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产物,城市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城市的性质也是不断演化的。对于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去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来城市性质的演变,特别是结合近期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成都市的城市性质进行探讨。

一、成都市城市性质演变过程

城市是发展的,城市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城市性质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其稳定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研究城市性质的演变过程,对于确定城市性质、规划建设城市具有指导意义。我们从成都成为省辖市为分界点对成都性质进行分析。

1、成为省辖市之前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

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2、成为省辖市之后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1993年10月5日,爱卫办正式批准成都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6年12月20日,建设部正式授予成都“国家森林城市”牌匾。

2007年2月8日,成都正式成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07年10月18日,成都成功荣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9年1月14日,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2010年1月22日,在低碳中国论坛第一届年会上,成都荣获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2009年度“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荣誉称号。

2010年2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并且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

2011年9月16日,成都上榜“最中国文化名城”。

2012年10月31日,在2012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上,成都蝉联“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殊荣。

2013年,成都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9]

二、成都市在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和发展趋势

1、区位条件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别称“蓉城”、“锦城”,简称“蓉”、“成”。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九朝古都,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相继在此建都,唐朝和民国时曾作为全国临时首都而存在。成都幅员面积12390k㎡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仅次于哈尔滨,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常住人口14047625人,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2007年6月7日,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

2、成都市在成渝城市群的地位和作用

成渝城市群位于成渝地区,以成渝经济区为依托,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以安岳为成渝之心,以遂宁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内江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等交通线为纽带,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成渝城市群要求各城市间应有明确的产业分工和联系,成都市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与其它城市互补协作的产业结构特色,参与成渝城市群的分工与合作。具体而言,成都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科学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方面也有相当的经济影响力,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优势突出使得成都市在成渝城市群中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成都也需要继续完善城市自身功能,带动整个成渝城市群的发展。

3、成都市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成都交通铁路运输铁路优势成都铁路枢纽位于成贵客专、成绵乐客专、西成客专、成兰铁路、成灌快铁、宝成铁路、成昆铁路、成渝铁路、达成铁路、遂成铁路、成康铁路的交汇处。成都铁路局是西南最大的铁路局。2011年7月前已开通119条国内定期航线和16条国际(地区)直达航线,代码共享国际航线12条;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的交通优势对西部经济起着引导和拉动作用。

4、成都市在成渝城市群的比较优势

成都位于四川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102°54′E~104°53′E和30°05′N~31°26′N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92km,南北最大纵距166km,幅员面积12390k㎡,耕地面积4320k㎡。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眉山、阿坝接壤;距离东海1852km,距离南海1090km。

成都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一是种类繁多,已探明的有铁、钛、钒、铜、铅、锌、铝、金、银、锶、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钙芒销、蛇纹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60多种。二是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有大小矿产地400余处,多属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成都市具有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成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望江楼等驰名中外的人文佳景都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到成都旅游的重要景点。而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华夏山水风光亦像日月争辉,使前来成都旅游的游客都心旷神怡、沉醉其中。2007年2月8日,成都正式成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1月14日,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5、区域大格局下成都市的发展趋势分析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筑成渝城市群先进加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趋势,按照个性化、人性化、功能性、协调性的原则,根据自身优势,成都市将发展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生态、商业、旅游、交通等特色的现代城市;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通讯、可靠的能源供应、良好的供排水系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队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创业环境、购物和休闲环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城市。

三、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的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的边际效益将会逐渐降低,直到进入规模不经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土地价格高涨、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先后在城市中心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和中心城区生活条件的恶化迫使部分产业和人口选择向郊区迁移,郊区由此不断扩展,新的住宅区、工业区和购物中心纷纷在郊区出现。随着郊区的发展,中心

城市的职能有所转变,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郊区扩散,服务业则成为了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在中心城市及其郊区形成了新的产业布局。

成都在做好承接国内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西部转移的同时,对内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提出“三圈一体”战略,将成都市分为三个圈层,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让市域经济形成雁群联动齐飞的态势。成都优化核心区域,推动第一圈层“头雁高飞”,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成都打造主体区域,推动第二圈层“中雁竞飞”,担当起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培育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成都做强腹地区域,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优化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近年来,成都成功引进德州仪器、戴尔、联想、大众、沃尔沃、马士基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33家,位列中西部第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已在成都设有领事机构,是外国领馆数量居中西部第一的城市。同时,是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中西部第一的城市。

制造业方面成都经开区内,驻扎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成都基地、吉利高原汽车等17个整车(机)项目和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底盘、中国兵装汽配园等226个关键零部件项目,还有川汽、一汽、瑞华特等新能源客车和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银河汽车总部港、九峰汽贸城等35个高端项目。以“南部研发制造、北部贸易博览娱乐、中部生活配套服务”为特色的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总体规划和以“百亿企业集群、千亿产业支柱、万亿销售基地”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大众、丰田、博世、江森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家上市公司纷纷落户。和很多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不同,成都从一开始就从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入手。经过不懈努力,成都经开区不仅拥有了多个整车制造企业,还具备高端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汽车研发、汽车物流、汽车贸易、汽车文化娱乐等汽车产业各个环节的大批项目。

在交通方面成都已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全国第四的航空枢纽,被誉为航空第四城。现已开通直飞东京、阿姆斯特丹、阿布扎比、温哥华等27条国际航线整个区域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年成都公路通车里程为20843公里,机动车259.93万辆,营业里程4457.8km(双线848.4km,电气铁路3673.1km,内燃铁路784.7km),机车配属1200台(内燃机车270台,电力机车772台),客运列车配属3064辆(空调客车1423辆),自动闭塞里程570km,继电联锁站

387个,微机联锁站54个,电气集中站453个,铁路客运量12488万人,成都已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全国第四的航空枢纽,被誉为航空第四城。现已开通直飞东京、阿姆斯特丹、阿布扎比、温哥华等27条国际航线,民用航线245条,飞机132架,区域内密集的公交、铁路、航空交通网络把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周边区(市)县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日趋接近中心城区的经济水平。

旅游方面成都是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首次联合命名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2010年,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美食之都”,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9年以来,成都连续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成都也成为唯一获得“中国会展名城”称号的城市。

成都还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被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机构和媒体评为“中国十大商务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分析: 一、自然环境 黄埭境域内属吴县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河港浜纵横交织,水源丰富,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平坦,田沃水媚,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吴县五大镇之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且平均海拔一般在3米以下,大部分处于洪水水位以下,边缘地势略高,在漕湖沿岸高了近5米。 现在的黄埭镇环春申湖碧波绿树、丽水宜人。太湖水网平原根据地形形态与高度、水网湖荡分布情况的不同,以及平原形成过程的差异,可分为水网平原、湖荡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滨湖水网平原以及山前冲积平原等次级平原地貌单元。黄埭境内属低洼圩田平原。平原上水网密布,河道宽深,湖荡众多,河湖相通。境内有东部的黄埭荡,南面的裴家圩,北部的漕湖。地面高度在正常水位上下,地下水位高,在低陆地常年接近地表。 二、黄埭与周边地区关系 1、与无锡市的关系 无锡市位于相城区的西北部,与黄埭镇仅相隔一条望虞河,因此在空间形态上应有机分隔,避免连绵发展,控制生态绿地,保持生态平衡。同时,无锡市也是经济发达活跃地区,黄埭片区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合作。 2、与苏州各区的关系 苏州市区已形成中心城区居中,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分居东、西、南、北向外延伸的“紧凑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黄埭片区位于相城区中心,向西接受望亭物流园区的辐射,向东接受相城中心区的辐射,其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都应与相城区的整体规划协调。根据《苏州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07-2020)》,相城区发展定位为“水城、花城、商城、生态人居城”,是承载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生态人居等

多种功能的苏州市区北部综合性新城。全区构建“一轴两翼、三核三片、四湖连心”的城乡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北组团、西组团三个功能片区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望亭、黄埭两镇镇区联合组成西组团,是相城区重点产业承载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 黄埭镇位于苏州市的北大门,紧邻苏州市交通北廊,是苏州市对外交通、交流的咽喉和展示窗口,所以黄埭镇与苏州各区之间应重点协调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⑴、产业发展——接受辐射,寻求合作,营造特色,参与竞争 黄埭镇的东南侧与西南侧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它们是苏州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信息、现代展览业和新兴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黄埭镇应积极接受两区的辐射,参与产业合理分工,谋求发展。 ⑵、城镇功能——相对独立,积极完善,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城区为苏州市区相对独立的发展分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是苏州市域以配送为主的物流基地,同时还是苏州市区的副食品基地。作为相城区一部分的黄埭镇亦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工业组团,担负着相城区生产基地的职能。 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密切衔接,资源共用 黄埭镇与相城中心城区及苏州市区已呈连片发展,基础设施应一体化考虑,充分利用市区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⑷、空间形态——有机衔接,弹性增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黄埭镇作为相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应避免无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规划须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保持建设弹性。 ⑸、生态环境——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维持城市“三心五楔”的生态空间格局 黄埭镇的北面和南面分别是漕湖生态保护区和裴家圩生态保护区,东侧为万亩生态园,为本区提供了优越宜人的生态环境,规划应积极保护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维持区域生态格局。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长信联经济发展研究院李霞潘方勇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战略资源优势,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促进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成为推动中心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凭借科教、人才、信息等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等聚集蓉城,据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回顾这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总部经济在成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范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注解。 发展模式多样化 总结近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成都企业总部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和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四大类,不论哪一种模式,其着眼点均在于推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成都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拓展业务或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而在成都设立全国性总

部、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型总部提供良好条件。目前,来自美、日、德、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4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区域性总部,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中芯国际、华为、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都已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外地企业尤其是川内其他地市企业将总部向成都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实际看,成都主要承接泸州、眉山、德阳、攀枝花等地区企业及出于企业战略考虑的其他省市企业的转移。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上海的家乐福中西区总部,上海的五粮液系列品牌锦上添花酒营销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均已移师成都。 三是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近年来,成都市部分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构成了总部在成都,子公司或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向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延伸的典型的总部经济形态。如康宏药业集团、地奥集团、新希望集团、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等本土企业总部已经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这些总部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或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东电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二是当前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企业),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确定说明书

芦溪县县城性质确定说明书 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对芦溪县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及优势资源、条件等; (2)与芦溪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及其趋势走向,周边城市尤其是萍乡市、长株潭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未来战略取向等; (3)芦溪县城的城市定位历史演变; (4)萍乡市总体规划上位规划对芦溪县的发展要求,包括相关规划界定,也包括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区域战略实现所需要芦溪县来承担的区域功能职责等。 以下重点分析上层次规划对芦溪县的城市发展定位。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芦溪县城的城市性质为:芦溪县城是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力(华能)、电瓷、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基础,以商贸、旅游为依托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5.1.2、城市性质 规划确定芦溪县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 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瓷产业为主,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以旅游接待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具体阐述如下: 以电瓷产业为主——电瓷产业是芦溪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工产业之一,将其作为芦溪县城的主导产业,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电瓷产业是一种无污染的工业,不会对县城的居住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其次,电瓷产业在芦溪县城基础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高,在芦溪镇的工业产值中,电瓷产业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水泥产业同样是芦溪的传统工产业之一,为推动芦溪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基于当地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其中柑桔最具代表性,所以打造以绿色食品加工类型产业成为必然趋势; 以旅游接待为特色——芦溪先后获国家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农民画之乡”、“灯彩之乡”、“农民铜管乐之乡”、“鹤舞之乡”、“中国艺术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小城。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芦溪任税监时创立的江南六大学院之的“濂溪书院”曾引来无数学员在此求学业、兴教化,留下了许多佳话。昔日濂溪先生名篇《爱莲说》中优美的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世不衰、传诵至今。 芦溪历史悠久,已发现多处距今4-5千年的原始人遗址,三国东吾宝鼎二年(公元267年)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19年)为萍乡县所在地。 芦溪曾是湘赣红军的根据地,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等一批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民烈士就牺牲在山口岩。

(完整版)成都市2030人口预测

成都市2030年人口预测 一.成都市基本情况: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常住人口1404.76万人,流动人口241万人。 二.数据采用与分析 人口预测是根据基期的人口数据,根据一定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利用选定的人口增长模型计算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的计算预测。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法和一元回归线性分析法来成都市2030年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一)综合增长分析法 2000年以来,成都市的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124.427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404.76万人,流动人口从213.47万增长到241万人

成都市2000到2010年的人口总人口以及人口增长率统计表; 人口增长率平均值:α=∑αi/n =(1.58+0.23……-0.1)/1000=0.74/1000 根据综合分析法的公式: Pt=P0*(1+α+β)t+P 取2000年为基期,2010年为为报告期,t为10年,P0为1013.3475万人,Pt为1404.6万人,P为241万人,α为0.74/1000. 得到β=1.023/1000 同样取2000年基期的流动人口数据为P0,2010年的数据为报告期数据,由公式P=P0(1+Y),得到:y=0.012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稳中趋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对外经济发展加快,财政金融经济运行良好等特征,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达425.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08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5.28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86.31亿元,增长26.5%,进出口总额为33.65亿美元,增长33.7%,进出口相抵,顺差3.71亿美元。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大关,达2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为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4年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2004年共计完成投资为291.41亿元,增长18.8%,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完成55.15亿元,增长83.4%;住宅完成185.6亿元,略有下降;办公楼完成9.86亿元,增长18.1%;其他用房完成40.8亿元,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局面也将形成一定的资金人才吸聚效应,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1-11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26.6元,消费性支出为7358.5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居住消费支出为899.9元,同比增长16.2%,但居民居住支出的比重则较去年下降了2%,仅为9.6%,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购买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成都市的用以衡量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0%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预期,2005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宏观政策环境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存在着投资过热,投机性购房比例上升、房地产市场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 户籍人口:11426985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12354454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岁人口约:11146427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 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 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 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目录 成都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序 与广州、西安、南京的横向比较 成都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序情况 8 地方财政收入 11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1 年末人口总数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

年末城市化水平 13 人均GDP 13 GDP增长速度 4 经济总量(GDP) 6 土地面积 排序 项目 注: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整理,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为2<#004699'>0<#004699'>03数据,其他为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与广州、西安、南京的横向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比较 城市化水平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 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过去1<#0046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成都11.95%,广州13.83%,西安13.12%,南京13.<#004699'>02%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历年统计年鉴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2<#004699'>0<#004699'>03年统计年鉴 城市化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2<#004699'>0<#004699'>03年统计年鉴 成都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GDP增长情况 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情况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比较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结论 GDP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1995~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198<#004699'>0~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比较 数据来源:198<#004699'>0~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 (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 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 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性中心城市县城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 单一性工业城市:油化工城市;矿业城市…… 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口城市?(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 ?Ⅰ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Ⅱ特大及大中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 ?Ⅲ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 Ⅲ1 食品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2 建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3 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4 其它类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5 皮革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十分相似。成都是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GDP排第9位,成都排第10位。 一、武汉与成都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与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各有高低。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小于成都的12121平方公里,但武汉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大于成都的439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成都的1286.60万人少376.60万人。武汉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成都的1139.60万人少304.05万人。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比成都的4502.60亿元多117.58亿元。其中,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比成都的2233.00亿元多95.98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比成都的4895.86亿元多136.32亿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期领先成都,但差距逐步在缩小。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比成都的4025.89亿元少1024.79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比成都的1949.95亿元多214.14亿元。武汉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内贸易领先成都的优势在不断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比成都的178.60亿美元少63.87亿美元。成都进出口贸易长期领先武汉。 武汉实际利用外资29.35亿美元,比成都的27.97亿美元多1.38亿美元。成都外商投资逐步赶上武汉,差距缩小。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比成都的387.50亿元少71.43亿元。近几年两市差距有扩大趋势。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成都的18650元少265元。两市差距在不断缩小。 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比成都的7129元多32元。武汉首次超过成都。2008年,武汉6349元,成都6841元,少成都492元。 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都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和成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与武汉相比,成都在以下4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集中度高。成都积极深入推进“三个集中”。1、工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200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食品(含烟草)、医药、机械(含汽车)、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六大重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定位更加明确,工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到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共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1.64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8.2%,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2、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城乡结构,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成都累计有20.30万农民转变居住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了土地集约化进程。新增耕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