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西南苗族民歌之艺术价值

湘西南苗族民歌之艺术价值

湘西南苗族民歌之艺术价值
湘西南苗族民歌之艺术价值

湘西花垣县苗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花垣县苗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苗族民歌是我国多民族音乐中苗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西苗族人民从古至今口传心授、代代衍展的湘西苗族本土音乐,是湘西苗族先祖及后人的心灵交流与对话,神秘而悠远,有着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无穷魅力。当地民众常即兴表现当时的情绪或叙述当地的事件,遇到举行仪式或集会时,男女对歌、日夜不休,但大都唱过即完,保存的很少,即便是流传下来的,也很不完整,词句传化或意境完全改变,没有定性。专门用于宗教或婚嫁等所唱的歌谣,虽也全靠记忆力传诵,词句间不免有传化或改变,因经常演唱,其内容还是大致相同,保存的也较多。 研究湘西花垣县苗歌必须从构成其音乐上特殊民族风格的一切因素,如旋律、节奏、曲式、节拍等,以及研究这些外部形式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以及民族心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苗歌获得更深层的理解,才能够据此创作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苗族音乐作品来。 在湘西苗族歌曲中,苗歌被分为韶唔、韶萨两个种类,即:抒咏性歌腔和陈述性歌腔。 韶唔即抒咏性的苗歌腔,也就是苗歌中的高腔。湘西花垣县抒咏性苗歌是高亢的假声演唱,这种唱腔旋律起伏较大、咏唱性强、情绪饱满、高亢激越、抒情优美,婉转流利。韶唔大都是一段曲演唱多段词的分节歌山歌体。常以中音区引腔配上衬词噢、欧、呓等作腔,民间把这种引腔叫做帽子,帽子有长有短,这种帽子因苗歌内容和歌手不同而发生变化。 韶萨即陈述性的苗歌腔,因为就是苗歌中所说的平腔。这类苗歌声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灵活性较强,速度可快可慢,婉转流畅、悠扬悦耳,是湘西苗族地区流行最广的歌腔。在歌曲的开头一般也常根据歌腔形式和内容情节的需要引腔,有长有短。 苗歌演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分为两个次方言,即: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共有四十八个声母,三十五个韵母,有六个声调;湘西苗歌的调式很多,宫、商、角、徵、羽或大小调都有。苗歌的曲式结构很完整,一般都是由上下句组成的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歌曲,也有复乐段和多段体的歌曲。苗歌曲调一般都带有引子、插句或插段、尾声。苗歌曲调的旋律旋法很独特,音型、动机、乐汇很短而富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风味。苗歌的节奏非常自由和复杂,用散板演唱的占多数。由于苗歌在演唱上很自由,因而在演唱一首苗歌时,常常在中间有不少停顿,这是由于歌词要即兴创作造成的,其实苗歌曲调旋律音符的休止并不多。苗歌的旋律的装饰音、滑音很多,尤其是下滑音更独特。有的下滑音经常滑到半个音。这种苗歌在演唱时,发声、咬字、吐字很独特。用假声演唱的高腔,高亢激越,优美动听;用真声演唱的平腔,悠扬悦耳,婉转流畅。 湘西苗歌的演唱形式十分多样,有在室内座堂唱(平腔),室外山坡野外的牧歌唱(高腔),还有把湘西苗歌引入到其它苗族艺术表演形式的活动中,如:苗鼓舞、跳香、接龙、椎牛、八人秋,使苗歌的演唱更具浓郁的民族彩色。 苗歌一般都是由上下句组成的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歌曲,也有复乐段和多段体的歌曲,曲调一般都带有引子、插句或插段、尾声,曲调的旋律走向很独特,音型、动机、乐汇很短而富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风味。湘西花垣县的苗歌以乐句为单位核心,用句前、句中、句后来划分苗歌的曲式、段落。一首苗歌的开头乐节或乐句,叫做起腔;中间的乐节或乐句,叫做腔;结尾的乐节或乐句,叫做绞腔。通过苗歌歌手们对曲式结构的表述,形成了湘西花垣县苗歌本身的一套固有的独特曲式结构。在一首苗歌中,总是出现一个或两个乐句,加上乐句的起腔、加腔和纹腔组成。在每一个乐句当中,又由一个或几个长短不同的旋律,不断的、相对稳定的重复或变化出现,形成了有规律,多样化的曲体。 湘西花垣县苗歌的曲调,多是以旋律当中最低的那个音开始,并用最低的那个音结束,在歌曲结束时,便又回到了全曲最低的主音,而在演唱曲调中的最高一个音时,就要从最高处往下八度音程大跳下来。这样的演唱方式形成了起伏的旋律线,不仅使曲调粗犷嘹亮,而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842620898.html,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作者:徐燕琴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和民歌。土家族是居住在我国湘西地区的一个民族,土家族的人们能歌善舞,土家民族歌曲、风俗歌等也是我国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对土家族的风俗歌、民歌进行分析,欣赏土家族歌曲中的音乐艺术。 关键词:土家族;风俗歌;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72-01 土家族民歌通俗易懂,呈现的故事生动有趣,从其民歌中就可以看出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本文针对土家族的民歌特色和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欣赏。 一、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其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总的来说土家民歌是在土家族人们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土家族在劳动、结婚、祭祀等活动中,都会载歌载舞,土家族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中很多的民歌,我们可以将土家族的民歌分为5个类别。 (1)风俗歌曲。 土家族民歌的产生大多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有关,著名的音乐家巴托克曾经说过,每一首民间音乐中都含有一定的任务,和其产生地区的风俗、生活习惯等有关系。百姓在生活、劳动中歌唱和演奏,成为音乐的支配者,这就是所谓风俗,是传统的,民间的、民族的。土家族的风俗歌曲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事件中有不同的风俗歌曲,结婚有哭嫁歌曲,丧事有哭丧歌曲、过节有庆祝节日的歌曲等等,其中在土家歌曲中最有名的有哭嫁歌曲,其中讲述了土家族的婚俗史,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一定要唱一唱哭嫁歌曲,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进行表达。 (2)号子。 号子也算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种类,号子分为很多种,例如船工号子、拉木号子等,每一种号子都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土家族的民歌中号子非常的丰富,在众多的号子中船工号子最具有特色。号子产生在土家族儿女劳作间和拉纤活动中,主要是对各项劳动进行鼓励和协调,将劳作中的疲劳进行消除,鼓励士气,抒发人在劳作中的感情,这些感情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号子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给人鼓励。

湘西苗族神秘的丧葬文化

湘西苗族神秘的丧葬文化 时欢·二哥舅·文英元·石绍宗·石承灵 位于湖南的湘西苗族人民,从古至今人死后实行的是土葬。 相传古时死在异国他乡的湘西苗族人,苗族巫师可以通过封丧术使尸体不腐烂,之后便用 赶尸术把死人尸体赶回故里,超度亡魂后才入土为安。 湘西苗族人死后丧葬的大致程序为:洗尸------地理仙算停丧和安葬日------做道士念经超度 亡人------安葬亡人------喜相土昂{苗语,即招魂,把亡人灵魂招回家中居住}------相娘{苗语,即仙娘}找亡魂问事-----挂亲------清明扫墓。 洗尸:一般情况下,人死后要马上用具有辟邪的桃树树枝泡水后来洗死人尸体,洗好后给 亡人穿上寿衣装入棺材里面,盖上棺盖,在棺材下面点上油灯。 地理仙算停丧和安葬日:人死后,家人往往很及时请地理仙到家里,算死人停丧和安葬日,同时地理仙要负责给死人找好安葬地和给死人下葬。 做道士念经超度亡人:在停丧日里,道士不定期地给死人做道士念经超度死人灵魂,死人 下葬前夜,道士往往要做通宵法事,出门时间到了,道士发丧,礼炮齐鸣,死人抬出,道士 送至村口,回来后用五谷和大公鸡给丧家驱鬼打扫屋。 安葬亡人:亡人抬到坡上,下葬前,地理仙要在亡人墓地用米画八卦,放朱砂,在五方五 位烧香烧纸钱,敬肉敬酒。事毕,用大公鸡放煞和扎米,其咒语各师稍有区别。我师放煞和 鸡扎米的咒语如下------“佛曰:仔鸡仔鸡,不是非凡鸡,王母娘娘抱晓鸡,第一飞往天边去,大鹏展矣恨天机;第二飞往树林子,圆满成龙各现鸡。一母所生八个蛋,内中抱出九个鸡。 说此鸡,道此鸡,长得头高尾又低,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放煞鸡,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以上为鸡放煞咒语}。佛曰:仔鸡仔鸡,不是非凡鸡,王母娘娘抱晓鸡,第一飞往天边去,大鹏展矣恨天机;第二飞往树林子,圆满成龙各现鸡。一母所生八个蛋,内中抱出九个鸡。说此鸡,道此鸡,长得头高尾又低,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跳锦{井}鸡。一跳东来,二跳西,子子孙孙穿朝衣;三跳南来,四跳北,文武 官员主家得;五跳中央属太极,龙神归位。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 无忌,一切帮忙人等无忌,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以上为鸡扎米咒语}”。下葬前,鸡又扎米又高声大叫是最好的,预示主家日后必能兴旺发达。 鸡放煞和鸡扎米过后,就到洒富贵米,也叫洒八卦米。先把棺材放进安葬地,调整好位置后,孝男孝女孝孙男左女右背着跪在坟前,孝帕张开等着接富贵米。地理仙{即地理先生}手 拿一袋米,边念咒语边把米洒向孝男孝女孝孙。事毕,孝男孝女孝孙把自己接到的富贵米吃掉,留下一人外,其他的人按男左女右方向绕棺材一圈,然后不准回头不准哭地离开。留下 一孝人跪在棺材傍边,先挖三锄泥巴,挖一锄喊亡人一声。过后,礼炮再次齐鸣,帮忙的人 正式用石头把棺材旁边围好,做好墓门,用泥巴把棺材埋好,做成坟墓的样子,地理仙同时 给死人扫坟。等一切事情做好过后,再给新故的亡人以及周边的坟墓烧些香纸,然后大家一 起离开墓地归家。 洒富贵米的咒语各师稍有差别,我师的咒语为:“佛曰:时日良吉,天地开张,紫薇黄道,太乙文昌。也不早,也不迟,正是呼龙下葬时。龙神,龙神,听我叮咛------呼山要转,呼水 要逆。水逆三朝发万代,子子孙孙福无边。呼转龙头出天子,呼转龙尾状元生,呼转乾坤出

湘西的歌

湘西伢儿的歌 授课年级:四年级 执教者: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李密 教学目标: 1、欣赏湘西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湘西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自信地用湘西方言唱土家族民歌《》,从中体验用方言 学唱民歌的乐趣。 3、能积极地参与《》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教学设想: 湘西是歌舞的海洋,打击乐的世界。浩如烟海、独特优美的民间音乐舞蹈绚丽多彩,灿若星辰,赏心悦目,且源远流长。为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传承湘西民间音乐与歌舞,展现极其丰富的湘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得到别开生面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设计这课的目的。在学习《湘西伢儿的歌》这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湘西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感受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再通过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并参与表演,体验土家人欢歌劲舞的火热情景,从中理解探究、互动、合作教学理念的真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目的。 重点: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 难点:分小组学习原生态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舞步,舂碓的基本动作,

围着碓坑欢乐歌舞的场景。 教学准备:钢琴、自制的土家族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6分钟) 1、师生伴随着浓郁的土家族音乐《调年酒歌》,欢快地跳着摆手 舞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 学生:―――― 老师:用土家语、普通话向同学们问好,用苗语、普通话向与会教师问好。 学生:向老师问好。 3、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我的家乡湘西。在坐的 有谁去过湘西?是否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湘西呢? 学生:――――(师表扬) 4、出示课题《湘西伢儿的歌》(课件一) 5、简介湘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课件二) 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地道,(今天我们就学习《湘西伢儿的歌》。)咱们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湖南省地图),一共有八个县市, 最南边的是苗族聚集的凤凰县,最北边的是土家族聚集的龙山 县(湘西地图)。咱们湘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呀山美、 水美、人更美,今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呢(湘西

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第27卷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V ol.27,N o.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06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Ξ 石雯丽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湘西土家情歌是湘西主要的民间文学样式,它通俗质朴、风趣含蓄、富有韵律、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 艺术氛围。 关键词:湘西;土家情歌;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7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6)03-0082-03 作者简介:石雯丽(1968-),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湘西土家情歌是民间文学中最早产生,又一直伴随土家人由远古走向今天的主要民间文学样式。“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1](P170)湘西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自古成习。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唱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彼此用歌声表情达意互诉衷肠。“好水洗衣不用槌,好姐连歌不用媒,阵阵山歌架起桥,情哥情姐桥上会。”[2](P50)只要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在特定节日里(如土家社巴节)都会敞开歌喉,尽情表达爱慕之意,思念之情。“青山田园美如画,吊脚楼住毕兹卡,郎如青山妹似花,歌声恋情传佳话。”[2](P51)湘西土家情歌种类繁多,依据男女的相恋过程,可分为动心歌、试探歌、赞美歌、挑逗歌、初恋歌、迷恋歌、相思歌、反抗歌等等种类。湘西土家情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措辞、真挚微妙的情感、富有音乐性的声韵等,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景及文化风情,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下面 从其语言运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俗质朴 湘西土家情歌的语言,多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结晶,既通俗,又雅致,既质朴,又清新。因此,“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平淡中见新奇,浅显里寓深意,质朴中含清新,清新里显质朴。不论是对唱、叙述、还是描写一件事、吟唱一个人,虽然用的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如泥土般纯朴,绿叶上滚动露珠儿般清新感人,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平易自然、质朴生动。如: 松柏生在大山坡,常年四季叶不落,一根青藤缠上树,扭来扭去解不脱。[3](P61) 我想阿妹想得呆,粪桶当作水桶抬,菜园当作内房进,衣柜当作大门开。[3](P60) 这些情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是湘西土家山区人民常见常听的口语, Ξ收稿日期:2006-04-24

2018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化学试卷 第1页(共18页) 化学试卷 第2页(共18页)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 .有新物质生成 B .发光发热 C .有气体生成 D .有沉淀生成 2.下列有关“金属之最”描述中,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 ) A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铁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D .银是最好的导电、导热金属 3.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氧气 B .水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氯化钠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6.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 .大理石(3CaCO ) B .水(2H O ) C .硫酸钠(4NaSO ) D .氧化镁(MgO ) 7.下列物质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的是 ( ) A .2NO B .2N C .NO D .3HNO 8.下列关于2CO 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 A .2CO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 .2CO 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 .2CO 不溶于水 D .2CO 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pH=9的溶液显酸性 C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 D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0.在实验室中,下列物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是 ( ) A .稀HCl B .NaCl 溶液 C .3KNO 溶液 D .98%的浓24H SO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2222H O O +2H ↑↑通电 B .2223H O+CO H CO C .22Zn+2HCl ZnCl +H ↑ D .23 32BaCl +2AgNO 2AgCl +Ba(NO )↓ ( ) 毕业学校__ __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湘西文化

湘西文化 ----张益文 湘西是土家、苗、汉、回、白、瑶、侗(dòng)、壮等多名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名族区域文化因而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突出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多元性方面。现留存下的名族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献典籍,民风习俗等,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特色之浓是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 关于湘西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的文化,原汁原味的湘西少数名族文化传统古老淳朴,如神话传说;巫文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傩(nuó)戏;还有喜庆文化,如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然后还有服饰文化,如土家织绵,苗家蜡染,名族银饰等。另外,丰富的名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名族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名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下面具体地介绍部分湘西传统文化。 首先谈谈湘西明间传统建筑文化。“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当这首纯美质朴的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湘西的特色民居---吊脚楼也深深映进了人们的脑海中,整个吊脚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为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籽蹬屋”是苗家民居的又一大特色,相传,鲁班路过此地时,告诉苗民不妨把大门往内退一截,留块空地堆放苗乡盛产的油桐的桐籽,世代相传,便形成了苗家特有的“籽蹬屋”。这种房屋深受苗民喜爱,茶余饭后,籽蹬屋便成为了人们纳凉,休息,闲谈的好地方,这种苗居,在吉首,凤凤凰等县山村苗族聚居地,至今仍然很多。而在如今节奏飞快的城市生活中,到处渲染的浮躁、繁华使我们感到身心俱疲,多么想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也许保留这片净土可以给我们精神的憧憬和向往。 另外,通过沈从文的边城,我们也知道了一些典型的湘西传统文化,如吹笛子:翠翠叫爷爷帮他吹曲儿时用的那种笛子是只有保靖才有的,因为沈从文在保靖呆过。还有就是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舟,划龙舟当然哪里都有,但是龙舟结束后抓鸭子好像不是那里都有的,湘西是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人那山那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的足迹。湘西民俗文化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就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作为唯一的民族舞蹈节目《追爱》的表演者,张家界的湘西歌舞团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和积极向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难道这都不能说明湘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吗! 湘西传统文化确实具有很大的价值。首先,保护好湘西民俗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凤凰就是有力的佐证。二是保护好湘西民俗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抢救延续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湘西传统文化在人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实用之处,就如那些传统建筑。 而为了保护湘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除了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宣传推介湘西传统文化,就如传播面广的影视作品“芙蓉镇”“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另外比较著名的小说《边城》;还有,当地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推介活动影响也比较大,宋祖英就是从湘西名族歌舞团走出来的,她在演艺界的口碑,形象对宣传湘西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也许你不是湖南人,也许你对湘西文化不了解,更或者你也不打算了解和认识,

[湘西,苗族,平话]湘西南苗族“平话”词汇的文化透视

湘西南苗族“平话”词汇的文化透视 摘要:本文以湘西南苗族“平话”为视角,从地理特征、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崇拜及民族心理等方面探讨了部分“平话”词汇中文化蕴涵,显示了“平话”所负载的湘西南“熟苗”文化特征。 关键词:湘西南;苗族;“平话”;文化 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绥宁、通道两县旧属古苗疆,主体民族是苗族。自秦至唐宋,湘西南为“五溪蛮”地。明清以来,史称绥宁、城步为“苗疆”或“苗疆要区”,直至清朝中叶仍未划入“省地”。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和民族歧视,湘西南苗族大多逐渐接受中原文化而衍化成“熟苗”。“熟苗”和“生苗”同是苗族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但就文化特征而言,“熟苗”文化既不是地道的纯苗文化,也不是汉文化,而是一种既保留苗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渗透着中原汉文化成分的一种“杂交文化”。因此,对“熟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苗族文化的源流和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则为语言的内涵,二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正如罗常培先生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所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因此,以湘西南苗族(熟苗)语言为视角,可以让我们透过语言现象了解湘西南熟苗文化独特、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平话”是湘西南绥宁、城步青衣苗话的自称(城步青衣苗有自称“人话”的,但和“平话”同属一种方言)。现代苗族“平话”是一种已经基本汉化,但仍残留下一些苗语底层 的少数民族汉语,它本身就是湘西南苗族汉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本文旨在通过对“平话”词汇的调查研究,从中窥探湘西南苗族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心理,正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所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本文的语料一是来自笔者亲自调查的绥宁关峡苗族乡“平话”词汇三千余条,二是来自李蓝(2004)所著《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一书的词汇部分。下面我们将从地理特征,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及民族心理等几个方面谈谈苗族“平话”词汇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地理特征 绥宁、城步地处雪峰山脉南端,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崇山峻岭,溪河纵横。境内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夏少酷暑,冬少严寒,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以绥宁为例:县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8.3%,居全省之首。清同治版《绥宁县志》“物产”中载有林木和林下植物143种。苗族大多依山傍水而居,对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体察和认识。例如,作为全省17个重点产竹县之一,“平话”中对“竹”的命名尤其丰富,有:水竹、桂竹、苦竹、实心竹、方竹、箬竹、箭竹、凤尾竹、红竹、紫竹、桃竹等,还有观赏价值很高的金竹、花竹、佛肚竹等。俗话说“靠山吃山”,丰富的林木资源也成为老百姓日常起居中

湘西苗族的历史渊源

湘西苗族的历史渊源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发祥于长江中下游,在古代曾称雄中原。其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九黎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居住荆州一带的“荆蛮”势大力强。西周初年,荆蛮首领熊绎受封并立国为楚。楚国西垂的荆楚,由于地处边远,武陵山脉等高山大川的阻隔,受中原文化影响渗透甚少,仍长期保持原有的习俗及心理。这部分荆蛮的后裔,就是后来操苗语东部方言的湘西苗族。 秦昭王置黔中郡,统治当地苗族。西汉初年,于黔中地置武陵郡,管辖今湘、鄂、川、黔四省毗邻区域,郡属苗族称“武陵蛮”。以苗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夹溪散布,因此又称“五溪蛮”。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苗族受制于蜀。唐宋两代在与内地毗邻的区域,设立经治制州,边远地区设置羁靡州,在与内地邻境的武陵地区,宋朝则设官屯兵,常派大员“经制蛮事”。元朝创立行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又专设宣慰司作为流官行政机构,其下设各土司进行管理,这样就将湘西苗族纳为湖广行省管辖明清两代,湘西苗族长期生活在土司统治之下;清康雍年间,朝廷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湘西的土司制大都削除。近代史上,湘西苗族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苗族地区社会经济乃至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总人口275.83万人,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辖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七县,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一、境域位置 地理位置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 境域面积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 二、沿革区划 建置沿革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风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民国时期.1914一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吉首,辖吉首、泸溪、风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是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县正式划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市。 行政区划湘西自治州今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7县,截止2009年未,下辖90个乡、6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州有172个居民委员会、1975个村民委员会。 三、自然环境 地貌湘西州域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贯州境,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州内最高点为龙山县境内大灵山,海拔1736.5米,最低点为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受酉水、猛洞河、武水、沅水、辰水等河流的影响,境内地面被切割成众多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及陡坡,相互交错,山峦叠嶂,千姿百态。境域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境域地貌大致分为三大区域: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占州域总面积的22%,海拔800一1736米,地形切割较深,顶部岩溶发育,干旱少雨,光热偏低,土壤自然肥力较好,适宜发展林、粮、牧业生产;中部中低山山原地貌区面积约占州域总面积的59%,标高50一1000米,丘状起伏,岩溶发育,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粮、林、牧、经济作物和矿业生产;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面积约占州域总面积的18.98%,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光、热、水、土条件较好,为湘西州域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最佳区域。

2018年湘西州中考艺术试题卷

201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艺术试题卷姓名: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在试题卷、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收回。 4.本卷共三大题,满分为40分。音乐、美术同堂考试,两科时量共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题为音乐,21-40题为美术,每小题0.5分, 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是八分音符的是 2.《保卫黄河》的曲作者是 A.聂耳 B.郑律成 C.洗星海 D.贺绿汀 3.在五线谱中第二线唱“5”,下加一线唱 A.3 B.2 C.4 D.1 4.《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 A.陕西歌民 B.青海歌民 C.云南歌民 D.贵州歌民5.《春节序曲》的曲作者是 A.刘炽 B.郑律成 C.李焕之 D.聂耳 6.《二泉映月》是 A.古筝曲 B.琵琶曲 C.笛子曲 D.二胡曲 7.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次强、弱 B.强、弱、次强 C.强、弱、弱 D.强、弱、强8.下列选项是德国作曲家的是 A.莫扎特 B.比才 C.柴可夫斯基 D.贝多芬 9.有“音乐神童”之称的是 A.舒曼 B.圣一桑 C.莫扎特 D.格里格 10.下列不是西洋乐器的是 A.小提琴 B.古筝 C.长笛 D.小号 11.“秦腔”又称陕西梆子,主要伴奏乐器是 A.板胡 B.三弦 C.琵琶 D.锣

12.全班同学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歌曲形式是 A.对唱 B.齐唱 C.合唱 D.重唱13.下列属于吹管乐器的是 A.笛子 B.古筝 C.定音鼓 D.小板14.下列属于铜管乐器的是 A.钢琴 B.小提琴 C.大号 D.电子琴15.下列不属于人声分类的是 A.男声 B.女声 C.美声 D.童声16.下列力度记号表示中强的是 A.mp B.f C.mf D.ff 17.C大调音阶的基本音级有 A.5个B.7个C.6个 D.8个18.下列属于拉弦乐器的是 A.京胡 B.唢呐 C.笛子 D.锣19.下列属于民歌体裁的是 A.山歌 B.颂歌 C.进行曲 D.抒情歌曲20.下列是歌唱家的是 A.徐沛东 B.刘炽 C.宋祖英 D.孟卫东21.彩虹是红、橙、黄、绿、()、蓝、紫七色组成 A.白 B.青 C.粉 D.黑22.图案表现技法的元素是 A.刻、画、裱 B.画、剪、贴 C.点、线、画 D.都不是23.《向日葵》的作者凡·高是()人 A.荷兰 B.美国 C.中国 D.英国24.色彩的三要素指的是明度、纯度、() A.灰度 B.色相 C.暗度 D.亮度25.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最早的画在()上的绘画 A.纸 B.丝 C.竹 D.皮26.书法结构的基本原则是 A.飞扬 B.不对称 C.通透 D.平稳27.中国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是 A.梅、兰、竹、菊 B.梅、竹、桃、菊 C.兰、荷、梅、菊 D.梅、兰、松、菊 28.《狼牙山五壮士》是一幅()作品 A.油画 B.板画 C.水粉画 D.水彩画

湘西民歌调查报告

湘西民歌调查报告 篇一:洮州“花儿”传承现状及分析 二、洮州?花儿?传承现状及分析 (一)?花儿?的传承状况 莲花山?花儿会?是每年一度的地方重要节会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举行盛大庙会。初一、初二为朝山进香、祈福禳灾之日;初三、初四则在山下大唱花儿;初五,花儿会移到景古乡的王家沟门;初六移至临洮县境内的紫松山。而每年都有当地的优秀独唱歌手演唱最新创作的?花儿?曲目,他们被统称为?花儿?把式。在当地,?花儿?把式被公认为?花儿?艺术的真正传承者。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农舍田间,与12名?花儿?把式及其传人进行了交流,通过访谈、调研、提问、录音等多样的形式详细了解了当地洮州?花儿?民间传承的真实情况。 洮州?花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

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俗称?野花?。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花儿?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产物。大部分唱得好的?花儿把式?,都是经过多年劳作、放牧期间跟随大人学唱,从而熟悉并掌握曲调和唱法,而后即兴编词进行传唱。目前洮岷地区?花儿?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多年龄都在40岁到75岁之间(见图二),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不识字,文化程度低(见表二)。他们成长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家庭生活困难,没有机会读书,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锻炼成长为?花儿?歌 手。相对而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当地青年大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而校园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兴文艺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花儿?对年轻一代的熏陶。 (二)?花儿?的传承状况及分析

小班苗族民俗优秀范文大全

小班苗族民俗优秀范文大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小班苗族民俗优秀范文大全一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 敬酒、交杯和扯碗酒,如黔东南苗族的酒礼:每当开席,不得先端饭碗,而是先把酒喝够。首先是由主人给每个人斟酒,各自喝干两杯。其次由主人给大家敬酒,也是每人须敬两杯。在敬过酒后,大家就可以吃饭了。

饭后,又继续喝酒,以酒作乐。喝酒的方式由大家决定,或交杯,或猜拳,或唱酒歌。大家吃饱喝足要收席时,还要喝一次团圆酒。此外,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苗族同胞在社会交往中,凡有嫁娶等喜事或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时,还保持着相互敬传酒礼的传统美德。 牛角酒主要盛行于黔、滇及相邻川南、桂北、湘西南苗族地区。因以一种特制的水牛角作为酒具盛酒,故称为牛角酒。只有在重要的场合下才使用牛角酒。牛角吊在事先栽好的做成拱门的两根竹子上,或吊在门两旁。客人来了,顺势拿起牛角就可以斟酒敬酒。敬牛角酒是种高规格礼节,在任何情况下,喝牛角酒都只能用嘴接喝,不能用手接下来。 进寨拦路酒礼。这种礼仪多用于公共节庆活动,它是传统习俗和时代风尚相结合的一种礼仪。进门拦路酒礼。这一礼仪多用于苗族聚居的村寨住户嫁娶,小孩长毛酒时较为常见,是典型的传统《迁徙芦笙舞》(即苗语“阿佐”)的主要内容。 陪客仪式的第一项是祝酒,苗语叫“保酒”。由主人或主人委托的人,一人端酒,一人端一碟肉或鱼之类的佳肴,分别把酒杯送到每一个人手上,主客一视同仁。人人都经过了这一程序后,接下来就是“转转酒”。由两个主人轮流给席上的每一个人敬酒,与刚才不同的是,这回不要求接酒的人说什么,而敬酒的人却要唱敬酒歌,每唱一首敬一个人。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 湘西有着几千年历史演进中积淀的传奇、异质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那你知道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很久以前,大山里生活着一只母熊。她经过上千年的修行,终于修炼成精。成精后的母熊到处胡作非为,无非作歹。山里的动物们见了她,无不闻风丧胆。就连老虎们见了她也俯首称臣。因为熊精会法术,还会变成各种东西,一会儿变成一颗树,一会儿又变成一块石头。没有人知道她下次又会变成什么。 熊精经常出没在人类村子附近,因为她说村子里有非常美味的食物,那便是她常说的小孩,她说吃掉一个小孩,可以增加500年法力。于是,她经常想着法的去寻找那些善良的小孩。把自己变化成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欺骗小孩说是他们的外婆,要带他们回家,稍不注意的小孩上当之后,很快就会被吃掉。于是,村子附近就会经常徘徊着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有聪明的小孩见了她撒腿便跑,熊精虽然厉害,却也害怕人类的猎枪。所以不敢轻易进入村子。 久而久之,大家都管她叫熊娘嘎婆。 一天,有一对姐妹要课行婆家去。但是外婆住的远,要经过一座山才能到。没想到在半路却遇见了熊娘嘎婆。熊娘嘎婆拦住两姐妹问:“妹子妹子,你们这是去哪儿?”

大妹回答:“我们行外婆家。” 熊娘说:“我就是你外婆啊!” 小妹说:“不是的,我外婆脸上有颗痣。”熊娘嘎婆反手变了颗羊屎沾在脸上说:“我脸上的也有颗痣呢!” “你不是,我外婆头上有个大髻子。” 熊娘嘎婆顺手抓了陀牛屎沾在头上,说:“我有个大髻子。” 于是,姐妹俩就相信了熊娘嘎婆,都非常的高兴。这时,熊娘嘎婆便要带姐妹俩去她家,聪明的大妹似乎察觉到去嘎婆家的路由点不对,就问:嘎婆,嘎婆,我们上次行你屋好像不是这条路。 “米有嘞(没有)就是这条路,是你记错了。“熊娘嘎婆欺负他们小没有当回事。 可是,聪明的大妹去过很多次外婆家,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记错。她本来就觉得在半路遇见嘎婆有点不对劲。开始怀疑嘎婆是熊娘嘎婆变得。想跑!可是年幼的小妹肯定会被抓住。所以,只有等机会再和小妹一起逃跑。 于是,两姐妹跟着熊娘嘎婆进了深山老林中“嘎婆”的家。下午做饭的时候,熊娘嘎婆杀了只鸡迷惑两姐妹。到了晚上,熊娘嘎婆和两姐妹围着火坑烤火,熊娘嘎婆对两姐妹说:“你们俩今晚谁要是跳过了火坑,就跟我睡一头,我给她吃好的,跳不过的就睡我脚那头,闻我的脚臭味。” 大妹假装跳不过去,小妹贪吃,一下子就跳过去了。 到了半夜,大妹醒了。忽然感觉脚那头湿湿的,就问熊娘嘎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州本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州本级财政支出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监察 【发文字号】州政办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州本级财政支出管理办 法》的通知 (州政办发〔2013〕15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湘西经开区管委会,州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湘西自治州州本级财政支出管理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6日

湘西自治州州本级财政支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州本级财政支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为州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和上级财政下达资金安排的支出。 第三条财政支出遵循公开公正、分类管理、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二章支出预算的编制、批复与调整 第四条部门支出预算草案由州财政部门组织,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和综合预算编制形式,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编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采用定员、定额的标准编制。项目支出由各部门(单位)申报并提供项目实施的政策依据。支出预算草案由州财政部门汇总审核,经州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五条支出预算草案经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州财政部门在州人大审批之日起一个月内,将预算批复到各部门;各部门接到州财政部门批复后,应及时将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批复到基层单位,不得进行二次分配。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 【摘要】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文山苗族民歌和乐器的角度来简述文山苗族音乐的概况,再从文山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对文山苗族音乐做进一步的扩展。从而对文山苗族音乐做出大体的概述。 【关键词】文山;苗族民歌;器乐。 文山,地处西南边陲,这里生活着壮、苗、瑶等10种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山少数民族——苗族,其音乐文化占据着文山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魁宝”之位。苗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和器乐两大类。 一、文山苗族民歌 文山苗族民歌是整个文山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苗族自古有歌,并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世世代代都由人们口头传承下来,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有的有伴奏,有的前面没有伴奏后面又有伴奏,有的完全没有伴奏。文山苗族民歌在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歌,按其音乐题材分类可分为:山歌、叙事歌、风俗歌等。如祝福家乡的歌《鸟容帮豆郎》(翻译过来就是《祝福家乡》),探讨名字来源歌《我们的名字叫苗族》,情歌《假如我是一支花》,叙事曲《喏徘与榜董》等等。 例:《鸟容帮豆郎》

(一)、山歌 文山苗族山歌有情歌、茶歌、酒歌、劳动歌等等,常唱于山野林间或田头地旁,曲调悠扬婉转,音色清醇甘美,旋律波动起伏,节奏舒缓自由。其中情歌较为多见,情歌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对唱的歌。如《假如我是一支花》《独自想念山歌》等。 例:《独自想念山歌》① 汉语:大雁飞来小燕没有地方飞,飞停在椿树尖,我们两个说不说说得那么好,怕你走你的,我也要走我的,怕你回去以后想不想我不知道,我走以后我想你想得心每天都飞向你父母的山谷 (二)、叙事歌

湘西南麻阳苗族民俗文化浅析

湘西南麻阳苗族民俗文化浅析 作者: 刘昌春 资源:网络转载 地处五溪腹地的麻阳,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自然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民淳朴善良。而形成于麻阳地域文化基础上的民俗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一、麻阳苗族民俗文化的起源 麻阳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人们时时刻刻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在求生存的狩猎与征战需要下,在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中,便产生了民俗文化的雏形。有历史见证,古代的图腾文化、盘瓠文化、是麻阳民俗文化的重要佐证,所谓“图腾”本意为“他的家族”,在辞海中批注为:原始部落以动物或植物作为种族血统的标志并将之绘成图案,当成祖先来崇拜,这种当成崇拜对象或符合者,即是“图腾”。它是人们用原始的图文形式开始对“福”、“禄”、“寿”的追求,史书记载,它主要是源于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麻阳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乡土习性。经过一段历史时期,便产生了大量的民间习俗和传说。譬如,“搬土地”,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土地公”头戴面具,包长红布于颈,手执插“香”杖,伴着“土地婆”(男扮),双双挨户送财驱瘟。苗族人民酷爱“土地入门”,以粑粑相送。“车(chā)七姑娘”,在锦和、尧市、拖冲、文昌阁等上山区,流行一种“车七姑娘”的民俗。传说:到了七月初一,家里死去的亲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家里,与家里的亲人相伴半个月的时间,在七月十五日晚上回去。所以,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通过“车七姑娘”的方式,让灵魂去西天看看死去亲人的情况。用农村有靠背的椅子,四脚垫上冥币,人坐在上面,头蒙头巾,口含神水(老司念咒作法后的圣水),闭目,由老司在身后念咒作法,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