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多年参与农业初级品生产,长期思考“三农”问题,最近结合个人对本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对重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庆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小、普遍投入不足:

通俗说法是:没有钱的种粮食,稍有余钱的种果树,有钱的人才种蔬菜。重庆本来就穷,多数涉农企业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即使种植了果苗、菜苗,也是粗放式管理:无基础设施,用水、施肥不足,用药不够,修剪不到位;果园杂草丛生最普遍的现象;这种“差钱式”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果树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不挂果,品质差、外形不美观、“大小年”严重;蔬菜多是露地种植,平时只施用氮肥,病害严重时就施用廉价的化学农药(甚至剧毒农药),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大量毒杀,造成土壤板结、沙化、盐分超标,导致产品产量逐年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减少。加之很多农业种植企业又是小规模经营,根本不可能大力宣传、创立自己的品牌;农业生产这样搞,哪有效益可言?

2、生产方式落后,土地浪费严重;分散种植,管理困难,食品安全成最大社会问题:

重庆农业普遍还是“靠天吃饭”,除种子、农药、肥料稍有技术含量外,其他的种植方式与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区别,还是锄头挖土、牛儿犁田,施肥、灌溉还是双肩挑粪桶,物流输送还是离不开人的双肩,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种植户为省钱乱用违禁农药,为挣钱大量施用激素,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损害。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导致科技普及、管理都很困难;很多农户、企业负责人不懂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思路还是“广种薄收”,劳动强度大,单亩产量、效益十分低下;为了增加产量,大量施用违禁化学农药、激素,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种植的农产品已到人人怕吃的地步。

3、很多农业企业不是钻研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把获取政府补贴作为了主要工作:

农业是投入大、回收慢、效益低的行业,确实需要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但农业企业不能只盯着补贴,要自身“有造血功能”才行。目前政府下拨的农业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具体种植项目上的很少。不公平的是大多数真抓实干的农业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那些“关系硬”、不干事的企业反而可能得到大笔政府财政资金。很多政府树立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起到帮扶重庆农业的作用,反而成了祸害重庆农业的罪魁,比如:重庆hh集团、重庆jc公司等,他们以卖Y柑橘苗赚政府的钱为目的,名义上是帮扶重庆

发展柑橘产业,实际上只是他们自己的企业挣了钱,害死了重庆很多的果树种植企业、个人(可去江津等地了解)。

4、企业生产、管理毫无科学性,普遍效益较差,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重庆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数素质都比较差,不懂种植技术,不懂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基本上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胡乱生产出来就在市场销售;没有品牌意识,无走出重庆、国门赚大钱的想法,企业怎么能发展?企业没有效益还怎么有能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有些维持简单再生产都难)?可以说重庆搞常规种植的大户是没有一家赚钱的,种植面积越大亏得越多(可去潼南、长寿等地了解)。

5、无深加工、无冷藏保鲜设施,产品损耗大:

农产品不是工业品,有大小、畸形、破损的,也有不适宜常温存放的,还有上市集中、销售暂时困难的。目前很多生产规模小的农业企业都没有深加工设施,更无储藏、保鲜库房,导致农产品的损失极大、商品率极低,无法增加产品附加值,很多企业连成本都无法收回,更别说赚钱了。

6、无序生产、低档次农产品同质竞争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增产不增收:

重庆的蔬菜、柑橘、生猪等皆出现过政府各部门“一哄而上抓生产,卖不掉时都不管”的情况,长期如此导致种植户对政府的政策宣传极不信任。由于农村的信息不对称,种植户只能是看左邻右舍种植什么,他就种植什么,其结果是:很多市场需要的产品没有生产;市场已经饱和的产品,还在大量种植(比如:柑橘、梨子等),产品能卖好价钱吗?重庆有这种情况,全国各地也存在类似情况:如2011年山东增加了大白菜种植面积10%,大白菜价格从2010年的每斤0.50元跌到了每斤0.02元。福建平和县2011年蜜柚种植面积不变,由于风调雨顺产量提高了约15%,结果蜜柚由每斤2.50元跌到了每斤0.30元,种植户损失惨重,这是典型的增产不增收(值得思考的是美国、欧盟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

7、政府出台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可能是农业企业的“催命政策”:

(1)、为解决土地撂荒,国家给了农户种粮直补每亩约100元,拿到钱后很多农户也没有种地;(2)、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免了农业税,这又是农户流转土地时要高价的因素之一(反正土地没有成本,自己没有压力);(3)、为鼓励规模化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每亩政府补贴200元,但要“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培育商品壮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栽插规格、统一病虫害防治),很多农业企业看到有补贴就盲目地大面积流转农田种植水稻,结果没有一家不是亏得很惨(如永川、丰都的几家公司),老板被债务逼得要自杀;因为企业按照“五统一”要求种植的每亩成本要高于农户个人种植1000元以上(已减掉国家补贴的200元),每斤稻谷成本比农户的高1.00元,卖给谁?通俗说法是卖一斤亏一斤。只有搞假的、不真正搞“五统一”的企业才有钱赚或可基本持平(方法是:虚报面积多得补贴;给农户提供少量种子、肥料、农药就说是企业在流转土地种植;申报所谓大项目,以获得财政专项补贴等);在果树种植、蔬菜种植上的政

策也是如此,政策看似很好,其实没有可操作性。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8、更危险的是由于从事农业初级品种植收入低,农村已经没有年轻的劳动力可用(多数是老人、小孩);农户种地不赚钱(即使说赚钱也是赚回自己的劳力钱),大量土地撂荒闲置;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前粗放式建设的,包产到户后基本被遗弃,毁损非常严重,如果遇到干旱只有仰天长叹!!

为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政府提出了“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针,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各地的农业基础设施、给予农业企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但目前的现状是什么?

二、大规模生产初级农产品的企业都亏损,生存艰难

企业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构成是:土地费、种植人工费、生产资料费(种子、肥料、农药)、运输费、包装费、销售费、广告费、企业管理费等。

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构成应该是:综合成本、基本利润、附加利润(品牌)。

中国的农业土地是分到农户个人的,所以目前的种植经营方式只有两种:农户个人种植和企业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

企业和农户个人种植的成本计算是不相同的;农户一般不计土地费和人工费,也没有管理费。这些费用中的土地费依地域约有不同,一般每亩租金约1000-1350元(以稻谷折价计算,一般土700斤、田900斤,以当年8月底价格为准;2011年重庆各地稻谷价格是每斤1.20-1.50元左右);人工费按照种植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种植一亩水稻需要6个人工,按照每个工日80元计算约480元;种植一亩水果需要5个人工,按照每个工日80元计算约400元;种植一亩蔬菜需要8个人工,按照每个工日80元计算约640元。这样农户个人种植农产品的成本比企业种植就约低1500-2000元,也没有管理费(管理费依照企业规模约有差异);农户个人种植还可降低成本的是:使用剧毒、低价格农药和使用过量使用激素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普通农产品的销售地就是在田边地头、集镇农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质量监管形同虚设,这给农户个人胡乱种植提供了条件。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为了快速销售产品,农户便以自己的“成本价”销售,而这成本价中他可以不计土地费、人工费、管理费;他这“成本价”就是市场的“标杆价格”,经销商、超市就以此价格进货。而企业规模化种植的产品综合成本必含这三项费用,每亩成本至少高1500-2000元,以梨子为例:亩产2000斤,企业种植的成本至少要每斤高1.00元才能销售。当农户以所谓的“成本价”销售的时候,企业就亏惨了;当农户认为赚了钱时,其实企业可能一分钱也没有挣到。

可以说:重庆乃至全国大规模生产普通初级农产品的企业都亏损,维持企业运转的是国家的财政补贴;不能说企业不努力,这是中国的土地政策、农业政策、贸易政策和市场监管方式决定的。

市场经济是允许农户以这样的价格销售产品的。但是经过我的调查,这些产品是完全不

合格的,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乱用激素严重伤害人的身体(当然农户自己吃的就没有用违禁农药),如果在国外、如果严格监管,这些农户种植的产品应该是禁止上市的,也是一分钱都不值的。

人们需要安全食品,需要规模化的农业企业,可农业企业的路该怎么走?

二、对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建议

在目前条件下,重庆很少有大型企业介入农业生产,特别是水果、蔬菜、粮食作物的生产,他们要么搞有“暴利”的房地产、金融投资,要么只搞农产品的深加工或批发零售挣钱,尽量躲开农业生产第一道风险最大的工序—初级农产品生产。

在市场竞争中,农户种植的优势是:成本低;但也有致命劣势:技术缺乏,无法获得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质量认证(只对企业),无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销售。企业的优势是:可以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打造优质产品品牌,进入高端卖场;劣势是:必须租用土地,聘用人员,每亩种植成本要比农户种植高1500-2000元以上;如果企业规模化生产还走低端路线,与农户个体生产一样的同质普通产品,则只有亏损、破产。

我认为只要企业头脑清醒、发展方向正确,政府引导、监管方法得当,重庆农业的初级品生产也是可以搞好的、也是可以赚钱的;只有搞好了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食品安全、“三农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为此,我的建议是:

1、成立市级“重庆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和“重庆农产品产销管理总公司”,统抓重庆主要农产品的生产:

政府可参考的范例是:美国“ABCD四大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四大农业集团);目前“四大集团”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贸易,他们参与了农业技术研发、种子培育、肥药供应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他们还有自己的金融系统、保险系统为与其合作的生产者提供完善的、无风险的资金保障服务;美国政府也对这“四大集团”的农业生产债券提供政府担保,所以美国的农民无风险,可以“安心生产、真诚生产”,不需要搞“假冒伪劣”。中国的农业生产无保障,种植户风险巨大;为了生存,他们被迫搞“假冒伪劣”产品来获取“眼前收益”。

重庆政府可设立“重庆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和“重庆农产品产销管理总公司”这两个大企业,让他们成为重庆农业发展的龙头,引领重庆农业发展。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农业生产规划(划分种植区域及种植品种、产量),制定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筹措农业发展资金,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收购、储藏、深加工,更要统一产品的销售。

2、对现有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实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政府股份:

对各地分散的、较大的农业生产营销企业、合作社进行普查,理顺这些企业、合作社的内部资本构成关系,确定其发展方向,评估其如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合理流动资本,并对同质生产企业进行适度整合,扩大成农业企业集团,同时整合各种产品品牌,整合方式有:控股、参股、加盟、合作等多种。

需要资金的差额部分可由政府下属的投资机构“重庆农业发展投资基金”统一投入;但投入的总资本总量不宜超过49%,否则将影响原企业的发展动力。特殊企业也可以控股。

总之,农业与工业不同,必需一次性充足投入,否则农业企业将步入恶性循环,这是我们多年的经验教训。

3、广开农业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

政府下属投资机构“重庆农业发展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有:1、国家每年的财政下拨资金;2、当地政府每年的配套资金;3、增收城市对农业发展的“返抚税”或“农业基金”;

4、发行“农业发展彩票”;

5、允许市民、企业、单位购买“重庆农业股票”;

6、适时将下属企业上市筹措资金。

4、改变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投入方式,堵塞漏洞,提高资金效率:

取缔政府对新办企业的先期“无偿投入”,改为对企业项目的“预借资本”,待企业生产效益达到预估目标后,以公开奖励的方式只可冲抵70%;对老农业企业的补贴改为产品销售后的“价格直补”,以“重庆农产品产销管理总公司”的收购票据为准,产多补多,堵塞漏洞, 提高资金效率;对确有成效的企业,可以颁发大额“特别贡献奖”,但必需公开评选,在所有媒体公布评选条件、贡献大小、奖励金额等。

5、用政策吸引各地农户个人、合作社、农业公司加盟,组建“重庆农产品产销管理总公司”参、控股的各个小集团:

各小集团的作用是:可调控各区域农业生产企业的种植品种、产量,保护生产者利益;统一各区域的生产技术标准,加强过程监控,打造重庆农业品牌,让重庆市民吃上安全、放心、优质的农产品。

“重庆农产品产销管理总公司”参、控股的各个小集团要利用好目前的优势,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特色(不要复制其他超市的运作模式)。从制定统一的重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入手;统一各地农产品的产销管理,调控品种、产量,避免低档次的同质竞争;在这个体系的运作上树立起政府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打造真正的“健康重庆”。

6、在发展常规农业的同时,必须发展高品质农产品:

产品要赚钱必须要有“卖点”,普通农产品就没有“卖点”,在市场上的惟一竞销手段是—降价,可是降价后还有钱赚吗?所以搞普通产品是没有前途、不赚钱的;生产“好产品”、“新产品”才能赚钱,因为“吃好”、“吃新”是所有人的追求,“好产品”、“新产品”就是“卖

点”。农产品要增收的途径只有两个:新品种和高品质。新品种由于数量少,可以卖到较高价钱,但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是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制约的;只有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方式才是我们可以任意发挥的。发展高品质农业主要是发展绿色和有机产品,目前有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现有技术完全可以保证种植高品质的有机产品的产量、成本与常规种植基本相当。

7、争取多部门政策支持,采取综合措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从这些方面着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种植的劳动强度;设立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化农业新技术应用,提高种植收益;坚持市场优先原则,不可盲目扩大生产;支持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转化和储藏保鲜,减少损失,提高商品率,增加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可追溯体系,查处“假冒伪劣”,杜绝“三无产品”扰乱市场;在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需进一步细化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农业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培训,生产管理,种植服务,采收服务,物流运输,机械维修,储藏保鲜、销售等)的分工,引领有技术的年轻人进入农业初级农产品生产链。

8、当政府入股帮扶的农业企业发展起来后,应积极争取上市运作,筹措资金;视情况政府股份可适当转让部分给原企业股东或向社会公开出售,得到的资金又可帮扶新的农业企业。

总之,我认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才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各自为阵、小打小闹的搞法,是没有前途的,终究是死路一条;只有“整合资源,统一产销,加大投入,创立品牌”,才是重庆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食品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惟一办法。

我估计调整思路后只需3年运作,重庆的农业必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三农问题”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措施类综合题1

措施类综合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基本逻辑:围绕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要素与环节,一一提出针对性措施.措施的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分类标准不作为答题的一部分. 农业生产的参与要素:动植物种苗(生产对象)、产品、土地、其它生物、工具、化肥农药、人(生产者、经营者、组织者)、基础设施、政府。 农业生产环节:产、销、管 生态可持续发展: 1、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退...还....);减轻土地的利用强度(休耕、轮耕、轮牧、降低草场载畜量);改良土壤。 2、植被保护:保护植被、营造防护林。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产品:产——量: 质: 深加工: 销——渠道: 品牌: 2、生产对象:改良品种。 3、劳动者:提高技能与素质,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4、组织经营者:组建合作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基础设施:兴修水利;农村路网、电网建设。 6、农业生产模式选择: 7、工具 8、化肥农药 (4)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12分) (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 (12分。每点3分,答对4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答案】(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⑶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 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 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性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2级地理学科学案【序号:12】 课题: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班级___姓名__ ___学号____得分】 【考纲解读】: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 2.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农业发展。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课后巩固区】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需要 读右图,回答1~3题: 2.该图最有可能是 ( )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 3.图中图例Ш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 A.针叶林 B.人工林和次生林 C.春小麦 D.大豆 4.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 A.保护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2010·抚宁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材料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2: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 5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编制】杨文燕【审核】_________【包组领导】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3.13___ 教师寄语:责任心是迈向成功的起点;好习惯是快乐成长的阶梯!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 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 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 6.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 7.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 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沟壑治理 读图,回答11~12题。 8.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 是()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9.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 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 D.以水稻种植为主 (2010·漳州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5题。 10.该地区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14.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11.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12.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 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1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前言 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万亩,涉及28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可持续发展成效 水城县自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个月,表现为早熟。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2007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 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 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为了摆脱我国农业的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几件大事: 1.建设一批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利设施和引水工程;

2.增加农田浇灌面积,同时把现有浇灌面积中的相当一部 分建成能够抵御旱涝灾害的稳产高产农田,并积极推广节水浇 灌技术; 3.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强农业区域 综合开发,改造一批中低产田,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 4.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建设, 改造和建设草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大力抓好科技、教育兴农,逐步把农业生产体系转移到 光进技术基础上来; 6.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 进军。 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州在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没有按照自治州确定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来规划布局。已建的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仓贮条件差,辐射能力有限。随着我州香梨、葡萄、色素辣椒、西红柿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已势在必行。 二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州八县一市农业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手段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部门不能给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各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今年已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各地正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力争到2020 年,全国粮食产能再新增1000 亿斤。面对日益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牢记活动宗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问题认真反思,对蜜蜂授粉在现代农业中的增产作用积极献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努力解决养蜂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开拓进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围绕发展主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我国养蜂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和培育起来的新兴事业。作为事业,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城乡各地迅速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养蜂业的发展首先是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重视,蜜蜂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得到认可,养蜂业在农业生态、增产技术领域占有相当位置,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蜜蜂授粉功能的研究和利用,是养蜂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在国际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养蜂业状况与国际社会相距较大,养蜂发挥的作用相对单一。长期以来养蜂业关注的首要是蜂产品,蜂产品生产的基本方式是“追花夺蜜” 。由于蜂群配置主要为蜂产品生产服务,造成的负面效应相当突出:养蜂业与农业生产基本脱节,蜜蜂授粉增产措施

基本搁置,养蜂业真正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社会认可度持续降低,整个行业趋于农业生产边缘化;而单纯生产蜂产品“追花夺蜜” 的习惯做法,放蜂路线长、风险大、时效差,产能低,基础非常脆弱,在当前蜂产品市场持续看好的情况下,仍出现养蜂人员队伍萎缩、蜂产品的案例分析和调研整理,摸清了阻碍养蜂业发展的症结,理顺了发展养蜂业必须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紧紧抓住蜜蜂授粉公益性作用的发挥,以此为龙头普及养蜂技术、扩大养蜂群数(夯实养蜂业基础、)带动养蜂各项工作开展的思路,并于去年9 月向中央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提出了“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亟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的建议,“建议”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 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蜂资源丰富,应采取有力举措,充分发挥蜂业的作用” 等重要指示为我们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增添了动力。农业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初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 号)《蜜蜂授粉技术规程和(试行)(农办牧》[2010]8 号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 等指导思想,揭开了我国养蜂业发展五十多年来的新篇章。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应对挑战,打开局面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这在1957 年12 月,农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亿) 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候图)(2)二种不同种类小麦的分布位置。 简介春小麦与冬小麦播种与收割的季节差异。当地以种植哪种类型的小麦为主。 活动: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请判断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种类。当地有些地方种植冬小麦。 6.了解美国的“玉米带”: (1)位置: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与其它农业区的相对位置。 (2)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分析。——需水量的差异。(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河流分布图予以佐证。 7.美国在此地区,进行“玉米与大豆轮作”生产。 8.小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要求从书中找出。课文P54。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了解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 分析造成沙尘暴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牧、过垦导致植被破坏。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多年参与农业初级品生产,长期思考“三农”问题,最近结合个人对本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对重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庆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小、普遍投入不足: 通俗说法是:没有钱的种粮食,稍有余钱的种果树,有钱的人才种蔬菜。重庆本来就穷,多数涉农企业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即使种植了果苗、菜苗,也是粗放式管理:无基础设施,用水、施肥不足,用药不够,修剪不到位;果园杂草丛生最普遍的现象;这种“差钱式”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果树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不挂果,品质差、外形不美观、“大小年”严重;蔬菜多是露地种植,平时只施用氮肥,病害严重时就施用廉价的化学农药(甚至剧毒农药),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大量毒杀,造成土壤板结、沙化、盐分超标,导致产品产量逐年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减少。加之很多农业种植企业又是小规模经营,根本不可能大力宣传、创立自己的品牌;农业生产这样搞,哪有效益可言? 2、生产方式落后,土地浪费严重;分散种植,管理困难,食品安全成最大社会问题: 重庆农业普遍还是“靠天吃饭”,除种子、农药、肥料稍有技术含量外,其他的种植方式与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区别,还是锄头挖土、牛儿犁田,施肥、灌溉还是双肩挑粪桶,物流输送还是离不开人的双肩,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种植户为省钱乱用违禁农药,为挣钱大量施用激素,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损害。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导致科技普及、管理都很困难;很多农户、企业负责人不懂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思路还是“广种薄收”,劳动强度大,单亩产量、效益十分低下;为了增加产量,大量施用违禁化学农药、激素,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种植的农产品已到人人怕吃的地步。 3、很多农业企业不是钻研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把获取政府补贴作为了主要工作: 农业是投入大、回收慢、效益低的行业,确实需要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但农业企业不能只盯着补贴,要自身“有造血功能”才行。目前政府下拨的农业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具体种植项目上的很少。不公平的是大多数真抓实干的农业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那些“关系硬”、不干事的企业反而可能得到大笔政府财政资金。很多政府树立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起到帮扶重庆农业的作用,反而成了祸害重庆农业的罪魁,比如:重庆hh集团、重庆jc公司等,他们以卖Y柑橘苗赚政府的钱为目的,名义上是帮扶重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知识讲解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常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两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区域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源以及区域的气候特点。当该区域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可以发展立体农业海拔较高处种植林木,缓解水土流失。较低的缓坡上种植经济林或者是茶叶,提高农民的收入。海拔较低处或者是河谷发展种植业,或者是养殖业、渔业。 二、例题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解析】 【分析】 考察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次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 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2.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 B.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 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 1. 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东北稻米质量好,市场上很受欢迎。由图可知,从1980年至2019年,水稻种植北界向北移动,种植范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这主要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水稻种植技术提高,使得种植北界向北移动。 2.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问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出现黑土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业生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并且混淆土地石漠化和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将土地石漠化等同于土地荒漠化。 下面两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不利于鱼苗成活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4.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对市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 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 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 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 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姓名:葛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班

目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知识讲解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

业。具体步骤如下: 二、经典高考试题 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

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答案(1)B(2)B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解析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1题。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模板】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合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本省(区、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请于11月30日前将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参加创建主体名单及有关创建材料同时报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国家林业局2016年8月19日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为做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国不同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建设试验示范区,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a3215078.html,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许晶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0期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力水平得 到了大大提高,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0-59-2 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1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进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首先,耕作方式由原来的人力、畜力这种传统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的半机械和全程机械化耕作,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量。其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倍增。再次,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种类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粮食作物开始向多元化转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后,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使得大部分农村年轻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大都被机械化所代替,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工作[1]。 1.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2.1 有效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极其迅速,但仍有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类型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开发、工业垃圾的排放等导致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有些地区的工农业污染情况严重,农药、化肥等对土地造成污染的产品使用过度,同样导致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且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1.2.2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农业产量高,但每年很多 地区均会遭受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霜冻、旱灾和洪涝等以及虫害、鼠害、鸟害等)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一、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主产区,其中辽宁省在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产,而且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材料二如图为辽河流域示意图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景观图。 (1)说明辽宁省的地形特征及相应的农业类型。 (2)简析辽河流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 (3)简析工厂化育苗对改善当地水稻种植不利条件的主要影响。 (4)旱涝灾害是对辽河流域水稻种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分析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辽宁省东南部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为平原地形。丘陵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林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第(2)题,农作物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光照、昼夜温差、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等,分析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工厂化育苗是在温室大棚里进行的,因此能减少育苗期的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取立体的方式进行育苗,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材料中可得出,工厂化育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化经营。第(4)题,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时,需要从缺水对水稻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的影响入手。 [答案](1)东南部、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2)水稻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的生长期长;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较少。 (3)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育苗期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促进了规模化经营。 (4)土壤缺水,根系吸收的水分少;叶片蒸腾的水分多,水稻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叶片出现萎蔫;造成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水稻逐渐脱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