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李元卿

摘要:高科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化腐朽为神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演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但是,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趋利避害,加强防范措施,才能使之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高科技;现代社会;发展;影响

一、高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高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高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借助高科技手段,人们已能生产出来。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显示,200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9631亿美元,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就是依赖其高科技的优势。日本、德国也分别达到47496亿、18724亿美元。据有人比较计算,现在世界各国一年生产的产品和创造的财富,比十九世纪几十年人类生产的产品和财富的总和还要多。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高科技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也有些学者认为,高科技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2、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报纸编辑、政府办公可以实现无纸化。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3、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和手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

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4、有力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高科技成果又为科学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支持既包括理论支持和技术设备支持,带来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变革;新的技术领域的开拓,促进了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新的学科与分支的形成,从而为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英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并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调整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推动高科技的发展,以继续保持起在世界上科技领先的地位。

5、加速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科技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一些重大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动员的人力、物力,投入的资金、设备,其规模之大,都是过去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像美国总统1942年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57年的“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和六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具有全国规模的浩大工程,甚至还需要组织国际间的协作。要把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是各种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有条不紊的协同运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给科学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美国的实践表明,正是出色的管理工作,为顺利的实现这些计划提供了组织保证。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成为一个高科技工程项目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除此而外,为了适应由于高新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政府的职能和机构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变革,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适应高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高科技社会的到来,也对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6、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许多高科技治疗器械、仪器如:人工心脏瓣模、激光手术刀、高压氧舱等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过去的有些不治之症,借助高科技医疗技术已成为可治之症。可以说,现代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度提高,与医疗手段和制药工艺的高科技化有密切关系。

二、高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科技也是一把两刃剑,是悬挂在人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剑”,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使它能造福人类,而免受其害。一般说来,高科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科技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作用。高科技可以创造极其辉煌的经济效益,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它又有极大的破坏力。且不说原子弹、氢弹在核战争中对人类的巨大杀伤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就是那些核废料、报废的旧电脑、太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也够伤人脑筋的事。人们至今仍没有找到处理或储存他们的好方法。此外,报废的热核反应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核电站的泄露事故对人和环境的破坏也不可忽视。1986年苏联建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发生

核反应堆泄漏的重大事故,不仅造成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而且使周围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其放射性沾染甚至顺风飘落到西欧的德国、英国等欧洲许多国家,使这些国家生产的牛奶、蔬菜受到严重污染。虽然该核电站的事故已过去十余年了,但是,其可怕景象令受害幸存者记忆犹新,其灾难性的严重后果至今仍没有消除。所以,有些不够成熟即存在某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缺陷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最好不要匆忙使用或推广,以免造成重大不良后果和生态灾难。

2、高科技拉大了富国与贫国的差距。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深刻反映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高科技的普遍使用推广,加快了技术淘汰和设备更新的步伐,而发达国家则在依靠高科技发展振兴自己的经济的同时,往往把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国外,特别是把那些污染环境、资源耗费大的工业项目率先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还给这些国家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往往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但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那些曾经促使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一旦被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非但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产生不少经济和社会问题,诸如经济上负债,技术上依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在外贸中得到好处,并且由于缺乏与引进技术相适应的工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使这些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力,从而阻碍本国发明与技术革新的发展,加剧失业现象。据有关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和最穷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目前是74:1,目前联合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只有20多个。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便越拉越大,使贫富两极分化。此外,由于高科技的推广应用,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对劳动力的使用在逐渐减少,这样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就业问题突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3、高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科技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高科技能提高电影、电视的声像质量和效果,使现场转播成为可能,人们能通过电视屏幕能远看到万里之外的体育竞赛和文艺演出,图书报纸出版质量有所提高,这些都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许多高科技也可以用来保护古代和现代的文物,使人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但是,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民间的传统工艺、文化,退出大众生活的舞台,乃至从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这对于人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

4、高科技对道德伦理观念的挑战。人类高科技的发展最早就是从运用于战争开始的。高科技术不仅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福于人类,而且被用于现代战争,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手段。热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核武器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与日俱增。1945年8月,美国首先将两颗原子弹投在日本的广岛、长崎,造成数十万无辜平民死于非命。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各自都拥有数千件核武器,近年来虽经过谈判,双方都各自对自己的核武器进行了削减,但是,核武器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至今没有解除;至今美国仍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地推行所谓的“地区导弹防御体系”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妄图保持其核武器上的绝对优势,继续称霸世界。近年来,美国极其北约国家在对伊拉克、南联盟及阿富汗的常规战争中,也使用了激光制导的巡航导弹、集束炸弹、贫铀炸弹、隐型战斗轰炸机等大批杀伤力极大的高科技武器,加大了敌国战斗人员和平民的伤亡,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1999年,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联盟的78天的狂轰滥炸,不仅造成6000多平民的伤亡,而且造成高达100多亿美元的直接损失,2000多亿美元的间接损失,使南联盟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近二十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3天,被称为“千时战争,仅美国一国就开支军费610亿美元,由此可见,高科技战争耗费的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是多么惊人。此外,由于世界各国对高科技的立法有些滞后,有些科学家不顾社会伦理道德,利用胚胎克隆技术,进行无性复制人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必然会对人口的自然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人类未来的发展受到危害,许多国家大都对此感到忧心忡忡。2001年11月2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该公司首次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尽管该公司说此举是为了利用克隆胚胎中的人类干细胞治疗疾病,对克隆人不感兴趣,也不会制造用于生育目的的胚胎。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都认为应该制定有关法律,严格制止利用克隆技术制造克隆人。另据阿联酋英文报纸《海湾新闻》报道:2002年4月4日,在迪拜出席“基因工程未来”国际会议上,意大利不育症专家塞维里诺。安蒂诺里4月3日在大会发言中中语出惊人的向全体与会者宣布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我们的克隆人工程已进入一个高级的阶段,一千多名不孕妇女自愿参加这个工程,其中一个妇女已怀孕8周。”此言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世界科技界的强烈谴责。高妙的医学技术能使人起死回生,但又给人类带来生理、心理和伦理上的许多烦恼。国外一对恋人突遭车祸被送到医院,男的四肢和躯干支离破碎,而脑袋却完好无损,女的则相反。医生将两人的身体拼接,手术成功,“嫁接人”活了过来。但是,这个医学创造的奇迹却带来许多问题:此人性格怪异,完全不同于“他”的两个前身。按性器官特征,“她”当属女性,按大脑神经中枢,“他”当属男性;此外,此“嫁接人”当属那家子女,两家争执不下;当“她”(或他)知道自己的恋人已经惨死时,痛不欲生。机器人犯罪问题也使人类伦理受到挑战,据统计,到1987年8月止,就发生了十起机器人杀人事件。

2000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六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进步应服务于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本身。”这个问题的提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5、高科技对于人类安全的负面影响。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毒气杀人事件。邪教奥姆真理教头目麻原彰晃,指使其教徒施放沙林毒气,致使十数人死亡,数千人中毒受伤。据日本警方事后调查,在毒气制造及东京地铁毒气施放者中,有不少人是东京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高科技犯罪也不可忽视。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1年一年全世界由于计算机病毒和黑客袭击造成的损失,就达16000亿美元。实践表明,技术越高级尖端,对它的人文关切就越重要,对它的人性化要求越高。科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要保证高技术创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人文目标的追求和高人文价值的实现。为达此目的,加强高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科技伦理道德的教育,强化对生化武器等高科技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管理,加强核武器制造技术的保密,防止其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加强对诸如核电站、国家信息网络中心、军队核心机密的切实保护,是克服突发自然灾害,防范恐怖分子破坏的有力保证。同时,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和其它高智能犯罪的打击和制裁,把智能为特征的高科技犯罪降到最低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1页。

2、刘鹏,要重视科技伦理问题,《中国青年报》, 2000年8月20日,第一版。

3、《科学技术史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4、《人民日报》,江泽民在会见六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的讲话,2000年8月日,第一版。

5、吴伟农,美国克隆出首批人类胚胎,《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11月27日。

6、赵卓昀,反恐战“零死亡”就是真伤亡,《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30日,第6版。

7、刘桂兰、郭将、王军霞,《科技进步与对策》,关于高科技发展中负面效应的几点思考,2001年第11期。

8、何光海,要警惕生物技术被滥用于战争,《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3期。

9、东行,克隆人8个月后出世,《齐鲁晚报》, 2002年4月7日A10版,。

10、张小明,危机四伏的天空,《光明日报》,2002年4月19日C2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