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位学者领导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A 梅奥;

B 冯特;

C 闵斯特伯格;

D 马斯洛。

2、下列关于人的个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个性具有独特性;B个性具有综合性;C个性具有稳定性;D 个性具有相同性。

3、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其行为的表现往往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显得幼稚,此种现象被称为()。

A 冷漠;

B 退化;

C 逃避;

D 不安。

4、管理方格理论绘制了一张对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管理者对生产的关心,纵坐标表示管理者对人的关心,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管理方式。其中一种只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人的因素的管理方式是()。

A 1.9型管理;

B 1.1型管理;

C 9.1型管理;

D 5.5型管理。

5、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描述的“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

A 经济人;

B 自我实现人;

C 利他人;

D 社会人。

6、目标管理是在1954年由美国哪位著名管理学者首先提出的。()

A 泰罗;

B 德鲁克;

C 巴纳德;

D 威廉大内。

7、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以及与此有关的感情、思想等抑制而不承认其存在,即将其排除于意识之外,这被称为()。

A 逃避;

B 压抑;

C 替代;

D 投射。

8、下列哪种激励属于外在激励方式()。

A责任感;B胜任感;C成就感;D嘉奖。

9、某人原不打算购买,忽遇锣鼓喧天的商品展销会,或遇有人排队,则争购某一商品,此为哪一种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

A随机型;B触发型;C执行型;D习惯型。

10、人们通常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下列各能力中哪个属于特殊能力。()

A 观察力;

B 数学能力;

C 抽象概括能力;D记忆力。

11、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

A 爱的需要;

B 成长需要;

C 自我实现需要;

D 成就需要。

12、缺点列举法是通过对事物特别是对物品的观察,把它的缺点列举出来,提出改革设想,并且付诸实践的创新方法,该方法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 威廉大内;

B 鬼冢喜八郎;

C 巴纳德;

D 法约尔。

13、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感或情绪,比如心情舒畅、内心喜悦、闷闷不乐等。那么这种情绪被称为()。

A 热情;

B 情商;

C 心境;

D 激情。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格健康的三标准之列()。

A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的能力;B 有外向的人格特征;C自我控制的能力;D保持内心平衡和满足状态的能力。

15、个人为了迎合供给需要满足的保护者,如父母、师长、主管,在思想及行为上模仿他们,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照着他们的希望行动,如此可以减少挫折,这被称为()。

A 反向;

B 投射;

C 表同;

D 替代。

16、下列心理现象哪个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A 能力;

B 气质;

C 信念;

D 性格。

1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

A越少;B 越多;C 不变;D 不确定。

18、团体成员关系分析图是由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家创造。()

A 莫雷诺;

B 贝尔斯;

C 勒温;

D 梅奥。

19、在劳动时间内,扣除休息时间后的实际劳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叫实际劳动率。RMR(能量代谢率)值愈大,实际劳动率应该()。

A 愈高;

B 不变;

C 愈低;

D 不确定。

20、心理学家勒温对领导方式进行了研究,归纳出三种领导方式,分别是独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

A 家长式领导;

B 集权式领导;

C 分权式领导;D放任式领导。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述的基本需要。()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社交的需要;

E 安全的需要。

2、下列哪些是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A是自发形成的团体,没有什么明白的条文规定;B 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彼此吸引,相互依赖;C制订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个人的行动,要求组织的一致性;D组织内的个人是可以互相替换的,不重视个人的独特性;E 其领袖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与权力,但他们具有实际的影响力。

3、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慧结构”学说。他认为智慧因素是由三个变项构成。()

A 产品;

B 符号;

C 材料内容;

D 转换;

E 操作。

4、下列哪些是典型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A操作型条件反射论;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C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E期望效价论。

5、为了提高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使劳动丰富多样,企业普遍采用工作再设计的措施。以下哪些是工作再设计的内容。()

A扩大工作范围;B工作轮换;C 工会福利;D 终身雇佣制;E弹性工时。

6、西方管理心理学者认为,从传统管理到管理心理学,实际上存在四种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

A经济人;B 利他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E社会人。

7、人的行为改变的四个层次分别是()。

A 知识的改变;

B 态度的改变;

C 个人行为的改变;

D 组织行为的改变;

E 兴趣的改变。

8、领导行为四分图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945年所研究设计的,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列出了1000多种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通过逐步概括,最后归纳为下列两大类。()

A 抓组织;

B 关心人;

C 抓权力;

D 抓成本;

E 关心成本。

9、下列哪些是正式组织的特点()。

A讲究效率,工作协调,良好的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B分担角色任务,形成良好的人群关系,分工专业化;C建立权威,上级的正式权力是由组织赋予的;D制订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个人的行动,要求组织的一致性;E组织内的个人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10、人的知觉具有下列一些原则和特性。()

知觉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11、戈登根据实验观察创建了统摄创新法。在戈登看来,所谓创新无非就是将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组成新的结构,创造出更出色功能的事物。为了实现创新,戈登认为我们需要类比思维,他据此提出了四种类别方法,分别是()。

A 模式类比;B拟人类比;C直接类比;D象征类比;E幻想类比。

12、在通过意见沟通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诸方法中,组织习惯使用权威法,下列是权威法的优点。()

A简单明了;B迅速而节省时间;C行为一致,秩序井然;D可以控制与统一一个组织;E对使用者来说,可以增加其自信,是主管优越地位的一种保证。

13、下列哪些特点是对“社会人”假设的描述()。

A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B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C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D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E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14、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经营管理好坏的总看法和总评价,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一般地,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主要有()。

A 股东权益最大化;B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C 经营者权益最大化;D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观;E 最大利润价值观。

15、下列关于构成工作环境的噪声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有()。

A噪声是一种使人感到烦躁、扰乱、不舒服或者有害于听觉的声响;B 噪声可能影响睡眠,造成失眠与神经衰弱;C噪声影响人的新陈代谢,使消化不良与血管硬化等;D 噪声使人容易烦恼与疲劳,降低劳动效率;E 噪声能够干扰讯号,容易引起工伤事故。

16、下列是单向沟通的特点。()

A传达者背向收受者,没有视觉上的沟通;B不准提出疑问,或发出笑声、叹气等任何表达收受状态的反应;C传达者以尽快的速度说明长方形连接的模式;D传达者面向收受者,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情,了解他们收受消息的状态;E收受者可以随时提出任何质询要求传达者解答。

17、工业企业中测定工人疲劳最常见的方法有()。

A脉搏测定法;B动作测定法;C信号测定法;D自我感觉测定法;E疲劳强度测定法。

A创新的结果应当是新颖而独特的,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的;B创新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新颖而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法;C创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创新主体专心致志;D创新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的;E创新的主体有创新的欲望和动机。

19、下列哪些属于构成组织的无形要素()。

A共同的目的;B自愿效力;C坚强的信念;D协调一致;E 实施工作的工作人员。

20、实验室实验有下列一些明显的优点。()

A实验者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变量;B 得出的结论可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C实验者能随机地分配被试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去;D它能使自然环境中的复杂条件简单化;E 它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度。

三、简答题

1、简述“群因素结构”能力理论。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简述什么是学习曲线并列举一种常见的学习曲线。

4、简述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方法。

5、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类型。

6、简述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7、简单介绍影响他人行为的协助法。

8、简述创新思维的特征。

9、简述什么是访谈法和结构化访谈法。

10、简述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1、简述什么是垂直思维与侧向思维。

12、简述科学的测定疲劳强度的方法。

13、简述意见沟通的功能及对组织的作用。

14、简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5、简述缺点列举法及其应用。

16、简述常见的几种学习曲线类型。

17、简述什么是现场实验法。

18、简述“二因素结构”能力理论。

19、简述罗伯特?豪斯的激励综合模式理论。

20、简述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1、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

22、简述创新思维的特征。

23、试对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进行比较。

24、简述动机及动机的来源。

25、简述什么是气质。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需要。

27、简述非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28、简述影响创新的个体因素。

29、试述影响青年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些个体因素。

30、简述青年如何加强注意力。

31、从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四种常见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中任选一种进行简要介绍。

32、简述扩大工作范围的一些常见方法。

四、论述题

1、试论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影响。

2、试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试述工作再设计的发展及应用。

4、试述头脑风暴法及其实施方法。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

2、( D )。

3、( B )。

4、( C )。

5、( A )。

6、( B )。

7、( B )。

8、( D )。

9\( B )。

10、( B )。

11、( C )。

12、( B )。

13、( C )。

14、( B )。

15、( C )。

16、( C )。

17、( A )。

18、( A )。

19、( C )。

20、( D )。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

2、(ABE )。

3、(ACE )。

4、(BCD )。

5、(ABE )。

6、(ACDE )。

7、(ABCD )。

8、(AB )。

9、(ABCDE )。

10、(ABCDE )。

11、(BCDE )。

12、(ABCDE )。

13、(ABCE )。

14、(BDE )。

15、(ABCDE )。

16、(ABC )。

17、(ABCDE )。

18、(ABCDE )。

19、(ABCD )。

20、(ACD )。

三、简答题

1、简述“群因素结构”能力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提出与二因素结构理论相反的群因素结构理论。塞斯登认为,能力是由许多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所构成的。他总结出大多数能力可以分解为七种原始的因素,它们是:①计算;②词的流畅性;③词语意义;④记忆;⑤推理;⑥空间知觉;⑦知觉速度。他对每种因素都设计了测验内容和方法。然而实验的结果同他设想的相反,每一种能力与其他种能力都有正相关。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中的人,一般意义下的个体不属于研究范围;

第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中人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

第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中与管理活动有关的人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与管理活动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等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所以,一言以蔽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与管理活动有关的,人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

3、简述什么是学习曲线并列举一种常见的学习曲线。

答: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学习的成果常随练习次数的增多与时间的经过而有所变化,若将此种关系画成曲线,即成为学习曲线。通常将练习次数或时间记于横坐标,而把成就的分量记于纵坐标。

1.先慢后快

工作刚开始时进步缓慢,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进步递增,此是正加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1)初从事工作,心理上未进入现实状况;

(2)工作内容较复杂或困难,一时还不能熟练,多见于技术性工作;

(3)以前的旧习惯干扰当前的工作。

2.先快后慢

有些工作一开始时做起来进步很快,但继续下去后渐渐表现进步递减,此是负加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1)刚开始时有较高的工作动机,兴趣浓厚;

(2)单调而熟悉的工作,时间一久效率渐低;

(3)有些工作含有难易不同的内容,较易的部分先被克服,剩下较难的部分,进步自然就缓慢下来。

3.高原现象

在学习一种复杂的活动时,不但在曲线上可以发现缓慢或快速进步的现象,同时也呈现缺乏进步现象,此种现象在学习曲线上形成一种水平的部分,如果此水平部分持续较长时间,则此部分称为高原现象。呈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可能为:

(1)工作时间太长,产生心理上与生理上的疲劳;

(2)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3)可能正进行潜在学习,其成果未表现出来。

4、简述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方法。

答:实施的要点如下

(1)建立两个小组:设想组和专家组。设想组的基本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观念,专家组的任务是负责对设想组提出的各种观念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般而言,两个小组要分开解决问题,以克服设想组成员因为担心专家在场怕批评,不敢大胆发言的心理。

(2)设想组在讨论时,要多多益善,主意越新、越怪,越好。要把所有人的设想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

(3)设想组成员在讨论时,不论他人的观点正确与否,不得批评,甚至不能有任何怀疑的表情、神色和动作,以防止阻碍创造性设想的出现。

(4)专家组在评价时,要每个观点,都要深思熟虑,要注意吸收每个观点的合理成分。

(5)小组长在讨论时不得发号施令,批评他人,要注意引导成员扩大思维的空间,提出更多的观念。

(6)如果在第一个循环中不能解决问题,应另换一套人马重新开始这一过程,若要继续由这些成员来解决的话,需要再换一个讨论的思路和角度。

5、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类型。

答:对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心理类型分析,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从而促进企业生产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六种。

1.信誉型

有的消费者崇尚名牌,这是名牌信誉;有的是企业信誉,某厂商品A是名牌,就连该厂非名牌的商品B他也信得过;还有一种是营业信誉,即对某个商店或对某营业员特别相信,每次购买似乎非和他打交道不可。

2.习惯型

有的人并不计较商标、牌号是否出名,他用惯了某种商品,对它有较深刻的印象,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若给他换个牌子,就感到不如意。

3.选购型

这部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非常仔细认真,左顾右盼,甚至邀同伴当顾问。在选购型的消费者当中,有的以选价为主,购买商品,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如何,对于“一次性处理”很感兴趣。有的以挑选优质为主,价格髙低,属于次要问题。其他还有如选购花式为主的消费者,等等。

4.随机型

没有预定的设想,随遇而购,一切以兴趣为转移。随机型购买者有的因为购买目的不强,有的则因为缺乏商品知识,确实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5.触发型

原不打算购买,忽遇锣鼓喧天的商品展销会,或遇有人排队,争购某一商品,现场情景激发了他的购买行为。

6.执行型

这些人的购买行为是奉命行事,指令可能来自不同方面:或者是长者嘱咐,或者是同事委托,或者是孩子的强求。这种人购买商品时,机动权限很少,许多选择条件已被指令者所限定。

6、简述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答:(1)书面沟通。在组织内书面沟通有布告、通知、备忘录、公报、壁报、刊物、专题报告、职工手册、建议书及士气调查问卷等;对外则有市场调查问卷、刊登广告、职工招募启事及发布新闻等。书面沟通的优点是具有权威、正确性,不容易在传达过程中被歪曲,可以永久保留,收受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详细阅读以求了解。

(2)口头沟通。在组织内有面对面的晤谈,各种讨论会,会议,教育训练中的授课、演讲、电话联系等;对外则有街头宣传,推销访问,口头调查,与其他组织间的洽商会谈,向外发表演说等。口头沟通的优点是有亲切感,可以用表情、语调等增加沟通的效果,可以马上获得对方的反应,具有双向沟通的好处,且富有弹性,可以临机应变,

但如果传达者口齿不清或不能掌握要点做简洁的意见表达,则无法使收受者了解真意。沟通时收受者如果不专心、不注意、或心里有困扰,则因口头沟通一过即逝,无法回头再追认。

7、简单介绍影响他人行为的协助法。

答:莱维特称此为AA模式,取名自美国的戒酒团体,其戒酒的方法是由戒酒者自己决定戒酒与否,但当他需要别人帮忙时,团体中的其他人随时可以协助他,听他诉苦,同情他。已经戒了酒的人,提供自己的经验从旁鼓励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不会感觉到任何的命令,威胁或狡诈。戒酒者是自己戒酒,而不是被禁止喝酒。

此法来源于罗杰斯病人中心的非指导式治疗法:假设人们应该对自己行为的改变负起大部分的责任,引导改变者只能从旁协助,而非控制或操纵被改变者。

AA模式的理论根据是:学习是学习者本身主动负责改变行为的过程。别人只能协助,而无法确定行为的改变。

此模式改良后应用在管理上便成为协助法,简单说明如下,A代表欲改变他人行为者,B代表被改变者。

(1)A设法让B知悉问题之所在,进而认清行为改变的必要。

(2)让B负起选择改变行为方法的责任,由A帮助提供寻找方法。

(3)A与B互相沟通,交换两人对某一种方法的意见。

(4)B从中选择一种A可以接受的方法,两人都同意最好,能妥协也可以,不能妥协则重新再商讨。

(5)B尝试改变行为,从旁支持、鼓励,因为行为的改变即使自愿的,也将引起内心的紧张与不适,因此A 可能成为B抱怨或攻击的对象。

(6)B发现此法可行,行为改变成功,且趋于稳定。

在组织中,主管运用此法改变职工的行为,可能费时费力,不如权威法简易快速,但此法最重要的是没有不良的副作用,而且B一旦以此法改变行为成功,则对人具有信赖感,使以后的行为改变更趋容易,经常使用此种方法甚至可以使A在必要时易于行使权威,因B已不感到A要他改变行为是一种挫折。

8、简述创新思维的特征。

答:1.新颖性

这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创新思维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创新思维的结果也表现出新颖性,必须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新的关系。这种新的关系也许是由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确实产生了的,也许是并没有新出现,只不过以前不被人所认识的,也许是人们先前的认识不正确,也许这种关系虽被人发现,但特定社会范围内的个体并不知晓,他通过努力也发现了这种关系。

2.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创新思维区别于一般思维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奥斯本进一步阐述道,创新能力就是想象、预见和提出见解的能力。创造性想象参与后,能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假设、新的形象,这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创造性想象是以它的新颖性、生动性来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3.创新思维需要多种心理活动过程作支撑

例如,创新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的因素,又有辐合思维因素。因此不能将发散思维等同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也包括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基本思维因素,没有这些基本思维作为基础,创新思维没法完成。只要承认思维都是以信息为基础这一点,就必然要承认这些基本思维不仅是非创新思维的因素,也是创新思维的要素。观察、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也是创新思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个体的个性因素诸如好奇、冒险、宽容也会对创新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9、简述什么是访谈法和结构化访谈法。

答: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来探究被调查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将访谈法分为了具体三类:结构化访谈、无结构化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在结构化访谈中,研究者严格地控制访谈的走向

和步骤,访谈的内容、问题的顺序及记录方式都已标准化,研究者也对所有的受访者都按照同样的程序来操作。

10、简述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答:哈佛大学科学家麦克利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他在成就需要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发展出一套成就需要的理论。他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工作上取得成功或者攻克了难关,解决了难题,从中所得到的乐趣和激励,超过物质的鼓励。报酬对他来说,主要是衡量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大小的一种工具。这种人事业心强,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甘冒一定风险,但不是赌博,密切注意自己的处境,不都是所谓“进取的现实主义者”。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于企业,对于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公司拥有这种人越多,它的发展越快,得利越多。一个国家拥有这种人越多,就越兴旺发达,越是能迅速走在世界的先进行列。

11、简述什么是垂直思维与侧向思维。

答:这种分类方法是英国的爱德华·德·玻罗提出的。他认为,侧向思维就是把注意力转向外部,从而找到问题限定条件下的常规方法之外的新思路。垂直思维则是从一个信息推演到下一个信息的逐步逻辑推理过程。这两种思维过程对创新思维都有贡献。一方面,侧向思维有助于创造独特的想法和方法,另一方面垂直思维对于评价这些想法和方法很有用。侧向思维提高了垂直思维的有效性,因为它为垂直思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垂直思维则提高了侧向思维的影响,因为它能很好地利用产生出来的想法。侧向思维可以用一句成语来描述,“无意插柳柳成荫”。

12、简述科学的测定疲劳强度的方法。

答:目前,测定疲劳强度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计算能量代谢率。

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力消耗。工作时体力劳动强度不同,能量的消耗也不同。由于各个劳动者的体质有所不同,因此,对同样强度的体力劳动,能量的消耗也不同。为了消除这一差异,把能量代谢率作为衡量劳动强度的指数。

能量代谢率=劳动代谢量÷基础代谢量=(劳动时能量消耗量-安静时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是劳动者在清醒安静睡卧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用B表示。

安静时能量消耗量,用R表示,一般为基础代谢量的1.2倍。即R=1.2B。

能量代谢率用RMR表示。

劳动时能量消耗量,用T表示。

RMR=(T-R)÷B = (T-1.2B)÷B

T=(RMR + 1.2)B

能量消耗量的测定是通过测定劳动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算出劳动者氧气的消耗量后,折算得到的。

RMR数值与劳动时使用身体的部位、工作的性质、工作的速度、使用工具的形式、重量等都有关系。

13、简述意见沟通的功能及对组织的作用。

答:所谓意见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三种要素:①意见或信息传达者,②收受者,③传达的内容。内容可以包括客观事实或私人的感受。

1.意见沟通的功能

(1)工具式沟通。是指为了传达情报,并将传达者自己的知识、经验、意见等告知收受者,企图影响收受者的知觉、思想及态度体系,进而改变其行为。

(2)为满足需要的沟通。是指为了表达情绪,解除内心的紧张,征求对方的同情、共鸣,确定与对方的关系等,主要在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要。

2.由此可知意见沟通对组织至少有三种作用

(1)搜集资料。组织外的意见沟通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各种变化的信息。组织为了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环境中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善于体察外部环境,如消费市场的动态、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的趋向、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等,这些信息都要靠意见沟通才能获取。组织内的意见沟通则可以了解职工的需要、工作的士气、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的效能等,以作为决策的参考。

(2)改变行为。当组织需要推行一项政策,或为了配合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做某种改革时,与职工之间的意见沟通有助于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而表现合作的行为。

(3)建立及改善人群关系。意见沟通不但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个人也因情绪得以表达,而感到心情舒畅,因此能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14、简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个人性格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就其形成和发展来说,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1.生理性因素

(1)遗传。由于基因组成的千差万别和基因表现型的多态性,而导致外显性格的不一样,构成与各人间行为特征的差异。

(2)体格与体型。由于个人外表形象、个人体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性格。如体格健壮者,性格外向、较活跃、富于进取精神; 体格痩弱多病者,性格内向、沉静、胆小。

(3)性别。男女个人除生理上有各种差异外,性格方面也多有不同。男性比较具有好强心、进取心、创造力,对政治活动及团体活动较感兴趣;对艺术及美的欣赏则不如女性。男性对抽象理论及空间关系的领悟,对推理及逻辑的运用较优;女性则在语言及文字记忆上较强。

2.环境因素

(1)家庭。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是个人最早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凡语言、知识、行动、生活习惯,多从父母、兄姐学起。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培育个人性格的摇篮。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成长期间是性格发展的主要阶段。孩子在四岁时的视觉、听力与学习能力,大致已具备了性格向成熟发展的基本智力,正是从本我向自我的过渡的时期。因此,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学校。儿童一旦入学,即面临新的环境,承受新的压力,他不但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并服从老师的指导。因此,过去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必须加以调整来适应学校的学习条件。学校教育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智力、知识与性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任务,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而且需要帮助儿童及青少年走向社会,懂得正确的自我成长道路和超自我的标准。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历史渊源、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对人的激励与抑制作用十分强烈。如某些行为受到当地文化的激励,因而会加强个人对这方面行为的表现;如某些行为受到当地文化的抑制,则会削弱或消除个人对该方面行为的表现。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活动地区逐渐扩大,接触的人和社会现象越来越多,因而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个人性格的影响力也增加。

(4)职业。从事一种职业,除需要具备该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该种职业所应有的兴趣、道德、志向、工作习惯、纪律等。因而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就会逐渐养成该种职业的性格,对同一件事所表示的意见、价值观,常有所不同。

15、简述缺点列举法及其应用。

答:缺点列举法是通过对事物特别是对物品的观察,把它的缺点列举出来,提出改革设想,并且付诸实践。缺点列举法要求创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就能发现事物尤其是物品的缺点,然后加以改进,创造新产品。

1.应用该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1)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参与者可以是本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是顾客,还可以是合作伙伴、咨询专家。要让所有参与者能畅所欲言。

(2)列举缺点只是改进的手段。对提出来的缺点一定要仔细分析,有用的设想一定要付诸实施。

(3)对揭短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保护措施。

2.应用缺点列举法的具体步骤

(1)选择需要革新的对象。例如,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批评,确定要革新的产品。

(2)从各个方面对要革新的产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尽量把它的缺点都列出来。

(3)针对产品的主要缺点,提出改革设想,并付诸实现。该法简单易行。既可以通过集中开会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平常进行,例如设立意见箱、缺点箱,定期汇总分析。该法最大的效果也许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

16、简述常见的几种学习曲线类型。

答:学习曲线,视操作者的能力及作业的内容,困难程度及其作业方法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种。

(1)凸状上升型(速度递减曲线):多见于操作者的能力超过作业的困难度或工作动机高昂时;

(2)中段休止上升型(减速后上升曲线):开头进步缓慢随后进步加速,多见于略有困难的作业或技术性工作;

(3)直线上升型(等速曲线):从头到尾进步的速度大致相同,多见于作业单元较大者;

(4)S状上升型(加速后减退曲线):多见于作业内容相当困难而作业时间较长及多使用体力的工作;

(5)凹状上升型(速度递增曲线):多见于更困难的作业而工作者肯努力时。

17、简述什么是现场实验法。

答: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用得较多的是现场实验法。现场试验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以研究某种心理和行为现象的方法。和实验室实验一样,现场实验也是通过控制和处理变量,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与实验室实验不同的是,现场实验是在自然情境中改变一个或多个条件以研究产生的结果的实验。

18、简述“二因素结构”能力理论。

答: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20世纪初期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结构理论。斯皮尔曼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所构成。完成任何一项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根据这些相关,他认为在能力结构中,第一位的和重要的是一般因素G,各种能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G因素。

19、简述罗伯特?豪斯的激励综合模式理论。

答:罗伯特?豪斯提出激励综合模式,其代表性的公式是:

M=Vit+Eia(Via+EejVej)

公式中:

M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高低,即动力的大小。

Vit代表对该项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内酬效价,它所引起的内激励不计任务完成与否及其结果如何,故不包括期望值大小的因素,也可以说期望值最大是1,所以可不表示。

Eia代表对进行该项活动能否达到完成任务的期望值,也就是主观上对完成任务可能性的估计。进行这种活动时,人们要考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客观上存在的困难等。

Via代表对完成任务的效价。

EejVej代表一系列双变量的总和。这些双变量中的第一个Eej代表任务完成能否导致获得某项外酬的期望值;第二个Vej代表对该项外酬的效价。在估计Eej时,人们考虑完成任务后,有多大把握得到相应的外酬,如加薪、提级和表扬。

公式中下标的意思是:

i——内在的;e——外在的;t——任务本身的;a——完成。

如果我们把公式中的括号破除,将Eia乘入,则公式右端则变为如下三项:

(1)Vit代表工作任务本身的效价,即这工作对工作者本人有用性大小。只要本人做那种工作感到有很大乐趣,很有意义,那么完成工作任务的期望值就为1,即完成任务的主观概率是百分之百,所以不必再乘Eit了。因此,这一项也代表做这件工作本身的内激励。

(2)Eia?Via代表任务的完成所起的内激励作用。

(3)EiaEejVej代表各种外酬所起的激励效果之和,其中引入两项期望值是因为前者是对完成任务可能性的估计,后者则仅是对完成任务与获得奖酬相联系的可靠性的估计。

总之,前两项属于内在激励,第三项属于外在激励。三者之和代表了内、外激励的综合效果。

20、简述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答:卡曼创造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生命周期理论便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度之间的曲线关系的。它要说明的中心问题是让领导者了解自己的领导方式与部属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强调的是领导者对部属的行为。部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不只是因为他们可以接受或拒绝领导者,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部属实际上决定了领导所拥有的个人权力的大小。

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成熟度与阿吉利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所阐述的概念是一致的。主要是指成就感的动机,负责任的意愿与能力,以及个人或群体与工作关系的教育与经验。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被领导者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必然从D(高工作低关系)——C(高工作高关系)——A(高关系低工作)——B(低工作低关系)。

21、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

答: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基于下述五项基本原理。

1.分工与协作原理

分工与协作为一件事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割的。分工是为了明确责任,达到协作的目的;协作是为了使工作结合,取得效果。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管理幅度原理

由于一个管理者受体力、精力、时间和知识的限制,因此,不能同时直接地个别地领导数百人的活动,并使其相互配合,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3.统一指挥原理

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使各部门、各单位在统一指挥下彼此协调,密切配合。

4.平衡原理

为了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不被淘汰,必须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组织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维持平衡。

5.效率原理

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重要尺度,除短期的临时的组织之外,一切组织均须继续存在,因此,生存是对组织的绝对性考验。组织是否能生存,看其是否有成效,而成效又决定于组织是否有效率。

22、简述创新思维的特征。

答:1.新颖性

这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创新思维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创新思维的结果也表现出新颖性,必须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新的关系。这种新的关系也许是由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确实产生了的,也许是并没有新出现,只不过以前不被人所认识的,也许是人们先前的认识不正确,也许这种关

系虽被人发现,但特定社会范围内的个体并不知晓,他通过努力也发现了这种关系。

2.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创新思维区别于一般思维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奥斯本进一步阐述道,创新能力就是想象、预见和提出见解的能力。创造性想象参与后,能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假设、新的形象,这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创造性想象是以它的新颖性、生动性来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3.创新思维需要多种心理活动过程作支撑

例如,创新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的因素,又有辐合思维因素。因此不能将发散思维等同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也包括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基本思维因素,没有这些基本思维作为基础,创新思维没法完成。只要承认思维都是以信息为基础这一点,就必然要承认这些基本思维不仅是非创新思维的因素,也是创新思维的要素。观察、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也是创新思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个体的个性因素诸如好奇、冒险、宽容也会对创新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23、试对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进行比较。

答:(1)从速度上看,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快。

(2)从内容的正确性来看,则双向沟通优于单向沟通。

(3)从表面的秩序来看,单向沟通显得安静规矩,而双向沟通则较吵闹而无秩序。

(4)从意见收受者的立场来看,他们在双向沟通中,可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对自己的行为较有把握。

(5)从意见传达者的立场来看,他们在双向沟通中所感到的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可能受到收受者的批评或挑剔。

(6)以上是单向与双向沟通的比较,如果从传达者在沟通过程中,或沟通进行前所需准备的条件来说,则单向沟通需要较多的计划,要事先编好一套能自圆其说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词句,因为单向沟通有如唱片,一开始就不停地唱到完,事先如果缺少有系统的计划,则无法顺利进行。反之,双向沟通则因随时可能遇到各种质询,无法预先做一套定型的计划,意见传达者需要当场做很多的判断及决策,因此必须是一个有关方面的专家,要有随机立断的能力。

(7)双向沟通的最大益处是能起到确实的沟通,而且可以由多方面的反应重新估计事情的状况,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的所在,同时,透过双方的意见表达,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

单向沟通中的意见传达者因得不到反馈,无法了解对方是否真正收到信息,而收受者因无机会核对其所接受的资料是否正确,又无法表达收受时所遇到的困难,如觉得说明的速度太快,因此内心有一种不安与挫折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或埋怨传达者。因此严格说来,单向沟通并不是真正的意见沟通,而是一方把话告诉另一方。意见沟通有如以箭射靶,不但要把箭头资料射出,同时要击中靶子。单向沟通只管把箭头资料射出去,而不问中靶与否。双向沟通则可以借着收受者的反应作为反馈,了解射程、位置等中靶的情形,作为修正沟通关系的依据。24、简述动机及动机的来源。

答: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原意是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便开始去寻找食物。假如到厨房没有发现可吃的东西,他不会就此罢休,他可能到外面买点什么,直到肚子填饱,行为才告停止。在这里饥饿就是动机,它引起觅食的行为。进厨房或跑到外面的行为可以有变化,但是与觅食有关而继续指向目标(食物),吃下食物,就是动机获得满足的过程。像这种由动机引发、维持与导向的行为,即称为动机性行为。人类的行为仔细分析起来,可以说无一不是动机性行为。一个动机获得满足了,另一个动机继之而起,或同时有几个动机引

导一个人复杂的行为。前节所列举的行为的共同特征,也正说明了动机性行为的含意。

2.动机的来源

动机是促使个人产生行为的原因,而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件是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称作需要。所缺乏的,可能是个人体内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水、食物等),也可能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如爱情、社会赞许等)。个人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的广告、优厚的报酬等。这些都是人身外部刺激的因素。如果,外在条件一定,则对某一物(如食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就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若一定时,则对食物的需要强度,就随外部因素而变化。总之,动机性的行为,是内在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并非机械性的反映,人类的行为因时、因地、因情及其个人内部的身心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反映,所以将行为(B)定为个体(P)与环境(E)交互作用的结果,即B=?(P,E),较能说明行为的真正意义。

25、简述什么是气质。

答: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所谓心理过程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所谓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所谓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指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气质。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常常在内容很不相同的活动中都会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需要。

答: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类。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它指饥有食品、渴有饮料,寒暑有衣服和庇护所,疾病有药物治疗。这些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所以是最强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最低层的需要。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与种族保存的意义,以饥与渴为主,这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与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2)安全需要。这是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退休金等。假使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已基本上获得满足,接下来就会出现新的需要的定式,这就是上述这些内容的安全的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欲望。

(3)社交需要。社交需要又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要。当前二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社交欲)。人们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4)尊重的需要。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两种附属的成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合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和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我信任、价值、力量、能力、适合性等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具有持久的干劲。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

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27、简述非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答:非正式领导者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的职位与权力,但由于其个人的条件优于他人,如知识经验丰富,能力技术超人,善于关心别人或具有某种人格上的特点,令职工佩服,因而对职工具有实际的影响力,也可称为实际的领导者。其主要的功能是能满足职工的个别需要。如:

(1)协助职工解决私人的问题(家庭的或工作的);

(2)倾听职工的意见,安慰职工的情绪;

(3)协调与仲裁职工间的关系;

(4)提供各种资料情报;

(5)替职工承担某些责任;

(6)引导职工的思想、信仰及对价值的判断。

非正式的领导者,因其对职工具有实际的影响力,因此,如果他赞成组织目标,则可以带动职工执行组织的任务;反之,如果他不赞成组织目标,则他亦可能引导职工阻挠组织任务的执行。

28、简述影响创新的个体因素。

答:(一)习惯性思维

很多人认为,年龄的增长会削弱我们的创造积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会慢慢地成为习惯势力的牺牲品。教育和经验在我们身上形成了一种抑制力,这种抑制力使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刻板。各种经验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思想锁链。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功能固着”,或者“思维定势”。要创新,就要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枷锁。

(二)戒备性思维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两种理论:名义的行动理论,应用的行动理论。名义的行动理论是指人们认为应这样做的理论;应用的行动理论是指个体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行为理论。换句话说,名义的行动理论是人们想要做的行为方式,而应用的行动理论则是人们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人们总是按照不一致的方式来对待事物,并没有注意到名义理论与应用理论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受戒备性思维的控制。戒备性思维就是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假设、推理和结论,并避免对其进行真正独立的、客观的检查,从而避免尴尬、威胁、挫折感或无能感。因此,对于创新者而言,除非认识到自己的戒备性思维,并进行有效的突破,否则任何创新活动都是一场空。

(三)学而不思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创新思维。但是在学习别人的知识时,如果不加以批判性的吸收,则会成为别人思路的奴隶。因此,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四)知识贫乏

缺乏创新需要的必要知识,创新的可能性就非常少。

另外,个体的个性也对创新思维产生影响。

29、试述影响青年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些个体因素。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道德品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青年进行道德品质的修炼。影响青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政治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个体因素等等。这里仅仅谈论影响青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几个个体因素。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用来衡量一个人自信心强度的指标。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容易根据自己的判断做事,更能克制冲动,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都比较一致,道德发展水平较高。

2.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个体相信自身能控制影响他的事件的程度。高内控制点的人往往相信自己的行为,以为自己控制着自己的命运,根据自己的内在的是非标准行动,并对行动结果负责。高外控制点的人,往往认为运气和社会控制着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依赖外部力量,不大可能对行为的后果负责。研究发现,高内控制点的个体比高外控制点的个体在进行决策时表现出了更多的道德行为。

3.替代学习

社会学习学派认为,青少年的许多道德行为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既可以获得,也可以改变,其中起重要影响的因素就是榜样作用。班杜拉曾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通过赞扬、奖励等手段来强化的方式,提供道德判断榜样更能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

30、简述青年如何加强注意力。

答: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对心理活动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事物纷繁复杂,注意可以保证人们能及时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认知客观事物,从而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注意力对于工作、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注意,也就没有辨识。有些工作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例如质检员、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某些工作等,一旦发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学习也需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个小时,比精神恍惚地学习10小时效果要好。

注意力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分。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力主要受客观刺激的强度、对比度、新奇度以及个体的兴趣、需要、精神状况等的影响。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的,在必要时还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工作、学习当中主要依靠的是有意注意,然而仅靠有意注意也不够,且容易引起疲劳,还需要无意注意来调节。另外,无意注意也往往是创新灵感出现的一个途径。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很多科学家都碰到过X射线,而都没有加以注意,从而错过科学发现的良机。因此,青年一定要同时注意培养这两种注意力。

如何培养有意注意力呢?

(1)要培养注意的动机。只有提高动机,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就可以提高注意动机。理解越透彻,越能集中注意力。

(2)锻炼注意意志,努力排除与任务无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干扰。

(3)培养间接兴趣。

(4)培养注意集中能力、分配能力。工作、学习过程中可能一天要完成几件事情,也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几件事情,这时能否主动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能否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进行分配注意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5)要注意营养,不能偏食。

如何培养无意注意力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注意的先导。

31、从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四种常见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中任选一种进行简要介绍。

答:西方管理心理学者认为,从传统管理到管理心理学,实际上存在四种对人性的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一)“经济人”

这是早期的管理思想。它认为在企业里人的行为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泰勒称之为“经济人”,他认为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才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来工作,只有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得到好处。泰勒曾经对这种管理称之为一次心理上的革命。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这一名称归纳了历史上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其要点是:

(1)大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干一点工作;

(2)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

(3)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感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

(4)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他人影响。

由上述看法产生了相应的管理观念。认为为了要达到企业经营目的,追求生产的高效率,管理与作业必须分开。并运用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强制性的管理对人进行控制。这就是所谓的X理论。

X理论的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保持行为动力,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

(二)“社会人”

1.“社会人”的特点

提出“社会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社会人”的特点是:

(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假设的管理观念

“社会人”的观点,比之“经济人”的观点,无疑是一大进步。它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求,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相应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观念是:

(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该注意工人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并设法给予满足;

(2)在控制激励工人之前,应先了解他们对团体的归属感,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3)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制度。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提出了职工参与管理,以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与“成就的需要”,改变对职工的外来控制与自我控制,为达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自动人”

这个理论也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麦格雷戈在1957年提出的。“自动人”是“社会人”的发展。“自动人”观点认为,人除了有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要点是: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

(2)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3)人有自动自发的能力,又能自制。外界的控制可能构成威胁,而不利于行为;

(4)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的没有根本的冲突,有机会的话,他会自动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上述“自动人”特点的假设是针对经济人特点的假设所构成的。根据“自动人”的特点,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管理理论,即Y理论。组织对工人不需要激励,而是提供机会,由工人自我激励,而自然地达到组织目标。

(四)“复杂人”

“复杂人”论者认为,前面三种对人性的假设都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没有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复杂人”的观点是: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可能是纯粹的“自动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映的“复杂人”。这被称之为超Y理论,其特点是:

(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

(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管理方法。

与上述观点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即“权变理论”。他们认为:管理实践按其本性就要求管理者在应用理论或方法时应考虑现实情况,因此,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实际工作要取决于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它要求管理者具有洞察人的个性差异的能力,并能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

32、简述扩大工作范围的一些常见方法。

答:对生产工序重新进行安排,不再是由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或一种操作,而是由几个工人组成作业组分管几道工序。如何工作,由组内灵活安排。一般说来,扩大工作范围,有三种办法。

(1)延长加工周期。不使工人过于紧张,限时限刻完成任务。但这种办法对某些工种,如汽车装配线、冲压生产线不太适用,因为周期延长了就得改变工艺流程。因此要考虑工人对加工周期长短的适应性和加工周期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下放责任和职权。企业管理部门把部分事物的处理权、决策权和责任下放给车间、小组。如每周的生产计划交由小组自行制订,并负责安排执行,而且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3)生产工人兼搞些辅助工作。就是分工适当粗些。如挡车工适当兼一些设备的维修、加油等工作。优点:可调节紧张程度,缺点:工时利用不充分,分工不易明确,职责不易划清。

四、论述题

1、试论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影响。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人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气质的特点,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对于教育工作,组织生产,培训干部等都有重要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作为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动力特点的综合,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类型是坏的。因为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胆汁质的人积极、生气勃勃等是他的优点,但也有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等缺点;多血质的人既有灵活、亲切、机敏的一面,也有轻浮、情绪多变的一面;黏液质的人有沉着、冷静、坚毅等的优点,也有缺乏活力、冷淡等缺点;抑郁质的人既有情感深刻稳定的优点,但也有孤僻、羞怯等缺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气质,要认清自己气质的积极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发扬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在这样自觉的培养锻炼下,气质就会得到不断的改进。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据研究,普希金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有多血质的特征,克雷洛夫有黏液质特征,而果戈里有抑郁质的特征,不同的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

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情感与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气质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但人的心理和行为不是由气质决定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和个人的具体生活状态决定的。气质同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它不是一个人精神世界最本质的特征,而只是具有从属的意义。但由于它是构成人们各种个性品质的一个基础,因此,它是一个必须充分重视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2020年电大考试《管理心理学》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A ) A.莱维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B )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D ) A.冯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 ) A.莱维持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A )。 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C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D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A )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 D .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 ) 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B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D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 .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 D .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D ) 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 D .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A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17. 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B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__________、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2.自我认知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________。 3.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受效价和___________的影响。 4.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____________。 5.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学生群体、_______________和领导班子。 6.人际交往的两个特点是相互性和___________。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春期教育。8.领导者的品德、才能属于____________影响力。 9.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是__________、变革、冻结。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和()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 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 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判断并改错(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属社会人性假设。( ) 2.性格不具有社会性,没有好坏之分。( ) 3.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 ) 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的时候,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5.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 6.从众心理往往不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 7.课堂组织不紧凑本身就会诱发学生的纪律问题。( ) 8.当员工比较成熟的时候应采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 9.管理方格模式中的1.9属于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 ) 10.对学校教师应实行严密的管理。( )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20分)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去听音乐会,但是都迟到了。甲对检票员不让进剧场的做法非常气愤并和检票员争吵了起来硬要往里边闯;乙对检票员的做法很理解,但随后又找到一个没有检票员的人口悄悄地进去听音乐;丙碰到检票员不让进场很理解,自我安慰,不着急,先到小卖部休息一下,等中场休息再进去I丁对自己迟到的行为很后悔,认为这个音乐会不该来,运气不好,于是扭身回家。请分析以上四个人分属哪种气质类型,为什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B.实验法 D.比较法 】 B.可靠度 D.信度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00163 【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页码和评分标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 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 A.数理分析法 C.判断法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58 2. 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 A.认知度 C.效度 正确答案:D ( 1分)教材P59 3. 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正确答案:C ( 1分)教材P42 4. 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68 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被后人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 B.人事管理之父 C.组织管理之父 D.心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 B ( 1分)教材P64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 其 中 自 我 实 现 人 假 设 的 代 表 人 物是【 A.韦伯 C.马斯洛 正 确答案: 】 B.梅奥 D.摩尔斯 C ( 1分)教材P77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管理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 的难易度和(A ) A. 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中的( C ) A. 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方法中的 ( B ) A. 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 A. 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 是( C ) A. 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C ) A. 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 的( C ) A. 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 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 论是( B ) A. 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 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 A. 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 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 是( C ) A. 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 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 ) A.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 A. 一致性改变 B. 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 和( A ) A. 组织形式 B. 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D) A. 对发展的需要 B. 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 罚和( C ) A. 奖励 B. 倒退 C.消 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 称为( A) A. 假设群体 B. 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 是( A ) A. 小型群体 B. 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A )

最新管理心理学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卷A答题时间100分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序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9=18) 1、管理的核心是() A财的管理B物的管理C人的管理D时间的管理 2、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 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 3、“X理论”是对()假设作了概括?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 “复杂人” 4、重效率而不重效能是()的典型特征 A视时间为主宰B视时间为敌人C视时间为神秘物D视时间为奴隶。 5、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古利克 6、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挫折 B.公平 C.期望 D.强化 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过程激励型理论() A弗鲁姆的期望理论B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D海德的归因理论. &通过惩罚他人的不合心意的行为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称为()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合法权力D参照权力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设计的趋势() A组织结构扁平化B组织结构柔性化C组织界限明晰化D组织运营信息化 二、简答题(5 *7=35)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哪五个层次 2、什么是组织结构,其维度有哪些

3、如何才能制订出理想的目标. 4、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策略。 6、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7、什么是组织文化,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述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与约束(20分) 四、案例题(27 分)案例一(2 *6=1 2 ) 三个20 世纪60 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 约A、C 两位老同学星期回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各自走马上任后的情况。 A 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也使自己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情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情况不同,他选择的第一件事是, 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同时也谈了自己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 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 与B 两人对C 的做法很感兴趣,C 接着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 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责任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 ,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 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通过“两制一规范” 的制定,使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 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入、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通过讨论使小报编辑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编辑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技、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 谈完后,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通过接触领导,C通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201 年第学期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层次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3、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理论,最不适宜做会计的是()类型人。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人类行为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方面。 A动机 B 活动目的 C 目的与动机的区别D目标选拔的标准 5、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D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6、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A交往关系大小B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C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D交往动机 7、领导者的任职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导岗位的德才要求,下列不属于才的方面的是()。 A政治思想作风品质B基本的知识素养C良好的人际关系D身体素质 8、考察领导干部的方法很多,()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产生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 A 情境模拟法 B 360度测评法 C 关键事件法 D 目标考核法 9、关于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中,()是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A从众行为倾向B社会标准化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助长作用 10、()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支配别人,自信而精力旺盛,有冒险精神”。 A社交型B传统型C企业型D艺术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及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 3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这两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及理论,被誉为。 三、判断题(请在各题中作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若错误则打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自然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 2、知觉的恒常性消失,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去确定性。() 3、对角色行为标准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采取不同的角色行为。() 4、能力和知识技能只有区别而不会有联系。() 5、气质是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在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管理心理学试卷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基础A卷 、单向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 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3. 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 、个案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4.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 A、早期管理理论 B 、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 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A、人性管理理论 B 、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参照群体 B、实属群众 C、非正式群体 D、正式群体 7.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 A、暗示 B 、服从 C 、模仿 D 、从众 8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任务分工的团体叫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团体 C、指挥团体 D、利益团体 9、一般来说,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 A、适中 B 、越大 C 、越小 D 、两者没有关系 10、“酸葡萄理论”属于下列哪种自我防卫方式 A、合理化 B 、压抑 C 、升华 D 、替代 11、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 B、冋卷法 C、实验法 D、测试法 12、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理智特征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着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 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 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 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试题

1.挫折理论 2.2.晕轮效应 3.参与改变理论1个体心理 2“经济人” 3社会知觉 4态度 5挫折? 6刺激变量 7正式群体 8双向沟通技术 9人际关系 10领导 1.组织发展 2.组织设计 3.社会人假设 1群体心理 2“社会人”? 3角色知觉? 4近因效应? 5归因 6意向成分

7挫折容忍力 8从众行为 9领导权 10成就需要的一般概念1组织心理 2行为科学 3“复杂人”? 4个人倾向归因 5管理者的可信度? 6退化反应? 7期望 8从众行为 9风险型决策 10直线制组织结构 1社会心理学? 2刻板印象? 3能力? 4投射作用(外化)? 5群体压力 6授权 7决策 8 目标管理。

9竞争型决策 10权变的组织设计 1领导心理 2普通心理学 3“复杂人”? 4自我知觉? 5个性? 6抵消作用? 7企业组织发展 8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9人际关系 10双向沟通技术 三、论述题(共45分) 1.请阐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内 容。(10分) 2.说明态度的定义,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具体分 析。(10分) 3.画出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进行简单的解释并 指出该模式在管理情境中的实际意义。 (10分) 4.请结合国情,对影响领导决策的客观因素进行 具体分析。(15分)

36.价值观主要有哪些作用? 3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38.简述从众与顺从行为的区别。 39.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0.传统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 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42.试论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6.(1)动力作用(2)标准作用(3)调节作用(4)定 向作用 37.(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 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 现。 (2)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 38.从众与顺从的区别在于是否出于内心自 愿。放弃原来的意见,以符合群体要求之行 为称从众;保留自己的观点,而又不在行动 上违背群体意志的现象叫顺从。 39.(1)语义上的障碍;(2)知识经验水平的限

管理心理学试题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2=40) 1.()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3.()“滥竽充数”行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齐宣王的喜好; B.南郭先生的道德品质; C.齐宣王的制度不合理; D.南郭先生没有制度意识; 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定式;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6.()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 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7.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8.()在公平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感到吃亏了,会采取。 A.减少投入; B.增加投入; C.要求增加他人的收入; D.要求减少他人的工作量; 9.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四道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1.联系实际谈谈态度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和信念。态度有好坏之分。好的态度,像热情、耐心、敬业、爱心等等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这些能促使人们进行正确的社会判断和选择,使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坏的态度,像冷漠、浮躁等等,不仅对个人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困扰,更会使社会上形成一种个人主义的风气,不利于团结和合作,不利于绩效的提升。 2.联系实际论述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强化手段。 第一种答案:(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4)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强化理论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第二种答案:1,学会用人之道。2,长期进行着建立一个明天都是招聘日的哲学。3,记住那些聪明而有动力的人在你面试他们时他们也在面试你们。4,清除招聘障碍加快填补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 性、目标的难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 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 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 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 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引导案例讲的是福特公司五美元的故事 2.管理心理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 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5.管理心理学高度相似的学科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可以互称姊妹的是(社会心理学) 6.在算理心理学酝酿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泰勒)的(科学)管理 7.在管理心理学兴起阶段,行为管理学派的(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对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58年,(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9.(情景模拟法)也称为评价中心法,是研究者把被试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观察、分析、评价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以便研究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一般适用于选拔、评估高级人才。 10.安排被试同“模拟下级”谈话的测试方式被称作(角色扮演);将被试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要求被试自由讨论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测验) ●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 1.观察法 ?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心 优点:方便易行 缺点:难于揭示现象的本质或规律 2.访谈法 是指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被访谈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 ?需要注意:对访谈者要求较高 3.问卷调查法 ?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和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为: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开放式 ?优点:短时间大量数据 ?缺点: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在问题 4.测量法 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 分为: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工作价值观测验、组织公民行为测验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