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前言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内劲需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

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论四形

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拳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首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代,健舞甚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不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中之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势仿出。北伐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种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之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弯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住己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种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小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抗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让。肩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诀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执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虚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置。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相。

力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动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也。如是,舞起来始有奇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也。

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时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势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势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势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且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

习时还须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与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阻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四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所谓之“浑圆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用,须使浑圆争力与宇宙力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因此时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是错误,故学者宜慎之。

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

一、挥浪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坐,双臂向下抑按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拉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重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进,双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进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沉时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

二、游龙

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之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侧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以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即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

挥浪、游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拳之蓄弹惊炸也。

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

三、白鹤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阻,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阻力,阻止变形之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回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

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画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之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己实脚之膝,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一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

四、惊蛇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向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叫曲蓄之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右迂回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

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用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回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体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

论意拳之哲理根据

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

一、庄子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一。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是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为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实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

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在意拳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这段文字可以深思啊~~~`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什么时候才能到那种境界~~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怎样练好太极拳站桩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站桩? 原创:一丰居士(中国式健身功法) 太极桩(或叫做混元桩)是太极拳、形意拳、意拳、八极拳等内家武术的基本功(各家拳法可能会改个名或者姿势上略作变化,但本质不变),也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方法。无极桩练习的要领主要有: 1、双脚平行站立,间距一脚的距离,差多与肩同宽。 2、双手左右平伸,与身体成十字,周身放松。 3、头顶向上顶的劲,如同头发悬挂在房梁的感觉,下巴与地面垂直,这叫“虚领顶劲儿”。 4、双眼平视前方,不要用什么意念,不要用气功的方法增加什么想象。 5、双手缓缓合抱向前,如同抱着大树,形成圆型,手掌自然分开,相距10公分,拇指向上指,稍微用力上提。 6、臀部下坐,这叫坐胯。像坐着的姿势,裆部要撑圆,膝盖外展的感觉(不是真的外展),要放松后背,腿部略微弯曲,很自然的坐着的感觉,像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一样。同时头部有向上顶的劲,这样身体才平衡,双脚行下踩的劲。 7、不断微微调整身体,做到完全放松,特别是双臂和双肩。双臂腋窝下如同夹着球,保持镂空,双肘外展但不要抬的太高,肩部自然下沉放松,这叫“沉肩坠肘”。 8、保持这个姿势,不断微微调整身体,使全身各部位都放松,特别是各关节部位,不

要吃劲儿。 9、呼吸上,顺腹式呼吸(吸气鼓起下腹部,呼气放松下腹部),做到缓慢深长,不要憋气。自然放松,开始可能下腹部无法鼓起,没关系,坚持这样做,过一段年时间就能渐渐鼓起来了,随着练功时间的加长,整个下腹部,直到大腿根都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鼓起来,并能感到丹田温热,内气充盈,并可以做到气沉丹田。这需要不断的坚持。 10、意念上,不要有任何意念,不要胡思乱想什么导引、引气、闭眼瞎想,都会出问题!!切记。我们不是练气功,我们的练功是科学的,是人体自然的体能激发,不需要什么想象。只要保持自己别胡思乱想、心烦意乱就行。身体本能的气血就会自动灌入丹田并沿经络游走周身,这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窍门:全心体会呼吸过程,不想别的事情。(类似人在愣神的状态)。我说边看电视边站桩,有人不信,其实,看着电视里无聊的节目,最容易让人放松,这种似看非看的状态,反而是很好的入定方式,等你真的能不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入定,那时候就好办了。至少一开始,越是安静的地方,越让你胡思乱想! 11、调整方式,为了尽量让自己放松,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做一些心理暗示,就是想象:头顶一个气球、下巴下含一个气球、双手抱着大气球、双腿夹着大气球、坐着一个大气球、腋下夹着气球等,有周身浑圆、外撑、内抱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一下子能找到,要慢慢体会。无极桩就是要有周身的“整”劲儿,浑圆劲儿才行。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其实都是这个装的姿态的变化,有关内容可以看《太极拳谱》。 总之,每个人的姿势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个总体的架子上,微调自己的身体,找到让自己能完全放松的姿势,但不能破坏这个架子,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1周左右能周到合适的站位。 每次站桩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越长越好,但如果累了就停下。通常感到累了,往往是没有放松,可以微微调整自己的姿势,找到让自己不累的状态。 通常,站桩应该是越站越轻松,不会感到那里很吃力、发酸,很累的。慢慢地,你可以感到周身气血通畅,自然流动。双脚双手温热(不是火烧的那种热,那是出偏差了)沉重,仿佛可以一掌击碎玻璃一样的力道,周身内部温热舒畅,仿佛有热气遍布全身,感到自己像气球一样充满张力,一句话,很舒服、很有活力,即使不站桩,也能随时感受到周身充满力量的感觉,走路也双腿轻松很多。等等还有许多好处,这里不啰嗦了,自己体会吧。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2018-01-24 17:44:39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易筋洗髓经里的辅助功法. 其异常神奇.本人曾经练过一段时间效果十分明显.全身劲力.没有觉得累过. 走路快如疾风. 但因为练法比较苦而且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后来就间断了.现在都觉得可惜. 我要提醒各位的是练此功法. 必持之一衡.初期会感到身体疲惫无力.这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在驱除你的旧劲和拙力.继续练习会重新长出新力. 使你力大无穷.身体素质超好.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功法

十二大劲与韦陀劲十二势同源于达摩易筋经,惟韦陀劲专求易筋,十二大劲偏于练力。凡行练力功夫,须找一清静之处,面向东方站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气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默四十九字,然后接行下式,不要间断。练习第一式时,自己觉得练法已熟练,方可行笫二式。 此功乃练力练气,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有恒。练功期间杜绝酒色,以防神气不足,效果不佳:昼夜练习五、六次,功无间断,每日进食四、五次,专心练习百日,青壮年可使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可达千斤之力;如果软描无力之人,也可强健体魄,舒筋长力;倘若年老精气不足者,能如法操练.每日行二、三次,则能健体益精,祛病延年,其效用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其妙。 第一式: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两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尽量上翘,默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想指朝上翘,想掌朝下按。如此四十九翘,四十九按,为四十九宫。 第二式:前式数字毕,将十指曲为拳,拳背朝前.以两大指朝身。每数一字,拳一紧,大指一翘。数四十九次,即四十九紧,又四十九翘。 第三式:前式教字毕,将大指叠在掌心,捏紧为拳,趁势往下伸,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每数一字,拳加一紧。亦数四十九字,四十九紧。 第四式:前式数字毕,两臂平举,拳伸向前与肩齐平,两肘微曲、虎口朝上,两拳相离尺许。数一字拳一紧,共数四十九次。 笫五式:前式巳毕,即练此式,将两臀竖起,虎口朝后,手不可靠头,数一字,加紧一拳,也数四十九次。 第六式:前式也毕,即接以两拳下拉,拳对耳一寸,拳心朝前,虎口向两肩,拳一紧想两肘尖向后拉。如此数四十九字。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docsj.com/doc/7e874819.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docsj.com/doc/7e874819.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谈心意拳秘传桩功

谈心意六合拳秘传桩功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桩功的优秀拳种,自开山祖师马学礼先生至世代拳家前辈,均视心意六合拳桩功为看家之宝。在过去的年代此拳只在我国回族之间相传。据已故恩师吕瑞芳所讲,过去的年代对外人来讲别说桩功了,就连拳势是什么样都很难见到、可以说是开门说话、关窗户练拳。由此可见过去先辈们对拳的珍爱与极度的保守。 桩功是以锻炼和培养内功为主的功法,恩师于化龙先生也曾这样高度评价过桩功: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强大内功主要锻炼途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桩功。极功是拳的生命,此拳的每一形。每一势,都是极功。心意六合拳主要以鸡形桩功为主。一生习拳,只要能够认真地抓住桩功中两三个势子,就可以足够对付一些千变万化强悍的高手。心意六合拳先辈们一有空闲之时就习练功法及桩功,可以说几乎行走坐卧不离桩功。所以先辈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下面将两位恩师平日里的所授及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略谈一二。 让我们首先谈谈怎样练好桩功,怎样去认识、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 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桩功,可以达到强身、技击、养生、

调治疾病之功效,也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拳艺之基本要求。心意六合拳,无论运用何招势,都应有强大的桩功做其后盾,只有这样,拳艺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势桩功内里都包含着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等六艺,同时也内含着十形七拳。心意六合拳每势桩功,基本上以“鸡步”桩法为主。 今既谈站桩功,笔者也有必要谈谈桩功的“桩”字。大家知道,盖大楼需在工地上打桩子,桩的下面一部分被埋入地面以下,以稳固地面上一部分。但人体绝不会一部分埋入地下,只是在人们习练站桩功时,需要人体内在意念有入地之感,藉以稳固周身、来增强人体周身内在的质量。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多观察、多领语、多理解,从中并不难发现与拳艺相通的事物。 例如,刚栽入地里的小树苗,我们很容易将它主干折断或轻松地连根拔出,从这种事物现象中不难看到小树苗的根基及树本身的内在质量并不强大,才致使极容易将其损坏掉。如果小树苗再生长一、二十年之后,它枝繁叶茂时,我们还会轻易将它折断或连根拔起吗?可见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一种无形的自然桩功,人们习练桩功也如此道理 再例如,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桩功如同一辆三轮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 绪言?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

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

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 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老师曾在2014年应广东卫视邀请,在《健康有道》节目中详细讲解了形意拳养生内功的基本理论和习练方法,配以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互动,生动易懂,适合任何基础的人自学自练,是广大内功爱好者的理想入门和提高教材。我们将节目视频再次整理,并将其中的重点逐一列出,便于大家收藏学习:视频片段什么是内功(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养生的关键在于“放松”。2. 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3. 咬牙瞪眼、努气使力,会把自己肌肉练得很僵,40岁以后再练僵劲,就把自己身体练伤了。4. 用力是错的,要像水一样。5. 练丹田气,是用外气补内气。内气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消耗。6.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百会和会阴的连线要和地面垂直,才能做到“上接天根(阳)、下接地轴(阴)”。7. 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土釜(锅)”,上丹田为“鼎”,乾鼎坤炉。三部丹田都在百会和会阴这条线上。视频片段桩功第一式(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腿是自然状态,不要刻意弯曲。 2. 前脚掌占三成力,后脚跟占七成力。 3. 重心往后移,胸空下来。

4. 腰要调直了,督脉就拉直了。 5. 如何调直腰:像坐椅子一样,尾骨往前收,把腰椎拔直,但腿不要弯。 6. 脚趾轻轻扣地,把足底涌泉穴空下来;肘向下沉一点,往前抱一点,把肩井穴打开。“泉”和“井”打开,肾水旺,肾气就旺。 7. 阴面闭藏了,阳面就打开了。阳面开了,阳气才能升发。 8. 收下颌,不仰头也不低头,颈椎尽量往上提。 9. 舌抵上腭,把唾液慢慢咽下。 10. 臀部稍微抱一点。 11. 气行则血行,若女性生理期经血量大,可暂停练习。 12. 避免空腹练习。 13. 不要克服杂念,关注呼吸即可。 14. 练完后要收功。祝大家功力大长!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托抱桩、开合试力和摩擦步,读者只要按其基本要领及具体练习方法和步骤,坚持有日,相信会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撑抱桩和浑元桩。 撑抱桩是健身桩中的一个桩法,浑元桩是形意拳时期的叫法,现在又叫技击桩,它包括许多桩法。为了方便和易于区别起见,我们不妨把健身桩中的撑抱桩叫平步撑抱桩,浑元桩中的撑抱桩叫三体撑抱桩。 首先介绍平步撑抱桩,具体站桩方法是: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或比肩稍宽,自然站立,腿微曲,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平或微低或微高于肩,总之在高不过眉、低不过胸的范围内即可,距离胸部约尺许,臂半圆,腋半虚,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相距约两、三拳。站桩时对身体其它部位的要求均与前文中的托抱桩相同。设想双手及手臂环抱着一个极薄的与我们姿式吻合的气球,抱紧了球就要瘪,力大了球就要爆,抱松了球要动,甚至滑走脱落。 锻炼时只许意想,不要用力去作。平步撑抱桩的手臂抬高至胸前,比站托抱桩要吃力得多,且因初练时手臂支撑力量比较弱,肩部的肌肉群该紧的紧,不该紧的也紧起来,很容易僵而不易放松。我们的意念也会时有时断,所以这时的

意念活动也就不能过多、过大、过重,否则肩部就更加趋于僵死。 当平步撑抱桩基本定型而有初步的体认阻力感后,我们可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在水中环抱着一个长气球,球的下端与地面相接,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也都向里接触这个气球。在此基础上,可配合做向前挤抱气球的意念活动,一挤即止,切不可将汽球挤瘪了,总之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认真体会身体与水的阻力、手臂与气球、腿部与气球的感觉。锻炼数日自会体会到整体与外界上下、前后、左右的阻力感觉。 在上述锻炼有了相当的体认功夫后,我们再进一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环抱的不是气球,而是一棵参天大树,同样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就连我们的头部都向里接触这棵大树。设想环抱着这棵大树做往上拔、向下栽,往前推、向后拉,往外扒开、向里挤合等等动作,仍然要求是用意不用力,动作越慢越小越好,初练时允许出一点形,但要切记,随着锻炼体认功夫的提高要逐步不再出形,而是内动,一想即止,一止即想,不断揣摩意中力。要真有这么一棵大树我们也不可能拉得动,但似乎有随我意之支配而能微微拉动一点的感觉,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了。同时,还要注意凡是身体与树接触的部分,皆在应合两臂微动之意,周身关节都要有似曲非直之意。

陈式太极拳基本桩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桩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桩功无极桩 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呼吸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 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乍许,脊背下沉。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 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两臂如抱一大圆球,前后晃动。吸气时,身后仰,前脚掌离地。呼气时,身前俯,后脚跟离地。 独立开合桩 两臂要求同晃桩,仅是一脚独立。吸气时,两臂展开,一腿提起。呼气时,两掌相拢在脐前。两掌心两尺许,腿下落,然后吸气,再起另一只腿。动作相同,两脚依次提落,向前行走。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拳法的手型掌 大拇指与小拇指有相合之意,大拇指轻贴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开一缝。中指与无名指亦开缝,但小于食指与中指间的缝,以利中指领气(中指是上肢最远的梢节,注重中指有利于改善上

肢的微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 (1)立掌 (2)侧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向上。如肘底捶。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略向侧后方。如单鞭,左掌中指略侧向右后方。 (3)按掌分单按、双按。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朝下方或前斜下方。如“金鸡独立”,属单按;“六封四闭”,属双按。 (4)搓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侧向上方。如“双撞”。 (5)托掌 拳 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向上。如“金鸡独立”。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自然弯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指骨上。不宜握拳过紧,拳略虚。四指依次略排列成小圆弧型。 (1)阴拳 (2)阳拳 (3)撩拳子”。 勾手 五指捏拢,屈腕放松。既不能过松形成死弯,也不能太直,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下,如“掩手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上,如“搬拦捶”。基本要领同阴拳,惟用力时,自下向上弹击。如“劈架腕部无弧度。 八字手 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大拇指与食指伸开呈八字型(最初是抓筋闭脉,分筋错骨,现大都不用。但为大家了解太极拳,故而仍保留此手型。如“掩手拳”)。

形意拳心得体会

形意拳心得体会 张蕾 由练习之日起,便一直强调站桩,即三体式,刚站的时候枯燥无味,也静不下来,老师教的人也多,感觉不会注重于我一人,又想站桩能练出什么!每天也就应付了事,过了三个月,老师终于开口让跟着打拳,内心欢快不已,当我跟着练的时候发现,自己脚步不稳,每个拳都摇摇晃晃,这才体悟到站桩的重要性。 于是,从新回到最初开始站桩,刚开始时肌肉再撑,时间稍长点,浑身僵硬,过半月左右,僵力渐渐化去,也觉得身上越来越扎实,再过一段时日,认为自己能静下来了,感觉浑身又酸又痒,渐渐得感觉到站桩使自己的内气逐渐增强。站桩还可以提升灵敏度,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练拳没有听到闹钟再响,吵醒身边的小妹,她一拳过来,被眼还没睁开的我用胳膊挡住转动着把她的拳化到一旁。这才睁开眼睛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站桩真的在使自己不断变化,内在的体会:妙不可言。 要想出功夫,光站桩是不够的,还要练习套路和推手。形意拳分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明劲讲力,力到极点是柔。暗劲讲柔,柔到极点是化。练到化劲的功夫才能逐渐轻灵虚无。如果练形意拳不琢磨如何练柔练暗,那一辈子也上不了层次,明劲打常人好用,遇到听劲较好的人就用不上了。老师常说:精心会悟,身体力行。就是让我们:用心体悟,用行动去实践。 形意拳和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它是个特殊的松、紧节奏发力锻炼。收的时候吸气,发的时候呼气。任何功夫都离不开力量和速度

这两个基本要素,形意拳也如此。只是它的发力点与其它功夫不同,老师常说:形意拳的发力像鞭稍,看似柔软,打到身上刺痛。 有很多东西老师不厌其烦地挂在嘴边如: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只要用心去体悟,用行动去实践。一定可以使自己真正达到“形意合一”。 只要坚持不懈练习,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变化,由不会到会,最后由会到精。我们练拳也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王留天更留 7位粉丝 1楼 一、练崩拳时,后脚尖是否一定要碰前脚? 答:打崩拳是一气之伸缩,要行如槐虫,但并不一要后脚尖碰前脚。其步法之要领在于前脚趟,后脚蹬;前脚进,后脚跟。后脚跟到哪里为宜,根据个人功夫与习惯用法有所不同。郭云深老先生,跟到后脚距离前脚三厖五寸处;尚云祥先生跟到后脚内窝挨着前脚跟(指打半步崩拳时);而刘维祥先生则是后脚只跟很少一点,基本还保持三体式的步法。练习时,后脚跟步远近关系不大,只要掌握1、后脚不超过前脚2、尽量做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这两点就可以了。 二、站三体式时,后手气感很少,然后却要坠入地下,且有热感,是否正常? 答:站桩时,前后手掌都应该有气感。一般地说,由于注意力多放在前手劳宫,故前手气感比后手要大些。气感是内气的派生作用,意之所至,气必从之。意念到何处,则何处使生气感。站桩时,意念要兼顾后手,后掌向前下方塌劲,肩向下松,虚腋,开极泉穴,小臂向前搓劲,则后掌自有气感。脚如踏入地里之感是正常现象,只要腰以上放松,气向下沉,脚便自然有入地之感。不过气时不要用力下贯,要顺其自然,才不至出偏。 三、如何打横劲竖劲? 左、右谓之横,上下谓之竖。以自身为标准而言,前后谓之直劲,如打崩拳便是。上下劲如锦鸡报晓,进退虎扑中的打人如挂画,钻拳的闪都是竖劲。横拳鼍形都是横劲。十二形中凡有开合裹横之劲都是横劲。打拳时,一身之中,直劲、竖劲、横劲俱在其中,既矛盾、又统一,并在一定能互相转化。要什么劲,出什么劲。故内功经上说:曰横劲,曰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劲路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抽象的,要自己悉心体会,才能摸得到。 四、何为五气朝元法? 答:五气朝元是行气的路线。指气分五路,同时运行。一运丹田之气,由裆下,顺两腿至于足底,再自腿外侧上升复归于丹田,二运真气,自会阴转过尾闾沿督脉上升至顶,复自顶降至印堂、鼻、人中、至喉,喉至脊背,再透过前心,下入丹田。三运真气自背骨肘里出至于手,复自肘外侧而回,过六腑入于丹田。共分五路,同时运行。 五、练形意拳练到炼气化神时如何练? 答:先站好三体式,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提气,收小腹,提肛缩肾,呼气时,放松,小腹外凸。初练者,一吸,两手收于肋下,内气悉凝于丹田,一呼,两手用斜虎形推出,气自丹田下达于涌泉,上出于劳宫。用柔劲不用刚劲,徐徐行之。功夫渐进之后,即可按五气朝元的路线行气。一吸时,两手收于肋下,真气悉凝于丹田;一呼时,气分五路;两路自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

李桂昌先师论形意拳

李桂昌先师论形意拳 ——记陈全恭师伯在太原市太极拳协会的讲话白建云 四月十号协会请师伯陈全恭讲课,师伯一下车就把写好的《纪念先师李桂昌》的文稿给了我。陈师伯是跟师爷李桂昌学艺时间较长的弟子之一,至今学练内家拳已经四、五十年。师伯虽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但身体健壮,性格开朗,神情豁达,不以长者自贵。最近在摄制推手光碟时,连续运动一个多小时,仍然精神矍铄,身手矫健,力量雄浑,应用自如,鲜明地印证了修炼内家拳的养生效果。 会议由池少斌主持,陈师伯讲授,协会部分会员参加,主题是形意拳。 形意拳的概念。 一、形意拳解 陈师伯首先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形意拳吗?谁能回答一下?” 大家沉默。我一边听师伯讲课一边看师伯的文章,师伯在文章中引用师爷的话说:“国家大事,君臣商议;家族大事,父子商议;学习艺术,就是师徒商议了”。在门内师父、师伯们常常希望弟子提出练拳学拳中的问题,来因势利导,再看师爷的语录,可见教与学在思想上的沟通也是门内很好的一种学风。 陈师伯见大家回答不上来,就开始讲授:“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形,什么是意,什么是拳。” 邓锋:“形就是动作,意就是思维”。 白建云:“形意拳的‘意’是对身体内的指挥和感觉”。 陈师伯:“大家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角度来表述的,而不是从练形意拳到一定程度的身体感受来描述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师父是这样认识的:何为形?何为意?何为拳?发之于外谓之形,含之于内谓意,这是形、意二字的解释。如何成为拳呢?含之于内的意,可发之于外,发之于外的形,可含之于内——如此方为形意拳。白建云:“听师爷对形意拳概念的解释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形意拳的形是拳术中的形体,但又不完全和一般拳术身体表现出的形体一样,而是形体内含有意识,按这种意识表现在形体上,才能成为形意拳的形。而‘意’虽然也是思想意识,但它是对身体内部感觉指挥的思想意识,只有这种对形体指挥的意识能够在身体内部体会时才是形意拳的‘意’;用身体内的意来指挥形成形体运动,用形体运动来表现身体内的意识思想的目的,这种将身体内的意和形体运动高度结合的拳术才可以成为形意拳。 陈师伯:“可以。所以形意拳强调的就是形、意以及形和意高度结合的修炼。所以李师父说:‘形意拳站桩时,目光要远大,眼神放出去。打拳时,目光盯着指尖或拳根,随着拳势而盼顾,但余光仍要照着远方——这都是将意发之于外的训练法’。说得就是身体内意识和形体的结合。他还说:如何将形含之于内,这是老辈拳师不轻传的东西。以炮拳为例,炮拳总是两臂一磕,顶杠而进,有出手没有收手,其实杠出去后,还有个身子向后一纵的动作。这就是炮拳隐蔽的手法。说是个动作,便错了,狠微,甚至不必作出来,心领神会地一下,即可。有此一耸,就出了功夫。这一句看似讲得是拳架,实质是讲身体内部的劲力,讲得是两臂顶杠而进和身体向后一耸劲力相互支撑,讲得是内劲。也就是通过举例炮拳内劲的要求来表现身体内部的意识和形体的结合。 怎么练形意拳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 一、基本桩功 无极桩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呼吸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乍许,脊背下沉。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两臂如抱一大圆球,前后晃动。吸气时,身后仰,前脚掌离地。呼气时,身前俯,后脚跟离地。 独立开合桩两臂要求同晃桩,仅是一脚独立。吸气时,两臂展开,一腿提起。呼气时,两掌相拢在脐前。两掌心两尺许,腿下落,然后吸气,再起另一只腿。动作相同,两脚依次提落,向前行走。 二、基本手型 掌大拇指与小拇指有相合之意,大拇指轻贴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开一缝。中指与无名指亦开缝,但小于食指与中指间的缝,以利中指领气(中指是上肢最远的梢节,注重中指有利于改善上肢的微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 (1)立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向上。如肘底捶。

(2)侧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略向侧后方。如单鞭,左掌中指略侧向右后方。 (3)按掌分单按、双按。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朝下方或前斜下方。如“金鸡独立”,属单按;“六封四闭”,属双按。 (4)搓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侧向上方。如“双撞”。 (5)托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向上。如“金鸡独立”。 拳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自然弯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指骨上。不宜握拳过紧,拳略虚。四指依次略排列成小圆弧型。 (1)阴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下,如“掩手拳”。 (2)阳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上,如“搬拦捶”。 (3)撩拳基本要领同阴拳,惟用力时,自下向上弹击。如“劈架子”。 勾手五指捏拢,屈腕放松。既不能过松形成死弯,也不能太直,腕部无弧度。 八字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大拇指与食指伸开呈八字型(最初是抓筋闭脉,分筋错骨,现大都不用。但为大家了解太极拳,故而仍保留此手型。如“掩手拳”)。 三、基本缠丝 两脚顺朝同方向,眼盯住右(左)前方一固定目标。身体中正,头虚领顶劲。一手卡腰,另一手划圈。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