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黔南地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黔南地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黔南地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黔南地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黔南地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中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黔南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黔南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生态、特色、效益“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坚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实现农业和农村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黔南;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一、黔南地区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黔南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

惠农政策支撑有力。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 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战略。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更明确强调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央、贵州省委省政府和黔南州委、州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做好“三农”统筹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相关惠农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适度控制农资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等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三农”协调,已成为未来黔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政策基点。

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条件坚实。目前,黔南地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有所下降,城市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这标志着黔南地区的综合实力已进入工_k化前中期发展阶段的新水平,具备了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又必将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镇、城市带动农村,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农业发展路径清晰。国内和国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新趋势是: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和享乐型消费转变,安全营养、方便快捷的加工食品和休闲观光等需求将呈现加快增长趋势。黔南州委、州政府顺应农业这一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由数最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和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加快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生态型农业的加快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这就为新型农业化道路的抉择提出新的要求。

(二)黔南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挑战

传统农业文化与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的挑战。由传统的现代化农业向新型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转变,需要以新型的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为支撑,即依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战略背景的舶力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卓有成效地加大农业新型文化的改造,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科技

知识水平。这是黔南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未来10—20年,黔南地区人增地减,耕地、水等资源紧缺矛盾仍将呈现上涨的趋势,诸多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这是黔南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抉择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黔南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黔南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目标,继续在区域优势特色上狠下功夫的同时,加快黔南地区农业向生态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将生态、特色、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坚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生态稳定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绿色环境

要充分发挥黔南地区冬无严寒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优势

和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农的原则,结合传统和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要发挥农业对生态的修复功能、持续平衡提升功能,坚持走以生产型为主转向以生态型为主的农业发展路径,着力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与质量。要适应市场变化,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切实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要充分利用黔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明显优

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

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现就建设低碳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国际秩序造成深层次冲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发展,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采取了建设生态市、健康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构筑“3+1”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等综合保护工程,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打造以“免费单车”为特色的“五位一体”大公交系统,探索垃圾清洁直运的“杭州模式”,规划建设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率先在国内明确提出打造低碳城市,表明了杭州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杭州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的姿态,指明了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人均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新阶段,正处于全面提升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有利于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杭州经济转危为机、跨越发展,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城市的环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资源意识、能源意识、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把加快建设低碳城市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举措,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杭州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探索一条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社会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的低碳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确保杭州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3、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低碳城市,既要反对资源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要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机会;建设低碳环境,让人民群众在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 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 (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蜜瓜。2007 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 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 2 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 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 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 万亩、鲜食葡萄面积0.48 万亩。2010 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 元,收购总量

为37.3 吨,总收入为11.2 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 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 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 、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 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 4 万亩左右,2008 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 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 、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 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 万亩,红花1.59 万亩,枸杞3.3 5 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 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 、“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草食畜。根据我县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畜牧产业升级。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路子,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0 年全县共调引种公羊365 只、基础母羊24054 只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约旦河边最早的城市--耶利哥城,到现在正在建设的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

目录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一日本北九州.pdf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pdf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1.pdf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pdf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pdf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1.pdf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pdf7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1.pdf8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2.pdf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pdf1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1.pdf11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2.pdf1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3.pdf1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pdf14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1.pdf15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2.pdf16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3.pdf1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4.pdf1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pdf19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1.pdf2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2.pdf2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八芝加哥中心区脱碳.pdf22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九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pdf23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pdf2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1.pdf2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2.pdf2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pdf2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1.pdf2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pdf2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1.pdf30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

萄面积0.48万亩。2010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08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春明 内容提要 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73万多人。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独特性。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三是规模性。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四是领先性。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五是高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碳排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7%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率控制在6%以内。 2.非化石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左右。 3.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4.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0.1%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5.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6%以上。 6.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 7.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8.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9.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6%,PM2.5浓度下降率达到3%以上。 10.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11.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主要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编制《中心城区多规合一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建成“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命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技术考核;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按照“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按照《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规划导则》、《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建设;推进官塘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达成中欧友好城市结对并推进项目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进2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税营业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值增长12%,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句容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三集”园区配套和主导产业发展,抓成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和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集中度达60%以上。 2.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启动西津渡5A级景区创建,建成3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力争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30个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38家企业落后产能,启动新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26家以上;开展铅蓄电池、电镀企业整治工作,对市内6家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电镀集中区建设。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10]。而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贵州省,发展,对策措施 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问题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2]。 1.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1200mm 左右,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26.59m3/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5]。 1.1.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政策保障体系分析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政策保障体系分析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要求,更是一项由政府推动、民间广泛参与的行动。因此,政策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从低碳产业、低碳消费和污染治理、城市规划、城市运行、城市生活这“两个领域,四个层面”来构建、完善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消费保障体系 一、低碳城市政策体系的“两个领域” 1、发展低碳产业政策 低碳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其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能够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起着导向作用。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就需要对城市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作出战略调整,以把城市经济引导到低碳经济的轨道上来。 (1)产业结构政策。在产业结构规划时,优先发展低碳产业,如:动漫产业、生态旅游业、核能、光伏、太阳能、风能、沼气新型能源产业,低能耗、绿色仓储物流业,对高碳企业进行管制,对碳排放超标而限期未能整改的企业予以处罚,构建完善的低碳产业体系。在土地、税收、金融、技术、人才等领域,应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用地;对于新兴清洁能源产业应该减免税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2)产业组织政策。其是通过选择高效益的、能使资源有效使用、合理配置的产业组织形式,保证供给的有效增加,使供求总量的矛盾得以协调的政策。在城市发展低碳产业,需要对城市内的产业进行战略重组:把那些能耗小的、低碳排放的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其进行重组,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兼并或关闭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企业;对进行战略调整和兼并的低碳企业给予税收、资金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对愿意为低碳建设做贡献而自愿关闭或整改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对其员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帮助转移其员工。 (3)产业布局政策。为了实现产业存在和发展空间形式的合理化,产业布局政策首先要保证那些高投资率、高效益、高发展速度的地区优先发展,这是产业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其次要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技术、人力等条件,合理发展优势产业;同时,产业布局政策还要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建立健全整体的产业协作体系,使得先发地区能够带动后发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从而保证产业布局的协调和平衡。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xx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xx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xx 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智慧、低碳城市建设原则(通用版)

项目投资条件及原则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原则)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区域内,运用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全面采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低碳环保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解决各种城市弊病、优化城市环境,利用集成技术打破行业孤岛,实现城市资源的共享与调度,并大力发展智慧低碳产业,向市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均等的社会服务,成为促进城镇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CSST作为“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综合运营商,提供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总体概念性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智慧低碳系统解决方案,并由CSST及其旗下企业承担示范区的土地一级开发、规划设计和工程总包等总体建设和后续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与企业孵化、园区运营管理等可持续运营。政府方委托CSST对示范区的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并确认CSST作为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商对示范区进行全面建设和开发。一、基本原则 (一)示范区选址 ● 距离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车程1小时范围内,或具有鲜明的国家级特色地域(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非省会城市周边20-30公里范围内亦可。 ● 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为佳(第一批90个,预计到今年年底总共批复可达200个)。

(二)项目区域: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面积为3-15平方公里不等;备选项目区域应该有相当面积的水面、山脉,且风景优美。根据示范区区域大小,暂分类如下: ● 3-5平方公里:土地用途应基本为商业及住宅用地; ● 5-10平方公里:此面积范围最宜进行示范区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含产业园、商业、住宅、观光等; ● 10-15平方公里:有山、有水,建设内容含产业园、商业、住宅、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 (三)项目土地获取 ● 土地取得方式需合法:工业,商业和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获得;属于非经营性用地的,通过采用协议或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 土地用途搭配合理,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商服/居住/科研/工业用地/配套用地。 ● 每年取得的土地面积应当明确且能保证项目如期建设。 ● 土地价格基本原则:土地获得总价不超过CSST在项目地块内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投资本金和回报总额。 备注: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英文简称:CSS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