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微格教学全程为15分钟,其中应包括3分钟的说课和12分钟的讲课;

2、微格教学的讲课内容不是通常一节课45分钟的内容,而应安排用12分钟的时间来讲授;在12分钟内,只需要讲一个要点,讲清、讲透即可(可以是概念、定理、公式等核心知识点);

3、对于部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够理解的教学内容,最好选取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来讲,即导入课;

4、各位教师应该按照微格教学导入技能、说课、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5、微格教学测试要求教师自评、互评与专家点评相结合,要求有互动过程。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定义

所谓导入技能,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导入技能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开讲新课程,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科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

三、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为了实现导入技能的功能,教师应当通过学习和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理解和把握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即导入的最重要、应用最普遍、可分解出来和可操作的那些教学行为。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如下:

1、引起注意:在引入的开始阶段,教师要以简明的语言或者其他行为方式,发出信息,组织教学。要给学生较强烈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各种无关的思维活动和动作,使学生较为迅速地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2、激起动机: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对新知识学习的动机,是导入技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导入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3、组织指引:在集中注意和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学生将面临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的问题。为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通常还要帮助学生认识新课题的教学目标,即预期通过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将产生哪些变化,并明确按怎样的程序和运用什么方法去学习。这就是导入过程的组织指引。显然有效地实施这些教学行为,能够把学生引导到目标明确、控制有序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程序之中,对理解和优化新课题的教学过程发挥定向和指导作用。

4、建立联系:是指在导入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能否有效地建立联系,往往是学生能否真正进入新课题学习情境的关键。

5、进入课题:在一个完整的导入过程的结尾阶段,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或者其他行为方式,使学生明确导入的结束和新课学习的开始。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概括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或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鼓励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简要为“从已知推出未知”。

3、旧知识导入: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简称“温故而知新”。

4、实验导入: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先演示实验;从已知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

5、设疑导入:在章节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6、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7、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8、故事导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

五、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

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导入的内容应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3.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应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观点,使设问或讲述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4.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种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情感。

概括地讲,导入的基本技巧是:贵在方法之妙,妙在语言之精,精在时间之少。

六、导入技能评价量表

评价者:时间:年月日

如何“说课”

一、“说课”的概念和性质

说课定义: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师和专家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等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大家共同讨论,确定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和师资培训的组织形式。

说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必须呈现授课教师对具体教学课题的设计,即呈现怎样教学。

2.必须呈现上述设计的根据,即呈现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的道理。

第一类是教育基础理论。

第二类是该课教学特点。

第三类是教学目的的需要。

二、“说课”的内容

即授课教师围绕课题的具体设计的必要讲述。

具体地主要说4项内容,即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内容

(1)要说清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及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

(2)要说清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含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3)要说清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及确定的依据。

2.说教学方法

(1)说出所选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用到哪些教具、学具等,以及选取的依据,阐明之所以要这样进行教学的道理。

(2)如果选用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可分别说其依据,也可以就其中居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说出依据。

3.说学法指导

(1)说出本课题教学中要教给或强化学生哪些学习方法;

(2)培养或提高学生哪些能力;渗透或强化哪些思想方法;

(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以及这些作法的依据。

4.说教学程序

(1)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要求说出课题如何导入,新课怎样展开,练习如何设计,如何进行小结,以及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2)要求说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必要的调控措施;体现教学方法,重、难点的解决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等。

(3)应注意说教学程序不是宣读教案,更不应变为课堂教学的浓缩,应省略具体的细节而着重说清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

就以上四个方面来说,前三个方面要说得言简意赅,干净利落;第四个方面要立足上课,切实可行,前呼后应,落到实处。

三、“说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说课内容应立足于说重点,重点说

就是开门见山,抓住关键问题说深说透,说出特色,说出突破重点、难点的独到之处,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2.说课要渗透现代教育思想,说出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不仅注重教师怎样教,更讲究学生怎样学。说课不仅要说教师的教法。更要说清楚学生的学法。

如何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掌握新知,获取能力,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部进程,也应是说课的重点内容。

3.说课的老师要注意展示自己的灵气

一个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心理素质,要通过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某段教学内容说透,不仅要思路清晰,其外在表现的灵气也很重要。

首先,对所说的内容要熟知。

其次,在此基础上要有教学激情,充分展示教学魅力,就能增加说课内容的教学感染力。

4.说课的板书要围绕“说重点”来设计

说课的板书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有关的部分。

无论怎样,板书的科学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四、说课讲稿简要写作模式

1.说课讲稿的内容教材分析

(1)原教材分析中的教材编排意图、前后联系、练习安排等内容,说课讲稿中可以不写。

(2)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对该课题教学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要说课讲稿必须将其写出来。

2.学情分析

(1)备课要吃透学生,写说课讲稿要分析学情。但是,不必把某班某课教学全部学情分析写出来。

(2)说课讲稿中,学情分析可以不单独写,但要把比较重要的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的其它部分作为根据写出来。

3.教法设想与学法指导

说课讲稿写作模式中设置这两项内容,是为了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4.教学过程

写备课教案与说课讲稿都要写出教学过程。说课讲稿中的教学过程要求写出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5.板书设计

写说课讲稿时,可以把板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写出来,并且注明要板书。

板书的布局,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但不必专门写出来。

五、写说课讲稿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体现说课特点,必须写出根据

(1)“说根据”是说课讲稿的特点。要少写教什么,多写怎样教,对重要设计要写出为什么这样教。

(2)写教学设计的根据时应注意突出重点,撰写根据准确、恰当。

(3)重要的、有特点的或别人不易理解的教学设计,需要写出根据。一般的、简单的教学设计,就不必写出根据,以利于突出重点。

2.重视内在联系,树立整体观念

(1)写说课讲稿,需要重视教学设计与根据的内在联系。

(2)写出的根据要贴切、具体、实在、有针对性,与教学设计水乳交融,有机结合,不至于成为硬贴在教学设计上面的标签。

(3)要树立整体观念。某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在另一部分或另几部分要有所呼应,有所体现,使整个说课讲稿浑然一体,不能彼此脱节,更不能互相矛盾。

3.多种形式书写,力求简便易行

(1)套写式

在每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后面,紧接着写出根据。这样写的好处是整体性强。

(2)插写式

在备课教案的天头、地脚、纸边及各行之间的空白处,分别写上各个重要教学设计的根

据。这样写的好处是将已写成的备课教案改写成简要说课讲稿很简便。

(3)添页式

把根据写在白纸上,贴在教案的相关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将备课教案改写成说课讲稿,写根据少受篇幅的限制

微格教学教案

对教学的反思:项目与参照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意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我制订的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吗?我的教学目标能否体现职业教育改革精神,能否体现本学科的特色?

2、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有机整合了学生在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二、对教学准备与教学内容的反思

1、学生是否具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准备?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是否准确?

2、我对教材的分析是否透彻,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我的教学内容是否既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体现一定的挑战性?

3、我是否清楚本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在本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或在本学科中的前后联系?我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有无做到融会贯通?

4、我是否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教学容量是否合理?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我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是否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或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和空间?

2、我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活泼、简洁流畅、富有启发性和感染性?

3、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我是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题的导入与新课的展开、练习与小结、以及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是否有效与合理?

4、我是否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反应,并灵活调整了教学进程与指导策略?

5、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的采用上,我是否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与先进性?

6、我是否使用了有效的提问并倾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是否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

四、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1、学生是否获得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经验和新体验,学生的情感、能力、认知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2、学生有否主动、积极、专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是否和谐?

下次进行教学活动时我最需要改进的有哪些?为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计等

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15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它们所遵从的理论、方法、程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只有两点:首先微格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片断的设计,以一两个教学技能为主;其次微格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由于是一个教学片断,所以微格教学设计就不像教学设计那样,必须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当然要考虑到这个片断在全过程中的作用)。否则教学片断变得过于冗长,不利于教学技能的训练。 下面以三年级“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入为例,展示微格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格式。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5、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夸夸我的同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受到家人宠爱,过分的夸奖,使得他们不懂得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自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中心。因而,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同时三年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分析现状,准确判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教学难点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关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我和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夸夸我的同学”是本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说说我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发展,通过让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多角度的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自我和同学的评价,课内以游戏为凭借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力,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的愉悦,从而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页内容,话题为“竖起大拇指”。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页内容,话题为“她为什么受欢迎”。

微格教学教学大纲

《微格教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34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格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依据,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作为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微格教学强调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能够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主要技能包括科设计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的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科举例技能、多媒体教学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把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有重要作用。对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及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微格教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讨论、教学评论等活动,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师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践环节,并在精讲有关教学工作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实践。并及时反馈训练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实践中获得初步的教学技能。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的示范,并重视调动全体学生参加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帮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最终使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技巧,并使之规范化。 三、教学内容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分子与原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阅读:图3-6,图3-7。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那么,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呢? 二、分子的特征: 视频播放:分子的大小。(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一一分子的大小)。 小比喻:1滴水(以20滴为1ml计)中分子的个数,如果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要数大约3万年。 总结: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师生合作[活动与探究]知识准备: ①向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 察溶液的颜色。 加油站:浓氨水能使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如图3-8所示进行实 验思考: ①为什么烧杯A变红色,而烧杯B不变 色?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视频播放:分子的运动。(国家基础教育 资源网一一分子的运动)。 总结: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的 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追问: ⑴、物体为什么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⑵、气体物质为什么容易被压缩? [补充实验] 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小结: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烧杯 A 烧杯 B 现象 分析 观看视频和图片,增加直 观感受,形成分子和原子 的观点。 思考: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人们却看不见分子? 2、为什么1滴水中含有这么多水分子? 分析原因,发表观点。 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想一想: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何种因 素有关? 观看视频 小组探究,观察现象,

跟踪练习: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② 物质为何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变 化?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 比在 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过渡: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 构成的,那么,分子与原子之间存在着什 么关系?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观察下列分子模型图: H 氮分了 (HJ 1、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 分子并 没有变化,只是分 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所 以,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 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 隔发生了改变。 2、 在水分子电解的过 程中,反 应前是水分子, 而反应后是氢分 子和氧分 子。 氢气和氯气反应时,反应 前是氢分子和氯分子,反 应后是氯化氢分子。所以,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变 了,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 子。 3、 在上述反应后,水 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氢 气和氯气的性质也不能保 持。 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猜想: “ 1 + 1等于不等于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现 象? 积极发言,展示自我。 结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四、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解释:思考讨论: “分子与原子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观看水分解、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的图片。 讨论: 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与水的分解 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 在水分解反应;氢气在氯气燃烧生成 氯化氢过程中,分子和原子发生变化 了吗? 水分子 氧分子

13《花钟》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13、《花钟》教案 授课班级:三年级1班 班级人数:45人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机能目标:(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语句的表达,会写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语言引入:鲜花是我们喜爱的,他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直观感受: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你们想观赏下吗?(展示多媒体2-11) 3、这些花儿漂亮吗?同学们知道关于他们在一天之中开放的时间吗? 4、接下来让课文带着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看看课文还告诉了我们那

些奥秘。展示标题,幻灯片12。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一)朗读一段,理解一段 1、一起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幻灯片13 (1)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 (2)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 (3)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解决第一个问题“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放幻灯片14。 学生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14. 3、听录音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展示幻灯片15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6 4、解决第三个问题“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7 5、“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花开放时的图片呢?”展示幻灯片18-26 6、观看了幻灯片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二)、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带着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一起读课文第第二自然段。展示幻灯片27 2、下面听一下优美的朗读录音,在听的同时注意一下他是怎样读的,在仔细确认下我们找的答案是否准确。 学生探究回答,展示答案幻灯片28 3、这些花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是不是很有趣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作者是怎样结束本课的。幻灯片29

《假如》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

《假如》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中“快活、遥远”等关键词,学会语言的积累。 3.通过想象与朗读的方法,发展思维与想像,模仿课文写一?个自己美好的愿 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假如》,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看看小朋友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谁来当当小老师? 2.这些是带着帽子的生字宝宝,如果他们脱掉了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谁来开?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巳经知道了《神笔马良的故事》,那么谁愿意再给小朋友们说说这个故事呢?老师知道「13们班有不少的故事大王呢! 4.X xx,不愧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说的可真棒!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有什么神奇之处? 5.是啊,马良的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画鸟,鸟儿会飞;画鱼,鱼儿能游;画牛,牛能下地耕种……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贫苦的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1.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第一个假如 (1)多么善良的孩子呀!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小树怎么样了。 (2)(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你能演一演吗?学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小树小树,你为什么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课题:《将相和》 执教老师:吴才智执教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继续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3、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自己拼读生字,读通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生字; 3、学习新词; 4、引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标题; 5、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1、教学“完璧归赵”部分; (1)学生细读课文,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2)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3)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教学“渑池之会”部分: (1)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蔺相如为什么敢逼秦王击缶?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3、自学交流“负荆请罪”部分: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第二讲语言技能 第三讲导入技能 第四讲讲解技能 第五讲提问技能 第六讲结束技能 第七讲演示技能 第八讲板书技能 第九讲变化技能 第十讲强化技能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微格教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格教学的实施流程 2.微格教案的设计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格教学理论要点 (一)微格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是由英文Micro teaching 直译而来的。依据Micro 的多种译法,这个概念还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而根据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有人将其意译为“录像反馈教学”。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微格教学”这一提法。那么,何谓微格教学呢?其创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wight Allen)教授给微格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我国学者结合国内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将其定义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仅凭借以上两种权威的说法,我们对于什么是“微格教学”可能还是不太清楚。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其实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产生时的初始状态。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要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依靠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教师。于是,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传统上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像正式在岗教师一样到课堂上授课,由指导老师听课并提出评价意见,以此帮助师范生不断改善教学、提升能力。然而,即使是一下课指导老师就立即向实习的师范生提出反馈指导意见,这样的反馈还是延后了,师范生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而无论是作为当事者的师范生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指导老师,不管如何努力,都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昌吉市第四小学

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材91-93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学会借助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 通过数学活动,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用具:长方形、正方形、小圆形纸片、大圆形纸片若干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学具。 二、探索研究几分之一 1、说一说 说一说大圆片是怎么分的?介绍分数的读法、写法。

2、折一折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并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想一想 (1)你认为在1/2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又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 (3)练一练 4、试一试 (1)学生试着说出几个像1/2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生试着折出一张纸片的1/4,并涂色,说一说是怎样折的? 5、做一做 6、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课件出示情景图,观察、猜测,学生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表示1/2、1/ 3、1/6的圆片,比较大小,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么? 3、练习 四、巩固提高 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全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 Unit.2 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教案 古沛中心小学王坤燕 一.内容分析: 1.本部分学习的单词和词组是:English class,music class,PE class,breakfast,lunch,dinner. 2.通过张鹏和John讨论John的一天来呈现单词和词组的 词组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上述单词和词组。 2.能够熟悉运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来问答时间。 3.能够运用It′s time for..来描述不同时间即将要做的 活动。 三.教学活动: 本节课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利用课件和图片展示单词,并采用学生学生喜爱的全身动作反应(TPR)围绕本节课内容,和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学习。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及闹钟等实物。 2.教师制作本课课件。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歌曲动画,调动兴趣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First,Let′s listen to a song “It′s twelve o′clock”.

2.Presentation:利用课件,呈现新知。 (1)教学:o′clock 教师呈现闹钟,让学生感知单词clock。通过加上o′,表示整点。利用课件出示整点的时间:7点,1点,12点。让学生直接说出答案。T:What time is it ? It′s seven o′clock.再让学生通过连线练习巩固知识点。 (2)创设情境,学习新词:breakfast、lunch、dinner T: At firs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Who are they ? S:They′re Zhang Peng and John. 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e time ? S:Yes . T:Which picture shows the first thing John did today ? S:Drink some milk . T:What time is it ? S: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breakfast.学生跟读 T:Now ,It′s twelve o′clock.What did John do?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It′s time for lunch. 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lunch.学生跟读。 T: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时钟 S:It′s six 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 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dinner,学生跟读。

13花钟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13、《花钟》教案 授课班级:柏杨渡小学三年级1班 班级人数:45人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机能目标:(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语句的表达,会写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语言引入:鲜花是我们喜爱的,他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直观感受: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你们想观赏下吗?(展示多媒体2-11) 3、这些花儿漂亮吗?同学们知道关于他们在一天之中开放的时间吗? 4、接下来让课文带着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看看课文还告诉了我们那

些奥秘。展示标题,幻灯片12。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一)朗读一段,理解一段 1、一起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幻灯片13 (1)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 (2)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 (3)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解决第一个问题“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放幻灯片14。 学生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14. 3、听录音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展示幻灯片15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6 4、解决第三个问题“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7 5、“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花开放时的图片呢?”展示幻灯片18-26 6、观看了幻灯片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二)、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带着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一起读课文第第二自然段。展示幻灯片27 2、下面听一下优美的朗读录音,在听的同时注意一下他是怎样读的,在仔细确认下我们找的答案是否准确。 学生探究回答,展示答案幻灯片28 3、这些花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是不是很有趣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作者是怎样结束本课的。幻灯片29

《小书包》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书包》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2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新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生字。音、形、义的组合,不但使学生记得牢,还能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 3.师: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 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 (1)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的要求: ①已经认识的字,请你大声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大家要一起想办法记住它们。 ②完成识字任务后,请给这些生字找到好伙伴,组成词语。 (2)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 4.学生汇报生字认读的情况。 (1)说一说在小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①包:半包围结构,“勹”是包字头。 ②字理识字“刀”。

导入技能的微格教学教案

“导入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吴漱玉李亚英 教学目标:培训导入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录象)学生(四人)依次进行导入技能训练。(四人《微格教 学教案》附后) 3、(分别回放训练过程)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 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导入技能训练评价标准 优良中差 1、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 2 2、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 1 3、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 2 4、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 1 5、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1 6、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1 7、能面向全体学生。 2 (请听课后在以上适当评价等级划“√”)

微格教学教案2005年 9 月 28 日

微格教学教案2005年 9 月 28 日

时间授课行为技能学习行为教学媒体分配(讲解、提问的内容)要素(预想的回答)板书内容 就用“四面楚歌”表示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 说得很好。刚才讲的就肯定 是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小结 垓下之围。至此,身经七十 余战未曾败北的西楚霸王以 悲剧而告终。(在“四面楚 歌”的冒号后板书)板书垓下之围 (前202年)2 同学们想一下,从巨鹿提问生(齐):五年。 之战到垓下之围,有几年时 间? 是啊,短短五年的时间,深入 项羽便由令诸侯“莫敢仰视” 的霸王而陷入绝境,最后无 颜见江东父老,身首异处。 是其兴也暴,其亡也速。这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设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点题 史记·项羽本纪》的另一段 “极得意文字”(郭嵩焘语) ——鸿门之宴。(板书)“鸿 板书 鸿门宴 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兴于巨 鹿而败于垓下的转折点,通 过学习,看看我们能否找出 提示 其中的原因。

《dtnl》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dtnl》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重点: 学会 dtnl的音、形。 难点: 练习 dtnl与 aeiu相拼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 p m f 3.认读音节:b4 b! p2 m^ 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 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 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 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 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 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第二单元“角”的第一课时。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②比较射线、直线、线段的异同,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③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④建立角的概念,体会角的符号标记。 3.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在教学射线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以及角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的符号和表示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5.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建立角的概念。 6.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无限”的观念。 二、说教法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动态演示的教学课件,采用“谈话法” 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线段”的经验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并辅以“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讲授法”让学生自主建立角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本课开始首先从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动画人物,谈论选择哪条路线进城,引入线段,并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接着讲解两点间的距离。呈现夜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每束光线都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射向天空,射得很远,看不到尽头,初步感受“无限”,并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教学射线和直线的基础是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硫酸 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片,问大家 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导线 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原来会有 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 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电 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片,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计指 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产 生,铜和硫酸不反 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电 路的,应该有电流 吧 锌片逐渐溶解,铜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 生。指针发生偏转, 产生电流。 对照书本,认真做 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点 向新知识渗透,通过实 验装置的一点点变化, 引出原电池的装置,便 于学生的吸收,且让学 生在观察、分析、讨论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 归纳能力。

附:板书设计 §4-4 原电池原理

上善若水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上善若水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实体,它不仅是产生自然万物的本根,也是自然万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是老子思考世界和探究世界的哲学基础。“道”表面上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起来,其归宿点和落脚点仍在人生,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水”是老子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德性象征,集“道”之所有特征于一身,非常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道”的人格内涵,为此,我就从老子的“上善若水”入手,来认识老子“水”隐喻的深层哲学内涵。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这里“上善”的“善”即是“德”,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现和基本特征,“上善”即指“上德”,相当于具有上乘的、最好德性的人。 老子为什么将“上善”与“水”联系在一起呢,这是由于水是万物之本、生命 之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各个时代的人都是“缘水而居”,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水同时也是文化之源,“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源于水这一特殊的物质,人类对水的需要,构建了水的价值;水的价值,则满足了人类的需要,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种需要构建价值和价值满足需要中运行,进而一步一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老子在论述水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强调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最本真存在的形式。老子赋予水以至高的道德本性,以水性比喻人性,他认为最高德性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愿意呆的低洼之处。可以说“上善若水”所体现的哲学内涵,是老子水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说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总纲,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