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高

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

样化,高等教育的形式

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

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

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

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的

教育目的,体现了高等

教育的政治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

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

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

第二次是将书写文字

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

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

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

据;第四次是电子计算

机的广泛应用。(总结

为学校、文字、文本、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

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

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经

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

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

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现

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

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2)发展科学是现代

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

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1、高等教育与文化的

关系。

答:1、文化与高等教

育关系之间有紧密联

系。文化是高等教育的

重要资源,高等教育应

该有文化的性格,尤其

在文化处于边缘化、荒

漠化的今天,更应该加

重高等教育与文化的联系。(添加的内容)

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

的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无论是教育政策的

制定,教育制度的建

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

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

的制约。

2、在本质上,教育目

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

的。

3、从教育目的与高等

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我国对教育目的有

明确的规定,即“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

人”,高等教育目的可

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

级专门人才”。

5、高等教育目的是对

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

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

象的要求,而高等学校

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

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

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

确的要求。

6、高等教育目的的作

用:导向作用、调控作

用、评价作用、激励作

用。★

7、制定培养目标应确

定的几个关系:德与

才,身与心,专业素质

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全

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唯一办法。★

10、全面发展的教育

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德育是全面发展的方向与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11、全面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二、简答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实施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社

会实践相结合。

2、高等学校智育的主

要任务是:★

1)通过普通科学文

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

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

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

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

野。

2)通过专业知识教

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

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

门理论知识。

3)在普通科学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

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

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

业技能。

4)在掌握知识和技

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

力。

5)在掌握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

世界观、事实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

作风。

3、美育的重要性:★

高校美育是通过

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

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

是渗透与其他学科教

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

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

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

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

结构的活动。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

个理论问题(重点)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根据价值选择可分

为社会本位与个人本

位,根据培养模式可分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根据政策取向可分为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2、个人本位价值观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3、纽曼提出了人文教育思想。

赫钦斯弘扬自由教育。

4、社会本位论代表:柏拉图及其“理想国”,《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有学”,明确可定了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

5、杜威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

的价值协调起来”,代

表作《民主主义与教

育》。

6、专才教育是指培养

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

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

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

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

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

的训练。

7、马丁*特罗提出:当

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

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

的15%时,高等教育发

展属于英才教育阶段;

当该比例达到

15%-50%时,属于大众

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

等教育阶段。

8、以公立高等教育系

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

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

展为主的日本模式。

9、英才阶段向大众化

转变的两种模式:美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

模式。

10、瑞典教育家胡森

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

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

目标(结果)三个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

11、高等教育平等作

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

括三方面:进入高等学

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

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

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12、我国高等教育政

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

先,兼顾平等”。

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解释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2、社会本位论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合理性: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与社会的联系。

片面性:①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型,抑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②容易

导致一种误解,社会需

要的都要适应,

③容易

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

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

利益,

④容易

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

杀。

3、个人本位论的合理

性与片面性

合理性:①尊重

人性

②丰富

了对个人潜能及其价

值的认识

③突出

了个体创造力

片面性:①导致

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

个体需要无所适从

②导致

教育中的极端个体主

义、自由化倾向

③导致

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4、通才教育的特征:

①传授的知识侧

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

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

多样性和灵活性

5、通才教育和专才教

育的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

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

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

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

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

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

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

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6、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1)“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

2)“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目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三、论述题

1、我国高等教育大中

华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

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

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

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

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

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

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

教育体系。

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学制包括:有

哪些类型的学校,这些

学校有谁来主办和管

理,学校的性质和任

务,实际的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

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2、德国教育家

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

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

确立了现代学位制度。

3、授予学位的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

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提出;

学位授予权力

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

学位评定委员会。

4、各国招生制度

主要由以下类型:统一

的入学考试形式,由高

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

的形式,统一考试和单

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5、教师职务设置

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

岗,因事设岗。★

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7、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四个基本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

8、高校教师的聘任,有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9、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

二、简答题

1、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意大利。 2)单一公立

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代表:法国。

3)多重公立

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代表:澳大利亚、加拿

大、德国。

4)私立和公

立系统,多重管理部

门。代表:日本、美国。

2、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进一步完

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

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

制。

2)政府将从政

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

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

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

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

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

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

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

的就业心理准备。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1984年以来,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党

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

2、高等学校的管

理模式:欧洲大陆模式

(以学术权力为主,德

国),美国模式(以行

政权力为主),英国模

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

力相对平衡)。★

3、我国高校改革

重点:注重学术管理和

行政管理的分离。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美国; 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德、日、英。

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校级职能部

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

构、人员,提高办事效

率;

3)加大改革力

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

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

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

等人事制度的改革;

4)实行高校后

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

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

构、教材结构、队伍结

构。

2、影响高等教育结

构的因素:经济因素

(决定性因素),文化、

传统因素,科学、技术

因素,教育因素。

3、高等教育的层次

结构,又称水平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

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

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

及其相互关系。

4、影响高等教育宏

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

素:学术的因素;体制

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

的因素。

5、高等教育应实行

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

模、结构、质量、效益”

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二、简答题

1、我国高等教育结

构的状况:

1)层次结构;指

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

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

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3)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4)能级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最早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2.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

中的两个主要角色。

二、多项选择题

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

要有:

(1)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即教书育人。

(2)开展科学研究。

(3)为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

点:

(1)高校教师劳动的

复杂性

DX:主要表现为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

差异性

(2)高教师劳动的创

造性

DX:主要表现为

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研

究活动过程中

(3)高校教师劳动的

个体性和群体性

主要表现为教师

个体教学与教研活动

的性对独立性,与不同

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

以及任务分工上的协

作性,两者兼存在对立

统一的关系。

(4)教师劳动的示范

性(老师补充)

3.关于孔子的五个相

关点(老师补充):

(1)教育对象:有教

无类

(2)教育目的:学为

君子,学而优则仕

(3)教育内容:六经、

六礼

(4)教育功能:社会

功能、个人功能

(5)教育原则:

1>学思结合

2>巩固原则:温故而知新

3>启发性原则

4>知行合一

4.高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

DX:指教师队伍内部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

(2)学历结构

DX:指教师队伍中所有教师的最后学历构成状况。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

DX:指教师队伍中归属不同学科、专业的比例状况。

5.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DX/TK: (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

工作关系和组织

关系

(2)心理学意义上的

高校师生关系

认知关系和情感

关系

(3)伦理学意义上的

高校师生关系

道德义务的关系

6.教师的权威来自识、

品行和才能.

三、简答

1.高校学生的情感发

展特征:

(1)高校学生的情感

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

会化;

(2)高校学生情感活

动的强度大,不够稳定,

情感的两极性变现比

较突出;

(3)高校学生情感在

表现性形式上不断间

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

更长.

2

基本社会特征JD/MX:

(1)感受时代精神的

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

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

(4)内部结构层次的

复杂性

3.高校师生关系的主

要特点:

(1)第一,在社会学

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

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

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

明显增强.

(2)第二,在心理学、

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性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4.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1)加强师生关系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荣学生的不同观点.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补充):

(1)加强师生关系间

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

,

以学识、品

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

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荣学生的不同观点.

(4)要求学生正确认

识自己,正确认识教

师;

(5)家庭、学校、社

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

建立尊师重教的社会

风气.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

专业的出现

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

前提

二、填空题

1.狭义的专业是指高

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

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的基本教育单

位.TK/DX

三、简答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设置与调节的基本

要求:(还没考过)

(1)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

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2)适应现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更新、改造原有专业,

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

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

(3)符合高等人才成

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

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

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

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

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

整的具体做法:(考过)

在适应当前我国从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

(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

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

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基本要求

: (1)

未来社会要求人

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

神和道德风貌;

(2)未来社会要求人

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

能力结构;

(3)未来社会要求人

才具有现代意识;

(4)未来社会要求人

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

作精神.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

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

点)

一、填空题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

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

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

径.TK/DX

2.高校教学是学校教

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同

时又是学校教学过程

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

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

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

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

渡阶段.TK/DX

二、多项选择题

特点:

(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

(3)学习的探索性增

三、简答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

本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

化;

(2)促进学生能力的

发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JD:要求教师应做到:(上一年JD)

1>不断专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JD:要求教师应注意:(LS考过两次)

1>第一,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

认识能力都积极地调

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

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2>第二,在教学

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

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第三,经常组

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

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

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

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

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

力.

4>第四,改变目

前的考试方式,要注意

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

学、动手等方面能力的

发展.

(3)教师主导作用与

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

JD:要求教

师:(LS考过一次)

教师的主导作

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

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

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

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

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

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

主动性精密结合起来:

1>充分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

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

进行有效的组织;

2>善于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激励学生学习

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JD;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JD考过一次)

1>第一,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反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2>第二,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

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

特点的智力结构.

4>第四,利用选

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

野.

5>第五,帮助学

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

生.

(5)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3.教学原则体系的最

优化:

(1)教书与育人相一

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

力相统一两原则是为

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

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

务而提出的原则,忽略

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就

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片

面发展,影响人才的质

量.

(2)教师引导和学生

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

和注重个人相结合两

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

参与教学过程全部成

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

的,这两条原则不仅要

求教师有教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要有学的主

动;不仅要求有特殊学

生的积极性,而且要求

有一般学生的积极性.

(3)掌握一般理论与

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

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

活动始终的原则,理论

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

际知识要上升到理论,

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

过程,学生的认识逐渐

深化.

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课程的测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有否明确

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

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

性课程。

6、高校专业教学计划

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

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

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7、教学计划的主要组

织部分是课程设置。

8、教学大纲是以系统

和连贯的形式,按章

节、课程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

学指导文件。

9、教材,也称教科书,

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

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

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

具体化。

10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

本途径。(DX/TK)

11、系是学校组织专业

教学的基本单位。(专

业是教育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1、隐性课程:(老师补

充)

(1)隐性课程结构:

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

关系、校园文化及其教

师本人的言行举止、仪

容仪表

(2)隐性课程作用

对象:学生学习态度和

价值观的形成。

(3)隐性课程作用

方式:潜移默化、强有

力却持久。

三、填空

1

是课程建设的

核心。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

一、单项选择题

1、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2、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3、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4、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

5、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DX/TK)

6、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

(DX/TK)

7、形成性评价是通过

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

学过程进行中(如:期

中考试)所存在的问

题。

8、总结性评价是在教

育活动发生后(如:期

末考试)关于教育效果

的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

1、高校的教学活动主

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

的教学、实习、科研和

毕业设计(论文)等几

个环节组成。

2、撰写毕业论文的步

骤与方法:

(1)选择课题,确

定题目

(2)查阅文献,收

集资料

(3)全面思考,拟

定提纲

(4)撰写初稿,修

改定稿

(5)论文答辩,评

审质量

3、学年制的特点有:

(1)有利于提高教

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容易管理,有

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

稳定

4、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1)允许学生选修课

(2)有利于充分调动

教师的积极性

(3)跨系、跨专业选

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

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

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

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

5、大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常考)

第一类是指教师和学生主要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发、讨论法等;

第二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6、对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则作如下分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现代:计算机、以学生为中心)

7、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水

平、课程评价以及学生

学业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个层面。

8、教师教学活动的评

价准则包括:教学素

质、教学思想、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

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

实际效果。

三、简答

1、备课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钻研教学

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

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

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

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

章节的重点、难点。

(2)其次,教师要注

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

关材料,了解本学科、

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最后,教师要在

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

构、理解能力,进行备

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2、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

则:(去年JD)

(1)教育性原则:

(DX)要善于鼓励学生

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

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

的研究成果。

(2)科学性原则:

要教育学生按照辩证

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

究,观察、分析和解决

问题。

(3)因材施教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

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强,(局限:)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3、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D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报告《学会生存》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

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

合。

4、教学模式对高等教

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

响:

(1)有利于提高教

学的质量、效率;

(2)有利于扩大教

育规模;

(3)能适应学生的

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

施教。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多项选择题

1、高等学校科研应遵

循的原则:(了解)

(1)社会经济效益与

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

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

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

究关系的原则;

(3)科研与教学相互

促进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

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

的原则;

(5)支持青年研究人

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

化和推广的原则;

2、教育科研方法论原

则: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意理论的层

次性

(3)加强综合研究

二、简答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的地位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

是高等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2)科研是提高教师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DX

(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三、论述

1、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去年LS)

(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

有利于科学技术

领域的相互渗透,

宜进行重大、综合

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

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高校是开展基础

研究的重要基地。

(4)信息资源丰富,

信息系统发达,

能比较快地掌

握和集中各种

有关科技发展

的新动向和经

济建设对科技

需求的信息。

(5)重视教育科学的

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

的特色之一。

第十三章大学生社会

实践活动及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学计划内

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

学校教务处组织

(DX/TK)

2、教学外社会实践一

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

等社团发起、组织。

3

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

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几种主要的社会实

践活动:(常见)

(1)军事训练(2)专

业实习(3)生产劳动

(4)社会调查(5)智

力扶贫(6)参观考察

三、简答

1

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

的作用:

(1)促进知识的转

化和知识的拓展;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管理经济学重点

1、管理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与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与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与行为。 3、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就是以企业与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就是多样的,利润不过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就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与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就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就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就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就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就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微观经济学分析与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就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就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与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就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 (四)关于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就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就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就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就是选择,就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 (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就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就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她其她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与。(企业价值就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以社会为基础 二、法对社会的调整 【真题示例】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

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1/7,单选)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分析】埃利希的这句话表明法律是要以社会为基础的,并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社会的产物。选项A、B、C 都是正确的。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的说法太过绝对。选项D错误。 二、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科学技术

【真题示例】 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1/6,单选)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分析】法律与科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为立法提出了新问题,为司法提供了新技术,科技促进法律观念的更新,促使法律方法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变化并不能直接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 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识记+计算(外+内) 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 +计算 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P3 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 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 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P4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P5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 需求 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3 识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价格↑→需求量↓) 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需求量↑) 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 ④消费者的爱好 ⑤广告费用 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P15 识记 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P16 识记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识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P16 识记 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P16 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P16 供给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8 识记 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P20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doc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 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 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 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 =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 =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 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 系的表达式,或 QD=f (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 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 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 格之间的关系。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01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绪论:一?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同:前者与后者都是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异:(1 )后者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前者则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2)后者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的,而前者则认为实现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 业价值的最大化(3)后者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前者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对 有关数据进行预测和估计,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 二、管经的理论和支柱 主要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管经的决策准则 1、企业目标:企业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2、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一一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 息。(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一一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3)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一一零。(4)机器原来生产A,可得利润X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可得到的利润X元。(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一一按市价计算。(6)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7) 机器设备折旧一一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3、经济利润的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4、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 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的现值之和。 6、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 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 税的根据等。 7、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二、执法 1.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司法考试采用狭义说,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的活动。一般所说的执法指狭义的执法。 2.执法的特点:

3.执法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不得越权执法、滥用权力或违反程序。 (2)讲求效能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在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的前提下,要端正执法态度、完善办事流程,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3)公平合理原则。 公平合理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 三、司法 1.司法又叫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

活动。 2.司法的原则: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等原则,具体内容参照《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部分的相关内容。【真题示例】

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2007/1/54,多选)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分析】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具体纠纷进行认定和裁决的专门性活动,而外部行政行为属于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因此,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选项AC正确。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它包括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特别情况下还包括习惯、政策等。在当代中国,司法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也就是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合法性即法律效果,合理性即社会效果。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四、守法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最新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需求 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 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就会增加。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提高,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正比关系。 3、相关产品的价格。相关产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替代品之间成正比关系。互补品,产品的价格上升,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互补品之间成反比关系。 4、消费者的爱好。 5、广告费。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 需求量就是影响它的诸因素的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x = f(Px , Py , T , I , E , A , …) Q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 Px,为某产品的价格; Py,为替代品(或者互补品)的价格; T,为消费者的爱好; 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为对价格的期望; A,为广告费。 题【例1-1】,略,重点,p15

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假设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 f(p)。 见【图1-1】,p15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企业需求曲线,表示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为什么?这是因为: 1)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一个买到更多的东西; 2)原来因为价格贵买不起的消费者,也来买了; 3)过去因为价贵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现在因为降价也来买了。 所以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同样道理,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个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维持不动,这时,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了位移,这种变动就称为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正比关系。 2、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的价格既定,成本越高,利润越少,从而企业的供给量也就减少。反比关系。 3、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价格看涨,就会多生产。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Qs = f(P , C , E , …)

法理学重点整理

法理学重点整理 1.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了解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本书观点) 2.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有哪几种) 3.法理学的性质 4.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三次飞跃,重点是第三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6.法的基本特征 7.法的作用及其分类(学会区分法的作用的分类,重点法的规范作用) 8.法的局限性 9.法的定义(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10.法的渊源的内涵及类别(注意区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和习惯) 11.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2.法的分类(了解划分方法,注意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位阶) 13.法的效力范围(掌握法的对象效力遵循的原则;法的时间效力中最重要的是法的溯及力及原则;了解法的空间效力) 14.法的效力冲突及处理原则 15.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16.法律部门的概念及特点 17.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已经形成了,注意和法治体系不要混淆;了解当前九个主要法律部门) 19.法律概念的分类 20.法律规则(了解三要素说、二要素说,重点法律规则的三大特点) 21.法律规则的分类 22.法律原则的概念及作用(了解) 2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4.法律原则的分类(了解) 25.法律原则的适用

26.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P131页) 27.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重点应有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与义务;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关系,重点是权利本位的四个法律特征) 29.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0.法律行为的结构(了解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含哪些) 31.法律行为的分类(了解即可,注意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主行为与从行为) 32.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3.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有哪几种分类,重点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4.法律关系的主体(了解有哪几种) 35.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重点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6.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及种类 37.法律规范的概念 38.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注意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的概念 40.法律责任的构成 41.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即可) 42.法律责任的原则概念及种类 4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规则原则 44.法律责任的承担(了解有哪些方式,注意违宪制裁) 45.法律责任减轻的情形 46.法律责任免除的条件和方式 47.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48.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49.法的历史类型(了解有哪几种) 50.法律演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HND-Economics-2-The-World-Economy世界经济学报告[1]

Economics 2: The World Economy

Content Introduction----------------------------------------------------------------3 Section 1: International Trade Three gains from trading internationally---------------------------------------3 Free Trade--------------------------------------------------------------------------3 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3 Protectionism----------------------------------------------------------------------4 Barriers to trade-------------------------------------------------------------------4 WTO and EU----------------------------------------------------------------------5 Section 2: International Financ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General trends in UK Trade----------------------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14 Single Currency------------------------------------------------------------------15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 of the Euro-----------------------------15 Section 3: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Characteristics of a LDC--------------------------------------------------------16 Current issues that face LDCs--------------------------------------------------16 The impacts of multinationals on LDCs and NICs--------------------------16 Conclusion-----------------------------------------------------------------16 References------------------------------------------------------------------17

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①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基本,本书所讲);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 2.技术经济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求如何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机制,为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树立经济观点,建立经济意识,掌握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经济分析为经济决策服务)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未来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必须做到 ①正确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②要会作预测工作(对任何决策来说,预测都是关键问题,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化决策的重要工具);③要学会拟定多种替代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④要善于把定性分析(传统、经验型决策)和定量分析(科学化)结合起来。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 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这种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成为现金流量。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2.投资 狭义的投资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的借款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 ①建设投资 的构成 ) 存货—— ②流动资产 的构成短期投资 3.费用和成本 ①按经济用途和核算层次: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工资(直接对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人员的工资) 制造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生产成本费、修理费等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 及福利费、折旧费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其工资及福利、 折旧修理、差旅等 财务费用——筹集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利息净支出、银行手续费等 ②按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和表现形态(9种——技术经济分析常用): 外购材料(主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修理费;其他费用。 ③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