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球化学复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化学复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化学复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化学复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

演化的科学。

2. 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

(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问题;(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与演化。

第一章

1. 元素丰度: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3. 元素分布:元素在各种宇宙体或地质体中(太阳、行星、陨石、地球、地壳)整体(母体)的含量。

4. 元素分配:元素在构成该宇宙体或地质体内各个部分或各区段(子体)中的含量。

5. 元素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值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6.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之比。

7. 元素的浓集系数: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10. 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①陨石类比法:直接利用陨石化学成分,经算术平均求出地球的元素丰度。②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法:在一定地球模型基础上求出各圈层质量及比值,然后选择陨石类型或陨石相化学成分代表各圈层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整个地球元素丰度。③地球物理类比法:层壳模型地球物理类比法。

14. 元素克拉克值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1) 大陆地壳化学组成对壳幔分异的指示;2) 元素克拉克值影响元素参加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强度),从而支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3) 自然界元素形成矿物的数目受克拉克值制约;4) 元素克拉克值是影响元素迁移和集中、分散等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5) 元素克拉克值是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

1.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形成阳离子能力和显示出的有选择性与某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6. 亲生物元素:主要为C、N、H、O、P、B等元素,一般富集在生物圈内。8.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结合元素的自然组合及各种地球化学特征作出进一步的分类,称为地球化学分类。主要有查瓦里茨基分类、赵伦山分类等。

9.离子电位:离子电位是表征离子电场强度的参数,电离电位(兀)等于离子的电荷与半径之比值,它决定了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其公式为:兀=Z/r 14. 内潜同晶:当两种元素数量差异很大时,一种元素以分散量进入另一元素晶格,后者为主导(寄主)元素,前者为伴生(附属)元素,主导和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相近,伴生元素隐藏在主导元素晶格中,称为内潜同晶。

15. 固溶体:含有类质同象混入物的混合晶体称为固溶体。

16. 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是一种静电理论,它把配合物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看成是点电荷(偶极子),形成配合物时带正电荷的中心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配位体以静电相吸引,配位体间则相互排斥。该理论考虑带负电荷的配位体对中心离子最外层电子包括d轨道和/或f轨道的影响,用以解释过渡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17. 晶体场:带负电荷配位体对中心离子产生的静电场。

23. 晶体场稳定能: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后的d电子能量之和,相对于未分裂前d电子能量和的差值,即导致总能量的下降值称为晶体场稳定能(CFSE)。

25. 元素的赋存状态:也称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

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27. 元素的离子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π<2.5:为电价低半径大的碱性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同H+争夺O2-的能力弱,其氧化物溶于溶液,带出O2-形成简单阳离子和OH-。(2)π=2.5-8.0,为两性离子,多偏高价和具中等半径,在水溶液中与H+争夺O2-的能力弱,其氧化物易与H2O形成氢氧化物沉淀。(3)π>8:离子半径小的高价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争夺O2-的能力比H+强,会夺取H2O中的O2-并与之结合成配阴离子。

29. 类质同象置换法则:戈尔德斯密特类质同象法则:(1)小离子优先法则(2)高价离子捕获,低价离子容许法则:两种离子半径相似电价不同,高价离子优先进入早结晶矿物,称为“捕获”,低价离子集中于晚结晶矿物,称为被“容许”(3)隐蔽(容留)法则:两种离子有相似半径和相同电价,丰度高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丰度低微量元素按丰度比例进入主量元素矿物晶格,称为“隐蔽”或“容留;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当阳离子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小的离子形成离子键成分较高(键强较高)的键,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电负性较大的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

第三章

1.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当环境发生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时,为了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而结合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地形式存在。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9. 地球化学梯度:指在一个岩性相对稳定地区,特定元素在空间上离开矿床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表现的含量分布变化,离开矿床一定距离后从异常浓度降至背景浓度。

12. 标型或指向矿物:地球化学中把稳定范围窄的矿物称为标型或指向矿物。

13. 矿物的稳定场:体系中任何一种矿物的稳定条件都包括一定的范围,称为稳定场。

14. 矿物共生:在平衡体系中同时形成的矿物组合。

19. 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类型:(1)水-岩反应和水介质中的化学作用;(2)熔岩反应和熔浆化学作用;(3)水-气化学作用(4)岩-岩化学作用;(5)有机化学作用。

21. 元素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1)通过矿物组合的变化来判断;(2)通过岩石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来判定,当有元素迁入或迁出时,元素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必然会发生变化;(3)物理化学界面。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界面是元素发生迁移的指示。

22. 地质流体的类型:(1)各类硅酸盐岩浆;(2)以H2O为主的流体,包括:岩浆水、变质水、同生水、海水、地表水等;(3)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流体,如石油、天然气等。

23. 水-岩化学作用的基本类型:(1)水化(合)-脱水反应:水从流体中移出或加入流体而流体的H+:OH-比值不变的反应。(2)水解反应:反应中H+或OH-离子被消耗,导致流体中H+:OH-改变。(3)去氢反应: 溶液中的OH-加入到矿物中。(4)碳酸盐化-脱碳酸盐化:涉及CO2的反应。碳酸盐化和脱碳酸盐化受由温度和压力控制的CO2活度制约。(5)阳离子交换反应:涉及固溶体中两种或更多组分在同一晶格相互交代的反应。(6)氧化-还原反应(7)硫化作用-脱硫化作用:涉及到重要的硫化物沉淀反应。由硫活度增高引起。

第四章

● 1. 微量元素:将各种地质体系中呈微量或痕量(<0.1wt%)的元素称为痕量或

微量元素。

● 4. 能斯特分配系数:平衡两相中的元素浓度比值就是能斯特分配系数。

●10. 大离子亲石元素:离子半径大的低电荷阳离子(离子电位<3.0)。K,Rb,

Cs,Sr,Ba。

●14. 分异作用:元素和同位素与其它元素分离、隔离或分异形成新的化学实

体和结构的地球化学作用。

15. 混合作用:指那些混合、均一和破坏有组织结构的化学作用。这些作用

都是将所有不同的结构混合然后形成多少有些均一的介质。

25. 分配系数的应用:(1)检验成岩、成矿过程的平衡性;(2)判别岩浆作

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3)利用微量元素的特征来反演地质作用过程;(4)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温度计;(判断共存相形成的温度)

29. 典型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及矿物(斜长石、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

分配特征及其原因; A.熔岩流中源自地幔的橄榄岩捕掳体。呈比值为1的近水平线.代表未经大的分异的原始地幔。B.大洋中脊玄武岩,所有REE 增大,LREE与HREE之间没有更大分异(T-过渡型玄武岩).

C和D.LREE偏向增加表明分异作用明显.D有明显的Eu异常.与富Ca斜长石的分离有关.E.斜长岩强烈富集Eu,表明斜长石强烈富集Eu.F.漫长地质时间形成的由火成岩和沉积岩反复分异的页岩

●30. Eu和Ce经常出现特殊的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1) 稀土元素大多呈三价态,但Eu特殊,既可以呈三价,也可呈二价。三价

态时,Eu和其它REE性质相似,二价态则性质不同,固地质体中Eu2+经常发生与其它三价REE离子的分离,造成在REE球粒陨石标准化丰度图解的Eu位置上出现“峰”(Eu过剩)或“谷”(Eu亏损)。斜长石的大量晶出将导致残余熔体中形成明显的负异常。(2)表征样品Ce相对于其它REE分离程度的参数. 除3价外,氧化条件Ce呈4价与其它REE分离。例如:风化过程中,在弱酸性条件下,Ce4+极易水解留在原地,淋出溶液贫Ce,河水和海水继承这种特征。

●31. 微量元素分配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

(1)岩浆成岩过程的鉴别。部分熔融or分离结晶

(2)成岩成矿构造环境的判别。

(3)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

(4)灾变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第五章

● 1.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岩层形成的年代顺

序及测定其年龄值的学科。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又称绝对地质年代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

岩、矿床)

● 2.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一组核

● 3.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以一定方式自发的衰

变成其他核素的同位素。

● 4. 稳定同位素:原子核是稳定的,或者其原子核的变化不能被察觉。目前认为,凡

原子能稳定存在的时间大于1017 a的就为稳定同位素。

● 5.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通过放射性衰变形成的同位素(又称为放射性子体同

位素)

● 6. 封闭温度:地质事件所涉及的各种同位素体系并不是在矿物岩石形成的那

一瞬间开始计时,而是必须在温度降低到能使计时体系达到封闭状态,即由于热扩散导致子体的丢失量可以忽略不计时,子体才开始积累,此时的温度就是封闭温度。

●8. 结晶年龄:记录了岩石岩浆作用年龄。对于变质岩,如果变质矿物结晶温

度低于其封闭温度,则矿物一经形成,同位素时钟立即启动开始计时,从而记录下变质岩的结晶年龄。

●9. 冷却年龄:对于岩浆岩,指岩体固结之后冷却过程中,达到矿物封闭温度

时同位素时钟开始启动记录下来的年龄。对于变质岩,矿物在变质高峰期结晶生成,之后冷却过程中达到矿物封闭温度时同位素时钟启动记录下来的年龄。

●10. 变质年龄:易与冷却年龄混淆,但它是指变质作用高峰期的年龄。

●11. 地壳形成年龄:指一个新的大陆地壳块体从地幔中分异出来的时间。通

过Sm-Nd模式年龄计算可以获得。

●19. 一致年龄:若三个独立的年龄值相互吻合(相对误差≤10%),则该年龄

称为一致年龄。

●24. 普通铅:是指在U/Pb, 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如方

铅矿、黄铁矿、钾长石等)。在矿物形成之前,Pb以正常的比例与U,Th共生,接受U,Th衰变产物Pb的不断叠加并均匀化。在固结形成含铅矿物后,矿物中再没有明显量的放射性成因Pb的生成,记录了矿物形成时的铅同位素组成。

●25. 原生铅: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

成的铅。

●26. 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刻的铅,相当于原生铅加上原子核合成作用完

成至地球刚形成之间所积累的放射性成因铅。

●27. 初始铅:指矿物和岩石结晶时进入矿物和岩石中的铅,其铅同位素组成

等于原始铅同位素组成加上从地球形成到岩石、矿物结晶这段时间积累起来的放射成因的铅。

●28. 混合铅:由两个以上不同U/Pb、Th/Pb比值的体系混合而成的铅

●29. 分馏系数:A,B为含有相同元素的两种分子;a, b为分子系数;1为轻同位素,

2为重同位素。则同位素分馏系数α定义为:α=R A/R B=[φ(A2)/(A1)]/[φ(B2)/(B1)]●30. R值:稳定同位素丰度的变异通常用R值来衡量和比较,如大气中的

w(16O)/w(18O)比值:R =φ(18O)/φ(16O)=2.0*10-3

●31. δ值(δ18O):若取某一给定样品的R值为标准,则可测得各地质样品中

R值与标准的绝对变差,以δ表示

35. Sm-Nd等时线法的优点:

(1)147Sm、143Nd这对母子体同位素同属稀土元素,具有十分相似的地

球化学性质,使得放射性成因的子体143Nd形成后很自然地继承母体在晶格中的位置,而不会逃逸。(2)各种地质作用都很难使Sm和Nd 发生分离和迁移,因而Sm-Nd体系一般较易保持封闭。(3)研究表明:如果体系中没有流体参与,角闪岩相甚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岩石,仍能使Sm-Nd同位素系统保持封闭,从而能获得较正确的变质岩原岩的年龄信息。

(4)由于147Sm的衰变常数较小,因此Sm-Nd法通常适合对古老岩石的定年(>10亿年)。

●35. Sm-Nd模式年龄计算的假定条件:假定地壳岩石的Sm/Nd比值变化只发

生在从CHUR源区分离的时刻,其后Sm/Nd比值保持不变,则地壳岩石在一个时间为t的(143Nd/144Nd)0值就是CHUR源区在时间为t的演化值。●42. 大气降水H-O同位素组成四种效应:

①纬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年平均气温降低),δD和δ18O值下降;

②大陆效应:从海岸向大陆内部δD和δ18O下降;

③季节效应:夏季温度较高,大气降水相对较重,富集D和18O;冬季反之;

④高度效应:随高度增加δD和δ18O值下降。

10. 地球化学障:指地壳中物理或化学梯度具有突变的地带,常伴随元素聚集或堆积作用。即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化合物沉淀。

11.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保持稳定)的现象。

12. 完全类质同象:晶体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之间可以充分置换,形成任意比例的固溶体,称为完全类质同象。

13. 有限类质同象:晶体化学性质相差较大的离子间的置换受晶格构造的限制,只能形成有限类质同象。。

9. 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7. 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亲岩浆元素。

7. 等时线:具有相同年龄(t)和初始(D/Ds)0比值的一套同成因岩石或矿物形成一条直线,称之为等时线。

22. 不一致线:该式为一直线方程,对于一组铅丢失程度不同的锆石样品,它们的206Pb*/238U和207Pb*/235U比值应在一条直线上(称不一致线)。

3. 亲铁元素:亲铁性是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态产出的一种倾向性。有铂族、Cu、Ag、Au、Fe、Co、Ni等。特征:元素具有d亚层充满或接近充满的电子构型,有18或18+2的外电子层结构,铂族和第一、二副族元素电负性中等,亲铁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往往较高。

4. 亲硫元素(亲铜元素):只有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性质的金属才会显示亲硫倾向。有Cu、Pb、Zn、Au、Ag等,它们的特征是:有18或18+2的外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高。

5. 亲气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挥发性,或易生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2. 亲氧元素(亲石元素):只有能与氧以离子键结合的金属才是亲氧元素。有K、Na、Ca、Mg、Nb、Ta、Zr、Hf、REE等。它们的特征是: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小。

1.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含盐度对化合物的溶解度会产生影响,表现为随溶液中易溶电解质浓度的增大将导致其它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大,成为盐效应。

2. 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共同离子效应。

3. 活度积原理:当溶液中某物质的离子积达到和超过该物质的活度积时,该物质析出。

4. 胶体作用:两种带有不同性质电荷的胶体相遇时,由于电荷的中和会发生凝聚和沉淀2.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凝聚和沉淀3..胶体溶液浓度增大时,可以促使胶体凝聚4.PH对胶体搬运和沉积有很大影响。

25. 溶液pH对元素迁移的控制作用:

1)不同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介质中的迁移能力不同,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的氢氧化物迁移能力也不同;(2)酸性离子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增高,有利于迁移,在酸性条件发生沉淀;碱性元素离子性质相反,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增高,碱性条件下沉淀;两性元素在极端酸碱条件下能被溶解迁移;(3)在自然地球化

学作用中,凡在反应方程式中有H+或OH-出现作用,受热液介质pH值控制,如各种成矿反应、络合物平衡反应、弱电解质溶解类型优势场变化,以及胶体质点的稳定性等。(4)pH值影响元素共生或分离(Fe、Mn )铜和钼在氧化、酸性介质中都具有中等的或很高的活动性,斑岩铜矿中,铜钼伴生。在pH中性和碱

性条件下,钼、

钼形成钼酸根络阴离子,在水中稳定迁移,

铜-碱式碳酸盐沉淀。(5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两性元素的迁移形式不同,

件下以酸根络合物的形式迁移;(6)盐类水解反应多生成酸,因此作用过程受pH值的控制。

23. 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1)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地质体中两平衡共存相中元素浓度,并按能斯特分配定律计算元素的分配系数。如测定火山岩中斑晶矿物和基质(代表与矿物平衡的熔体)。(2)实验测定法:通过实验使一种矿物和一种液体(熔体或溶液)处于平衡,或使两种矿物达到平衡,并使微量元素在两相中达到溶解平衡,然后测定该元素在两相中的浓度,得出分配系数。分为两类: 化学试剂合成和直接采用天然物质为初始物质法。

24.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元素分配系数随温度,压力和各相化学成分而变化。(1)体系化学成分的影响:如:岩浆体系化学成分变化,取决于硅酸盐熔体的结构。元素在给定矿物与熔体间的分配系数,一般在硅质较富的岩石中较大(2)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配系数减小。(3)压力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微量元素在凝聚相间的分配系数对压力的变化不敏感,因为微量元素的溶解能引起的相体积变化极小。(4)氧逸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对变价元素Eu和Ce,氧逸度影响体系中Eu2+/Eu3+和Ce3+/Ce2+比值,也影响它们的分配系数。

33. 同位素定年公式及地质年代学的假设(利用衰变定律来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应满足的哪些前提条件)(1)保持体系封闭,自矿物岩石形成后,同位素体系保持封闭,没有因后期地质作用(变质,热液蚀变,风化等)影响发生母子体同位素带入或迁出;(2)放射性母体同位素半衰期与所测地质体年龄相当,且半衰期和衰变常数已知;(3)必须准确知道放射性母体同位素的丰度,并有精确测定岩石矿物中母子体同位素含量的实验室方法;(4)准确知道或能够有效校正岩石矿物形成时已经存在的子体同位素初始含量;(5)必须选择母体/子体比值高的矿物34. Rb-Sr等时线满足的条件及注意事项(Rb-Sr等时线满足的条件)

(1)所研究的一组样品具有同时性和同源性(2)岩石或矿物形成时Sr同位素组成在体系内是均一的,具有初始87Sr/86Sr值(3)体系内化学成分不均一,Rb/Sr比值有差异(4)自结晶以来体系保持封闭。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试应试攻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试应试精华&复 试攻略 复试综述 休整了一个寒假,快要迎来复试了。在出分之前大家要充分做好准备。不要等复试名单下来在做准备,那时候就有点晚了。 首先明确地大的复试要考什么?一共考2~4项目,分别是笔试(有的专业不考笔试,也有的专业要考两门笔试),听力,面试,体检。跨考的同学需要加试1~2门专业课。复试一般要一周的时间。 1、审核材料 2、体检 3、复试笔试一 4、复试笔试二(有些专业要考两门笔试) 5、加试(跨考的有) 6、听力 7、面试 复试前的一些“准备” 复试之前需要和老师当面见一次,建议早去2天,提前约老师见次面。有的老师报名的人数太多,如果你的初试成绩不是很高,老师会建议你换一个别的老师,不要在他那里浪费时间了,这个不是说有什么内幕的。因为初试成绩在综合成绩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其在他那里费劲,不如换一个不太火的老师,有个学上。老师也是为你好,如果他提出让你换个老师,你可以询问一下哪个老师还有剩余名额,或者征求一下能不能让老师引荐一下。这样求个稳妥。如果老师没说

让你换个老师,那就是你的初试成绩他还是挺满意的,只要复试别出太大的失误就基本差不多录取了。一些火爆的专业除外,如去年的三矿3:1的复试比率也是历年未见的,希望今年情况能够对大家有利一些。 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你在私下约见老师的时候,老师可能就专业课的知识问你几个问题,这个都是可能的。有些老师很在意专业课能力,提前会考核你一下。我认识的一个同学,考得分数挺高的,就是在私下提前见老师的时候,老师问他的几个问题都没有准备,来了个措手不及,最后被调剂了。倒是另外几个初试考得不高,但是专业课挺扎实的同学被录取了。 再有一个见老师的目的就是征求一下老师算不算跨考,因为考生是否为跨专业由导师来界定,有些在跨考边缘的学科,老师一念之间就可以少考一科。所以考前找一下老师是必要的,稍微恳求一下老师,可能就会少考一门,何乐而不为呢。也可以和老师联络下感情,让你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复试之前要再填一次报名表的,是纸质的,时间院办会公布,到时候论坛也会同步更新。那个时候可以选择换别的导师,填表的时候写新的老师名就行,就是同一个方向的不同老师。 复试之前填表那里还有一个选项,就是问你愿意不愿意调剂到专业硕士,这个大家一定要填愿意。这个是每个人都要填的,不是填了愿意就一定会调剂找专业硕士。我有一个同学去年考了340+分,就是复试的时候填的不愿意,最后没考上工作去了。相反考了290+的同学调剂到专业硕士,现在研一在读。有同学说专业硕士是不是自费啊,我这里澄清一点。自费公费和你是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没有任何关系。学硕也有自费的,专硕也有公费的。就地大的一个普遍规则是,用初试四科的成绩排名,确定你是专硕还是学硕;用初试前三科成绩排名,确定你是公费还是自费。地院的情况比较特殊,要综合初试、复试、是否跨考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的。 综上,如果你复试前见一面老师,不论是不是他收留你,你都占得了先机。谁看谁知道,一般人我不告诉ta。 笔试不是鄙视 笔试是复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考察你对该专业课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个小时,闭卷。具体的考试科目在下边这两个帖子,选择你擅长的即可。其实出的题目都是很简单的,没有那么可怕,这个笔试没有初试那么难,好好看书没有问题。一些科目在初试中也有出现,比如“综合地质学”“C 程序设计”是初复试都考的科目,可以参考一下初试的真题。 2012年研究生各学院复试通知及复试名单汇总 听力如何不打酱油 听力,满分100分,40分钟,要自备收音机。题型和6级的一样,长、短对话,短文,没有复合式听写。说是考40分钟,其实20分钟就听完了,题型和题量都和4、6级相当。建议考前用四六级的听力模拟几遍。另地大的广播的效果不是太清楚,大家要有心理准备,频道是是FM86.7,可能会听得不太清楚,也有可能会

地球化学计算题

1. 已知锆石样品中:U=,Pb=,Pb同位素组成:204Pb=%(atom);206Pb=%;207Pb=%;208Pb=%;普通Pb的同位素组成:204Pb:206Pb:207Pb:208Pb= : : : 。假定204Pb,206Pb,207Pb,208Pb 的原子量为204,206,207,208;235U、238U的原子量分别为235,238;235U/238U=1/;λ 238=×10-10a-1;λ 235=×10 -10a-1。计算出锆石的t 206和t207年龄。 答:Pb的原子量:M pb=%×204+%×206+%×207+%×208= U的原子量:M u=235×[1/(1+]+238×[(1+]= 所以,样品中Pb的摩尔浓度C pb=g÷umol=g; 样品中U的摩尔浓度C u=g÷umol= umol/g U-Pb法年龄测定公式: (206Pb/204Pb)=(206Pb/204Pb)0+(238U/204Pb)×(eλ238t206-1)① (2分) (238U/204Pb)=×()÷(×%)= (2分) (206Pb/204Pb)== (206Pb/204Pb)0= 将上述值及λ238=×10-10a-1代入公式① 求得t206=×109a(或1402Ma)(2分) U-pb法年龄测定公式: (207Pb/204Pb)=(207Pb/204Pb)0+(235U/204Pb)×(eλ235t207-1)②(2分)(235U/204Pb)== (2分) (207Pb/204Pb)=9/= (207Pb/204Pb)0= 将上述值及λ235=×10-10a-1代入公式② 求得t207=×109a(或1522Ma)(2分) 2.计算高级变质岩(麻粒岩)的变质温度。已知所测定的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和+‰(相对V-SMOW)。 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T)2 答:由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定义可知:аA-B=R A/R B①(1分)由同位素组成δ的定义可知:δA=( R A/R标) ×103②(1分) 由①、②可得:аA-B=(103+δA)/(103+δB) 所以:а石英-透辉石=(103+δ18O石英)/(103+δ18O透辉石) (2分) 代入石英和透辉石数据,δ18O石英=,δ18O透辉石= ,得 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ln[(103+/(103+] = (4分) 由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温度计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T)2,计算变质温度: (103/T)2 = 解得:T = 1/2×103 = 1098 K (2分) 或 t = 1098 - 273 = 825 ℃ 所以,变质温度为82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 中地大京发〔2004〕106号 关于授予江永宏等1632人学位的决定 经2004年6月24日校学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查,决定授予江永宏等1632人学位。具体名单如下: 一、授予江永宏等42人理学博士学位;贺学海等73人工学博士学位。 (一)理学博士(42人) 江永宏王刚亢宇郑骥代明泉吴六灵 王文和志军詹朝阳刘翠李德胜段焕春 刘为付刘云华赵欣白云来张龙张汉成 贾宝华于俊吉白峰燕长海郭福生刘成东 印建平向运川李纯王支农韩东昱康明 邓小万吴琳李国彪张海军杨胜雄徐守余 藏文栓王明明程捷王永彭轩明赵志中 (二)工学博士(73人) 贺学海张德强刘立才张戈李向全傅鑫谊

刘圣伟张宗贵张于喆鲍荣华孟旭光王俊明 唐子军余辉龙崔刚焦志峰刘鹏程陆建林 张文才周东升杨勇袁选俊邵先杰杜刚 王江王玉满高兴军刘计国肖坤叶武晓春 赵明毕研斌王建东唐俊伟王立志廖群山 孟元林纪云龙齐金成王德仁周新桂陈永峤 汪功怀蒋飞虎丁国生王家亮朱庆荣赵新民 蔡毅胡小平柳忠泉徐善法薛良伟谭绍泉 郭志宏于长春王玉学罗小明李明娟吴亚东 张聿文马水龙刘浩军覃世银梁向前刘招伟 连建发孙维连李惠娣崔康平陈翠柏张宏达 石健 二、授予鞠野等92人理学硕士学位;李鹤等162人工学硕士学位。 (一)理学硕士(92人) 鞠野贾庆庆赵海云王雪梅李灵全李楠 李春华李耿贾世银孙磊冯晓燕刘燕 沈战武文智慧常有军庞宁余化崔振民 刘翠王雪莲丁秋霞冯武威苗世顶王丽娟 林智辉李秉海孙华肖树青陈华英张昌能 周延彪傅渊慧陶林王效平钱纁赵俊香 刘艳青郭莉唐金荣雷知生李建东左力艳 靳玄烨晏国龙刘金辉刘建清陈军元李志红 李海英高建飞梁凤华吕慧卿高亮邓建业 李红娟陈晓林张凤琴刘典波谢瑞永梁勇

地大(武汉)地球化学1-3章复习题——矿调2013

一·名词解释 1.丰度: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2.常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岩石中(或地壳中)含量大于0.1%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岩石中(或地壳中)含量小于0.1%的元素。 3.CAI:球类陨石中由富钙富铝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的难溶物质集合体。 4.奥多-哈根斯法则: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或N的核素。 5.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连续的研究对象。 6.PAAS:澳大利亚后太古宙平均页岩。NASC:北美平均页岩。 7.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8.原始地幔:地核形成以后地壳形成以前的地幔,即现今的地幔+地壳。 亏损地幔:原始地幔经过部分熔融形成地壳以后残余的地幔。 9.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10.元素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这种现象称类质同象。 11.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历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 12.八面体择位能:在八面体配位和四面体配位的晶体场中,八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大于四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差称为八面体择位能。 13.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分布: 是指元素在研究体系中的总体平均含量。分配: 指的是元素在研究体系中各部分或各区段中的含量。 14.晶体化学分散:选择与自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造岩元素以类质同象代换方式进入它们的晶格,呈分散状态。 15.晶体化学集中:那些与造岩元素差别大的微量元素不利于类质同象代换,而在残余熔体中聚积。在某一阶段形成独立矿物或转入到岩浆期后热水溶液中富集成矿。 16.晶体场稳定能:指d电子在分裂的d轨道上重新排布,使得配位体系能量降低,能量的降低值称为稳定能。 17.总分配系数:微量元素在矿物集合体及与之平衡的熔体间的分配关系。 18.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19.高场强元素:离子电价较高,半径较小,具有较高离子场强的元素。 20.蜘网图:在同一图解中将不同的微量元素以及部分主量元素组成特征反应出来的方法。 21.同位素:具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总和。 放射性同位素: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放射成因同位素: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及最终形成的稳定同位素。 22.λ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 半衰期:对于任意放射性同位素体系,放射性核素母体原子衰变一半所需时间。 23.稳定同位素:在现今技术条件下观察不到有效放射性衰变现象的同位素。 24.谐和曲线:在207Pb*/235U(x轴)-206Pb*/238U(y轴)坐标系中,通过选取不同年龄t,可求出一条理论曲线,若锆石U-Pb同位素体系保持封闭,该曲线为和谐曲线。

地球化学综合考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综合测试3 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3.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4.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5.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6.不相容元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部分熔融或岩浆分异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熔体相中的总分配系数<<1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7. Ce:表征Ce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Ce=2Ce n/(La n+Pr n)(n 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8.元素丰度的奇偶规律: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这一规律又被称为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法则。 二.简答题 1. 大陆地壳组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由于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极度的不均一性,因此,研究大陆的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壳的手段不尽相同。其中,对大陆地壳浅部组成研究的方法包括区域大规模取样法、简化取巧方法以及细粒碎屑沉积物法等等。而对大陆深部地壳的研究手段则主要包括研究火山岩中的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暴露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或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获取的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反演。 2. 简述能斯特分配定律及元素分配系数的涵义。地球化学上按总分配系数将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地球化学特点是什么?(要求各类别至少举两个元素为例)。 答: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将微量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活度笔直称之为分配系数(K D)。 按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其中不相容元素进一步分为高场强和低场强元素。 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如Ni、Co、Cr,在岩浆作用中优先进入矿物相或残留固相;不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它们优先进入熔体相,其中将分配系数小于0.1的又称为强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Ba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为不相容元素的代表。 3. 活度积原理及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上的意义。 答: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溶化合物中该化合物的离子浓度乘积得到的常数为活度积。所谓的活度积原理指的是在天然水中,金属元素首先选择形成活度积最小的化合物的阴离子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地球化学书名

2009年11月10日 [电子书PDF|RAR|PDG]: 景观地球化学 [电子书PDF|RAR|PDG]: 非烃地球化学以及应用 [电子书PDF|RAR|PDG]: 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以及岩性的方法 [电子书PDF|RAR|PDG]: 下载—龚美菱著. 相态分析与地质找矿(第一、二版)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王德利,杨利平易近编著. 草地生态与办理利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6 [电子书PDF|RAR|PDG]: 下载-范成新,王春霞主编. 长江中下游湖泊环境地球化学与富营养化. 科学出版社, 2007.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宋金明著. 神州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3.04. [电子书PDF|RAR|PDG]: 贵州省地球化学图集. 地质出版社, 2008.2 PDF|Rar|ZIP|DOC [电子书PDF|RAR|PDG]: Stable Isotop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经典书籍]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潘宏雨,马锁柱,刘连成主编. 水文现象地质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 2008.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陈好寿等著. 成矿作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质出版社, 1994. [电子书PDF|RAR|PDG]: A型花岗岩相关总结及湖南的一些实例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稳定同位素化学【郭正谊,1984】 [电子书PDF|RAR|PDG]: 曹建劲,张珂著原地重熔与元素地球化学场 [电子书PDF|RAR|PDG]: Mineral Deposits Earth Evolution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Hydrotherm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Systems [电子书PDF|RAR|PDG]: 李俊华,夏德兴编. 同位素春秋计算手册. 原子能出版社, 1978.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李桂如译. 同位素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 1981.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S.Villani)著;陈聿恕译. 同位素分离. 原子能出版社, 1983.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赵墨田编著. 稳定同位素分析法. 科学出版社, 1985. [电子书PDF|RAR|PDG]: (美)G.福尔,J.L.鲍威尔著锶同位素地质学. 科学出版社, 1975.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美)B.R.多伊著;铅同位素地质. 科学出版社, 1975.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 铅同位素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质出版社, 1979. [电子书PDF|RAR|PDG]: 电子书- 【作者勘查地球化学】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研究室著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06地球化学试卷A

课程号:013201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元素的丰度值 2、类质同象混入物 3、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 4、地球化学障 5、八面体择位能 6、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7、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8、δCe值(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 9、同位素分馏系数 10、衰变定律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当以下每种物质形成时,其氧化电位是高还是低?(1) 陨石;(2)煤;(3)海底锰结核;(4)钒钾铀矿;(5)页岩中的黄铁矿;(6)鲕绿泥石。 2、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的配位数经常比Na的配位数大?(离子半径:K+的为1.38A,Na+的为1.02A,O2-的1.40A)。 3、研究表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18O/16O比值,例如岩浆岩中石英一般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18O/16O比值,试阐明控制矿物18O/16O比值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4、用Rb-Sr或Sm-Nd法对岩石定年时,为什么当岩石矿物中的87Rb/86Sr或143Sm/144Nd比值差别越大结果越好? 5、试分析下图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中各个曲线可能代表的岩石类型及造成分配型式特征的原因。 三、论述题(任选1题,10分) 1、试述稀土元素数据的处理步骤和表示方法。 2、要获得准确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 1.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2.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 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由类质同像形式混入晶体中的物质称为类质同像混入物。含有类质同像混入物的混合晶体称为固溶体。 3. 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 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 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4、地球化学障指地壳中物理或化学梯度具有突变的地带,通常伴随着元素的聚 集或堆积作用。即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这种地带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5.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6.在自然条件下,矿物常形成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并在此范围内保持稳定。因此,F≥2,据吉布斯相律,F=K-Φ+2,有Φ≤K,即平衡共存的矿物数不超过组分数,即为戈尔德斯密特矿物学相律。 7.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湿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8.δCe或(Ce/Ce*)。是表征样品中Ce相对于其它REE分离程度的参数.Ce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点击下图可直接进行访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1、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学校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00年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教育部撤销大学总部,使京汉两学区成为实质上的两个相对独立办学机构。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师资力量 学校自组建以来,培养和拥有一大批地学大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地质学界知名学府。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成为中国地质教育的排头兵。从地大走出的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4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2003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 x国务院总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350余名,博士生导师13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计划7名。现有本专科生8690余名,硕士生2110余名,工程硕士1100余名,博士生1150余名,留学生110余名。 3、学科设置 学校现有15个院(系、部)、5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申请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的 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学位[1997]54号、教学[1998]11号、学位办[1999]7号)精神和我校的有关规定(中地大京发[1997]70号、中地大京发[2005]125号等),我校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为了规范研究生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的管理制度,保证培养质量,现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我校研究生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问题暂作如下规定: 一、申请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 (一)凡比正常毕业或申请学位时间提前半年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者,均属于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 (二)硕士生学制为2—3年,原则上不办理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主要为入学前参加过硕士课程进修和提前取得学分者,入学后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1.5年。 (三)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以同等学力入学者不办理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博士生,入学后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入学前参加过博士课程进修和提前取得学分者,入学后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四)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含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提前答辩和申请学位,要求入学后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入学前参加过硕士课程进修和提前取得学分者,入学后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二、申请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研究生须具备的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

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二)申请提前毕业和提前申请学位研究生要求: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前具有学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前具有硕士学位。 (三)已按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学完全部课程,各门必修课程的考试成绩均在良好或良好以上,其它课程考试及格或考查通过。 (四)完成了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 (五)毕业(学位)论文已经完成。并且,在学期间表现出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内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提前毕业的博士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下同]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者(须有相应证明)。 (2)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国际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者。 (3)攻读学位期间与学位论文工作有关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获得技术专利(有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者),并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国际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者。 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国际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者。 (2)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刊物或学术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者。 (3)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位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或论文获奖者。 3、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学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或会议文集上发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或2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并在作者第一署名单位或脚注上注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在学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位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或论文获奖。

地球化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浓度克拉克值:概念系指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当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时,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比在地壳中相对集中;小于1时,则意味着分散 2.亲氧性元素:倾向于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小,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小。如K、Na、Ca、Mg、Nb、Ta、Zr、Hf、REE等;易形成惰性气体型离子;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即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 4.普通铅(或正常铅):普通铅(或正常铅):指产于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如方铅矿、黄铁矿、钾长石等),在矿物形成以前,Pb 以正常的比例与U、Th共生,接受U、Th衰变产物Pb的不断叠加并均匀化。 5.不相容元素: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微量元素。由于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并且因离子半径、电荷、晶场等性质与构成结晶矿物的主元素相差很大,而使其不能进入矿物相。它们的固相/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 6.同位素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常数,称分馏系数α,或者指两种物质(或物相)之间同位素比值之(α),即αA-B=RA / RB,式中A,B表示两种物质(或物相),R表示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比值,如34S/32S,18O/16O。α表示同位素的分馏程度,α值偏离1愈大,说明两相物质之间同位素分馏程度愈大;α=1时物质间没有同位素分馏 7.K(不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络合物的逆反应是络合物的解离反应,达成平衡时的常数,称为不稳定常数。它与稳定常数互为倒数。不稳定常数越大,络合物越不稳定。 8.δEu:反映Eu异常的强。. 9.稀土元素(REE):原子序数57-71的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相关密切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包括: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Sc,Y 10.高场强元素 (HFSE):指离子半径小、电荷高,难溶于水,地球化学性质稳

地球化学-河北地大教材

一、概念题 1、克拉克值 是指元素地壳中重量百分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 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元素的克拉克值,它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和分散程度,大于1说明相对集中,小于1说明相对分散。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称为地球化学迁移。 4、元素的丰度值: 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5、类质同象 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 6、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 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有时总体中的含量。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7、元素的共生组合 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体中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合。 8、元素的赋存状态 也称为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9、亲氧元素 是指那些能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化合物的元素,如K、Na、Si、Al 等,通常以硅酸盐形式聚集于岩石圈。 10、八面体择位能: 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11、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在液相和结晶相(固相)的共存体系,如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晶格,称为相容元素,如Ni2+、Co2+、V3+、Cr3+、Yb3+、Eu2+等。另一些微量元素不易进入造岩矿物晶格,倾向于残留在熔浆或液相这中,称为不相容元素,如Rb、Cs、Sr、Ba等。 1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性质。分亲铁性(趋向于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和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

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罿地球化学复习题 袆一、名词解释 蚁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艿2、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通常将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体系 聿3、元素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肃4、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或较大的地球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蒃5、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肈6、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亲岩浆元素 腿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形成阳离子能力和显示出的有选择性与某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蒄8、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保持稳定)的现象。 袁9、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或其演化的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肁 10、干酪根:不能被有机溶剂萃取的不溶有机物。其含量占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约90%以上)。 芈11、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或指纹化石。指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以及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 袅12、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薃13、天然气:广义:一切经自然过程生成的气体。狭义:指在沉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体。 袀14、煤:沉积作用期间及期后,由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而形成的,其中木质素、纤维素是成煤的主 要组分。 芈15、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在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或者自然污染的情况下,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芆16、元素的存在状态:指元素的物理、化学相态和能量状态、价态、化合态和结构态等方面。元素的存在状态不同,其迁移行为和生物毒性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信息

黄维平 [编辑本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黄维平,1962年生,安徽枞阳人。1986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9 6、200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 05年晋升为教授;共招收研究生40余名,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6.07—1993.06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心实验室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993.07—2000.09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研究室从事计算机原理、接口等教学工作;2000.09始,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中心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经历:2000.09—2003.12,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00.09始,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库工程。 承担研究生课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Java技术)。 技术特长:多年从事校园网的建设、开发和技术管理,具有现代网络技术设计的经验;熟练掌握网络系统应用开发,熟练掌握Unix、Linux系统和Oracle、Sybase、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长期从事Java技术的J2EE(Struts+Spring+Hi bernate)项目开发。 社会兼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理事;《计算机 网络技术》编审。 姚国清 基本情况:姚国清,男,汉族,1964年6月生,浙江绍兴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 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教授(2006年),硕士导师。 学习经历:1984年浙江大学地质系遥感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7年7月至1995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系任教。1995年3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 E-mail: 先后承担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课程: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开放课),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开放课),Windows NT操作系统 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nix系统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 招收计算机应用、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硕士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复习题第四章

微量元素:将各种地质体系中呈微量或痕量(<0.1wt%)的元素称为痕量或微量元素。 严格定义:只要元素在所研究的客体(地质体,岩石,矿物等)中的含量低到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描述其行为, 即可称为微量元素。 Major elements (主量或常量元素):大多数地质物质中含量大于0.1%的元素: O ,Si ,Al ,Fe ,Ca , Na , K , Mg 。造岩矿物的基本组成。 用氧化物质量百分比表示。 Minor elements (少量元素):不太丰富的主量元素: Ti , Mn , P 等。 常量元素:SiO 2、TiO 2、Al 2O 3、TFe 2O 3、FeO 、MnO 、MgO 、 CaO 、Na 2O 、K 2O 、P 2O 5、烧失量; Trace elements (微量或微迹元素): 大多数地质作用中含量小于0.1%的元素。 除主量和少量(总重量丰度占99%左右)以外呈微量或痕量(<0.1wt%)的元素。 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 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 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也称为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高场强元素(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 离子半径小的高电荷阳离子 (离子电位>3.0)。 Zr , Hf , Nb , Ta , Th , U , Ti , REE 。 低场强元素(low field strength elements-LHSE): 离子半径大的低电荷阳离子(离子电位<3.0)。 又称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如K , Rb , Cs , Sr , Ba 。 此组元素更活泼, 特别在涉及流体相的体系中。 场强:微量元素离子电荷/离子半径比值称为场强(field strength)。指阳离子每单位表面积的静电荷,也称为离子电位, 即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吸引价电子的能力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给定溶质、溶剂及温度和压力下, 微量元素i 在两相间的浓度比值为常数K D ,它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与i 的浓度无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两相中的浓度比值就是能斯特分配系数。 只适用于稀溶液或微量元素的分配。 总分配系数 D = n 为含元素i 的矿物数, W i 为每种矿物在集合体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K Di 为元素在每种矿物与熔体间的简单分配系数。 某体系i 元素的总分配系数D 为元素i 在所有矿物中的简单分配系数加权和。 复合分配系数:亦称变换分配系数,或亨德森分配系数,它既考虑微量元素在两相中的比例,也考虑与微量元素置换的常量元素在两相中的浓度比例,能较真实的反映两者之间类质同像交换对微量元素分配的影响。表达式为: 晶体-熔体分异: 晶出矿物和残余熔浆两相。 不混溶熔体的物理分离(Physical separation of immiscible melts):岩浆或流体分异成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液相,通常可能是硫化物+硅酸盐两相,或富硅+富铁的两种硅酸盐熔体相等。如果分离出的两相都为熔体,称为岩浆熔离作用。 熔体-流体分离(Melt-fluid separation):岩浆活动过程中挥发分的逸出。由于压力突然降低或温度下降到流体饱和以下。 REE 两分法或三分法 两分法: (1)轻稀土(LREE )或铈族稀土,La 到Eu:原子序数小,质量小; (2)重稀土(HREE ),Gd 到Lu :原子序数大,质量大,有时把钇(Y)也列入HREE 。Gd 到Lu+Y 为钇族稀土; 三分法: 轻稀土(LREE:La-Nd ),中稀土(MREE: Sm-Ho )和重稀土(HREE:Er-Lu ); 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原始地幔指大陆地壳形成之前的地幔。Wood et al.(1979)估计了原i D n i i K W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