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闻导语的种类

新闻导语的种类

新闻导语的种类
新闻导语的种类

新闻导语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导语作不同的分类。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分类的方法:

一、根据时间的远近点,将导语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

1.直接导语

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时间差:报道最快的,可能是当即、当天;报道慢的,可能是数日、数周。为了加强新闻报道的时间性,遇到最近发生的事实,就把时间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遇到时隔多日的事实,它仍具有报道的价值,就在导语中回避时间要素,以其他形式开头,因而就有了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的区别。

一般来说,直接导语表达明确,叙述直接,语言简练,它常用来处理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大量的新闻,特别是日报、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多采用这种导语,因而它被人称为新闻写作的“载重马车”。如:

昨日凌晨,普通高校第二批本科录取工作全面结束,230所高校共录取26 692名考生,其中文科5 478人,理科21 214人。至此,我省共录取新生71 342人。

译文:昨天34国领导人致力于全美洲自由贸易圈的各项谈判之时,警察却穷于应付越来越多的示威者。街道由于之前的冲突而一片狼藉。

2.延缓导语

延缓导语的风格与直接导语不同,它或强调事件结果,或是用一段情节开头,或是引用报道对象的讲话以造成一种气氛。它的主要事实不是一开始就报道出来,往往放在导语的后半部分。这种写法迂回、生动、有创见,给人以轻松、舒展之感。它能寻找一个比较新颖的叙述点,使几天、几周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仍具有新鲜感。同时,也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有些记者对那些可以采用直接导语的新闻,也运用延缓导语开头。

在实际写作中,晚报常常需要采用延缓导语。这是因为许多重大新闻,日报、晨报已作了迅速的报道。晚报一般是中午截稿。在仅有的几个小时内,晚报记者很难挖掘出晨报没有报道的新材料。但又不能不对重大新闻作出反应。因而,晚报记者就采用延缓导语,以便同日报有所区别。另外,新闻杂志,新闻周报以及各类专业报纸,往往也采用延缓导语写作。因为,它们很难报道当天的新闻,但又不能因为报纸、电台对许多重大新闻已作过报道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怎么办?出路只有寻找新的报道角度,以崭新的文字形式把已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他们往往采用延缓导语报道重大新闻,把报道的重点放在解释新闻事件、阐述事件意义、提供背景材料上,而不去强调已经发生而妇孺皆知的事件。如:

一枚小小的遥控器竟能让3台加油机的电子屏像想显示多少公升就显示多少公升!近日,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一个加油站时,查处这样一种行骗新花样。

译文:Rudolph Almaraz 的病人来自肯塔基、康涅狄格、南卡罗来纳以及全国其他许多州。她们患有致命的乳腺癌,希望得到可能的最好治疗。如今,每天有许多他曾治疗过的病人致电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希望知道这位曾给她们施行手术的大夫是否将艾滋病传染给了她们。

二、根据选取事实、反映事实的主要特点,可分为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论型导语和橱窗型导语

1.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

1)提炼与概括

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括和直接陈述。例如: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主席向全世界宣告,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这条导语概述的是“结果”,是×讲话的“精要”,由于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大江截流这一信息及其意义,会立即为世人所理解。

译文:上月,Geraldo Asamoah 终于用脚将自己踢进了足球史,他成为穿着德国国家足球队队服的第一位非洲裔黑人球员。

这条导语概括的是一名非洲裔黑人能成为德国国家队一员的历史意义。

2)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具体的事物不但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典型而具体的材料在导语中加以叙述。如:

老年人有时很难记住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但是,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那些身体健康和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对复述人名、地名和故事等能力并没有减退。

译文:一个柔和的夜晚,情侣们漫步在尼罗河畔,互搂腰肢,细语轻吻。从前,这些穆斯林未婚青年将会因此而受到鞭刑。但1989年伊斯兰革命将严酷的社会裁决强加在苏丹后,政府首次在伊斯兰刑律上表现出缓和的态度。

这两条报道的导语出示了具体例证,它比抽象空洞的概述更能说明问题,给人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2.描述型导语

描述型导语,往往抓住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或事件发展的高潮,或事物的某一有意义的侧面,或是某个特定的场景,作简洁传神的形象描写,通过描写,造成现场实感,以吸引读者。描述型导语,也有不同的种类。通常将它分作“目击式”和“特写式”。“目击式”往往强调记者或当事人的亲眼所见,“特写式”则不一定,至少在行文中不必特别指出。其实,无论是“目击式”还是“特写式”,都离不开记者的现场观察,这种区分并没有多大的意思。还有人将它分为“人物描写式”、“场景描写式”,这是根据描写的内容划分的,在写作中,“人”、“物”、“事”、“场景”有时很难分开,它们在写法上也没有明显的特异之处,只是笼统地

描述型导语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

1)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如:

译文:几百名球迷站立着,向着场中令人目眩的全副武装的年轻球员高叫着。球以火箭般的速度在顶部装有小网的长棍间飞来飞去,球员的鞋也在水泥地上吱吱作响。身体撞击着木板,膝盖碾磨着球场。

2)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如:

当刘教授看到儿子扣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战士的未装子弹的自动步枪扳机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在香港回归中国两周年之际,这是出现的新气象之一。

小孩子扣动自动步枪扳机这个细节是很典型的,导语中虽然只描写了一个“笑容”。但含义却极为丰富。由担心、惧怕,到露出笑容,意味深长。这一个“活化”的事实,可以使读者明白许多东西。

译文:乍眼看,这六辆小车可称得上一列婚典队伍了。再看,却是一辆绿色体育工具车背后写着:“与水泵新婚”。后缓冲器上拖着四个摇摆不定的空气罐,而黄色警用带则用作彩带装饰。一边的车门上画着一颗心,中间写着“SUV+GAS”。

这条导语先给读者一个感性认识,之后才会让读者想想如此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从而达到强化目的的作用。

描写式导语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着笔处往往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情境。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即使未在现场,采访也应当做到“立体化”,让采访对象间接地为你提供一些情景。正如日本著名记者本多胜一所说,“要问到能够描写得如同亲眼见到一般,始终想要理解得如同亲眼见到了一般。──要达到像看电影一样”。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导语是担负着“定音”的任务的,导语中的描写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描写而描写。如:

一只十脚螃蟹被一位女神牢牢地踩着,女神手托一把利剑,双目坚定地望向远方──象征我国人民同癌症做斗争的战癌女神铜像今天在北京落成。

正如铜像名称所标示的,女神象征的是“战士”,建像的目的无疑也是宣扬“战”癌的决心,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美与丑的对比。因此,文章的主题也应当是战癌。描写本应扣紧这个主题,准确传达组建单位和雕塑家的意图。这条导语的描述是准确的,它连用“牢牢”、“利剑”、“坚定”三个修饰词,突出了女神的意志和力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单词,都有助于突出主题。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描述型导语中的描写要以最精练的文字,三言两语勾画出事物或景物特有的状貌,不要挥洒。如:

近百年以前,过早离开人世的剧作家和才子奥斯卡·王尔德终于在这个月回到他度过了半生的都柏林:他低头垂肩,面带自负的笑容,高居在梅里恩广场的一块岩石上。

导语中用来描写形象的部分只有最后的一句话,26个字。这个形象描写抓取了王尔德雕像的两个特点:低头垂肩和自负的微笑。消息主体中的背景介绍说:“王尔德曾因与年轻男子调情而遭到起诉并被监禁3年。这使他一蹶不振,终于在1900年46岁时逝世于巴黎。”人物的表情也许反映了雕塑家丹尼·奥斯本对王尔德重归故国的心态的诠释,而消息导语中的描绘,寥寥几笔,恰恰也再现了这一特点。描述型导语的“点睛”之笔,是记者观察与思考的结果。

3.评论型导语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记者在报道中大发议论,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议论。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揭示新闻本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1)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如:

留英博士沈浩,以专有技术作价510万元入股,占深圳市汉德胜化工涂料有限公司17%的股权,同时出任总经理。深圳市股资管理公司、市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占50%和33%的股权。这是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结合,个人技术入股与国有资本结合,变成新的资本组织形式的大胆尝试。

译文:右翼亿万富翁贝鲁斯科尼在星期一的意大利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胜出。这为新保守党政府的政治稳定创造了可能。

记者敏锐地发现了事件的价值,立即加以报道,并在导语中通过评述,揭示它的含义。

2)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如:

导弹要上天,人才是关键。为把有限科技力量攥成拳头,我军战略导弹部队今天组成了首批40名导弹技术专家方阵,这支队伍将在第二炮兵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

这条导语的议论只有10个字,颇为精炼,文句铿锵有力。

译文:为中东和平作最新努力的步伐放慢。以色列总理沙龙本周命令以军不要先动武,但巴勒斯坦军并未给予回应,暴力冲突无论如何将会继续下去。

这条导语对事实作出准确的判断与评论后,无需多说,点到为止。

4.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通过讲述这个典型事例,读者可以了解事物的细微部分,获得具体的印象,受到感染,为之感动,产生兴趣,进而由感性认识转入理性思考。

《新华每日电讯》1992年发了一篇消息,题为《四川老乡不堪重负“民告官”:得胜》,反映四川农民以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起而状告政府的情况。消息说,当年从1至9月,全省已有数十起这类讼案,大多是农民胜诉。但消息的导语却不是概述,而是用两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具体的事例:

绵阳中部徐家乡响水村是一个有200来户农家的小村庄。最近,村子里177户忍无可忍的农民自动筹款150元,推举农民安华等4人为代表,持村民们的控告信和分户签字画押的筹款书,到200公里的成都,向省、市人大、政府控告当地乡政府给予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

安华等人带着的全村1992年的负担账册表明:这个村农民今年以来付出的各种税费,已占至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5.88%,远远超出国家法定5%的负担标准。一些农民为避催款,只好四处躲藏,不敢回家。脸上罩着愁云的安华说,“我们希望能有人给我们做主”。

这是今年四川发生的农民因负担过重而状告政府的事例之一。

一个安华等人上告的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农民负担过重的具体情况,了解了农民们的情绪和决心。上告结果会如何?读者也产生了一份悬念。这就是橱窗式导语的妙处。

西方记者似乎尤为偏爱这种导语。如:

译文:Andre Ferretti 乘船直下Tagaba 河,上岸后穿过红树林登上山岭,远眺草原、山峦和大西洋波光粼粼的壮美景色。在那儿他和七位林业工人砍出野草,种上了上百株几英寸高的树苗。大西洋雨林,这种世界上最与众不同、濒临灭绝的林地的重建开始了。

导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导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导语能满足读者的新闻需要

读者读新闻,与阅读其他文体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阅读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读者可以容忍“慢慢来”,甚至期待着“慢慢来”。如果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人物的底细、故事的结局告诉读者了,读者会感到索然无味。但对新闻作品,读者的心理期待就不一样了。他要求一目了然,一眼就能抓到主要新闻事实。如果看了开头,还没有看到他想要了解的新闻事实,他就不看了,甚至还会对这类报道感到厌烦。特别是现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学习都很忙,各种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又多,这种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而消息导语正适应和满足了这种需求。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们强调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四、导语是编辑取舍新闻的准绳

20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每天的新闻,本国的、世界各地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科学、文化、教育、体育等等方面的,可以说多不胜数。一家美国报纸的编辑统计说,他们编辑部每天进稿量是七八千条新闻,其中包括各个通讯社、报纸、新闻社和本报记者采写的新闻。《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的通讯社每天发稿五万字。美联社每天发稿八万字。我国新华社每天播发中文稿五六万字。数量如此之大的新闻稿,编辑是很难从头到尾逐条细看的。他们往往凭导语取舍。如果导语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进一步审读

导语,对记者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导语是迫使记者决定新闻重点的催化剂

写导语,必须选择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作者一动笔,就必须考虑这条消息的报道中心,不能把采访所获的事实不分轻重主次地塞进导语。而导语,就像一部交响乐的前奏,一经写下,就决定了整条消息的格调,并决定了消息其他部分是什么样子。美国新闻记者亨利·费厄科曾指出:“每个研究过导语的新闻记者都懂得,为什么导语必须经过这么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导语对于他和对于读者是一样重要的。写作导语能够集中记者的智力,迫使记者决定新闻中什么是重要的,他想强调什么;同时,记者写作导语时就能最终地确定新闻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看,导语确实是“显示记者才华的橱窗”,是写好消息的关键。一个平庸的记者,只能写出平淡无味的大路货导语。

六、导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写作要求

1)要抓住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一条优秀的导语,必须抓住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导语,既不能写得空洞无物,也不能把次要的内容、次要的细节塞进来。怎样抓住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呢?一般应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因(Why)、如何(How),被称为新闻六要素。这六个要素,是把新闻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使报道走向精确的最初步的阶梯。虽然不是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具备六要素,但每一条新闻,都包含了其中多种要素。导语写作中,选择好一个或几个最重要的要素,往往是写好导语的前提。美国一本新闻学著作中,曾画了这样一幅图:一名采访归来的记者,端坐在打字机旁,神态严肃,全神贯注,两只手正按在打字机的键盘上,打字纸已卷在滚筒上;在记者的头部上方,则无规则地排列着六个多角形,好像头冒金星似的,六角形里分别是“When”、“Where”、“What”、“Who”、“Why”、“How”,图下的文字说明是:“一条正确的导语未必是最优者,最优秀的导语总是来之不易。”从这幅插图可以看到,处理好新闻要素是写好导语的基础。

一般说来,“何时”、“何事”这两个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

运用“何时”这个要素,必须遵循“最近点”的原则。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通常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点”,而不是事件发生、发展及至结束的整段时间;而“这一点”,又离报道时间最近。

导语写作中,如果选择的时间要素不是“某一点”而是某一段;或选择的“某一点”不是离报道时间最近的“一点”而是较远的“一点”,新闻就会给人陈旧之感。

美国新闻学学者希伯特谈到选择新闻的第一个要素──时间时曾指出:“我们常说,没有比昨天的报纸更老的东西了。报纸的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过了一天,新闻就要加上新的消息加以改写。”在新闻写作中,我们一定要扣住“最近点”。如果所报道的事实时过境迁,则要从新闻事件发展中努力挖掘“今天”的新闻依据。

在导语写作中,如果实在挖掘不到“最近点”、“新闻由头”,则可以考虑写成“延缓型导语”。

“何事”这个要素,一般情况下,比“何时”这个要素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单独一个“时间”要素,还

处理“何事”这个要素,比较麻烦的是,一条新闻,包含的往往不止一个新闻事实,作者写作中,必须抓住最主要的事实。

虽然说“何时”、“何事”这两个要素比较重要,但并非说,其他要素就可有可无了。事实上,哪一个要素新闻价值最大,是随新闻的内容和背景而变化。

新闻中的“何人”要素,常常是某个人,有时也指某一类人,以至企业、单位、团、国家机关等。新闻中的“人”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要注意抓住主体。如果新闻中的“何人”要素是一位著名人物,新闻就写下他的赫赫大名;如果“何人”是读者陌生的,新闻价值不在于他而在于他所做的事,那么,导语中只宜作简单的介绍,而把详尽的身份说明转移到导语以后的段落处理。

“何地”要素同其他要素相比,虽然不可缺少,但并非特别重要。但读者特别关心新闻事实的地点时,如举行会议、演出、比赛、展销、发现了某一新矿等,就应突出“何地”要素。

“如何”要素,通常指新闻事实的具体情况、具体细节,它一般出现在主体中。有时候,为了加强新闻的现场实感和生动性而制作的描写式导语,亦可写入导语中,但切不可巨细无遗。

至于“为何”这个要素,比较复杂。以往,为了抢时间,人们在写作中,往往只抓住“何时”、“何事”、“何人”、“何地”等要素。在现代新闻写作中,由于读者对“为何”的探究心理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重视“为何”这个要素。应该说,这个转移是很有意义的。回想以前一些令人难忘的报道,往往是那些经过深入挖掘,回答了“为何”这个要素的新闻。但是,在处理“为何”这个要素时,我们应特别审慎。因为,“何时”、“何事”、“何人”、“何地”这些要素,涉及的往往是事物的现象,比较容易弄清楚。“为何”这个要素,涉及到事物的根据,不太容易弄得明白。如果调查不深入,下笔不慎重,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样说,并不是要大家回避这个要素,而是说,“为何”这个要素,在新闻写作中越来越重要,大家既要“迎难而上”,又要慎重。

总之,一条导语,要抓住主要新闻事实,就要选准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

2)要特别讲究可读性

任何文章都需要可读性,但导语要特别讲究可读性。因为导语担负“吸引读者”的重要任务,而它面对的读者,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它的可读性,要适应读者广泛的需求。一则导语,如果不具备可读性,一开篇就给读者设置了一层“文字障碍”,读者就无法读下去了。

增强导语的可读性,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将一连串的数字、名词术语、人物头衔、单位名称塞进导语。

导语写作中,不可能完全回避数字。使用数字时,可浓缩,使之简化;可对比,使之明了;可换算,使之接近读者;可形象性地描述,使之生动。不能不加选择、不动心思地全堆上去。涉及到名词术语和人物头衔、单位名称时,也应严加选择,不能让读者读了半天,还抓不到新闻事实。

(2)遇到专业性的问题,应尽可能作通俗化的表述。导语写作中,往往遇到专业性的问题。这些专业问题,外行看不懂,记者写作导语时,就要考虑广大读者接受性,采用通俗化的表述。

(3)尽可能新颖、形象。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每一篇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必须“和别人不一样”。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从表达形式上看,如果因袭别人的套路,落入俗套,写一些陈词滥调,同样可能损害新闻的时新性,让读者腻味。因而,导语写作,也应该独出机杼。与新颖性相关的,是它的形象性。相对于抽象的事物,形象性的表述总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导语写作中,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也是增强导语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短、精炼

导语在整个新闻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要写得很长。西方一些专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建议,导语段落的长度应限定在35个词之内。中国的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新闻的导语,一般不应超过50个字。虽然这些字数的限定不是绝对的,但导语应尽可能地简短、精炼,是毫无疑义的。

导语写得简短、精炼,关键是抓住新闻事实的核心,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并把一切空话、套话、废话删除掉。有些导语写得冗长,其毛病就在于言不及义,废话太多,或是把导语当作“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什么东西都想在导语中交代清楚,结果是什么也没交代清楚。

评论这张

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要素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以至于新闻图片、新闻评论等 通常情况下新闻作品要具备如下六个要素,即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以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 一:明确“一句话新闻”的概括题的答题要点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就某一则新闻材料的概括而言,不一定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的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2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为加强迫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阅读新闻材料 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首先找出重要的的语段或语句。 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因为新闻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受众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最后,我们就可以试着组句。 一是常规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二是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依据新闻材料倾向 验证表达有无偏差 对初步拟出的“答案”进行验证,是一步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导语”并非对新闻事件作出概括叙述,或者没有“导语”,只有一段内容,新闻要点又难以准确把握的新闻材料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新闻类语段概括注意点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 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结果)。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当堂巩固 阅读消息,拟一个不超过12字的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 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 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是言论的重要形式。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 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特点是内容单 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 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 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 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 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文章的要素,是指一篇完整文章的必要构成因素。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构成因素。 1.新闻评论的要素 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的要素实际上是论说文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项,但具体要求与一般论说文有所不同。 论点是指对于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论据则是社论列举的三个可能的原因,贯穿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是论证。 2.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新闻评论的要素 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要素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论点 论点 总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的要求 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的功能 与确切理解、恰当运用论据有关的问题 论据 论据的种类 论据材料与论点必然联系的条件 论证的概念 论证 恰当论证的要求 论证的逻辑方式 论证的方法 新 闻评论 的要素

在一些新闻评论中,常常出现一些仿佛三要素不全的现象,但是又不影响人们准确理解。 任何一篇有存在价值的评论,都需要论据;至于具体论点或论断是否需要论据,则取决于论点或论断本身是否具有明白性,而不是作者是否掌握所需的论据。 3.要素间的关系 具体理解评论三要素的关系,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层面: (1)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们都是有形的存在;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属于无形的存在。 (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不论是事实还是理由,都是处于评论作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与论据既以各自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又因之相互为用。 (3)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二、论点 1.新闻评论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指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2.总论点与分论点 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论点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1)总论点 总论点,又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被人们视为“评论的灵魂”的论点,是指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总论点

【VIP专享】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选择填空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前述要求,其关键和前提在 于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一)强烈的新闻性——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 (二)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从其本质属性的角度看 (三)广泛的公众性或群众性——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 (四)严格的科学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评论员文章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 编者按语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 专栏评论特点: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 编者按语: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编者评论。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短评: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 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 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 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确定了评论“说什么”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新闻评论的文风(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 一、论断准确,态度鲜明 (一)、总是以第一人称面对受众直接讲话(二)、在语言上多采用判断句式 二、注重概括,逻辑严密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2)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新闻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两原则: 一、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对新闻事实的表述准确;①新闻报道中用词忌讳不准确②避免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合理想象。2.对新闻内容材料的选择准确。3.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准确。 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简单地说就是“新鲜、快速、简短”。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 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 其他:塔斯社、新华社

新闻评论重点

一、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与新闻报道中叙事性因素相比,有什么不同? 1它们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服务的,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作用 2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不一定都具有新闻性 3新闻评论的叙事性因素之间应具有认识上的相关性,其相关性体现为都是观点服务 4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是为表达观点服务的,不要求完整全面 5新闻评论中的叙事语言,不要求像新闻报道那样的客观中立。 二、论据的来源? 1直接来源①本人的亲身观察和发现2间接来源公开普遍容易获得的; 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专业知识转为国民知识 三、论据的要求? 1没有争议2与论点和评论对象相关3接近(准确性) 4新鲜(相对于事实论据在评论中使用频度和读者熟悉的程度而言的) 四、叙事的策论有什么? 实际写作时,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策略选择。开头即可以陈诉事实也可以先表达观点。 五、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油头”徐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 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 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六、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 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 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七、论证对于当代新闻的意义? 1观点传播格局看①论证是消除质疑的方法②多元价值、多元利益的社会:逐渐开放的言论空间 2从评论议题的时代特征看:公共性、平等性、交流说服性 八、掌握新闻评论中运用的逻辑方法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 1首先辩识论证中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2辩识前提与结论的关系特征 九、下面的论证,才用了哪种逻辑推理方法?(人总是要死的, 第一段运用的是归谬法。第二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十、分析下面这篇评论第三段的评论类型及其说服效果。(如果“空置率和高房 这篇评论第三段的论证类型是归谬法,其实这一段的论证特征比较明显,先暂时接受“‘空置率和高房价没有直接联系’的逻辑成立” (这是住建部官员的观点),然后,再通过与“农产品的囤积炒作”的比较,来提示出前一个判断所造成的“古怪的分裂”, 由此反驳“空置率和高房价没有直接联系”这样一个观点。这两个特征,都符合归谬法。因为,按照形式逻辑的一般界定, 归谬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逻辑推下去,直到推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这个逻辑的无效。它有三种形式(1)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假判断;(2)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两个矛盾的判断;(3)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与其相矛盾的判断。 十一、若干~(类比推理)

新闻评论 重点

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它集中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3.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4.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优说服力的论据。 5.理论性论据:就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里、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加剧、炼语等。 6.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正是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7.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8.论证: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9.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10.论证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 11.例证法(事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1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论新闻评论学的_新三要素_

2012年1月学术交流Jan.,2012 总第214期第1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14No.1 [收稿日期]2011-10-27 [作者简介]霍华民(195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新闻理论与实务研究。 论新闻评论学的“新三要素” 霍华民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新闻评论学教程中的新闻评论要素,仍然延续使用议论文的 “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新闻评论和议论文并非同一种文体,它们有共同点,但在新闻性上又截然不同。显然,完全“照搬”议论文的“三要素”,实在不科学,或是不够严谨。创新发展新闻评论学,“新三要素”应该是事实、事态、事理。 [关键词]新闻评论;论点;论据;论证;事实;事态;事理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2)01-0192-03新闻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大都是滞后于新闻实践的探索。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强新闻理论的研究步伐。对于新闻评论学的内容框架来说, 要编撰或修订一套新教材, 实在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对此,我们理解更不想苛求。但是,新闻学需要创新,不能滞后。这是高校科研的需要。于是,我想:从运用现有教科书,在发展创新“新闻评论的要素”上做一点探讨。 在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地位越来越显著的今天,新闻评论也越来越饱受到媒体人和受众的关爱与关注。由于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凸显, 当下许多传媒都加大了新闻评论的“生产力”。于是,新闻评论的实践应该走到新闻理论之前,反过来促进新闻理论的发展进化。遗憾的是, 迄今,多年来新闻理论都将新闻评论看做是议论文的派生体裁, 同时把议论文的三要素,一直也作为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我认为,随着信息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新闻评论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要研究学术前沿问题,创新新闻评论的理论,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新闻实践。就现有新闻评论的教科书上的实例,真正在课堂上没有一个能讲。时代发展太快,教材严重滞后。因此, 我想从新闻学的角度去探究一下新闻评论的“新三要素”。以下简称“论点、论据、论证”为“三论”;“事实、事态、事理”为“三事”,也称为 “新三要素”。一、概述“三论”与“三事”的定位比较 说新闻评论的要素,“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要素”,这方面应该有不同。据此,探究一下“新三要素”的内涵和创 新要素的必要性。 1.“三论”的定位。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 论证”。在新闻评论教程上有解释。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的说法: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 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即提出“证明什么”的问题)。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即提出“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所谓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即解决 “如何来证明”的问题)。2.“三事”的定位。事实,《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解释为:“事情的真实情况。”写作新闻评论,首先是需要选择有新闻性强的有价值的客观事实。从写作顺序上讲,这才是新闻评论作者的第一个环节。其实,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评论作者的选题和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因为写新闻评论,不能像写议论文那样随意发挥。事态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解释为 :“局势”。这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是需要作者紧密关注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通过对新闻客观事实的思辨,进一步把握住本质的问题。事理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解释为 :“事情的道理”。作为写作新闻评论的最后目的,就是以理服人,而且要讲清道理。在“组成说理体系”这方面,应该是相同的。总之,议论文不能等同于新闻评论。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点。所以,研究 · 291·

新闻评论 重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它集中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3.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4.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优说服力的论据。 5.理论性论据:就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里、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加剧、炼语等。 6.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正是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7.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8.论证: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9.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10.论证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 11.例证法(事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1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13.比较法(比较论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和错误。 14.喻证法(比喻论证):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15.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具体方法包括: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反证法和归谬法。 16.直接推理: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 17.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式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式的推理。在实际的运用中,演绎推理并非表现得非常简单与明晰,而是在评论的段落思想的展开中逐步体现的。 18.归纳推理: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只是结论的一种推理。归纳推理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作者:————————————————————————————————日期: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消息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消息种类 常见分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其他分类 1.简讯(包括一句话新闻、要闻、快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地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如一些报纸上辟有“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各地零讯”等栏目,刊登的消息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些栏目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一般不分段落。既没有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要求简单明了地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个事。 2.短消息。即用简洁的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此类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有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都要写得具体、完整些。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详细地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的事实。这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有的写出事件的全过程或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长消息主要报道重要的会议、重大的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因为这些报道的内容重要又丰富,如果只写简讯或短消息就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当然,有些重要的会议或事件,也可以先发一个短消息,然后写长消息或通讯作 4.特写消息(也称目击式消息或情景消息)。即对事情的发生或人物活动的现场,给予准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