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盘锦市高级中学2020-2021语文10月试题

盘锦市高级中学2020-2021语文10月试题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份测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刚刚有机器人跟世界高手下围棋的对弈,没几个月就变成诗人和机器人的比拼了。”厦门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授陈仲义感叹说,也许再过几年,就有人组织研发队伍,做出非常高智能的写诗机器人,免费提供给全国所有用户,“随便按一个按钮,一首诗就出来了。这样的新媒体带着浓厚的狂欢和游戏性进入我们的世界,是一场灾难,还是一场福音?”

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迅猛,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侃抛出了一个观点:“我认为文学是不会死的,但传统文学作者要消亡。我想强调一点,我们这些人可能是传统文学、传统作家最后一代见证人。”

一位作家表示反对:“你忽略了一点,你是觉得作家是为读者写的,忽略了文学是一种个人表达。”

作家格非引用司马迁的例子来佐证:“个人文学创作还会存在下去。司马迁知道自己生前不会出版自己的作品,但仍然坚持创作,相信这个作品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流传。我们现在不能判断,也不能提前知道将来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我相信有些文学创作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得到认可。所谓独到的见解,必将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来进行。”

(摘编自邢虹《机器人都会写诗了,作家还有饭碗吗?》)材料二:

2017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正逐步取代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 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是机器人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5秒内自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是看如何把握。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摘编自江德斌《对机器人开诗歌专栏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惧》)材料三

“新闻机器人”是计算机辅助新闻写作的一种拟人化表述方式。作为计算机程序,“机器人写作”是模块化、结构化的,生产过程是标准化的,其工作机理正如史安斌等人所言,是“模板填充式”的,即“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模式化的加工,将目标数据文本‘嵌入'已有的模板”。

与传统新闻生产相比,“新闻机器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标准化生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将新闻记者从传统新闻生产的采访、写作、编辑、排版、校对、发布等程式化环节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节省了新闻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二是个性化资讯配置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对海量内容的智能化标签与聚合匹配,实现精准推送。三是智能化处理提升了新闻价值,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地理与心理的接近性均大为增强。四是全天候工作模式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只要“算法程序”正常,它就可以无休止地一直工作下去。

(摘编自张治中、倪梅《新闻机器人会抢走记者的饭碗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在机器人能跟世界高手对弈围棋,还有人已经组织研发高智能的写诗机器人,免费提供给全国有需要的用户。

B. 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开新书发布会、开设专栏,它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引发社会的热议。

C. 不应该因为会让人有危机感就拒绝人工智能,只要运用得当,它能解放人类的生产力,还能释放无限潜能。

D. “新闻机器人”只要“算法程序”正常,就可以无休止地一直工作,这种工作模式能降低新闻生产成本。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未来雇主更愿意用机器人来做机械式体力劳动,这成为工业4. 0时代的共识,届时流水线工人会面临失业危机。

B. 如今机器人无论是在顶尖智力游戏里,还是在艺术创作领域,都展示出它们拥有比人类智力更加优越的一面。

C.“新闻机器人”标准化生产过程是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模式化的加工,在已有的模板中嵌入目标数据文本。

D. 有些媒体利用新闻机器人能够完成智能化筛选,做到聚合匹配的特点,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精准推送配置资讯。

3. 下列说法可作论据支撑材料二中“机器人智力进步,令人不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谱的曲不具独特性,和真正的“创作”还有一定距离。

B. 日本本田公司研发出目前唯一能爬楼梯和慢速奔跑的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C. 《人工智能》中讲一个小机器人有自主意识,为缩短机器人和人类的差距而奋斗的故事。

D. 《机器战警》中人的脑部改装上机器人的身体,会变成具有超强战斗力的特级警察。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5. 机器人写作有很多优势,作家会因此放弃写作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这里的山会歌唱

原上秋

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

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阔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

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砸在了上海。

山娃从上海回来,少了一条腿。他再也走不出大山。山娃每天看着门口的桃树发呆,桃树上一群一群的小鸟和他说话。他像树一样的安静,像山一样的沉默。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那一年我扶贫到了桃花源,想不到这个诗一样的名字却和贫困联系在一起。春天里,漫天的桃花盖住大山,整个世界灿烂一片。这里的风景能写出很多诗,却打不出多少粮食。他们靠山吃山,有时候山也吃人。每年都有生命消陨在开山的工地,像树叶一样沤在泥土里。

老人所编的柳筐,就是开山运石的器具。他们换回微薄的报酬,有时候换来亲人的尸体。

老人们知道,生活不能只有眼泪,还应该有欢乐。德顺老汉说,我们唱歌吧。歌声随即而起,歌声从盛满柳条的小棚,飘满桃花源。快乐被风带着,塞满死寂的大山皱褶。

山娃来了,山娃唱一个。十几个老人给山娃喝彩。山娃不唱,山娃埋头编筐。山娃在上海,听了很多最流行的歌曲。一个人的时候,山娃把右手握成麦克,能把天地唱暗。今天他唱不出来,他空空的裤管里,掩藏着他的忧伤。

桃花源不止有桃树,旮旯缝道野生着柳条。桃花解决不了人的饥饿,柳条能。桃花源的老人都是魔术师,他们能将手中的柳条变成各色家庭用具。

山娃从一天编一个,能编4个了。老人再鼓动山娃唱一个的时候,三娃唱了。三娃唱的是从上海学到的歌曲,既新潮又好听。老人们用脚板拍打着地面,荡起的尘埃迷离了眼晴,有上海滩大舞台的美奂效果,

德顺老汉89岁了,他的手竟然灵活得像一个小伙子。十几个老人中他编得最快,也最好。他的歌大家也爱听。他是这里名副其实的领袖。他的很多歌曲都是自编自创,腔调里满含大山的沧桑。他满嘴的牙齿,早已不知去向,他的歌有一种含混不清的美感。听着他的歌,有人会指着他的表情说,看,多像山里的桃花。当然不是指的颜面,是那种凛冽里怒放的灿烂。

山娃一天编6个筐,赶上了德顺老汉。山娃唱歌也不再羞羞答答,他渐渐成了大棚里欢乐的主角。

不管谁一曲终了,山娃都会嗨、嗨、嗨,像一个出征归来的将军,敲起得胜战鼓。

上级进行扶贫成果验收,我把山娃、德顺老人和他的伙伴请到了舞台上。他们干着编筐的活儿,唱着快乐的歌,一下子把领导们震住了。领导看惯了阳春白雪的舞台,山里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吃惊。领导听罢挨个握着山娃他们的手说,桃花源虽说经济还不富裕,但你们的精神最富有。

为了青山绿水,那些在山上打洞的人都撤下来了。

山娃和德顺老人的编筐没有停止,我把他们的柳筐联系到一个水果产区,平常的水果因精美的柳编衣裳价格倍增。水果商踏着山水过来,他在大棚里学会了歌唱。那天水果商和山娃他们一起合唱,南腔北调把山里的桃花都唱红了。水果商学会了快乐,他一路背着柳筐,嘴里哼着歌,在行人眼里就是一副山里人走南闯北的模样。他说他简直卖的就是柳编手艺,水果只是里面的装点。

山娃一天编8个筐,超过了德老汉。那一年,德顺老汉彻底退休了。他一头栽进他正在编织的筐里,再也没有醒来。

德顺老汉是一个人。

他的老伴儿早年得病,因没钱医治死在了山上,儿子和孙子先后死在了打石头的洞里。

山娃和十几个老人用柳条编织了一副棺材,德顺老人很舒服地睡在了里面。他被埋在山上一棵大桃花树下,山坳里的风来到这里,会有桃花伴舞,有枝头和鸣。

每一个过来欣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唱。

(选自《小说月刊》2020年第8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山娃加盟老人编筐队伍开篇,以德顺老人安葬在山上大桃花树下结束,讲述了山里百姓战胜贫苦的感人故事。

B. 山娃起初埋头编筐不唱歌,主要是因为他还沉浸在丢失一条腿的忧伤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唱歌,尽管他会很多歌曲。

C. “生活不能只有眼泪,还应该有欢乐”,这话既是德顺老汉等十几个老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这篇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

D作品把严肃的扶贫工作与诗一样的桃花源结合起来,意在说明桃花解决不了人的温饱,只有柳编手艺才能脱贫致富。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C.魏仁浦熟习政务,牢记将名兵数。周太祖曾问他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他提笔即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竟没有一点差别,周太祖特别倚重他。D.魏仁浦宽容仁厚,以德报怨被赞。汉隐帝宠臣贾延徽曾多次诬陷他,险些使他遭遇不测,然而当贾延徽被擒后他不仅不报私怨,还保全贾延徽,被赞为长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4分)

(2)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4分)

14.周祖临终交代世宗:“魏仁浦无遣违禁密”,要求世宗不要对魏仁浦隐瞒皇家秘密,周祖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眼里魏仁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雉带箭①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②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③离披马前堕。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五年,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中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情景。②翎: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而硬的羽毛。③五色:这里用五色鸟羽代指野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状物写景,“静兀兀”烘托了猎前的肃穆气氛,可以想见围猎者屏息静气,全神贯注于猎物出没的情状。

B.诗人略去了将军的纵横驰骋,呼鹰嗾犬,转而捕捉他骑马盘旋,拉满强弓,却引而不发的身姿,很讲究蓄势。

C.接写猎场地形渐窄,观者愈多,劲弓正满,野雉被惊,而箭不得不发,将军审情度势如此,一举使众人折服。

D.诗近末了,忽起波澜,受伤的野雉带箭“决起”,既为点题,更以雉的勇猛正面显示出将军射技的绝妙。

16.本诗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2),此时无声胜有声。

(3),潦倒新停浊酒杯。

(4)明明如月,。

(5)狗吠深巷中,。

(6)羽扇纶巾,谈笑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近,一则“农村体育生在家训练82天”的视频火了。刘传贺今年18岁,是安徽宿州市一名高三体育生。疫情期间不能返校的他,独自在家坚持训练了80

多天,没有跑道,泥土地上照样健步如飞;没有器械,缺少工具,_______,轮胎、砖头_______;无人指导,拍摄视频让教练____动作;缺少陪练,家人助阵充当临时“计时员”“发令员”;6点起床,7点上网课,9点开始体能训练……两个多月来,刘传贺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文化课和体能训练一天都没落下。为了目标

________,这份自律令人感动。

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在家“云办公”,生活“无接触”。对于那些不方便出门者,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生活状态:①;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我,得过且过,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

②_。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己因工作忙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份努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路再远,只要脚不停,就有到达终点的一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地制宜齐头并进斧正全力以赴

B.因地制宜齐头并进纠正尽力而为

C.就地取材轮番上阵斧正尽力而为

D.就地取材轮番上阵纠正全力以赴

19.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②一些案例表明,体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或“黑天鹅”事件。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善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⑦应改进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⑨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1月6日,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9年工作,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全年邮政业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万亿元和9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21%,业务收入占GDP比重接近1%;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630亿件和7 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 和23%,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8. 5%。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权”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材料三: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李兰娟院士也专门提到:“希望疫情结束后,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留给保家卫祖国的军警战士,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

——袁隆平院士、李兰娟院士访谈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发展不只与个人相关,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班会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份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1. A【解析】原文有“也许再过几年,就有人组织研发队伍,做出非常高智能的写诗机器人”,属于推测,并不是已然的事实。

2. B【解】“比人类更加优越”,于文无据。

3. C【解析】A项,机器人的创作不具有独创性,可说明其创作有短板,并不会让人不安。B 项,反映了日本研究现状,不能体现机器人“智力进步,令人不安”。D项,机器战警其实是人类的大脑,不是机器人的智力。

4. ①用热点新闻切入,吸引读者兴趣,引出话题。②对人工智能突破的现状与未来的展望采用了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③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比喻论证等。(每点2分,答两点即可)

5. 不会。①作家写作有出于表达自我的需要:文学创作除了供读者阅读,还是一种个人表达。②作家写作除了当下可分析的规律还有其独特性:有些创作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得到认可的,这种表达数据无从分析。③作家写作不是模板化表达,还有其独创性:“机器人写作”是模块化、结构化的,作家创作更有独创性。(每点2分,三点6分)

6. D【解析】曲解文意。选项对小说的主题理解有误。作品主题是,脱贫攻坚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富有的精神世界。

7. A【解析】手法分析有误。

8. 示例:①照应标题,收束全文。标题是“这里的山会唱歌”,结尾是“······仿佛听到山在唱歌”,这样写使得作品结构更为完整。②烘托人物,完善形象。德顺老人会唱歌,山娃会唱歌,其他老人也都会唱歌,以点带面,表现了桃花源的百姓直面苦难的乐观精神、脱贫致

富的幸福风采。③呼应时代,表现主题。作品通过桃花源的百姓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战胜苦难、脱贫致富,表现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朴质而欢乐的歌声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④诗化生活,增强效果。小说写的是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故事,可叙述的语言却没有半点眼泪和悲伤,相反,却洋溢着诗情画意,结尾这么写有利于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大意如此即可。每点2分,共4分)

9. 示例:①暗示山娃心情变化。山娃因伤致残,起初忧伤痛苦,故只能每天编1个柳筐;后来,在德顺等老人的快乐情趣感染下,山娃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于是一天能编4个筐乃至6个、8个筐。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山娃从学编筐到与德顺老人竞赛,直至超过德顺老人,生动地表现了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曲折过程,使故事得以顺利发展。③表现小说主题思想。德顺是80多岁的孤寡老人,都能乐观面对苦难的生活,山娃一个年轻小伙子更不应陷入伤残的苦痛之中而不能自拔,从山娃编筐数量的增加、技术的娴熟,从一个侧面表现扶贫在于扶心、脱贫在于勤劳的主题。 (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0.D【解析】“仁浦”是人名,“年十三”是仁浦的年龄,故“仁浦年十三”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11.D【解析】开朝皇帝一般称“太祖”

12.A【解析】A项,“连夜逃走投奔汉祖”错,“连夜逃走”文中没有体现,文中说的是“不愿事之,遂遁去”,且“迎谒”汉祖是后来的事。

13.(1)李洪义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与王殷商量,派遣副使陈光穗携带诏书给周太祖看。(“济”“赍”“示”各1分,句意2分)

(2)世宗朝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近侍(或:近侍中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仁浦努力挽救他们,使很多人活了下来(或: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忤”“力”“全活”各1分,句意2分)

【解析】(1)“济”,成功;“赍”,带着,携带;“示”,给……看。

(2)“忤”,触犯;“力”,努力;“活”,使动用法,使……全活,可译为“使……活下来”或“使……保全性命”。

14、①正直宽厚;②谨慎稳重;③熟悉政务;④善于筹谋(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县人。幼年丧父而家贫,他的母亲借黄缣为他做夏衣,当时仁浦十三岁,感叹说:“作为人子不能够供养母亲,却让慈母求人借贷来给我做衣服穿,我能安心吗。”告别母亲前往洛阳,过黄河时把衣服沉入河水,发誓说:“如不能富贵显达,不再渡过此河。”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晋末,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史,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契丹进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魏帅杜重威一向知道仁浦,想留他补任低级职务。仁浦因为重威是降将,不愿侍奉他,就逃走了。汉祖在太原起兵,驻扎巩县时,仁浦在道旁迎接,汉祖当即授予他原职。乾祐末年,汉隐帝秘密命令澶州元帅李洪义杀掉骑将王殷,命令郭崇杀害周太祖。李洪义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与王殷商量,派遣副使陈光穗携带诏书给周太祖看。周太祖很害怕,召仁浦入府谋划,并且把诏书给他看。仁浦说:“侍中您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重要藩镇,对朝廷有功,君上听信谗言,即使想要表明心迹,又怎能做到呢。现在诏书刚刚发下,外面没有人知道,不如按照将杀掉全部将士的说法修改诏书内容,激起将士的愤怒之心,(这样)就能免去自己的灾祸。”周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改动诏书给诸将看。大家又害怕又愤怒,于是长驱渡过黄河。到周太祖即位,任命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仁浦说:“臣记得。”于是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别,周太祖特别倚重他。世宗即位,想要任命仁浦为宰相,议者认为他不是科第出身,世宗坚决用他。宋初,提升官位为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天宴会,太祖悄悄对仁浦说:“我想亲自出征太原,怎么样?”仁浦说:“欲速则不达,望陛下慎重。”仁浦跟从出征太原,中途患病。返回途中到梁侯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赠侍中。仁浦性情宽容仁厚,一味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信作坊使贾延徽,延徽想吞并仁浦的宅第,多次诬陷他,仁浦差点儿遭到不测。等到周太祖进入汴京,有人擒住延徽交给仁浦,仁浦推辞说:“趁战乱报私怨,不忍心这样做啊。”努力保全了延徽。当时舆论称赞他是长者。世宗朝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近侍,仁浦努力挽救他们,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15.答.D(D.野雉的“决起”侧面表现了将军的神武。)

16.①正面描写将军射雉前的沉着心态。虽见野雉露头,却不忙发箭,而是盘马弯弓,等待以巧取胜的时机。②正面展示将军射技的精湛。雉野受惊起飞,将军拉满弓射出强劲有力的箭,直中目标。③侧面表现将军技艺的高超。野雉带箭向着人猛地冲起百尺多高,可见雉鸡的勇猛,衬托出将军的不凡身手。(或: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先写原野火起时的寂静,鹰飞雉藏,渲染围猎气氛;再写将军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三写地形变窄,野雉受惊,而观者愈多。终一箭中雉,而雉带箭决起,跌落马前。将军神技巧伏一众军吏。)

17、(1)佛狸祠下(2)别有幽愁暗恨生(3)艰难苦恨繁霜鬓

(4)何时可掇(5)鸡鸣桑树颠(6)樯橹灰飞烟灭

18.D(第一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就在自己所处的地方选取中意的人或物。根据语境,“没有器械,缺少工具”,选取的应是物,故选择“就地取材”;第二组,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轮番上阵:轮流上阵,做某件事情。语境指的是刘传贺选取不同的器材进行锻炼,故选择“轮番上阵”;第三组: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纠正:改正缺点、错误。语境说的是刘传贺拍摄视频时,让教练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故应选择“纠正”;第四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尽力而为:用一切力量去做。语境中,刘传贺为了实现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应选择“全力以赴”。故选D。)

19.①一种是坚持自律,提升自己;②自律的态度往往给人积极的影响。

20.①原文是结构对称的整句,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②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突出说明了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或:号召力);③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前后内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21.第①句,“使”改为删掉;

第④句“监管”后加上“制度”

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

第⑨句,“不再”改为删掉。

22. 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2019年邮政业务总量和收入、快递业务量和收入都有所增长,邮政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

23【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本次作文紧扣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采用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的命题形式,将关注目光投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与学生发展切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观”这一话题,选取富有哲理又凸显时代特色的两则材料,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出了“写发言稿”的具体任务指令,指向当下高考所重视的实际应用。作文题瞄准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实。作文题由两部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具体材料,第二部分为写作任务指令。审题时要两者兼顾,仔细审读。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要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第二材料是当代许多大学生的择业观,较多考虑“向钱看”,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第三则材料是袁隆平院士、李兰娟院士访谈,二位专家倡议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留给保家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卫祖国的军警战士。能统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是“青年人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写作的具体要求是写一篇在班会上的发言稿。

参考立意:

1.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

2.择业要综合考虑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

3.人生没有捷径,请多一些脚踏实地的付出;

4.青年择业,家国天下。

语文试题第7 页-----共6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