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固相萃取: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固相萃取: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固相萃取: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固相萃取: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的

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5、关于操作问题。

5.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5.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5.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5.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

求助:萃取时严重乳化,求解决方法

我正在做一个产品,产物需用稀盐酸溶液提取有机溶剂中的产物,产物与HCL成盐后溶解在水相中,但在此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严重的乳化现象,极难分液,共提取三次,不定在哪次产生乳化,求助:如何避免乳化?乳化后如何处理?谢谢。

常用方法:

1,长时间静置

2,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破乳或增大水相比重使两相分离

3,若因溶液呈碱性,可加入少量酸,反之加碱

4,过滤

5,加入乙醇或磺化蓖麻油等破乳剂

有关氰化钠、氰化钾

我就要用大量的氰化钠、氰化钾了,好害怕。有人能给我点建议吗?如何防护?容器如何处理?

硫酸亚铁可以用,但是生成的铁离子络合物遇见酸还是会有HCN生成,建议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或H2O2氧化!安全第一!

任何情况下不要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做好劳动防护措施,手有伤口一定小心

如反应对水没有要求,可以用92%的NaCN,含一定的水,呈湿粉状

后处理还是次氯酸钠好用一些

1.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口服或注射

[分享]5% Pd/C 催化剂的制备

将10%的硝酸和活性碳粉末混合均匀,并在蒸汽浴上煮2~3 h,过滤,用水洗净硝酸后,于100~110 ℃烘干。称取11.5 g处理过的活性碳,悬浮在136.0 mL水中,水浴加热至80 ℃,加入溶有0.9 g氯化钯的2.3 mL浓盐酸与5.7 mL水的混合液,然后再加入37%甲醛溶液0.9 mL。搅拌下滴加30%的NaOH水溶液,直至反应液呈碱性,继续搅拌5 min。过滤,滤饼用水洗涤10次,然后将滤饼置于空气中晾干,即得5% Pd/C催化剂,再移至装有KOH的干燥器中贮存。[求助] 胺类化合物的分离

我在做一个仲胺与取代叔胺反应生成叔胺的反应。后处理非常麻烦,TLC的条件是CHCl3:MeoH =10:1, 我用CHCl3:MeOH=100:5, 100:3, 100:1(均含0.2%Et3N)过了三次柱了,还是没得到纯的产品。

反应混合物里面有四个点,产物是第三个点,和第二个点距离非常近。

有没有哪位仁兄有处理胺类化合物柱色谱分离的技巧?可否指点一二?

提前致谢!

我现在猜测产物叔胺可能也溶解于水,所以我用Chcl3提取的效率一直不太高。

首先,体系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会好一些,最好含有1%7N氨甲醇溶液,毒性小,容易旋干。

第二,提取时,水相要点板监控。最好也用二氯甲烷。如果不行加一点thf.

第三,用反相硅胶过试试。

[原创]NBS溴化反应谁做过,求助???

NBS溴化反应谁做过,求助???

反应过程需氮气保护,我的三口瓶一口通氮气,中间口接回流冷凝管,另一口磨口塞塞住,但该塞密封性不好,结果没有半个小时,加入的4毫升四氯化碳就不见了!看来下次要用气球作氮气保护!

另外,不断吹出的氮气也会带走溶剂!

还没做后处理,不知产率有多少?

(1)你的引发剂是什么?

用AIBN时,其裂解温度为67度,选用CCl4没错.

用过氧二苯甲酰时,其裂解温度为95度,选苯则较好.

(2)反应不用氮保护亦可以的.

(3)要注意过程点板监控,原料和产物极性相差较小.

实在不想打字,就说这几点.楼上的不要乱说哈.

来曲唑的性质

Monograph Number: 5469

Title: Letrozole

CAS Registry Number: 112809-51-5

CAS Name: 4,4¢-(1H-1,2,4-Triazol-1-ylmethylene)bisbenzonitrile

Additional

Names: 1-[bis(4-cyanophenyl)methyl]-1,2,4-triazole; 4-[1-(4-cyanophenyl)-1-(1,2,4-triazol-1 -yl)methyl]benzonitrile

Manufacturers' Codes: CGS-20267

Trademarks: Femara (Novartis)

Molecular Formula: C17H11N5

Molecular Weight: 285.30.

Percent Composition: C 71.57%, H 3.89%, N 24.55%

Literature References: Non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fadrozole, q.v. Prepn: R. M. Bowman et al., EP 236940; eidem, US 4978672 (1987, 1990 both to Ciba-Geigy). Pharmacology: A. S. Bhatnagar et al.,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37, 1021 (1990). Clinical suppression of estrogen biosynthesis: L. M. Demers et al., ibid. 44, 687 (1993). EIA and HPLC determn in biological fluids: C. U. Pfister et al., J. Pharm. Sci. 83, 520 (1994). Clinical evaluation in breast cancer: A. Lipton et al., Cancer 75, 2132 (1995). Properties: mp 181-183?

Melting point: mp 181-183°

Therap-Cat: Antineoplastic.

求助格氏试剂的实验室制法!~

所有溶剂、试剂、仪器均经过干燥/烘干处理。

无水乙醚或者THF,加1.05 eq镁屑,惰性气体保护,温热(有些非常活泼的用室温甚至冰冷)条件下滴加约1/10的卤代烃,引发格氏反应(镁屑上冒小泡泡),如果引发不易,可以加热至微弱回流或者加少量的碘。引发后缓慢滴加剩余的卤代烃,过快会猝灭格氏反应或者引起偶联。加完所有的卤代烷后微弱回流1小时,绝大多数的镁屑会反应完全,体系为灰色近透明液体。降温后有可能析出格氏试剂沉淀,如果漏气也会出现沉淀物。

残余的镁屑,如果很少,可以不经处理,直接进行下步反应。如果镁的投料当量较大(有时用1. 2~1.5 eq),可以将格氏试剂静置后吸取上清液或者压滤至新的反应瓶中。

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没本质的差别。

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RMgX(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1901年由F.-A.V.格利雅首次使用卤代烃RX与镁在醚类溶液中反应制得。又称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从RMgX可以制得RH、R-COOH、R-CHO、R-CH2OH、R-OH、

和RnM(n为金属的化合价,M为其他金属)。在合适的情况下,RMgX还能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共轭的加成反应。

格氏试剂的制法是将卤代烃(常用氯代烷或溴代烷)乙醚溶液缓缓加入被乙醚浸泡着的镁屑中,加料速度应能维持乙醚微沸,直至镁屑消失,即得格氏试剂。反应是放热的,如果反应起动迟钝,可加一小粒碘来启动,一旦反应开始,乙醚发生沸腾后,乙醚的蒸气足以排除系统内空气的氧化作用,但不允许有水。格氏试剂易与空气或水反应,故制得后应就近在容器中反应。氯乙烯和结合在烯碳上的氯不能在乙醚中与镁反应,如用四氢呋喃代替乙醚,可制得氯化乙烯基镁试剂。这种试剂有人称为诺曼试剂。为了更好地启动镁与卤代烃的反应,可用少量1,2-二溴乙烷代替碘,特别是乙醚中如有少量水时,二溴乙烷与镁很快反应,生成溴化镁和乙烯,溴化镁有去水干燥作用,新鲜的镁与给定的卤代烃就可反应生成需要的格氏试剂。

各位照上面的做法和你门所说的那种更简单更容易制取呢?

[警钟长鸣]回收四氢呋喃发生爆炸,17人受伤

昨日上午8时15分左右,位于上虞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上虞分公司503车间Ⅰ工段搪玻璃反应釜在回收氢呋喃过程中,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事态于8时45分得到控制。此次事故共有17人因灼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15人转入绍兴第二医院接受治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金如,副市长俞永谷获悉后,立即带领卫生等有关部门领导前往绍兴第二医院探望受伤人员,并责令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事故发生后,上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虞市政府有关领导带领公安、消防、安监、环保、质监、卫生和园区管委会等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上虞市卫生局、化工园区管委会全力协助事发单位积极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事故得到控制后,经环保部门检测,大气已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急救用水已启动应急系统,

全部废水正纳入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并送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与此同时,上虞市已责令事发单位立即停止事发车间生产活动,妥善处理好应急废水收集等相关工作,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张金如要求:一、组织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确保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二、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及时做好稳定工作,严防次生事故发生;三、抓紧查明事故原因,查清责任,同时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的安全整治力度,要组织力量对事故隐患进行一次再排查、再整改,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们公司也生产过四氢呋喃,对这产品性质有所了解,反生火灾的最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在生产中引入了氧化引发剂,蒸馏时发生氧化聚合,这种情况可能性最大又最难确诊.

2)静电效应,有一定可能,但因四氢呋喃有一定的导电性,生产设备又是钢质,可能性相对较少.

3)加热过快,导致冷凝也有可能但应是引起冲料.

如是原因一,没有真正的行家,最后将不了了之。

[求助]关于柱层析的几个问题

各位GG,JJ 们你们好,我是新成员。我现在在韩国学习。本科的时候我学得是生物,没想到过来之后转学了化学,很多东西不会,很郁闷。我学的是,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

来了半年,只上了三根柱子。无意中进了咱们论坛,学到了关于柱层析的很多知识。先对GG,JJ们表示感谢。

最近我又开始了新一轮样品的分离,可是柱子重上了三遍效果都不好。我做的是Hexane Fracti on的分离,用的是hex-EA分离系统,我用湿法装柱,湿法上样。第一天晚上,装好了柱子,上了样,结果第二天一看,柱子上半部分花了,很郁闷,只能用甲醇洗下样品重装。我的样品是油状的,猜测可能是油隔绝了柱子和外界接触?晚上溶剂挥发,因为不通气导致柱子变花?

第二次装柱前,我先看了咱们论坛里所以关于柱层析的贴子,觉得也可能是装得柱子不紧。所以,这次我用了个小的气泵加压,装的感觉挺不错的。结果上样后,油状的样品导致洗脱剂与柱子隔绝,打开下边的阀门后洗脱剂根本不流。只好用小气泵将样品推进柱子……样品进入柱子后,随着洗脱剂流动,柱子整个变花了。这几天一直很沮丧。今天鼓起勇气重新又做了一遍,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不好意思,说了一下我的情况,耽误了大家很时间。

我总结了一下,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问得有点白痴,让大家笑话了。

我的问题是:

1、在选好洗脱的溶剂体系后,是如何确定洗脱比例的?是不是TLC先大体3:1(低极性:高极性)整体走样品,看看大体有多少斑点,然后再进一步用TLC测试,选用斑点RF约0。3的比例?

也就是说,每次走溶剂之前是要做过很多TLC测试的吗?

2、常压装柱子的时候可以加压吗?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比如使柱子不均匀等?

3、跑柱子的时候我用紫外灯照,发现色带不是很整齐,是柱子装的不好,还是大家做的时候也这样?

我还在跑着柱子呢,先想起来这几个。希望大家指导,谢谢了

1. 根据柱层析洗脱的要求,最好是先从低极性溶剂,如石油醚或正己烷开始,逐步加大洗脱剂极性,进行梯度洗脱,这样的效果比单一洗脱剂要好。

2. 柱子在装填和过柱时,加压很有必要,有利于柱子装实。

3.跑柱时用紫外灯效果一般很差,你需要将洗脱液分别点TLC确定。

另外,根据你的柱子变花的情况,我怀疑你的样品在洗脱剂中的溶解性比较差。

加压过柱时,补加洗脱液前应该缓慢排除柱内气体,如果排气过急很可能导致柱子变花;增大极性时如果前后极性相差较大也可能导致柱子变花(柱子温度升高导致);建议柱子装好后先常压流一段时间,这样色带会相对整齐一些;柱子装好以后洗脱剂难以流下的话,可以用毛细管将吸附了样品的硅胶层轻轻搅拌,但不要破坏与柱子的层面,然后再加一层石英砂或粗硅胶,洗脱剂难以流下可能是上样时溶液的浓度太高或者油状物没有溶解完全直接吸附在硅胶上导致;建议柱子装好以后不要放置过夜,夏天温度高溶剂容易蒸发使柱子内出现大量气泡,如果要过夜应保存在18摄氏度左右的温室里。

欢迎新成员加入!

楼主的问题,在论坛很多帖子里都有讨论。建议你以“柱层析”为关键词搜索本论坛。

1、洗脱剂的选择,一般是以第一个点在TLC上Rf值0.2~0.3为基础,稀释一倍进行第一个样品点的洗脱,并在洗脱下第一个点后更换下一个点的洗脱极性(0.2~0.3稀释一倍)。

2、变花是由于柱子中气泡的存在,放置过夜和过快更换洗脱极性都会产生气泡。装柱子时一定要搅拌使得硅胶中的气体尽量拍干净。二氯甲烷、乙醚等低沸点溶剂很容易“走花”,所以最好用高沸点的同类溶剂代替。更换极性时,我一般从50:1到20:1是逐渐更换的,就是先到40:1,3 0:1在到20:1。这样更换,放热就不明显。

3、柱子在柱头堵了造成流速极慢,应该用洗脱剂溶解样品后上样,而不能单独将油上样。如果洗脱剂不溶,可以用低极性的二氯甲烷或者甲苯溶解。如果还不行,就得考虑用拌样方式上样。关于为什么最好溶解上样而不是直接将油上样,也有讨论。

4、色带走不齐,很大程度是由于装柱子不紧造成的,也可能是上样是破坏了硅胶表层的平面性造成的。

5、柱层析是典型的实验科学,走得多了,自然明白。

以上种种,在论坛的很多帖子中都有详细的讨论。

乙酸酐的纯化问题

最近要用乙酸酐和格式试剂做酰化反应,乙酸酐中的杂质乙酸会干扰反应,所以需要纯化。

查了一下,发现有加五氧化二磷回流后重蒸的,也有用Mg除乙酸(80度)的,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又容易操作?

一楼的问题是除去醋酐中微量的醋酸,所以采取分馏的方法或甲苯共蒸的方法都不可取,加五氧化二磷回流后重蒸是正解,我们平常都是这样做的

产物过滤太难,有何高招?

我在甲醇钠溶液中环合得到的嘧啶产物,蒸掉甲醇后,加水溶解,盐酸中和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很难过滤(抽滤和离心都很困难),是不是因为含盐量太高?由什么办法能使产物容易过滤?

可能是体系中的有机杂质太多了,一调酸有机物全出来了。建议你在调酸之前,用有机溶剂将碱性体系中的杂质提取出来一点,这样调酸的化出来的产物纯度高,应该会容易抽滤的!

还有一点在调酸后如果析出的是油状物的话,适当增加搅拌时间,这样油状物可能会变成固体,这样就很容易抽滤了

这种情况在生产中非常常见,除了以上二位朋友提的意见外,通常用的方法有

1、PH值调节完成后升温回流一定时间再冷却,使结晶粒变粗,对绝大部分热稳定性较好的物质都有良好的效果。

2、改变溶剂体系。

3、超声波释晶,效果显著但得不到良好的晶型。

4、采取慢速自然过滤。

回复楼上的(1)问题:杂质是指你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溶解在碱性的体系中,一调酸就会析出来,影响你的产品的纯度和抽滤。

虚心求教降温方法

我要做的实验温度要求在低于-52度,我实验室没有冷井,请问如何降温,如何保温!

文献报道是用干冰-乙醇体系降温,但不知道如何做能保持此温度!

俺这里实验室里买了一种低温水浴箱,可以到-100度

是河南产的,有不同的规格,

一般用酒精作介质,开动后温度很快降到设定值(10度偏差),然后就可以保温了.用起来比较方便

当时买来要5W,现在似乎降价了(不同规格,价格也不同)

氯化亚砜怎么精制,要注意什么?谢谢

我也做过处理socl2 ,简单的,蒸馏一下就可以了,要求高的要精馏,加入升华硫。你可以查一下试剂手册

[原创]有加压蒸馏么?

有加压蒸馏么?我就知道减压蒸馏?是不是写错了?

这是文章原话: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加压蒸馏是化工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之一,如呋喃生产,因沸点太低,主要杂质甲基呋喃与之沸点相差很近,就采取了加压蒸馏,减压蒸馏降低了物质的沸点,往往使不同物质的分离难度加大,而加压蒸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拉开二种沸点很接近的物质的沸程差。只是后来塔填料技术的反展使之被人淡忘了。我们真的老了

加压蒸馏适于低沸点和易挥发物质的蒸馏,多数情况下,加压是为了提高沸点,以便更容易冷凝,可以用一般的冷却水或盐水冷却,同时提出来高回收率,减少损失.

加压蒸馏特别要注意防止超压,设备需要加安全阀,最好是自动控制压力,冷凝器冷却水不能断流.

[求助]用氯化钙能把氯仿中的甲醇除去吗?

过完柱后的洗脱剂氯仿中含部分甲醇,现在想把甲醇除去,请问是不是用氯化钙就可以了?谢谢了。

甲醇可与氯化钙生成络合物,但这个络合物是絮状结构,体积很大,只能适合于甲醇含量很少的情况下吸附去除,含量略大,就会生成大量的固体,很难过滤

二氧六环的精制出问题了!!什么原因?

工具书上说:二氧六环的纯化,一般加入10%质量的浓盐酸与之回流3h,同时慢慢通入氮气,以除去生成的乙醛,冷至室温,加入粒状氢氧化钾直至不再溶解。然后分去水层,用粒状氢氧化钾干燥过夜后,过滤,再加金属钠加热回流数小时,蒸馏后压入钠丝保存。

我用片状氢氧化钾代替粒状的有没有问题?没有出现分层,怎么回事?

之前我想直接加入钠保存过夜后,再回流,结果钠是浮在液面上的,只好用CaH2干燥。

工具书上是不是说错了啊,但是两本不同的书都是这么处理的,怎么回事呢,困惑ing~~~~~

我公司正好也在用二氧六环,用片状氢氧化钾代替粒状的肯定没有问题,没有出现分层,可能原因有二:盐酸加入量不对,导致氢氧化钾浓度太低.或是第一次氢氧化钾的量加入过多,只有固体没有分层现象.

另外,第一次分层以氢氧化钠比较好分层十分容易.

生产上不必加钠丝,用氢氧化钾脱水后,水份就可控制在0.02%以下,可以满足大部分合成的需要. [求助]如何把TLC板上两个很近的点分开?

这两个点是非对映异构体,rf值只差0.04,hex:EA=10:1, rf值0.5左右,

装了20cm的column, 用hex:EA=20:1的洗脱剂,只分开一半。

求教这里的各位大侠,我到底应该用极性小的洗脱剂冲还是就用10:1冲,

感觉用极性小的扩散蛮厉害的。

不知道你说的20cm的柱子是什么状况,比如柱径比和硅胶/样品比,因此只能泛泛而谈:

1、既然能分开一半,说明对柱层析的条件加以改善还是有望分开的。hex:EA=10:1, rf值0.5左右,你选择hex:EA=20:1做洗脱剂。我的建议是先找到rf值0.2左右的系统(估计就是20:1或者30:1),再对此系统稀释一倍后(如20:1稀释成40:1)做洗脱剂。

2、对于rf值只差0.04,建议硅胶/样品比例应大于50,且在满足柱径比大于10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直径比较大的柱子,以减少边缘效应。

3、可以考虑选择硅胶H作为柱填料。硅胶H比一般粗硅胶的粒度细且更均匀,因此分离效率要高些,但是也因此阻力大些。所以通常需要加压。

4、扩散厉害,可能是你的柱子走的太慢的缘故,可以尝试加快些速度。

5、柱子一定要装得比较好。多花费些时间,把柱子敲打瓷实吧。

讨论]这些经验你都有了吗?

希望大家把做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共享一下!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实验经验,

1.如何用好温度计

实验的过程中,使用好温度计是非常主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反应的成功与否和人身的安全问题,刚接触实验的人``可能只知道机械的看温度到几度,正因为这样更多的时候出现冲料,甚至爆炸.在反应的过程中,温度计的主要作用是主动地观察反应体系温度变化,而不是被动地显示反应体系的温度.这就需要我们去把握这个主动和被动问题.大部分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当体系达到一定温度(反应温度)以后,反应体系就会放热,这时温度计就会加速度上升(如果没有主动地去观察温度计加速度的变化的话,就会出现冲料,甚至爆炸).所以在做一个反应的时候,刚开始加料或者加热时,要不停地看着温度计,首先找出反应温度(温度变化明显的地方),然后停止加热,撒去加热装置,仔细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接着上升五度以上的话,这就是一个反应温度(注意只是一个反应温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反应温度,可能是副反应的温度).

2.如何防止冲料

冲料是由于温度急速上升,使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而造成的.冲料之前的主要现象:刚开始的时候,烧瓶上端内侧会产生少量的液珠(这证明反应体系已经有局部回流),温度变化开始加大;搅拌的旋涡中慢慢充满气泡.这时注意要做好降温和排气工作,降温的方法:停止加热或者关小加热,如果气泡还继续增加,先减小搅拌(注意如果你停止了搅拌后,要等温度降了以后才能慢慢开,不然一开搅拌就会有冲料的危险),用湿布再降温,然后用水浴降温.排气的方法:撒去干燥管,条件可以的话可以在烧瓶上面多加一支回流管,还可以用泵的把气体带走.

冲料主要出现在刚开始加热的时候,所以反应和蒸溶剂的时候```要缓慢加热.正因为这样,在瓶里装料的时候```一般不能超过反应瓶的2/3.

冲料是件可怕的事情,朋友们要多加小心!

3,冰浴的时候```你搅拌降温体系了没有?

时不时地搅拌降温体系这样可以加快降温效果,接近瓶外侧的降温液体总会比别的地方的温度高一些,所以在冰浴降温的时候``经常搅拌冰(水)浴可以提高降温速度.

4.蒸溶剂的时候,你记得在瓶外面保温了吗?

溶剂到了沸点的时候,就会蒸出来,但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你可能忘了在瓶外面加了一些保温的东东,所以虽然液体到了沸点温度,但气体快到瓶口的时候又掉了下来.所以记得保温.这样就不会老是蒸不出东西了,

5,在做分析的时候,你做了空白实验没有?

在分析之前先做一下空白实验,可以减少误差,而且可以知道你现用的溶剂纯不纯.分析出现了差错,对于合成人员来说,就像一种暗器,使所有的付出死的不明不白.

6.过柱子时,你会赶跑沙芯层底下的液体吗?

在沙芯层到阀门之间的空隙如果有液体的话,会使经过吸附剂的展开剂不能完全分开.本来经过吸附剂的展开剂可以把产品中的各种物质分开,但因为没有赶跑空隙(沙芯层到阀门之间的空隙)

中的液体,大忙了一会,结果分离效果还是不好.得不偿失!想要赶跑空隙里的液体,先把阀门打开,

用一支毛细管顺着阀门口伸进去,伸到空隙里的液体```这样就可以把里面的液体赶跑.

7.结晶你用过水析吗?

当你试过多种溶剂的以后,而结晶出来的产品,还是不能达到合格的要求的话,不妨试试水析的方法.操作过程:先用易于溶解产品的有机溶剂(这种有机溶剂要能跟水相溶)加热溶解,然后把水滴

加进去(方法同于混合溶剂).

经验是积累出来的,把你我的经验共享出来,大家的经验都会有所提高!

求助]液溴的取用和投料问题

小弟最近做溴代要用到液溴,想请教有经验的同志关于液溴的取用和投料问题,在此先谢谢了!

液溴易挥发,且有毒,有点顾虑

可以试试用针筒去抽。

在装液溴瓶子的软塞上插两根空心针(其中一根通大气用),再把针筒的针头插入另一根空心针去抽液溴,这样可以减少液溴挥发。由于液溴容易挥发,抽取液溴时不要过快(尽量使针筒内真空度不要太低)。

所有操作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首先,就如3楼所说的,所有操作一定要都在通风橱中进行!

由于液溴极易挥发,具有强腐蚀性,属于剧毒,因而实验室通常将液溴装入磨砂玻璃塞的试剂瓶,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取用时,有好几种方法可用,以下这个比较简便:取用液溴时,只需用一手拿试管或量筒等容器承接于尖嘴导管处(尖嘴伸入容器中),一手轻轻推注射器的活塞,液溴就会通过尖嘴导管流入容器中,这样操作既安全,又便于控制取用液溴的量。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取溴装置时,橡皮塞要用锡箔包住,尽可能用玻璃弯管,少用橡胶管连接。如果玻璃管之间需要用橡胶管连接时,玻璃管管头之间要尽量紧靠,避免溴蒸气腐蚀橡皮塞、橡胶管。具体的装置见图链接所示。

https://www.docsj.com/doc/937104860.html,/teacher/details.asp?TopicAbb=dictionary&FileName=nn0hxb258t0 01.htm

一般我在实验室做的时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也有更简单的,就是直接取液溴+水的料,加到分液漏斗中,分出下层的液溴和上层的水来,再称重或计量液溴投量。不过不建议这样做,因为由于液溴的极易挥发、强腐蚀性和毒性,有点危险,对人的操作要求相对要高,还有,前提还是:所有操作一定要都在通风橱中进行!

我也是前几天用拉液溴的啊:

1.在通风橱里面进行,如果有必要可以带口罩(面具),操作呢?一定要稳,它容易挥发啊。如果用分液漏斗装呢?(分液漏斗)就要在下面接一个圆底烧瓶。

2.加液溴:最好的漫漫的呢。滴吧(看你自己的情况)注意速度。太快液溴反映很剧烈。

我今年在实验室做溴化反应用了好几公斤溴,在实验室用溴,1、通分要好

2、工业溴一般上层有水,要准备一分液漏斗。

3、将称重的锥形瓶置天平上,将分液漏斗中下层的溴放入锥形瓶之需要量。

4、然后将锥形瓶中的溴倒入恒压滴液漏斗中(要快),马上进行滴加操作。

一般不需要用浓硫酸干燥(不管是自由基还是离子反应,本人都做过)

注意事项:要带手套,可以不戴口罩,但通风要好。

用过的玻璃设备要马上放入水中最好淹没出口,使溴蒸气不冒出而被水吸收

求助]做过产物重结晶的请进来看看

我在做一个胆酸(含羧基)和胺的反应,在缩合剂DCC的作用下,用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把胆酸先转化为活化酯,反应后按照文献用1:1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可以把胆酸的活化酯重结晶出来,可是我结晶出来的不是晶体,而是腊状物,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出晶体来。有哪位做过产物的重结晶的给点建议,谢谢了。

能用一种溶剂重结晶的话最好用一种溶剂,我觉得混合溶剂重结晶还是不好掌握,很容易出现那种细小粉末或者是像你说的那样似蜡似油的东西。文献不一定都是可靠的,你可以试试单一溶剂来重结晶,像氯仿、甲苯之类的极性比乙酸乙酯小、比正己烷大的来做做看。祝好运!

出现蜡状物可能跟结晶的物质也有关系,如果说能出现蜡状物,那能初略分离,尽量抽滤干。重复几次,应该能够达到提纯要求。

蜡状物并不一定就不纯吗

乙酸乙酯+正己烷结晶出现油状物很有可能是析晶太快,产品同油状杂质一起析出。可以考虑正己烷的量减少,刚有产品析出时停止滴加正己烷,继续不停的搅拌至产品析出或放入冰柜冷冻。如果冰冻条件下仍有油状物析出,考虑将滴加正己烷后的混合液放置过夜,使之缓慢析出。不行的话,试一试二氯甲烷+正己烷结晶,该方法对有些油状物很灵光。我一位同事试过,二氯甲烷+正己烷多次结晶结晶出99%以上纯品。

如何将反应产生的无机盐除干净????

我的反应溶剂是甲醇和水.先是无机酸和碱的反映.下来是加过量的亚安盐反应.完了后.我怎么样都除不干净盐.而我的产物再极性很强.只容与水,再甲醇中溶解少.结晶可行吗??????

看产物的性质,如没有酸碱性,可用717与732离子树脂处理除去阴阳离子.

有酸碱性的,可选择合适的树脂对产品进行吸附.

分子量很大的选择纳滤过滤除去盐份.

如果盐是完全的强酸强碱,用电渗析除去.

庚烷的预处理?

请教一下各位高手,我配制三异丁基铝的庚烷溶液,庚烷的除水怎么操作呢?

庚烷纯化:

连续多次与小份量的浓硫酸一起振荡,直到下层(酸)保持无色(不再变色),然后依次用水、10%碳酸钠水溶液、水洗涤,并用碳酸钙、硫酸镁或氯化钙干燥,最后与钠一起蒸馏。

[求助]请问一下萘氏试剂怎么检验铵离子?

我想问下,萘氏试剂怎么样检验铵离子啊。它会有什么现象呢??谢谢

萘氏试剂检测铵,是用两片蒸发皿相盖.下片加需要测的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反应,上片滴几滴萘氏试剂,准备好后,可略加热.如果萘氏试剂变黄,说明有铵根离子,无变化就没有了.[求助]LDA制备!

各位仁兄.我做LDA的反应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有谁做的比较好的,给小弟指点点迷津啊

例如制备LDA要注意什么啊?

THF要无水,体系无水无氧,二异丙胺要重蒸,取丁基锂要用针筒或双针头导管,-78度滴加。

条件控制严格一点,没有做不成的

我一般还要把瓶子放煤气灯上烤一会儿,然后连真空油泵上抽起码5分钟。彻底杜绝湿气。

我做过的,先把反应瓶加热到150度左右,抽气,补充N2,反复几次,然后冷却下加丁基锂,零下10就可以了,没必要深冷,保证加料时候无水无氧(氮气流保护),所有溶剂预先处理,买来的二异丙胺蒸馏得正沸后,用片状氢氧化钾干燥,二异丙胺从滴液漏斗里加,只要别加得太快就ok,这个是比较好做的,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做成了.

制法:

在干燥的250ml圆底烧瓶或干燥的250ml Schlenk管上配一个橡胶隔膜,在橡胶隔膜上安装一个减压阀和插入一个注射用针头。将容器置冰浴中冷却,通过针头用无氧N2吹扫,在反应过程中使容器稍稍保持正压,先从注射器把2.53g(3.60ml,25.0mmol)纯二异丙胺溶于25ml无水乙醚的溶液注入瓶中。然后在电磁搅拌下从注射器滴加含2.53mmol甲基锂的乙醚溶液,在此加料过程中有甲烷剧烈放出,当二异丙胺基锂在0度搅拌5-10min后,检查甲基锂的Gilman颜色试验呈负性反应。

所用二异丙胺需要纯化:二异丙胺与钠丝或氢化钠回流30min,然后在干燥容器中N2保护下蒸馏。

乙醚也需处理:无水乙醚需用钠丝回流及在N2保护下蒸馏精制。

菜鸟妹妹请教前辈们个关于生物大分子提取的幼稚问题

我是个对生命科学超级感兴趣的大一女生,可惜我的专业只是和生命科学稍有关系而已-_-!

我想问些幼稚的问题,谢谢各位大虾的解答:

1,提取蛋白质和酶等大分子的时候,最后一步是浓缩和冻干,但这个时候的大分子溶液往往是溶解在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中的,浓缩的时候缓冲液也会被同时浓缩?那么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会被改变,有影响吗?还有,冻干后得到的干粉,应该也包含了缓冲液中的物质(如磷酸盐等),请问这样的干粉性质会受缓冲液残留物的影响吗?

2,如果实验室没有冻干设备,提取的蛋白质只能以液体形态在零下10度密封保存,该蛋白质分子量50000左右,性质稳定,请问该加什么防腐剂?理论上可以保存多长时间?

3,最后问个菜得不能再菜的问题,其实很容易查到的,只是偶怕头疼想偷懒……,哪位哥哥知道生理盐水的摩尔浓度啊?

因为我不是生物专业的,所以只能给你一个可能的解释。

1。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浓缩之前应该会经过除盐这一步,而不会将缓冲液与蛋白质一起浓缩。可以使用半透膜或用凝胶色谱进行分离。

2。常用防腐剂有甲苯、苯甲酸、氯仿、百里酚等。蛋白质和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酶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盐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保存时间不详。

3。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NaCl溶液。摩尔浓度换算后为0。1538mol/l

使用丁基锂的相关问题

我现在在做的实验,先用丁基锂拔掉吡啶衍生物吡啶环上的溴然后通二氧化碳,把溴变成羧基。我做的100mg的量,反应在100ML反应瓶中进行,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一针擦至瓶底,一针擦至瓶口处,保持N2的流通,没有抽真空而时长时的通氮。加入的有机锂按3当量一次性针孔加入。反应开始时,反应液呈微黄色呈清THF溶液,加入丁基锂后,反应液变为桔皮色。并有固休生成,反应混合物成为乳液。此状态保持在-78度2分钟左右。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干冰挥发生成的),反应液很快变为嫩草青色(透明),继续搅拌,发现有白色固体生成。继续通二氧化碳,反应温度渐渐的升至室温,再搅30分钟,结果发现容液挥发了很多,加入乙醇溶解,做LCMS,结果显示还有很多原料没反应,且无产物生成,但有杂质生成,TLC板上能明显看到3个点。请问各位大哥大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该如何改进。这个反应应该怎么做,有无成功的案例供参考

二氧化碳干燥很容易解决, 用硫酸洗瓶或氯化钙干燥塔都行. 对溴吡啶类的丁基锂溴交换反应, 除了无水无氧和低温基本操作外, 把溴吡啶往装有丁基锂-THF反应瓶中滴加反应效果更好.

各位大侠,请问如何除去原料药中的重金属元素

最近忙于做一种原料药,合成时用到了Fecl3还有AgBF4,尽管后来过硅藻土,硅胶,氧化铝,但重金属还是超标(>0.1%),试剂中的重金属可以控制,但合成及过柱时的重金属如何避免或除掉?谢谢各位大侠.望帮帮小弟一把.谢谢

先小试一下吧。

生物碱应该不影响。将粗品溶于有机溶剂,多数是乙酸乙酯;用EDTA水溶液与之强烈搅拌,静置分层。两次后对有机相常法处理,测定重金属残留量。

也可试验其盐的水溶液与EDTA水溶液混合,搅拌一定时间后加碱使其沉淀。

工艺要摸索一下才知道。

EDTA在生产操作中用量很小,一吨溶液用量约20克左右,基本不用考虑残留

求助:制备板后如何彻底除去硅胶?

我的粗产物爬完制备板后,用乙酸乙酯将产物洗出来,可是发现同时含有一些硅胶跟着产物出来。请问如何将这些硅胶彻底除去?即使很少的硅胶也会对生物测试产生影响。另外,硅胶上似乎总是残留一些产物未被洗脱(通过观察产物荧光得知),请问如何选择溶剂?万分感谢!

乙酸乙酯不大可能把硅胶洗下来,从没有遇到过,甲醇有可能。最大的可能是甲醇洗下来了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能是过滤滤芯太粗了。用微孔滤膜试试。

[求助]硝基还原

我用氯化亚锡还原硝基,还原产物粘乎乎的,什么溶剂都不溶解,更本无法进一步提纯. 请大虾们

指点指点,不慎感激.

没关系的,许多絮状的东西,多加些水慢慢在分液漏斗里慢慢放掉就可,如果堵了,用铁丝疏通一下也行.不过你也可以加些硅藻土过滤,多用些溶剂洗涤滤碴.

可以用加氢还原的方法还原!用雷尼镍还原硝基,钯碳也行,我也用过氯化亚锡还原硝基,后处理很难提纯,就放弃了。加氢的办法很好!

你可以试一下,水合肼还原,用氯化铁作催化剂,不知道你的硝基是什么情况的硝基物,另外你可以试一下硫化钠,多硫化钠的还原,这是比较简单的,铁粉一般较粘,离心的时候较难,所以最好还是采用能进行油水分层的。

如果一定要用氯化亚锡的话可以参看文献:

1. J.Am.Chem.Soc.1987,109:3098.

2. Org.Syn.Coll.Vol. 1943,, 2 : 130.

还原硝基我常用Fe-HCL,一直觉得挺不错的方法

用10%Pd/C,H2,HCl in ether(1-2eq),常温常压,一般都能搞定

还原硝基我常用Fe-NH4Cl,Fe-HAc,觉得不错

我劝你还是用钯碳,我开始做硝基还原时就用氯化亚锡,现象和你说的差不多,后改为钯碳问题就解决了

[求助]水溶性太好的东西怎样拿出??

最近一直在做分离,混合物里成很多,有一种大环是我们老板很想要的

但水溶性太好,用丙酮沉淀后一会儿就又在水里溶解,那位高手指教下

有没有什么好的但又比较容易办到的方法,谢谢!!!!

要看被提纯体系的杂质情况,如盐含量高,我们往往采取冷冻干燥,再用有机溶剂溶解过滤,除去盐份,再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盐含量低则采用水与其它的混合溶剂结晶,过滤后立即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漂洗烘干。

白油的处理方法

我以前用中南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的液体石蜡(白油)做反相乳液的油相时还可以,但05和06年产的就做不出来了,感觉粘度明显变大了,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一下?粘度大是不是有可能是里面有什么杂质?

白油是一种聚合度不同的混和物,粘度估计主要是生产厂家生产出的产品聚合度不同于你原来所用的,是无法通过后处理达到要求的,只能与厂家联系,要求低粘度的白油.

请教:加氢还原

如何加氢还原硝基苯,苯环上有氯,加什么保护剂

我好像记得用甲酸胺作氢源Pd-C催化效果好的很哦,都氯也没有多大的影响。你试试。

亚磷酸钠可以作为脱氯抑制剂,效果挺好的!

这个问题有点奇怪,硝基加氢是十分容易的,苯环上的氯消除难度远大于硝基.不知具体结构可否告知?

Rany-Ni低温氢化含卤硝基苯,不会脱卤的

请问:wittig反应需要很严格的无水无氧操作吗?

偶即将着手做wittig反应,在偶查到的关于此反应的文献中并无提到需要无水无氧条件,可听实验室师兄们说此反应必须在严格无水无氧下做,不知做此反应是否真的如此麻烦呢?盼望过来人指点一二!

金属有机一般都要严格无水无氧的条件,我用过正丁基锂的,在空气中几秒钟就燃烧了

请教DCC问题

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我用DCC做脱水剂,请问生成的DCU和未反应的DCC是否溶于丙酮?DCC的量是怎么确定的?它呈液体状还能达到分析纯的级别吗?哪位高手帮帮忙?

我请问你,为什么一个酯化反应,你非得用DCC催化呢?通俗的用浓HH2SO4 或HCL气体不行吗?

再者,如果你非得用DCC这一类催化剂,我建议你用EDC,他比较好处理,反映完后,水洗就可以.

"谢谢!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过柱很麻烦,有没有别的方法提纯产物?请问你是在反应结束后直接过柱还是先要处理一下?"

如果你的反应产物是固体,一般你可以用MeOH或EtOH来重结晶

用浓硫酸或者HCl的方法多数仅限于醇是低级醇如甲醇、乙醇。若楼主想将两个含有羧基和羟基的大片断连接(如紫杉醇合成中的7-TES-Baccatin III 的13位羟基和侧链酸的酯化),用DCC 缩合恐怕是合适的方法。当然,用EDC更好,不过成本高许多。

DCU的去除是不容易,不过一般过两个柱子应该就没有很多残余了。单独用重结晶恐怕不行,因为DCU在大部分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不好,会析出来的。而且,DCC的吸水比较慢,会在放置析晶的过程中缓慢变成DCU,因此即使热溶并过滤除去DCU的过饱和溶液,也会因为DCC 的吸水而析出DCU。

能不能使用酰氯的方法,取决于反应底物。如果底物对酸不敏感,还是酰氯的方法比较方便。

另外,如果产物酯是最终产物,需要进行元素分析等鉴定,最好不要使用DCC,太难根除了。。。

DCC吸水后形成DCU,有少量混杂在产物中,一般先柱层析,后重结晶就可以除去了,注意重结晶得用甲醇或者乙醇,否则只有多次柱层析了。

至于用酰氯来做酯,一般的分子量较小的酸比较适用,提纯也很容易。若分子量较大,且苯环较多,就难以在低温下做酯了,因为相应的酰氯很难溶,而高温下做酯产率会下降,并有色素形成。另外,若醇为长链仲醇,酰氯法就更难做酯了。

膦叶立德怎么合成

我用三苯基甲基溴化膦和NaH反应2个小时,THF为溶剂,温度70度,

然后再投入苯甲醛,但是没有得到苯乙烯

估计是膦叶立德没有生成,查资料,发现上面说的都很简单

所以特向大家请教

反应生成的膦叶立德是怎么样的,溶于THF吗?怎么得到和表征它?

1.以THF为溶剂合成磷叶立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THF的沸点是65度,你反应温度怎么能达到70度呢?

2.生成磷叶立德过程需要严格的无水无氧。

3.反应生成的膦叶立德应该是白色或黄色的,不易溶于THF。

4.磷叶立德和苯甲醛应该在0度左右反应,因此该等溶液冷却后再加苯甲醛。

[求助]二氯亚砜

买来的二氯亚砜是深黄色的。

我蒸了两遍还是黄色的。按理说蒸出来是淡黄色的就行,虽然颜色比原来淡了一点点,但是还是黄。我不想因为我的溶剂蒸的不好影响别人反应的失败。

说明:我用的是直接普通蒸馏方法,没有加别的东西处理,尾气直接接碱吸收装置,忘接干燥管了。跟这个没注意干燥的问题有关吗?

久置后有氯气生成,溶解在产物里了,上回流塔重蒸一次去掉部分前馏分就可得到无色透明的二氯亚砜,简单蒸馏也行,但得控制蒸出速度较慢,最好用分水器进行蒸馏,作用是二氯亚砜在沸点条件下被冷凝,氯气的溶解度很低,不易被溶解到产品中.

祝你成功!

[讨论]酯化反应

做酯化反应时,以前学的都是用浓硫酸做催化剂,这个反应有许多缺点。

最近看到一篇教学文献说用盐酸做催化剂,产率提高了而且后处理也简单。但是它并没有说明用的是多大浓度的盐酸,而且这只是一篇教学方法改进的文献,不知道大侠们做酯化反应时都是用什么做催化剂的?

欢迎讨论!

酯化反应:1,常用H2SO4

2,通入HCl气体(氨基酸酯化反应一般用这方法)

3,酰氯(实质上也是和醇反应产生的HCl气体)

4,DCC

5,HOBT/EDC/DIEA

我个人就用过这么些方法,交流!

再推荐几个:1。杂多酸;2。全氟磺酸树脂;3。硫酸氢钠;4。苯磺酸

[讨论]有了DMAP还用三乙胺吗

原来用二氯甲烷/三乙胺加乙酐做酰化,但收率不高;现在想加入DMAP,用二氯甲烷做溶剂,那还用三乙胺吗?DMAP能完全代替三乙胺吗?

DMAP比三乙胺贵很多,一般只用催化量。三乙胺是缚酸剂,大多数时候还是得用的。

上Boc,并不产生酸,当然也不用缚酸剂。

讨论]怎么通入HCl气体?

可以用一个2口瓶,瓶中装入NaCl,一个口放恒压加料漏斗(加料漏斗中加入浓硫酸),另一个口用带一个孔(空中插入一个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上,将玻璃管的另一端用胶管连接另一个玻璃管导入你的反应器中即可,当然这中间也可以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瓶,看你的试验需要了

补充点,容器尽量用大一点的,必须保证生成的HCl一次够用,我去年做过一次,就是因为选的容器小最终又换了一次装置,很麻烦的,另外就是防止倒吸,也吃过这种亏的。

引以为戒吧。

过柱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过柱得实验方法与技巧 (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就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常说得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得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得吸附柱。由于柱分得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得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得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得时间,但就是会减低柱子得塔板数、所以其她条件相同得时候,常压柱就是效率最高得,但就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得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就是有得。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得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就是由于大量得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得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得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得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得感情,但就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得念头了。加压柱就是一种比较好得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得快些。压力得提供可以就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得就行)。特别就是在容易分解得样品得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得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得有机化合物得分离中就是比较适用得。?2、关于柱子得尺寸,应该就是粗长得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得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得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得减小了分离得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得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得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得柱子要牺牲比较多得硅胶与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得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得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就是样品量得30~40倍,具体得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与杂质分得比较开(就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得样品,用2cm×20cm得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得直径,比如用3cm得,也可以减小淋洗剂得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得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与一次,因为溶剂与硅胶饱与时放出得热量有可能就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得就是敏感得东东,小心不为过。也就是因为分离得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得,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就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就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就是个问题,如果样品就是显色得,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瞧柱子上得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得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得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得比较多得就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得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就是样品分解,特别就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与酸性得,选择余地比较大,但就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就是粘乎乎得,一般没关系。可就是有得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就是比较大量得样品才会出现,就是因为硅胶对样品得吸附饱与,而样品本身又就是比较好得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得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得。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得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就是一个很长得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与硅胶得量有一种说法就是1:1,我觉得就是越少越好,但就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瞧到明显得固体颗粒(那说明有得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得选择。当然就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得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得,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得,流得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就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就是就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得,但就是要知

固相萃取柱知识点

1、使用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前为什么要用甲醇和水活化 要是使用的是高聚物基质的阳离子柱,可直接上样,不用活化,要是使用的是硅胶基质的阳离子柱,活化是为了打开键合在硅胶上的碳基团链,使之充分发生作用,甲醇是为了与碳链互溶,用水过度是为了能和样品溶液相溶。 2、固相萃取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固相萃取基本原理与操作 1、固相萃取吸附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作用机理 固相萃取主要通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以下作用力来保留/吸附的 1)疏水作用力:如C18、C8、Silica、苯基柱等 2)离子交换作用:SAX, SCX,COOH、NH2等 3)物理吸附:Florsil、Alumina等 2、p H值对固相萃取的影响 pH值可以改变目标物/吸附剂的离子化或质子化程度。对于强阳/阴离子交换柱来讲,因为吸附剂本身是完全离子化的状态,目标物必须完全离子化才可以保证其被吸附剂完全吸附保留。而目标物的离子化程度则与pH值有关。如对于弱碱性化合物来讲,其pH值必须小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可以保证目标物完全离子化,而对于弱酸性化合物,其pH值必须大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对于弱阴/阳离子交换柱来讲,必须要保证吸附剂完全离子化才保证目标物的完全吸附,而溶液的pH值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

3、固相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对填料保留机理的不同(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或保留杂质),操作稍有不同。 1)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 固相萃取操作一般有四步(见图1): ? 活化---- 除去小柱内的杂质并创造一定的溶剂环境。(注意整个过程不要使小柱干涸) ? 上样---- 将样品用一定的溶剂溶解,转移入柱并使组分保留在柱上。(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最大不超过5ml/min)? 淋洗---- 最大程度除去干扰物。(建议此过程结束后把小柱完全抽干) ? 洗脱---- 用小体积的溶剂将被测物质洗脱下来并收集。(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 如下图1:

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 的。 二: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三:关于无水无氧柱 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

固相萃取与固相微萃取应用之原理

固相萃取与固相微萃取应用之原理 一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是一种基于液-固分离萃取的试样预处理技术,由柱液相色谱技术发展而来。SPE技术自70年代后期问世以来,由于其高效、可靠及耗用溶剂量少等优点,在环境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外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液-液萃取而成为样品预处理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SPE技术基于液相色谱的原理,可近似看作一个简单的色谱过程。吸附剂作为固定相,而流动相是萃取过程中的水样。当流动相与固定相接触时,其中的某些痕量物质(目标物)就保留在固定相中。这时用少量的选择性溶剂洗脱,即可得到富集和纯化的目标物。固相萃取可分为在线萃取线萃取前者萃取与色谱分析同步完成;而后者萃取与色谱分析分步完成,两者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一般固相萃取的操作步骤包括固相萃取柱(即吸附剂)的选择、柱子预处理、上样、淋洗、洗脱。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具体考虑的因素如下: 1)吸附剂的选择 a.传统吸附剂 在环境分析中最为常用的反相吸附剂较适用于水样中的非极性到中等极性的有机物的富集和纯化。其中有代表性的键合硅胶C18和键合硅胶C8等。该类吸附剂主要通过目标物的碳氢键同硅胶表面的官能团产生非极性的范德华力或色散力来保留目标物。 正相吸附剂包括硅酸镁、氨基、氰基、双醇基键合硅胶及氧化铝等,主要通过目标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的极性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等)来保留溶于非极性介质的极性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原理,在环境分析中常用于与其它类型的吸附柱联用,吸附去除干扰物,实现样品纯化。 离子交换吸附剂则主要包括强阳离子和强阴离子交换树脂,这些树脂的骨架通常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主要是通过目标物的带电荷基团与键合硅胶上的带电荷基团相互静电吸引实现吸附的。 b.抗体键合吸附剂(Immunosorbents-IS) 这类新型吸附剂充分利用了生物免疫抗原-抗体之间的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尤其适应于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富集与分离。其特点为,由于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为低分子量物质,不能在动物体内引发免疫反应,所以需把待定污染物键合到牛血清白蛋白的生物大分子载体上,使其具有免疫抗原活性,再注入纯种动物体内(如兔或羊),产生抗体,经杂交瘤技术制得相应于该有机污染物的单克隆抗体。将抗体键合到反相吸附剂的硅胶表面或聚合物表面(如C18固定相),就制得了抗体键合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富集特定污染物。研制开发能专门检测各种优先污染物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已成为SPE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 抗体键合吸附剂洗脱时一般可采用20%~80%的甲醇-水溶液,该类吸附剂经冷藏保存可多次使用。进行SPE操作时应根据目标物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吸附剂。表1- 1给除了常用的吸附剂类型及其相关的分离机理、洗脱剂性质和待测组分的性质。 吸附剂的用量与目标物性质(极性、挥发性)及其在水样中的浓度直接相关。通常,增加吸附剂用量可以增加对目标物的保留,可通过绘制吸附曲线确定吸附剂用量。 2)柱子预处理 活化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与样品溶剂相容的环境并去除柱内所以杂质。通常需要两种溶剂来完成任务,第一个溶剂(初溶剂)用于净化固定相,另一个溶剂(终溶剂)用于建立一个适合的固定相环境使样品分析物得到适当的保留。每一活化溶剂用量约为1~2 mL/100 mg固定相。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二: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 ×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常用固相萃取柱

常用固相萃取柱 HLB是英文"亲水-亲脂平衡"(hydrophilic-l;pophilicbalance)的缩写,它是. 一种新型的反相吸附剂,能同时表现出对亲水性化合物和亲脂性化合物的双重保留特性。 固相萃取柱产品和应用指南(SPE column)返回 提供VARIAN公司BondElut、Agilent公司AccuBond系列固相萃取柱,另可提供经济型国产萃取小柱及填料,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订做 各种规格产品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硅胶上键合乙基 500mg 500mg 1000mg 3ml 6ml 6ml 50 30 30 合物。500mg 500mg 1000mg 3ml 6ml 6ml 50 30 30 核酸碱,核苷,表面活化剂。容量:0.2毫当 量/克。 Phenyl 硅胶上键合苯基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相对C18和C8,反相萃取,适合 于非极性到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Alumnia A (acidic) 酸性 PH ~5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极性化合物离子交换和吸附萃取,如维生 素. Silica 无键合硅胶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极性化合物萃取,如乙醇,醛, 胺,药物,染料,锄草剂,农药, 酮,含氮类化合物,有机酸,苯 酚,类固醇 Alumnia B (basic) 碱性 PH~8.5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吸附萃取和阳离子交换。 Cyano(CN) 硅胶上键合丙氰基烷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反相萃取,适合于中等极性的 化合物,正相萃取,适合于极性 化合物,比如,黄曲霉毒素,抗 菌素,染料,锄草剂,农药 ,苯 酚,类固醇。弱阳离子交换萃 取,适合于碳水化合物和阳离 子化合物。 Alumnia N (neutral) 中性 PH~6.5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极性化合物吸附萃取。调节pH,阳和阴离。 子交换.适合于维生素,抗菌素,芳香油,酶, 糖苷,激素 Amino(NH2) 硅胶上键合丙氨基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正相萃取,适合于极性化合物。 弱阴离子交换萃取,适合于碳 水化合物,弱性阴离子和有机 酸化合物。 Florisil 填料-硅酸 镁 100mg 200mg 500mg 500mg 1000mg 1ml 3ml 3ml 6ml 6ml 100 50 50 30 30 极性化合物的吸附萃取,如乙醇,醛,胺,药 物,染料,锄草剂,农药,PCBs,酣,含氮类化 合物,有机酸,苯酚,类固醇 固相萃取柱及填料(SPE column)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过柱子与点板

过柱子与点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过柱子与点板 在实验室的一个多月学习的最多的就是过柱子跟点板了,过柱子与点板其实原理是差不多的,都是根据极性的不同从而达到判别的效果。 过柱子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1、选柱子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 2、拌硅胶 在产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硅胶,在旋转蒸发仪上旋蒸至干 3、装柱子 装柱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法装柱,另一种是湿法装柱。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而我们在实验室一般都是用干法装柱,首先称量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 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杂质相差以上) , 就可以少用硅胶。将硅胶倒入柱子当中,拍打柱子的外壁使硅胶压紧,接着加入拌好的硅胶,同样拍打外壁压紧,其上再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有吸水的作用),再在其上加上一些棉花,防止倒入吸附剂时将柱子冲空。 4、选择吸附剂 一般根据药品点板时选用的溶剂极性的1倍的吸附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二氯甲烷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有机化学实验中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 进行!!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 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

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二: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三:关于无水无氧柱

固相萃取柱常见问题及对策 SPE问题

固相萃取柱常见问题及对策SPE问题

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方法 回收率低 柱活化条件不恰当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正确活化SPE小 柱 反相填料:甲醇、乙腈等,1倍柱管 体积或3倍柱床体积 正相填料:非极性有机溶剂如正己烷 等,1倍柱管体积或3倍柱床体积 离子交换填料:1倍柱管体积的甲醇、 乙腈或异丙醇等与水互溶的极性溶 剂。 样品溶剂对目标成分 的作用力比固定相强 选择对目标组分具有更强选择性的 SPE小柱; 调整样品溶剂的PH值,增加目标组 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力; 改变样品溶剂的极性,降低目标组分 在溶剂中的作用力。 清洗溶剂选择不当; 洗脱能力太强 使用正确的清洗溶剂; 选择洗脱能力更弱的溶剂载样时流速过快 重力自然载样或控制载样流速 ≤1ml/min SPE小柱太小 用更大规格的SPE小柱; 用选择性更强的SPE小柱; 用载样量更大的SPE小柱 洗脱前SPE小柱清洗 溶剂抽干不充分 充分抽干冲洗溶剂 洗脱不充分 增加洗脱剂的体积;增加洗脱剂的强 度;用更小规格的SPE小柱 洗脱时流速过快或过 慢 控制流速1-2ml/min 目标成分不能从SPE小柱上 洗脱固定相对目标组分选 择性太强 选择对被分析物保留较弱的小柱; 选择洗脱能力更强的洗脱溶剂。对酸 碱目标成分,调节洗脱剂的PH值,

减弱固定相对目标组分的选择性 SPE小柱规格太大 增加洗脱剂的用量;用更小规格的SPE小柱 洗脱剂用量不足增加洗脱剂 洗脱时流速过快或过 慢 控制流速1-2ml/min 洗脱剂洗脱能力太弱调节洗脱剂的PH值,提高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洗脱能力(对酸、碱目标成 分); 改变洗脱液的极性,提高溶剂对目标 成分的洗脱能力 重现性差 上样前柱床干涸重新活化SPE小柱 超出小柱的载样能力 减小载样量,或用规格更大的SPE小 柱 载样过程流速过高 降低流速,重力自然载样或控制载样 流速≤1ml/min 清洗溶剂洗脱能力太 强 降低清洗溶剂洗脱强度洗脱流速过快 先让洗脱液渗透小柱,再对小柱抽真 空或加压,控制流速1-2ml/min 洗脱剂分两次加入洗脱剂用量不足 增加洗脱剂的用量或者用更小规格的 SPE小柱 干扰物清洗不 干净固定相对干扰物的选 择性太强 选择合适的清洗液,有选择性的将干 扰物清洗掉 选择对目标组分专属性更强的SPE 小柱 固定相残留的干扰物活化前先用洗脱剂清洗SPE小柱 操作过程流速 过低样品中含有过多的颗 粒物质 载样前过滤或离心样品溶液或改用溶 解能力更强的样品溶剂

固相萃取(SPE)装置应用及原理

固相萃取(SPE)装置应用及原理 装置:离线与在线SPE 离线SPE: 1.SPE与分析分别独立进行,SPE仅为以后的分析提供合适的试样。 2.为使试样溶液与填料有足够的接触,溶剂流量不能过高。 3.可由自动化仪器完成。自动SPE仪由柱架、柱塞泵、储液槽、管线和试样处理器组成。 在线SPE: 又称在线净化和富集技术,主要用于HLPC分析; 柱预处理: 目的: 1.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 2.使填料溶剂化,提高固相萃取的重现性; 加样: 1.为防止分析物的流失,试样溶剂浓度不宜过高; 2.以反相机理萃取时,以水或缓冲剂作为溶剂,其中有机溶剂量不超过10%(V/V); 3.为克服加样过程中分析物流失,可采用弱溶剂稀释试样、减少试样体积、增加SPE柱中的填料量和选择对分析物有较强保留的吸附剂等手段。 SPE方法的建立: 分析物的洗脱和收集(另一种情况是杂质被保留而分析物通过柱) 1.对反相萃取柱,清洗溶剂是含适当浓度有机溶剂的水或缓冲液; 2.为决定清洗溶剂的浓度和体积,加试样于SPE柱上,用5~10倍SPE柱床体积的溶剂清洗,依次收集和分析流出液,得到清洗溶剂对分析物的洗脱廓形。依次增加清洗溶剂强度,根据不同不同强度下分析物的洗脱廓形,决定清洗溶剂合适的强度和体积; 3.洗脱和收集目的:将分析物洗脱并收集在小体积的级分中,同时使比分析物更强保留的杂质尽可能多的保留在SPE柱上; 4.为提高分析物的浓度或为以后分析调整溶剂性质,可以把收集到的分析物级分用氮气吹干,再溶于小体积的溶剂中。

产品说明: 川一系列固相萃取仪(Solid-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备受欢迎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即样品的分离,净化和富集),目的在于降低样品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其应用于各类食品安全检测、农产品残留监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商品检验、自来水及化工生产实验室。 主要特征: 固相萃取仪整机由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耐腐蚀性强。 防交叉污染,防雾化真空槽设计,操作简单快速。 无相分离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件并可处理小体积试样。 固相萃取装置可配大容量采集容器,可批量处理样品也可单个处理样品。 真空槽采用特硬玻璃模具成形,其壁厚均匀故可承受-0.098Mpa以上的高负压。 萃取柱托盘采用特高分子材料制成,其美观耐腐蚀并且长期使用在高压力状态下不变形。 内部试管架由聚四氟制成故有很高的耐腐蚀。 各处受压均匀,气密性好,稳定性强。 萃取速度一致性好、控制调整方便。 多通道可独立控制,接头耐腐蚀。

柱层析方法经验归纳汇总

1、选柱子: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高比一般在1:5-10。 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的1/4~1/5。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加压柱是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是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小气泵。特别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柱子的尺寸为粗长的最好。柱子越长,相应的塔板数就越高。柱子越,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越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

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物质,小心不为过。因为分离的物质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2、选择吸附剂: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干硅胶的视密度在左右,所以要称40 g硅胶,用烧杯量100 ml也可以。 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实验_柱色谱

实验 10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并掌握柱色谱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 (按操作条件的不同)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 (按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 色谱法的应用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离混合物 (2)精致提纯化合物 (3)利用比移值(Rf)鉴定化合物 (4)跟踪反应进程 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后者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为固定相。 当加入的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流动,继续洗脱时,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在连续洗脱过程中,不同组分或不同色带就能分别收集,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1 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或纤维素粉。选择吸附剂的首要条件:不与被分离物或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 吸附能力与以下几点有关: (1)吸附剂颗粒大小 (2)吸附剂含水量 柱色谱 2 溶剂 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来考虑。先将带分离的样品溶于尽量少的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流入柱中,依次增大溶剂的极性,将不同化合物依次洗脱。 常用洗脱剂的极性: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取一支色谱柱,在柱子的收缩部塞一小团脱脂棉花,注意松紧要适度。然后在棉花上铺一层粗硅胶或石英砂。 (2)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柱内加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赶走气泡。 (3)再向柱中倒入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控制滴速为1滴/秒,用小锥型瓶承接,同时通过漏斗慢慢装入5gAl2O3,使其逐渐沉入底部。 【在装吸附剂的过程中,应用质软的物体如试管夹、吸耳球等轻轻敲击柱身,促使吸附剂装填紧密,排除气泡。最终应使吸附剂的上端平整,无凹凸面。】(4)加完吸附剂后,在吸附剂上再盖一张直径大小合适的小滤纸。 (5)当溶剂的液面刚好流至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立即用移液管加入1mL亚甲基蓝和荧光黄的乙醇混合液,尽量免待分离混合液粘附在柱的内壁上。 (6)打开二通活塞,等柱内的溶剂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向柱内加入70%乙醇,打开二通活塞进行洗脱。 (7)用锥形瓶收集蓝色的亚甲基蓝溶液。【洗脱时切勿使溶剂流干!】 (8)当蓝色溶液收集完后,等柱内的70%乙醇溶液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加入适量2%氨水作为洗脱剂。打开二通活塞收集黄绿色的荧光黄溶液,直到其完全被洗出。 (9)用量筒分别量取所分离出来的亚甲基蓝和荧光黄溶液的体积后,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10)分离结束后,应先让溶剂尽量流干,然后倒置,用吸耳球从活塞口向管内挤压空气,将吸附剂从柱顶挤压出。使用过的吸附剂倒入垃圾桶里,切勿倒入水槽,以免堵塞水槽。 四操作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柱色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

固相萃取柱

SPE固相萃取各个填料等的区别 CNWBOND Carbon-GCB(碳黑) 石墨化碳黑(CNWBOND Carbon-GCB)固相萃取小柱在萃取很多极性物质,如氨基甲酸酯和硫脲等农药,有着比C8或C18更高更稳定的回收率。有数据显示,石墨化碳黑SPE同时提取食品中超过200多种农残有很好的效果,如有机氯、有机磷、含氮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Carbon-GCB石墨化碳黑由于其非多孔性,对样品的吸附不要求扩散至有孔区域,所以萃取过程非常迅速。此外,虽然其比表面积小于硅胶基质,对化合物的吸附容量却比硅胶大一倍有余。由于Carbon-GCB碳表面的正六元环结构,使其对平面分子有极强的亲和力,非常适用于很多有机物的萃取和净化,尤其适于分离或去除各类基质如地表水和果蔬中的色素(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甾醇、苯酚、氯苯胺、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盐、三嗪类除草剂等。技术参数:目数120-400目,比表面积100 m2/g。 CNWBOND Coconut Charcoal(活性炭) 椰子壳活性炭专用于美国环保署EPA 521方法(饮用水中亚硝胺的检测)以及EPA 522方法(饮用水中1,4-二噁烷的检测)。 技术参数:目数80-120目。 CNWBOND Si (硅胶) CNWBOND Silica硅胶是极性最强的小柱,填料为酸洗硅胶,它通常从非极性溶剂中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提取极性化合物,然后再通过提高溶剂的极性来洗脱物质。 技术参数:粒径40-63μm,平均孔径60Å,未封尾。 CNWBOND Florisil PR 农残级弗罗里硅土同样适合于分离有机氯农残、胺类、多氯联苯(PCBs)、酮类以及有机酸等,粒径更大,满足EPA 608方法。 技术参数:目数60-100目。 CNWBOND Florisil(弗罗里硅土) 弗罗里硅土作为氧化镁复合的极性硅胶吸附剂(硅镁吸附剂),适合于从非极性基质中吸附极性化合物,如分离有机氯农残、胺类、多氯联苯(PCBs)、酮类以及有机酸等。 技术参数:目数100-200目,比表面积289 m2/g。

过柱子的原理与方法

过柱子的原理与方法 标签:过柱子硅胶原理方法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硅胶层析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物质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硅胶层析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的精制,脱除芳烃物质或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高纯度物质的制备等。 硅胶层析 性状:该产品为白色均匀颗粒,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由优质硅胶为原料加工制成。其主要特点是能通过对混合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吸附保留时间的差异,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依其纯度又分为工业级粗孔柱层析硅胶、试剂级柱层析硅胶。 用途: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的精制,脱除芳烃物质或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高纯度物质的制备等。 硅胶表面结构概述 在色谱和工业水处理领域中,无定形硅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多孔的无定形结构,不产生任何x 射线衍射[1,4]。硅胶的表面存在着硅醇基团(si-oh)和暴露的硅氧烷键(si-o-si)。硅醇基团是强吸附的极性基团,而硅氧烷键是疏水基团。硅氧烷键上的δ键被dπ-pπ作用而加强,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参与π作用,不能参与给体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形成氢键。scott和kucera证实硅氧烷基团几乎不吸附极性溶剂分子。然而,由于硅氧烷键的疏水作用性,可以吸附某些非极性溶剂分子。对硅胶改性而言,硅醇基比硅氧烷基重要得多。硅醇基团可以孤立、成对(双生)和缔合(连位)等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硅胶表面。最近研究表明,不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缔合硅醇基团可以形成键合对,甚至成对硅醇基团也可以形成键合对。硅胶表面的结构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进行测定。一般情况下,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硅胶表面上硅醇基团的浓度略有降低。通常硅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同位素交换法、滴定法、光谱法和烷基铝法等。nawrock[1]报道了用同位素交换法测定硅胶表面的硅醇基浓度是8.0±1.0μmol/m2,而且这个数值常常被视为硅胶的物理化学常数。硅醇基团具有明显的酸性,测定的pka值是7.1。通过对硅胶表面的结构分析,可知硅胶表面硅醇基的类型、浓度和表面分布都会影响所制备键合相的性能,而硅胶的预处理则可以改变表面硅醇类型的分布,提高表面的缔合硅醇的含量,改善硅胶表面键合相的性能。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洗脱;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洗脱;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