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财政专用账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财政专用账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财政专用账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财政专用账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财政专用账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财政部门在银行多头开立专用账户、账户核算内容不规范、保留应撤销的账户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资金分散、流失的一个严重漏洞,亟需加强管理。

一、财政专用账户现状

财政专用账户用途多、数量多、存款金额大。财政专用存款账户的用途较广,包括社会保障、支农、国债项目、基建自筹、预算外需要专户管理的资金等30多项。这些专项资金都需要开立专用账户进行管理。而这些财政专用存款账户余额大约是国库财政存款余额的3-4倍。从调查情况看,在季末、年末,金融机构财政专用账户上的余额大量增加,季初或次年初又大量锐减。近年来,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在银行开设财政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客观上随着中央及省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每增加一个专项补助项目,就要求下级财政部门设立相应配套的财政资金专户;主观上财政部门为满足各商业银行吸收储蓄存款的需要,人为多设了一些“人情帐户”、“关系帐户”。致使基层财政部门的银行专户数量急剧膨胀,存在专户重复设置、资金沉淀、管理弱化等问题。如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发现:财政各类专项资金银行开户较多,平均每套帐(资金)设置银行帐户近3个。

二、财政专用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用账户管理混乱。

一是同一性质的财政存款在不同商业银行网点开立相同的存款账户。如有些地方财政部门在农信社和发行都开立了粮补和直补专用账户,在多家银行开立了医疗保险基金专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等;二是有未经人民银行审批而使用财政账户的情况。

(二)弱化了财政政策。

一是专户资金结余多,高额存放在商业银行,财政资金不能实现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低效率。二是各级政府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专户资金被揶用占用时有发生,专项资金没有全额用于专门用途。三是被转存于商业银行的专项资金处于监督

“真空”地带,国库部门不能实现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

(三)造成了国库存款统计信息失真。

预算专项资金从中央银行转存到商业银行,在国库部门反映的情况是这笔资金已列入财政有关预算支出,但实际上只是转存商业银行而并未及时支出,这样造成国库会计核算资料和报表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即统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协调决策。

(四)影响了当地金融秩序的稳定。

一些基层网点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拉客户,甚至以放松管理、违规提供便利和优惠以达到吸收存款的目的。每到年末,基层商业银行往往想尽办法说服财政部门,以各种名目将国库预算内存款转到商业银行的预算专用账户上,造成财政在商业银行开户和存款搬家频繁,助长了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既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和运用,又影响金融秩序稳定。(五)延缓了集中支付改革的进程。

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为目标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和财政专项存款账户的巨大余额,形成了商业银行、财政部门之间较强的利益关系,阻碍和延缓了改革进程。

三、对财政专用账户加强管理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规范上级多开户、基层乱开户的行为。审计建议:一是财政部门要根据《银行帐户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整顿。已废止的项目应撤消帐户,结余资金转入国库;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专项资金开设多个专户的,应进行合并,资金实行分帐核算;二是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和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应尽量合并,同一家商业银行只开设一个帐户;三是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国库等部门监管,将各类财政资金统一归口到同级财政国库部门管理,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建立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实行各类财政资金专户的动态管理。

(一)清理整合专项资金账户。

人民银行应联合当地财政部门组成清理工作组,对所有财政专项资金账户进行摸底清理、撤并、整合,撤销无效账户、减少低效账户、合并重复账户、尽可能减少财政性账户数量,确保国家资金安全。

(二)完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从财政专用账户的开立条件、开户银行、资金性质、账户的使用范围、管理部门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出现开户和资金管理脱节问题。并借助人民币结算账户系统二期功能齐全的契机以内设机构和专用性质立户,防止财政专用账户一个户名设立多个账户。

(三)规范财政专用账户的开立、变更、撤消、使用。

财政部门应对预算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系统,完善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管,杜绝因账户开立问题而产生的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四)严格要求各开户银行对财政专户进行管理。

要从财政专用账户的开立、使用、撤消等方面加强管理,坚决杜绝无证开户,监督财政专用资金专款专用。

四、专项资金结转金额较大,有的甚至连续结转

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结转问题屡查屡犯,而且金额较大。2006年,某级财政违规结转专项资金预算指标1.6亿元,有的是未及时拨付形成结转,有的是无预算、无单位、无项目的空头结转,有的是连续结转等,如:到2007年4月(审计之日)还有结转的2002年中央下达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国债资金100万元、2004年中央下达的某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国债专项资金1100万元等等。究其原因,有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但多数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有的是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造成资金无法拨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20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范文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经过学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下级部门相对淡薄。除了负责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他相关部门虽然有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但基本上是“谁用谁管”,保管人员众多,责任不明确。办理出入库后不能及时入账,对于部门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造成资产管理的不规范。 二是对报废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处理。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超过使用期限确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因管理不善造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按规定的权限批准后,注销其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卡片。但由于部门管理人员缺失,近年存在没有及时处理不能使用和到期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的情况。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力量需要充实。 (二)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是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固定资产在管理时发生损失,是万万不该的。所以,除了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也要对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以会计法、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行政单位的财政文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中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二是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工作。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对一些长期不能使用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按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清理、处置。注销其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卡片,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充实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培训,集中学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补贴的依据,分析了财政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和负作用,提出改进的对策:财政补贴应控制一定的限度;要适时归并和取消;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加强监管。 标签:财政;财政补贴;补贴范围;补贴效果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特殊补助,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其实质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受领者,它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本文拟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有关问题做以分析。 一、财政补贴得到广泛认同和大范围运用的依据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二是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三是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整体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欧盟出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员国选择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而共同农业政策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统一的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摊款用于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二是通过实行差价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保护内部市场。2010年德国财政补贴合计1640亿欧元。美国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其核心是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从而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其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絮棉一项,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发展到11种。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价格改革的有力推进,财政补贴速度加快,已日益成为政府所倚重的调控手段。目前的财政补贴,种类很多,数量金额也相当可观,仅2010年我国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就达1300多亿。[1] 财政补贴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范围运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了扶持农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对相关产业安排补贴。如粮食直补,节能产品补贴等。为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19日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电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近几年来我们对乡镇政府、财政等单位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乡镇政府、财政在资金及收支管理上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整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尽合规,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政府因机关运行经费超支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弥补机关经费;有的乡镇部门发放国家补助资金时,审核不仔细,有虚报、冒领的情况发生,导致应补助的未补助,不应补助的反而被补助。 乡镇政府作为一级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专项资金特别是民生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清未及时清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乡镇出借资金次数频繁、审核不严。如:有的对出借资金入账手续不全;有的出借资金的对象是已经或正面临倒闭停产的民营企业,借款难以收回。 2、对出借资金的跟踪监督不到位。部分乡镇在资金出借后未对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协议履行义务或是否按照借款申请中申报的用途使用资金未做跟踪和监督,从而导致部分出借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利息也未能按约定收回。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某些乡镇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未及时入账,在固定资产购建、报废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致使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4、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数额大。部分乡镇账面反映的往来款项的挂账时间经历了几届领导,有些财政所长、财务人员调整后对一些债权债务也未及时清理,不少已成为呆死账。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 除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虚报冒领国家补助资金,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的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有: 1、“三乱”行为屡禁不止。部分乡镇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现象,有的还存在下达收入指标与罚款所得挂钩,加重农民负担; 2、违规支出的问题较为普遍。如:虚列支出、滥发钱物、违规报销个人费用、白条报账等等; 3、非税收入管理不严格。部分乡镇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严格,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四)会计业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1、账户设置不规范,过渡户管理混乱。 目前我省、市对于乡镇一级财政管理过渡户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规定,过渡户普遍存在。但是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财政所在过渡户的设立、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渡户开设不严谨,有的乡镇财政过渡户与农村“三资”集体代管账户合用一个银

财务部工作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财务部工作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财务部作为公司的一个独立部门,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财务各成员基本保持着平稳有序的工作态势。为实现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财务部一直在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增强报表的时效性,并通过集团开展的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来为公司高层的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公司的业务量在不断的扩张,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营业额的持续增长,业务发展为企业的提升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对公司当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人去适应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去适应人的要求,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成为现阶段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财务部在执行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管理缺陷及沟通不畅的问题,针对当前情况,财务部必须加强对下属和同事间的教育及宣导,通过思想及行为上的整改,不改的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增强工作责任感,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现将这些问题列示如下: 一,沟通不畅的问题:财务部与其他部门在沟通总体上是和谐的,一直以来均奉行“工作为主”,“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有问题便直接提出,以力求问题的解决。在与其他部门沟通时,不排除在个别问题上,因为工作的难以开展而较为情绪化,出现沟通的言辞不当,根本原因也是没有主动与同事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观念上讲,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缺乏对公司整体利益的考虑,不利于公司行政命令的下达与执行。这样的思想观念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公司的团结,对公司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起到消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同事关系紧张化,不利于工作上的配合,增加了沟通方面的成本,沟通成本是隐性的,很难去计量,但却能最终导致职工数量的增加和工作质量的下降。沟通问题整顿不仅仅存在于财务部,其他部门的也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在观念上杜绝“本位主义”思想的漫延,为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企业文化,为提升个人的素养而进行自我反省。 此外,财务部所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有国税地税,工商,统计等多个部门,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平衡,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对政府部门的沟通也略有不足之处,今后还有待加强。因为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减少较多的阻力与麻烦,碰到问题也会主动知会并得到帮助。 二,应收账款的问题:应收账款是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回收货款,并杜绝呆坏账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尽管这项工作涉及到业务财务等诸多部门,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财务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应收账款对账的及时性不强,很多客户没有及时的签章,回传月度对账单,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应收账款的准确性和催收货款的有力证明,这个问题还长期存在,今后财务部还要一如既往的跟进这项基础工作,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 第二,应收账款的回收款过长,影响到货款的回收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一定程度上会给财务带来资金方面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回收期过长的货款,产生呆坏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呆坏账方面,尽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销售业务员固然有跟进的过失,但财务在客户付款信用不佳的情况下,没有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在“三农”、交通、教育、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主题思想。巴州区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渠道繁多,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在目前的投资体制下,投(融)资渠道繁多、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行政主管部门各管一线,项目和资金来源渠道不一,造成一些部门和项目单位多头申报、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给项目投资监督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财政部门在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上,很难形成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只有履行“过路财神”的义务,甚至许多专项资金不通过财政直接由主管部门层层下拨,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致使一些资金在使用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同时,由于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很容易造成多头拨付,形成“撒胡椒面”的拨款方式,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项目不准,监控弱化,缺乏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当前各地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看,往往缺乏其事前的真实性、可行性的科学判断,完全凭自下而上的经费申请报告主观进行决策。一些资金的管理往往按计划拨款,以拨代支,对项目的事中监控弱化,时常出现挤占、截留、挪用现象,使专项资金难以安全、及时、足额到位,其项目绩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又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下级挖空心思“拼命”向上级申报项目和资金,而忽视资金的使用与效益。投资的盲目性和监管的缺位,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 (三)财力匮乏,配套难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迟缓。巴州区是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95%的财力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自身可调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项目配套,许多上级要求必须配套的项目,也只能点到为止,导致一些项目因资金短缺影响建设进度,专项资金的投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虚报套取,挤占挪用,导致专项资金损失浪费。最近,区财政局组织了5个检查组,对全区2007年以来6个部门管理的18项专项资金进行了清理检查,共抽查21个乡镇、56个村、139个社,涉及金额1.46亿元,其中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资金达560万元。这些资金有的是主管部门挪用后用于弥补机关经费不足,有的是基层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开支,致使专项资金损失浪费严重,政策效果不明显。

快消品行业财务部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往来账务 存在问题: (1)代销单据多,其次压单、滚单、月结、财务处理不当等; (2)跨年度情况普遍(2008年至2013年); (3)商超及省外非正常处理(如商超回款和发票不统一,省外运费漏做等情况); (4)财务催款不及时; (5)部分单据已经找不到; (6)因帐套备份不完整部分客户订单信息遗失; (7)业务员和客户沟通不畅。 处理建议: (1)财务查询完历史遗留单据后(除省外和商超,其他已经完成),由销售部组织人员分片区收款,尽量在一月内处理完毕,代销部分可以采用退货、结款、赠送、重开单据客户签字方式处理。 (2)财务处理不当遗留单据,整理后查明原因,经相关人员确认后归类整理上报,按领导批复一次性处理。 (3)催款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直销客户和商超,直销可要求财务和业务员担责任处理,商超往来催款也需规范,定期核对催收,做到销售、回款统计要清晰,扣除费用要明确,账务定期检查,因财务或者业务员疏忽造成收款延误或无法收回的,财务及业务员(含主管、经理)按比例处罚。 (4)无法找到的单据及帐套备份不完整造成的原因,经财务和业务员和客户沟通,能补打的补打,客户不认可的整理后上报领导审批,财务照批示执行。 (5)明确各岗位责任,开单的负责追查超过三天未回来的单据,商超省外会计负责及时照单入账,每周检查当期往来明细;直销地州会计负责每周统计销售、回款、未收款(需注明原因)。 二、库存 存在问题: (1)库存分类多(强民库、顶真库、南三环正次品库、永力四号正次品库)。

(2)会计科目设臵错误(如商品采购T3账务处理出现DR:库存商品 CR:库存商品)。 (3)会计处理错误(如“存货跌价准备”目前余额2007888.99元,未转回未处理)。 (4)账上库存相较实际库存存在偏大、偏小情况。 (5)每月盘点思路未理清。 (6)报损及退货细则未完善。 处理建议: (1)建议去掉南三环次品库、永力四号次品库,临期产品在日报表中体现,协同销售部及时处理,残次品能处理的及时处理并转入正品库(可不用再经过次品库),不能转 回的做报损处理。 (2)会计科目在盘点清楚后在“库存商品”下设二级科目(库存商品-顶真库/强民库/昆明库),余额转移至二级科目后按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3)“存货跌价准备”转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4)库存账务偏大的情况主要是以前进项票太多,造成账面库存猛增,超出正常水平近一倍,目前采用的只能是提高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数量,但是这样做速度慢,时间 长了问题会凸显出来(再有苏打水因顶真厂家为固定单价,所以无法从进项方面调 整,只能通过增加销项逐步减小,对于苏打水库存过万件的情况,只能慢慢消化); 另一种办法是存货非正常原因报损处理,但是这个很难,主要是税务局不容易过关; 库存账务偏小主要是酒类,由于当初进项小于销项造成,此部分除了想办法补进项 暂无其他办法,但因酒类厂家长期未合作,所以难处理。 (5)每月库存盘点应遵循账实相符的原则,对于目前不对应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财务处理不当造成。可根据月底的“实盘数量-开单未发货数量=抄库数量+退货未开单数量 +草稿未过账进货数量-草稿销售(换货、退货、低值易耗品)未过账数量”方式进 行处理,和仓库人员一起盘点后仓库签字认可,整理“存货盘亏盘盈报告表”,报领 导批复后照此表重新录入执行,并要求仓库同步执行。 (6)报损需定期(两周一次)整理后经仓库经理签字,财务实地落实后方可报损。送货退货仓库已入账的必须做账务处理,未入账的需经过仓库经理签字后交财务打单处 修改订单并签字。 三、固定资产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包括财政补贴等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进行有效干预,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二)增进社会福利的要求 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在论述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认为影响一国居民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在居民中分配的状况。因此,国民收入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并且在社会分配环节,分配越均等,整个社会福利就越大。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

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 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人民却没能充分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由此反映出我国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问题;改革建议 前言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

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2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的固有缺陷政府来干预和调控经济是必需的,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财政只能是配角。目前政府职能范围调整尚未到位。 政府职能越位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各种补贴性支出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政府职能缺位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了保障不足或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分配秩序。 3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提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经过多年的增长,经济建设支出表现出了投资过度的倾向;二是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三是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四是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 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 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 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 为了跟上变化, 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 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 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 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 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

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是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运用财政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培植财源,促使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支持企业是手段,培植财源是目的”。针对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财政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 一、问题剖析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违规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引起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二是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财政扶持资金难以发挥引导作用;三是财政扶持额度较大,带来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四是财政扶持资金监管乏力,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考核指标的约束、地方利益的驱动。上级政府考核指标是下级政府行动的指挥棒。在当前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考核指标的约束下,各级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政府考核的需求。各级政府纷纷利用财政扶持政策作的优惠以吸引企业到当地落户,对企业的选择也缺乏理性的分析,招入的企业不但没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破坏了当地环境。在审计中,我们就发现某区为了引进某世界500强企业,不仅承诺落户后几年内给予一定额度财政扶持,而且以低于土地征用成本的价格出让土地,最后该企业虽然落户该区,但由于该企业属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合并到上海总部缴纳,不仅没为该区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反而给区、乡两级财政增加近千万元的债务。也有个别县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盲目招商引资,结果引进的是被经济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企业,虽然招商引资指标完成了、财政收入增长了,但生态环境破坏了。 (二)地方经济发展缺乏长期、系统发展规划。分析当前各地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没有重点,缺乏长期、系统的发展规划。造成各级政府将十分有限的扶持企业资金切成扶持工业发展资金、扶持商业发展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资金等十几块,每个政策又要在本区域内扶持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最后落实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上,其扶持资金就少得可怜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形不成一个扶持重点,起不到财政扶持的引导作用。 (三)国家对财政扶持政策缺乏统一规范。国务院在2000年下发《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对需要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原则上应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但至于哪些领域财政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渠道来扶持国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这是造成各级财政扶持领域过多、范围过广、扶持政策五花八门、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根源所在。 (四)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缺乏跟踪问效机制。当前,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会计结算(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的执行,财政对部门资金的监管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对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工作一直缺乏系统的制度约束也没有采取很好的监管措施。这给企业移用、挪用甚至骗取财政扶持资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张涵山东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方面进行了异同点的对比,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中得出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土地财政财产税土地出让金 土地财政收入指的是与土地相关的税费等形成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形成了学术界热衷研究的“土地财政”问题。而在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收入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对中美两国土地财政收入相关方面进行对比,从美国的土地财政发展状况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发。 一、美国土地财政收入状况概述 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过三种形式:一是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形成的资产性收益;二是以土地及其地上附属建筑物为载体形成的税收收入,如财产税、对土地和房屋征收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三是政府以非税收的形式征收的其他与土地有关的财政收入,如不动产出售收益等。 在不同时期,美国土地财政的形式以及归属有着不同的特点。从1776年到内战时期,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且基本上归联邦政府所有。而从内战至今,财产税成为主要形式。在内战结束后,土地财政收入是由州和地方共享的。后来随着州政府开始开辟新税种,将财产税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州政府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02年的52%,下降到1942年的10%。但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财产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二、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同点 1.形成原因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美国的土地财政开始于建国初期。那时的美国刚刚经历完独立战争,各级政府迫切需要筹集大量的财政收入来修复战争创伤,建设新国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尚未恢复,税源狭窄,无法短期筹集到政府需要的收入。而我国在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财权上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减少。地方政府拿少数钱却要做多数的事,就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来获取收益,程序简单快捷,成本低,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收入。因此,中美两国的地方政府都选择了采用土地财政方法解决财政困难。 2.土地财政收入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土地资源不易转移和隐藏,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土地也更具有信息优势,因此由地方政府征收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成本更低,程序上也更加方便。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经历了从中央所有,到州与地方共享,最后到地方政府占用绝大部分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征收的效率是逐渐增强的。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土地出让金、以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与土地相关的税种。土地出让金全部归地方所有,中央不参与分配。而上述税种也都属于地方税,收入归地方独享。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在分配方面有相同之处,即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3.土地财政收入都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在出售土地时期,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总财政收入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曾一度达到60%。后期的财产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70%。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财政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土地出让金。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虽然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波动较大,但平均在40%以上,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依赖土地出让金,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财政风险。 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11》 三、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不同点 1.出售内容不同 虽然两国都经历了出售土地换取资本收益的过程,但两国出售的内容并不相同。美国出售的是土地的所有权。美国先通过一系列法案,将西部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通过出售和赠与的手段将土地转为私有,从而获得土地出售收益。在此过程中,虽然出售的价格和具体政策一直在变化,但交易土地所有权以换取财政收入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我国的土地是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不允许存在私有土地,因而出售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国家根据土地的用途,还对使用权的最高期限做了具体规定:居住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等等。因此,土地出让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40—70年租金的一次性缴付。缴付土地出让金后换取的只是对土地的开发使用权,所有权始终由国家掌握。 2.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不同 2007200820092010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亿元)12216.7296001590028197.7 全国财政总收入(亿元)51321.7861330.5368518.383080.3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3572.6228649.7932602.5940609.8 土地出让金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23.80%15.65%23.22%33.94%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51.83%33.51%48.77%69.44% 162 《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下旬刊)总第699期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总量的控制、资源分配与配置的效率、运管理与运作效率。本文从近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在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并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越位”“缺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 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 由于行政区划级次引起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一方面表现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政府支出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力度的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所以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还是很高。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特别是至“七五”时期以来行政管理费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极速了其比重的上升,虽然几次机构消肿,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结构变化也不尽合理。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也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财政支出管理职能弱化,监督约束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由于财政资金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支出方面普遍存在着预算约束软化、管理不严、支出不规范等问题,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财政性投资效益不高,甚至形成严重的浪费。有的地方不按法定程序,随意追加支出预算。 (三)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变化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的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