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适用学科 高中生物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 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5.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6.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高二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 生理意义”的基础。《内环境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 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 都是 37℃左右,这是为什么?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 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 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 件。
二、知识讲解
考点使1用建体议内:细有胞关生于活人在体细胞内外环液境中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
握。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写的比较具体,而且配有
插图,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在引
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组织液
淋巴等
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核液等。
②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即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
③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的区别: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属于细胞内液范畴
知识延伸: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
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2)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还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2.内环境 ①概念:由组织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活的环境,包 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浆: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称为血浆,约占体重的4%~5%,是血细胞直接生长的环境。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称为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称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内环境各组成的关系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 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的组织液(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 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为组织 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③组织水肿的原因
考点 2 细胞外液的成分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使用建议: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
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重要方面。渗 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 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 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 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1.细胞外液的成分 (1)无机物 ①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90%的水。 ②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③无机盐:如Na+、K+等,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是却不可缺少,如Cu2+、Zn2+等是某
些酶发挥活性所必需的,碘是产生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 (2)有机物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
②代谢中间产物或废物:乳酸、尿素、尿酸等。
③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能在细胞外液中正常地生活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关。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
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①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越小
越低
②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 和Cl-决定的,而K+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③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的HCO3--、HPO3 —等离子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考使点用3 建内议环:内境环是境细是胞细与胞外与界外环界境环进境行进物行质物交质换交的换媒的介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 容,则比较复杂。本节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有关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下图: (1)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2)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3)有关物质通过生物膜的层数的计算,可以结合下图来理解。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 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 7 层和 11 层生物膜。
环进考行点使质用4 交建内换议环的:境媒关稳介于态稳及态其的意调义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 第 2 章学习的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有关“对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明确稳态已 经成为生命科学水平上的一大基本概念。
(1)概念: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如下: ①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②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2)内环境的各种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固定在某一恒定值上。例如,在正常状态下, 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血浆pH的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相当于质量分数为0. 9%的NaCl溶液(37℃时);血糖含量也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0.8~1.2g/L)。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础 (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 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导致死亡;②胰岛 B 细胞受损,将导致内环境中胰 岛素含量减少,使人出现糖尿病,并出现各种并发症。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1)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 ①体温、pH 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2)内环境成分稳定: ①血糖含量和含氧量相对稳定——保证机体能量的供应。 ②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 3.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1)原因 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极限。 ②机体有关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导致调节能力发生障碍。 (2)调节失衡实例 任何调节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被破坏。 ①渗透压平衡的破坏: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 水和无机盐,使水和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②血糖平衡的破坏: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 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 ③体温恒定的破坏: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 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 稳态被破坏引起的常见疾病如下表: 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 (1)实验原理:缓冲液。如 Na2HPO4、KH2PO4 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变化不明显。 (2)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 是如何维持 pH 稳定的。 3.结果及结论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
案和解析部分,覆盖基础、巩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1.(例201题9·天1 津一中期中)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只有存在于细胞外
液中的成分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例列题有2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等 B.缺铁性贫血症是由于内环境中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 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 D.激素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A 【解析】A项内环境中含有气体、代谢废物、营养物质、激素等;B项中缺铁性贫血症是由 于缺铁导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疾病,而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C项 中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唾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中激素的合成过程 发生在细胞内。故选A。 规律总结: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下 例列题诸3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 白减少,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均可 引起组织水肿。
4.下例例列题题有44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K+和Cl-浓度 C.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答案】B 【解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 近中性,pH为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5.右例图题表5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解析】Ⅰ能为内环境提供O2并排出CO2,因此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Ⅲ
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
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例题 6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6.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 不正确的理解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答案】D 【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 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 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结果的“误差”无关。故选D。
四 、课堂运用 使用建议: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
后,再用练习马上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 3 个难度层次:易,中,
难。
1.图基中础的 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 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
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b、c分别是淋巴、血浆、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
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血浆(b),①错误;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
器,所以成熟的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②正确;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浆中,而
消化酶直接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细胞外液,③错误;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④正
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a2+、载体蛋白、H202酶 C.生长激素、血浆蛋白、C02 【答案】C
B.纤维素、抗体、尿素 D.血红蛋白、葡萄糖、卵磷脂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解析】H202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纤维素属于植物细胞壁成分,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生长激素、血浆蛋白、C02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C正确;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3.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③为细胞内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为淋巴
B.血红蛋白存在于②中
C.①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②→④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B
【解析】图中

为血浆、

为组织液、

为淋巴,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B错误;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产生组织水肿,D正确。
4.如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1为毛细血管,则其余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2、3、4、5
(2)写出下列各细胞的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细胞1的内环境是:
细胞4的内环境是:
(3)图中缺少的内环境组成之一是.
(4)人体内的细胞通过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
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答案】(1)血细胞 血浆 细胞内液(或组织细胞) 组织液
(2)组织液和血浆 组织液
(3)淋巴
(4)内环境
【解析】(1)分析题图:若1为毛细血管壁,则1是毛细血管壁细胞,2是红细胞,3是血浆
,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2)细胞1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所以毛细血
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细胞4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
境是组织液.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3)图中缺少的内环境是淋巴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1.下巩图固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③为肝细胞,可发生有氧呼吸的过程,A正确;
体液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正确;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
误;①②④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
平衡,D正确。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Na+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
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
,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错误;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 成成分,B、C项错误;细胞外液含有水、无机盐(K+等)、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
基酸、尿素、O2、CO2、激素、抗体等),D项正确。 3.(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人一次性进食较多醋后,血液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人在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
D.人体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至少要通过12层磷脂分子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答案】D 【解析】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进食较多醋后,血液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人 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在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 足够的水分外,还要补充适量的无机盐;红细胞内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 要依次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至少6层膜、12层 磷脂分子。
1.有拔人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答案】D 【解析】人体稳态是相对的,是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但正常情况下是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人到高原后由于缺氧等因素,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如有氧呼吸能力降低。 2.(2019·福建泉州一中模拟)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 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实验材料为血浆的一组为实验 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由图 可以看出,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B项正确;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 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 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 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使用五建议、:课教堂师小对结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作一个小结
六 、课后作业 使用建议:讲解完本章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建议也
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 3-5 题
1.下列基关础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唾液、尿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因此不是体液,A错误;细胞内 液含量占2/3,细胞外液占1/3,B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细胞外液 又叫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2.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动物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乳酸,B错误;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食物中 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D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降低 C.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低 【答案】B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解析】正常人体内由于血浆中存在调节PH的缓冲物质,不管人体饮用弱碱性食物还是弱 酸性食物,以及运动状态下产生较多的CO2等物质,都不会引起血浆的PH明显改变,A、C 错误;肺气肿病人的体内调节功能较差,如果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降低,B正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高低,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血红蛋白、激素、抗体等信号分子 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C.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pH的影响 D.葡萄糖在血浆中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答案】C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 源于Na+和cl-,B错误;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 pH的影响,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D错误。 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 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 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 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正确;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可能会导致人体自身的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错误;内环境主要两对缓冲物质 是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对于维持体液中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 确。 6.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蛋白质摄人不足而引发组织水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导致血浆的渗透压有一定程度地下降 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细胞内液渗透压不变 C.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渗透压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D.组织水肿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A正确;细胞内外渗透压都 有一定的改变,B错误;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C错误;组织水肿 是组织液增多的结果,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1. 如巩巩图固固是(关3于-5人题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A错误; B.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 5,B正确; C.认识恒温动物,人的体温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 D.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D错误. 3.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 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 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 在7.35~7.45,C正确; 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大 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1.下拔列高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答案】A
【解析】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
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D正确。
2.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液体名称:
a表示;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2)以上b、c、d合称,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3)从图中b进入c的细胞代谢产物是.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答案】(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淋巴)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二氧化碳、尿素等
(4)组织液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a是组织细胞(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 .
(2)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
(3)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产物经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到肺和肾
脏,经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
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血浆中含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从而使血浆pH维持在一定水平;血 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
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
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
化。
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解析】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浆中的含量Ca2+过低,

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错误;尿毒症是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导致尿素等代谢废物在内环境中积累,

正确;组织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过少或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中等因素导致组织液过多,
④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小肠上皮细胞,饭后0.5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
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答案】C
【解析】若 ③ 为小肠上皮细胞,饭后0.5 h,血糖浓度升高,所以 ⑤ 处血糖浓度低于 ①
处,A错误;若 ③ 为脑细胞,由于脑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释放CO2,所以 ⑤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CO2的浓度则相反;若

为骨骼肌细胞,由于运动消耗葡萄糖,所以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尿量增多
C.正常情况下,①②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答案】D
【解析】图中

代表血浆,而不是血液,A错误;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此时尿量减少,B错误;正常情况下, ① ② ③
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C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导致 ①
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即③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下降,D正确。
稳态七是、生教命学系反统思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内环境》,因此,应该让学 生在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完整版)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8.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0.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C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的部位有 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3.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章引言则就这3

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 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 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 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 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 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 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 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 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 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 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 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 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 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 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 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 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解析:选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 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 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 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新知讲授小结作业问题探讨: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是什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 是什么做的呢?阅读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入概念 细胞内液(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1/3)组织液 淋巴 指出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具体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提问: 3.血液的成份有哪些? 4.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 5.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哪里?是什么细胞外液? 归纳内环境的组成:图片展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三 者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者的关系。 黑板写出: 血浆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 体血液中的血 细胞,包括红 细胞、白细 胞、血细胞 等,图2中是 单细胞动物草 履虫。 2.血细胞生活 在血浆中,草 履虫直接生活 在外界环境 中。相似之处 是,都是液体 环境;不同之 处是血细胞生 活在体内的血 浆中,并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 换,而草履虫 直接生活在外 界环境中。 学生回答, 阅读、分析、 感悟,自己得 出结论:不论 男女体内都含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 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O (2017高考全国卷 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 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 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 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第一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 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 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老年人骨质疏松病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 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组基础题组 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2018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体温就可以维持正常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D.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 3.(2018河北武邑中学三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包含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C O32-和HP O42-等离子有关 4.(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考点二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5.(2017课标全国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心整理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b)???重?????????1???2???3????难??????1???23???1???2???3 1 2A 、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血液PH 维持正常值:----------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C 、稳态机制:在-------------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 、P 含量降低时,会导致----病(成 年)和-------------------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 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精心整理 A 、血液中的水分 B 、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 、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 D 、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 、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 、血浆、淋巴 D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糖尿病坏血病抽搐色盲性腺发育不全 A 、1、2、3 B 、3、4 C 、2、5 D 、4、5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这项A.B.C.D.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 。 血液PH维持正常值: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

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考纲 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1.理解内环境的构成及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2017新课标Ⅲ卷(4)、2017江苏卷(15)、 2017新课标Ⅰ卷(31)、2016浙江卷(4)、 2015新课标Ⅰ卷(3)、2015江苏卷(5)、 2015海南卷(18)、2015海南卷(27) 讲考点 考点一内环境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 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水肿的成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2.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调节实例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跟踪训练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单细胞生物大多直接生活在水中,没有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 于细胞外液,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如果 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会出现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讲方法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 (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 类别物质举例 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 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 不存在的 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 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 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 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 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 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 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 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 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章末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纤维素、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D 解析: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因此只有D项中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 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C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3.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B 解析: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道,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胰岛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到血浆,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排放到皮肤外。 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4.C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膀胱腔内的尿液,都属于人体细胞的外界液体。 5.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 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 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精修订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姓名:卢海锋学校:湖州二中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此外,和必修1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联系。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 2)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技能目标: 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利用稳态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稳态失调现象,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的学习,培养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细想。 2)通过学习稳态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与习惯。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 的稳态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