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ERP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

ERP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

ERP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
ERP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

ERP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

1、ERP的含义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综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理念,其主要宗旨是将生产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充分平衡和调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下能充分而全面的发挥能力,从而能够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ERP是建立在科学管理思想体系之上的高效、集成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能完成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数据的收集、流转、处理、统计和分析等加工过程,帮助企业各部门在每个环节做到准确、及时的决策和控制。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的制造资源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客户需求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用户需求能得到完全体现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网链结构模式。ERP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战略管理高柔性、低风险成本和高效益目标等优势,从集成化的角度管理供应链问题。ERP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ERP的范围与集成功能都有很大扩展;

(2)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制造环境;

(3)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使企业的业务绩效得到了提高;

(4)支持开放的浏览器/服务器计算环境。

在管理技术上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对资

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同时通过企业员工的工作和业务流程,促进了资金、物料的流动和价值的增值,并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量和流速。ERP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需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不能只依靠自己已有的资源,而是必须把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的供应链全部纳入同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

(2)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多种形式的生产方式的管理,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敏捷制造”的思想与“精益生产”的思想。当市场上有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然而企业己有的合作商又不能较好的满足新产品开发与生产的要求,企业将组建一个临时的供应链,形成所谓的“虚拟工厂”,即把协作和供应单位一起看成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3)体现了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在通常的ERP系统中计划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功能能力计划、主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和财务预算等,而已经将上述的计划功能等完完全全的集成到供应链系统中。在另一方面,相关的会计核算方式与核算科目可以通过ERP 系统定义事务进行处理,当上述的事务处理发生的时候生成会计核算记录,从而使得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记录得到保证。从而实现了根据现目前财务资金状况,可以追溯资金的来源与

分配,并进一步追溯其他的相关的业务活动,从而能让企业做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2、ERP发展历程

(1) 时段式MRP阶段

最早的MRP系统是IBM公司的Dr.J.A.Orlicky博士在上世纪60年代设计并组织实施的。MRP就是从产品结构入手,建立一个模型来赋予产品结构时间属性,从而实现制造企业三个核心业务一生产、供应、销售的信息集成,一种保证既不致造成库存积压,又不出现短缺的计划方法。

(2)闭环ERP阶段

上世纪70年代MRP发展为闭环MRP,在MRP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反馈功能,解决了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从而了解决能力计划的矛盾。从信息技术发展德角度来看,20世纪70年代,软件开发的前期阶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系列高级语言应用的基础上,出现了结构化程序分析和设计技术以数据为中心的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得以提出,并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数据库技术。

(3)MRPII阶段

1977年9月,著名生产管理专家、生产库存控制学会主席奥列弗·怀特,提出了制造资源计划的概念。英文缩写为MRP,为了区别原有的MRP而记为MRPII。MRPII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整体最优为最终目的,运用科学方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计划和控制,从而使得它能够协调发展,很好

的将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MRPII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从而使得使财务信息滞后于生产信息的坏现象得到了改变,使得实物账与财务账的能够同步生成其次, MRPII系统还可以通过提供模拟功能,辅助管理人员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从而以寻求最合理的方案。MRPII主要模块有经营规划、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销售与运作计划、车间作业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产品成本管理等。

(4)ERP阶段

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分析员L·Wylie在1990年4月12日发表了《ERP:理想的下一代的MRPII》的分析报告中首次提出了ERP 概念。针对新软件包的问世,该公司提出需要制定针对传统的MRPII 软件的评价内容,并从功能和技术方面拟定了评价核对表。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是第四代程序语言、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关系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支持多数据库及数据库集成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规模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系统的功能方面,如:多币种(跨国经营)、内部集成(设计/核心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外部集成(客户信息、电子采购、多种类型企业(离散/流程/分销)、生产报告/分析报告图形化等,并称能达到这些要求的软件为ERP。

(5)ERPII阶段

2000年10月4日, Gartner Group公司发布了ERP is Dead一Long Live ERPII的报告,该报告由B.Bond等6人署名,提出了关于管理的全新的概念一ERPII。因为最初

的ERP己经因“软件易名”而模糊了ERP与ERPII之间的界限,已被人们认为只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所以再提出一个ERPII从而实现最初的ERP的最初目标。为了区别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关注,他们在描述时,引入“协同商务”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客户之间,企业内部人员的电子化业务的交换过程。

3、我国的MRPII/ERP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MRPII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ERP系统。将MRPII与ERP进行比较,能够发现ERP不仅加强和包括了MRPII的功能,而且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以及更加面向全球市场,更多的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的覆盖范围更广的优点,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并考虑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全面的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企业的综合的集成经营系统。

ERP在我国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1)启动期:此阶段贯穿了整个80年代,以MRPII的引进、实施为主要特点,应用范围不广,基本上只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由于受层层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

(2)成长期:此阶段从1900年开始大致经历了6年时间,以MRPII/ERP 在国内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主要特征,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国内企业不适合应用MRPII/ERP的观念。该阶段大多还是以外国软件为主角。此阶段MRPII/ERP虽然在中国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应用范围还是有

限,基本上是局限在本制造业中②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II/ERP时缺少对企业的整体规划③部分企业在实施MRPII/ERP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全面而详细的考察,造成很大的浪费④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局限于本企业的内部,并未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的相关环节都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

(3)成熟期:此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至今,以主要引入ERP为主要特点;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扩展到其他产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4、国内外研究动态

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订货点法、时段式MRP、闭环MRP、闭环MRP、MRPII,最终形成了ERP。如果将ERP作为一种管理思想,那么它就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发达国家中的许多企业ERP都实施了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对于ERP的研究、文献著作及实践相对是比较多的,如Tom和Westerlund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将实时系统与ERP间集成,Muscettola等在解决计划/调度问题时采用了定量问题空间方法。Roberto和Michel对ERP在公司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供应链优化、高级计划、预测和需求管理、分配、运输管理、仓库和动态调度等方面。研究者认为,传统的分层式的控制方法与生产计划己经不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应该探索新的控制方法与生产计划方法来解决有关

ERP生产计划的问题`,郑明春等人在ERP的能力平衡策略方面,提出了用多目标规划方法为用户决策提供依据的解决方案, Hastings于1982年在研究了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集成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先在工序级采用有限能力顺排的方法,得到一个可行的生产作业计划,然后再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的基于计划的MRP`。陈荣秋等人在1994年提出了CIMS下生产计划的集成问题,并对TOP一MID一BOT 三级计划集成问题和MID一BOT二级计划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研究者对控制能力弱的MRP与控制能力强的一些工具的结合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马士华等一些研究者对MRP与OPT结合进行了研究,Banerjee等将MRP与JIT(Just In Time)结合在一起。也有不少研究者对线性规划和优化进行研究,有研究者采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开采的方法来弥补ERP决策上的不足,也有研究者通过增加对ERP计划的调整来改善ERP不够灵活的缺点。张媛提出利用基于Web服务的的体系结构的思想来开发ERP应用系统的需求和思路。林铿等人对基于遗传算法的ERP生产计划排单模型进行了研究;汪定伟等人研究了敏捷制造ERP中的关键优化问题及其数学模型;袁小雯等人研究了网络优化方法在自动生产调度中的运用;杨瑾等人对ERP环境下物料清单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德国的SAP公司,美国的Symix公司和荷兰的公Bann公司等,以及许多国内的公司如金蝶、浪潮、用友、利玛等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ERP系统软件,这些软件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如Bann公司提出了动态企业建模的概念。Symix公司则最早在业界推出自己的客户同

步资源计划概念,客户同步资源计划提供了应用软件来创造客户化的价值和可操作的方法,主要是将业务的运行和计划的主要流程与客户集成起来,使得企业的计划重心不再是在生产制造上而是在客户身上。国内的金蝶公司提出了循序渐进开发计划。金蝶K/3 ERP的基础版实现了基本业务处理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功能,K/3 ERP标准版是在具备基础版的相关功能的前提下,增加计划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从而使其能完成ERP的核心任务,金蝶K/3 ERP高级版具备标准版的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动态企业建模功能,从而增强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应变能力,支持企业的流程的改变和管理结构并追随智能资源计划(IRP)的发展及特定行业、特定技术的需求。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从1999年起国外ERP各供应商开始强调信息的深加工与挖掘并提出以线性规划为核心,在此大形势下SAP公司宣布开发新产品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5、当前ERP技术特点

ERP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的最高水平的象征。ERP系统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ERP系统更加面向经营、面向市场和面向销售,能够真真做到

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在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功能也被引入系统中来,更多的强调供应链中各部分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并将企业的后勤管理功能包含进来。

(2)ERP系统更多的强调工作流与企业流程,通过工作流来进行企

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与分销管理之间的集成,而且支持企业过程重组。

(3)ERP比以往的任何企业管理软件系统都更多地注重财务管理,

具有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从而能完整的将企业的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结合起来。

(4)ERP比以往的任何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更多地考虑在生产经营规

划中人为因素作为资源的作用,人的培训成本等也被考虑进来。(5)在生产制造计划中, ERP支持JIM与MRPII的混合生产管理模

式,也支持混合的管理模式。

(6)ERP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

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多数据库集成、电子数据交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

ERP无疑使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成功地实施了ERP的企业从中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但是现有ERP系统所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ERP的系统复杂,功能比较多,从而使得系统的维护难度加大;

(2)在对ERP系统实施与用户进行修改时工作量都大;

(3)ERP系统的用户操作性较差,而且由于不具备工作流程自动化功能,对使用人员的要求很高;

(4)最重要的一点,是现有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的灵活性差;

(5)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劳动生产率下降,生产上所需要的零部件不配套,将会引起生产活动紊乱,生产周期变长;

(6)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长,为了保证生产的不停产及应付紧急订货,往往会以加大库存的方法来解决,致使零部件和成品积压增多,库存资金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天数增加;

(7)市场和客户需求多变和快速,使企业的经营和计划系统难以适应。

6、ERP发展趋势

ERP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

发展,现行ERP将向新一代发展。其中ERP发展趋势及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点:

(1)多企业合作经营生产方式的出现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将使得ERP支持异地企业运营、异种货币和语言操作的交易。

(2)企业不断进行企业流程重组将使得ERP能够支持基于全球范围的可重构的、实时的供应链及供应网络结构。

(3)为了适应新的经营实践与生产方式,ERP必须越来越灵活地支持混合的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从而满足制造商敏捷性与灵活性的需要。(4)产品数据管理(PDM)与ERP的整合。企业中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各种产品设计的数据、信息和文档将由PDM组织在统一的环境中。近年来很多ERP软件商将ERP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或在系统中引入了PDM功能从而增加对设计的过程、数据、文档的管理和应用,使得ERP系统中庞大的数据准备以及管理的工作量得到减少,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系统集成以及企业的整体效率。

(5)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结合使得ERP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使ERP能够与制造执行系统、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SFC)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能够形成互动的ERP/MES/SFC系统。

(6)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为ERP系统提供功能完美的软硬件平台。ERP将以分布式、多层架构技术构造软件系统平台,以多数据库集成、数据仓库、可扩展标记语言、中间件技术、面向对象方法和Internet/Intranet等为软件实现核心技术,并采用应用服务器、企业应用集成,作为ERP的集成平台,采用XM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eb Service等作为ERP的跨平台通信技术,所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使得ERP的功能与性能得到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等.ERP 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程控等.MRPII/ERP 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彦,胡小丽,黄劲松.浅谈ERP[J].闭应用技术与研究,14-15

[4] 马倩.ERP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0-144

[5] 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曾纯青.ERP技术发展过程、特点及趋势[J].特区经济,2007,10:303-304

[7] Michel,Roberto. ERP enters age of infrastructure [j].

Manufacturing Business Technology,2007,25 (7):24-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