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随笔传递的师生情

随笔传递的师生情

随笔传递的师生情
随笔传递的师生情

随笔传递的师生情

舒城一中周栋

身为语文老师,知道写作对高中生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我在实习时就注意到,有的学生排斥写中规中矩的应试作文,认为这表达不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更喜欢用他们的方式与老师交流。所以实习时开始就听取了指导老师的建议,让学生写随笔,内容、字数不限,只要求是原创。03年来到舒城一中,我把这个做法保留了下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起初只是简单地把随笔当成是训练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几次随笔看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在随笔里写的,很少有模式化的语言,大多是把老师当成朋友、亲人,实现自己的倾诉愿望的。比如高一新生的随笔里,比较多的内容是:对高中生活乃至大学生活的向往;对军训的期待;对家(父母)、朋友的思念……看到这些随笔,我更多的是充当知心叔叔的角色,及时引导,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03年有个女生张某,她的一次随笔上写满对一个初中同学的思念,而且随笔本上有着泪痕。我就在后面批注到:怀念过去是懦弱的表现,因为你不敢敞开自己接受现实。睁大眼睛,也许你会发现,你面前的这个世界,其实也很美!之后我又跟她面谈过,很快解开了她的心结,她也很快融入了班级,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学习环境。

还有一个学生林某,他在04年的几篇随笔里,都写到了母亲对他的期望,但没有半个字提及父亲,再联想到之前请过三天的事假,

心里就有点不踏实。之后侧面跟他的家人联系,知道他的父亲因故去世。这个坚强的孩子不愿意把这事跟同学老师提起,就一直在随笔里用自己的母亲的期望来激励自己扛下去!之后的几篇随笔里,我在后面写了满满的评语,鼓励他,开导他,后来他主动跟我说起家事,说是母亲的期望、我的鼓励让他挺了过去。

可有时候也会有些牢骚。比如一个学生孙某就在随笔上“留言”了:老师,为什么我的随笔上评语基本不到二十字啊?我只能苦笑。一个班的学生有好几十号人,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批阅随笔,毕竟时间有限,二十字不算少吧?后来一想,既然学生信任我,我就应该投桃报李,心怀感恩,评语还有什么好吝啬的呢?心结一解,下笔百言,皆大欢喜。

最“怕”的是高三生的随笔。高三学习压力大,随笔就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每次翻开随笔,就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杀进南大”“血拼三百天,幸福一辈子”……要不就是“这次考试又砸了,我是不是没希望了?”还有一些同学压力山大,就把这些压力全转化成汉字,十来页的随笔写完,他们神清气爽。面对这些可爱的学生,面对这些“可怕”的随笔,我能做的就是奋笔疾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那点心理学知识效益最大化了。

几届高三带下来,知道书写的重要,于是现在的随笔又多了一项要求:书写一定要规范!为了以身作则,我连行楷都不敢写,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写楷书。刚写时极不适应,但一想到那些学生,想到他们以后的高考卷面,只能继续修心养性练楷书了。事实证明身教胜过言

传,学生在我的影响下,书写习惯大有改观,相信几年坚持下来,高考时应该能抢得先机的。

当然随笔里也不只是严肃,有时也会哪学生有一些互动,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节到了,随笔本上满是: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您辛苦了!那时候心里很温暖。11的教学生涯里,时常会有学生回来看我,也有很多学生问:老师,现在还让学生写随笔吗?我以前最喜欢的事就是定随笔了!

在校生活心得体会6篇

在校生活心得体会6篇 在校生活心得体会范文1 一年就这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了。就像那枝叶间的水雾,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凝聚,可是还未成一颗露珠,却又急急地掉了下来。一年的生活,有人依然满怀斗志和激情在拼搏和奋斗,有人为烦恼和忧愁而郁闷,沮丧,当然,更多的人平淡地走过了这一年。对于前两种人,我表示钦佩,因为他们在为最初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他们是勇士;对于第三种人,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为何“平凡”,但我却对他们的“平凡”十分向往,是的,我向往这种平凡的人生,因为它能给我宁静。凡世的喧嚣让人倍感疲惫,我们渴求宁静而不能得,这是我们身处凡世的无奈。我曾久久困惑于此,但天幸我遇到了知音,为我解惑人生,“我们天性宁静,但身处凡世,不必执着于苦念,可于凡世之中成就一番伟业以寄托梦想而心境依然不变”,这就是对人生之惑最好的解答,有一句话最好表达这种意思,“乐思于梦想,乐活于现实”。 也许对这已逝的一年的时光,有人感到疲惫而绝望,有人感到乐观而昂扬,我却是无比的平静。这一年于我似如一杯平淡无味的白开水,我既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什么遗憾,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但我过得很充实,我的梦想依然在我心中,我依然为之奋斗,也许有时会看到我在颓废地呼喊,也许有时会看到我在疲惫地沉默,但我想我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上平静而孤单地走着,我喜欢独处,因为独处可以给我宁静,而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下我才可以思考,我思考人生,思考一切。 我曾无数次地大声疾呼我的非凡,但我现在明白了我的愚蠢,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虽然在某些方面显得很另类,但这只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一种修为。我曾看过一个佛教理论的宣传片,虽然我并不信仰佛教,但对博大精深的佛学我深表钦敬。不是因为纯粹的佛学理论,而是这些高深的文字里蕴含着对人生精妙的解释,助我解读人生。佛说人之一生可分为十二道轮回,每个人的生生世世都在这十二道轮回里轮转不息,若不看破红尘俗世,则永远也无法从这轮回中超脱出来。 在校生活心得体会范文2 五中的校园,充满快乐的笑声,读书的热情,和一股积极向上的信念,我就是这校园中的一份子。 早晨,刚进入校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开始充满斗志;午时,他们学习热情的火光,在无限的燃烧着;傍晚,他们学业结束了,看到了一天中胜利的光芒。 校园的生活是充实的,上课铃响,学生都将饱满的学习热情释放出来,迎接新的挑战。下课铃响,同学们在操场间活动,如那新生的鸟儿,仿佛他就是下一个刘翔,姚明。有些同学还在温习这堂课所学的知识,仿佛他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与爱丁顿。校园内的学生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和斗志,让外来人都认为这里的学生都不愿服输,不愿比任何人差。 校园的生活是精彩的,那婀娜的舞姿;激动的比赛;愈难愈兴奋的奥赛题,受益匪浅的文章;更有有趣的文章。 校园的生活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一不小心,不认真,就会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思维是随时都紧张的。

《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一、二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传播学的概念 1、定义 1)库利(社会学角度)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 4)郭庆光(本书观点):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②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揭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③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或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即传播系统)中进行,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使社会信

最新《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 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 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 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 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 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 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和学生感受生活中点滴的变化

和学生感受生活中点滴的变化 宁波市镇海区湾塘小学郑阳艳我是一个不太会打扮的人,平时几乎都是马尾辫,几年如一日,学生大概也早已经习惯了。最近,因为好朋友的怂恿,到美发店烫了一个头。没有想到在学生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应,好象是换了一个老师一般。有学生更是写了一篇作文《咦,我们的娘怎么换换了》,还在《未来作家报》上发表了。 引用学生的部分作文:那天,我和岑东超以及别班的几位同学在校门口值周。这时,走来一位陌生而又熟悉的人。咦,那不是我们郑老师的衣服吗?怎么跑到她的身上去了呢?再一看,那张又白又胖的脸,不是我们班的郑老师吗?呀!可是我们郑老师的头发怎么变成面条头发了?我用手碰了碰岑东超,说:“你看,郑老师来了。”“哪里,哪里?”岑东超四处张望,可还是没有找到,我又说:“在前面呢!”“哦,我看见了,郑老师头发怎么……”这时。郑老师已走进校门口,一股香味飘进我的鼻子,那是郑老师头发的香味。 我跟妹妹聊起我学生对我头发的评价,觉得挺有意思的,现在把它写下来,大家分享。 我喜欢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包括任何事情,我会让他们分享我生命中每一个进步。前几天,做了一个新发型,就问问学生的感受。我问学生:“郑老师做头发好,还是以前不做的好?”没有想到,我班

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班总共41名学生,17人认为现在好,24位学生认为以前好。我让他们说出理由,他们更是来了精神。说不好的学生说:“老师,你头发做了之后,脸显得大了,看上去胖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头发披着,脸反而大了。应该把脸有点遮着,看上去脸小了,才对呀?”学生的回答特别可爱,还会用刚刚学了的“烘托”一词。唐向荣说:“老师,你的头发全部放下来,把你的脸烘托得大了。”我马上进行表扬:“烘托,这个词语用得好。”另外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头发像面条,不太好看。”陈超男说:“郑老师,我觉得头发梳起来,看上去干净一点。”我又问学生:“郑老师,以后可能会经常改变发型的,因为郑老师想学着改变一下自己,你们愿意吗?”有的学生说同意,有的学生则问我原因。我告诉他们,人应该学着去适应社会,老师发现,我跟社会有点不和谐,所以要改变呀! 看着学生为我的造型进行那么激烈的争论,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和学生相处4年了,彼此都非常了解了,我们能够原谅彼此的过错。我总对学生说:“今天,老师批评你,是批评你做的事情,不是不喜欢你这个人。而且批评的事情就是今天的事情,明天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人,明天的你是全新的,千万要记住。” 对于自己生活的事件或者感受,点点滴滴,我都会和学生去分享,我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去经历人生中的一些改变,做一个能够感受生活快乐和变化的人,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无比。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生活中的点滴作文

生活中的点滴作文 第一篇:生活中的点滴 一只小狗 晚上散步,看到一只咖啡色的小狗,它瞪着溜圆的大眼,好奇地打量我。 狗的主人很得意,他拍拍手,小狗很听话,一下倒立一下跳舞,还能踮着脚转圈,所有人都被逗笑了,我也哈哈大笑起来,这只小狗实在有趣。 当人与动物不产生争执,便是最美好的,而人与人之间也因此拉近距离。狗的主人和小狗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种欢乐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于他,与我们,都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家商店 这家交换商店是不久前开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进了商店。 被子、花盆、盘子、桌游、咖啡机……这个小小的商店别有洞天! 店主告诉我,他开商店的目的是想让每个人家里的闲置物品得到利用,不再随意弃置,不再为环卫工施加压力。 没错,闲置物品每人都有,扔掉不如换点东西,“一个人的废品,也许是另一个人的宝贝。” 一个苹果 苹果,一种好吃的水果,每天吃一个是一种享受。可今天,我却从苹果想到了很多。 苹果被种下去,有人浇水,有人施肥,有人除虫,有人采摘。当苹果运到批发地点,再运到水果超市。我们买了苹果,却没想过为苹果付出的人。 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那些值得感恩的人们,自己显得自私冷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二篇:生活中的点滴 很小的时候他就会背诵《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的句子,懂得孝敬老人的道理,知道遇到长辈要向长辈问好。他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自己洗袜子,还学会了做饭。妈妈的工作很忙、

也很累,他从小就知道心疼妈妈,经常在晚上为妈妈洗脚,给妈妈捶腿、揉肩。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习以外,他主动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帮助妈妈作饭、盛饭、洗刷锅碗。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他从来不对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从来不缠着父母买东西,不对父母高声叫嚷说话,不故意惹父母生气,不跟父母哭闹、发脾气。他也从来不欺骗父母,即使做了错事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从来不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因为他知道对父母撒谎会让父母伤心。他总是和父母主动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学校发生的所有的事情,从不对父母隐瞒。 那还是在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期间,妈妈得了很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躺在床上不能动。那一段时间恰巧爸爸的工作又很忙,他就承担了照顾妈妈的任务。每天早晨他都早早地窗帘拉开,他说那样阳光就会早一点照进来,看到阳光妈妈的心情会好一点。怕躺在床上的妈妈寂寞,他有时间就躺在妈妈的身边陪妈妈说话,或者为妈妈揉腿,就是写作业也不离开妈妈的身边。中午,他总是把饭做好等爸爸买菜回来。如果爸爸不能回来,他就会在饭锅里煮两个鸡蛋,还歉疚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做菜,你又不放心我出去买,只好给你煮鸡蛋了。”看着儿子胖胖的小手递过来的剥好了的鸡蛋,他妈妈的心里觉得这就是天下的美味。大概是受八宝粥的启发,他把大米、黑米、高粱米和小米放在一起给妈妈熬粥,还为自己熬得粥命名为“四米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学会了洗碗,因为个子小,每次洗碗都要站在小凳子上。 爷爷有一本关于按摩的书,他在那本书中学了一些按摩的方法,为的是给妈妈按摩。妈妈的身体不是很好,有时候因为睡眠不好就会头疼。每次妈妈头疼他都会为妈妈按摩,一边按还一边对妈妈说:“妈妈,头疼与心情也有关系,你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想一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意思的事。”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回想曾经的快乐事情。他还对妈妈说:“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的嘴摆出开心的样子,那样一会儿你的心情就会好点,我不开心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不信你试试。”他就是这样关心父母,即使是和父母在一起玩的时候也会照顾到父母的身体状况,因为妈妈的腰不好,每次和妈妈打羽毛球的时候他都是自己跑来跑去地捡球。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 传播过程 第一节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过程观 结构观 二、传播模式: 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 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模式:议程设置、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4,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 第二节线性传播过程 一、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表明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 (二)申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与同事韦弗提出通信的数学原理 五个正功能: 一个负功能: 讯息发出的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 二、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单向的过程; 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静态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控制论传播过程 一、控制论观照下的传播过程 1948,维纳,《控制论》 控制论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原意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德弗勒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反馈机制的增加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1954) 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兼具编码、译码、释码功能。 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 译码: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该模式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且选择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多重把关性。 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认为传播过程是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 2,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本体运动过程,忽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系统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过程均关注于传播过程系统的内部微观要素与环节。 系统论观点: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二、系统过程传播模式 (一)马莱茨克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 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二)梅尔文·德弗勒模式(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投票等政治程序 保护 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 市场调查 消费 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支撑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这个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是自由市场原则支配下的大众传播体系。 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传统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五章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 I 客我 Me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

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 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传播过程。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理解自我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 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 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 传播者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 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 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梅尔文·德弗勒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 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 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 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 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3、社会责任(自我约束式) 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报业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媒介从业者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

近现代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时期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 §1.1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 一、概述 1、定义: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是指18世纪下半叶起,欧美先后流行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统称。它是该时期建筑创作的主流,其特征是借用古典语汇来适应政治变革或商业文化。 2、原因: 从古代建筑遗产上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3、背景: (1)政治上: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2)技术上:新旧技术交替,新技术逐渐占上风 4、历史进程: 古典复兴:18C60S ————折衷主义19C20S(追求利润、商品化) 浪漫主义:18C50S 二、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新古典主义 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思潮。 1、背景: 2、特征: (1)借助古典的建筑语汇来表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在建筑中,追求雄伟、宏大、较少神学气息。 (2)摒弃了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特别是横三竖五的构图法,作品较接近于希腊罗马的原貌。(3)在古典继承上,法国较多借鉴了拉丁古典,英国、德国则较多借鉴了希腊古典,美国则均有借鉴 (4)注重理性与科学性,民主与科学 3、作品: 罗马复兴: (1)巴黎万神庙(法1755~1792) ·苏夫洛设计,高71m ·希腊十字 + 坦比衰多 + 门厅,纯净、清灵 (2)星形广场凯旋门(法) ·第度凯旋门的翻版 ·49.4m×44m (3)美国国会大厦 ·渥尔特设计 ·型制:万神庙 + 坦比衰多 希腊复兴: (4)英国爱丁堡中学(英) ·布局:雅典卫城翻版 (5)大英博物馆(英)

·型制:单层爱奥尼柱廊、山花 (6)柏林宫廷剧院(德) ·辛克尔设计 ·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严格对称 (7)柏林勃兰登堡门(德) ·型制:雅典卫城山门 + 罗马式女儿墙 三、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思潮,在文学和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但对建筑影响较小。 1、背景 对产业革命后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不满。 2、发展过程 以英国为主,分两个阶段: (1)先浪漫主义时期18C50S-19C30S (2)浪漫主义时期 3、特征 (1)夸大艺术创作中主观情感的作用 (2)重视继承中世纪传统,借用中世纪的城堡、哥特建筑语汇,所以也称哥特复兴。 口号:回到中世纪 (3)强调回归自然 口号:回归自然 (4)建筑形式上,尽量延长与现实的距离,除借用中世纪语汇,还广泛吸收东方(中国、伊斯兰、印度)的建筑形式。 4、作品 (1)英国国会大厦——西敏宫 1836-1868 ·穿着浪漫主义外衣的古典主义建筑 (2)布赖顿皇家别墅 1818-1821 ·吸收了印度伊斯兰建筑语汇 四、折衷主义(Eclecticism)集仿主义 19世纪20年代起,在欧美盛行一种建筑思潮。以西欧为主,北美及殖民地也有影响。 巴黎美院:折衷主义的核心 1、起源: (1)资本主义商业规律的体现 (2)在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之间进行调和 2、特征: (1)选择各种体系而形成一种复合思想体系; 将各种传统建筑形式按古典建筑原则拼揍组合,以立面翻新,满足广告的标新立异。(2)“没有理由从过去的式样中选取一种而排斥其他”; (3)在建筑表现形式上, 窗户形式多样组合, 装饰体系不受限制,过分强调装饰, 自由与构图的随意性,不注重风格,仅注重“有意义的形式”。 3、作品: (1)巴黎歌剧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