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课件

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课件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竞争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测试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是从知识结构图入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本章所学知识点。组内,通过“生教生”的方法展开例题的学习,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组间,通过竞赛的形式做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复习思考;课堂小结;博弈竞技;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2)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 (抽到数字9)= ; (2) P (抽到两位数)= ; (3) P (抽到的数大于6)= ,P (抽到的数字小于6)= ; (4) P (抽到奇数)= ,P (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 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回顾与思考》优质课教学设计0.doc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学科教研组长主备人李博课型复习课第_8_课时课题第二章实数(复习) 1. 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估算、实数、二次根 学习 式及其相关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计算; 目标 2. 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 学习熟练掌握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估算、实数、二次根 式及其相关概念。 重点 学习 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 难点 教法教学 开放导学法班班通 学法准备 1. 下列说法:(1)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2)有限小数都是 达成目标有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无限小数都是无理 数。其中正确的的有()。 A.(1)(2) B.(1)(3) C.(2)(3) D.(2)(4) 2. 已知X - 3 +(4-Y) + 2X Y 3Z 的值为。 2 X 3. 已知Y= X 2+ 2 X -3 ,求Y 的值为。 4. 已知:5+ 11的小数部分是a,5- 11的小数部分是b。 (1)a+b的值; (2)a-b 的值。 5. 已知a =5, b =7,且a b =a+b,则a-b 的值为() 2 A.2 或12 B.2 或-12 C.-2 或12 D.-2 或-12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 (1)零是最小的实数(2)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 (3)比 2 小的数只有1,0 (4)数轴上每个点都表示一

个有理数

A.3 B.2 C.1 D.0 7. 下列二次根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评价 1 7 样题 A. 14 B. 8 C. 2 D. 4 8. 若3m 1有意义,则m能取的最小整数值是() A.m=0 B.m=1 C.m=2 D.m=3 评价 设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目标一。(目标达成率95%)通过评价样题完成目标二。(目标达成率90%) 学习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一:有理数、无理数概念:

实数复习课重难点(学习分享)

实数复习课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第二章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实数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

2 2 2 3 3 0) x a x a x a x a x x a a x x a x a x a x a x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实数分类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数叫做的平方根平方根表示:若,则 算术平方根:若,则的算术平方根为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数叫做的立方根立方根 表示:若,则 实数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 2 3 (0) 0,0) 0,0) a a a a a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重要性质 实数的性质应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知识点填空: (1)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 ?? ? ?? ? ?? ? ? ? ?? ?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实数分类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

回顾与反思

第二章回顾与反思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 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

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四、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四则运算、化简。 五、教学难点 1.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 2.实数的混合运算。 3.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典例精析;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知识框图展示。 第二环节典例精析 (一)实数的相关概念 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3 3.14159265π-1,2 (,3.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各数逐次加1) 设计说明:此题考查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这是有理数的判断方法.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这是无理数的判断方法.而无限不循环小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开方开不尽的方根;②含π的数;③是无限小数且不循环.在 判断时还应注意,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而不是根据数的形式,如此题中的

(滕州市北辛中学宗明星)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枣庄市九年级数学教案 课 题:第六章 回顾与思考 课 型:复习课 授课人: 滕州市北辛中学 宗明星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第二节课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完成课前复习.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2.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再自我回忆和总结出实验频率与理论概 率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采用“自主回顾反思-—例题及时精析--合作讨论竞学”型教学模式. 本节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同时,到本章为止,学生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概率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有关概率的知识框架图.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一份小结,谈谈学习本章或整个概率有关知识后的收获以及自己的困惑和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还可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然后再进行班级的交流与汇报.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自制课件. 学生提前做完课本上的复习题,并制作本章知识结构图表,准备课上直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典例精析,形成认知体系 Ⅰ.自主回顾反思. 师: 这节课我们要对“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进行复习,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四个问题: 【问题1】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21,这是否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吗? 生:不一定发生. 师: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 生: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2 1,是指当实验次数很大时,这个事件的出现的频率会稳定在它的理论概率附近.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在前面做过的大量实验中发现,实验频率并不一定等于理论 概率,虽然多次实验的频率逐渐稳定于其理论概率,但也可能无论做多少次实验,实验

第二章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第七课时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与命题的构成;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概念; (3)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掌握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地“做数学”,特别是培养有条理的想象和探索能力,从而做到强化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各知识点,并能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证明的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 1、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分别是什么?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4、与三角形的外角相关有哪些性质? 5、证明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 ????????????????????????????? ????? ? ? ??????????????????????结论题设部分条件结构反例假命题公理外角推论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性质判定平行线应用证明推论定理真命题分类命题证明)()(

第二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向雷锋同志学习;(3)对顶角相等;(4)花儿在春天开放;(4)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写出条件与结论,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同角的补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若|a |=|b |,则a =b . 3、 如图,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 4. 用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成四边形,则此四边形一定是_____。 5. 如图所示,△ABC 中,∠ACD=115°,∠B=55°, 则∠A= , ∠ACB= 6. △ABC 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3∶4∶5,则它的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 _____. 7. 已知,如图,AB ∥CD ,若∠ABE =130°, ∠CDE =152°,则∠ BED =__________. 1 A B C D E F 2 3 A B C D A B C D E F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7题图 第三环节 想一想 活动内容: 1、已知,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 ∥b 。 求证:∠1+∠2=180° 证明:∵a ∥b (已知) ∴∠1+∠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2(对顶角相等) ∴∠1+∠2=180°(等量代换)

中考数学第1讲 实数(含答案)

第1讲 实数 【回顾与思考】 (1)实数的有关概念 { } ????????????????????? ??????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①实数: 和 统称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有理数: 和 的统称.任何一个有绿树都可以写成分数p q 的形式,其中p 和q 是整数且最大公约数是1。 ③无理数:无限 叫无理数,常见的有三类:① ;② ;③ ; ④对实数进行分类,应先 ,后 。 (2)数轴: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 ).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 对称. (4)绝对值 ①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 的距离。 ??? ??<-=>=)0() 0(0) 0(||a a a a a a

②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零的绝对值是 。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 (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 倒数. (6)平方根:如果 ,即 ,那么这个数x 叫做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 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 ;负数 平方根。 (7)算术平方根:如果 ,即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 平方根,即x a =;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00=。 (8)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 =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 (9)科学计数法:用 的方法叫科学计数法,若N 是大于10的整数,记成N=a n 10?,其中1≤a<10,n= ;若0

《与人为善》课件

《与人为善》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善良是无私的,要是非分明,要见诸行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榜样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懂得什么是与人为善的品德,懂得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无私和博大的,要是非分明并见诸行动。 三、教学难点: 善良特征中无私、博大如何理解?二者联系与区别,与人为善何来幸福感。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视频欣赏:《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

结论:1、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过渡:一颗善良的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呢?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材料: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设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 结论1:善良之心应该是无私的。 探究二:材料:阅读课本P50页社会风景一只手套 小组讨论: ①你怎样理解女老板态度的转变? ②阅读以上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②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以前概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理论概率与实验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几个现实生活模型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实验估算方法和涉及两步及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理论概率计算的又一种方法——列表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对所学知识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感性的认识有了理性的认识,尤其是对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创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到本章为止,学生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概率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任务是在本章知识讲完后,需要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概 率与频率的关系;能进一步体会应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事件的概率;归纳总结 求概率的一般方法;合理运用概率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 2.使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和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2. 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教学难点 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入,复习旧知;第二环节: 重点知识回顾,建立知识架构;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复习旧知 活动内容:把本章知识习题化,从而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引入新课,同时对全章知识的系统回顾提供了铺垫. 活动过程:给出两个问题 1?一个暗箱里装有10个黑球,8个白球,12个红球,每个球出颜色外都相 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A)1 (B) 1( 015 (D) 11 2.在数字节120 011 220 010 210 210 210 210 210 200 中,0 出现的频数与频率分别是 (12 和40% 活动效果:学生通过对本环节设计问题的解答,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第二环节:重点知识回顾,建立知识架构 活动内容: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回顾: 1.什么叫概率与频率?二者的关系如何? 1 2.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这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 2 发生吗? 3.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那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4.你一共学会了几种求概率的方法?的讨论,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单元知识架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1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课前导读——评价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复习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复习课本155---180页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 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6.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 (1)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 (2)了解一批西瓜是否甜;() (3)了解你们班同学是否喜欢科普类书籍。() 7.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 (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佩戴眼镜; (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查; (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进行调查。 小组评价_______自我评价______

二.点对点突破训练 名同学;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课外拓展——评价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组名_______ 1.为了了解五一黄金周汽车站的客流量,现抽取了其中3天的客流量.在这次调查中,采用的调查方式是,其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 2.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A .调查我市中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 B.调查某班学生对“五个重庆”的知晓率. C.调查一架“歼20”隐形战机各零部件的质量 D.调查广州亚运会100米决赛参赛运动员兴奋剂的使用情况 3.(2012台州)要反映台州市某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频数直方图 D.折线统计图 4.为纪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举行了“首义精神耀千秋”的知识竞赛.根据竞赛成绩(得分为整数,满分为100分)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该班的学生人数; (2)若成绩不少于80分为优秀,且该班有3名学生的成绩 为80分,则学生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 (3)若该班超过82分的学生有22人,则学生成绩的中位数 可能是多少分? 5.某校共有三个年级,各年级人数分别是七年级600人、八年级540人、九年级565人.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在全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若学生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则称其为“低碳族”;否则,称其为“非低碳族”.经过统计,将全校的“低碳族”人数按年级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1)根据图①、图②,计算八年级的“低碳族”人数,并补全下面两个统计图;(2)小丽依据图①、图②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认为,与其它两个年级相比,九年级的“低碳族”人数在本年级全体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你认为小丽的判断正 确吗?说明理由. 教师评价___________.

回顾与思考

回顾与思考(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并逐步积累研究一般函数性质的经验; 3.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知识要点和重要方法的回顾、总结 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的回顾、总结 提出下列问题: 1.你在哪些情况下见到过抛物线的“身影”?用语言或图来进行描述. 2.你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与同伴交流. 3.小结一下作二次函数图象的方法. 4.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性质?如何确定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请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5.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何更恰当或更有效地利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表格和图象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方程ax 2+bx+c=0的根之间的关系. 重要方法的回顾、总结 提出下列问题: 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你应该学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用配方法和公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简单的综合运用。 第二环节 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内容: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点 (一)形如2y ax =(a ≠0) 的二次函数 (二)形如2y ax k =+(a ≠0) 的二次函数 (三)形如2()y a x h =-( a ≠0 ) 的二次函数 (四) 形如2()y a x h k =-+(a ≠0) 的二次函数 (五)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和性质

名师导学案: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_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本章思维导图的过程,构建本章知识框架,从而对本章知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刻画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意义,会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3.通过举例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真题再现,能从统计图中提取数据,并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复习 活动内容: 1.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记录,每一个问题确定中心发言人,时间5分钟) 问题1:你比较喜欢哪个思维导图,理由是什么?还能进一步完善吗? 问题2: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是什么? 问题3: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问题4: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第二环节:应用举例巩固训练 结合评分细则分析,比赛时比较重视第④条,音乐老师想知道年级合唱的整体水平情况,做了如下分析: (1)对第④条的12个班级的得分情况做了如下统计: 填空:这12 个班级的第④条得分情况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2)以下是十位评委对咱们班的打分情况: 5 8.8 9 8 8.5 8.2 10 8.5 8.5 7 计算平均得分时,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3)其中1班和2班分数并列,老师对两个班的所有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从两个班级的整体情况上来看,哪个班级今年排名可能会更靠前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1)(2)(3)的分析,你对我们班接下来的合唱比赛的训练能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吗?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实数回顾思考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1 0 2 3 4 N M Q P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回顾思考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3.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7, 0.32, 1 3 ,0,8,1 2 ,3125,π,0.1010010001… 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 ③负实数集合{… } 三、实数和_____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4. 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5的点可能是() A.点P B.点Q C.点M D.点N 5. 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B与点C关于点A对称,A、B两点对应的实数是3和-1,则点C所对应的实 数是() A. 1+3 B. 2+3 C. 23-1 D. 23+1 四、算术平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x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_____平方根. 开平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开平方. 平方根的性质:(1)()2a=____,(2)2a= ? ? ? ? ? < = > = )0 ___( )0 ( ___ )0 ( ___ | | a a a a 6.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 B.2 C.2 ± D.2 课题§第二章回顾思考主备审阅八年级数学组时间课型复习授课教师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9的平方根是±3 B .81的平方根是±9 C .1=±1 D .5-是5的平方根的相反数 8. 若2(3)3a a -=-,则a 与3的大小关系是 9. 已知331x x y -+-+=,则x y +的算术平方根是 . 五、立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的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___数;0的立方 根是___;负数的立方根是___数. 开立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开立方. 立方根的性质:(1)()33a =_____,(2)33a =____.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1的算术平方根是1 ② 127的立方根是13 ± ③-81没有立方根 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1.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之和是 ( ) A. 0 B. -6 C. 0或-6 D. 6 六、实数的性质 12. 21-的绝对值是______,38-的相反数是_____.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课题6.6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1、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点内容的归纳 (1)函数的概念。 (2)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一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 (4)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各有什么特征。 (5)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6)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5、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图:

2、知识点回顾 (1)函数的概念及举例。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联系。 (3)函数图象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怎样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A、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y=kx+b,b≠0) ①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和两坐标轴相交,它是一条直线。 ②一次函数图象中 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③作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时,一般找(0,b)和(-b/k,0)两点,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一般找(0,0)和(1,k)两点。 (二)例题讲解 1、下面有三个关系式和三个图象,哪一个关系式与哪一个图象能够表示同一个一次函数? (1)y=1-x2;(2)a+b=3,(3)s=2t 2、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 (1)根据下表写出函数表达式; (2)补全下表 3、作出函数y=1-x的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x值的增加,y值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5.4回顾与思考

§5.4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3、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4、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5、会画坐标系,描述、连线、看图。 6、理解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关系。 2、在现实情境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 置写出它的坐标。 4、通过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 作交流意识。 5、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本章内容的小结与复习,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及相互 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结本章知识的网络结 构:(如右图) 二、回忆主要知识点: 1、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 式方法?举例说明。 『生』:电影院例找座位。(需 要确定排号与座位号两个数据) 在地图上确定某个城市(需 要经度与纬度)

找家庭地址(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几号四个数据) 因此确定位置的方式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什么方法,数据的个数也会因问题的不同而变化。确定物体的位置时数据不能少于两个。 【小结】一般地,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在空间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数据。 2、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给定点的坐标,以及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反过来,过x轴上的点a作x轴的垂线,过y轴上的点b作y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横坐标相同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O;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O;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连接这两点的线段或直线平行于y轴;若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连接这两点的线段或直线平行于x轴。 做书P146页的第5题。 4、已知某一图形,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5、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某些点,并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图形,当这些点的坐标发生变化时,图形应怎样变化? 做书P146页的第6题。 三、课堂练习 书P147页 B组第4题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重点复习归纳了本章内容中的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于各知识点的熟练综合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 书复习题(除A组5、6 B组4题外) 教后感:在现实情境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关系。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选自八上第二章)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南校区周波 一、教材分析 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域的每一次扩充,都标志着数学的巨大飞跃,数的教学更是建立数学大厦的基石。 《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主要有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实数及其相关概念、运算等内容。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初中阶段数系扩充的最后一个阶段,本章之前数及运算内容都是在有理数的范围进行,学习本章之后,将在实数范围内研究数及其运算等问题。 有了实数,才能完整地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某些特殊的高次方程和无理方程以及某些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研究函数才有了可能。所以学好实数对后续内容学习有重大意义。初中阶段是由数向形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解决不好数的理解问题,就难以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大厦。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 从能力上看,学生以前经历过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系扩充的学习经验,感受到数系扩充是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作为复习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充,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更深刻,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握的更灵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