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

一、举例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三个阶段的特征。

答: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开始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特征是:

1、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创立。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召开了两个会议。1944年7月1日—7月2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6年由美、英等19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从1947年1 月1日起临时生效。

2、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强调国家要制定经济政策,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体制的调整加上战后科技进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3、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1952年7 月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由这三者合并组成的欧洲共同体,1960年5 月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除在西欧发达国家建立外,还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如1960年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4年成立的阿拉伯共同市场,1966年成立的中非关税经济同盟等。

4、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和转移。世界技术革命到50年代逐渐进入高潮,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着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海外转移。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已占GDP 的50%以上,1956年在美国白领超过蓝领,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5、各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战略。

二次战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相继摆获得了政治独立。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有的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的选择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方式,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持续阶段,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征:

1、国际金融、贸易体系和组织发生和酝酿着新的变化。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变为浮动汇率制,汇率变动频繁,导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出现了发达国家掀起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如:技术壁垒、进口许可

证制度、ISO9000论证等等。1987年开始的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开始,酝酿国际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西方发达国家对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调整。。1973—1975年经济开始都陷入了“滞胀”,从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到凯恩斯主义政策与货币主义政策同时并举。

3、西方发达国家两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8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微电子工业、生物工程、光纤通信、激光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宇航和海洋开发等高技术新兴产业,结果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无论在GDP中还是在全国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急剧扩大,到70年代末80 年代初都已达50%以上。。

4、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一批从60年代开始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起飞,创造了“东亚奇迹”和“巴西奇迹”。从70年代初起,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两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时机,实行战略转型。

5、前苏联东欧国家改革陷入困境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化。这个时期,前苏联东欧各国相继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苏东国家则脱离了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国家分化。

第三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深化阶段,8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特征:

1、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有关国家加强了政府对科技工作领导与协调,如美国成立了由克林顿总统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2、国际性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后,无一例外地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转型。中国自1978年底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3、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西方企业管理变革。这一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加速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企业在国际高科技商战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层次。到1996年,全世界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32,000亿美元,全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达到4.4万家,子公司则达到28万家。当前,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世界贸易的60%、国际投资的90%以上,这反映了跨国公司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规模。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再掀新高潮。最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新的进展,国际贸易协调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两大观点:1、对发展中国家的馅饼,必由之路;2、对发展中国家的陷阱,不是全人类牧歌式携手。两种观点均由偏颇。

积极影响:

1、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扩大世界产出。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臵,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例如全球2000年的GDP是1900年的19倍,中国GDP也大大增加。

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于互动进一步加强。通过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证实了不仅发达国家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受到很大影响。

3、为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宏观决策得当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中国是参与全球化获得利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比如一个地区如苏州的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4、促进各国间的技术竞争,大大说断了产品生命周期。如手机的发展。

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有的经济周期波动及其他弊端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市场经济的弊端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因此出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

2、导致国际投机猖獗,金融风险增加,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影响。汇率从金本位制到浮动汇率制,金融危机不断发生,1990年日本、1992年欧洲、1997年亚洲、1998年苏联莫斯科均不断发生金融危机。

3、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占据更多的优势,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经济得到更大发展,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最不发达国家可能边缘化。

4、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中发展的难度。首先市场竞争的特点是优胜劣汰、嫌贫爱富,其次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具隐蔽性,第三是队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经济霸权威胁。

5、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推行其思想卫华战屡提供了便利提哦啊见。例如利用先进媒体发达国家输出价值取向利用国际互联网把腐朽的思想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网上也有一些不良观点诋毁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七大趋势)

答: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一句话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质阶

段的综合结果和外在表现。

第一大趋势:信息引领经济发展。

以软件、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江泽民同志曾形象地指出,信息技术及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势下,应更加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相关产业自身的迅速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二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力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就业规模和产值规模的不断壮大,扩大了内需,增加了就业,增强Till,贸出口,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第二大趋势:技术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技术入股,知识产权

第三大趋势: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

第四大趋势:国际经济体系面临重组。

第五大趋势:高素质人才无国界流动。

第六大趋势:各国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第七大趋势:发展中国家改革和开放相互兼容。

四、举例分析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答: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时间,理论界有争论,真正意义上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什么?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北美、西欧盛行(思想理论背景)。7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无能为力——转向自由义。例:英国撒切尔夫人推行货币主义思想、经济自由主义,美国总统里根也积极响应。放松金融管制,鼓励贸易自由化以及资本国际化。

2、各国都在实行的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许多国家放弃计划经济专项市场经济,我国1992年党十四大以后,确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WTO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制度化阶段(经济活动法制化背景)。关贸总协定,不具法律约束力,1995.1.1正式世贸组织,93.11.15乌拉克达成44个贸易协议。

4、跨国公司已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臵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跨国公司背景)。生产国际化,经营全球化,配臵内部化。

5、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并有重大突破(高科技背景)。交通、通讯手段革命性突破,特别是1993年美国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例美加州2000万人家里办公。

五、联系实际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又什么影响?

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一)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演变前景仍然错综复杂

乐观派:已复苏

悲观派:未复苏

可能出现新情况

1、多数国家探底回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力不足,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

2、全球贸易额大幅降低。2010年全球贸易增过较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新兴国家的过度生产,出口供应为主。2008年美国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例高达17.4%。拉米表示,2009年世界贸易下滑12%,是45年以来,最大跌幅,8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全球到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但也存在许多积极因素。全球利用外资09年1.1万亿元,10年1.2万亿元,明年预计1.8万亿元,没超过07年。当年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如出现新兴产业。

4、全球旅游业下滑趋势难以改变,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5、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增强了利率上升和通涨的担忧

国际货币组织: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已耗资11.9万美元,IMF的统计英国提供了紧急救助开支总额占GOP的81.8%(全球最高)。

6、全球制造业复苏迹象明显但有波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攀升可能阻碍世界经济复苏。自6月以来,全球制造业已明显进入反弹。

7、就业形势仍在恶化,失业率普遍较高。

六、欧元正式流通的好处与坏处。

答:1999年用欧元,2002年统一流通,欧元时代拉开大幕

好处:

1、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把欧洲一体化从统一货币推向政治联合。欧元区国家16个,统一货币——统一经济——政治联合(里斯本条约)。

2、欧元提高了价格的透明度,使欧洲大市场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例:同一产品(茶杯)。

3、欧洲增强了欧元国抵御外部金融动荡和冲击的能力

例:爱尔兰债务危机,欧洲央行给予帮助;欧元区国家内部增加规避风险。

4、欧洲公民借助欧元在区内流动往来,各工经商、旅游更为密切、更加健康,欧元区国家互免签证,统一货币,是旅游开放最早的地方。

欧元正式流通的弊端

1、欧元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是一餐“大锅饭”。16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会相互牵制。

2、欧洲央行掌握了货币政策决策权后,成员同手中缺少了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而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被欧洲央行掌握,因此缺少了一个调节工具。例:德国经济增长迟缓,欧洲央行不同意降低利率。

3、欧元的运行受制于自身经济改革的迟缓。没有统一税收、结算体制以及会计制度,欧元的运行受到制约。

4、欧盟东扩后对欧元也是一大考验

欧盟27个成员国纷纷提出加入欧元区,新加入的有:波兰,经济发展更加参差不齐,更加受到牵制。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1、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⑤思想动力: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 (2)客观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四次远航) ①1488年,葡萄牙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向东探险 ②1497—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欧洲→印度 ③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欧洲→美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④1519—1522年,葡萄牙麦哲伦,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③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④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 (上下测试试题全)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 (上下试题全)

————————————————————————————————作者:————————————————————————————————日期: 2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 究 (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00 49 29 [分数]:83分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将影响外需市场。 正确 错误 2、页岩气是一种储存于页岩(属于沉积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成份以乙烷为主。 正确 错误 3、页岩气不会取代近年发展缓慢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正确 错误 4、本课程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滞缓了经济复苏步伐。 正确 错误 5、页岩气产业有助于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并推动经济与就业增长。

正确 错误 6、本课程认为,金融危机会改变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正确 错误 7、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的“新常态”是低增长,低债务。 正确 错误 8、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的这种经济低增长的态势,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正确 错误 9、未来较长时期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缓慢也将成为常态。 正确 错误 10、中国是最早在页岩气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国家。 正确 错误 11、页岩气革命增加了全球的能源供给,对国际能源价格造成了下行的压力。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我国将有更多的能源

供应可供选择。 正确 错误 12、()是最早在页岩气这个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国家。 英国 美国 伊拉克 日本 13、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陷入()的“新常态”。 高增长、高债务 低增长、低债务 低增长、高债务 高增长、低债务 14、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是()。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日本 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过去历次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危机结束后的中期内,增长速度比趋势线平均要低()。 20%

18春西南大学0559《世界经济史》作业答案

1、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 1.优先发展服务业 2.优先发展商业 3.优先发展重工业 4.优先发展农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1.电气技术 2.生化科技 3.生物技术 4.机器大生产 3、下列属于地理大发现影响的是 1. B. 商业革命 2.文艺复兴 3.七年战争 4.宗教改革 4、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1.敲击石器 2.磨制石器 3.打制石器 4.青铜器 5、种姓制度盛行于以下哪个古代国家 1.古代印度 2.古代中国 3.古代希腊 4.古代罗马 6、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地区是: 1.北美地区 2.东南亚地区 3.中东地区 4.西欧地区 7、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是

1.孔多塞 2.斯宾塞 3.达尔文 4.斯宾格勒 8、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 1.托拉斯帝国主义 2.殖民帝国主义 3.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4.高利贷帝国主义 9、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广泛推行的政策是 1. E. 重农政策 2.工业政策 3.重商政策 4.农奴政策 10、斯托雷平改革的基本思想是 1.推翻沙皇制 2.推动工业 3.发展手工业 4.摧毁村社 11、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 1. C. 劳动力输出 2.商品输出 3.资本输出 4.技术输出 12、近代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直接取决于 1. F. 文化影响 2.工业发展水平 3.政治制度 4.军事力量 13、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实现机械化的行业是 1.棉纺织业 2.服装业

3.造船业 4.炼钢业 14、以下哪一项为工业化推动的结果 1.城市化发展 2.经济危机出现 3.农业衰落 4.奴隶制度瓦解 15、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从哪里开始 1. A. 田园 2.城市 3.农耕世界 4.南部世界 1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三十年战争 2.新航路开辟 3.文艺复兴 4.宗教改革 17、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 1. D. 工厂的兴起 2.货币地租 3.手工作坊的出现 4.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18、资本主义萌芽最初产生在 1.采矿业 2.建筑业 3.航运业 4.纺织业 19、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城市的兴起 2.商业的繁荣 3.机器的发明应用及工厂制的产生 4.政治民主化

2017年-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天津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

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全球经济失衡是长期形成的,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调整是一个极其困难和缓慢的过程,然而它已经并将长期影响到世界及各国的均衡性和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一、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在平衡中强劲发展,与日本和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发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却极为缓慢;最后则是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相对很缓慢,我国也将面临风险。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与发展的影响这一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美国一边扩大贸易逆差,一边让美元贬值,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虽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悲观,前三季度美、日、欧投资消费形势乐观,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并购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轮全球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原因多样,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定性,复杂性超乎想象,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目前全球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明显的,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和人才及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约束下,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来自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货币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增长强劲,而日欧近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的同时,两者总体经济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其次,近年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提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加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往往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新产品,为此贸易不平衡日益扩大,而各国的贸易、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往往助长了这种趋势。最后,全球性的储蓄投资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内在根源,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消费习惯、人口结构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原因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加上国内投资途径少、效率低,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对应为贸易顺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扩张性政策下消费经济的趋向不断加强,使得逆差不断扩大。 [!--empirenews.page--] 2.美国方面的原因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首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前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近年政府大规模减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而美国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其公共开支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断扩大。其次是储蓄不足。在消费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大约在4%~5%,而从2005年开始降至负数,这表明消费者不仅将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开支,而且还动用了储蓄或进行贷款消费。最后,为自身利益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施加影响。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破坏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把产品由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国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美国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建议 1.全球性对策建议全球失衡的调整,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 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 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 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D动物的减少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敲击石器 D 青铜器 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 采集 B 狩猎 C 捕鱼 D 种植 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 南富北穷 B 南穷北富 C 东富西穷 D 东穷西富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 锄头的发明 B 犁的发明 C 镰刀的发明 D 水车的发明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A 乡镇 B 部落 C 农村D城市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 美洲 B 西亚 C 中南美洲D东亚和南亚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判断题: 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2018全球经济形势预测

2018全球经济形势预测 导读:2017全球经济形式保持复苏,全球经济政策规模保持趋势向上的态势。经过十年的危机后重建,全球经济度过了相对健康的一年。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但会面临“央行政策不明,贸易风险加剧,泡沫风险增强”三大风险。2017年末,社科院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形式总体向好。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6.7%,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望持续提升,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世界经济保持复苏,但需注意风险在已过去的2017年,经济形势着实让神经绷紧多年的全世界经济从业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可达3.0%,与2016年的2.4%相比提升较为明显,劳动市场持续改善,全球物价水平温和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世界银行预测2018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7%,比2017年提高0.2%;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2.9%,同样比2017年提高0.2%。各大国际组织基本都对2018年的经济趋势表示看好。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主要拉动力是投资和净出口,消费边际增量有限。相比之下,欧洲复苏更为全面,消费、出口和投资均有稳健增长。而日本经济主要依靠出口持续好转的带动,但私人投资也开始启动。此外,特朗

普的税改政策将对美国经济有所刺激。美国国内经济的刺激必将对全球经济起到拉动作用。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全球债务持续积累,金融市场出现泡沫。全球经济增长历经了相对健康的一年后,经济学家们纷纷预估2018年的情况大致相同,是不会过热、也不至于过冷的经济态势。但依旧会面临“央行政策不明,贸易风险加剧,泡沫风险增强”三大风险。其一,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17年末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8》推断:“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根据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预估的新一年计划,美联储计划升息三次,欧洲央行要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中国利率也趋向上升。这一系列的政策举动,使得国际市场对今年的风险担忧加剧。毕竟2017年全球经济取得的成功,对全球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摩根士丹利经济共同主管Chetan Ahya在《2018国际经济展望》中写到:“金融稳定风险对(增长)周期延续性所构成的威胁要甚于物价稳定风险。”其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速和中美之间可能产生的贸易纠纷,如: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全球布局政策,“必须快速缩减巨额贸易逆差,”特朗普11月亚洲之行结束后在推特上称。自其上任后的一系列言论使得国际多边市场的相关国家纷纷表达了担忧。此外,英国脱欧和其他威胁欧洲稳定的谈判(尤其需要注意欧洲右翼势力兴起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AD 3:[多选题]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融合 C:冲撞 D:排斥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美洲 B:西亚 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

参考答案:BCD 6:[单选题] A:乡镇 B:部落 C:农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C 10:[判断题]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参考答案:错误

单反老头之 中国人民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适用专业:经济学 适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史》(第三版) 整理人:@单反老头

题型: 1.名词解释 2.选择题 3.填空题 4.简答题 5.论述题 名词解释 农业革命: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P21 普遍奴隶制:存在于古代东方国家的一种不发达的奴隶制形式,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与债务奴隶,不是主要社会生产者和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依附于土地、村舍和国家,没有独立人格、与奴隶差别不大的广大农民,具有“普遍奴隶”的性质。它广泛存在于古代东方,如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地。P25 罗马法:罗马法是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罗马法一是确定了所有交换主体的平等地位。二

是确定了私有财产关系,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有极为明确的所有权概念,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返还占有权等。P56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645年6月发生的古代日本政变。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P74 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一词,德文意为“会所”或者商站。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P132 人口革命:指近代开始的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州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州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这次人口增长以死亡率持续显著下降和生育率缓慢上升为特征。这一时期处在人口变革的突破期,突破了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荷兰、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同时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P166 价格革命: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 (上下试题全)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 究 (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00 49 29 [分数]:83分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将影响外需市场。 正确 错误 2、页岩气是一种储存于页岩(属于沉积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成份以乙烷为主。 正确 错误 3、页岩气不会取代近年发展缓慢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正确 错误 4、本课程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滞缓了经济复苏步伐。 正确 错误 5、页岩气产业有助于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并推动经济与就业增长。

正确 错误 6、本课程认为,金融危机会改变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正确 错误 7、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的“新常态”是低增长,低债务。 正确 错误 8、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的这种经济低增长的态势,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正确 错误 9、未来较长时期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缓慢也将成为常态。 正确 错误 10、中国是最早在页岩气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国家。 正确 错误 11、页岩气革命增加了全球的能源供给,对国际能源价格造成了下行的压力。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我国将有更多的能源

供应可供选择。 正确 错误 12、()是最早在页岩气这个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国家。 英国 美国 伊拉克 日本 13、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陷入()的“新常态”。 高增长、高债务 低增长、低债务 低增长、高债务 高增长、低债务 14、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是()。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日本 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过去历次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危机结束后的中期内,增长速度比趋势线平均要低()。 20%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试题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 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11.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 欧洲货币单位 B. 稳定汇率机制 C.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 联合浮动 12.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 B. 浮动汇率制度

2014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1、普遍奴隶制 存在于古代东方国家的一种不发达的奴隶制形式,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与债务奴隶,不是主要社会生产者和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依附于土地、村舍和国家,没有独立人格、与奴隶差别不大的广大农民,具有“普遍奴隶”的性质。它广泛存在于古代东方,如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地。 2、罗马法 罗马法是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罗马法一是确定了所有交换主体的平等地位。二是确定了私有财产关系,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有极为明确的所有权概念,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返还占有权等。 3、人口革命 是指近代开始的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州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州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这次人口增长以死亡率持续显着下降和生育率缓慢上升为特征。这一时期处在人口变革的突破期,突破了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荷兰、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同时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

4、马尔萨斯陷阱 18世纪之前,社会必须有75%-8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平均食物产量除自己消费外,只有20%-30%的剩余,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物质产品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5、城市化 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 6、价格革命 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金银送回西班牙,又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购买商品,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张。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7、城市化与城市病: 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城市病:工业城市发展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 一、举例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三个阶段的特征。 答: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开始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特征是: 1、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创立。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召开了两个会议。1944年7月1日—7月2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6年由美、英等19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从1947年1 月1日起临时生效。 2、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强调国家要制定经济政策,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体制的调整加上战后科技进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3、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1952年7 月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由这三者合并组成的欧洲共同体,1960年5 月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除在西欧发达国家建立外,还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如1960年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4年成立的阿拉伯共同市场,1966年成立的中非关税经济同盟等。 4、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和转移。世界技术革命到50年代逐渐进入高潮,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着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海外转移。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已占GDP 的50%以上,1956年在美国白领超过蓝领,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5、各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战略。 二次战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相继摆获得了政治独立。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有的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的选择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方式,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持续阶段,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征: 1、国际金融、贸易体系和组织发生和酝酿着新的变化。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变为浮动汇率制,汇率变动频繁,导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出现了发达国家掀起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如:技术壁垒、进口许可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1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目的:提高国际地位。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旭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二O一四年三月 三、欧洲再工业化 再来看第三个欧洲再工业化。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美发达经济体曾经有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就说它通过产业转移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当然我们是主要的承接地之一。那么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些发达国家都在反思,就说如果把这种工业都去掉之后,如果单单靠服务业不足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让它们自身走向复。所以这些国家都有大的动作,大幅度地增加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政府扶持,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且大力扩大出口。美国的奥巴马上台之后,就有一个出口翻番计划,就是在五年之让美国的出口扩大一倍。像美国过去大量的制造业,外流转移出去,它所需要的很多的产品只能靠进口来弥补。所以美国的贸易赤字常年的居高临下,屡创新高。所以美国通过这种工业化,当然再加上其他的措施来大力的扩大出口。那么特点表现这么几个,“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有非常大的动作。 就在2009年,就是金融危机发生第二年,美国在《振兴制造业框架》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框架性。2010年又发布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目的是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重振实体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那么这是2009、2010年出台的,当然这几年也有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确确实实产生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 我们来看看再工业化对美国的影响。首先就是制造业回流,制造业在危机之前,大量地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那么这几年有个新的趋势,就是在华的这种外资企业,特别是美资企业,出现了一种回流的趋势。当然这个不是大规模的,但确实有,时不时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报道。如果说我们看到报道都是个案的话,那么波士顿咨询集团做了一项调查,就说是对总部是在美国的一些制造业在华有投资,那么他对这些高管做的调研,在这些高管里边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