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中国私家园林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在中国,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本期我们将着重介绍私家园林中的最经典的作品——拙政园。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区域景观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东区(原“归园田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东区

秫香馆、芙蓉谢

天泉亭、缀云峰

中区

远香堂

枇杷园

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绣绮亭

海棠春坞

梧竹幽居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绿漪亭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生,情趣盎然。

一池三山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别有洞天

小飞虹

小沧浪

西区

松风水阁

倒影楼、卅六鸳鸯馆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精心整理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园林造景 Intheexampleof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Landscaping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至明清尤胜, 江南园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品,本文以苏州 型,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再现自然的方法追求诗画意境。为此,江南园林的布局规划常常因地制宜,建山引水,整体布局均衡而不规则,宛若诗词韵脚,抑扬顿挫。 拙政园在并入东西两个园子之前,原园范围为中园。其中园的布局中心为建筑远香堂,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体量远大于周围建筑,结构装饰华丽精美,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堂北有平台可以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饱览中部园林精华。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形成了最初入园的轴线感。为了打破轴线,于是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隔断轴线上通往远香堂的道路。以假山为界,来者眼前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

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桥廊曲折且斜,至此轴线感已经被完全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特有的平仄相错之美。远香堂西南方向有水系,著名的小飞虹就凌驾其上,分隔出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小品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远香堂东南方向则筑石为山,山南为另一个园中之园“枇杷园”。有别于小沧浪水院的清朗静雅,枇杷园花木繁盛,精致丰饶。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待果实硕累枝头,金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锦绣满眼,美不胜收。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迥异,对比之下各显风情。置于全园,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它们以不同的特色 何图案, 动的视线和静止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组合在一起,是园中一幕幕景象犹如长镜头般,连续播放。在这样的观景过程中,眼前所得,既是一个景面的连续播放,也是多个景面的相互切换。即在一个时空里,既存在镜头的跟随移动,存在镜头景深的拉伸和压缩,有存在着这两者组合的蒙太奇。通过移动和切换,景观被展开,压缩,和拼贴,从而不断的被强调,也被通过各个视角,各种方式表述着。这是构成园林景观丰富性的主要原因。 三造园手法 虚实相生拙政园景致繁复,离不开贯穿全园的虚实手法。以下举例浅析。 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下面整理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州拙政园介绍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

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 苏州拙政园建筑布局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

拙政园园林分析

拙政园园林要素分析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规模现为苏州园林之最,是一个宅院合一的园林。 主体建筑分析: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先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给人一种放的感觉,再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以及门左右种植一些园林植物,营造出园林幽静自然的氛围。进入腰门后,可以看到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风的感觉当绕过土山后,空间变得不再狭小了,也到了该院的主体的景观。园中的湖景,建筑景观全部在此时映入我们的眼帘。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可以使人不会一眼就浏览完所有的景观,同时给游客留下无穷的遐想。这采用了园林上的一种“遮景”和“抑景”的艺术手法,使用这种手法它不但能阻挡外界的喧嚣,而且能藏住园内美景。 过了土山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了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都是通透的窗,透过这些漏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远香堂的东面,是建于假山处的绣绮亭,透过这些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夏冬景观的对比。这些漏窗还可以给人一种环境的开敞,不会给人压抑感。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几大特点:例如结构上的特征,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在墙体上设计漏窗等。 主体廊桥—小飞虹分析: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其形状略微拱起。站在小飞虹上,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水景,廊景以及各种园林植物,同时在此处还能看到远处的见山楼,近处的香洲,小沧浪,可谓是节点位置,给人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风景的感受。所以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还是建立了以桥为中心的奇特景观。同时它还将水景割裂开来,使人站于桥上所见全部都是水,这一水环境给人一种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忘记现实中的烦扰,心灵上悠然而生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人站在上面也会给他人一种是在欣赏一幅园林山水画的感觉。同时桥与水面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感觉。 园林要素“水”的分析: 拙政园地处江南水乡,所以在拙政园中水所占的比重必然不小。观赏拙政园的时候肯定能发现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而且全园三部分的水系贯通,收放有致,成为全园游赏的线索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是沿水观赏,就可掌握全园整体的自然山水风貌。水体又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客观形象地反应出周围景色,不同气候条件下还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怪石以及亭台楼阁。风吹波动,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而在拙政园中水的运用主要属于静态应用,没有动态的景观,重点放在模拟自然中的湖溪泉滩等水的自然形态。客观形象地反应出周围景色,不同气候条件下还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怪石以及亭台楼阁。风吹波动,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理水时挖出的土方可以构造水中的岛屿和堆高地形,在拙政园中主要体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园林赏析拙政园(终审稿)

园林赏析拙政园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可见,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拙政园中意义捕捉到。 图画美这一点,相信同样去过拙政园和留园的任何人都会觉得是对的吧。中国园林中,常用借景手法。用窗,廊,门洞将远景引入,画中有画,层次复杂,多重空间叠加,将各处景观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展现给诱人生动、灵动的如画风景,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和舒适的游览体验。这一点,我们也在随后参观的苏州博物馆看到,王澍在他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借景手法。 另外,用串联的动线组织,将交通空间与景观结合,用廊,柱,桥,亭,使交通路线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延长,交叉。在作为功能性的交通空间时又是别致的景物,没有严格的区分,游人可以自行定下游玩路线,也可以随意行走。游人在行走同时感受丰富的风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

第九章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园林 1、称谓 “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2、概念 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形成期 形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35平方公里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 该时期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 2、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3、成熟期 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盛唐画家张燥在《绘画》中提出思想,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 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 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 3.1借景 “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专业班级: 经济贸易学院1009班 学生姓名:张汝斌 学号:201046910904 指导教师:梁艳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路,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苏州为最出名的园林,与留园一起都是国家5A级景区。本文是建立在游览过的基础上,通过所见所闻整理回忆所得。主要描述了游园过程中所悟到的造园手法、中园部分景物赏析、古代园林文化的分析等。 关键词:拙政园景物文化 正文 1.游园所见及造园手法分析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中部为游园重点,“拙政园”三字印于四方规正的石门之上,大门紧锁,顺路向东,从东部“归田园居”进园,绕过众多盆景和一株苍健的古柏至“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整个厅堂庄重且典雅。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乍一看似一幅苏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是一幅漆雕画,上绘厅堂水榭,且有植物花草,勾勒的是全园的风景,背负着“春风洒兰雪”的意境,从后堂穿出,竹丛古树,还有一石峰挡住视线,“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在此得到展现,这也就是障景手法了。东部景点稀疏,田园的空旷与恬静耐不住游人的激动,导游面朝我们背手悠闲地顺曲径缓步后退,拙政园的历史从这白皙玲珑的江南女子口中潺潺道来:“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撒手人寰。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这似乎是个悲惨的故事,王献臣经受了建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无数艰难的过程而没有享受多少结果,那精美的画卷般的遗留便被人设计巧夺了。拙政园念想在几百年之后,被一个小男孩所铭记。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而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生活与情致的风采,也多源于苏州文化。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忽一转,现一亭,出一游廊,配上这百年园子的风雨故事,与园外姑苏城的白墙黑瓦,京杭运河,寒山钟声,汇集一块,忽然就一切平静了,只记得当时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不知不觉,顺游廊向北,只见墙壁上是25个漏窗,图案如白色剪纸依次排开,透过“剪纸”的空隙,中园景色犹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

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刘先军 摘共中国古典因林极共古代丈人的气质特点, 以整体自然环境为背景, 加之因林建筑的组合, 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 特征的自然景现。 关拍询古典因林自然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 到“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且影 响了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园林艺术的发展, 在世界园林发 展史中独树一帜, 占据重要的地位。 所有建筑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时代生活方式, 生产技 术水平以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 就有有宅必 有园, 有园必有的传统居住观念, 也因封建统治阶级贪图奢 华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旷世恒久的园林艺术作品。 我们研究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 是汲取古人的造园手法 与传统园林艺术的精位, 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吸取营养。 贝幸铭先生曾向中国建筑设计师提出要从设计的角度来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传统造园历史、 文化, 东西方造园艺术的比较以及对传统造园手法做具体的 分析。 一、中国古典国林简史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诗经》中描述, 早

在周文王时代就有营建宫苑的活动。历经几千年授长的发展, 最终达到明清成熟时期, 而造就出承德进署山庄, 颐和园等旷 世杰作。这其中虽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由浅陋到精 巧, 不成熟到成熟。总的园林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周至汉属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圈, 规模虽大, 但 基本属于自然规划的性质。直到汉朝时期遥渐出现人工开池, 造山堆石的活动。但基本上都属于粗浅的意识原胧的创作阶 段。 、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 再现自然山水的荃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 生产方面的内 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 还出 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附、唐、五代是我国传统园林荃本的成熟期。随着中国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大盆的_______园林艺术作 品, 尤其是大规棋的皇家园林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从而使古典 园林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其中古代文人直接参与造 园活动。诗人画家皆把诗情画意寄与园林的创作之中。使得这 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营造出一种斌予中国古代文人风雅自然的 意境。 、宋继隋、唐、五代的成熟期之后, 宋期伴随着文学、诗 词、特别是绘面艺术的发展, 对大自然愈境的更深一步的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