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

2012;Vol.46No.6经方纵横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六)

———睡眠障碍治验2则

薛蓓云1,李小荣

2

指导:黄煌

3

1.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江阴214400);2.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学术部(江苏南京210036);3.南京中医

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药疗法;医案;黄煌【中图分类号】R554+.6;R24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12)06-0022-02

Appreciation of two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by Huang hua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XUE Bei-yun 1,LI Xiao-rong 2

Instructor :HUANG Huang 3

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3.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sleep disorder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record ;Huang Huang

[作者简介]薛蓓云,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

睡眠障碍为中医科常见病症。黄煌老师从体质辨证入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知母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柴归汤、温经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疗效良好。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1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案

1.1

病案记录何某,女,

66岁。初诊日期:2011年4月25日。

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

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

上颚灼痛,

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患

者2003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

处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桂枝10g ,肉桂5g ,茯苓12g ,龙骨12g ,牡蛎12g ,制大黄5g ,干姜5g ,大枣20g ,栀子12g ,厚朴12g ,枳壳12g 。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近又出现口腔灼痛,

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制大黄5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干姜5g ,大枣20g 。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姜半夏10g ,茯苓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栀子15g ,黄芩5g ,枳壳10g ,连翘30g 。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

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柴胡12g ,黄芩6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茯苓12g ,桂枝12g ,制大黄6g ,龙骨12g ,牡蛎12g ,干姜6g ,大枣20g ,连翘30g 。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1.2辨治方法分析1.2.1

方证解析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

眠、上颚灼痛。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其上胸

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

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1.2.2类证鉴别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

·

22·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2012;Vol.46No.6

栀子厚朴汤均为常用的除烦调神良方,二者各有所长。前者常用于易出现气火郁热之焦虑闷胀病症的火半夏体质者,后者常用于柴胡体质而有抑郁倾向、伴有焦虑状态者。临床上焦虑性神经症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最为常见。因本案患者既有上颚灼痛、手足心热且易出汗、胸闷、尿热、口干苦及舌红、脉弦滑等郁火表现,又有体瘦、肤黄、多忧愁及腹肌紧硬、胁下按之不适等柴胡体质特征及抑郁倾向,故本案中两方皆有使用,但合方煎服可能影响药效,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安神效果较佳,夜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故二诊时予两方早晚分服。

1.2.3经验拓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黄师常用的调神安神方,主治以胸满、烦、惊为特征的疾病,是中医药中的精神神经镇静剂。适用本方的患者多有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且易失眠,常觉疲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证通常有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胸满是本汤证的辨证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剂的使用指征之一。关于胸满一症,除患者本身的主观表现外,也有客观的胸胁苦满征,即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胀痛不适甚或拒按[1]。

此外,黄师认为,八味除烦汤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对消除口腔内各种不适及异常感觉有卓效。

2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案

2.1病案记录章某,女,34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27日。

体貌:形瘦肤白,面白唇红,抑郁神情。

两年来,患者因家庭不和出现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时感背部酸痛,纳呆、便秘、尿频,易患感冒。曾有4次流产史、慢性胃炎病史,劳累易引发尿路感染。查体:唇红、舌红、咽喉暗红,剑突下有压痛。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4月3日):睡眠及精神好转,食欲大增;睡眠不佳辄有心慌,口干苦;月经量少,经期仅二三天;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有力。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15剂。

此后患者曾因胃脘不适及月经量少来诊,得知前方服后睡眠已正常,乃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间断服用,体力复常、经量增加,且感冒较以前易愈。

2.2辨治方法分析

2.2.1方证解析《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中“烦惊”、“谵语”等均为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此外,“胸满”、“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均为本方证的躯体症状。本案患者有失眠,为“烦惊”的形象表述;背部酸痛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再现。患者失眠而有舌红、咽喉暗红及剑突下压痛的体征,为栀子厚朴汤证“烦热而胸中窒”的表现,《伤寒论》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故采用两方合用增强疗效。

2.2.2类证鉴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八味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均适用于柴胡体质或柴胡、半夏兼夹体质者的精神心理病症,均有调畅气机、缓解心理压力的良效。但八味解郁汤证的躯体症状偏多,精神神经症状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轻微,患者情绪波动大而易生气发怒,常表现为全身乏力而伴见咽喉异物感、胸闷嗳气、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失调等咽-胸-脘-腹消化道症候群,即有四逆散体质的易紧张、血压偏低、手脚冰凉,又有半夏体质的性情敏感、易晕易呕的特点。

2.2.3经验拓展黄师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认为本方证之“胸满”还包括呼吸困难、叹息、气急、乳胀等症状;“烦”表现众多,包括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工作效能下降等;“惊”指惊恐担忧、坐立不安、噩梦易醒、心慌心悸、颈胸或脐腹部的搏动感;“小便不利”指尿频或尿不畅或尿等待,系紧张或劳累导致神经张力肌肉协调紊乱所致;“谵语”为精神障碍、情绪紧张;“一身尽重”既可以是意欲低下的自我评价和身体不适的自我感觉,也可以是行动迟缓或如木僵状、或反应迟钝的表现。

黄师将该方广泛应用于具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各系统疾病中,如失眠、抑郁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痴呆、脑梗死、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屡获佳效。

参考文献:

[1]黄煌.经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

编辑:刘芳

收稿日期:2011-11-15

·

32

·

经方医案

少阴证:同事一狼疮女患者,近期天冷口烦渴,唇干,多睡困乏,言“气力不够,如七八十岁老者”,头晕,肢厥,仅手心汗,腹满,大便时干时稀,舌上苔滑,阳脉微弱,阴脉弦紧,血压偏低,此真少阴证,慎勿妄治也,予四逆汤温之,数服而愈。 寒客少阴:忆某年堂姐夫春节间饮酒及饮食不节,咽喉遂肿痛,或予抗生素口服,或以清热利咽成药,屡治乏效,迁延日久,苦甚。余曰:“咽为少阴经络所过,此为寒客少阴也”,与半夏汤少少含咽,数服而愈。 上热下寒证:上周门诊,一罗姓白塞病患者前来开益赛普,翻其门诊病历,已用该药半年以上,因既往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数年乏效,故而改用益赛普。然自言疗效仍差,口腔溃疡严重,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苦不堪言,平素嗜饮,生活不规律。观其舌苔厚腻发黄,大便偏烂,为上热下寒,寒药或热药均不宜,唯寒热并用可一试,与甘草泻心汤,一周后复诊,溃疡已愈,颇喜,要求继续调理。更服一周,未发,遂予停药。半年后复诊仍无恙。 少阴口渴:近一周忙于抢救一消化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始呕吐频,干呕至胆汁出,自利,躁烦,嗜睡,昏,肢厥,唇口干燥,烦渴,饮水不解反吐,经抢救呕利渐止,精神转佳,仍厥逆,时燥烦,烦渴持续不能缓解。此属少阴证。论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予试以附子理中汤小勺频饮以防呕逆,孰料尽药后患者倍感腹温肢暖,口渴亦解。若非亲而验之,真不知参、附之神效! 水郁腹痛:忆读研期间,曾治一亲戚,产后缺乳,自以麦芽煎水服用,后腹痛甚,腹中水声如吼,无肢厥、心下悸、小便不利,数治终无效。此为麦芽寒水郁于腹中,故而得此疾,水去病自除。于仲景诸方中求之,此非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所能当,乃以大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之,二服诸苦霍然。有前医未曾治愈者,偶逢而询之:“病何以愈?”亲戚即以我方予之,阅后感慨:”此经方也!“ 桂枝加附子汤:一类风湿关节炎女患者,年近五十,怕风,汗多,覆以衣被,不敢去之,此病何以得之?某年夏父生病住院,其去看望,途中热甚汗多,至病房空调下久坐后既得之,此为荣卫不和,予桂枝加附子汤服之,当晚即感身暖舒畅,而翌日已能去衣揭被。 类桂枝证:本周出门诊时,一狼疮患者食用小店炒粉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周身不适,口渴,下利(臭秽),腹痛,苔白,脉促,此非太阳中风也,仲景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予大剂葛根芩连汤两付,翌日热退汗止,恶风消失,周身舒畅,唯腹痛明显,左下腹按之甚,续以桂枝加大黄汤而愈。 伤寒轻证:韶关的秋日忽凉忽热,昨日上半夜稍热,下半夜转凉,某赤身而卧竹席,遂稍感寒,晨起后头昏沉眩晕,身不适,微似有汗,为感冒轻证,午时予桂枝汤,小憩须臾,一身烘热,微汗而解。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邓某,我们风湿科一位狼疮患者,自诉便秘严重,一周方解一次,硬如羊屎,无恶臭,伴多关节烦痛,汗出,尤以胸背部为多,稍恶风,口苦明显,上腹顶胀,饭后尤甚,小便正常,苔白,脉细弱,予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服周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清晨皆有,上腹不适消失,自诉“消化功能已经正常”,喜来告我,我亦叹此方有良效。仲景于【伤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经方治疗失眠症

经方治疗失眠症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笔者(本文观点只代表原作者意见,此帖为转来,鄙人不懂。有什么问题和本版版主探讨。)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获得良效。 耳穴贴压结合足反射区点按治疗失眠100例.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 耳穴贴压结合足反射区点按治疗失眠100例 更新日期:2010-03-01 点击:旷秋和 失眠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多采用镇静安神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稳定。笔者以耳穴贴压加足反射区点按治疗失眠患者10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且疗效稳定,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3~65岁;病程3个月~10年。 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取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心。将纸质胶布剪成0.5cm×0.5cm大小,取王不留行籽对准上述耳穴中心点,稍加按压用胶布固定,同时双耳尖放血,3天治疗1次。 足反射区点按:参考杭雄文《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学习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首先刺激排泄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然后刺激大脑、三叉神经、脑垂体、额窦等反射区。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先轻后重,每区治疗时间不少于2min,每次治疗时间30min左右,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它安眠镇静药物。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治疗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且睡眠时间维持在7小时以上,停止治疗观察1年未复发;显效:睡眠时间维持在5~6小时,其它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睡眠时间较原来稍长,其它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睡眠时间及其它症状无改变。 100例中,临床治愈62例,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 庞某,女,57岁。患者诉失眠2年,每晚入睡时间仅2~4小时。因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加之工作较为紧张,致深夜难以入睡或入睡片刻即惊醒,醒后心悸、心烦,不能再入睡,有时甚至彻夜不眠,每于情绪兴奋时症状加重,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神疲,面色少华,头晕胸闷,饮食、二便尚可,舌红苔薄黄,脉细弱。予耳穴贴压治疗3次,足反射区点按10次后,诸症悉除,每晚可睡眠达7~8小时,次日工作精神饱满,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失眠多由于内外致病因素导致中枢神经产生病理兴奋灶和植物神经紊乱而造成,通过耳穴、足反射区的按压,可刺激末梢神经感受器,通过上行传导,产生神经冲动,形成新的兴奋中心,使已形成的病理兴奋灶被抑制,从而恢复机体兴奋与抑制的生理平衡。在足反射区治疗中,加强了脑垂体、肾上腺的刺激,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从而调整类固醇的分泌。植物神经的调整使全身症状好转;内分泌的调整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衰弱的体质得以迅速恢复。 耳穴贴压及足反射区点按法治疗失眠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疗效稳定。 另外,可试试睡迈通治疗仪http://ref.so/pfh7 ,一中穴位按压仪器,效果还不错。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姜x x,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每日六七次,下利虽急但排泄不爽,用力努责,仅有少许脓血粘液。伴见口渴思饮。六脉弦滑而数,舌苔厚腻。此属厥阴湿热下利,即唐容川所说“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之证。 白头翁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枚滑石18克白芍12克枳实6克桔梗6克。服二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后重下坠已除。又服二剂,脓血粘液止。但腹中有时 作痛,转川芎药汤二剂而愈。 湿热利案 刘渡舟医案:某妇,自诉下利腹痛,脐腹部有冷气感。初辨为下焦有寒,气血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治之,服药后腹痛反剧,以致于疼痛不可忍耐。里急后重,小便短少黄赤,舌红苔腻,脉弦数。乃知此为厥阴湿热下利。湿热内蕴,热被湿裹,气郁不伸,所以脐腹部位有冷气感。先令服六一散10克再服白头翁汤,一剂即愈。 【解说】白头翁汤为治疗厥阴病热利口渴下重而设。厥阴热利,病位在肝。由于厥阴邪气从阳化热,加以肝失琉泄,而致气滞湿聚,热与湿合,则成湿热互蕴之变。湿热下迫肠中,津被热伤,血被热腐,则下利脓血而口渴欲饮;气机被壅而不畅,则里急后重而反难通。所以,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下利后重,便脓血,口渴欲饮。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舒肝,临床上用以治疗菌痢,毒痢,或阿米巴痢疾,

只要辨证属于厥阴湿热下利,无论病程长短,都能取得效果。

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久利伤阴案 刘渡舟医案:胡x x,女,73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粘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前后共服九剂而安。 【解说】白头翁加阿胶汤,原为“产后下利极虚”而设。因为产后失血伤阴,治疗时可加阿胶养血滋阴之药。同样,湿热下利日久而伤阴血,也需要加阿胶以调之,如本案已见两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伤表现,但湿热病变仍在,所以用白头翁加阿胶汤既清湿热以止痢,又补阴血以益虚。 当归四逆汤证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郭x x,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15枚.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克又服三剂而愈。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 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 徐某男77岁 20111205省中上午 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 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20111212省中 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

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他咨询了当时的解放军第八四医院的某位老中医,能否服用人参?老中医很惊讶,说他用人参的最大量仅为3克,还从未用过如此大剂量的人参。老中医说,你如果服用舒服,表明药对路了,可以服用。如果不对路,就不要再服用了。后来,他开始每天服用25克吉林人参,就这样一直服用的半年。记得开始服用人参之前,他的身体很糟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锅炉’没有燃料了!”他经常感到恶风,怕冷,四肢总是不温暖,所以穿的衣服比别人厚,连夏天都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最麻烦的是,那时的胃很敏感,稍微受凉就会发胀,而且感觉就像怀里揣着个破罐子一样,怕稍有不慎就打破了,所以人紧张,胃也紧张,以至于他的活动也受限。那时,还有比较严重的胃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2。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学习掌握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失眠的机理。方法:跟师临床、门诊随诊了解用药效果。结果:患者用药效果明显,该方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条)。本方具有滋阴降火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 标签:失眠;心肾不足;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药物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1]。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无眠”、“少寐”等范畴。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均可导致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胃、肾、肺、胆密切相关。失眠的病机多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2]。 1 资料和方法 笔者跟随李伟老师临床实践,失眠就诊患者较为多见。在临床所见病例中选择一典型病例: 1.1 病案资料 患者张某,女,52岁,2015年9月10日初诊。患失眠已近三年,每次就诊于西医院都给以镇静安眠药物,剂量逐渐增加,但效果仍不明显。自诉:夜间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心烦意乱。望舌红无苔,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 1.2 诊断 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足,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处方:黄连阿胶汤。方药:黄连12克,黄芩6克,阿胶10克(烊化),白芍12克,鸡子黄2枚。此方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日三服。 2 结果 2015年9月13日,服用3剂,症状减轻,无心烦症状,效不更方。继续服用。2012年9月17日,4剂尽,可安然入眠。此后电话随诊,患者睡眠安好。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4、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耳鸣案: 来某,女,61岁,2011年3月24日诊。 诉右耳鸣、耳聋3个月,时眩晕,张口时耳中“刷”响一下,天热时头亦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脸麻,晨起口干,后背凉,怕风多年,近日感冒咽痛,身怕冷,睡眠时好时坏,纳可、小便可,起夜1—2次,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淡润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右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桂枝10,茯苓12,苍术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结果:耳鸣、耳聋减轻,眩晕、咽痛、恶寒已不明显。 按:耳鸣、耳聋眩晕、咽痛、口干为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遇热头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脉数为阳明里热,故加石膏、桔梗清热利咽。后背凉、怕风多年、感冒后怕冷、眩晕、张口时耳中响声、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等为表寒里饮之象,故合苓桂术甘汤解表利水。 关于耳窍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解,“实则泻肝,虚

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症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冯老认为,耳窍病多属于半表半里证,实证多为少阳。《伤寒论》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264条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孔窍病变。故对耳病的治疗,冯老多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顺应了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 读后感悟:“耳窍病为半表半里,多从少阳论治,用小柴胡汤和解之”。耳属体侧,为少阳经所属,耳病从少阳治,冯老好思路! 5、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咳嗽案: 魏某,女,7岁,2011年3月15日诊。 诉咳嗽3日,有痰咳不出,晨起鼻塞,咽稍痛,发热,无汗,大便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辩六经属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柴胡2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厚朴10,杏仁10,茯苓12,苏子10,大枣4枚。2剂,水煎服,2日1剂。结果:痊愈。按:本案表证、阳明里热均不明显,咽稍痛、发热、脉弦数为少阳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访证。咳嗽、鼻塞为痰饮所作;有痰咳不出,舌淡苔薄白为太阴里寒半夏厚朴汤方证。冯老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2008-10-0313:45:59)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效用无) 一、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山栀子14枚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10~30g山栀子10~15g制大黄6~12g (茵陈蒿→退黄专药) 1.本方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 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 少,腹满,舌红苔黄腻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 口干燥烦,舌红脉数 (阴黄:晦暗如烟薰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ICP) 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水煎40m l,每次服10m 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 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5~10g黄芩5~10g姜制半夏5~10g党参6~12g 生甘草3~6g干姜3~6g 红枣3~10g (小柴胡汤治疗肝炎药量要小) 1.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脇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2.小剂量,长期服用(因为此药亦须由肝处理),两个月检查 肝指数一次,没有改善或肝功能反异常即停 3.体质:青年人多,肤色黄暗、偏瘦,舌脉无明显异常,肝 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常与五苓散、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9.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10.猪苓汤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用法: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11.黄连阿胶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12.小柴胡汤治小柴胡汤综合征治疗感冒。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皮肤科:过敏性皮炎;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内分泌科:桥本氏病;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13.大柴胡汤治大柴胡汤综合 征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黄仕沛经方医案

黄仕沛经方医案选(一) 杨森荣潘林平何莉娜黄仕沛(指导)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耽寝中医典籍40余年,犹致力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学验甚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用药精简而量重,严谨而不失灵活,往往出奇制胜,应手而愈。主张方证对应,不尚空谈。常谓「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是学习经方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并以此勉励学生以仲景书为法,努力探讨仲景辨治规律。我们有幸拜于门下,获益甚多,兹将恩师医话数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 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黄师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瘤术后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中三则报导如下: 〔案一〕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陈某,女性,39岁, 2008年5月因痛失爱女悲伤欲绝,终日哭泣。2008年6月开始

出现视朦,遂至广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诊断为视神经炎,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同前。7月患者欲解开心结,往梧州旅游。8月6日在梧州旅游期间再次出现视朦,左下肢乏力,遂往当地医院住院。次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四肢无力。查MR:颈3—5脊髓异常密度 影,11日出现呼吸无力 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当时四肢已完全不能抬离床面。16日转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治疗,查脑脊液蛋白电泳,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仍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10月12日成功脱机后,11月1日转我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晄白,体温:38℃左右,视物已较前清晰,呼吸稍促,气管切开,痰多,咳痰无力,四肢软瘫,双上肢可稍抬离床面,双下肢仅能床上平移,四肢感觉障碍,颜面、脊柱及双上肢痛性痉挛,以左颈部及左上肢为甚,留置胃管、尿管,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予生脉针静滴;西医方面予抗感染、化痰,控制脊神经受累后的异常放电,并予营养支持。 11月4 故处方: 麻黄15g(先)、北杏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北芪120g, 37.5℃左右,麻黄递增至18g 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血压、心率如常,病能受药也,麻黄增至22g,佐以桂枝15g。因仍有明显痛性痉挛,加全虫10g、川足四条,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

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