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

规范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目录

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体外循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抗凝及血制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冠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关胸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二次开胸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术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乳内动脉游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隐静脉游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室壁瘤切除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自手术室转运至ICU途中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ICU中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ICU转运至普通病房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出院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瓣膜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尖瓣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合瓣膜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二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三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三尖瓣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瓣膜替换联合冠脉搭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动脉导管结扎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右室流出道疏通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主动脉缩窄成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部分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完全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大血管疾病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腋动脉插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升主动脉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Bentall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Betall+半弓替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Bentall+象鼻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David I型)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全机器人及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全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全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MIDCAB...............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全机器人二尖瓣成形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心脏移植围术期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心脏移植手术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心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其他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心包剥脱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心房粘液瘤切除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左室流出道疏通术(肥厚室间隔肌肉切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

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

成人患者

药品

1.芬太尼5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

2.咪达唑仑1mg/ml在10 ml注射器中

3.维库溴铵2mg/ml在10 ml注射器中

4.10%异丙酚在50 ml注射器中

5.利多卡因20mg/ml在10 ml注射器中

6.苯肾上腺素5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

7.硝酸甘油体重×在50 ml注射器中

8.多巴胺体重×3在50 ml注射器中

9.阿托品 /ml在5 ml注射器中

10.在室内可取到琥珀胆碱,肝素,鱼精蛋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11.适当的抗生素

外部设备

1.微量输液泵

2.500毫升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及延长管(静脉输液用)

3.气道管理设备(喉镜、口腔通气道,气管内插管导管,管芯,吸痰管)

4.两套传感器用于动脉、肺动脉或中心静脉压力测定

5.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和漂浮导管

6.动脉穿刺针

婴儿患者(体重小于10公斤)

药品

1.芬太尼1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

2.芬太尼50u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

3.咪达唑仑1m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

4.维库溴铵1mg/ml在5 ml注射器中

5.苯肾上腺素1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

6.多巴胺体重×6在50 ml注射器中

7.阿托品 /ml在5 ml注射器中

8.在室内可取到肝素,鱼精蛋白,地塞米松

外部设备

1.袋装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和延长管,或使用可调输液器(静脉输液用)。

2.一些注射器、输液泵和可调输液器在房间内可用。

3.5%葡萄糖水溶液(10%葡萄糖水溶液用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新生儿)。

4.气道管理设备(婴儿喉镜,口腔通气道,气管导管,管芯,带吸

引头的吸引管)。

5.4F和5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20-24G的动脉穿刺针用于桡动脉或股动

脉穿刺测压。

6.两套传感器用于动脉,肺动脉或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二、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的准备·抗凝:肝素由外科医生经右心给予;给肝素3分钟后查ACT,OPCAB手术ACT必须大于300秒,体外循环手术ACT必须大于480秒。

·动脉置管:为了检查动脉供血搏动的消失,解剖或错位的证据(即高血管压力处)。

·静脉置管:可能是单右房的,上下腔静脉双重的,或多重的(天生左上腔静脉)。

·肌松,遗忘,镇痛必须剂量适当。

体外循环的开始·通过比较和估计动脉压力和动脉流量。

·动脉血必须很好地氧合。

·估计因静脉管道气塞的静脉流出量,低贮器容量,上腔静脉阻塞的证据(高中心静脉压,颜面部充血)。

·中止补液;中止滴注(肾剂量多巴胺,间或的胰岛素滴注可通过体外循环通路继续)。

体外循环中的紧急情况·主动脉夹层:在新的位置再置入导管(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确认)。

·大量的动脉气栓:停止经由大动脉的流入,头低仰卧位,从输注管道清除气体,使用降低脑灌注的设备,降温,加减硫喷妥钠的用量,使用类固醇激素。

体外循环的维持·监测动脉血压,血气,红细胞压积,血糖,血钾(从体外循环医师处观察变动),温度,灌注模式及尿排出量。

·与参与者查对关于实现体外循环的适当的红细胞压积。

脱离体外循环的准备·复温:术中知晓可能发生于体温>33℃;在此温度时追加镇静药。

O直至萎陷肺膨胀正性·在腔静脉开发后恢复通气;重复正压20-40 cm H

2

肌力药,血管扩张剂开始通过输注器输注。

体外循环的中止

1、中止前的清单

2、气体清除操作完成。

3、复温至鼻咽温度36.5℃或直肠/膀胱温度>35℃。

4、估计适当的麻醉深度。

5、达到稳定的心率和心脏搏动或收缩力。

6、可接受的代谢参数(红细胞压积,钾,钙)。

7、监测线路正常工作中。

8、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开始通过输注器输注。

9、充分换气。

三、抗凝及血制品

肝素

OPCAB手术1 mg/kg,体外循环手术3 mg/kg;浓度=10 mg/ml,经麻醉医生或外科医师经右心给予。

ACT检查应在全身肝素化后3-5分钟。

ACT> 480秒对于体外循环是足够的。

鱼精蛋白

中和肝素作用=3mg/kg,在停止体外循环后给予鱼精蛋白经中心或外周静脉3-5分钟给予;观察鱼精蛋白的反应。

在鱼精蛋白开始给予、中途及结束时应告知体外循环医师—泵吸入器必须关闭。

给予3-5分钟后必须查ACT,维持ACT<150,最好接近基础值,在鱼精蛋白中和后泵内血输注需要给予额外的鱼精蛋白。

输血输液的实行红细胞容积必须在室内可查

“最佳”红细胞容积在体外循环中止前是可变的,以下是指导方针:

新生儿和残留发绀的情况 25-40%

不发绀的儿童和健康的成人 > 22%

严重缺血性疾病的成人 25-30%

输血输液的目标由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及体外循环医师共同讨论而定。例如,在单纯房间隔缺损的儿童,血制品不一定需要。在给予血及血制品前与参与者查对。

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通常在体外循环停机后需要时使用。

再手术者,延长体外循环运行者(>2-3小时),循环骤停者,ASA(全身过敏反应)患者,肝功能异常者可能需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在上述情况中冷沉淀可能需要给予。通常在大面积假体材料或弥漫性出血重做时需要冷沉淀。

当对于是否使用促凝因子或血小板有疑问时,查PT,PTT,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计数。

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

所有全麻手术病人术后均应进入ICU。

在离开手术室前下列工作必须完成:

1、巡回护士必须通知ICU并告知到达的时间及需准备的特殊监护仪或设备(特别的换能器,测血氧的肺动脉导管,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2、所有血制品文书必须完成并交给护士(除外仍悬挂着的或部分使用的单位—那些单据必须带往ICU)

3、监护及转运设备:

·转运途中的监护仪应可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便携式呼吸机:确定其氧气压力,并检查它是开着而且连着呼吸机

·起搏器(单或双房室的)

·转运途中的药物:多巴胺,麻醉药,正性肌力药(推泵)--确定注射器是满的,在转运途中不会用光。

到达ICU前,关注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离开ICU前检查病人以确定血流动力学,呼吸,镇静,病人是平稳的。

最后,确定麻醉者已填写麻醉表格的必要部分。留下麻醉记录表格在ICU 病例中。

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

1. 术前准备

术前了解病情:

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发育营养状况。

病史及合并症:有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肾病、传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

专科情况:病种、病情及拟采用的术式。

器官功能:心、肺、肝、脑、肾重要器官机能状态。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血气、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等各项参数。

确定体外循环方式:

根据术式等确定拟采用的体外循环方式,如全身体外循环、半身体外循环、左心体外循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等。

物品准备:

1.3.1仪器设备:

检查各项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人工心肺机及其附属设备、应急电源和血泵的手控装置齐备、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检测仪+试片若干、血气及电解质检测仪及相关耗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及相关耗材(根据术式和体外循环方式的需要)、真空辅助静脉引流装置+管道(根据术式和体外循环方式的需要)、血糖检测仪+耗材(婴幼儿、应用平衡超滤及特殊病例准备)、CO

装置+管道+流量表、管道钳6~10把、管道锁紧器+扎带(若

2

干)、体外循环(ECC)记录用品(表格、笔、计算器)、氧合器+支架、血液回收器+支架、动脉微栓过滤器+支架、心肌保护灌注装置+支架、超滤器+支架等。

1.3.2耗材:

选择高质量的耗材,所用的耗材必须有相同的备份。如:ECC全套配套管道、动脉插管+接头、静脉插管+接头、软、硬心内外吸引头各1、一次性吸引器头1个、停搏液灌注用品:停搏液灌注针/冠状动脉灌注管(头)/静脉桥灌注头/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冠状动脉灌注转换器(“Y”型或多头)、左心引

流管、各种型号的无菌备用接头、特殊手术的特殊用品和插管、各种型号的注射器、消毒用品及胶布、输液器及输血器等。

常用药品及液体:

各种药品严格查对,待用药品需有明确的标示或标签。如:乳酸钠林格液、代血浆类或明胶类胶体液、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甘露醇溶液、晶体停搏液、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肝素、鱼精蛋白、呋塞咪、氯化钾、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维生素C、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肾上腺素等。

制定预充方案

根据手术的难易程度、体外循环时间的长短、术中温度的控制范围、病人年龄及基础代谢等综合因素来制定ECC预充和血液稀释方案。

1.4.1体内血容量计算:

公式:总血容量=体重(㎏)×血容量(ml/kg);参考计算标准见表1。

表1 血容量计算参考标准

体重(㎏)血容量(ml/kg)

≦10 85

~20㎏80

~30㎏75

~40㎏70

~50㎏65

>50㎏60

1.4.2血液稀释标准:

常温ECC中Hct不低于;低温ECC中Hct不低于。

1.4.3预充RBC:

对于体重小或术前贫血(Hct≤)的患者需要预充红细胞。

1.4.4放血:

对于高血红蛋白或超大体重者应在转机前放血,以减少ECC对血液成分的机械性损伤。放血量<体内血容量的20%,同时要根据血压补充适量的液体。

2. 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体外循环中用药:

稀释、抽取体外循环中用药并核对标签。

心肌保护液的配制:

8-10ml

托马氏心肌保护液490 ml +5%NaHCO

3

人工心肺系统安装及排气:

2.3.1正确连接氧合器、管道、改良超滤管道及心肌保护灌注装置。

2.3.2调节吸引泵的压紧度。

2.3.3预充CO

2

2.3.4预充排气。

2.3.5调节主泵压紧度。

2.3.6加入预充液/药。

2.3.7氧合器自身循环。

2.3.8连接安全监测装置。

2.3.9温度监测连接。

插管的准备。

术野血液吸引:体内肝素化3min后(ACT>300s)启动吸引泵。

与动、静脉插管对接并核对。

ECC前的检查:

ACT值>480s、动脉和静脉管路连接正确,牢靠,顺畅、水箱内水温和水位合适、自身循环或其它侧路循环管道钳闭、动脉供血管路钳开放、气体流量及浓度适当、氧合器贮血室各排气孔无阻塞(用负压除外)、灌注中所用药物稀释并已抽好备用、记录用品齐全并详细记录灌注前的动脉压,静脉压,温度等基础值。

3. 体外循环管理

开始(前并行期):

缓慢启动ECC机主泵,给予合适的气体流量,严密观察动脉压、静脉压和泵压的变化,通过血液颜色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严密观察氧合器氧合情况,严密观察静脉引流情况,精确掌握出入平衡,待动脉血流量达到50ml/(kg·min)以上且无异常情况,同时行血流降温。开始降温时降温水的温度通常调至25℃~30℃,过低的水温会造成心搏骤停和降温不均匀。

灌注中的管理:

3.2.1灌注流量:

常温下成人灌注流量~2.8L/(m2·min)或50~80ml/(kg·min),小儿~3.2L/(m2·min)或100~150ml/(kg·min)。

低温下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机体耗氧量(视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气指标)可相应地降低灌注流量。深低温时可采用低流量或停循环。停循环时限见表2。

表2 停循环的安全时限

咽温(℃)氧耗(%)安全停循环时间(min)

37 100 5

28 50 10

25 33 15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新增

一、乳癌改良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1.非浸润性乳癌或I期浸润性乳癌. 2.II期乳癌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可选择应用改良根治性切除术;有 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宜用根治性手术。 3.部分III期乳癌,经化学药物治疗,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者,可采用乳癌根治性切除术。 【禁忌证】 同本章第四节“单纯乳房切除术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2.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病人上肢外展90 0,外旋,手心朝上,衬以薄垫,固定于托板上,患侧肩背部以软枕稍垫高 3.切口可采取纵行或横行切口。纵切口上端在三角肌和锁骨之间,下端到 肋缘。皮肤切口应距肿瘤边缘3cm。横切口内侧缘为胸骨缘,外侧在腋中线及腋 皱壁下2cm处,不应进人腋窝 4.手术步骤 (1)游离皮瓣:用神经钩、巾钳或组织钳分段夹住皮瓣边缘,拉挺、提起,用手术刀或电刀分离皮瓣。分离平面在真皮层之下,浅筋膜之上,皮瓣不应带有脂肪。皮瓣分离范围内达胸骨中线,外侧达腋中线上达锁骨,下达腹直肌上缘。也可采用 锋利的水果刀分离皮瓣,以节省时间. (2)切除乳腺:将乳腺与胸大肌筋膜一并自内侧向外侧分离,达胸大肌边缘,结扎所有穿支血管。 (3)腋窝淋巴结清扫分离切除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分离 切除胸小肌外侧及深面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牵开胸大、小肌,显露腋血管鞘;继续向侧方及下方分离,切开腋血管鞘,将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向下分离;向上提起胸小肌,腋静脉分支结扎切断,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与乳腺一并向外侧分离,达背阔肌边缘,保护、保留胸背及胸长神经. (4)创口止血、清洗后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 . 【注意事项】 1.术前常规体检,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 2.皮肤准备范围自同侧下颈部起到脐部,外侧达腋后线,包括肩部,内侧达对侧腋前线。 3.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 少肢体肿胀 4.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术后72h若引流量已不多则可拔 除引流管。如有局部积液,可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 5.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6.引流管拔除后,早期锻炼行上肢抬举运动. 7.根据腋淋巴结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是否应用其他综合治疗。

医院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医院 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放射科 二〇二〇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四、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五、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持有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的申请单方可进行,急诊患者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危或特殊造影的患者,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之患者应到床旁检查。 3、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报告书应符合有关规定,字迹清楚,描写准切,结论明确。进修生或实习生所写诊断报告须经带班医师签名。 4、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办理借片手续,院内借片由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交纳一定押金,以保证归还。 5、积极与临床医生配合,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遇有疑难病例应邀请经治医生共同阅片,不断提高诊断质量。 6、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登记。 2、放射科各种检查一律分类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X线号、病案号、患者姓名等项目。 3、对受检查者要正确划价、记帐,住院患者要核对X 线号、记帐,杜绝漏帐。 4、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示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5、引导患者在何处机房等候检查,负责胶片及报告单核对、发放。 6、负责办理院内外借片,借片押金、催还借片等事宜。 7、对急诊,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行检查。 8、做好工作量的统计,每日上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 (1) 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 (1) 二、体外循环 (3) 三、抗凝及血制品 (5) 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 (7) 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8) 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 (8) 二、冠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7) 三、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21) 四、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24) 五、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31) 第三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关胸操作常规 (35) 第四章二次开胸操作常规 (37) 第五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操作常规 (39) 一、术前准备 (39) 二、乳内动脉游离 (41) 三、大隐静脉游离 (42) 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44)

五、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46) 六、室壁瘤切除手术 (48) 七、自手术室转运至ICU途中处理 (50) 八、ICU中处理 (50) 九、ICU转运至普通病房的处理 (56) 十、出院计划 (57) 第六章瓣膜手术操作常规 (57) 一、二尖瓣替换手术 (57) 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59) 三、联合瓣膜替换手术 (60) 四、二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62) 五、三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63) 六、三尖瓣替换手术 (64) 七、瓣膜替换联合冠脉搭桥手术 (65) 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操作常规 (66) 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6) 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8) 三、动脉导管结扎手术 (69) 四、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 (70)

五、右室流出道疏通手术 (72) 六、主动脉缩窄成形手术 (73) 八、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部分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76) 十、完全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76) 第八章大血管疾病手术操作常规 (77) 一、腋动脉插管 (77) 二、升主动脉替换手术 (79) 三、Bentall手术 (80) 四、Betall+半弓替换手术 (82) 五、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Bentall+象鼻手术 (85) 六、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David I型)手术 (87) 第九章全机器人及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操作常规 (89) 一、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89) 二、全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 (91) 三、全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 (93) 四、全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MIDCAB (94) 五、全机器人二尖瓣成形手术 (95) 第十章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常规 (98)

口腔门诊全套制度.doc

口腔门诊规章制度 目录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二、科室员工沟通协调工作制度 三、口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四、口腔全程优质服务制度 五、门诊健康教育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七、口腔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八、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 九、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十、医院职工培训制度 十一、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十二、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标准预防防护制度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4、已知传染病患者防护制度 5、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6、口腔专科消耗性材料的感染控制制度 7、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8、口腔诊疗器械维护和保养制度 9、口腔模型室规章管理制度 10、化学消毒液监测制度 11、口腔卫生保洁制度 12、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 13、牙科手机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4、超声波洁牙手机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操作指引 15、口腔科小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指引 16、口腔科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7、模型消毒操作指引 18、义齿修整抛光消毒操作指引 19、印模托盘消毒操作流程 20、独立水源式牙椅供水管道的清洁、消毒养护操作指引 21、牙椅排水管道的清洁、消毒操作指引 22、防止手套交叉污染的方法 23、医疗废物内部分类、收集、处置、转运制度 24、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指引 25.口腔消毒管理责任制 26、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27、口腔门诊院感管理质量评估细则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有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2020(技术规范标准)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肠外营养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章肠内营养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章外科休克 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经锁骨上穿刺术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三节股静脉穿刺插管术 第四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第一节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一、适应症 (一)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二)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近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第六节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七节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及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八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九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十节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五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 第一节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单纯乳房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 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 册》¥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 册》¥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 分》¥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 复学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 分》¥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 分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 册》¥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 册》¥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 册》¥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 册》¥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 册》¥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 学分册》¥50.00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针法 毫针 一、进针 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 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 1 、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 ( 1 )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 (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 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 (一)腰椎穿刺 一、适应症 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 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禁忌症 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

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 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 7、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 五、注意事项 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二章肠内营养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三章外科休克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经锁骨上穿刺术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三节股静脉穿刺插管术第四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第一节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一)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 (二)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二节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三节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四节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五节近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六节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七节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及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第八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九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节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五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第一节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二节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第三节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汇编)

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一、洁治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常规用物:检查盘三用枪手套口罩围兜; 2)洁治用物:洁治手机、洁治头、慢速弯手机、龈上下洁治器大小吸唾器、抛光杯,必要时备 喷砂枪、喷砂粉; 3)其它用物:碘棉球或1‰洗必泰漱口液 3%H2O2冲洗液一次性注射器毛巾牙线。 2.护理配合 1)引导病人坐上椅位,必要时询问病史。打开检查盘,装上三用枪; 2)把无菌手套和口罩递给医生,帮病人系好围兜,同时装好吸唾管,放好口杯; 3)打开内窥镜,供医生检查及留病史记录用; 4)洁治前根据医生需要准备碘棉球,供术前消毒口腔或嘱病人用1‰洗必泰含漱液含漱1min; 5)装好洁治装置(注意检查好各装置的完好,如洁治头是否拧紧,各手机与牙椅连接是否到位); 6)告知注意事项:同牙体预备注意事项; 7)洁治过程中注意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小吸唾可挂在病人左边口角,护士左手持大吸唾协助 医生牵拉口角并吸去多余的唾液及冷却液,防止外溅。(注意掌握大小吸唾的使用方法); 8)术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不适,则停止操作让病人稍作休息,必要时作相应的处 理。如病人需要漱口,则把牙椅调整到漱口位,协助病人起身漱口,完毕后及时递上纸巾,并及时处理病人用后的纸巾; 9)超声波完成后,遵医嘱递送手工洁治器、牙线(清洁牙间隙)、抛光膏,注意协助清洁洁治器 及病人口角周围,并保持术野清晰; 10)根据病人的炎症情况,遵医嘱准备3%双氧水冲洗液,在给病人冲洗时,注意吸去冲洗液, 尽量避免病人不适; 11)如需要喷砂,则装好喷砂装置,给病人戴好防护镜,过程中注意吸唾。(大小吸唾的使用); 12)结束操作,递上内窥镜,供医生使用,作洗牙前后对比; 13)若炎症严重者,嘱病人几天内注意避免进食过刺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抗生素; 14)引导病人交费。 3.注意事项: 1)术中切忌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先用手腕的力来轻轻地接触牙石的表面,然后利用超声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精编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 目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 ¥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 ¥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 ¥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 ¥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 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 ¥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 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 ¥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 ¥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 ¥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 ¥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册》 ¥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 册》¥50.003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 ¥129.00 3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 册》¥75.00 3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 册》¥88.00 3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与精 子库分册》¥56.00 3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92.00 3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68.00 3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59.00 3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62.00 3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69.00 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器官移植分册》¥60.00 4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95.00 4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150.00 4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学分册》¥45.00 全套43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完整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职责 (52) 2.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职责 (53) 3.主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职责 (74) 4.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85) 5.公司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96) 6.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07) 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118) 8.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安全职责 (129) 9.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员职责 (131) 10.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131) 11.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41) 12.综合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责 (151) 13.各事业部加工制造部安全职责 (151) 14.财务室安全职责 (1715)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 18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22)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3) 4.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24) 5.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5)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管理制度 (26) 7.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29) 8.安全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30) 9.设备、设施变更报废和拆除管理制度 (30)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31) 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32) 1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32) 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5) 1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6) 1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7) 16.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38) 17.安全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39) 18.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40)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1) 20.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43) 21.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4) 22.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45) 23.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制度 (45) 24.安全生产主管副职持证上岗制度 (45) 25.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46) 26.相关方管理制度 (4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 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 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 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 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 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2)注意事项: 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 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