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

一、【2018届安徽省蚌埠二中第二学期高三4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渡易水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

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

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15.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CE15.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渡》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

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

【解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2018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第九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E.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15.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BC15.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

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

【解析】

15.试题分析:题干是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答题时,可以结合颔联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用了哪些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哪些深沉的情感。颔联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意思是:已经白了头的我们在征战后相逢,我们的大好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本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征战乱离表达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学科*网

三、【2018届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书事

【宋】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一樽径籍青苗卧,荚管城头奏暮笳。

【注】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4.下列对诗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

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15.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案】14.CE15.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处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诗人在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

【解析】

四、【2018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十四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响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范,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成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幅绵字回文诗,笑独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会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待叶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固家命运统一起来,赋子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5.这首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而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BD15.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衬托《反村、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回答首联的艺术手法,从莺啼燕语报新年看是拟人的手法,效果为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莺啼燕语报新年和路几千又是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国思念和牵挂之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这是和平宁静

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通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所以用了反村、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五、【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有些伤感。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BD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六、【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辛夷: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雨水催成,生动地裁就一幅田园图画,奇丽壮阔。

D.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E.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15.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答案】14.BC15.尾联写回头却不见辛夷开放,才始觉看花是在去年,借此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理想。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同开篇的疑身于旧山川相呼应,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饶有新意。尾联自然精巧,语言含蓄,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深沉蕴藉的情思。

【解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学科*网

七、【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本诗作于杭州任上的第二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街鼓咚咚的敲起,衬托出诗人,开心愉悦的心情。

B.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C.诗中对活泼的小鸟儿在窗前不停欢校的传神刻画,紧扣了诗题早字。

D.因为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只好借酒浇愁,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E.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15.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答案】14.BE15.半销宿酒头仍重

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

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叙述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的要求,所以考生只要选取从细微处写的诗句即可,根据理解本诗中半销宿酒头仍重

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

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

八、【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胸怀天下的情怀。

15.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4.BC15.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胸怀天下的情怀。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喜悦(自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解析】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抒情赋志,跌宕起伏的意思,其意思是情感起伏跌宕,然后到词中品味起伏的情感。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这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来描述高楼的气势,一是奠枕楼建设速度之快,如同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二是奠枕楼高耸入云,气势非凡。征埃成阵,今年太平万里是人民安乐的根本条件,点出了行客如云,市场繁茂,以前的饥荒凄凉的景象,已经绝迹,接下来写的是登上楼以后的感受,此时感到欣喜,因为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今年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词人把矛头直接刺向南宋当朝,弓刀陌上,车马如流,把思路从广阔的视野又收回到奠枕楼周围的实景中去;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是由古人联想到自己,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痛;但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又有了信心;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无法抑制自己喜悦的心情,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应先理解题干中的评价之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说明情感有变化,然后结合诗句品味词中情感的变化,如上阕前几句借所望之景表达对百姓获得安定丰收的欣慰之情;上阕的后几句表达故土难回的悲痛;下阕的前几句借典故表达自己难回故土的悲痛;最后几句面对楼下的繁荣景象,词人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此时流露的是自信喜悦之情。

九、【2018届江苏高三三校联考卷(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下贤谪尉南康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

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

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10.白居易诗云从头便是断肠声,请分析张诗首联的这一特色。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0.开篇借景抒情,借秋风、江草等意象抒发了友人离别时凄伤情感;又直抒胸臆,点出了旅行人的心痛;诗人一开始便饱含感情,动人愁肠,可谓从头便是断肠声。

11.通过新雁这一意象,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谪地南康山高水远,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末句告诉友人,南康虽远,但友谊不断相思不断,又有对友人的些许宽慰。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景的特点和作用。很多诗,是由寻常、平静的开头,渐渐掀起感情的波澜,经过铺垫或者几曲几折,然后抵达动人愁肠、催人泪下的高潮。而有的诗,却是一上来就感情饱满、直抵人心,甚至奏出了整首诗的最强音。这样的诗,可谓从头便是断肠声。本首诗的首联是写景的句子,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秋风、江草等意象抒发了友人离别时凄伤情感;又直抒胸臆,点出了旅行人的心痛;诗人一开始便饱含感情,动人愁肠,可谓从头便是断肠声。

十、【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

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

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

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指镇江的金山寺。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E.第七、八句运用典故,含蓄抒发了诗人决意抛弃世间一切、遨游于神仙世界的出世想法。

15.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E15.(1)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2)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C项,夜景的凄凉,错误,是清幽中透着繁华的夜景。E项,抒发情感错误。诗人想飘然出世却恨不能,此诗是王安石早期作品,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具有积极用世的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十一、【2018届河南濮阳市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范先之,门人。祐之,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E.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15.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E15.(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第二问)辛词由眼前实景入回

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解析】

14.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

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E项,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不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用了《世说新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写景角度,B项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C项分析的情感,D项鉴赏诗句内容,E项鉴赏诗歌的手法及感情基调。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学科*网

十二、【2018届河南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遗飞。

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E.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15.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4.CE15.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借景抒情这一表述不当,应是直抒胸膛。E项,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蕴涵。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十三、【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

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用照应九日。

B.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尾联的两句写此时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E.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15.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4.AD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1)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2)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3)尾联两句写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

15.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读懂诗意。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尾联两句写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回答诗歌人物形象题时,先要整体回答人物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形象特点要回答出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这首诗是从外在的表现和从内在的精神塑造诗人的形象的,可以从这两方面分点回答。

十四、【2018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拼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剌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桡(ro):船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