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绿色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思考题

1.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是什么?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2臭氧层空洞○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成灾○5森林锐减○6土地沙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污染○9海洋污染○10垃圾围城—最严重的城市病○11核冬天(核污染)

2.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其与环境化学和环境治理的区别。

定义: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的使用和产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特点: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从经济观点看,绿色化学为我们提供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 从环境观点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方法。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

与环境化学和环境治理的区别: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式、运行、迁移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环境治理则是对已被污染了的环境进行治理,即研究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而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学科,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预防污染,不让污染产生,而不是处理已有的污染物。

3.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是什么?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2提高原子经济性;○3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的有毒原料、产物;○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5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助剂;○6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7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合成化学品;○8减少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9采用高选择性催化剂优于使用化学计量助剂;○10产物的易降解性;11发展分析方法,对污染物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减少使用易燃易爆物质,降低事故隐患

第二章不产生三废的原子经济反应

1.什么是原子经济性及如何计算原子利用率。

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应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最终产物中;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概念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2.原子经济性与环境效益的相关性.

○1原子利用率越低,环境因子就越大,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就越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就越大。○2产品越精细复杂,E值越大。因为产品越复杂,生产步骤越多,原子利用率越低。○3原子经济反应是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提高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有哪些?

○1开发新型催化剂;○2简化合成步骤;○3采用新合成原料。

第三章绿色合成让社区中毒的悲剧不再重演

1.光气和氢氰酸是生产哪些产品的原料?他们对人有什么危害?

○1光气(COCl2)又称碳酰氯,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也是生产染料、医药、农药和矿物浮选剂的原料。

光气对人的危害:剧毒,吸入微量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发炎、粘膜充血、呕吐等;重症时,引起肺部淤血和肺水肿;深度中毒时,引起血管膨胀、心脏功能丧失,导致急性窒息性死亡。

○2氢氰酸主要用于生产聚合物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系列产品、己二腈等。前者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也

用于制造涂料、胶粘剂、润滑剂、皮革整理剂、乳化剂、上光剂和防锈剂等;后者是尼龙-66的重要中间体。氢氰酸对人的危害:无色液体或气体,极易挥发,能迅速被血液吸收,口服致死量一般在0.1-0.3g之间。当空气中氢氰酸的浓度达到300毫克/立方米时,可使人立即死亡。急性中毒时,氢氰酸在血液中立即与氧化性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能力,结果使呼吸链中断,出现细胞内窒息,引起组织缺氧,呼吸衰竭。慢性中毒则发生帕金森综合症。

2.举出几个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代替光气或氢氰酸生产有机化学品的成功例子。

(1)○1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亚氨酯,○2用CO代替光气制碳酸二甲酯,○3用CO代替光气制异氰酸酯;(2)○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2取代氢氰酸路线制造己二酸,○3生产除草剂,○4取代氢氰酸路线合成苯乙酸。

第四章无毒无害的绿色催化剂

1.试举出催化剂在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1分子筛代替三氯化铝催化剂合成异丙苯,○2固体酸代替氢氟酸合成十二烷基苯

2.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催化剂有哪些重要作用?

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并且可以使一些不易发生反应的物质促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但催化剂无法改变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只能是反应的速度加快,促使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状态,缩短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的危害。

第五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1.什么是生物质?生物质有哪些特点?

生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称,包括植物、农作物、林产物等。其中含有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

特点:○1可再生,储量丰富,○2.大部分已高度氧化,作为化工原料可避免氧化步骤,○3比矿物原料更清洁,○4季节性强,产量、质量不稳定,○5需要大量土地。

2.在我国农村发展沼气事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决了部分农户的燃料问题,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同时人畜粪便经过发酵,许多寄生虫卵被消灭,环境效益也不错。

3.举出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有机化学品的例子。

○1生产乙酰丙酸,○2生产己二酸,○3用玉米制塑料,○4用纤维素生产燃料酒精

第六章无毒无害的辅助物质

1.试举出你(或同学、朋友)家中家具所用的涂料,使用什么稀释剂?有什么毒害?如何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常用溶剂有:笨、氯仿、四氯化碳

危害:○1危害人类健康○2挥发性强污染环境

3.什么是离子液体?它有哪些应用?

离子液体是室温离子液体的简称,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构成。(有机阳离子与无机/有机阴离子结合生成的盐)

应用:○1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单纯的氢化);○2在纳米材料制备上的应用;○3作为溶剂用于无机合成;○4作为溶剂与微波技术相结合;○5溶解纤维素的应用;○6作为萃取剂

4.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有什么优点?

优点:○1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无色无味不燃烧化学性质稳定;○2不会形成光化学烟雾、也不会破坏臭氧层;○3来源丰富价格低廉;○4可很好溶解一般有机化合物

4.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注重功效和环境无害的绿色化学产品

1.绿色化学产品有什么特征?

○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不会对野生生物、有益昆虫或植物构成损害;○2当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

2.分别举出化学品对局部环境和全球环境产生影响的例子。

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如氮氧化物排放→酸雨→植物、鱼类死亡。

汽车尾气排放→光化学烟雾→使人生病

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氟氯烃排放→臭氧层空洞→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癌等

3.如何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

(1)选择无毒物质

(2)选择官能团

○1避免有毒官能团○2对有毒官能团进行结构屏蔽

4.什么是间接中毒?如何避免间接中毒?

间接中毒也称生物活化,是指物质在初始结构时并不具有毒性,但它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有毒的物质,如致癌物质。

○1不使用具有生物活化途径的分子:强的亲电性或亲核性基团;不饱和键;

其他分子结构特征

○2对可生物活性结构进行生物屏蔽

5.人体中毒的途径及其特点是什么?

致毒途径有三种:

○1接触致毒:皮肤接触、嘴接触、呼吸系统接触

○2生物吸收致毒:生物吸收是指生物系统内对有毒化学品吸收的能力及在生命系统内的分布.

○3物质的固有毒性致毒:物质的固有毒性是指有毒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改变的性质,通常有分子的部分结构引起,这部分结构称为毒性载体

6.举例说明,在了解了有毒物质毒性机理后,进行分子修饰可大大降低其毒性。

○1麻痹与产额毒性例如:用普通脂肪族胺的QSAR预测出的毒性仅为其实测毒性的1/84

○2利用结构修饰减轻超额毒性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由于甲基的位阻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比丙烯酸乙酯低了许多,,但两物质有基本相同的商业用途。

○3染料,例如,在两性染料分子中加入一个羰基可降低其对鱼和水蚤的毒性。

7.由碳、硅元素的化学性质,试讨论用硅取代碳的可行性及硅取代物的优点。

碳和硅:4A族元素,化学性质上有相似性

碳和硅都是4价元素,能形成四面体结构,能与碳形成稳定化学键

有机硅化合物存在时间有限

优点:有机硅化合物能降解和氧化代谢,(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

8.用辛醇-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

对于表现出麻痹型毒性的非离子有机化合物

LogP<=5其致死性和慢性毒性均会随脂溶性呈指数增加

LogP>5时毒性随脂溶性指数减少,因此对生物活性降低

LogP5-8时长期接触有害的这类非离子型有机物呈现慢性毒性

LogP>=8时长期接触也表现不出毒性,因为此时水溶性很差,化学品变得没有生物活性

9.举例说明等电排置换是设计更加安全化学品的有效方法。

对苍蝇有相似的毒性,氨基甲酸酯的硅取代等电排置换物,更易于降解,对环境危害小。

第八章让城市天空更加蔚蓝的清洁机动车燃料

1.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哪些有害成分?其主要危害是什么?

NOX危害: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

CH:对眼、呼吸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SO2: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形成酸雨

颗粒物:铅化合物对血液、骨骼、神经系统的细胞有损害

碳颗粒: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

CO2:导致温室效应

2.如何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成分的排放。

○1改善发动机质量

○2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3开发清洁汽油、清洁柴油

○4开发替代汽油、柴油的清洁燃料

○5以燃料电池为动力

第九章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

1.化学工业中有哪些方面的能量需求?

○1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2用热能加速化学反应

○3用冷却的方法控制化学反应

○4分离需要能量

2.举出几个国内外化工节能的成功例子。

美国氰氨公司开发的苯绝热硝化工艺

第十章环境友好的可降解物质

1.什么是降解塑料?使用降解塑料有什么意义?

降解塑料是在保存期内各项性能能满足使用需要,而使用后在自然条件下能降解成为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

2.降解塑料有哪些主要类型?

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氧化降解、水降解)三种类型

第十一章绿色农药

1.农药如何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伤害?

是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另一种是高等植物,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

再一种是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入生物体后,立即参加到新陈代谢的各项活动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质参加到生物体的组成中,多余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质则很快地分解掉并且排出体外,只有少数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DDT)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在阐明物质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体对环境进行监测和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2、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与环境化学和环境治理的区别:

答: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的使用和产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绿色化学与环境化学和环境治理的区别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式、运行、迁移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环境治理则是对已被污染了的环境进行治理,即研究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而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学科,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预防污染,不让污染产生,而不是处理已有的污染物。

1、什么是原子经济性?以一个化学反应为例计算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答:原子经济性在生成目标产物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的比例。这个定义不考虑副反应。Trost将其称为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化学反应CH2=CH2 + 1/2O2 C2H4O

2、什么是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与原子利用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Atom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原子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1. Environmental factor (环境因子E )

It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production process to the environment

2. Environmental quotient (EQ,环境商)

Environmental quotient EQ =E ×Q

Q-----(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废物对环境的不友好程度).

原子利用率:(公式)

即在生成目标产物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的比例。这个定义不考虑副反应。环境因子与原子利用率相反

3、原子经济性与产率有什么区别?

答:在生成目标产物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的比例。这个定义不考虑副反应。Trost 将其称为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产率:在化学反应中尤其是在可逆反应中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率与理论产率的比值

3、如何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

(1)选择无毒物质

(2)选择官能团:避免使用有毒官能团和对有毒官能团进行结构屏蔽

4、什么是间接中毒?如何避免间接中毒?

间接中毒(也称生物活化)是指物质在初始结构时并不具有毒性,但当它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有毒的物质,如致癌物质。

方法:1、不使用具有生物活化途径的分子2、对可生物活化的结构进行生物屏蔽

第四章绿色化学技术

—超临界流体及其独特的性质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 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密度与液体相近,比一般气体大2个数量级,且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其密度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密度增大,溶质的溶解度就增大,有利于溶质的相转移。

(2)介电常数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有利于溶解一些低挥发性物质,相应溶质的溶解度可提高5-10个数量级。

(3)粘度比液体小1个数量级,近似于普通气体;扩散系数比液体大2个数量级,因而有较好的流动性、渗透性和传递性能。】

二. 生物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或生物工艺,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社会服务的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生物反应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

生物技术是实现绿色化学的有效手段

生物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1)生物技术的分类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发酵工程。

2)相互关系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导技术;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微生物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是生物技术实现工业化,获得最终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

离子液体定义:

离子液体是室温离子液体的简称,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构成,如由烷基吡啶、咪唑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季铵盐与金属卤化物就能构成常温下呈液态的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具有以下特点:

1.热稳定性较高,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00℃~200℃)内处于液体状态;

2.不挥发、无毒、无可燃性;

3.导电性良好;

4.可以溶解许多有机/无机物;

5.易于循环利用。

离子液体的使用将会大大减少现在仍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被誉为绿色溶剂

第七章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淀粉作为可降解材料的优缺点及举例(如何改性、改进的必要性):

答:淀粉作为可降解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物降解性好。

缺点:强极性、强结晶性、热塑性差、加工困难、极强的亲水性、耐候性差。

作为典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淀粉塑料产量在众多品种的生物降解塑料中居首位

淀粉作为开发具有生物降解性产品的基本聚合物的潜在优势在于:

①淀粉在各种环境中都具备完全生物降解能力;

②塑料中的淀粉分子降解或灰化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对土壤或空气产生毒害;

③采取适当的工艺使淀粉热塑化后可达到用于制造塑料材料的机械性能;

④淀粉是可再生资源。

绿色化学复习题

1、人们常常提到“八大公害”事件,请问是那八大公害,主要污染物的名称,各发生在哪些国家?

1马斯河谷烟雾二氧化硫烟尘比利时2 多诺拉烟雾二氧化硫烟尘美国

3.伦敦烟雾二氧化硫烟尘英国

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美国

5.水俣事件甲基汞日本

6.四日事件哮喘病 SO2煤尘日本

7.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日本8.富山骨痛病镉日本

2、20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危机是什么?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成灾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污染

9、海洋污染

10、垃圾围城——最严重的城市病

3、什么是绿色化学?简述绿色化学12原则。

绿色化学定义: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原则,在制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实现零排放。充分利用资源,不产生污染。采取无毒害化学原料和过程,生产环境友好产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把传统化学工业改造成绿色化学工业。

因此,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学.

是新兴化学分支学科,是一门高层次的化学。

12原则:

1、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来处理;

2、合成方法应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入到最终产物中;

3、只要可能,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护原有功效的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尽量不使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如果一定要用,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

7、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

8、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

9、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10、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毒的产品;11、分析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之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12、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少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

4. 什么是绿色化学?什么是原子利用率和原子经济性:

原子利用率:即在化学反应中有多少反应物的原子转变到了目标产物中。可以用下式定义: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量/按化学计量式所得所有产物的量之和)*100%=(目标产物的量/各反应物的量之和)*100%

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ny)是指反应物中的原子有多少进入了产物,一个理想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就是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进入了目标产物的反应,也就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

5、根据下列反应计算由乙烯制备环氧乙烷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1)经典方法二步法

CH2=CH2 + Cl2 + H2O → ClCH2CH2OH + HCl

ClCH2CH2OH + Ca(OH)2+HCl → C2H4O + 2CaCl2+2H2O

(2)新方法一步法

C2H4 + ? O2→C2H4O

(1). 1/3*100%=33.3% (2). 1/(1+1/2)*100%=66.7%

6、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

原因: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上升。 CO2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却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像给地球罩上了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产生“温室效应”。

危害: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还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以内,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7、光化学污染的本质:

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尘等排入大气,到达对流层后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

射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常含有氧化性,从而引发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8、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样设计安全的绿色化学产品。

绿色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化学产品称为绿色化学产品。

***绿色化学产品的两个特征:

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不会对野生生物、有益昆虫或植物造成损害;

2、

当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

一、三种设计方法

?1、物质作用机理分析

?在确保分子的作用与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分子结构,使有害作用机理不再

发生,从而避免或降低该化学品的毒性。?2、避免采用毒性功能基团

?对于毒性机理不明确的情况,可以根据官能团与性毒间的一般关系,除去或不引入

与毒性有关的官能团来降低毒性。

?3、设法降低生物利用率。

?无论一个化合物本身有多大毒性,只有它进入人体到达毒性发生作用的目标器官

时才能起到毒害作用。因此化学家可以通

过分子设计来改变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从而降低人体器官对它的吸收程度。

***二、一般设计原则

?(一)“外部”效应原则

?指通过分子设计,改善分子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质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

1、与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有关的性质

◎挥发性/密度/熔点

◎水溶性

◎残留性/生物降解性

◎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毒性)物质的可能性◎转化为无生物活性(毒性)物质的可能性2、与机体吸收有关的性质

◎挥发性

◎油溶性

◎分子大小

◎降解性质3、对人、动物和水生生物吸收途径的考虑◎皮肤吸收/眼睛吸收

◎肺吸收

◎消化道吸收

◎呼吸系统吸收或其它特定生物的吸收途径4、杂质问题

◎是否会产生不同类别的杂质

◎是否会产生有毒或更毒的同系物

◎是否会产生有毒或更毒的异构体

(二)“内部”效应原则

指通过分子设计来达到预防毒性的目标。

1、增大解毒性能

(1)增大排泄的可能性

◎选择亲水化合物

如含有硫酸根的分子难于穿越生物膜,亲水性好,即使发生吸收也易于排泄。

◎增大物质分子与葡萄糖醛酸、氨基酸结合的可能性或使分子易于乙酰化

(2)增大可生物降解性

2、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

(1)选择无毒物质

(2)选择官能团

◎避免使用有毒官能团

如过去挡风玻璃胶粘剂全部采用异氰酸脂作交联剂,毒性很大。现在采用乙酰醋酸脂代替异氰酸脂作粘性交联剂,避免了毒性。

◎对有毒官能团进行结构屏蔽

就是为了避免毒害暂时将有毒官能团转化,当需要时再将原来的官能团释放出来。其缺点是原子经济性降低。

3、避免间接中毒

这里间接中毒(也称生物活化)是指物质在初始结构时并不具有毒性,但它进入人体后,会转化

为有毒的物质,如致癌物质。

◎不使用具有生物活化途径的分子

◎对可生物活化的结构进行生物屏蔽***

9、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应原料的选择原则。

反应原料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对反应原料的选择原则:原料的原子都能够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反应原料的绿色化,包括两个方面: ①采用无毒、无害原料; ②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10、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流体相比有何特点?

超临界流体: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时,称该流体为超临界流体。

特点(优点):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无色、无味、不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不会形成光化学烟雾,也不会破坏臭氧层

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很好地溶解一般有机化合物

11、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哪些有害成分?其主要危害是什么?

1.NOx: 汽缸点火的高温瞬间由空气中的氮与氧气化合而生成。

主要危害: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等。NO2是一种棕红色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其含量为0.1×10-6时即可嗅到,1×10-6~4×10-6就感到恶臭,它对人体健康毒害较大。NO2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血红素蛋白(Hb)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肝、肾都会有影响,还会使植物枯黄。

2.碳氢化合物:油箱及化油器逸散,滴漏的燃料油,部分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如苯、醛、烯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200多种复杂成分。

主要危害: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大。当甲醛、丙稀醛等醛类气体浓度超过1×10-6时,就会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10-6时,就会引起头晕、恶心、红血球减少、贫血。苯的衍生物,如苯比芘,是强烈致癌物质。此外,碳氢化合物还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3.CO:汽油燃烧不完全的产物,数量占尾气成分的首位。

主要危害:CO是一种窒息性的有毒气体,由于CO和血液中有输氧能力的血红素蛋白(Hb)的亲和力,比氧气和Hb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而,CO能很快和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素蛋白(CO-Hb),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降低,使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引起头晕、恶心、头痛等症状,轻度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慢性中毒,严重时会使心血管工作困难,直至死亡。

4.SO2:燃料所含的硫烃的燃烧。

主要危害:刺激眼睛和呼吸器官,形成酸雨。

5. 颗粒物:铅化合物,碳颗粒,油雾等。

主要危害:铅对血液、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细胞有害;碳颗粒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胸膜炎等多种疾病。

6.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12、如何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成分的排放

1、改善发动机的质量

汽车发动机的质量是影响尾气排放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发动机加以改进,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使尾气排放大大降低。通常化油器式发动机尾气排放比较严重,而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尾气排放则轻得多。

2、安装尾气净化装臵

使用汽车尾气净化装臵(需配套使用无铅汽油),可使有害物排放进一步降低20%以上。

3.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4、开发替代汽油、柴油的清洁燃料

开发生物柴油用甲醇、乙醇、二甲醚等为燃料

5.用氢作燃料

6.以燃料电池为动力

13、什么是生物质?生物质有哪些特点?

生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称,包括植物、农作物、林产物等。其中含有淀粉、纤维

素、木质素等成分。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线形大分子;半纤维素是一群复合聚糖的总称不同植物的复合聚糖的组分也不同;木质素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天然聚合物之一,它的结构中重复单元之间缺乏规则性和有序性。木质素是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中蕴藏太阳能最高的部分。

生物质特点:

◎可再生,储量丰富。仅每年再生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折合成能量相当于石油年产量的15~20倍。

◎大部分已高度氧化,作为化工原料可避免氧化步骤。

◎比矿物原料更清洁。生物质来源于CO2,燃烧后不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

◎季节性强,产量、质量不稳定。

◎需要大量土地。

在我国农村发展沼气事业有什么意义?

1.保护农村环境(沼气技术在保护农村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沼气是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2、利用沼气技术发酵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可以减少其对周围水源的污染;3、沼气发酵剩余的昭渣可以作为农作物肥料,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污染,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2.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的需要;

3.节能减排,保护森林植被的需要;

4.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5.改善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需要;

6.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7.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4、举出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有机化学品的例子。

例2. 生产己二酸(尼龙66的中间体)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的J.W.Frost和K.M.Draths开发出由淀粉和纤维素制取己二酸的新工艺。该工艺先由原料制取葡萄糖,然后利用经DNA重组技术改进的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己二烯二酸,最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制备己二酸。该工艺是采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资源制造化学品,实现过程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典型实例,荣获1998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例3.用玉米制塑料美国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最近宣布,用玉米生产聚脂乳酸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了成功。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加工成薄片或颗粒状的聚合物,就像是塑料的原料。玉米制成的聚合物可以做成布料纤维,也可以做成杯子、瓶子、食品容器、包装纸或地毯。用聚脂乳酸做成的面料有丝绸质感,耐用程度可与涤纶媲美。此外,这种新材料能百分之百地生物降解,其原料玉米又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举例说明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何作用?

什么是催化剂设计?怎样进行催化剂设计?

答:所谓催化剂设计,就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制造目标催化剂的工作,它代表一种构思,而不一定要画出图纸。也就是对指定的反应,或者需要制造的某种产品,应该如何选用一种催化剂的知识逻辑分析。

绿色化学

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说催化剂在绿色化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催化剂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由于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对环境和对人类

健康的影响,我们在化学品产生及其转化过程都必须精心设计进行,而催化剂则在这些反应之中就是不可缺少的考虑因素,有了催化剂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产物化学物种的选择性,控制产物立体规划性等来对产物化学品进行严格而准确地生产,从而达到生产队人类危害最小的日用或工业用化学品。

1.相比于传统的氧化剂,哪些是新型的绿色氧化剂?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子氧:最清洁的氧化剂,但有时反应条件受限制;过氧化氢:很昂贵,但是它含有47%的活性氧,其氧化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害;臭氧:也是环境可接受的氧化剂,但是它使用时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发生装置;晶格氧:氧化烃类,大幅度的提高烃类选择氧化的选择性,而且不受爆炸极限的限制,可提高原料浓度,使反应物容易分离回收,是控制深度氧化,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氧化技术。

2.化石资源作为化学化工原料有何优点?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又有何优点?

答:化石资源:石油工业已经相当成熟,从其提取到最终产物的形成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和高效的生产系统,很多得到单一产品的过程的操作及其机理均已被人们掌握;传统的石油原料可以从三维获取,在一个小面积范围内可集中大量的化石原料;季节性不强;组成简单,已被人们很好的掌握。

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的通常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光学结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结构单元简单,可减少副产品的生成;其衍生物所得物质通常已是氧化产物,无需再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增大其实用量可增大原油使用时间,未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为一些必须使用石油作原料的生产提供保证;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减缓温室效应;化学工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其本身在原料上更有保障;更大的灵活性。

3.根据绿色化学的观点,如何改变反应溶剂?

答:水溶液系统中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使用水作溶剂而不要采用有机溶剂;对溶液进行固定化,以现用溶剂为基础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现行溶剂的聚合衍生物,通过过滤等可分离回收高分子溶剂;对于离子溶剂,可进行动力学操作等;彻底解决溶剂污染的最佳办法就是完全不使用溶剂,例如使用微波与催化剂结合代替溶剂就非常好用;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

4,以萘与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为例说明催化剂结构对反应选择性的巨大影响。

答:采用传统的合成方法,通常得到2,6-异构体,2,7-异构体和3,4-异构体的混合物。传统的方法采用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具有大孔,不能区分3-取代和4-取代异构体的差别,也不能区分2,6-异构体,2,7-异构体的差异;采用更小孔的分子筛可抑制3-取代和4-取代物的生成,但仍要生成等量的2,6-异构体,2,7-异构体;采用C型丝光沸石后,3-取代和4-取代物的生成完全被控制,2,6-异构体,2,7-异构体的比例大约为7:3。以上数据表明了催化剂的不同的对反应选择性的巨大影响。

4.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应原料的选择原则。

答:一个化学品合成所采用的反应类型或其合成路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定的原料,原料一旦选定就必须选择某些类型的反应,其对于合成路线的效率,过程的环境效应和对人类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原则:考虑原料本身的危险性,使用可再生资源。

7.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又有何优点缺点?

答:优点:可给出结构多样的通常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光学结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结构单元简单,可减少副产品的生成;其衍生物所得物质通常已是氧化产物,无需再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增大其实用量可增大原油使用时间,未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为一些必须使用石油作原料的生产提供保证;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减缓温室效应;化学工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其本身在原料上更有保障;更

大的灵活性。

缺点: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不够;生物质是二维的,不可能在一小面积范围内可集中种植获得大量的生物质原料;季节性很强。

8.改变反应溶剂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水溶液系统: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用水作溶剂,不要采取有机溶剂。

离子溶液:可操作温度范围大,可进行各种动力学控制;反应所需体积不大;表现出对Bronsted酸酸性,Franklin酸酸性和超强酸酸性;蒸汽压小;对水敏感但有的并不怕水,甚至能与水共同使用,易用于工业应用;热稳定性较好;相对便宜且易于制备。

高分子溶液:在化学合成,分离和清洁等过程中具有现行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但却不会发挥但空气中和释放到水介质中造成污染,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用高级烃类稀释后使用,通过过滤等即可分离回收高分子溶剂。

无溶剂化:就是不是用溶剂,例如催化剂与微波作用相结合,在有机合成中保护反应,去保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重排反应等方面均十分有效。

超临界流体:没有气液界面,体系的性质均一,部分液体和气体,其密度与液体相似,粘度只有液体的近百分之一,流动性好的多;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还有另外一个优点,二氧化碳不能再被氧化,是理想的氧化反应的溶剂。

9.超临界流体与普通流体相比有何特点?

答:超临界流体没有气液界面,体系的性质均一,部分液体和气体,其密度与液体相似,粘度只有液体的近百分之一,流动性好的多。

10.超临界CO2作为反应溶剂的局限性。

答:最大局限是其溶剂化性质,即物质在它里面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大于400,高极性的化合物,盐类不溶于在其中。不能用其作离子间反应的溶液,也不能用作为离子催化剂的反应的溶剂。不能用作路易斯碱反应物的溶剂。

11.何谓过程强化?可用哪些方法实现过程强化?

答:过程强化既是使反应体积变得更小,过程变得更清洁,能量的利用更为有效的任何化学工程的进步。

通过改进设备实现:对化学反应的设备和对其他操作过程设备的改进。

通过改进方法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每一个过程的改进。

1、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各具有哪些优缺点?就如何避免均相催化的缺点评述当今均相催化的发展趋势。解答: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相比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表面上看,似乎均相催化的优点多于多相催化,例如在均相催化中,一般认为全部金属原子均参与构成活性物种,它们具有确定的均一结构,催化剂的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节能),同时反应的选择性高(节省原材料);但是,均相催化剂与产品的分离问题,带来了工程上的困难,这一严重的缺点使均相催化剂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将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优点结合,同时又避免它们的缺点?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可能是达到此一目标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近十年来,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目日益增多。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文献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表达词汇,例如:多相化(heterogenization)、固定化(immobilization)、负载(supporting)、锚定(anchoring)、杂化相(hybridphase)等等,它们虽有着各自的定义,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完全是同义语,但笼统地说,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类似含义。关于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研究,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很好的综述和专著。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后的特点是:从整体上看它是多相的,但从分子水平来看,它却更接近可溶的均相体系。因此,各种催化剂具有均相、多相两类催化剂之间的某些性质。目前几乎所有的均相催化领域,例如聚合、羰基合成、加氢、氧化、同系化、异构化、歧化、不对称合成及固氮

等,都有多相化的研究报道。Hartley将这类负载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称之为“新一代的催化剂”也是不无理由的。

第一章

1、简答: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核冬天;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生物多样型?

答: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这些温室气体又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生活用品及供热取暖等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过程中,以及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NO X、CH4、卤代烃等。

核冬天:有限的核战争所产生的烟尘会导致地球冷却的假设,被称为“核冬天”。

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引发的主要元凶:NO2→NO+O;O+C X H Y→C X H Y O;C X H Y O+O2→C X H Y O3;

C X H Y O3+C M H N→RCHO+R’COR2;O+O2→O3。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答: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主导其他学科;它在开发天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基于化学的产业,利用天然资源制取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塑料、钢铁、水泥等产品和材料,并生产大量的合成纤维和橡胶等以弥补农业、林业的不足;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医药卫生等均离不开化学。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及保持健康等无一项可以离开化学,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1页)

答:1、全球气候变暖2、核冬天的威胁3、臭氧层破坏4、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5、酸雨6、生物多样性锐减7、深林的破坏8、荒漠化9、水资源危机10、海洋污染日甚。

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人类自己。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质量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课本第2章)

答: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11页)

答:1、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发展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3、绿色化学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10~11页)

答: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传统的环境保护方法是治理污染,或曰污染的末端处理,也就是研究已有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研究治理这些已经产生了的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指标的方法。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4、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么设计安全的化学品?(17页)

5、举例说明原子经济反应是不产生污染的必要条件?(找不到)

6、试论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23页)

7、怎样在反应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绿色化?(第5节)

8、自选一条目前使用的环氧丙烷合成路线,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其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更佳的新路线?(13页底端14页顶端)

9、简述绿色化学十二原则?(27页)

答:1、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生成后再处理;2、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3、尽可能不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4、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无毒无害的化学品;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6、在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消耗最低;7、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8、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9、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10、应设计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11、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害物质的生产;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

第三章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性原则有哪些?(36页表3-1)

2、设计安全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分别是?(39~57页)

答:方法有:1、毒理学分析及相关分子设计;2、利用构效关系设计安全的化学品;3、利用集团贡献法构筑构效关系;4、利用等电排置换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5、“软”化学设计;6、用另一类有相同功效而无毒的物质替代有毒有害物质;7、消除有毒辅助物品的使用。

3、化学品的毒理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毒理学分析进行相关分子的设计?举例说明?(39页)

4、什么是构效关系?如何根据构效关系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49页)

答:一类化合物的毒性以及该类化合物中不同结构(结构差异)引起的毒性差异称为构效关系。

第四章

1、由碳、硅元素的化学性质,试讨论用硅取代碳的可行性及硅取代物的优点?(58页)

2、用辛酸—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68页)

3、举例说明等电排置换是设计更加安全化学品的有效方法?(找不到)

4、从分子量、分子体积角度看,应该怎样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找不到)

5、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62页)

6、从可生物降解、对水声生物的毒性角度看,怎样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67页第3节)

第五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何作用?(80页表5-1最后一列)

2、以环戊二烯钛催化烯烃聚合为例,说明催化剂分子机器的作用?(81页图5-2)

3、为什么说催化剂能全方位地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81页)

4、什么是催化剂设计?怎样进行催化剂设计?(84页)

答:所谓催化剂设计,就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制造目标催化剂的工作,它代表一种构思,而不一定要画出图纸。也就是对指定的反应,或者需要制造的某种产品,应该如何选用一种催化剂的知识逻辑分析。(设计步骤见图5-5)

5、以萘与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为例说明催化剂结构对反应选择性的巨大影响?(87页)

6、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应原料的选择原则?(88页)

7、生物质作为反应原料的优缺点?(89页)

答:优点:1、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性的产品材料2、生物质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的结构单元复杂3、由生物质衍生所得物质常常已是氧化产物,无需再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4、增大生物质的使用量可增长原油的使用时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一些必须使用石油做原料的产品的生产提供保证5、使用生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从而减缓温室效应6、化学工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其本身在原料上更有保障7、生物质资源比原油有更大的灵活性。

缺点: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2、现在考虑用作化学化工原料的生物质是传统的食品原料,把食品原料改作化工原料是否合适3、生物质的生产季节性很强4、生物质的组成极为复杂,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都可能不尽相同,若需要对每一类生物质有针对性地修建工厂,这将使生物质的利用变得十分困难。

8、改变反应溶剂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90页)

9、超临界流体与普通流体相比有何特点?(91页)

10、超临界CO2作为反应溶剂的局限性?(93页中间)

11、何谓过程强化?可用哪些方法实现过程强化?(94页)

答:使反应体积变得更小,过程变得更清洁,能量的利用更为有效的任何化学工程的进步都可认为是化工过程强化。

方法有:一、通过设备改进实现过程强化;(1、静态混合反应器2、整体式催化剂3、微型反应器;)二、改进方法实现过程强化;(1、多功能反应器2、膜反应器3、分离技术的集成4、利用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六章

1、举例说明绿色化学反应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98页第1节)

2、哪些原料可作为绿色化学原料?举例说明绿色化学原料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105页第2节)

3、常用的绿色化学溶剂有哪些?它们各具有说明特点?适用条件是说明?(112页第3节)

4、举例说明改变反应方式和反应条件在绿色反应中的应用?(115页第4节)

5、举例说明更安全腈、海洋船舶的防垢剂、低毒杀虫剂、水阻垢剂等的设计方法和特点?(119页第5节)

第七章化工安全工程简介(笔记)

7.1概述

一、现代化学工业的生产特点

1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系;2生产工艺参数苛刻;3生产规模大型化;4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以上特点存在的负面效应:化工生产过程处处存在危险因素、事故隐患,一旦失去控制,事故隐患就会转化为事故。

二、化工生产事故的特点——由化工生产所用的原料特性、工艺方法和生产规模决定

1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多且后果严重;2生产活动时事故发生多;3设备缺陷及腐蚀原因较多——事故发生最多;4事故集中和多发;等等

三、安全工程的任务、目的、研究对象(需要自己总结)

对象:“人-物-环境”生产系统中各子系统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目的:人身安全,持久工作能力,设备安全,顺利进行生产;

任务:研究潜在因素,原理及特性,发现规律。

四、安全工程研究的基本内容

1、安全技术——包括工艺、设备、控制等各个方面。

2、劳动卫生技术:研究如何防治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包括防尘防毒、噪声治理、振动消除、通风采暖,

采光照明,现场急救等。

3、安全卫生管理:指对安全生产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五、化工安全技术的内容

——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和职业性伤害发生的原因,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系统科学技术和理论

特点:具有政策性、群众性、技术复杂性。

1预防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事故的安全技术;2预防职业性伤害的安全技术;3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六、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的数值;3联锁;4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5设置安全薄弱环节;6设备坚固或加强;7封闭;8设置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

七、化学工业危险因素

1.工厂选址——易遭受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水源不充足;缺少公共消防设施的支援;有高温度,高湿度变化显著等气候问题。

2.工厂布局——设备过于密集;有危险性和无危险性的工艺装置的安全距离不够;昂贵设备过于集中;对于不能替换的装置没有有效的防护;火源与可燃物距离过小。

3.结构——支撑物、门、墙等不是防火结构;电气设备无防护;通风换气能力不足;装置基础薄弱。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5.化工工艺

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

八、化工装置紧急状态

运转失灵;故障;异常;事故;灾难

九、化学工业安全措施

设备安全;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装置布局安全

7.2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7.2.1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物质的性质、贮存和加工所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1、爆炸品——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按其闪点分为3类:(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 (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 (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

1.物理危险:3种

(1)爆炸性危险-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

可燃物质爆炸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质;空气或任何其他助燃剂;火源或高于着火点的温度

(2)氧化性危险-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

(3)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3个危险类别。

2.生物危险

(1)毒性危险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3.环境危险

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

7.2.2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一、易燃物质的性质

1.闪点 2.着火点 3.自燃温度4.蒸汽相对密度5.熔点 6.沸点 7.分子式 8.爆炸范围9.蒸发潜热10.燃烧热

7.2.3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一、毒性物质的类别

(1)粉尘 (2)烟尘 (3)烟雾(4)蒸气 (5)气体

7.2.4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

1.自燃性质2.过氧化性质 3.水敏性质

7.2.5 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

燃烧;氧化;中和;电解;复分解反应;煅烧;硝化;酯化;还原;氨化;卤化;磺化;水解;加氢;烷基化;缩合;聚合

7.2.6 物理操作类型及其危险性

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

1.蒸馏

2.吸收

3.液液萃取

4.结晶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1.混合

(1)液—液混合(2)气—液混合 (3)固—液混合 (4)气—气混合 (5)固—固混合

2.蒸发 3.干燥 4.过滤和离心

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

1.物料输送

(1)固体物料输送 (2)液体物料输送 (3)气体物料输送

2.粉碎和研磨

7.3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7.3.3防火防爆措施

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

(1) 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2) 消除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点火源。(3) 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灾害的扩大。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范文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 浓差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易溶于溶剂中并能够和溶质形成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的物质也称为化学萃取剂。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核心。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洁净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操作。 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的分离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凝聚值: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后使两操作线的交点d落在平衡曲线上时图解时不论绘多少梯级都不能跨过点d表示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相应的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有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共沸精馏: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称为共沸剂共沸剂与待分离的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用精馏的方法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比移值:在薄层色谱中被测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二、简答题 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方法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方法:凝聚和絮凝加热法调节悬浮液的PH值杂蛋白的去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9-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资料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2.31对脊神经包括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 5 对腰神经, 5 对 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3.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即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4.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 和交通支。后者又可分为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5.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其余各部脊神经前 支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4个神经丛。 6.颈丛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肌支主要有膈神经。 7.臂丛有三个束,分别称为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8.臂丛在锁骨下部有至上肢的五大分支,即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9.支配前锯肌的神经是胸长神经,支配背阔肌的神经是胸背神经, 支配肱桡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腋神经,支配拇收肌的神经是尺神经。 10.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致方形肩畸形;肱骨中段骨 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损伤尺神经,致爪形手畸形。 11.股神经最长的一个皮神经称隐神经,大腿肌前群由股神经支配, 内收肌群主要由闭孔神经支配,后群肌主要由坐股神经支配。12.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腓肠肌由 胫神经支配,胫骨前肌由腓深神经支配。 13.腓骨颈骨折常伴随腓总神经损伤,导致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 痪,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14.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出现钩状足畸形。 15.脑神经中含有7种纤维成分,即: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 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6.脑神经中,属于感觉性的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属于运动性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7.动眼神经分别支配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8.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名称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9.一侧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20.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有鼓索、岩大神经和镫骨肌神经; 其颅外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脊髓灰质炎试题及答案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脊髓灰质炎感染者,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4型,其中以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最多见, 瘫痪型最少见。 2、对人类致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二、选择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型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E慢性感染 2、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鼻分泌物B眼分泌物(C )粪便 D小便E飞沫 3、脊髓灰质炎多见于 A (儿童)B青壮年C孕妇D农民E制革工人 4、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心肌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5、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 1、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①冬春季服用;②避免开水;③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以及有心、 肝、肾脏疾患者,忌服;④疫苗偶有低热、腹泻

2、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及轻型无麻痹病人由于数量多且不易被发现,而成为主要传染源。感染者通过粪便排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以消化道传播为主要途径,被粪便污染的手、食品等等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主要途径是粪- 口传播,在流行期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咽部排毒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3、那些人容易感染脊髓灰质炎?潜伏期是多长? 多见于 5 岁以内的儿童。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的免疫力。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5 天,一般7-14 天。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课堂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2.专有技术、专利权属于(B)。A.固定资产B.无形资产C.递延资产D.流动资产3.能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称为(B)。A.固定资产B.无形资产C.递延资产D.流动资产4.选出下列属于固定资产的选项:(AB)A.厂房B.高级保险柜C.专利D.原材料5.选出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的选项:(ABCD)A.已申请专利的技术B.还没有申请专利的技术C.土地使用权D.商誉6.一个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包括:(ACD)A.建设投资B.递延资产投资C.流动资金D.建设期借款利息7.项目总投资形成的资产可分为(ABCD):A.固定资产B.无形资产C.流动资产D.递延资产8.无形资产具有如下特征:(ABC)A.价值的不确定性B.不存在物质实体C.是企业有偿取得D.不可计量1.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称为(A):A.财务费用B.销售费用C.费用运输D.管理费用2.产品成本随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化的费用是(B):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半可变成本D.流动成本3.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称为(D):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4.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称为(A):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5.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称为(C):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总成本费用D.可变费用6.作为经营成本,应在总成本费用中扣除的有(ABCD):A.折旧费B.摊销费C.维简费D.利息支出7.总成本费用包括(ABCD):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D.生产成本E.制造费用8.生产成本包括(ABCD):A.直接材料费用B.直接工资C.其他直接支出D.制造费用E.管理费用9.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都含有的费用是(ACD):A.工资B.劳动保护费C.修理费D.折旧费E.运输费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CA.销售总额B.销售收入C.利润D.利润率2.税后利润是指(B):A.利润总额减去销售税金B.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C.利润总额减去增值税D.利润总额减去营业税3.年利润总额等于(ABC):A.年销售收入B.减去年销售税金及附加C.减去年总成本费用D.减去年增值税E.减去年教育费附加1.征收营业税中,(B)税目规定5~20%幅度税率由地方自定。A.转让无形资产B.娱乐行业C.文化体育业D.邮电通信业2.(A)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各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企业所得税3.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的比例税率为(D)。A.3%B.17%C.20%D.25%4.增值税的低税率为(C)。A.0B.17%C.13%D.15%5.从利润总额中扣除的税种有(C)。A.增值税B.营业税C.所得税D.消费税6.下列企业或个人的哪些行为需要缴纳营业税。(ACD)A.转让一项专利B.出售一台生产设备C.出售一幢办公楼D.经营一家歌舞厅7.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ABDEF)。A.资源税B.营业税C.所得税D.消费税E.教育费附加F.增值税第三章:1.现金流量图上,现金流出用(B)表示。A.箭头向上B.箭头向下C.箭头向左D.箭头向右2.在技术经济分析中采用(B)作为计算方法。A.单利法B.复利法C.相加原则D.单利法与复利法混合运用3.在同一投资系统中,处于不同时刻数额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相关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和计息方式,折算到某一相同时刻所得到的资金数额是相等的,则称这两笔或多笔资金为(A)的。A.等值B.等额C.等息D.等价4.属于现金流量的是(ABD):A.现金流入B.现金流出C.现金转移D.净现金流量E.机器折旧5.假设一项工程3年完成,利率为10%,现有

脊髓病变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 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 C.同侧运动、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同侧运动、对侧深浅感觉障碍 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C 2.不属于脊髓压迫症的疾病是 A.脊髓和神经根原发性肿瘤 B.急性硬膜外脓肿 C.椎管狭窄 D.脊柱转移性肿瘤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参考答案:E 3.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肿瘤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血管畸形 参考答案:B 4.患者男,25岁。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无力。查:神清,四肢中枢性瘫,颈4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可能是 A.颈膨大 B.腰骶膨大 C.胸髓 D.颈膨大以上颈髓 E.脑挫裂伤 参考答案:D 解析:本例四肢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故病损应在颈膨大以上颈髓,答案为D。 5.脊髓硬膜外压迫性病变的特点是 A.以神经鞘瘤多见,表观为损痛-脊髓半横断-脊髓全横断损伤过程 B.以血管畸形多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以室管膜瘤多见,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D.以转移瘤多见,早期局部疼痛显著,脊髓受压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E.以炎症多见,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参考答案:B

6.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指 A.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B.椎管内占位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 C.脊髓血管的发育异常 D.脊髓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期神经管关闭不全 E.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参考答案:A 7.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肌张力低 D.无病理征 E.括约肌障碍 参考答案:E 8.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无病理征 D.肌张力低 E.有无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E 9.治疗急性脊髓炎首选药物是 A.抗生素 B.维生素 C.皮质类固醇激素 D.神经生长因子 E.血管扩张剂 参考答案:C 10.对脊柱肿瘤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脊柱原发性肿瘤多于转移瘤 B.常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是肉瘤、血管瘤 C.转移瘤多来自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的恶性肿瘤 D.转移瘤症状的出现可先于原发病灶 E.脊柱转移瘤侵犯骨及椎管外软组织,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参考答案:A 11.下列疾病,何者易引起Bmwn-Sequard综合征 A.急性脊髓炎 B.髓外椎管内肿瘤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吸收了传统化学化工.环境.物理.生物.材料和信息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代表了化学化工科学理念的重大变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及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阐明了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生产被人们提上了议事议程。 绿色化学简介: 名词解释: 按照美国《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重要性: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参考答案: (初级职称学员作业) 针对案例1发表见解: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不满与无奈已并非偶发案例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评价的执行者——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首先认为这名教师不配评价学生,因为他无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素质差异和基础差异,只凭借自己的主观看法武断下结论,甚至使用粗话做为评价语言,实在为人所不齿。从中暴露出了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关系不平等的问题,这是评价动机的扭曲造成评价功能的缺失。做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走向进步,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提升评价制度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贡献。 针对案例2发表见解:(1)上述法条体现了《义务教育法(修订)》(2006)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均衡发展下定的决心、明确的责任和工作的目标,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强制性、全面性、人文性等特点。(2)《义务教育法(修订)》(2006)强调的上述理念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义务教育法(修订)》(2006)修订的法条涉及义务教育工作需要贯彻落实的各个关键环节,为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支持,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针对案例3发表见解:影响以上三所学校的决策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因素是三所学校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目标上有着各自的标准,在学习生活上有着各自的追求,三所学校会很自然地成为按需施教者;主观的因素是三所学校的决策者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虹口同一区域内的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各自为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对这一因素的建设必须先从提高办学指导思想,更新育人理念做起,用主观努力改变客观环境,不给“挑剔”留空间,不给“取巧”献鲜花;不给“苦读”创条件,只给“育人”开绿灯,必要时可运用行政力量,彻底改变虹口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格局。 针对案例4发表见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总则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班级管理的主阵地、活动实施的主心骨,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事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

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中枢神经系统 1.网状结构:在中枢内,神经元散布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纤维交错排布,此区域呈“网状”,故称之。 2.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呈菱形。窝的下外边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外边缘是结合臂和小脑上脚;菱形窝顶的前部是前髓帆,后部是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菱形窝的底以髓纹为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中线上有正中沟,外侧有其平行的界沟,两沟之间为内侧隆起,隆起的下部为面神经丘,内藏展神经核。下问正中沟的两侧从内上至外下分别为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和最后区;前二者深部分别藏有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背核。菱形窝的外侧角有前庭区和听结节,分别藏有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背核。 3.锥体交叉:延髓腹侧上部的膨大为锥体,锥体内的锥体束纤维大部分(75%~80%)于锥体的下方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外侧索,构成皮质脊髓侧束;末交叉的少部分纤维进入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 4.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5.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的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进入脑干后合并,再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等部位的纤维汇合在一起,组成脊髓丘系,上行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6.外侧丘系:由蜗神经的背、腹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脑桥被盖和基底之间左、右交叉后的纤维斜行穿过内侧丘系,形成纺锤形的斜方体。斜方体纤维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7.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温、痛、触觉的纤维,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转而上行,组成三叉丘系。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中继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1/3部,传导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8.锥体束: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发出的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纤维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第一问参考答案: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是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先进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觉追求的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