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2节教学设计

内能与热机【教案】12.1 认识内能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1)

13章内能复习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了解内能和热量。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2.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步骤。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其中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热学计算题要加强训练。 3.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共3节,其中,以内能、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比热容的计算为重点。近几年来,中考内能的考核重点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本章的整体知识架构,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考核核心,形成本章重点脉络。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其中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自学理解0()Q cm t t =-吸。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0()Q cm t t =-吸进行计算。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Q cm t t =-吸。能运用0()Q cm t t =-吸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Q cm t t =-吸。能运用0()Q cm t t =-吸进行计算。 【评价任务】 1.全部学生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全部学生能说出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的学生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的学生通过练习会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全班95%的学生能利用公式0()Q cm t t =-吸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注意单位及其转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热运动,有分子动理论做基础,同时还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知道影 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加进步。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但感性认 识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因此,本课应以感性知识为依托,借助实验 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 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 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 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电热器等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 键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 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 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认识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铁丝、砂纸、压缩空气引火仪、热功互换器、矿泉水瓶、橡皮筋、温度显示器、酒精、点火枪等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doc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 初三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由于内能概念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内能教案1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内能》教案1 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目标 a. 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 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建议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建议四: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为后面章节讲解内能变化做铺垫.另外,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先做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得出实验结果后,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内能 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教师引导 实验比 较在不同下 扩散现象的 快慢(对比 红墨水在冷 水与在热水 中的扩散) 引导 讲评 回忆分子运动 论的三个基本 观点 观察实验 现象 想一想造成这 一实验结果的 原因,并自己 得出结论:物 体内能与温度 有关,温度升 高,内能增多

内能教学设计(1)

《内能》教案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理解仍占主要地位,理性理解上还存有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合学生好奇心,以感性理解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平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理解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理解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度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协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功和内能 说课稿 教案

功和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演示实验出发,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焦耳所做的研究功和内能的实验,引入系统内能的概念,最终得出做功与系统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4.知道内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 从焦耳的实验理解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焦耳实验了解功与内能变化关系的得来,学习科学家探究过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热过程中的功与内能的关系 难点:内能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五、教学方法: 实验、自主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预习学案阅读课本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课本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投放 观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我们知道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名字命名的。1818年12月24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起初研究电学和磁学。 184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布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即焦耳定律。焦耳测量了热与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热功当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1、焦耳的实验 阅读“焦耳的实验”,说出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的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由于叶片与水之间的摩擦而使水温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回答: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和下落高度。 通过这个实验,焦耳的得出什么结论呢? 只要重力做的功相同,容器中水温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说出焦耳的第二个实验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使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电阻丝,使液体温度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改变电阻丝阻值,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通电时间。 焦耳的结论? 只要所做的电功相等,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两个实验的做功方式有何不同? 一个是机械功,一个是电功。 两个实验装置有没有和外界交换能量?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能》是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教材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关键点: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与机械能是有区别的,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10.1功和内能(教案).pdf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以焦耳的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功和内能变化、热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又存在着重要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使我们认识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使我们认识到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客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反映这种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同时又使我们认识到“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制成。熵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能量在数值上虽然守恒,但其转移和转化却具有方向性,因而我们要合理开发能源,要节约能源,减小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第1节功和内能 目标导航 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4.知道内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诱思导学 1.绝热过程:物质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物理过程。 即系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也不向外界放出热量。 2.功与系统内能改变的关系。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 ①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 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即ΔU=U2-U1=W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 即W=-ΔU 3.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 4.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J )。 典例探究 例1 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 A.用热水袋取暖 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 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 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 解析:双手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感到暖和;A、C、D都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系统的内能。选项B正确。 答案:B 友情提示:注意分清做功和热传递两个过程的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3.2 《内能》教学设计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新 课 讲 授 新 一、认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 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冰山也不例外。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判断同一物体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1)小组讨论:内能大小变化表现在哪? (2)讨论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意味着内能增加。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演示实验并讨论。

课 讲 授 [想一想做一做] 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①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看法进行评价,发出质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念。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①做功:演示实验A ②演示实验B 实验B要让学生看。教师要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第一次 粗做,第二次细做。详细描述实验看到的、体验到的感受。 3.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本质。 让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一下这两种方式的本质。 巩 固 练 习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温度(填“升高” 或“降低”)。水蒸气而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 2.在下列的选项中,通过做功实现物体内能改变的是()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3.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认为,在美国东海岸出现的“天空火球”现象是由于小行星进入了地球大气层。请同学们尝试解释这个罕见的现象。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13 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了解内能和热量。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2.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步骤。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 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 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热学计算题要加强训练。 3.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共3 节,其中,以内能、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比热容的计算为重点。近几年来,中考内能的考核重点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本章的整体知识架构,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考核核心,形成本章重点脉络。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 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 1. 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 通过自学理解Q吸cm(t t0)。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 5.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Q吸cm(t t0)。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难点:理解Q吸cm(t t0)。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评价任务】 1. 全部学生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全部学生能说出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认识内能 教案设计

12.1《认识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教学重难点 1.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演示实验:如图做实验,可得到现象: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口出现白气。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为什么试管口会出现白气? 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能——内能。 方案二: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内能 1.内能: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观察并思考:飞来的足球具有什么能?如果足球缩小到分子大小,它是否还具有动能和势能呢? 讨论得出: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动能也越大。 演示并分析: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出示挂图:冰山和铁水图片(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铁水有内能同学们容易得出,那冰山有内能吗?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1)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类比影响机械能的因素讨论得出: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

《内能》教学设计

章第2节教学设计

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认识内能 1 .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 能。 2 .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 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 3 .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 (优教提示: 请打开素材新知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关 “类比”理解是物 讲解:内能“ “热”的能量的差异,本 理教学时,遇到较抽 质是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象的概念时常用的 一种方法。是感性认 识迈向理性认识的 好方法,适合初中学 生的思维特点,也间 学生对比理解,分子虽小 接的告诉学生有意 但也具有能量。 识地培养理性思维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 是否有相似之处?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 械能。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 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 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 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 势能。 认识内能。 的方法,为咼中继续 学习更加抽象的概 念做个铺垫。 给出内能的定义至 关重要,为以后规范 的表述内能和分析 内能的变化做好铺 垫。

①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 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 价,发出质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 件 。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 念 。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①做功:演示实验A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 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 ②演示实验B 实验 用手焙、踩在脚下用力一 拉、用锤子不断敲击、反 复弯折等等。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 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 方 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 的问 题。 注意聆听教师讲解“热 量”的概念。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A。 两个学生合作,演示实验 到质疑的问题,具备 动手实验验证的意 识 。 通过学生生活经验, 分组验证实验,教师 演示,归纳出提高温 度的一般方法。提高 了归纳能力。 B实验之所以要重 复做两次,主要是提 示学生观察要仔细, 对事物变化的观察 要到位,要关注细 节,第一次做该实验 的同学,实际充当了 教学的反例。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 ) 演示:气体对外做功 实验B要让学生看,还要做。教 师要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 第一次粗做,第二次细做。详细 描述实验看到的、体验到的感 受 。 3.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本质。 再次体验实验B,注意对 实验细节的观察。 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 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 本 质。 由于该实验现象比 较明显,再做一次也 能满足学生的好奇 心 。

物理《 内能》教学设计

10.2 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三、教学难点: 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 cm 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向学生展示三幅人类“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一、认识内能: (一)、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1)什么是分子? (2)分子的大小:直径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做好三个实验。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做好两个实验。 (二)、内能:

内能(1)教学设计

内能(1) 第()周

内容1.内能(internal energy) 师;如图1所示运动的饿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否也有动能呢? [学生甲] 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图1 图2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 及 时间分配 师:如图2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 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学生乙]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间也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注意: ①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单独某个分子的动能或势能不能称 为物体的内能。 ②内能是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 如图3所示,铁水和 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 教师提问 讲解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交流与讨论 情景展现

但它们都具有内能。图3(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师: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跟什么因素有关?那么,物体的内能有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如图4所示,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 一只通电,另一只不通电。让学生分析 两个灯丝内能大小不同的原因。图4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1)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说明] 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2)物体的质量:它反映物体内部分子数量的多少。 (3)物体的体积:它反映了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影响分子的势能的大小。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师: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互动 及 时间分配 演示实验

《内能》教案上课讲义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4 、知道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实质。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利用类比法建立内能概念 1、运动的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物体都具有内能,那么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其影响因素是温度。 2、石块、杠铃、吊车等物体如果被举高了,他就具有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弹性势能,分子之间也有类似弹簧形变时产生的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我们把他叫分子势能。 引领学生总结: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提问思考: 500℃的铁水具有内能,那么-30℃的冰块是否具有内能?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 4、小组讨论: (1)机械能和内能有何区别? (2)物体的内能大小都与什么有关? 达标检测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知识点二内能的改变 探究一:热传递改变内能 情景分析: 将一铁块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铁块和热水温度变化(学生思考讨论) (1)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低温物体铁块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高温物体水温度降低。能量从热水传递到铁块,直至温度相等为止。 (2)归纳总结: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传递的是热量 传递方向是: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因此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功和内能 教案

第一节功和内能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演示实验出发,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焦耳所做的研究功和内能的实验,引入系统内能的概念,最终得出做功与系统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4.知道内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 从焦耳的实验理解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焦耳实验了解功与内能变化关系的得来,学习科学家探究过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热过程中的功与内能的关系 难点:内能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五、教学方法: 实验、自主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预习学案阅读课本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课本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投放 观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我们知道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名字命名的。1818年12月24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起初研究电学和磁学。 184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布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即焦耳定律。焦耳测量了热与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热功当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1、焦耳的实验 阅读“焦耳的实验”,说出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的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由于叶片与水之间的摩擦而使水温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回答: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和下落高度。 通过这个实验,焦耳的得出什么结论呢? 只要重力做的功相同,容器中水温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说出焦耳的第二个实验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使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电阻丝,使液体温度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改变电阻丝阻值,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通电时间。 焦耳的结论? 只要所做的电功相等,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两个实验的做功方式有何不同? 一个是机械功,一个是电功。 两个实验装置有没有和外界交换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二、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教学重难点 1.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演示实验:如图做实验,可得到现象: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口出现白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为什么试管口会出现白气? 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能——内能。 方案二: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内能 1.内能: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观察并思考:飞来的足球具有什么能?如果足球缩小到分子大小,它是否还具有动能和势能呢? 讨论得出: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动能也越大。 演示并分析: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出示挂图:冰山和铁水图片(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铁水有内能同学们容易得出,那冰山有内能吗?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1)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类比影响机械能的因素讨论得出: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决定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质量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体积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结构不同,在温度相同时,它们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不同 根据前面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段内容的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 (1)教材图16.2-4所示两幅图片是为了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还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睿智和能力,要予以鼓励和激励,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活动1 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主要介绍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素材,如简单易行、效果新奇的实验和常见的生活事例。这部分内容对进一步学习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也具有重要作用。这里也可以分为两个环节进行: (1)亲自实验,感受体验。可以采用图16.2-5所示的实验,如果前面引入“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时没有采用“改变铁丝的内能”实验,可以在这里运用。总之,要尽量多做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认识内能教案

<<认识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4)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 动能和势能。 (5)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事 例,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6)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7)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教学难点: 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概念。 教学方法: 以讨论与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一些常规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 滑油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铁丝。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内能

1.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引发学生思考 (1)通过课本图14-1(a)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课本图14-1(b)展示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 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①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 自哪里? 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由此看来物体内部 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②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胀破.胀破瓶子的能量 来自哪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