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网络教育法理学试题

最新网络教育法理学试题

最新网络教育法理学试题
最新网络教育法理学试题

期末作业考核

《法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效力

答:法律效力就是法律具有的效力,从广义上来说泛指法律的约束力和法律的强制性,狭义上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者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适用,包括法律对人的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

2、法学体系

答:指由在一个国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行政责任

答: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责任是指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义务。

4、法律的移植

答:是指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它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法律移植的范围,一是外国法律,二是国际通行法律和国际惯例。

5、立法准备

答:从法案到法,立法准备是筹备阶段,主要是辅助工作;立法完善是后续阶段,是对已经生效的法律作的局部修正。从法案到法是将规则从草案到上升为正式法律,是立法的核心工作,这一阶段决定法的质量。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答:法律体系内除了划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外,还可以进行更细的划分。这就是将法律体系按照社会关系与调整方式两项标准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法律调整对象,即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法律调整领域十分广泛。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划分还不足以进行完全划分,还需要从另一个标准进行划分,这就是法律的调整方式。有时针对同类社会关系法律采用不同的调整方式。在法律部门划分问题上,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两者的调整对象有交叉和重叠,调整方式也存在共同之处。

2、权利与义务的守恒定律?

答: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状况成正比例关系。民主制的法必定是权利本位的法。

3、责罚相当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是公平观念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含义为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2)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3)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4、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答:新法律之所以可以而且必然要批判地继承旧法律中的某些因素,其主要的根据和理由在于:

第一: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继性决定了法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从根本上说,法律的继承性的依据在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延续性与继承性。人类社会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时,都不可避免地要从过去的历史阶段中继承下来许多既定的成份,生活于现实社会的一代人只能在历史留给他们的既定条件所以许的范围内重新塑造社会的形象和书写他们的历史。

第二: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法律作为社会意味或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社会存在或经济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又必段承认法律的相对独立性。法律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第三: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法律作为社会调整或

控制的技术,是人类对自身社会的性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以及其客观规

律的科学认识的结晶。

第四: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法律继承不只是一个理论上可以说

明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上可以验证的问题。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大量继承奴隶制社会的法

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法国民法典》。

5、守法的构成要素?

答:守法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和守法状态等构成要素。

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按

照宪法的规定,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

事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守法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个国家法的

渊源。在我国,守法的范围并不限于各种制定法,还包括有法律效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

守法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

是履行消极的法律义务。这是指人们遵守法律规范中的禁止性规范,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二

是履行积极的法律义务。这是指人们遵守法律规范中的命令性规范,作出一定的行为。行使

法律权利是指人们通过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来保证

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人们只有依法行使权利才是守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法的本质。

答:研究法的概念,即回答法什么是法时,首先应注意法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辨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与现象是一对范畴。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是

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

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总是本质的显现。把这一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法学研究,可以说“法

的本质”与“法的现象”是一对范畴,它们分别从法的内部依据和法的外部显现两个方面来

把握法律现象。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外露的、多变的,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就能了解到。而法的本质则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稳定的,不可能通过感观直接把握,需要通过思维抽象才能把握。剥削阶级法学家和思想家或者看不到这一点,习惯于停留在表面现象就法论法;或者把法的现象等同于法的本质;或者是到虚无飘渺的“宇宙精神”、“自然命令”或人的心灵世界寻找法的本质,所以,他们从未真正地发现法的本质。马克思主法院义创始人对法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依据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正因为法是意志的产物,所以才可以说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所谓“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虽然统治阶级意志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决定,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时,不能不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承受能力、现实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阶级斗争的形势。统治阶级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奉为法律之后,在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阻力。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三,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论是由统治阶级的代表集体制定的,还是由最高政治权威个人发布的,所反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不纯粹是某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个别人的任性。当然,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整

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

第四,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这里,他们之所以用“法律”,是由于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但通观法的历史,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只有法律这一种。除法律之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由国家认可的习惯、判例、权威性法理、法学家的注解等。所以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法律”普遍化为所有法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

(二)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把法的本质首先归结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开始触及到了统治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本质。但如果认识停止于此,仍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要彻底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到那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代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代表生产过程中的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发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因素的决定意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在于它一方面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为社会成员,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根本的社会关系,其他一切关系包括法律关系在内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一般说来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作用于法。除了物质生活条件以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的本质是法的根本性质,是指法这一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1)神意论。(2)理性论。(3)规范论。(4)意志论。(5)自由论。(6)事物性质论。(7)民族精神论。(8)利益论。(9)社会控制论。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的本质所揭示的并不是某个惟一的、终极的要素,而是法内在的一种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包括两个相关的方面:其一,从主观方面看,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二,从客观方面看,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前者是法的国家意志性和阶级意志性,后者是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的物质制约性和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法的这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截然对立起来。若片面强调法的阶级意志性,则可能导致法律的“唯意志论”;若片面强调法的物质制约性,甚至以物质制约性否定阶级意志性,则将导致法律的“宿命论”。只有全面理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正确理解法的本质。

2、试述科学与法的区别。

答:第一,彻底客观主义的科学立场与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的法律思维。科学的使命在于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理解和说明世界,这种彻底的客观主义立场是通过数学方法和观察实验方法来实现的。数学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科学上的观察实验在条件和结果上往往具有可复制性和可逆性,因而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合逻辑性和可验证性。而法律所面对的社会实践无法用人人认同的“实验”来模拟,也无法使社会历史活动或人的行为在相同条件下复制或重演,更无法用纯粹数学模型解释和解决法律所面对的所有问题。且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制度成本、功利、效率和价值考量以及纠纷和争端必须当下解决的要求,都使法律不可能达到如科学那般的客观和逻辑上的纯粹;相反,法律上的真实优于客观上的真实、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优于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合法性优于客观性、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②是基本的现代法律思维。

第二,科学的开拓创新与法律的规则预设、“遵循前例”。知识通过批判和创造而增长”,科学的本性在于不断地怀疑、批判、突破和创新以求在最大限度内接近和发现客观真实;而法律特别是司法则通过“因循”和“守旧”而成行,立法上“规则预设”和司法上“遵循前例”是保证法律客观、公正、统一的基本原则。

第三,科学上的无穷探究、反复试错与法律特别是司法的当下、终极解决。与科学为发现客观真实可反复试错、纠错、无穷探究相比,法律最直接的目的是解纷,而纠纷和争端必须在当下一定时间内解决且应具有终极性,故而法律不可能为发现客观真实而无限探究、反复纠错,而必须有法律上认定因果关系的特有方式和推理形式,并借助规则和程序“大大减少判断所需要的大量精确信息。”

第四,科学的“不计利害”与法律的利害计算。法律代表社会分配利益和负担,如何分配总有一定的利害计算和价值考量。

当然,近现代科学在与技术结合并日趋社会化后,科学研究本身的价值中立、不计利害的立场也有了更多的相对性。但就科学的本性和精神而言,科学应是求真求实、只问是非、最少利害计算的。

法理学网络教育考试题

《法理学》2011年0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法的形式上的特征的表述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和权力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2.关于对正义的认识,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是()。 A.正义是永恒的 B.正义是客观的 C.正义是抽象的 D.正义是超阶级的 3.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对原先国家机关颁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称为()。 A.法律的制定 B.法律的适用 C.法律的认可 D.法律的修改 4.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B.孟得斯鸠 C.托马斯·阿奎那 D.卢梭 5."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是我国的一个()。 A.法律编纂原则 B.法律制定原则 C.法律适用原则 D.法律汇编原则 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是指()。 A.系统地适用法律 B.系统地解释法律 C.对已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整理和归类 D.系统地执行法律 7.按照法的创制方式、表达形式来划分,法可以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8.某司机违章驾车被吊销驾照,这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纪律制裁 D.民事制裁 9.某人因车祸死亡,属于()。 A.法律行为 B.绝对事件 C.相对事件 D.混合事件 10.由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具有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具有()。 A.明确规范性 B.高度强制性 C.自愿遵守性 D.相对稳定性 11.关于刑事法律关系,提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调整性法律关系 B.是在合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 C.是平权型法律关系 D.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12.法律调整是()。 A.内在的调整 B.非正式调整 C.个别调整 D.规范调整 13.中国公民在国外,()。 A.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B.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 C.适用所在地国家法律 D.适用第三国法律 14.关于法的司法适用,提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司法机关的专属活动 B.适用于具体主体、具体场合 C.只是对法律条文的简单套用 D.是一种程序性很强的活动 15.立法机关公布一个决定,宣布某些法律文件失效,这一立法活动属于法的()。 A.制定 B.废止 C.认可 D.修改 16.法律移植是指()。 A.法的西方化 B.指"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 C.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与吸收 D.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17.一个国家的立法权由一个国家机关集中行使的立法体制是()。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自考5677法理学小抄.自考笔记.自考预测押题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法学绪论 1、释义: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1)法是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 (2)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 法学产生的前提,一般地说就是:第一,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第二、社会上已出现了专门研究者。 (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有那些区别? 马克思主义法学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与以往的法学具有原则的区别。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它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义上的法并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她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2、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法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化为专门的学问和学科的。 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 不过,在法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或学科的问题上,至今信用证有种种歧视。同人胶所处环境和所受传统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把法学同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而其差异,则主要是由两大法系的不同传统,对其法学学人产生不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法学曾经是关于刑名法术的学问,故称“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后来,中国古代法学在很长时期里主要采取了律学的表现形式,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官方注律为基本形式的律学。 在当代中国,关于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法学,又称为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网络远程教育数学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数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86题) 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A.2x+3 B.-(2x+3) C. D. 3. 化简3a+2b-4a= A.2b-a B. C.-2ab D.b 4. A. B. C. D. 5. 因式分解 A. B. C. D.

6. A.(x+6)(x+1) B.(x-6)(x-1) C.(x+2)(x+3) D.(x-2)(x-3) 7. 分母有理化 A. B. C. D. 8. A. B.-15 C. D. 9. x=-1是方程3a-2x=a的解,则a的值为( ) A.-1 B.1 C. D.以上都不对 10.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 1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1,则k=( ) A.-5 B.9 C.-9 D.5 12. 的解是( ) A.x=-1 B.x=-5 C.x=-1和x=-5 D.x=1和x=5

13. 集合用区间表示是( ) A. B. C. D. 14. 集合用区间表示是( ) A. B. C. D. 15. 设集合,则这两个集合满足的关系是( ) A. B. C. D. 16. 设集合,则( ) A. B. C.空集 D.实数集 17. 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1,5) D.[-1,5] 18. 下列4个函数中,与函数定义域相同的函数是( ) A. B. C. D. 19. 已知函数,则( )

A.-1 B.0 C.-4 D.5 20. 设函数且,则( ) A. B.1 C.2 D. 21. 下列函数中,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是( ) A. B. C. D. 22. 函数的奇偶性是()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23. 已知在上单调递增,则在上的最大值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24.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25. 一次函数是奇函数,则( ) A.1 或 2 B.1 C.2 D.以上都不对 26. 反比例函数是减函数,则( ) A. B.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法理学模拟题及答案(ABC汇总)

《法理学》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行为、应该行为、不得行为的行为方式称为()。 A.行为模式B.假定C.制裁D.适用条件 2.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标准是()。 A.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B.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 C.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D.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B.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C.法律的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D.在现代社会,法律还出现强制力日益弱趋势4.在我国,广义的法律不包括()。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法院的生效判决 5.虽然违法者事实上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某些主观或客观条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这在法理上被称为()。A.归责B.免责C.无责任D.不负责任 6.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 A.伊斯兰法B.教会法C.英国法D.罗马法 7.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据是()。 A.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B.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C.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D.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8.权利界限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历史因素D.宗教因素 9.将法律概念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的依据是()。 A.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B.法律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C.法律概念涵盖面大小D.法律概念的严谨程度 10.在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二、材料分析 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2.“法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法学的国际化研究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可以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其表现之一是() A.法引导市场经济的运行 B.法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C.法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D.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 2.关于普通法法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该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 B.该法系也叫英美法系,有英国和美国两个支系 C.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属于典型的普通法法系地区 D.该法系的发展曾经历过衡平法兴起的时期 3.夫妻之间相互扶助的义务属于() A.绝对义务 B.相对义务 C.公义务 D.可转让义务 4.人格权属于() A.公权利 B.对世权 C.对人权 D.相对权 5.提出最好的立法在于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法学派别是() A.自然法学 B.分析法学 C.功利法学 D.历史法学 6.由同类法律规范组成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被称为() A.法律渊源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7.“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坚持此种法律本质观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以下诸项中,不属于 ...行政制裁的是() A.行政处罚 B.劳动教养 C.行政处分 D.罚金 9.关于法制民主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制民主化要求法制的各个环节都坚持民主原则 B.法制民主化是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成果 C.社会主义法制没有必要实行民主化 D.法制的民主化决定民主的性质 10.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 A.地方性法规 B.部门规章 C.单行条例 D.地方性规章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诸形式中,属于立法机关专门立法活动的是()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典编纂 D.法律解释 12.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所采取的原则是() A.属人主义与保护主义

现代远程教育部分试题和答案

AAA333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在()中下载 A、学习园地 B、学生个人学习平台 C、FTP下载中心 D、教育中心通知栏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学生平台中修改了密码以后,同名的网院电子邮箱密码是否同步被修改? A、是 B、否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哪个功能中能查询到论坛发帖数、课件点播次数等过程考核标准的完成情况? A、过程考核办法查询 B、课程论坛 C、课件点播 D、过程考核学习记录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何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A、1952 B、1960 C、1996 D、2002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Windows XP中,可以查询本机IP地址的命令是() A、NETSTAT B、TRACERT C、IFCONFIG D、IPCONFIG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课程作业计分方式为: A、记录两套网上作业成绩 B、记录两套阶段练习成绩 C、记录两套阶段练习和两套网上作业成绩 D、记录四套阶段练习成绩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是否只有IE自带的“弹出窗口阻止程序”可能会屏蔽弹出窗口? A、是 B、否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5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远程教育最初起源于那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澳大利亚 D、德国

2014《法理学》第01-06章在线测试 答案 郑大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学院

《法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39 A B C D 、下面哪一个人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五大法学家? A B C D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中世纪神学法律观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法学流派是 A B C D 、中国古代关于法学一词也称 A B C D 、关于法律的强制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D C 一保障

B、民主法制关系论 C、依法治国理论 D、法律权威论 3、法律与利益有密切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正确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A、由于利益的多样性,因而法律价值之间会发生一定的冲突 B、法律确认利益主体,规定利益范围 C、德国学者赫克认为,法是权力行使和利益保护的工具 D、法将社会利益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运用,利益是法律的基础 4、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表述是哪些? A、法律条文是表示法律规则的形式 B、正当防卫不属于法律责任减轻与免除的条件 C、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将法律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D、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 5、“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更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理解了这一段话? A、法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 B、法律完全是客观规律的翻版 C、法律既可以反映客观规律,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 D、法律是否能反映客观规律,完全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除了物质生活条件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确错误 2、法是以技术为媒介的。 正确错误 3、法和道德的区别就在于法具有强制力。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考试】教师远程教育考试题3含答案警示教育篇

【关键字】考试 教师远程教育考试题3(含答案)警示教育篇 1、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正确答案:C 2、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老师的严格教育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偶尔打几次也是可以理解的。 正确答案:对 3、当学生对你的工作提出不同意见时,你将怎么处理? A、不管学生提出何种意见,都首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并采纳好的意见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 B、学生提的意见有点道理,但为了维护尊严,表面不接受,而实际采纳。 C、听不进去,学生考虑问题很片面,表面接受,实践上并无改变。 D、表面上接受,以后给他穿小鞋。 正确答案:A 4、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正确答案:D 5、教师在体罚学生时,情绪往往很激动,动作往往具有极大的冲动性和伤害性。极端案例每每发生,它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正确答案:对 6、教师有偿家教现象出现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A.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一部分老师心理失去平衡 B.某些教师是心理防卫的失当。 C.教师的道德品质败坏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7、对早恋学生不能粗暴干涉,强行拆散,也不能居高临下,严词训斥,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生活道路的引路人,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和“参谋”的身份,晓以利害,喻以事理,帮助他们处理好关系他们终身幸福的问题。 正确答案:对 8、身为教师,()是师道之前提,()是立教之根本。() A.廉洁师道B.师道营私C.正直师道D.营私廉洁 正确答案:A 9、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2018年自考《法理学(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法理学(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根据是否允许当事人或法律关系参加者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确定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 )。 [A] 调整性规则和保护型规则[B] 授权性、义务性和禁止性规则 [C] 绝对性和相对性规则[D]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2、法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法律原则[B] 法律概念[C] 法律规范[D] 法律行为 3、司法机关对其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属于( ) [A] 行政解释[B] 司法解释[C] 立法解释[D] 学理解释 4、行政法律关系属于( )。 [A] 平权型法律关系[B] 隶属型法律关系 [C] 一般法律关系[D] 具体法律关系 5、西方最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学说起源于( )。 [A] 古雅典[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埃及 6、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 )。 [A] 行为的主体不同[B] 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 立法意图的不同[D] 行为方式的不同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法治等于法制 [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9、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的解释。 [A] 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 国务院的解释 10、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 [A] 全体公民[B] 法人[C] 国家公务员[D] 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 [A] 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 历史上所有的法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教育2013春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但其主要的都是用于(B )。A.科研B.军事C.商业D.管理 2.下列术语中,属于显示器性能指标的是(C )。 A.速度B.可靠性C.分辨率D.精度 3.早期的计算机体积较大、耗能高、速度也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B )。 A.工艺水平B.元器件C.设计水平D.元材料 4.能够将高级语言源程序加工为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是(C )。 A.解释程序B.汇编程序C.编译程序D.编辑程序 5.计算机主机的组成是(B)。 A.运算器加控制器B.中央处理器加主存储器 C.运算器加外设D.运算器加存储器 6.字长16位的计算机,它表示(A )。 A.数以16位二进制数表示B.数以16进制来表示 C.可处理16位字符串D.数以两个8进制表示 7.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加工、处理和传送的形式是(A )。 A.二进制码B.八进制码C.十进制码D.十六进制码 8.光盘是一种已广泛使用的外存储器,英文缩写CD-ROM指的是(A )。A.只读型光盘B.一次写入光盘C.追记型光盘D.可抹型光盘

9.十进制数向二进制数进行转换时,十进制数91相当于二进制数(D )。 A.1101011 B.1101111 C.1110001 D.1011011 10.在计算机中表示存储容量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C )。 A.1KB=1024MB B.1KB=1000B C.1MB=1024KB D.1MB=1024GB 11.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B )。 A.a B.A C.f D.Z 12.“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D )。 A.微机型号B.内存容量C.运算速度D.机器字长 13.在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D )。 A.机器码B.汉字编码C.BCD码D.ASCII码 14.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被称为B A.计算机系统B.计算机硬件C.计算机软件D.计算机程序 15.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C )。 A.系统程序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目标软件 16.操作系统是(D )的接口。 A.用户与软件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C.主机与外D.用户与计算机 17.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选定了文件或文件夹后,若要将它们移动到不同驱动器的文件夹中,操作为(B)。 A.按下Ctrl键拖动鼠标B.按下Shift键拖动鼠标 C.直接拖动鼠标D.按下Alt键拖动鼠标 18.在Windows桌面底部的任务栏中,可能出现的图标有(A )。

公基题库-《法理学》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法理学》专项特训题库:法的概念 (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 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 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参考答案】BCD。法与道德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一般地说,凡法 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A项表述有误,B、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CD。(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 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参考答案】D。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 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 惯法。故本题答案选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参考答案】BD。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法的 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本题答案选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 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09年4月法理学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4月自考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总的方面探究法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被称为() A.历史法学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D.综合法学 2.“法学”一词源自于() A.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B.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C.公元前3世纪末古希腊时期的拉丁语 D.公元前l世纪末罗马君主专制时期的拉丁语 3.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D.准用性规则 4.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是()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 页脚内容1

C.法律原则D.技术性的规定 5.将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凯尔森B.埃利希 C.韦伯D.庞德 6.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中所具有的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被称为() A.法的作用B.法的价值 C.法的功能D.法的效力 7.它表现为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它体现法同外部世界即国家生活和公民生活所发生的关系。这个它是指() A.法的作用B.法的功能 C.法的价值D.法的客观性 8.恩格斯所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指() A.《法国民法典》B.罗马法 C.《德国民法典》D.《美国宪法》 9.关于民法法系的表达,下列选项中有错误 ..的是() A.罗马法是民法法系的主要支柱B.民法法系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民法法系不承认法院有创制法的作用D.民法法系将法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10.我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继受和延续称之为() 页脚内容2

高起专网络教育英语三(1)考试试题及答案

College English Test for Non-English Majors of Adult Education (英语三模拟题1)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There are 3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1. Do you want to come for a B on my motorbike A. run B. ride C. drive D. walk 2. The repairs to my car C me a lot of money. A. worth B. prize C. cost D. spend 3. _____A____ there is no opposition, I will act as representative of our class. A. provided (that) B. supposed (that) C. opposed (that) D. proved (that) 4. She ____D_____ (up ) her forehead in disgust. A. looked B. pushed C. pulled D. wrinkled 5. Something has to be done D the recent rise in unemployment. A. to counter B. to count C. to account D. to encounter 6. The party leader is an extreme left-winger, but his deputy is more B in his views. A. modest B. moderate C. monitor D. modern 7. In _____A____ of her apology, we decided to take no further action. A. view B. fact C. idea D. opinion 8. The boy’s ____B________ development was very advanced for his age. A. intelligent B. intellectual C. internal D. external 9. You may keep the book a further week _______D_____ no one else requires it. A. as if B. even if C. even though D. provided that 10. The writer ________C___ the ques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his article. A. kept from B. kept to C. kept up D. kept in 11. The teacher said Tom is ________B____ average in his lessons. A. on B. above C. over D. up 12. Friendly ______C____ between different peoples facilitate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interchange. A. contests B. contents C. contacts D. concerts 13. He noted ____A_____ her address on a piece of paper. A. down B. on C. up D. in 14. This is a private dining room where members could ________C_ groups of friends. A. welcome B. accept C. entertain D. receive 15. We ______A________ to the hotel manager that the room was too noisy. A. complained B. told C. talked D. spoke 16. He was told that he was ______B___ to inquire into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 posted B. assigned C. sent D. placed 17. The amount of sleep a person needs also increases if he/she has been deprived of sleep 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