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4章-货币政策

第4章-货币政策

第4章-货币政策
第4章-货币政策

第4章货币政策

4.1 货币

货币在商品世界中是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出现的,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实物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

4.1.1(了解)货币的作用

(1)货币的本质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物;

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是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2)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券(纸币),其他的形式有商业票据和存款货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存款货币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4)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5)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指政府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货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它是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例题1、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的主要阶段是()

A.实物货币

B.表征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E.纸币

答案:A、B、C、D

解析:经历4个主要阶段:ABCD,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J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

4.1.2(熟悉)货币供应

(1)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

(2)货币供给主体

1)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

2)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

(3)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

MO: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1=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现金M。,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货币,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购买商品和劳务,与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有密切关系,历来为中央银行所关注。

M1是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货币指标,其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助于分析短期经济运行的状况,日益成为中央银行调控的重要指标。

M2,其流动性次于Ml,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有助于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走势,在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常用M1/M2来说明货币的流动性。

(4)货币供给的制约因素

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2)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3)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例题2、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B.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C.企事业单位持有现金的情况

D.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E.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情况

答案:A、B、C、D

4.1.3(熟悉)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断与商品和劳务换位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1)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价值符号。

(2)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要注意: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它主要考察在特定的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

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意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一般来说,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之间有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关系,

5)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其他资产的收益,包括债券、股票等收益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它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

例题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收入

B.价格

C.利率

D.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E.财政收支状况

F.信用的发展状况

答案:A、B、C、D、E、F

4.1.4(熟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社会制度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是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1)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常从不同角度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2)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和外债型通货膨胀。

4)按照对价格的预期程度分类,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5)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6)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以上各种对通货膨胀进行的划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常常互有交叉。

(2)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或称缩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数。

例题4、按照产生的原因分类,通货膨胀可分为()

A.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B.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

E.外债型通货膨胀

答案:A、B、C、D、E

4.1.5(熟悉)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货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常用价格总水平作为衡量指标。一般认为价格总水平连续6个月负增长即为通货紧缩。

价格总水平连续下降或长期处于0~1%之间是否为通货紧缩,目前还有不同看法,不能定论。

(1)通货紧缩的类型

1)按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可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中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

2)按通货紧缩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3)按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可分为: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

4)按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紧缩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大。

2)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投资需求增长。

3)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突出。

4)在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债务负担加重,银行坏账增多,危及社会信用,加剧金融动荡;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危机,严重制约货币政策的实施。

5)在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社会资金流向会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资金会脱离实体经济体系转向投机性较强的虚拟经济,如证券的二级市场等。

6)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各国出口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关系趋于紧张。

(3)治理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

1)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需求。

2)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增加企业的需求。

3)适当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各阶层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以扩大消费。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降低预期支出,以扩大消费。

例题2、治理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有()

A.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需求。

B.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增加企业的需求。

C.适当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D.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各阶层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以扩大消费。

E.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后顾之忧,降低预期支出,以扩大消费。

答案:A、B、C、D、E

4.1.6(掌握)利息和利率的本质和功能

(1)利息及其本质

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使用资金所得到的补偿。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反映了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经济关系。

(2)利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金额的比率,体现借贷资金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的尺度。即:利率=利息/本金

(3)利率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利率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2)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3)按借贷期限内利率是否变动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4)按利率的制定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5)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6)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4)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

1)利润的平均水平。 2)资金的供求状况。 3)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幅度

4)商业周期。 5)政策因素。 6)政府预算赤字。

7)借款期限和风险。 8)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5)利率的经济功能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经济功能,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首先,它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其三,它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2)分配功能。首先,利率使收入在贷者和借者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利率可以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3)调节功能。利率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

4)动力功能。

5)控制功能。

(6)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例题3、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幅度

D.商业周期

E.政策因素 F政府预算赤字

答案:A、B、C、D、E、F

解析: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具体除以上6种因素外,还有借款期限和风险、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等因素。

例题4、利率的经济功能主要有()

A.中介功能

B.分配功能

C.调节功能

D.动力功能

E.控制功能

答案:A、B、C、D、E

解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经济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和控制功能

4.1.7(掌握)外汇和汇率

(1)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通常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把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地区)货币的金融活动,是用于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二是指以外国(地区)货币表示的所有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或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2)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两个国家(地区)货币之间兑换时的比价。

通常表示为一个单位的本国(地区)货币可以兑换多少他国(地区)的货币,或多少本国(地区)的货币可以兑换他国(地区)一个单位的货币。

采用前一种办法表示汇率的方式被称为间接标价法或应收标价法;用后一种办法表示汇率的方式被称为直接标价法或应付标价法;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对外汇率都是采用直接标价法。

1)基本汇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对特定的关键货币的汇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在国际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本国(地区)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2)官方汇率,又称法定汇率。官方汇率分为3种:一是单一汇率,即国家只宣布一个汇率,适用于所有的对外交易。二是双重汇率,即规定本国(地区)与外国货币兑换采取两种不同的汇率;三是多重汇率,即对3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对外交易分别采取不同的汇率,是针对性更强的汇率政策。

3)市场汇率。它是指在外汇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外汇所使用的汇率,随市场的供需情况而发生波动。(3)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为进行国际经济往来,在汇率的管理方面所采用的有关制度。

1)固定汇率制。两国(地区)货币的兑换比例基本固定,即使变动,也是在固定比例为中心的小范围内上下变动。由于固定汇率不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差别的实际情况,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再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能够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政府货币当局便于管理。但是,固定汇率制缺乏适应国际经济变化的能力,当一个国家无法维持这个汇率时,可能出现货币崩溃,爆发金融危机,资本外逃,外汇储备剧减,外债增加,国际信用丧失等问题。

2)浮动汇率制。两国(地区)货币的兑换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浮动汇率,可分为两种:一是自由浮动汇率。二是管理浮动汇率。

实施浮动汇率制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可以帮助平滑外部的冲击;

○3政府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

○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5提供了“对冲的激励”,防范货币波动。

浮动汇率也有缺陷。首先,浮动汇率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其次,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套利;第三,如果缺乏规范,独立的货币政策反而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副作用。

例题1、现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标准答案:B

解析:现在,只有不到35%的发展中国家还实施固定汇率制体系

4.2货币政策的目标

4.2.1(熟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特征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货币政策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3)货币政策属于间接调控的经济手段。

4)货币政策需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即将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相结合。

(2)货币政策的任务

1)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防止因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提供稳定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维持适度货币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3)进行反周期调节,抵销其他经济因素干扰,促进经济正常运行。

4.2.2(掌握)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1)最终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为了实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必须选择某些与最终目标关系密切、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影响并在短期内可以度量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以充当中介目标。

通常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或兼备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可测性。二是可控性。三是相关性。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是货币供应量,二是信用总量,三是同业拆借利率,四是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

例题2、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

A. 基础货币

B.信用总量

C.同业拆借利率

D.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

E.准备金

F. 货币供应量

答案:B、C、D、F

解析:基础货币和准备金是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例题3、货币政策的特征包括()

A.货币政策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C.货币政策属于间接调控的经济手段。

D.货币政策需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即将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相结合。

答案:A、B、C、D

4.2.3(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的传导顺序

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是通过机构传导和经济变量传导两方面进行。

机构传导: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一企业和居民。

经济变量传导:通过货币价格(利率、汇率)信号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把中央银行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

(2)货币政策的传导条件

1)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2)法制健全。

3)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4)具有真正商业动机的市场主体。

例题4、货币政策的传导条件是()

A.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B.法制健全

C.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D.具有真正商业动机的市场主体

答案:A、B、C、D

4.3 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

4.3.1(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包括:一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有影响。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减少,银行存款创造信用的规模就减少,就会紧缩经济。反之,就会扩张经济。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超额准备金有影响。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就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提高。三是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预期。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是: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缺点是:提高准备金率容易引起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且对结构调整不起作用。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量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手段。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

变动的准备金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以后(比方说两周以后)才起作用。此外,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金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然会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如果准备金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2)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再贴现率原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现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表现为:

一是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准备金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总量。

二是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三是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三是对货币供应总量、供给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微调性。

再贴现政策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其贴现行为。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

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控制操作规模大小;

二是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三是可以微调,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即逆向操作;

四是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公开市场业务的缺点是:

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发挥作用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要有一个发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现实生活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例题1.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答案:A.B.C

4.3.2(掌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稳定证券市场,而对证券交易保证金进行的限额规定。

(2)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对房地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进行控制,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

其主要措施包括:停办消费信用;提高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并严格审查其付款能力等来抑制消费,促进市场平衡。

(3)房地产信用控制

房地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针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规定信用交易比例;规定银行为经纪人的证券抵押贷款的比例。

(4)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着眼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针对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的生产和建设投资执行较低的贷款利率,鼓励其发展。

(5)预缴进口保证金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4.3.3(掌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有两大类: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主要包括:

1)信用配额。 2)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

(2)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也称“窗口指导”。 2)公开宣传。 3)金融检查。

例题2.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措施包括( )

A.停办消费信用

B.提高首次付款金额

C.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

D.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

E. 规定信用交易比例

答案:A、B、C、D

例题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主要包括( )

A.信用配额

B.直接干预

C.流动性比率

D.利率最高限

E. 金融检查

答案:A、B、C、D

4.4 货币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取向有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叫紧的货币政策或“收紧银根”,是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给总量趋于下降。

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叫松的货币政策或“放松银根”,是指放松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使货币供应量较大地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借以刺激经济回升

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温和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减少控制在较小幅度内,而主要调整货币供给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4.4.1(掌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等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我国在1993~1997年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二,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

第三,保持货币供给结构基本合理。

第四,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有“松”有“紧”,实行预调、微调,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

第五,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单纯地紧缩“银根”,不是搞“一刀切”。

4.4.2(掌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等于扩张性货币政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市场利率等。

在需求不足,未充分就业时,社会总需求较大地落后于社会总供给的经济环境下,扩大货币供应可以使闲置的生产要素得到利用,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产出,保持物价的稳定。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运用,需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灵敏的经济运行机制。否则,货币政策的功能就会发生弹跳现象。

当已经充分就业时,扩大货币供应不能刺激增长,只能使物价水平上升,名义所得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4.4.3(掌握)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等于中性货币政策。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确保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起到了以下作用:

第一,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地增长;

第二,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

第三,保持了国内的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第四,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既支持了经济增长,确保了金融稳定;同时货币政策自身也在转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我国是很有成效的。

例题4、我国在1993~1997年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

A.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B.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

C.保持货币供给结构基本合理

D.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有“松”有“紧”,实行预调、微调

E.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答案:A.B.C.D.E

4.5 外汇管理

4.5.1(掌握)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取消了汇率双轨制,自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之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和支付。

◆对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实行结售汇制。在此基础上,允许部分国内企业设立外汇账户,保留一部分外汇。

2005年7月,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将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我国汇率制度的特征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市场汇率,而非官定汇率。二是单一汇率,不存在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官方汇率。三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2)经常项目可兑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银行结汇制度;二是取消经常项目外汇支付限制;三是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四是通过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贸易真实性审核。

(3)资本项目管制的利弊

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的优点是:

首先,可以弥补金融市场本身的一些缺陷,如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等;

其次,资本管制可以在固定汇率的体系下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三,面对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可以保护金融的稳定性,正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经历;

第四,利于引导资源的流向。

但是资本管制也是有成本的。

首先,由于不是市场决定汇率比价,可能导致资源的无效分配;

其次,为腐败等现象提供了土壤;

第三,过滤了来自于国际同行的竞争,不利于国内金融部门的发展。

(4)我国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目前,我国外汇收支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取消经常项目汇兑限制的同时,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逐步创造条件,有序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

4.5.2 (掌握)我国的外汇储备政策

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有关政策,稳步放宽外汇方面的管制,进一步扩大开放。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内容包括:移民、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汇出,过去股票、房产、股权投资等只允许将每年的收益兑换成外汇汇出,现在正在研究允许资产转移的操作办法;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跨国公司集中操作外汇资源;积极研究国内资金进入国外股市投资的政策;出台允许国外资金进入国内A股市场的政策;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提高个人出国换汇的指导性限额标准;出境携带外汇更加方便;放宽经常项目下各类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以及对外汇账户限额方面的管理。

例题1、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征是()

A.市场汇率

B.官定汇率

C.单一汇率

D.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E.固定汇率

答案:A、C、D

4.6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对投资建设的影响

4.6.1(掌握)利率对投资建设的影响

利率渠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贷款利率的高低反映了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对投资建设的贷款额存在着反方向作用,利率越低,投资贷款越多;利率越高,投资贷款越少。

(1)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资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相反,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增加。

(2)利率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都会影响投资结构。

利率越高,投资越集中于期限短、收益高的项目。

利率对投资结构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利率结构上。例如,利率的期限结构会影响投资的期限结构。如果长期贷款利率过高,会抑制建设期限较长的行业投资建设,相对增加人们对短期投资的需求;相反,如果短期利率过高,长期利率相对较低,则会刺激长期投资,使一部分投资需求由短期转为长期。(3)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

利率作用的发挥又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尤其受制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与社会资本状况。利率的作用还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

4.6.2(掌握)汇率对投资建设的影响

(1)汇率引起进出口价格变动影响投资

一般地说,本国货币贬值,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相反,本国货币升值,则会增加进口,抑制出口,引起国内投资的减少。

(2)汇率通过资本流动影响投资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一国的投资活动除了从国内储蓄得到资本外,还需要从国外引进国际资本。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较小,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要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在本国货币贬值的条件下,会发生资本外逃的现象,并减少金融市场的投资;货币升值会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投资。

例题2.货币政策对投资建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的渠道进行的

A.信贷

B.利率

C.汇率

D.国债

答案:A、B、C

4.7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4.7.1(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差异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的范围不同。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运用的政策手段不同。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时滞不同。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1)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两大政策改革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4.7.2(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

一般可以有以下四种组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除了以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若将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

例题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的范围不同

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C.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运用的政策手段不同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时滞不同

答案:A、B、C、D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三章 自测题答案

单选题(每题6分,共5分)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选择一项: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反馈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 选择一项: A. 金融价格传导论 B. 汇率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信贷传导论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中,()往往成为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首要目标。 选择一项: A. 经济增长 B. 稳定物价

C. 稳定汇率 D. 充分就业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稳定物价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较强烈的工具是()。 选择一项: 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 信用控制 C. 公开市场业务 D. 再贴现政策 反馈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这种政策手段称为()。 选择一项: A. 再贴现 B. 信用控制 C. 道义劝告 D. 窗口指导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窗口指导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指中央银行在运用国家赋予的职能,作为一国经济领域的核心领导者自主、连续、不受干扰进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如果一国的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将存在不一致性。我国至今仍然未能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独立性依然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而这种最终决策权以及重大与非重大货币事项的确定权都操在国务院手中。所以,我国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其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中央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机构,迫使中央银行发行大量货币,使得中央银行的自身经济目标无法实现,缺乏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从属于财政,成为财政透支的工具,缺乏经济独立性。当财政出现赤字时则向中央银行透支,中央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其后果将可能导致经济的通货膨胀加剧,使得人民币贬值,削弱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另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配合财政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等,这使得中央

第十章货币政策(2)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 是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 。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 ,三是 。 6.___________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7?—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 。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变量。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______________ 学派的观点。 12.__________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_____ 时,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经常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16章 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圣才出品】

第16章 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一、概念题 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可据以衡量对最终目标所产生的初步影响。一般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满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宏观经济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内容。 2.操作目标 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称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特点: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概念清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便于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动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④抗干扰性,是指中间目标不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二、选择题 1.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目标的是( )。 A.汇率 B.利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 【答案】B 【解析】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指标一般视为远期指标。这类中介指标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近。但中央银行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力弱于像超额准备和基础货币这样的短期指标。 2.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 )。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再贴现率 D.超额准备金率 【答案】AD 【解析】根据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三个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 3.影响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上) 2009-8-20 摘要:本文從兩個方面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進行了檢驗: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貨幣數量與外匯儲備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從外部衝擊來判斷貨幣政策是否喪失了自主性;二是對物價、貨幣數量和利率做基於VAR的誤差修正模型(VEC)來分析利率變動是否導致貨幣數量同向變動、貨幣數量是否是內生變數,從內部作用機制系統性地來判斷貨幣政策是否喪失了自主性。研究結論顯示:從1996年至200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自1998年以來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數量M1變動的決定性原因,貨幣政策喪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顯示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並沒有受到系統性制約。 關鍵字:貨幣政策自主性,匯率制度,外匯儲備,利率 一、引言 在宏觀調控由直接模式轉向間接模式,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市場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問題給我國貨幣政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大規模的短期資本湧入、加之巨額貿易順差,使得中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國際收支非均衡狀態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干擾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而保持和維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是貨幣政策工具有效運用的前提,因為當經濟遭受衝擊時,具有高度貨幣政策自主性的貨幣當局就可以根據觀測到的宏觀經濟變數,選擇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對經濟施加影響,並根據貨幣政策的效果自主地調整貨幣政策工具。 開放經濟條件中不同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可能存在差異。1994年以來,人民幣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得人民幣在實際運行中開始固定盯住單一美元,結果導致了2003年以來巨大的升值壓力;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開始不再僅僅盯住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因此本文將主要考察轉型期對應不同匯率制度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從1996年至200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自1998年以來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數量M1變動的決定性原因,貨幣政策喪失部分自主性,但誤差修正模型顯示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並沒有受到系統性制約。

第三讲-外汇与汇率习题

第三讲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汇率亦可称为()。 A 汇价 B 货币平价 C 黄金平价 D 铸币平价 2、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标价方法是()。 A 美元标价法 B 直接标价法 C 间接标价法 D 英镑标价法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为基准货币的标价法。 A 本币 B 外币 C 美元 D 英镑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为基准货币的标价法。 A 本币 B 外币 C 美元 D 英镑 5、国际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的货币有()。 A 美元 B 日元 C 瑞士法郎 D 澳大利亚元 6、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A 购买力平价 B 利息平价 C 铸币平价 D 换汇成本 7、银行买卖外汇支付凭证时标出的汇率称为() A 现钞价 B 现汇价 C 中间价 D 官方汇率 8、中央银行参与外汇交易的主要动机是()。 A 投机 B 对外支付需要 C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D 调控市场汇率 9、外汇市场最原始的传统业务是()。 A 即期交易 B 远期交易 C 期货交易 D 期权交易 10、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安排是()。 A 浮动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联合浮动制 D 管理浮动制 11、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之间的汇率。 A 美元 B 欧元 C 日元 D 关键外币 12、黄金输送点是() A 输送黄金的地点 B 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 C 黄金市场 D 黄金价格 1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A 自由浮动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管理浮动汇率制 D 以上都不对 14、经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往往选择()的汇率制。 A 固定汇率 B弹性较大的浮动汇率 C 弹性较小的浮动汇率 D 以上都不对 15、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是()。 A 国际收支 B经济增长 C 货币政策 D预期因素 16、本币贬值在通常情况下会使() A 贸易条件恶化 B贸易条件改善 C贸易条件不变 D贸易条件波动 17、外汇成交后,在未来约定的某一天进行交割所采用的汇率是()。 A 浮动汇率 B 远期汇率 C 市场汇率 D 买入汇率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外汇交割的时限分,汇率可分为()。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金融银行论文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潘再见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探讨货币政策独立性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三元悖论、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资产选择行为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资本项目开放;冲销干预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9-001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9.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增长进程中的通货膨胀控制:量化宽松、最优通胀率和宏观审慎政策研究”(13BJY1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检验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11YJC79063)。 收稿日期:2015-08-03 作者简介:潘再见(1982-),男,福建永春人,金融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一、三元悖论视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主要是指一国经济

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乃至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本国货币市场利率是否受到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和国际市场利率冲击[1],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货币政策对外自主性[2]。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米德冲突(Meade,1951),其认为单独使用某项支出调整政策以实现内外均衡,会导致内外均衡目标产生冲突。Mudel(l 1963,1964)和Fleming(1962)构建M-F模型用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问题,指出一国在实施固定汇率时,若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将导致其不能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的操作;但若实行资本管制,却会导致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长期无效。Dornbusch(1976)将完美预期假设引入M-F 模型,构建了M-F-D模型。Krugman(1979)基于M-F-D 模型,总结出三元悖论(又称不可能三角),即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至多实现其中两者。 三元悖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Obstfeld 和Rogof(f 1995,1996)认为,汇率制度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经济越开放,通货膨胀的跨国传导越明显。Obstfeld(2005)等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选择,认为三元悖论成立[3]。Axe(l 2012)等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东亚国家可以通过冲销干预,避免出现不可能三角,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但会导致金融部门扭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冲销干预,货币政策不但可实现独立性,也不必以金融部门扭曲为代价。但是,由于中央银行面临大量的冲销成本、外汇储备的估值损失,这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4]。Klein 和Shambaugh (2013)认为,可采取中间措施以应对挑战,以应对三元悖论的困境,如针对性资本管制、有限的浮动汇率制度。针对性的资本管制或浮动汇率有利于一国实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0和均衡收入水平Y0。假 定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促使IS曲线右移至IS1的位置,均衡收入增加到Y2,产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E2。但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货币需求增加,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存在着货币的过度需求。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0上升至r1的水平。企业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总需求相应降低,即产生“挤出效应”,收入水平从Y2下降到Y1。这一过程持续到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达到E1点,两个市场同时实现新的均衡。此时,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上升。 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1)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如图所示,LM曲线斜率相同,(a)图中IS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b)图中IS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假定初始均衡位置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相同,即E点。政府实行同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引起IS曲线右移至IS1,但因IS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移动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变动也不同。图(a)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少,图(b)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大。这是因为IS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着投资需求的利率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货币政策 答案

第九章货币政策(答案)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3.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4.通货紧缩5.自然失业6.通货膨胀7.菲利普斯曲线8.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9.准备金;基础货币10.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1.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12.自存准备;法定准备13.买进;出让14.有价证券15.现券交易;回购交易16.回购交易17.消费信用控制18.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19.法定准备金政策20.公开市场业务21.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2.窗口指导;道义劝告23.凯恩斯24.货币25.流动性陷阱2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C 3. C 4.C 5. D 6. D 7. C 8. A 9. A 10. B 11. D 12. A 13. B 14. B 15. C 16. D 17. C 18. 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E 3.AB 4.CD 5.ACE 6.AC 7.BCE 8.ABCE 9.ABCE 10.CE 11.ABCD 12.ABE 13.AC 14.BD 四、是非判断题 1. 错; 2. 对; 3. 错; 4.对; 5. 对; 6. 错; 7. 对; 8. 错; 9. 对;10. 错; 11. 对;12. 错;13.对; 14. 错; 15. 对;16. 错;17.对; 18.错;19. 对; 20.错;21.错;22. 对; 23. 错;24. 对;25. 对。

五、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一般所说的货币政策目标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3.菲利普斯曲线: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关系: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牺牲若干程度的币值稳定;而要维持币值稳定又必须以失业率若干程度的提高为代价。这一关系可以表现在菲利普斯曲线上,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5.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6.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7.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1.内生变量----- B 2.基础货币----- C 3.外生变量----- D 4.派生存款----- A 5.现金漏损率----- G 6.原始存款----- E 7.货币乘数---- H 8.存款货币---- I 9.货币供给-----F 10.存款派生倍数----E 含义

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二)填空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物价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三)单项选择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B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 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 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 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3.57美元=1× 1 1-0.8×(1-0.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 加2.5美元=1× 1 1-0.8×(1-0.25)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 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

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理论发展综述 胡海1302305003 摘要:上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为标志,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诞生了。五、六十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七八十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工具、中介指标、作用、传导机制、操作规则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各种货币理论。 1 金本位制及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1.1金本位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通货论争”。 通货主义者认为,发行银行券必须有十足的黄金做准备,银行券对黄金贴水的原因在于发行数量过多和停止兑现。 银行主义者认为,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发行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兑现也不会过多;银行券的发行不一定有十足的黄金准备,也不必在银行券和金准备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1.2金本位时期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发展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理论方面,这一时期的主导经济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后来被称为传统经济学)。 在货币理论方面,一方面,萨伊的货币面纱论受到人们的信奉和推崇,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的变量:投资、产出、就业。另一方面,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向处于主导地位的货币面纱论提出挑战。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威克塞尔在累积过程理论中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理论。二是“休谟机制”及对休谟机制的批判。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2.1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理论,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

货币政策的操作

Chapter17 貨幣政策的操作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一、研讀目標 看看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知道貨幣政策的傳遞機能 瞭解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明白貨幣政策的運用策略 想想為何需要非傳統性貨幣政策?有效嗎? 3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二、重點提要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能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貨幣政策的運用策略 附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 4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中間目標化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係利用 政策工具變數影響操作目標,進而控制中間 目標,並達成期望之最終目標水準(見圖17- 1)。此一三段式貨幣架構即是一般所稱的中 間目標化(intermediate targeting)。 5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 圖17-1中間目標化架構 6中間目標化架構須找一可信的變數充當中間目標,據以達成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詳言之,在此一架構下是透過政策工具影響操作目標,再由操作目標傳遞至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且中央銀行經常藉由操作目標、中間目標及最終目標所提供的情報訊息,作為檢視與預警的功能,據以修正政策工具的使用。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1) ?我國長久以來,是以準備貨幣為操作目標、貨幣總計數M2充當中間目標,每年年底並公布次年M2的成長目標區。觀之圖17-2,由於歷年來M2的實際成長率大抵均能落於其成長目標區內,顯見此一架構的運作狀況似未遭遇太大困難。 ?作為中央銀行之中間目標變數,係由能提供貨幣政策鬆緊訊息之各種貨幣政策指標(monetary policy indicators)中選取,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相關性;(2)可及性;(3)可測性。 7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2) 圖17-2 我國貨幣總計數M 2 成長目標區及其實際走勢 8貨幣總計數M2是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每年年底中央銀行並公布次年M2的成長目標。由圖中可以顯示,近年來M2實際年增率大抵均能落於此一成長目標範圍內。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第16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一、单项选择(共20题) 1、( )代表国家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A.政策性银行 B.财政部 C.中国银行 D.中央银行 2、20世纪70年代后期,( )概念的首次引入开启了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A.时间非一致性 B.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C.相机抉择 D.逆经济周期 3、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5、论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理论是( ),即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负向关系 A.费雪效应 B.托宾Q理论 C.菲利普斯曲线 D.奥肯定律 6、凯恩斯学派所推崇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中间目标是( ) A.利率;货币供应量 B.汇率;货币供应量 C.利率;汇率 D.汇率;利率 7、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创造的( )的一部分 A.表外业务 B.资产 C.负债 D.资本 8、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9、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D.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确定 11、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12、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