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测试题及答案

一、理解能力提升工程

1、【单选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四个关键词来描述:(20分)(参考答案:B)

A、培训、实践、应用、测评;

B、标准、培训、测评、应用

C、能力、培训、测评、应用;

D、标准、培训、实践、应用

2、【多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这个能力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20分)(参考答案:ABD)

A、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B、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

D、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

3、【单选题】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共设定了多少课程主题?(20分)(参考答案:C)

A、25;

B、26;

C、27;

D、28

4、【多选题】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CD)

A、此次测评将通过考试进行。

B、此次培训课程标准所界定的课程主题,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对于自己短板的内容都要去学完。

C、能力提升工程非常重视学用结合,因此并不是学完内容就可以了,还要讲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去应用。

D、训课程标准是在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回答“哪些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

5、【多选题】能力提升工程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回答哪两个问题(20分)(参考答案:AD)

A、如何关注差异?

B、如何区分能力?

C、如何实施培训?

D、如何促进应用?

二、了解标准研制背景

1、【单选题】课程中所提到的、作为映象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风向标的报告是:(20分)(参考答案:A)

A、地平线报告;

B、新媒体报告;

C、新地平线报告;

D、21世纪学习报告

2、【多选题】之所以说教师们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是因为:(20分)(参考答案:ABCD)

A、教师们的技术应用差异性很大,但由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都有提升空间。

B、还有很多老师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C、有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信息技术,并不代表能够很好地在教学中应用。

D、一些教师们对再自己的学科里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还缺乏深入的学习。

3、【单选题】在本课程中,“按需施训”中的“需”是指:(20分)(参考答案:D)

A、中小学教师的真实需求;

B、中小学教师的客观需求

C、中小学教师的现有能力水平;

D、是国家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与教师现有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4、【多选题】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AB)

A、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

B、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各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应用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C、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准则。

D、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教师培训的基本依据。

5、【单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二条里,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研制,这表现出培训的那种发展方向?(20分)(参考答案:C)

A、面向实践、面向应用;

B、关注教师差异;

C、科学化、专业化;

D、普适性、通用性

三、了解标准结构和特点

1、【多选题】在能力标准中,分别从两个方面描述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这两个方面是:(20分)(参考答案:CD)

A、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B、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C、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D、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学习

2、【多选题】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分别是:(20分)(参考答案:ABDEG)

A、技术素养;

B、学习与发展;

C、数字资源开发;

D、计划与准备

E、组织与管理;

F、信息化环境建设;

G、评估与诊断;

H、信息化教学设计

3、【单选题】能够联网的机房属于四类信息化典型环境中哪一类?(20分)(参考答案:C)

A、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B、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C、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D、移动学习环境

4、【单选题】为什么在能力标准中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20分)(参考答案:D)

A、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一样。

B、基本要求关注教师用技术支持教,发展性要求关注教师用,技术支持学生学。

C、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的老师参考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老师参考发展性要求。

D、最大程度上关注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差异,以及条件差异所带来的能力提升的限

制。

5、【多选题】能力标准的三个特点分别是:(20分)(参考答案:ACD)

A、关注差异;

B、指向前沿;

C、面向应用;

D、聚焦专项

四、理解标准内容要求

1、【单选题】“初中生物的李老师在讲解DNA重组技术时,利用电子白板的任何切割技术来模拟DNA的切割和拼接,并利用电子白板的记录与回访功能来重现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们对于DNA重组概念的理解。”李老师的这一案例可以视为是能力标准中哪一种要求下的案例?(20分)(参考答案:C)

A、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B、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C、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D、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学习

2、【单选题】“高中政治的黄老师在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在基本的知识学习后,安排了辩论环节,他先让同学们学习辩论规则,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明确论点。辩题为——正方:‘真理越辩越明’,反方:‘真理不会越辩越明’。接下来再计算机机房中安排了一个课时,利用在线论证工具(Showing Evidence)明确论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补充论据,并利用这个工具点评彼此所选择论据对于论点的支持力度,支持力度不够时再上网寻找。教师在过程中通过点评、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检验论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接下来,安排一个课时开展面对面辩论,前期的准备使辩论质量得到保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提升。”魏老师的这一案例可以视为是能力标准中哪一种要求下的案例?(20分)(参考答案:C)

A、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B、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C、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D、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学习

3、【单选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C)

A、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老师是无法阻止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探究性活动的。

B、如果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是网络多媒体或移动学习环境,他只要达到“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就可以了。

C、以后的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应用信息技术。

D、教师们要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多选题】以下描述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ABCD)

A、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B、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合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C、数字教育资源,是指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

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称。

D、技术资源,是指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统称。

5、【多选题】以下描述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ABCD)

A、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技术应用环节中,学生的主要行为是观看、思考、感悟、根据提示进行练习等……

B、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应更有机会个人体验、交流、互动、应用与合作。

C、在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技术应用环节中,部分学生可以和电子白板或触控电视可以进行少量的互动。

D、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应更有机会个人体验、交流、互动、应用与合作。

五、明确自己努力方向

1、【多选题】为了在能力提升工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20分)(参考答案:ABC)

A、客观自查,明确短板;

B、认真研修,积极实践

C、团队协作,规划先行;

D、关注技术,不断探究

2、【多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中,诊断测评的作用是什么?(20分)(参考答案:ABC)

A、帮助老师科学诊断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B、帮助区域管理者了解本区域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C、根据教师的自我诊断为教师推荐应该学习的课程

D、方便管理者将教师的诊断测评结果与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联系起来。

3、【多选题】关于培训课程标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20分)(参考答案:BC)

A、每位老师都要根据诊断测评的结果,将所有欠缺的课程都要学完。

B、培训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制出来的。

C、培训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实践任务、案例资源、考核评价建议等均有要求,便于教师们在学习课程时,考虑和开展自己的实践。

D、27类课程主题名称就是老师们真实学习时的课程名称。

4、【多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里,为什么强调要将课程学习和现场实践、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20分)(参考答案:)BCD

A、只有能力提升工程的相关培训有这个要求,因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别需要对于信息技术的亲身体验和操作。

B、在能力提升工程中,“应用”是其重要指向之一,而现场实践、校本研修等是将推进学用结合的重要方法。

C、据研究,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示范、实践、反馈和指导,才能实现所学内容的迁移……

D、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强化情景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

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5、【多选题】为什么要强调学习前的先行规划?(20分)(参考答案:ACD)

A、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先行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

B、信息化教学设计当然需要先行规划。

C、先行规划,特别是在备课组、学校层面、区域层面进行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培训效益最大化。

D、先行规划,有助于将学习时的任务完成和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打通。

六、考试样题

1.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规范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

B. 依据教师水平的不同标准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C. 标准依据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阶段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诊断与评价、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D. 达到标准要求,是获得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

答案:A

2.为什么在能力标准中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 )

A.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一样

B. 基本要求关注教师用技术支持教,发展性要求关注教师用技术支持学生学。

C.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的老师参考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老师参考发展性要求。

D. 最大程度上关注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差异,以及条件差异所带来的能力提升的限制。

答案:D

3.《能力标准》是( )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A. 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

B. 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

C. 在全国学校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

D. 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答案:A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2018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考题及答案

2018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考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由(教育部)在(2012)年(2)月(10)日颁布。 2、《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 (启蒙者)和(引路人)。 4、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6、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8、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 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9、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要求)和(基本

原则)。 10、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11、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12、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13、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 积极性)、(自信心)。 14、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15、职业理念与认识要求我们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16、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1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1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19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20、重视自身(日常态度)和(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21、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

最新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2015 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 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 A、必修3 3 B 必修1 1C 选修3 3 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 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④ 8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015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2015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 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标准化测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标准化测试题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答案正确! 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_____B______。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答案正确!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地位。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社会 答案正确! 4.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________B___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答案正确! 5.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____C_______。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答案正确! 6.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______B_____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答案正确! 7.中小学教师资格由______A_____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答案正确! 8.教师的______A_____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答案正确!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_____C______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答案正确! 10.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_____C______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举办者自行 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正确! 11.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___C________。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正确! 1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______C_____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 日 日 日 答案正确!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_____D______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A.革命老区 B.贫困地区 C.中西部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答案正确!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_____B______。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修订稿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 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2.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骑士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积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5、新课程要求,要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加以改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7、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新课程教师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传授者角色转变为促进者。 10、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生产性和永恒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14、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15、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 1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测试题 (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测试题 学校名称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10分) 1.教育部正式公布《教师专业标准》的时间是( C ) A 2011年9月10日 B 2012年9月10日 C 2012年9月14日 2.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 A )部分构成。 A 三部分 B 四部分 C 五部分 3. 小学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4.《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B生活。A.家庭 B.学校 C.社区 5.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 A.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 二、填空题(30分) 1. 《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 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4.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13个领域共提出58条具体要求。 5.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 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6.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8.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良好关系。 三、简述题(60分) (一)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价值。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2.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3.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4.为中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5.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怎样的实施建议?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2.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3.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4.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小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要求 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 3.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4.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学校生活。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臵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

《教师专业标准》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 3、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 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4、各地、各校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 5、《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三种教师专业标准。 6、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念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9、《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中学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10、中学教师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二、简答题 1、简述师德为先的主要内容。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为本?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综合题

课改的主要任务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组织推进基本思路:开放、民主、科学。 课改的基本方针: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课改的重要特征:设置综合课程。 课结调整原则和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改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改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和关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订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分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及乡土资源。 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优先性和适应性。 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识,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很需要价值。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在具体实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材管理制度追求的目标:教材的多样性、选择性和高质量。 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 课程实验区应注意:抓重点重实效、重过程促发展、重可行。 新课评价变化:1、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教师评价的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直接影响教师重新构建“智力观”;3、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学生评价的内容: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新课程评价的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而制定的。 2.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4.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13个领域共提出58条具体要求。 5.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6.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8.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良好关系。 9、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学校管理、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0、《专业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 12、《专业标准》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 13、作为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14、小学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5、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6、教师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17、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8、教师要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还应该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19、教育部正式公布《教师专业标准》的时间是2012年9月14日。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