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的游戏多式多样,种类不一。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成人或教育者为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

婴幼儿游戏主要处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游戏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多以四肢动作、身体的运动、愉快的表情(玩相)以及出声的言语等形式表现于外,其游戏活动具有较少的深度认知性成分,所以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随意注意发展还不完善,而且身体也易疲劳,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较差,所以婴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每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不越过15分钟为宜,且要注意动静交替、灵活转变,以使婴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得到轮流休息和放松。

根据3岁前小儿的教养目标以及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游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婴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㈠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活动性游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如抬头、翻身、抓握、蹬、坐、爬、站、蹲、行走、跑、跳、踮、攀登、投掷、平衡手指运动等。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活动性游戏在户外的开展的比例逐渐增大,并且在家庭中,家长应逐渐多提供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

游戏实例:

⒈抓抓、蹬蹬(1岁内)

在小儿床上方,挂彩色玩具,高度以孩子手、足能碰到为宜,

成人一面说话引导,一面触动玩具,逗引孩子手抓、足蹬,训练孩子转头和手足协同动作。

⒉练爬(半岁以后)

先让孩子俯卧,成人用两手抓住孩子的脚关节,然后慢慢举

起,让孩子背呈弓状。这时孩子头部会反射性地后仰。反复做4—6次。帮助孩子练习向后弯腰、挺胸以及两手臂的支撑。然后将孩子双脚放下,成人用手推孩子的双脚掌,使其借助成人力量向前移动,让孩子爬行。成人用力要轻柔,并不断讲话。

⒊走小路(1岁半左右)

成人用粉笔在室内或走廊上画一条“小路”,要求孩子不越

线,稳当地独自走完小路。开始“小路”可以画宽些,再逐渐变窄,以逐步训练孩子的平衡力。

⒋上楼梯取物(1~2岁)

用玩具引导儿童练习上楼梯。可把玩具放在第五、六台阶上,

成人跟在儿童后面保护,让儿童自已上,初次可让儿童上三台阶便把他(她)抱下来,再重复练习,熟练后可以再增加上的台阶级数。

⒌跳高高(2岁左右)

练习从约15公分高的台阶上下跳。成人站在孩子跟前,鼓励儿童跳下,跳下后成人抱住儿童,并予以表扬。

⒍球出山洞(2~3岁)

让孩子双脚跨开,身躯向前弯曲,把球从双脚中间向站在身后的成人滚去。然后,要求孩子马上站直,转身,向成人走去,取回球再来。开始成人可站在孩子的正后方,渐渐地可以向左右移位,站在孩子的斜后方,看孩子能否将球滚到成人跟前。

⒎打狐狸(2~3岁)

成人画一个狐狸头,挂在墙上,或挂在树上,让孩子拿沙包,

距离1~2米远处,左右手轮流交换打狐狸头,训练手的动作及投掷能力。

⒏写写画画(3岁左右)

给孩子找个可以写写画画的地方,如一块水泥地,再给孩子

几支粉笔,也可以给孩子几张纸,让孩子画各种种样的东西。尽管孩子乱涂乱画的东西歪歪斜斜,什么也不像,但也要鼓励他(她)去自由地画。不过,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在门上、墙上或其他地方乱涂乱画。

⒐假装活动(3岁左右)

给孩子提供条件,玩假装的游戏,如做饭,开火车,抱洋娃

娃等,在3岁时,孩子已非常喜欢此类假装的游戏,可让孩子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玩,成人不必过多干涉。

⒑撕纸放风筝(3岁)

用一张纸来回撕成纸条,然后用线结上,让孩子到室外去放

“风筝”。尽量让孩子自已动手制作。可训练手肌肉,锻炼走、跑动手的协调等。

㈡发展语言的游戏

婴儿的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

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

游戏实例:

⒈模仿乐器声(1岁前)

成人手拿乐器,一面玩一面逗引孩子说:“打鼓咚、咚、咚,

敲锣当、当、当,吹号哒、哒、哒”等。

⒉指五官(1岁左右)

成人(妈妈)指自已的眼睛说:“妈妈的眼睛在这里。”然后

把住孩子的手,指着他(她)的眼睛说:“宝宝的眼睛在这里。”同样的方法教孩子指出自已的鼻子、嘴、耳、手等。

随婴儿年龄增加和认知的发展,可加上左右的分辨,并训练

其快速地自已指出自已的某个部位。

⒊找玩具(1~2岁)

成人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玩具摆放在两人中间,让孩子说出

每个玩具的名称。然后,让孩子闭眼,成人藏起一件玩具,再叫孩子睁眼,说出少了什么玩具,说对了要鼓励。

⒋简单的儿歌或绕口令(2岁左右)

根据孩子发音情况,把不会发音的字,编成儿歌或绕口令,

教孩子去读、去说,练习正确发音。例如:

“不吃葡萄,葡萄酸。”

“教师买西瓜,西瓜又大又圆。”

“墙上挂把刀,刀把倒挂上。”

“舅舅骑牛,牛跑了,舅舅去追牛,牛儿进了小胡同。”

“自己的事自己做,爸爸、妈妈喜欢我。”

随儿童年龄增长,要适当增加发音和语句的难度。

5.说反义词(2~3岁)

成人说“大”,要求孩子说出反义词“小”,成人说“胖”,

要求孩子说“瘦”,诸如此类的反义词训练还有长、短,高、

矮,黑、白等。

6.语句对答或猜简单的谜语(2~3岁)

成人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

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

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等等。

每个问题可以有好几个回答,问题的内容应是儿童有经验

的。这种游戏是一种语法练习,也有助于增进儿童对周围

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7.看图说话(2~3岁)

选取适合婴儿的趣味彩色图画,一边指给孩子看,一

边讲述,并让孩子说图话上的内容。如找有各种动物动作的图画,指着一个一个地提问:“这是小狗,它在干什么呢?对了,它在跑呢。”“小猴子在干什么?对,爬树呢,它爬得很快活啊!”画画的情景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愿意看,也愿意去说。随孩子的年龄增长,图片的情节和成人的讲述逐渐复杂化。

㈢感官游戏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活动的开端。婴儿游戏中的感官刺激

及婴儿感官的运用及训练,可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也为儿童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游戏实例:

⒈猜动物的叫声(2岁前)

成人学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狗的“汪、汪”,小

猫的“喵、喵”,小鸡的“叽、叽、叽”等,让孩子猜出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⒉试冷热(1~2岁)

给孩子提供一盆温水和一盆冷水,让孩子伸手试,叫孩子说哪个热,哪个凉。

⒊尝一尝什么味(2岁左右)

给孩子提供带有酸、甜、咸等各种味道的食品,让孩子各自尝一口,让孩子说出“酸”、“甜”、“咸”等标志味道的词汇。

⒋摸一摸是什么(2~3岁)

把孩子熟悉的小玩具或物品,装在一个布袋子里,让孩子伸进手摸,但不能看,让孩子说出所摸的玩具或物品的名称,(可由少到多),或说出玩具的形状。

㈣智力游戏

婴儿的智力游戏重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练习。在游戏中,给孩子设置较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宜的问题情景,让儿童积极地动脑、动手,在探索和创造活动过程中,提高婴儿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

游戏实例:

⒈拼图(2岁左右)

把一些大小适宜的画有各种物体、人物或动物的彩色厚纸图片剪成两三块,让儿童拼成原先完整的图样。也可以用彩色电光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扇形等,让儿童在一张大白纸上粘贴,然后让儿童讲一讲粘贴成了什么东西,年龄大点的可就此编成故事。

⒉训练记忆的游戏(2岁左右)

在桌子上放橘子、勺、小杯、小汽车、书等物品,用一张布盖上,让儿童听着由成人说“杯子、书”,然后把盖布揭开,让儿童把刚刚听到的物品拿出来。此类游戏练习儿童听觉记忆力,也有助于巩固儿童对物品的认识。

⒊认识数和量的游戏(2~3岁)

成人和儿童一起收集各种塑料瓶盖、小石子、树叶等物,或由成人直接提供给孩子各种各类数量不一的物品,让孩子分类装盒,并让孩子体验和判断各自的大小、多少、长短等。可让儿童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的关系及概念。

⒋穿珠子(2~3岁)

给孩子提供各种颜色的珠子,珠子上带孔,让孩子用线(最好两头有坚硬的固定)穿起来,看谁穿得多。可以要求按颜色的不同分类穿连。

⒌粘贴小动物(3岁左右)

给孩子画一张大图,画有树、河流、草地、蓝天等。让小孩子往上粘贴小猴、小鸭、小鸟等小动物。

⒍搭建房子(3岁左右)

成人用积木搭建简单的建筑物如小房子、大桥等。让孩子用积木依照着进行搭建和创造。㈤音乐及娱乐游戏

婴儿的音乐及娱乐游戏包括听音乐,玩带响的玩具和乐器玩具以及玩造型滑稽的形象玩具等。这些游戏可以初步萌发婴儿对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丰富婴儿快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婴儿对美的感受和情趣,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游戏实例:

⒈玩不倒翁(1岁以后)

把不倒翁呈现在孩子面前,成人示范地推不倒翁,然后让孩子自已去玩,让孩子在观看玩具的摇摇晃晃之中体验快乐的情趣。

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其他的娱乐玩具如小熊打鼓、小鸡吃米等。

⒉捉迷藏(半岁~1岁)

成人用布盖在孩子头上,一面听音乐,一面哼歌曲,音乐停,就揭开布说:“喵……”引趣孩子快乐。

乐曲:

小花猫真可爱叫起来喵喵喵

⒊客人来了(3岁)

成人当客人,先敲门走进屋里,孩子一面唱歌,一面做动作。乐曲:

笃笃笃客人来了快请坐

啦啦啦客人走了把手招(再见)

幼儿园大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展示:《我会整理》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实例展示游戏名称: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我会整理——7S总动员 游戏来源 结合幼儿园开展7S管理,我们集思广益,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确定7S 管理幼儿主导参与。受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启发,命名游戏主题为:7S总动员。充分调动幼儿得参与热情。(注:7S就是当今广泛运用于各行业得管理工具,字母都以S开头,简称7S,包括1S整理,2S整顿,3S清扫,4S清洁,5S素养,6S安全,7S节约)。 预期目标1、教玩具分类清晰,取用方便, 提高区域活动效率。 2、提升幼儿素养。 图 片 材料投放 鞋盒、化妆品盒、围裙、抹布、筛子、教玩具等。 游戏玩法 幼儿根据7S内容开展整理、整顿,并按照班级公约自主管理。 游戏推进一:个人抽屉清理 观察分析 观察:游戏开始前先进行幼儿总动员,“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响亮得名称叫‘7S总动员’,这个游戏需要闯过好多关才能完成”,教师在充分调动幼儿参加7S得热情后告诉幼儿相关得游戏项目,结合各阶段内容命名“整理大比拼”、“分一分比一比”、“我就是清洁小卫士”、“7S我先行”、“我就是节约急先锋”等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7S。 首先开展得就是幼儿个人抽屉清理,幼儿带着些许困惑与兴致,听教师示范讲解,然后佩戴围裙开始忙碌,佩戴围裙时由于围裙得带子就是绑在身后,幼儿反手系带子不方便,于就是,臣臣想出了好主意:“烨烨,我来帮您系带子,煜煜,您站在我后面,帮我系,浩浩您排在煜煜后面,我们排成小火车,一个帮一个,就能节约时间了。”几个小伙伴表示赞同,通过相互协助,共同把围裙得背带系好。紧接着,孩子们分头整理自己得抽屉,把不要物品倒在指定得垃圾篓里。再把抹布洗好开始擦抽屉,浩浩得抹布太湿,抽屉木板吸水较多不易干,她就坐下来瞧着旁边得小朋友们忙碌着,多数小朋友很快进入角色。过了十分钟,陆续传来孩子们完成任务得报告:“老师,我整理好了。”“老师,您瞧我得抽屉变白了,抹布好黑呀!”“老师,我得书本多整齐呀,我把大得记录卡放在最下面,笔放在上面,您瞧,拿起来多方便呀!”…… 分析:1、兴趣深厚:幼儿对整理抽屉兴趣浓厚,能在教师得引导下,规范整理。 2、个体差异:幼儿能力有差距。能力强得幼儿,在游戏中能很快地进入角色状态,并能条理清晰地进行清理、擦洗、晾干、整理等任务,完成快又好。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______为基本活动。 2.幼儿园中最典型的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_____。 3._______是最早形成的社会性关系,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4.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充分体现儿童的心里特质,这体现了_________的原则。 5.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叫象征性游戏,这种游戏是_______游戏。 6.______是规则游戏的核心组成部分。 7.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叫________。 8.认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 9.按照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_____平方米,室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 10.来源于民间游戏,又是典型的角色游戏,常常出现在小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这种游戏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1.儿童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积木、零部件、沙、水等来进行建造的游戏叫做()。 A. 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12.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天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小时。 A. 1 B. 2 C. 3 D.4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读后感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读后感 黛安在《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儿童在游戏中成熟。可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一周有5天在幼儿度过,每天与老师度过5-8个小时,而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见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是面向一线教师而编写的一本学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习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案例解决学习中的"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困恼是: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的第四章明确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讨论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具体方法,并介绍了实践中常见的感觉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到底教师该不该介入游戏?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应该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关于教师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语指引。在自

选游戏时,中班的语言角已经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者也是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有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边。这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红红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里躲着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案,红红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则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以后,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谈开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块橡皮泥的投放,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就给了儿童一个可拓展的空间。

游戏是孩子的全部(1)

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能促进幼儿身体、品质、行为能力和意识的提高,真正体现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创造性 游戏是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我们也明白孩子未来的生活不应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应引导他们创造性的开展游戏,放飞自己的想象。如建构游戏中徐文浩使用积木、插片、插塑设计自己未来的家:一座蝴蝶形的楼房,想到哪儿就能飞到哪儿;花园,树林、小桥流水,小鸡在草地上捉虫子,小狗趴在树阴下乘凉,小主人在游泳池里学狗刨……谁见了都想搬进去。 吹牛比赛时家浩让妈妈的一个喷嚏带到金星上,还吃了一顿葡萄;新泉不小心掉进河里,一生气喝干了所有的水。美术课上穿绿衣服的太阳是要改变一下心情,穿黑衣服的太阳是想和小朋友玩超人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多看、多想、多说、多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的创造力会得以发挥,逐渐养成自主创造,独出心裁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如“给小树苗浇水”、“踩影子”、“小伞兵”、“运沙包”等体育游戏,都需要身体的积极活动,发展走、跑、跳、投掷等基本动作,促进幼儿的神经、消化、呼吸、心脏等系统的发育,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我们农村幼儿园体育设施、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很受限制,但我们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活动场地宽阔,自然资源丰富。春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翻跟头,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捉迷藏、放风筝;夏天,白天我们尽情欣赏蝉的奏鸣,晚上捕捉蝉的幼虫和成虫;雨后,我们带领孩子们踩泥巴、捉蜗牛、挖蚯蚓;到河滩上玩沙、玩水;秋天,我们带领孩子们到果园摘果子,到地里收庄稼,到树林里捡树叶;冬天,我们带领孩子们观察冬眠的小青蛙,小河里的冰和鱼;推个轮胎,就当开上“宝马”“奔驰 在大街小巷,比守在火炉边都暖和……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既发展了动作,又愉悦了身心,更促进了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又在幼儿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还能对幼儿进行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认识了三角形,建构区的幼儿就会搭建“金字塔”,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稳固性;认识了水、冰,幼儿就会在玩水的过程中了解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液体,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水遇冷就会结冰等。在“娃娃家”:“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会想办法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在“小医院”里医生该怎样与病人交往,怎样说,持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表情;“小商店”里售货员该怎样介绍自己的商品,该怎样对待顾客的询问、顾客该怎样挑选商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和学习成人和其他幼儿的语言,然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doc

理论 实践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51 总课时 25 26 课程类 □ 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 √ □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 别 □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 实习实训课课程 □ 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次印刷。 材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 ,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 《学前儿童游戏》 ,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2 年 05 月出版; 料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 ,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01 月出版。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幼儿园 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 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学前儿童游戏试卷(精选.)

学前儿童游戏试卷 出卷人:赵志红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_____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A.学习 B.游戏 C.教学 D.体育 2.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 结构游戏 B 感觉运动游戏 C 练习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3. 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A格鲁斯B斯宾塞C霍尔D艾里克森 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 A. 6—11岁 B. 7—12岁 C .8—13岁 D. 9—14岁 5.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19世纪上半叶 6.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依德 B. 班都拉 C. 福禄贝尔 D. 陈鹤琴 7.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标志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地点是在 A北京B湖北武汉 C湖南长沙D湖北武昌 8.用雪堆雪人属于()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9.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A 象征性游戏 B练习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角色游戏 10.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A 智力游戏 B 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D玩雪游戏 11.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A活动目的B结构材料 C 建构成果 D 游戏规则 12.“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A活动性游戏 B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D智力游戏 13.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合理的学期计划 B 足够的游戏空间 C 充足的游戏时间D足量的游戏人数 14.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教师是否是游戏的指导者 B 儿童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C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D教师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15.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 20平方米 B 40平方米 C 50平方米 D 60平方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类型。 2.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 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4.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感觉运动游戏 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在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出现的,主要是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的游戏。其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所组成。 2.角色游戏 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3.创造性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指导

教学辅导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8.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16.(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8.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3.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9、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 1.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婴幼儿游戏种类及实例

婴幼儿游戏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的游戏多式多样,种类不一。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成人或教育者为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 婴幼儿游戏主要处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游戏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多以四肢动作、身体的运动、愉快的表情(玩相)以及出声的言语等形式表现于外,其游戏活动具有较少的深度认知性成分,所以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随意注意发展还不完善,而且身体也易疲劳,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较差,所以婴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每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不越过15分钟为宜,且要注意动静交替、灵活转变,以使婴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得到轮流休息和放松。根据3岁前小儿的教养目标以及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游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婴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㈠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活动性游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如抬头、翻身、抓握、蹬、坐、爬、站、蹲、行走、跑、跳、踮、攀登、投掷、平衡手指运动等。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活动性游戏在户外的开展的比例逐渐增大,并且在家庭中,家长应逐渐多提供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 游戏实例: ⒈抓抓、蹬蹬(1岁内) 在小儿床上方,挂彩色玩具,高度以孩子手、足能碰到为宜,成人一面说话引导,一面触动玩具,逗引孩子手抓、足蹬,训练孩子转头和手足协同动作。 ⒉练爬(半岁以后) 让孩子俯卧,成人用两手抓住孩子的脚关节,然后慢慢举起,让孩子背呈弓状。这时孩子头部会反射性地后仰。反复做4—6次。帮助孩子练习向后弯腰、挺胸以及两手臂的支撑。然后将孩子双脚放下,成人用手推孩子的双脚掌,使其借助成人力量向前移动,让孩子爬行。成人用力要轻柔,并不断讲话。 ⒊走小路(1岁半左右) 成人用粉笔在室内或走廊上画一条“小路”,要求孩子不越线,稳当地独自走完小路。开始“小路”可以画宽些,再逐渐变窄,以逐步训练孩子的平衡力。 ⒋上楼梯取物(1~2岁) 用玩具引导儿童练习上楼梯。可把玩具放在第五、六台阶上,成人跟在儿童后面保护,让儿童自已上,初次可让儿童上三台阶便把他(她)抱下来,再重复练习,熟练后可以再增加上的台阶级数。 ⒌跳高高(2岁左右) 练习从约15公分高的台阶上下跳。成人站在孩子跟前,鼓励儿童跳下,跳下后成人抱住儿童,并予以表扬。 ⒍球出山洞(2~3岁)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4#精选.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相信权威。 ●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对人有兴趣。 ●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 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 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 困难。 ●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 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 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 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 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

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水平,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幼儿游戏的含义、掌握幼儿游戏特点、作用以及种类; (2)学会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 (2)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做一个称职、有爱心的幼儿教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学生特点和幼儿的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幼儿游戏的特点、会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自学教材—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使游戏成为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此环节主要以辩论会的形式,通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逐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游戏观,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 教学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具有:幼儿游戏案例、搜集的幼儿游戏、图片。 (五)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自身学习的主体,她们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本节课面向的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已经学习了《幼儿卫生学》与《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处于青春期的她们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渴望独立、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喜欢学习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同时,她们对理论教学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目标上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不足、一部分学生会有自卑心理,有时对待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活力、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和呵护。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和我对新课改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的作用。

幼儿游戏说课稿

《幼儿游戏》说课稿 一、课程说课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 《幼儿游戏》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实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课程地位与作用 《幼儿游戏》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产生、发展,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掌握各类游戏的观察、组织与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把握各年龄班幼儿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指导幼儿游戏,设计、组织各类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这些内容都能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中得到反应,并为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毕业设计提供素材和奠定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学前游戏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角色游戏——星星理发店 案例描述: 幼儿早上来园后就开始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我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要求逐渐熟悉,每天早上都能正常的开展。今天,陆明杰来园后主动与我打招呼,他走到我面前,头抬起来看着我说:“金老师早!”我蹲下跟他也打了招呼,请他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游戏。过了一会会,我转身看到他搬了小椅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的小朋友玩,脸上还笑嘻嘻的,我就走过去问他:“陆明杰怎么不去玩呀,你看他们玩了多开心呀!”他摇了摇头,我就说:“那我们一起去星星理发店理的发吧!”他点点头,我就拉着他的手去去理发店理发了。这时,我发现其实陆明杰愿意游戏,与同伴交流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思考与分析: 陆明杰是我班说话比较少的幼儿,在刚来园的时候会一直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与其他幼儿玩耍交流,现在渐渐的会主动与幼儿交流,一起玩游戏。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我了解到陆明杰比较慢热,不爱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来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陆明杰就选择了坐在一旁观察,看别人游戏。 对策与措施: 当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行为时,我们教师要与幼儿的沟通,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解原因及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的沟通,对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向家长反映,有异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言语也要告知家长,并且要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快乐的成长。 2.大班幼儿为什么不喜欢玩“娃娃家”了? 案例呈现 在很多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区往往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但是,在一些幼儿园的大班却看不到“娃娃家”。教师认为“大班幼儿不喜欢玩‘娃娃家’”,所以就“撤了”。 案例分析 角色游戏区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说明幼儿园角色游戏在环境创设上的主题单一性和“长期不变性”,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不能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教师不注意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这是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转变游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游戏不是课程和教学的手段,课程和教学应当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服务,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生活经验,改变游戏和课程分离的状况,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游戏环境与条件创设的内容。 第一,游戏场地的安排。第二,游戏材料或玩具的投放。第三,游戏氛围的创设。第四,游戏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1 / 2

幼儿园户外经典游戏

幼儿园户外经典游戏 1、滚彩球 准备:大塑料彩球3个、饮料瓶12只 玩法:幼儿站在起点,家长站在终点。幼儿从起点开始滚彩球,途中绕过饮料瓶障碍,至终点家长背着孩子再抱起彩球跑向起点,先到者获胜。 2、运粮食 准备:沙包若干、呼啦圈3个 玩法:幼儿站在起点,家长在终点。幼儿从起点处将沙包放在头顶,手放在身体两侧,运至终点处交给家长,家长用脚夹跳只呼啦圈内,在规定的时间内(2分钟),圈中沙包最多的获胜。 3、袋鼠运蛋 准备:沙包三个个 玩法:家长站在起点,幼儿站在终点。家长从起点用膝盖夹住沙包跳至终点,把沙包交给在终点等候的幼儿,再由幼儿用膝盖夹住沙包,跳回起点,先到者获胜。 4、快乐水功 准备:桶6个、雪碧瓶三个、舀子3个 玩法:家长从起点手拎两桶水至终点,幼儿在终点用舀子将桶里的水灌入雪碧瓶中,先灌满的获胜。 5、心心相印 准备:哗啦圈3个 玩法:幼儿跳入自己前面的呼啦圈,然后将圈从脚下到头上取出,再次放到前面跳入,再取出,以此类推直至终点,在终点等候的家长与幼儿一同钻入圈中,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用身体的力量撑住呼啦圈,不准用手拿,跑至终点,先到者获胜。 6、毛毛虫钻洞洞(小班幼儿及其父母) 材料:头饰(一组毛毛虫3个,)、泡沫垫、圈3个、山洞、轮胎。 玩法:父母、幼儿头戴毛毛虫,听到发令时排成一列纵队行进,爬过垫子幼儿钻过父母身体弯成的洞幼儿钻出山洞大家跳圈(或父母立圈,幼儿钻圈)绕过轮胎往回走,抬轿子跑回起点,先到起点者为胜。 7、营救袋鼠妈妈大行动(母子) 材料:布袋、泡沫板、气球、大饮料瓶。 玩法:小袋鼠行进跳爬过泡沫板取到气球行进跳交给妈妈气球,妈妈吹鼓气球后,用脚踩破幼儿脱袋,妈妈用袋跳跃,幼儿拎水一起回起点,先到起点者为胜。 8、抬轿子 玩法: 1、准备绕有彩色皱纹纸的竹杆两根,长约80cm。 2、父母两人两手各抬一根竿于身体两侧,作轿子,幼儿站在其中"坐轿子",两手抓好竹竿。游戏开始,三人协同一致地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二",以便协调动作。 3、父母应该始终抬好竹竿,不能松手。 9、"套高帽"游戏 准备:卡纸做成的尖尖帽子,大塑料圈。 玩法:家长背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头上套着高帽,手上拿着塑料圈去套别人的帽子,在规定时间内帽子最后落下的家庭为胜。 10、看你笑不笑 准备:一根吸管。 玩法: 1、幼儿和家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由其中一人先用鼻尖和上唇夹一根吸管。 2、做出怪像逗对方发笑,并把吸管传递给对方,一个一个互相传递,把吸管弄掉的就算失败。

(完整版)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2 理论授课学分: 2 实践(实验等)学分: 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二)课程目的 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小班幼儿自主游戏例3篇

[标签:标题] 篇一:自主性游戏案例 自主性游戏案例——爱心医院 【案例背景】: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颇受孩 子喜欢的活动。这次游戏活动来源于孩子,小班孩子天变凉后,他们经常感冒,咳嗽等,有 的甚至是多次的进出医院。于是,“爱心小医院”就在此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中开门了。 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为了达成在游戏中初步会分工协商,坚守岗位这一目标,我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材料,如:医生的白大褂、盐水瓶、药丸、药方等,在游戏一开始我让 孩子们自己学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小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病、一会儿打针等;病人也忙碌着,一会儿这不舒服,待会那又不 行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乐此不疲,贯穿始终。 【案例实录】: 瑶瑶和佳佳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瑶瑶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装 有针筒、温度计的医药箱,这时,只见佳佳抱着一个玩偶娃娃来到“小医院”,指着娃娃的对瑶瑶说:“她肚子疼。”瑶瑶看了看佳佳,用手指着娃娃的肚子问:“是这里吗?”佳佳点 了点头,只见瑶瑶随手从医药箱里拿过针筒对着娃娃的肚子就打了下去??这时佳佳说:“不是打这里的,要打手上。” 像瑶瑶这样的游戏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 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把“药方”往不舒服的地方贴。当 我看到这儿时,并 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讲评时,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 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 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 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 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同时在原有的经验上,我作为“病人”告诉医生“我怕疼的,哪里打针不疼啊”,这又引起了幼儿的一番讨论,有的幼儿还很努力的安慰我:“老师,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打针很勇 敢的。”于是,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又做了一个情感上的提升:宝宝生病了看医生,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疼。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个别孩子已有的游戏行为,我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 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积淀。 【行为分析】: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 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需要我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 或者出现困惑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先前在讲评中问道:“我打针怕疼的,我可以打哪里呢?”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 亲切和平等,但在 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同时,作为老师可以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

小班幼儿自主游戏案例

篇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案例一: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徐佳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唐镱菲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蒋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 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菲菲叫了夏源、薛听函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 "童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童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菲菲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我是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案例二:角色游戏开始了,傅雷鸣今天做出租车司机,只见他非常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学时(第二学年,秋季)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6课时) 1.游戏的本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3.学前游戏教育 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6课时)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3.角色游戏的指导 4.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