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法理学期中考试题目

法理学期中考试题目

法理学期中考试题目
法理学期中考试题目

“沃尔凡登报告”(Wolfenden Report)是西方法学史中关于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重要文献。上个世纪50年,随着英国在二战后社会道德的多元化,卖淫和同性恋问题成为当时英国法学界争议的重大问题,国会派沃尔凡登组成“沃尔凡登委员会”,负责对相应问题进行调查。1957年,“沃尔凡登委员会”经过调查,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法律或者说刑法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为了维护社会的体面,让公民的私人生活免受损害,而私人之间的隐私行为,只要是在自愿的成年人之间,不存在危害公共秩序和体面的问题。第二、法律应该在私人道德问题上给予个人更多的选择自由,不予过多过深的干预。最后“沃尔凡登委员会”建议废除卖淫和同性恋的罪名。该报告在英国法学界引起很大的争议,著名的分析实证法学家哈特支持“沃尔凡登委员会”的观点,认为法律不应过多干涉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私人生活问题,而英国著名学者德夫林认为卖淫和同性恋伤风败俗,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强烈冲击,应当以法律的强制手段予以禁止。

从法律与道德关系或法律调整的范围角度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要求:(1)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

(3)不得少于1500字

(4)严禁抄袭

秋菊打官司

电影《秋菊打官司》,讲的是西北农村中的一个纠纷处置(而不是解决)。为一些并不很紧要的事,一位农民同村长吵起来了,骂村长“断子绝孙”(村长的确只生了四个女儿)。这种话在中国的社会背景(尤其在农村)下是非常伤人的。愤怒的村长因此和这位农民打了起来,向村民的下身踢了几脚。村民受了伤。这位村民的妻子――秋菊为此非常愤怒。她认为,村长可以踢她的丈夫,但不能往那个地方踢。她要讨个“说法”,大致是要上级领导批评村长,村长认个错。由于这种纠纷在中国农村并不少见,而且伤害也不重,因此乡间的司法助理员没有给予这位村长正式的处罚,而是试图调解一下。这种调解不能令秋菊满意,于是她到了县城、省城讨“说法”。经过种种努力,最后在一位律师的帮助下,上级派来了公安人员调查,发现该村民受到了轻伤害(但不是下身受到伤害),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村长被抓

从中国乡土社会与法理的冲突或法律的局限性角度分析上述问题,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1000字,严禁抄袭。

《法理学》期末试卷A试题(哈哈)

《法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40分) 1、法的一般分类有那些? 答:①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⑤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2、法律的行为分类? 答:①根据行为与法律的要求是否一致,把法律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有学者提出,还可以再分出一种中性行为。所谓中性行为,即介于合法 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虽没有得到法律允许又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而 处于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外,无法以现行法律规定进行评价的行为。 ②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把法律 行为分为:积极法律行为(作为)和消极法律行为(不作为)。 ③按照法律行为的效力对象和生效范围,可以分为:抽象法律行为和具 体法律行为。 ③按照行为的主体情况,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 行为。 3、简述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答:人权与主权并不是一对相互冲突,甚至相互对立的概念。恰恰相反,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在当代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中,人权与主权也是并存的,而且都拥有应有的地位,共同地为着世界和平和正常的国际秩序,为增进人权的正义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4、简述资本主义法制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体特征就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下述原则之中,(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契约自由原则;(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卷号:(B)(2010年6月)机密 湖北师范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法理学(2) 考试范围第16章至第30章命题人汪火良院系政法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课程类别必修学期20101 专业法学09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B.法律必须公开才具有约束力,党的政策则不需要向全社会公开而不影响其约束力 C.党的政策有时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 D.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时候,应以国家法律为准 2.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3.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4.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 扩张解释 B .文法解释 C .目的解释 D. 历史解释 5.法律与政治具有密切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没有正确揭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 ) A.法律对政治有确认、保障作用,法律确认政治体制,反映政治要求,调整政治运行 B.法律对政治有预测作用,法律可以预知政治的发展 C.政治可以影响法律的内容,政治也可以为法律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奴隶制法律制度 ?.封建制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是( )。 ?.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 ?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任何人都不得从自己的不当行为中获益”,这是一个( )。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法律概念 ?.法律标准 、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甲乙二人依法签订合同,甲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无故拖延交货,给乙造成了 万元的损失。甲在乙的强烈要求下,交付了货物,赔偿了乙 万元的损失。甲赔偿乙之损失的行为,从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方式上来看,属于( )。 ?.惩罚 ?.主动承担 ?.法律制裁 ?.被动承担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属于( )。 ?.非确定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 、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国务院总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D)。 A.文化历史传统 B.阶级力量对比 C.政权组织形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B)。 A.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律和发布的决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所有决定 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D)。 1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094; 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专科; 课程考核: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完整版)《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规定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以字打头】 1. 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 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 2. 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 统治阶级的共 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 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 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3. 以下关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肯定旧法B.新法批判旧法C. 新法继承旧法D.新法否定旧法)。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 5. 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 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7. 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 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 社会主义法中执行 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 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 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8. 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 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在字打头】 1.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 A.赔偿损失B.罚款C. 追缴税款)。 2. 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 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 立法解释B. 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 【法字打头】 1. 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 A. 客观性B. 主体性)。 2. 法具有(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等特征。 3. 法律文化是(A. 法的制定B. 法的实施C. 法律教育D. 法学研究)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4.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D. 部分法律规范主 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5. 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 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 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 6. 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 A. 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7.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 A. 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 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8.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裁)。 9. 法的体系包括(A.法律规范C.法的部门D.法律制度) 10. 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有(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 的实现C.法的遵定D.法的适用) 11. 法的适用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C.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12. 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13. 法学是(A.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和学问B.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C.确认和 保护社会成叫权利义务的学问D.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法理学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是()。 A.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C.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任何人都不得从自己的不当行为中获益”,这是一个()。 A.法律原则 B.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标准 5、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6、甲乙二人依法签订合同,甲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无故拖延交货,给乙造成了2万元的 损失。甲在乙的强烈要求下,交付了货物,赔偿了乙2万元的损失。甲赔偿乙之损失的行为,从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方式上来看,属于()。 A.惩罚 B.主动承担 C.法律制裁 D.被动承担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44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属于()。 A.非确定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委任性规范 8、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总理 D.省、自治区、直辖市 9、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和保护主义原则 B.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 C.属人主义原则和保护主义原则 D.以属人主义为主,以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原则 10、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规范不属于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11、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A.甲某因赌博欠乙某500元的债权债务关系 B.某研究会章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C.某父母双亡的8周岁儿童与其祖父之间关于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 D.未婚男女同居关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 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原则。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3、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说:“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使它行动,就得推 动它。向它告发一个犯罪案件,它就惩罚犯罪的人;请它纠正一个非法行为,它就加以纠正;让它审查一项法案,它就予以解释。但是,它不能自己去追捕罪犯、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托克维尔的这段话,直接说明的是司法与执法的一个最显著区别,它是指司法的()。A.专属性 B.程序性 C.专业性 D.被动性 14、普通法系中的“普通法”,其产生之初的含义是指() 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的教会法 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 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 D.普遍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法律 15、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B.本案反映了遗嘱自由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冲突)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大学2018~2019 C.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 D.张林遗嘱处分的是其财产权利而非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课程名称:法理学考试方式:开课单位:闭卷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考试日期:适用班级:分钟120考试时间::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 开设赌场' 。关于该解释,

下列哪一不正确的?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阅人审核人线学 A.属于法定解释4515 40 题分100对刑法条文做了扩大解释B. C.属于有权解释得分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D.考试结束后,考生务必本试卷共 1. 4 页,考生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2. 注 意事项: 6.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 的财产以及婚 1 19 条第《婚姻法》第(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交给监考教师。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一、单项选择题。分。)40 分,共(本 部分共40 题,每题 1 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关于该条款规1.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法律格言说:关于该法律格言,定的规则(或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任意性规则A.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名 B.法律原则订 B.在任何时代和 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姓准用性规则C. 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C.禁止性规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D.7.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 2.关于法的规范作用,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期末考试)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 2017法学专业法理学考试题型: 单选题(10*2)、判断题(15*1)、简答题(4*8)、材料分析题(1*15)、论述题(1*18)1、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P45* 答:①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④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简述法的局限性。P50* 答:(一)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二)法律并不能有效地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三)法律具有保守性和僵化性 (四)法的运作成本巨大 (五) 法律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一系列社会条件 3、协调法的效力冲突遵循什么原则?P63* 答:①根本法优于普通法 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③新法优于旧法 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特殊:一是依法裁决;二是由法定机关改变或撤销;三是进行备案与审查) 4、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P82* 答:标准:①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②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均衡原则 ③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5、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P91* 答:①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③权利和义务通贯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法的运作以立法为起点,以执法、守法、司法、法制监督为主要环节 ④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6、论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P98* 答: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②数量上的等值关系:总量相等;相互包含;互为界限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权利提供不确定指引,义务提供确定指引,权利以激励机制保障自由,义务以约束机制建立秩序

法理学2018期末考试练习题(8)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形态都对应着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类型与人类阶级社会的形态划分一致 C.凡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D.社会主义法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2、以社会形态为标准对法的历史发展所做的划分,通称为() A.历史的自然发展 B.人类有意识的选择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普通法 C.衡平法 D.日耳曼法 4、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属于() A.中华法系 B.大陆法系 C.英国法系 D.美国法系 5、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象征的教会法 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 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 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法律 6、从日本先行的法律制度来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 A.中华法系 B.罗马法系 C.印度法系 D.英美法系 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以()为主? A.道德 B.宗教规范 C.习惯 D.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体现了() A.氏族部落领袖的利益 B.氏族部落领袖的意志 C.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利益 D.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 2、原始氏族组织() A.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自然形成的联盟 B.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自然形成的联盟 C.是全体氏族成员的自治组织 D.实行“民主”管理 3、奴隶制法的特点是()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 B.公开反映和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C.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执行有很大的任意性 D.长期保留原始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残余 4、在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中,法官() A.居于主导地位 B.充当消极、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 C.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法律如何制定,并按照法律规定判决 D.审理案件首先考虑以前的判例,按照判例中概括出的法律规则来进行判决 三、名词解释:(也可参照课本的定义) 1、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律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及其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2、社会契约论:这是一种法的起源学说。它认为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为了安全与发展等原因,相互间缔结契约,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就是法律。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学者大都持这种观点. 3、法系:按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源流关系和历史传统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法律所作的分类,通常把那些形式上具有相同的渊源和传统,具有相同源流关系的法律体系归为一类,或者说划分为一个大家族,统称法系。 4、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电子教案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 1、()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是()。 A.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C.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任何人都不得从自己的不当行为中获益”,这是一个()。A.法律原则 B.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标准 5、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 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6、甲乙二人依法签订合同,甲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无故拖延交货,给乙造 成了2万元的损失。甲在乙的强烈要求下,交付了货物,赔偿了乙2万元的损 失。甲赔偿乙之损失的行为,从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方式上来看,属于()。 A.惩罚 B.主动承担 C.法律制裁 D.被动承担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44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属于()。 A.非确定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委任性规范 8、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总理 D.省、自治区、直辖市 9、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和保护主义原则 B.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 C.属人主义原则和保护主义原则 D.以属人主义为主,以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原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答案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法的部门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2、法的渊源 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4、法律规范 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 5、法律编纂 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 6、法的价值 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 7、法律行为 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8、法的适用 通常称为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答: 概念: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

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2、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的区别 答: (一)主体不同 法律清理和法律汇编的主体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而法律汇编主体不限于有权国家机关,也可以由个人、组织来进行。 (二)目的不同 法律清理的目的,是把现存有关法律加以系统研究、分析、分类和处理。法律汇编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查阅各种法律法规,以利于法的遵守和适用。官方编制的某些权威性法规汇编,还有助于人们确定现行法的范围。法律编纂的目的,是以编制科学化、系统化的法典为目的的。 (三)性质不同 法律清理可以重新确认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对可继续适用,列为现行法,对于可修改补充的,提上修改补充的日程,对于需要废止的,加以废止,也是直接的国家立法活动。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因而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仅是一项技术意义上的工作。法律编纂可以改变原来的规范的内容,即可以删除已经过时或不正确的内容,消除其中矛盾重叠的部分,还可以增加新的内容。因而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三、论述题 1、试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答: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指参与司法活动的各个国家机关应分工负责,依法独立行使各自的职权;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审理、裁判案件,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组织和个人干涉;司法机关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基本涵义有三: (1)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并非所有国家机关均有权行使司法权,除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该项权力; (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以任何形式的干预; (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2、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实行归类、整理或编纂,使之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的活动。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库

法理学(一)题库 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法(律)、法律体系、法律部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行政规章、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的时间效力与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溯及力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与复合性规则、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法律原则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作为与不作为、主行为与从行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对人权利与对世权利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法律程序 立法、立法体制、执法、司法、法律职业法律方法、形式推理与辩证推理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语法解释(文义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法律论证 二、基本知识点(简答或论述) 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包括哪些? 3、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什么? 4、法的作用可以作哪些分类? 5、法作用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来说一说 6、什么是法的渊源? 7、法的渊源有哪些类别? 8、说说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试举例说明 9、说说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10、法的分类大致有哪些? 11、不成文法主要包括哪些? 12、什么是法的效力?“法的三个效力范围”分别指的是什么? 13、法的效力冲突的解决主要有“四个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 14、法律概念的基本功能 15、法律概念可以作哪些基本分类? 16、什么是法律规则的二要素说 17、法律原则可以作哪些分类? 18、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19、法律原则的适用应遵守哪些限制? 20、法律关系的定义; 21、法律关系的分类; 22、法律关系主体的定义; 23、什么是权利能力?什么是行为能力?有何区别?24、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5、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26、什么是法律事实?什么是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7、法律事实主要有哪些种类?

法理学-模拟题

法理学》模拟 题 .单选题 1.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法律的性质() A. 没有阶级性 B. 有阶级性 C. 不一定 D. 很难说 [答案阳 2. 凡是西方国家的法的渊源都是成文法() A. 正确 B. 错 C. 不一定 D. 可能正确 [答案阳 3. 大陆法系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xx 民法典 B. 德国民法典 C. xx D. xx 法

[答案]:C 4. 法的产生,性质和内容最终是由().

A. 政治形势决定的 B. 国家意志决定的 C. 统治阶级意志决定的 D. 经济基础决定的 [答案]:D 5. 就法的功能而言,法具有() A. 具有局限性 B. 不具有局限性 C. 法是万能的 D. 不一定 [答案]:A 6. 法的关系根源于() A. 思想关系 B. 物质关系 C. 财产关系 D. 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B 7. 关于法的价值属性,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法的价值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 B. 法的价值不受人们的主观方面影响

C. 法的价值是主客观的统一 D. 法的价值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 8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最终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社会革命 C. 领袖的意志 D. 自动更替 [答案]:A 9.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最终原因() A. 社会革命 B. 生产力的发展 C. 自动更替 D. 领袖意志 [答案]:A 10. 把法分为根本法与普通法,是根据(). A. 法的效力范围 B. 法的效力等级 C法的创制方式 D.法的表现形式 [答案]:B

11. 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但这些社会关系不应包括(). A. 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 B.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C. 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 D. 统治阶级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答案]:D 12. 法理学属于() A. 理论法学 B. 应用法学 C. 社会学 D. 综合法学 [答案]:A 13. 法律编纂属于() A. 不属于立法活动 B. 属于立法活动 C. 属于汇编 D. 属于清理 [答案阳 14. ()最先提出了法律的社会化 A. xx B. xx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民主党派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 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D.法学家的监督 2.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A.首先是指思想违法B.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C.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A.严格解释B.自由解释 C.历史解释D.逻辑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A.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D.形式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文义解释D.逻辑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D.解释学循环理论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法律规范D.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D.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合法程序D.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的是() A.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法的制定D.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背法理学本科生期末试卷主观题汇总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即主权者的命令 法理学创始人奥斯丁的观点。突出了法律与公共权力、强制的关联性。不足之处:忽略了法律与“权利设定”的关系2.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观点。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一种制度。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法律不仅仅是消极地反映社会,而是对社会起着强大的反作用,或者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分) 4.法律解释应当以立法者意图为标准 解释目标理论中的“立法者意图说”。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民主权原则和权力分立原则,立法者的意志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解释应当以立法者的意图为准,才能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法官在解释法律时也应该以立法者的意图为准,否则僭越了自己的职权,侵犯了立法机关的权力。当然确定立法者意图本身,仍然存在难题。 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法律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直接的对客体发生作用的方式进行的活动。(×) 在现代法理学中,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积极的、直接的对客体发生作用的方式的行为是作为的法律行为。(3分) 2.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有自己的调整领域,它并不可能取代道德、习惯、风俗、纪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也不可能做到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法律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它自身的僵硬性和不可避免的漏洞的存在,使它对千变万化的人类事务的调整并不可能非常完美。(3分) 3.程序法即使离开实体法也有其存在价值。(√) 程序法不能完全被理解为实体法的附庸,程序法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地位,通过程序实现正义也是程序法的目标。程序正义可以独立于实体正义而存在。(3分) 4.不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就不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的概念不同于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说明其对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法律条文的熟悉情况。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仅仅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虽然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能与法律知识的学习有关,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法律知识掌握得越多、法律意识就越强,而不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就没有法律意识。(3分) 5.法律原则有弥补具体法律规则缺失的作用。( √ ) 人的理性及预见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那么作为这种能力产物的法律规则相对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来讲,其一是不可能对纳入其调整范围的所有事项都作出最全面的规定,其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决定了在面对不断产生和建立的新的社会关系时,必定会出现法律本身未作规定的空白和漏洞,而人们还要完成对社会的法律调控,这就需要发挥法律原则弥补法律规则缺失的功能,此时可以援引相应的法律原则来对有关事件作出法律处理。(3分) 1.不成文法是指没有书面的文字形式的法。(×) 不成文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它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形式。可有文字形式。(3分) 2.法律知识越多,法律意识越强。(×) 法律意识的概念不同于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说明其对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法律条文的熟悉情况。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仅仅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虽然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能与法律知识的学习有关,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法律知识掌握得越多、法律意识就越强,而不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