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找对象,还是医生好(医师从业指南)

找对象,还是医生好(医师从业指南)

找对象,还是医生好(医师从业指南)
找对象,还是医生好(医师从业指南)

找对象,还是医生好

考拉网https://www.docsj.com/doc/9a7600989.html,

在离婚率日渐上涨的今天,找个能一起生活一辈子的好对象成为了所有单身贵族的最大心愿。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研究发现,相较于护士、保健师、律师等其他专业人士,临床医生的离婚率更低,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了最近的《BMJ》杂志上。

研究人员比较了2008年到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时所记录到的48,881名临床医生、10,086名牙医、13,883名药剂师、159,044名护士、18,920名医疗主管、59,284名律师以及6,339,310名其他非医疗领域专业人士的离婚情况,发现临床医生的离婚率是24.3%,相较于牙医(25.2%)、护士(33.0%)、医疗主管(30.9%)、律师(26.9%)和其他非医疗领域专业人士(35.0%)都更低。

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女医生的离婚率高于男医生(OR 1.51),特别是当女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达40-49小时后,她们的离婚率会比工作时间少于40小时的女医生高34%。相反,工作时间长的男医生离婚率反而会降低23%。

虽然我们普遍认为专业责任与家庭责任是互相冲突的,因此像医生这种不仅高度专业化,而且还需要高度责任心的职业应该会很难顾及家庭问题,从而产生家庭矛盾导致离婚。然而,这项研究却告诉我们,医生这个职业并不代表高离婚率,反而他们更容易拥有稳定的家庭生活。

更多关于2014年药师考试的真题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从业指南

搜索微信账号“yishizn”关注医师从业指南

来源:考拉网https://www.docsj.com/doc/9a7600989.html,/linchuang/

心得体会: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有幸参加了____(省、市、区、县)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 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

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 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 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 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 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 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 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 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 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 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 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 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临床科室轮 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 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 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 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 培养方式 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 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之一——定义、性质及在社区中的角色 来源:北京吴春容全科医学研究中心作者:吴春容林晓嵩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是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s),也是一种独特的专科医生(Specialists)。他们是医疗保健领域里的多面手(Generalists),与其他专科医生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共同维护医疗保健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核心力量,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全科医生已在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服务、加强预防保健、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等方面产生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同。WHO和WONCA在1994~1995年的一份合作文件中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训练、采用现代方法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失败代价。” 第一节全科医生的定义、性质与角色 19世纪初,英国的Lancet杂志第一次把那些接受过一般的医学训练而个体开业的行医者称为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简称GP),以便与其他治疗者区别开来。一直到19世纪末,通科医生仍占据西方医学的主导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是专科化发展的时代,专科医生队伍的迅速扩大和医院内专科化医疗的迅猛发展,导致通科医生队伍迅速萎缩,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平衡,而且,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如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而国民的健康水平却得不到明显改善;在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同时,却存在着极大浪费的现象,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极低;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公众的满意度却在下降,医疗费用猛涨,职业道德滑坡;大医院人满为患,公众就医不便,无法得到方便、及时、周到、亲切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这种状况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和公众都开始呼唤通科医生的回归。当然,通科医生自己也深知,新的时代需要的并不是传统的通科医生,而是新型的通科医生,他们必须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通科医疗的成功经验,而且,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能弥补医院提供的专科化服务的不足并能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由于这种新型的通科医生必须考虑到“家庭”这一要素的作用,因此,一些国家干脆就把这种新型的通科医生称为“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s)(如北美、加拿大等),而通科医生仍然存在。但有一些国家仍沿用“GP”这一名称,而其性质已发生变化,因此,可将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的“ GP”译成通科医生,而将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的“GP”译成全科医生(如英国、澳大利亚等)。 一、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他们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doc

参加全科医师学习心得体会曹守清 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医患沟通技巧等八大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康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年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1977年恩格尔(g .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策民生的大事。所以在未来全科医学将朝阳学科。篇二: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1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复习题

1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复习题

1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系图 可用来描述家庭结构、医疗史、家庭成员疾病有无家庭性遗传、家庭关系及家庭重要事件等,使医生能很快掌握大量的家族基本材料。 2、全科医生 是经过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具有全科医学学科要求的基本理论,态度与服务技能,在基层医疗服务中以满足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为目标的特殊类别的临床医生。 3、全科医疗 是由全科医生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的一种连续性、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它是在综合生 命科学、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专科和基层医疗模式。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开发社区卫生服务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 5、医患关系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人际关系,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人际交往过程,它是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 6、医疗人际关系

是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体现的,全科医疗中的医疗人际关系是在医疗活动中互动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是医疗活动的基本条件。 7、知情同意权患者有权知道医生对自己采取的诊治方法,并对方法的有效率、成功率和并发症有获知的权力。 8、社区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的疾病以及在它们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利用心理学技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9、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试图在问题可能出现的最早时间或者刚刚萌芽时就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产生。10、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 一、定义 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 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个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197 四、培养目标 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各培养基地具体实施,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 临床轮训期间,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培养,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基层实践阶段主要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实践基地进行。轮训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具体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内科轮转时间为10个月其中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8个月,可安排三级学科病房、综合内科病房或全科医学科,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其余时间安排在内科门诊。 基层实践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可以放在第三年,也可以穿插在中间。 六、跟师学习 学员在临床轮训期间和基层实践期间,以双向选择为原则,选择临床学术专长具有特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跟师学习。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指导老师进行资格认定后,由各培养基地正式聘其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指导老师。学员每周临床跟师学习半天,以门诊为主。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59号)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 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

全科医生能力考核大纲

附件1:全科医生能力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一、考核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全科医生能力培训及临床实训,全面提高基层全科医生临床实践能力。 二、考核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助理)医师。 三、考核流程 专题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临床实训时间:不少于2天。 考核时间:1天 四、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内容分为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两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一)理论知识 主要为全科、内、外、妇、儿科及皮肤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能力 1、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 2、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3、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4、心理卫生。 基层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 5、预防医学。 (1)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的基本技术;社区营养指导。

(培训体系)2020年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 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训;基层实践阶段突出临床各科所学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症状学部分 1、头痛诊断的方法。 (1)详细询问:情绪、睡眠、职业状况、服药史、中毒史、家族史。 (2)搞清头痛的性状:发病急缓,发作时间、性质、部位、频度、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原因。 (3)了解有无先兆和伴发症状。 (4)对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的影响。 (5)仔细体检。 (6)必要时CT、MRI、腰穿、脑电图。 2、发热的处理原则。 (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 (2)对症治疗:中等度以上发热进行对症处理;高热应考虑紧急降温处理。 (3)对病情急、重、危者或者疑难病例及时转诊。 3、胸痛的处理原则和转诊指征。 (1)尽快查明原因。 (2)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3)对病情重、急、危或疑难病例及时转诊。 4、腹痛的转诊指征。 (1)急性腹痛伴有急腹症者。 (2)急性腹痛虽无明显急腹症表现,但经临床观察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腹痛原因不清者。 (3)慢性腹痛病因不清,或病因清楚但经治疗不见好转者。 (4)反复发作的腹痛,近期发作频繁,症状加重者。 5、腹泻的治疗原则 严重的腹泻可迅速导致脱水、丢失大量电解质和失碱性酸中毒。腹泻的药物治疗原则除针对病因及腹泻机理外,可根据有无蠕动增快或异常选药。如有胃肠运动加快,可选用抗胆碱能或其他使胃肠运动减慢的药物。但并不是凡腹泻都用这些药物。肠运动异常减弱时,小肠细菌可过度繁殖,影响消化酶的作用,细菌分解结合胆盐,可引起腹泻,对此如应用增加胃肠蠕动的药物并予以抗炎治疗,可望收效。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泻主要是由于炎症激惹、刺激,而全胃肠通过时间并不缩短,应予抗炎治疗。 二、外科与急诊急救部分 1、手术刀有几种拿法?分别是? 4种持弓式、抓持式、执笔式、反挑式。 2、缝合针有几种?分别是?各自的用途? 2种,圆针和角针,圆针用于缝合一般软组织,如胃肠壁、血管、筋膜、腹膜和神经等。角针用于缝合皮肤、韧带、软骨和瘢痕等组织。

全科医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全科医师的知识结构 全科医生对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第一线、边续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医疗服务,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必需和够用。即全科医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社区中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同时足够满足解决社区中各种健康问题的需要。全科医生强调知识的广度,即知识的全面性,而专科医生则注重知识的专一性,即在某一领域的高深发展。如果说专科医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全科医生则是有着无数小峰的山脉,一样的气势博大恢宏。因此,就知识结构来讲,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相比并没有水平的高低,而只是分工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工作任务的不同。一个心血管专家也许不会处理普通的感冒和腹泻,全科医生却能应付自如,他能利用自己丰富的、多方面的知识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当然,全科医生也并不是万能的,在涉及到专业领域方面也有其知识的局限性,还需要专科医生的协作和帮助。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医学 人体发生学(生物学、遗传学和胚胎学)、人体结构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人体功能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医学病原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人体病理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 (二)临床医学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药理学、流行病学、中医学、护理学基础等。 (三)人文社会科学 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外语等。 (四)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五)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及处理技巧

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 全科医生的能力应包括: (一)疾病和疾患的诊断处理能力 1、能快速诊断和处理社区各科急症。如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稳定病人病情,以便作进一步处理。 2、能诊断和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慢性疾病,全科医生能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制订全面的连续性治疗方案,并对方案定期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 3、掌握临床常规辅助诊断方法。如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等。 4、掌握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如洗胃、胸穿、腹穿等。 5、正确把握会诊、转诊时机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全科医生是第一线的社区医生,对病人的急症初步处理后,就要考虑是否请专科医生会诊或转送医院住院治疗。对慢性病人,在治疗中遇到专科性问题,也需要专科医生帮助。转诊时机的掌握一定要准确、及时,没有必要的转诊只会加得病人的负担和压力,延误转诊又会耽误病人的病情。医学全在.线提供https://www.docsj.com/doc/9a7600989.html, (二)处理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 能了解从儿童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渡过心理难难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不健康的行为为如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 (三)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评价家庭的结构、功能、家庭生活周期和家庭资源状况,善于处理家庭生活周期各阶段常见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问题;充分利用家庭内和家庭外资源处理家庭问题;对有临终病人的家庭要在医疗、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夫妻关系

全科医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全科医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文章摘要】全科医师作为基层的主要诊疗力量,在日常工作中,与百姓面对面的交流,为他们提供诊疗服务,其医疗服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者,在具备自身诊疗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以下几点,以保证患者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全科医生 全科医师作为基层的主要诊疗力量,在日常工作中,与百姓面对面的交流,为他们提供诊疗服务,其医疗服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者,在具备自身诊疗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以下几点,以保证患者的健康需求。 一、应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 作为医生,弄明白什么人生病了比谁生病了在门诊诊疗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医生,在为患者诊治疾病的同时,还应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多时候快节奏的工作进度,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医生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换位思考,从而造成诊疗过程让患者感到冷冰冰的,甚至有些患者觉得受到了歧视,这也为医患关系容易产生矛盾埋下了隐患。

或许一句您不要着急慢慢想,我能够理解您的心理这样简单的话,就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打消人们对医生总是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 明白换位思考对诊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不断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既然是换位就是要把自己设在对方的地位上去想问题,是否有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在诊疗过程中除了能够站在患者的角色上想问题外,还应该能够从对方的年龄、心理、职业、爱好等角度去综合考虑。给予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估结果,照顾了对方的身心感受,在对其进行诊疗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心理疏导的是味良药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除了能改善医患关系外,更重要的是能够缓解病痛带给对方的痛苦。 心理健康在诊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长期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个人身体的健康情况,同时人们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导致对疾病的恐惧感或绝望感,长期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对于疾病的痊愈也十分不利,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信心,或者长期患病会造成心理及精神压力,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身体状况,全科医师要具备心理疏导的能力,在诊疗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十

如何做好一名全科医生

如何做好一名全科医生 ——2010级8班陆丽燕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神灵主义模式,历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学模式,一直到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每一个医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执行者,或者说每一种医学模式都对自己的执行者有特定的要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全面看待健康和疾病,不再只是看到患病的局部,在这样的要求下,全科医生应运而生。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制国家在社会医疗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在我们毕业后或毕业后若干年后,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全科医生,那么,假如我们是一名全科医生,我们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呢? 要扮演好全科医生,首先要了解全科医生与生俱来的要求。正如前面所述,全科医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想执行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看待病情,善于采取最佳的方法诊治常见病,慢性病,不但要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也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言行,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我们要扮演的不但是患者的医生,更是患者的朋友,甚至是他们健康和医疗方面的经纪人。 当然,做好一名全科医生,知识很重要。全科医生,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会的医生,而要做到什么都会,就必须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钻研内外妇儿皮肤等各项专业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我们才能从容、正确地处理各项常见病,多发病和心理疾病。当然,仅有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甚至宗教的知识,学会善于与各类人群沟通交流,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病和整个社区的健康问题。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作为根基,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虽然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专业都精通,但必须做到见多识广,无所不会。 知识固然重要,各种经验也不可或缺。我们不但要有医学经验,也要有社会经验。全科医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全科保姆,患者的倾诉对象,心理医生。在一个社区里面,我们遇到的病会五花八门,遇到的人也会五花八门。有些人或许根本算不上有病,或许只是喜怒哀乐的影响,这些也可能成为我们需要诊治的“病症”。所以,要做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仅仅有专业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

全科医生制度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现就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健康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要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径;医疗卫生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

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有利于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四)指导思想。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居民健康需求变化趋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基本原则。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养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坚持创新机制、服务健康,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既着眼

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差别调研报告

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差别调研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小组成员:邵洁方耀宗张希凝 随着中国医学和社会经济的不断随着中国医学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科医学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近年来,中国的全科医生这一职业也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我们小组对乐清的三位医生进行访谈,对“地区实施社区首诊的背景”,“对在社区工作的感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的优势”进行提问,整理总结后,这里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差别,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以便大家近一步了解全科医生这个职业。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ioners)是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面的优质服务。 而专科医生(specialist)是经过专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专长的高素质医疗人才,擅长处理专门罕见的疑难。中国的专科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急诊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病理科、影像科、康复科、全科、职业病科;中国特色的有: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妇幼保健科、医疗美容科、医学检验科、输血科;分类均较混乱的有:肿瘤科、各类ICU、整形外科、精神科、遗传学相关科室、特种医学科、老年科、姑息治疗科、危重病科 按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在教育背景上并无较大区别,只是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服务模式、诊断模式、能力要求和社会分工存在差异。 1.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具有服务模式上的区别 全科医生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学训练,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的合作型诊疗模式,注重于人、伦理、生命质量和病人需要。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为个人、家庭、社区服务。照顾范围宽,疾患类型往往是常见问题,以早期和未分化问题为主,掌握技术多属基本技术,不昂贵,方法较综合,往往进行的是常规检查,善于处理心理、社会方面问题,满足病人需求,维护病人利益。 而专科医生立足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权威型诊疗模式。注重于病、病理、诊断、治疗。服务人口较大而流动,只为就诊病人服务,注重疾病的治疗,照顾范围窄,疾患类型多为疑难或罕见问题,处理高度分化的疾病为主,不擅处理心理、社会问题。掌握高新技术,依赖高新设备,重个人研究兴趣。 2.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具有诊断模式上的区别 全科医生脑子一般无固定疾病模式,只有系统整体论的认识框架,懂得多因多果间复杂关系的分析方法。全科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用辐射思维和开放式问诊,收集于病人有关的各种线索的完整范围,了解、判断病人的问题分类及性质,如躯体为主,心理为主,身心兼有,是否急症。全科医生以病人的问题 3 2020年4月19日

全科医生技能考核大纲及评分标准__

全科医生技能考核大纲及评分标准__ “三基”训练是提高全科医生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为使学员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对培训质量进行整体评估,特制定沈阳市全科医生技能考核大纲及评分标准。 考核目标:检验学员对部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为标准。 考核方式:技能操作与口试相结合。各医院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试题难易程度:难易适中题80%。 分数分配:《诊断学》部分20%、 《内科学》部分40%、 《外科学》部分40% 一、肺脏听诊 [重点考核]:主要考核听诊基本功、罗音 [一般考核]: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 [考核内容]: 1、肺部听诊的基本手法及注意事项 2、罗音:罗音的分类、特点、发生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湿性罗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 干性罗音:哨笛声、鼾音。 3、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肺泡音)特点及其分布。 4、异常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 (1)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及呼气延长。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及其意义。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及其意义。 [评分标准]:(共15分,)

1、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 双耳戴上听诊器耳件,右手拇指与中指控住听诊器胸(体)件(0.5分),紧密而适度地置于听诊部位皮肤上,不隔衣服(0.5分) 2、听诊顺序 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1分);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1分)、侧胸部(1 分),背部(1分),而且注意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1分)。每一部位至少听1——2个呼吸周期(1分)。左侧听诊时应避开心脏。(1分) 3、听诊耳语音(1分) 嘱受检者用耳语的声调重复发“一、二、三”音,检查者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胸壁上,可听到柔和而含糊的字音,在两侧对称部位比较其强度与性质的改变。注意左侧听诊时应避开心脏。 4、听诊胸膜摩擦音(1分) 请受检者深吸气,在下侧胸壁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5、罗音 分类正确(1.5分) 临床意义(1.5分) 6、异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0.5分)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临床意义(1分)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临床意义(0.5分) 二、心脏听诊 [重点考核]: 1、掌握心脏的听诊方法; 2、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3、房颤、期前收缩的听诊特点; [一般考核]:心包摩擦音、奔马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考核内容]: 1、各瓣膜听诊顺序

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一、全科医师的知识结构 全科医生对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第一线、边续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医疗服务,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必需和够用。即全科医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社区中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同时足够满足解决社区中各种健康问题的需要。全科医生强调知识的广度,即知识的全面性,而专科医生则注重知识的专一性,即在某一领域的高深发展。如果说专科医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全科医生则是有着无数小峰的山脉,一样的气势博大恢宏。因此,就知识结构来讲,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相比并没有水平的高低,而只是分工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工作任务的不同。一个心血管专家也许不会处理普通的感冒和腹泻,全科医生却能应付自如,他能利用自己丰富的、多方面的知识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当然,全科医生也并不是万能的,在涉及到专业领域方面也有其知识的局限性,还需要专科医生的协作和帮助。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医学 人体发生学(生物学、遗传学和胚胎学)、人体结构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人体功能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医学病原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人体病理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 (二)临床医学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药理学、流行病学、中医学、护理学基础等。 (三)人文社会科学 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外语等。 (四)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五)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及处理技巧 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 全科医生的能力应包括: (一)疾病和疾患的诊断处理能力

1、能快速诊断和处理社区各科急症。如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稳定病人病情,以便作进一步处理。 2、能诊断和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慢性疾病,全科医生能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制订全面的连续性治疗方案,并对方案定期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 3、掌握临床常规辅助诊断方法。如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等。 4、掌握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如洗胃、胸穿、腹穿等。 5、正确把握会诊、转诊时机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全科医生是第一线的社区医生,对病人的急症初步处理后,就要考虑是否请专科医生会诊或转送医院住院治疗。对慢性病人,在治疗中遇到专科性问题,也需要专科医生帮助。转诊时机的掌握一定要准确、及时,没有必要的转诊只会加得病人的负担和压力,延误转诊又会耽误病人的病情。 (二)处理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 能了解从儿童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渡过心理难难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不健康的行为为如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 (三)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评价家庭的结构、功能、家庭生活周期和家庭资源状况,善于处理家庭生活周期各阶段常见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问题;充分利用家庭内和家庭外资源处理家庭问题;对有临终病人的家庭要在医疗、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家庭的核心问题,全科医生要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帮助家庭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和家庭成员意外死亡、离婚、失业、患严重疾病等等。 (四)社区工作能力 能全面评价社区卫生状况,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规划;能对流行病、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进行有效地监测和控制;能进行初级卫生保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如营养与安全饮用水、计划生育、预防接种、环境卫生等。 (五)合作精神和领导管理能力 全科医生能与社区其他卫生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病人服务;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关系;了解本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并参与管理工作;能组织和开展社区调查,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各项卫生改革措施;能清晰全面地做好病历记录,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健康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