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全民健身概论》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用)

2007年9月

一、说明

《全民健身概论》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尤其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适应全民健身活动发展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对推动全民健身体系的形成有着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课程定义

《全民健身概论》是体育教学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全民健身活动整体的开展情况,使学生了解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知识、规律和方法,提高对全民健身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二)编写依据

本教学大纲依据《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教务处编印,2007年9月)编写。

(三)目的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

1、使学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历史背景,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意义的认识。

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课程编码:17120018。

本课程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数32学时,2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掌握素质的概念和人的素质的组成要素

3.掌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4.熟悉健身活动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5.掌握健身活动的原则和要求

6.掌握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发展关系

7.了解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8.了解全民健身活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教学内容】

1.人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

1.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人的素质结构理论

1.3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全民健身活动2..1人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2.2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2.3健身活动读人体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2.4健身活动的基本要求

3.全民健身活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3.1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2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3全民健身活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看录像、提问与回答、讨论。

本章共4学时,讲授3学时,看录像1学时。【思考题】

1.全民健身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2、什么是素质?构成素质的要素有哪些?

3、试分析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关系?

4、为什么说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试述健身活动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6.老年人进行健身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试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试述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9. 试述全民健身活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发的社会文化背景

2.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以来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基本内容

4.掌握目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机遇和条件

5.掌握在构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力量、两个

工程、三个环节、三项制度、四个重点、四个差异)

【教学内容】

1.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和现状

1.1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1.2全民健身活动取得的成绩

1.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2.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对策

2.1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2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机遇和挑战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3.1发挥三方面力量和作用

3.2继续实施两个工程

3.3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3.4落实和完善三项制度

3.5明确四个工作重点

3.6正确处理四个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4学时,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思考题】

1、全民健身第一期工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还存在哪些问题?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第二期工程面临哪些机遇和条件?

6.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全民健身法规的概念、形式和内容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的时间及其实施的意义

3.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

4.掌握颁布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5.了解“入世”与完善我国体育法规的关系【教学内容】

1.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的有关规定1.3国务院的有关行政法规

1.4国务院的有关法规文件

1.5国务院部门的有关规章

1.6地方的有关行政法规

1.7地方部门的有关规章

2.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执行、执法和完善2.1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和执法监督

2.2完善全民健身法规的建议

3.“入世”与完善我国体育法规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讲授2学时。

【思考题】

1.我国全民健身相关法规大致分为哪几个层次?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有什么意义?

5、要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还需做哪些工作?

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掌握加强学校体育与实施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校体育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进行的改革措施

【教学内容】

1.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1.1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

1.2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起点

1.3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点

2.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现状

2.1学校体育的发展

2.2学校体育的现状

2.3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加强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1实施素质教育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

3.2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

4.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改革学校体育

4.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4.2更新体育课程内容

4.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4.4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

4.5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4学时,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实践2学时。【思考题】

1、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工作积累了哪些主要经验?

3、试述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

4、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应如何改革?

第五章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2.掌握导致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3.熟悉镇乡体育在农村体育开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掌握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内容】

1.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难点

1.1农村体育的现状

1.2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2.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2.1镇乡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2.2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方向

2.3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3.农村体育发展的趋势

3.1农村体育的管理方式应有新发展

3.2农村体育的运行机制应有新探索

3.3农村体育的运作方法应有新突破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讲授和讨论共2学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难点?

2、试分析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3、简述农村体育发展的趋势。

4.为什么说乡镇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5、农村体育的管理方式应有哪些新发展?

6、农村体育的运行机制应有哪些新探索?

7、农村体育的运作方法应有哪些新突破?

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特点

2.了解社区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3.掌握社区体育的意义

4.了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5.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6.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功能

7.熟悉组织和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程序及其具体内容和方法

8.了解构建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育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

1.社区体育的特点和意义

1.1社区体育的特点

1.2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因

1.3发展社区体育的现实意义

2.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1社区体育的现状

2.2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

3.社区体育服务的组织

3.1社区体育服务的基本内容

3.2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工作程序

3.3组织社区体育竞赛的基本原则和编排要点3.4社区体育竞赛成绩判定的基本方法

3.5组织社区体育竞赛的主要事项

4.构建社区体育新体系的措施

4.1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

4.2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4.3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网络

4.4加强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讲授和讨论2学时。

【思考题】

1. 社区体育有哪些要素所构成?

2、社区体育有哪些特点?

3、试述社区体育发展兴起的动因。

4、发展社区体育有什么现实意义?

5、简述中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社区体育服务有哪些基本内容?

7、组织开展社区体育竞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8.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差异

2.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职业群体差异

3.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异

4.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职业群体差异

5.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

6.掌握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7.掌握“雪炭工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性

1.1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区域差异

1.2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职业群体差异

1.3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城乡差异

1.4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年龄群体差异

2.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2.1西部经济实力薄弱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2.2西部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迟缓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3西部体育人才匮乏,场地设施短缺,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平衡发展2.4西部学校体育与竞技水平低,能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平衡发展

2.5西部城镇化滞后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平衡发展

3.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3.1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3.2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对策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与回答、讨论。

【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讲授和讨论共计2学时。

【思考题】

1.试述形成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3、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区域差异?

4、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职业群体差异?

5、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城乡差异?

6、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年龄群体差异?

7、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有什么战略意义?

8、试述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国民体质监测的概念

2.掌握体质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3.了解理想体质的概念和主要标准

4.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

5.了解影响国民体质的有哪些因素

6.了解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组成要素

7.了解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意义

8.熟悉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针对的对象和内容(四个群体的监测指标)

9.掌握加强国民体质建设的对策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 全校本科学生 3、教学目的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4、教学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

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最后能考试合格。 5、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36) 6、各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和医学相关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这些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两个部分,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入近年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医学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因此现在现针对本科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医学生实验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更全面直观的分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重要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门可运用于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子生物学融入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分析疾病基因、从分子水平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感染人类的病原生物以及未来根据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前期课程的基础上由检验系临床化学教研室负责开设的, 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包括了核酸提取、DNA重组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DNA芯片等。实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跨文化交流导论》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流导论》(英)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理论,对文化、交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概念有较为 系统的理解;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情感态度,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本国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这些差异现象; 培养跨文化学习策略、跨文化语用能力和跨文化语言知识,能够恰当地处理因文化差 异引起的跨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环境下能用英语有效地 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描述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跨文化交际导论(英)》通过讲座、讨论、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图、文、声、情景并茂的教学手段,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 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在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中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社会礼仪和商务谈判中的反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深刻理解力,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备的基础。本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 三、选用教材 Fundamental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基础》窦卫霖编著,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4 内容简介:教材共分九章,其中前六章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为框架,第一章为概论,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概念、发展及其意义;第二章着重讨论交际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人类交际中的应用;第三章阐述文化的性质,包括定义、作用、特征及其差异;第四章集中讨论价值观这一深层文化差异及其在商务活动中的表现;第五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文化差异在言语和非言语交际方面的种种表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七和第八章分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性质: 生物学实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实践课程。侧重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及其在教学、科研及实践中应用。在本课程中,重点介绍生物基础学科技术,如生物学上常用仪器的使用、标本制作、组织培养技术、食用菌技术等,也介绍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这门实践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 高贵珍等著. 生物实用技术.内蒙古出版社.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三)《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生物基本技术操作及技能,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生物学实用技术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除生物学知识外,还涉及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才能学好。要敢于创新,不断进步。 (四)《生物实用技术》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建议教学紧紧结合实际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并到实践中观察和动手体验。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未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二、正文 第一章生物学常用仪器及使用 主要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生物学上常用的仪器及方法要熟悉,如:一些重要显微镜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到实验室参观一些主要仪器,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些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生物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二、相差显微镜 三、暗视野显微镜 四、荧光显微镜 五、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其他常用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区别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社会心理学、广告与公关、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经济学、俱乐部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保健学、传统养生学、健身概论等。 主要就业去向:公共及商业体育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研单位等。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主要就业去向: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特殊教育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也是唯一招收身体健全并有体育特长高中毕业生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的院校,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训练技术、运动专项技术等方面课程的综合知识,掌握残疾人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康复指导的技能,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就业前景广阔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代码:EE3007 计划学时:34 学分: 2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英语专业学生 课程负责人:梁洁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比较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文化理论,文化基本模式,基本因素,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基本原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克服文化障碍,以减缓可能碰到的文化冲击,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英语理解能力——通过文化对比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熟悉文化差异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接受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并使之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服务。 三、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 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文化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应能够认识中、西文化的基本异同点,以及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鉴赏能力——通过对课程学习,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审美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创新和开拓精神——学生学习课程后,对各类交际形式有所认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他们将会寻求更好、更恰当的交际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有关文化的定义,特性和作用,以及价值观对比。 本课程的难点首先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操作。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国人,很难有机会直接观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更难直接参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九个单元。每单元大概四课时,共34课。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学Presentation展示,角色扮演,PPT演练,英汉双向练习等。 第一单元为绪论,总体介绍文化与交际、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三单元介绍日常言语交际,着重介绍跨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称呼、话题选择、拜访礼仪、赞语与赞语应答等。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日常交际的模式化习得。 第四单元介绍语言交际,着得讲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思维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生动有趣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把文化深层结构引入学生的视野。 第五单元介绍非语言交际,主要概述非语言交际的三大内容: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与身势语,用大量事例充分展示了非常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第六单元介绍跨性别文化交际,介绍中外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如谈话风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 ...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 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注意抓住重要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和医学、农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课堂讲授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方法上改进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维。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地讲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

四、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的含义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重点:基因工程原理、步骤;难点:基因工程操作的技术要点。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重点:细胞工程原理;植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6学时) 重点:发酵工程技术的过程及阶段性特点;难点: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第五章生化工程(6学时) 重点:酶工程原理;酶的特性;蛋白质工程原理及方法。难点:酶反应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生物芯片(2学时) 重点:生物芯片技术的内含;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芯片的差异。难点:生物芯片技术的技术要点;生物信息学。 第七章人类基因组计划(2学时) 重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含;难点:蛋白质组学。 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与安全(3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安全的含义; 第九章现代生物技术规则与生物伦理道德(3学时) 重点: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规则;难点: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得性质、目得、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得培养目标就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得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得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得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得各个要素及其之间得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得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得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得主体,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及其两者之间得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得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得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得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得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得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得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与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得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得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特征与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体育教学目标得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得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得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得外部特征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物技术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2 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二、课程简介 “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工程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Biotechnology is a rapidly-developing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already made an impact o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pec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stem cell research, cloning,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bioenerg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ourse, appropriate for novices in the biology fields and also for engineering and genetic students, covers all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se modern topic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pics, such a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tic principles (mapping, DNA, etc), protein structure, plant and animal cell cul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ncludes up-to-date discussions of modern topics, ., medical advances, quality control, stem cell technology, genetic manipulation, patents, bioeth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因此让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对拓展知识面、提高现代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学制: 4年 所属系部:外语系 制订日期: 2012年 4 月 15 日 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编制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河南工程学院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英语本科 学时数: 32 ;其中:讲课学时: 16 ;实验学时: 16 ;学分数: 2 ; 编写人:靳爱心;审定人:屈平;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第3学期开设,32学时,2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提高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与英语本族人通过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浅easy、宽wide、精elite、新new、用useful”的教学思想。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外语的理解能力,在与英语本族人交流时准确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同时,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训练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应用水平。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 3.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对语言与跨文化研究的有关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5.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比较,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 各章分配2-4个学时,通过对各章的讲授和演练,使学生达到掌握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的教学目的,并且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和演练等,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及相关术语、文化与交际、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文化与语言交际、文化与非语言交际、跨文化时空关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掌握跨文化能力、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并加强专业口语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等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高级英语、英美文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习:18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我院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分子生物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一个学科。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函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 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DNA技术,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和认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教学上要求:1.授课内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2.语言简明、易懂、生动;3.幻灯等多媒体制作精细;4.讲课态度认真、负责,让学生听明白,领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多途径考核(平时小考、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结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概况,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后续内容做铺垫。重点、难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 重点、难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DNA序列测定、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 第三章 DNA的结构与性质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一些基本性质,为了解遗传信息遗传、基因表达与调控和掌握DNA技术做铺垫。 重点、难点:DNA结构、DNA的光谱和热性质、RNA结构、基因组的复杂性、DNA 超螺旋。 教学内容:DNA结构、DNA的化学和物理性质、DNA的光谱和热性质、染色体、RNA结构、DNA 超螺旋。 第四章 DNA复制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为学生理解和掌握DNA技术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DNA聚合酶、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教学内容:DNA复制概览、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DNA损伤的原因、类型和修复机制。 重点、难点:DNA损伤、DNA修复。 教学内容:DNA突变、DNA损伤、DNA修复、基因重组 第六章 RNA的转录与加工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和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使学生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重点、难点:真核转录的三种RNA聚合酶基本特征和功能、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大肠杆菌s70启动子,原核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转录后的加工机制、选择性剪切。

体育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质:体质是个体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新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5、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 10、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体基础,关注学生学会自主练习和锻炼,养成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 11、快乐体育:把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愿望、需要的基础上,注意体验运动中的内在乐趣。 12、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3、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4、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领域目标通过各个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5、运动处方:由指导医生或教练员给运动锻炼的人,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16、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与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17: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18:体育教学常规: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常规和制度。 19:教学案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0.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1.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2.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即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24、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5、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6、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27、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英美文化课程纲要

英美文化课程纲要 平阴一中王小猫 第一、目标 1、了解简单的英美文化。 2、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养成英语逻辑习惯。 4、培养学生英文阅读能力。 5、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第二、核心能力 1、了解英美基本的交际礼仪,书信礼仪,餐桌礼仪等礼仪及其背景。 2、学会常用的交际用语,能进行简单的交谈。 3、了解简单的英美历史文化背景。 4、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 5、提升阅读能力。 6、提高口语能力。 第三、时间分配 本课程一部每周二开课,二部周五开课。

第四、教材纲要 主题主要内容参考节数 一、交际礼仪1.英语问候习惯及常用语 2.英语交谈习惯及常用语 3、模拟对话 1--2 二、书信礼仪1.英语书信格式 2.英语书信常用语 3.英语书信赏析 1 三、餐桌礼仪及文化1.英美餐桌礼仪 2.英美餐桌文化 3.背景小故事 1--2 四、英美历史文化背景1.英国简单地理历史介绍 2.美国简单地理历史介绍 3.英美文化简单比较 1--3 五、英美文化名人介绍1.牛顿简单生平介绍 2.华盛顿简单生平介绍1--2 六、英美电影欣赏1.英美经典电影欣赏 2.欣赏收获交流1--4 七、英美音乐欣赏1.英美经典音乐欣赏 2.学习简单英文歌曲 1--2 八、实践1.自编英文小品 2.展示与交流 1--3 第五、实施方法 一、教材编选 应注意教材内容应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从日常交际开始逐步扩大,了解交际礼仪,书信礼仪和餐桌礼仪开始。在深入了解英美历史文化及文化作品。从而对英美文化有简单的了解。 1. 日常礼仪的介绍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学生在学习后

不仅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挺高口语能力,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2.英美历史文化介绍要有特色,并且浅显易懂。通过对英美特色历史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简单的了解。并且初步建立英语的逻辑习惯。 3.英美文化名人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开阔眼界,扩充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 4.英美经典电影音乐欣赏,在娱乐中展示英美文化,并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与说英语的能力。 5.自编英文小品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英美文化是了解性课程,重在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建立英语逻辑,提高学习积极性。所以课程教学中要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1. 每单元主题均包含模拟对话,趣味小故事以及实际事例。 2. 教学内容可配合当日或近日发生于英美重大新闻或西方节日,切入各单元主题,以引起动机、随机教学,并使理论与实务兼顾。 3. 可安排实学生观看英文新闻或者小视频,理论结合实际。 4. 教学媒体可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影片或歌曲。其来源亦可征求学生提供,更易引起共鸣。 三、教学评量 课程最终的英文自编小品的展示与交流,直观的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质量。还要结合平时课上的模拟与演练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书刊、影片、光盘,以及网络资源等。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精)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简介 本课程以宋思扬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为教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各项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是非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基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对生物技术的关注,促进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促进文科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学对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 ⒈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 ⒉马大龙,《生物技术制药》,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 ⒊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199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⒋翟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199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 1.1 生物技术的含义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2.1 核酸的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2 基因工程工具酶 2.3 基因克隆载体 2.4 目的基因 2.5 目的基因导入受提细胞 2.6 克隆的筛选 2.7 基因工程进展隆的7基因工程进展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3.1 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 3.2 植物细胞工程 3.3 动物细胞工程 3.4 微生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5学时) 4.1 发酵工程基本知识 4.2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4.3 发酵设备概述 4.4发酵产物的加工 4.5发酵工业概况 第五章酶工程(5学时) 5.1 酶的基本知识 5.2 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 5.3酶分子的改造 5.4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第六章生物技术与农业(3学时) 6.1 植物生物技术 6.2 动物生物技术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英文名称: The compa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课程号:422010182—01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26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西文明通论 面向对象:思政专业以及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思政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也欢迎全校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西文化的基本脉络有全面的了解;2、对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有基本的认知和理解;3、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以中西方“本体论”的比较、中西方人性观的比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中西方信仰观的比较为主线,以中西方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元典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思、孔子、老子、惠能、《道德经》等为依据,来解读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也在于塑造学生的多元文化格局和视野。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26学时 知识单元1:中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比较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对中西方哲学关于本体论的认知,加以梳理、总结和对比分析。 学习目标:本体论是文化的“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某一个文化形态的基本面貌和致思过程,通过对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比较,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业: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知识单元2: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参考学时:4学时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iotechnology 课程编号331011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材名称《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指南》(陆勇军等)自编教材 是否独立设课是√否 学时学分:总学时 108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108实验学分3 开出时间:四年级第十学期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逸仙班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备注: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原理等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常规操作(如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功能基因、再把该基因克隆到载体DNA上。然后转化至细菌或酵母中进行表达等)技术及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包括从微生物、动物或植物材料中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并掌握各种常规生化仪器及发酵器材的使用和保养;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综合运用各门理论课相关知识,并加深理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团结合作的科学工作精神、善于思考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科研素质,为今后独立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 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3.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熟悉每个单元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 和兴趣,设计相关研究实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