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3.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理解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2.教师演示准备: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和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有着丰富的地形,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课件出示各种地形)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上,(板书地球)有着高山、河流、湖泊、

峡谷、海洋……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地形的变化呢?(板书引起地形的变化)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展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种自然现象分别是什么吗?(火山爆发和地震)这是两种带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带来的危害吗?

二、分析火山爆发和地震会引起地形改变

1.我们先来说一说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2.再来说一说地震的危害吧。(谈谈四川的地震),是呀,无论是村庄的掩埋、河流堵塞、山体滑坡我都会发现,经过火山喷发和地震这样的自然现象,地形都发生了具大的改变。

3.火山喷发和地震带来了危害或者说是灾难,但同样的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48页中的资料。出示冰岛、所罗门群岛、日本岛的事例,请你说一说,在这些事例中,你有什么发现?(火山爆发产生了小岛、使地面抬高,使当地的地形发生了改变)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火山的爆发,你打算用哪个词?(猛烈),而且相当的?(迅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5.火山爆发改变地形是迅猛激烈的,那地震是不是也是如此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课件出示宁夏地震资料。地震使这个城市出现了一种什么新地形?湖泊。是的,我们发现地震和火山爆发一样,都会迅速而猛烈的改变成地球的地形地貌。

6.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吗?

(补充课件:富士山、唐家山堰塞湖、火山锥、断层)

三、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1.猜测成因

火山和地震就像魔法师一样不断的改变和重塑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从前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地球表面上塑造

了很多迷人的自然景观,那火山和地震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谁来猜一猜?(指名猜测)

2.通过课件认识地球内部运动

同学们的猜测是太丰富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喷发和地震呢?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图片,边介绍边学习。(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是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了火山和地震。

3.那地壳长期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读读课本49页灰色方框里的内容来找找答案吧。

4.认识板块运动。原来地壳以前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了,就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科学家把这些大陆板块公成了六大板块,它们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从书本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使板块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碰撞、分离、平移)5.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模拟实验。用两张纸模拟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模拟地球内部的运动。

6.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两大板块由于内部运动发生了分离)那么板块的分离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海洋)出示动画模拟视频。

7.演示实验告诉我们板块分离会形成海洋。那大陆板块的碰撞、平移运动会引起地形发生什么改变呢?你能来猜一猜吗?(大陆板块相互撞击可能形成:山脉、高原、山峰……平移可能形成:)

我们对大陆板块运动可能引起地形发生哪些变化进行了很多猜测,那能不能自己做做模拟实验呢?(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你打算怎么来做这个模拟实验呢?

模拟实验(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压,可看见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层”。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模拟实验(2)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

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模拟实验(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模拟实验(4)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在实验之前老师对大家提几点要求:一、慢慢操作,仔细观察地形有没有发生变化。二、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情况;三、记录员要认真快速的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9.汇报模拟实验的结果

(1)模拟大陆板块的撞击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大陆板块的撞击会形成什么地形?(预设:互相靠近后:连接处会隆起来。高高的。大陆上特别高的地方我们会称它为山或者山脉。这些山脉有什么特点?山脉是排列在两个板块边缘。越用力拥挤,山越高。)

(2)模拟大陆板块的平移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大陆板块的平移会形成什么地形?(中间先慢慢变薄,拉开后原本陆地上相连的河流、山脉都塌了。。。。河流消失,平原也变了。)

(3)结论:可见,在模拟实验中板块的各种运动都会造成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变化。

10、利用实验结果进行推测

(1)推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同学们,位于我国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请看(出示:海洋生物化石)这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他之前在海底)

谁来推测一下它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推测)

(2)推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出示东非大裂谷图片)再看!这是东非大裂谷,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指名说说)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的知识?(指名说说:喜马拉雅山至今还在不断长高,并不断向北面漂移;东非大裂谷也在不断的向两边拉张和扩大。)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若干年之后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喜马拉雅山会更高更峻,改变位置;东非大裂谷会更宽更大,形成大海……)(3)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的预测与科学家的预测是一致的。: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它们也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

6.观看视频感受地形变化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再一次了解地形的神奇变化吧!(播放板块运动引起地形变化的课件)

7.揭示引起地形变化的根本原因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地球上海洋、陆地,大规模的山脉、平原、高原的形成和变化都是什么引起的吗?(手指课题)(学生说,教师板书“地球内部运动”,补充完整剩下板书)我们今天通过“地形不断变化”这一现象,提出了要研究的,再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实验、观看视频等形式,进行了大量的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手指黑板)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是啊!地球内部运动不断的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它有时表现得非常迅猛激烈,如火山和地震的爆发;有时又表现得非常温柔、缓慢、让人难以察觉,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升高和北移,东非大裂谷的逐年拉张和扩大等。

五、全课小结

1.(手指黑板)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地形地貌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吗?有没有其他作用力也会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呢?请学生课后继续去搜集其他原因对地球表面影响作用的资料。

《科学》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二)[

《科学》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练习(二)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软流层位于下列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 A、地壳中B 、下地幔C、上地幔D、地幔顶部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 A、地壳和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上地幔和下地幔 D、下地幔和外地核 3、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动遗迹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④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A B C D 4、关于火山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的特点是相似的 B、维苏威火山、富士山都是死活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5、图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7、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①板块构造学 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有魏格纳创建的② 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③⑤

8、五大地形类型中海拔低相对高度小的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9、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高的地形是: A、山脊B 、山坡 C 、山谷D 、鞍部 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A、麦哲伦 B、魏格纳 C、哥白尼 D、哥伦布 1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A、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大洋州板块 15、读左图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上的字母配对正确的是: 16、下列地貌形态的成因和大西洋成因相同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东非大裂谷 C、富士山 D、安第斯山脉 19、有关内外力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高低地表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 19、沙漠中的沙丘形成的原因: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作用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中的第二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 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本课继《地球表面的地形》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 地形及整体概况之后,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 关的知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本课教学正 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 地震”,通过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第二部分是 “地球内部的运动”,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让学生认识 地球内部的运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对岩浆岩、沉积 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 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以及知识基础。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借助一 些火山、地震形成的典型地貌的照片、课件等多媒体的展示,学生是可以理解地 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 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二)能力目标: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 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四、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含作业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从内容编排上分为四大部分: 第1课,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第2课,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第3~7课,探究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8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旨在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本课在最后部分涉及到“外部力量”的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近年来地震频发,让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则缺乏认识。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察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维特点,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火山、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会引起地表地形迅速激烈的变化。 2.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和模拟实验,经历大胆推测、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的过程,了解地球内部具有力量,会影响地壳运动,进而影响地表地形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敢于大胆推理、认真观察、收集证据、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地球内部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从而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PPT5-8的内容)、模拟板块运动的材料(水、纸、吸管、毛巾、泡沫塑料、橡皮泥等)。 演示材料: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1分钟) 1.导入: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千姿百态,有山脉、高原、裂谷、海沟……,地球上的这些地形地貌是永远不变的吗? 2.聚焦:[PPT2出示]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地形发生变化了吗?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潘建鸟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地理已经学习过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经纬线、最基本的地球运动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方向、轨道、周期)已有一些了解,只是不完整,不能把各特点联系起来认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学生不习惯用图来分析地理现象,认知地理规律。教师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逐步克服学生方面的认知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能够准确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 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速度的特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绘制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比较。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 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自转 教师活动 【演示探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地球自转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演示、主动探究、相互合作、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演示以及个人示范加深对自转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状况,总结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活动 【绘图能力提升】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选一组同学展示成果。提问:从侧面、南极、北极看自转的方向不同,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准确绘图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教师活动 【地球仪演示】演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因纬度变化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 简述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第2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101教学PPT3D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 经线算 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内部运动教案

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是引起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力量。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过程与方法 ★看我们本地“5.12”图片和资料,了解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以及对我们造成的破坏。 ★做模拟板块运动的演示实验,想象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感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 ★让学生得到心理抚慰,知道地震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类比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1、本地“5.12”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太空看地球图片,地球内部结构图片,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 2、板块挤压运动实验材料。(课本、竹片) 3、地形地球仪 三、教学过程: 1、地球,美丽家园 A、播放地球的太空图片和地理风光图片。(配乐动慢效果)。 B、深情地讲解:地球是我们人类的美丽家园,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富饶的平原,有茂密的森林、有肥美的草原……她是生命的摇篮,宽广美丽的大地就像慈祥的妈妈,她默默的奉献,哺育着生命……但再慈祥的母亲也有发怒的时候! 2008年5月12日,大地母亲就发怒了,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它使山川异形、大地开裂,它摧毁我们的家园,使我们骨肉分离,肢残体伤;它摧毁我们的学校,使我们停学歇课……因此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诅咒地震,但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趋利避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地球的内部运动 A、利用课件演示地球内部结构及其运动。

地球运动专题

周六专题训练(一)地球运动部分提升训练A卷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实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下图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3~5小题。 3.若X=70°,则Y必定为 A.0°B.20° C.40° D.0°或40° 4.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5.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6~7题。 6.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B.热带沙漠地区 7.图幅范围内 A.此刻,绝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B.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下图中OP、OQ分别表示某地二至日的正午

树影长度,读图回答8~9题。 8.当地的纬度位置为( ) A.0° B.11°S C.20°N D.67°S 9.该地树影最长的日期( ) A.当地昼短夜长 B.南欧正值雨季 C.华北落叶纷飞 D.北极极光绚丽 下图为“世界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11.关于该图的说法,准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12~13题。 1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优秀教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_教科版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教材分析】“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

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特别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下面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来学习吧!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

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

................................. 最新资料推…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

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1 ........................ 最新资料推… 荐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 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水平检测(无答案) 浙教版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水平检测浙 教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规律,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 B. 地球的自转 C.月球的自转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3.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 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4. 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5.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 四组图中,全部正确的是( ) 6.在南极搜集宇宙尘是我国南极科考队今年的一重大研究项目,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8.建功中学各位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白天也一天比一天更长 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A.a→b B.b→c C.c→d D.d→a 9.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A.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10.在赤道上,下面四种现象可信的是() A.太阳总是在6时升起 B.夏季昼长夜短

七年级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单元测试-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科学试卷

七年级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单元测试-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 复习资料-初中科学试卷-试卷下载 七年级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想一想: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小明的家乡 2.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3.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4.一孕妇乘船在太平洋上航行时生下了一对孪生姐妹,结果妹妹比姐姐大一岁,此船航行的方向是() A.12月31日向东过日界线

B.12月31日向西过日界线 C.1月1日向东过日界线 D.1月1日向西过日界线 5.关于时间、时区和日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叫地方时 B.日界线两侧的时间不同,日期相同 C.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D.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6.在南极搜集宇宙尘是我国南极科考队今年的一重大研究项目,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8.建功中学各位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白天也一天比一天更长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A.a→b B.b→c C.c→d D.d→a 9.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A.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10.在赤道上,下面四种现象可信的是() A.太阳总是在6时升起 B.夏季昼长夜短

不断运动的地球 复习(答案)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不断交替;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圈: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区时:把某一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因此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把整个地球划分为24小时区,每个时区为15度; 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补: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 3地球公转运动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夹角大,太阳高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天。 太阳高度与季节的关系: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种效应,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自秋分日至春分日,昼短夜长,冬至白昼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平分。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落,称之为极昼。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出,称之为极夜。 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地面所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根据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能量不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1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昼夜更替 C.太阳高度的变化 D.四季的变化 3.下列有关地球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北面是寒带,南面是热带 B.寒带有半年的极昼现象和半年的极夜现象 C.若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变小,则温带范围就扩大 D.热带地区的赤道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其他地区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4.板块构造说认为两个大陆极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 A.海沟 B.岛弧 C.巨大裂谷 D.巨大山脉 5.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差别在于( ) A.相对高度较小 B.相对高度较大 C.海拔高度不同 D.高低起伏不同 6.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2003年1月20日14时,则下列关于美国的纽约(西5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北京的日期是同一天(1月20 日 ) B.纽约这时是白天 C.纽约这时日期是1月1 9日 D.在纽约的朋友此是正在吃晚饭 7.北半球出现极昼区域最广的时间是( ) A.3月21 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 前后 8.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板块构造说,地球表面可分为六个板块 B.六个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 C.大陆漂移是由于板块运动形成的 D.从现象上看、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 9.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0.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在东经73°,两地区时相差约( ) A.5小时 B.4小时 C.3小时 D.2小时 11.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 A.辽阔的温带草原 B.珊瑚繁生的浅海 C.湿热茂密的森林 D.干燥的热带沙漠 12.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是( )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1)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1)从侧面看:自西向东。 2)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3)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6.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a地球自转b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 2.时区的划分。 (1)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2)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3)中时区(零时区):以O。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经度宽的地区。 (4)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 (5)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 (6)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3.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例如:伦敦所在的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120的地方时。 (1)区时的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因为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2)时差的计算原则: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