉴定,报市(地)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条款。上级的人口生育计划中有这方面的指标,各地都有。于是,村民可以此作为来寻求生第二胎;而乡村等有关干部也可利用这一点从中牟利。例如某村民,花了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A、加大政府干预?????????????B、减少政府干预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A、一个分析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2篇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2篇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通过《形势政策》这门课学习,国形势政策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解,使受益匪浅,感触良。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帮助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一、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 二、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 __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培养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 __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 __大 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 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 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 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俗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习《形势与政策》培养起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以下关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两篇,仅供参考。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一) 近期,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公共政策期末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第一节案例 分析: 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 种挚爱;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第二节案例 分析: 一政治性工具: 二经济性工具: 三社会性工具: 第三节案例 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 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第四节案例 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五节案例 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0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 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等概念。 1.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张状态。 2.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和公共政策问题(Public policy problem)这三个概念的涵义较为接近,易于造成混淆。对此,有学者曾从彼此概念外延关系上提出:三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 3.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关于舟山市普陀区免费婚前检查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据2003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省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据了解,普陀区免费婚检的项目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小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X光胸透、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查(HIV)等,每对夫妇检查费用为213元,全部由政府承担。除了免费婚检,普陀区还对准妈妈们的孕前检查实行免费服务,费用也由政府承担,并承诺为新人保密。在一定意义上说,普陀区政府部门的做法为由新《婚姻登记条例》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案例背景: 自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婚前医学检查制度遵循自愿原则。结婚不必出示婚检证明,公民欣喜的是隐私权得到保护;而随之产生的忧虑是一些人将婚检变为“不检”,减少了一道筛查疾病的关口,给下一代的健康留下隐忧。一年间,全国各地的婚检率下降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卫生部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婚检工作量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零婚检”。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陀区婚检人数大幅度下降。据普陀区妇幼保健所统计,今年1~3月前来婚检的只有5对,占实际结婚数的5%以下。同样,杭州的

婚检率为2.3%,浙江全省的婚检率仅为1.94%。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舟山市普陀区推出了“婚检费用政府埋单”的新举措。 社会效应:政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大多数民众支持。虽然每对夫妇婚检所需费用不过213元,但由政府承担后,立即产生收效。从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免费婚检”前3个月只有5对夫妇进行婚检;“免费婚检”后,11天时间就有6对夫妇接受婚检(5月24日《新京报》),增幅可谓惊人。当婚检作为结婚的前置条件时,新婚夫妇感到的是义务;当婚检变为自愿,而且免费,新婚夫妇感到的是权利,而且是由政府贴钱的权利。在这样的义务与权利之间,人们的选择取向是不言而喻的。作再多的宣传,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掏213元钱来得干脆。一两百元的费用影响了许多人(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国民)参与婚检的积极性。不仅是农村青年,一些新闻报道中还提到,许多城市青年表示,要等到新《婚姻法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才去登记结婚,以节省下婚检费用。由此可见,今后婚检费用将是婚检推广的一大阻碍,所以免费婚检成为国民福利,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婚检是推广婚检的有效手段之一。 法律依据:一个即将领结婚证的新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依照新《婚姻登记条例》,当事人是否婚检完全自愿,婚检将不再成为领取婚证的必要条件;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又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1.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在国际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新世纪面临的任务的内容及其要求。 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1)推动现代化建设是三大任务的核心。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 (2)完成祖国的统一。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大力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也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3)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主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1)“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个省,1992-1994年共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2万宗,违法用地面积达500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书中案例分析 ①看清题目,找准知识点。如时间充裕,则适当延展。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因此,要。。。(某些情况) ④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成功的政策分析依赖于上述阶段步骤的不断循环反复。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47页)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 4、有些方面的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往往是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 导致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 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 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学有着我们学习的理由: 1、职业上:使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2、政治行政上:(1)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政策,规范社会发展方向,达成目标; (2)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 3、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为行政部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二、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80页) (一)相关原理。 1、政策分析过程的八大步骤(68页)。 (1)问题界定: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能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料。 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要加以界定,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确立:①当事人提供或间接地从目标或目的概述。②分析者推导。③必须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3)方案搜寻:①决策者自身。②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③现行政策,他人经验。 (4)结果预测:①当时间较充分时,用民意测验。②当时间不允许时,使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的决策。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分析) (6)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的影响使得必须对政策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7)结果评估:其意义①探讨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政策执行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行为是否按事先的设计来进行。 ②事后评估所得信息是采取对应措施的基础。 ③为解释或说明某一特殊政策效果或影响提供依据。④解释政策成败的理由。 在实践过程中,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相对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覆盖面的宽度和广度,这些阶段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必须通过分析问题的循环再循环,以使答案越来越集中且更具穿透力。 2、政策分析的作用:帮助决策者找目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每个结果; 依一定标准科学修改(效益、效率、适当性、回应性、公正性、充分性)。 二、结合案例分析:按照上面的步骤分析。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堵车”这个词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目前众人热议但也对之异常无奈的词汇。2010年9月,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堵车现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堵车出现了内外夹击之势。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在中秋节前后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京城外的京藏高速路,也形成了几千辆大货车滞留,成为高速堵车之最。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北京城的部分地区交通一度陷于瘫痪。 近两年堵车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交通常态。像北京,2010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千人保有量超过230辆。预计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但是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到600万辆之间时,不采取限行措施进行车辆管理,高峰时拥堵时间将超过5个半小时;即使采取限行措施,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也将达3小时至4小时。 案例二: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目前很多大城市的人,不论是有车族还是计划购车的人都已经开始计算“拥堵经济成本”了。简单而言,“拥堵经济成本”这个新名词就是在各地居民的平均月均收入的基础上,将由于拥堵而损失在路上的时间换算成金钱。 首先,仅计算油耗问题,通常计算方式是把堵车时间所用的油耗转换

成公里数。据计算,堵车三分钟的油耗大约相当于正常工况开动1公里。以中型车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每三分钟因拥堵产生的油耗是0.1升。以上调油价后的北京93号汽油每升6.92元来计算,每三分钟的拥堵成本是0.69元。平均每月22个工作日堵车时间1小时,那么仅堵车油耗消费就高达303.6元。其次是尾气的排放问题。据统计,汽车在怠速情况下,CO(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两倍,HC(碳氢化合物)则是正常行驶的三倍。另外,对于每天堵在路上的人来说,车辆因为超车并道引起的几百起追尾刮蹭等小事故带来的时. 间和经济损耗,将会波及所有涉及人员。 案例三: 从摇号到限号,从限号到限行,从不断攀升的停车费到渐行渐近的拥堵费,办法想了很多,北京交通拥堵依然。今年1月19日,高德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堵城排行榜,北京依然毫无悬念位列榜首。正因为还“堵”,那就还要“限”——限制车主的财产权。收费的程序性准备已在紧锣密鼓。在政策上,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正在研究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推进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改革。” (1)根据案例材料,分析造成我国城市堵车现象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大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3)针对堵车严重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学方面提出改进对策。(1)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