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先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应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过去,教师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对教师敬而畏之。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统一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学习类型上,而且体现在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上,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体现在对人对事的心态上。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差异、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现存的心理发展水平,掌握他们各自的现状加以引导,有效地促其发展。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其变化和发展,探究其心灵和思想。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

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异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

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适合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且是适当地揣测不同认识水平层次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不同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技术技能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三)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偏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应该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在教学形式上多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比赛、合作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四)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具体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改进教学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

不同科目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

{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策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一)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练,因此,通过示范、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使他们获得知识,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

(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练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对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科目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

(三)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因此,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五、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生从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学习。面对学习或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受到挫折时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他们学习的环境,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的各种原因。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

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

因材施教需要高素质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影响力也在增大。父母素质的提高,早期教育使学生各种素质的原始水平随之不断提高。要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需要,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跟上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直木做梁,曲木做犁。只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不放弃一个学生,秉承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教学课堂一定会取得高效。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使个体社会化的漫长的、终生进行的过程。“教”和“育”都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终生教育”。教学艺术在于我们既要不断吸取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又利用宝贵的当代的教育资源,使之能够在教育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

参考文献

[1]卢绍稷.教育社会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赵福庆.教育每天从零开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管向群.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5] 唐凯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6]欧阳荣华.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孟宪承.教育概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8]林培英.课堂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能廷凯.新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1] 张康之.寻找学生与教师间的纽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北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14] 周奋进.论教学的得与失[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