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此现象只能发生在服用某种药丸或注射胰岛素期间。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HI),引起这个病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GDH)发生了基因突变。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 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病理分析

多数情况下,脑组织依赖血浆葡萄糖作为它的代谢能源。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避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接触,由于酮体转运至脑组织太慢太少,明显不能满足脑的能量需求,除非正常空腹血浆酮体水平明显升高。血糖在正常调节下维持一定水平,保证以足够速率转运至脑组织。

胰岛素不参与调节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中枢通过迅速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肾上腺素释放来调节血糖水平,并对潜在缺糖作出有效反应。其他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促进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肝糖输出增多,非神经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低血糖急性反应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和胰高血糖素起关键作用,而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反应较迟,作用较小,但这些激素长期缺乏可损害对低血糖的正常反向调节作用。如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血糖缺乏,则高级中枢功能降低,以减少脑组织对能量需求。若意识丧失的低血糖病人未立即治疗,可导致癫痫发作及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和非药物诱导

药物诱导低血糖症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引起的低血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酒精性低血糖的特征是意识障碍,木僵,昏迷,发生在血酒精含量明显升高的病人,主要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肝酒精氧化作用引起胞质中NADH/NAD比值升高,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中血浆底物利用(乳酸,丙氨酸),从而使肝糖输出减少,血糖降低,后者可兴奋血浆FF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和血酮水平升高。常伴有血浆乳酸和血酮水平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该综合征发生在长期饥饿后饮酒的病人,使肝糖输出依赖糖异生。酒精性低血糖需立即治疗。快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然后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常加维生素B1 )后,意识会很快清醒,继而代谢性酸中毒得以纠正。

其他不常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盐(最常见于儿童),心得安(普萘洛尔),戊双脒,丙吡胺,存在于未成熟西非荔枝果(akee)中的降糖氨酸A(牙买加呕吐病),恶性疟疾病人使用的奎宁。

非药物诱导低血糖症包括饥饿性低血糖,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在禁食或锻炼时发作;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进食引起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症状。饥饿性低血糖的血糖值较反应性低血糖更低,持续时间更长。有些低血糖以主要在儿童或婴儿为特点,另一些低血糖则主要出现在成人。

婴儿和儿童中饥饿性低血糖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肝脏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原合成酶),使肝糖输出减少。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包括由于系统性肉毒碱缺乏和遗传性生酮缺陷(3-羟-3-甲基戊二酰CoA裂解酶缺乏)导致低血糖症,因为非神经组织在锻炼和饥饿时能量需求来自FFA和血酮,在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引起FFA水平降低到一定界限时,非神经组织只有摄取异常高比率的血糖。

婴儿和儿童的酮症低血糖症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饥饿性低血糖伴血浆FFA水平和血酮水平升高,血乳酸水平一般正常,血浆丙氨酸水平偏低。正常婴儿和小儿引起异常低血糖所需饥饿持续时间远远少于成人;酮症性低血糖病人因为肝糖异生所需原料不足,出现低血糖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细胞增生症特点是胰管上皮胰岛素分泌细胞出现弥漫性突起和这些细胞的胰腺微腺瘤,胰岛细胞增生引起的饥饿性低

血糖在婴儿中是罕见的,在成人更为罕见。

广泛性肝病可引起饥饿性低血糖(非心源性肝硬化病人引起低血糖罕见)。非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楚。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及黑棘皮病有时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诱发饥饿性低血糖。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时出现饥饿性低血糖,一般无特殊原因。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由于胰岛素降解减少及对胰岛素需求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症。任何年龄的恶液质和内毒素休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伴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缺乏的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引起低血糖罕见,但在饥饿时可出现,在Ⅰ型DM病人中发生率增高,经常出现低血糖症及对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症,儿童亮氨酸敏感症,由于摄入特殊食物而引起反应性低血糖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和半乳糖血症中,由于先天性缺乏肝脏酶,当进食果糖和半乳糖时,迅速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在亮氨酸敏感症儿童,亮氨酸可激发进餐时胰岛素分泌过度,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饮食性低血糖症是另一类反应性低血糖症,常发生在有胃肠道手术史病人(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切除,幽门成形术),食物进入肠道加快,肠道对食物吸收亦加快,进餐诱发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增强,常出现在进餐后1~3小时。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见于未曾有胃肠道手术病人,十分罕见。

病因归类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开会、外出参观、长期不吃早餐、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

(6)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PZI用量过多。

(10)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症状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最初监测包括对不能解释的意识损害(或癫痫)病人进行快速血糖测定。若有异常低血糖,应立即推注葡萄糖(见下文治疗)。随着血糖升高,中枢神经症状迅速缓解(见于大多数病人),可确诊为饥饿性低血糖和药物诱导低血糖。第一份血标本的一部分应以冰冻血浆保存,可用来测定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及C-肽水平,需要时可作药物监测。应测定血乳酸,pH和血酮。

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 (200mg/dl)

②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3、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治疗

一般治疗

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低血糖食疗

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

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静脉推注

当症状严重或病人不能口服葡萄糖时,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100ml,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可能需要20%或30%葡萄糖)。开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血糖,调整静滴速率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开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mg/kg速率静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一般而言,儿科医生不主张对婴儿或儿童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用>10%葡萄糖静滴,因为这样可引起渗透压改变,在某些病人中可诱发明显高血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手术治疗

非胰岛素分泌间质瘤对手术切除疗效好。病人睡前及夜间多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时,可长时间不出现症状性低血糖(有时数年)。当肿瘤大部分切除有困难或肿瘤重新长大至一定体积时,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可能需要胃造口术,需24小时不断给予大量碳水化合物。

对口服葡萄糖疗效不好而静推葡萄糖有困难的严重低血糖症,可采用胰高血糖素治疗。对急症治疗很有效。胰高血糖素是粉剂,须用稀释剂稀释。成人常用剂量是0。5~1u,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儿童为0。025~0。1mg/kg(最大剂量1mg)。若胰高血糖有效,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通常在10~25分钟内缓解。若病人对1u胰高血糖素在25分钟内无反应,再一次注射不可能有效,不主张第二次注射。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胰高血糖素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肝糖原储存量,胰高

血糖素对饥饿或长期低血糖病人几乎没有疗效。

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瘤需要手术治疗。最多见单个胰岛素瘤,切除可治愈,但肿瘤定位困难(约14%胰岛素瘤为多发性),常需再次手术或胰腺部分切除。术前,二氮嗪(diazoxide)和奥曲肽(octreotide,是生长抑素长效八肽类似物)可用于抑制胰岛素分泌。有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细胞癌病人一般预后差。

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治疗方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发生在胃肠道术后或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需要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遇到低血糖该如何处理

低血糖有哪些表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孕妇低血糖的症状:怀孕后发生头晕、眼花是孕妇常见的症状之一。轻者可头晕眼花、步履不稳;重者可于突然站立或行走时出现眼前发黑、视物不清,甚至晕厥。而导致孕期头晕的常见原因有低血糖、低血压、仰卧综合征和生理性贫血等。

由于怀孕后新陈代谢加快,胰岛血流量比非孕时增多,故胰岛生理功能非常旺盛,孕妇血中胰岛素水平偏高,以致孕妇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偏低,从而出现头晕、心悸、乏力、手颤和出冷汗等症状。此外,由于孕妇早孕期间血中孕酮增多,导致出现妊娠反应性呕吐,加上这时一般吃得比较少,而身体消耗大,故也可加重头晕等低血糖症

状。

抢救流程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①如有可能应测血糖

②病人尚有意识,可饮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亲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

④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危害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

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神经系统受损

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

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

饮食1

1.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注意适量运动

④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片

⑥警惕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的症状:

①噩梦

②出汗,汗湿衣服

③晨起头痛

④晨起乏力

夜间发生低血糖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有的甚至会因为低血糖而在睡梦中失去生命。怀疑有夜间低血糖存在时,应该在次日午夜2~3点检测血糖。证实低血糖后可做以下处理:睡前少量加餐或调整晚间胰岛素剂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

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 ≤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例分 为两组,对照组n=10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n=100例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 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痊愈70例(70%),显效20例(20%),有效10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00例患 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30例(30%),有效35例(35%),无效15例(15%),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效果非常好, 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可以将这种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58-02 低血糖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症,临 床症状有饥饿感、出汗、心悸、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而在进行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过 程中,常常会并发药源性的低血糖症,不够典型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也 导致了在临床诊断上的较大难度,并且患者低血糖的危险性很大,有时甚至会高 过高血糖,如果救治不够及时,常常会引发很多很严重的不良后遗症甚至出现死 亡[1]。因此,合理、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具有 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中药治疗之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四十岁到 七十八岁之间,病程在半年到十一年;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四十到七十五岁之间,病程在半年到十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病程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先给予50%葡萄糖五十到一百毫升进行静脉注射;然 后再给予10%葡萄糖液进行静滴,并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血糖在7~11mmol/L,直到患者恢复意识;之后一天二十四小时到三十六小时严密检测患者的血糖值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休克、抽搐等症状,要进行常规的吸氧治疗。 观察组给于中药治疗:15g白术、10g知母、10g丹参、10g党参、32g黄芪、10g红花、15g天花粉、10g葛根、20g熟地,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适 当合理的增加减少药物,然后用水煎服,一天早晚共两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完 成一个疗程之后在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2]。 1.3 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的各项症状完全消失,血糖等各项检 测也完全恢复;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明显有所改善,血糖各项检测也明显往正

低血糖应急预案

低血糖的应急预案 (一)评估原因: 1.过量降糖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 激动剂。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3.剧烈活动。 4.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5.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或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二)风险预案 1.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怀疑低血糖时立即通知医生,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3.9mmol/L时2.一旦确认患者发生低血糖,应遵医嘱尽快协助患者补充糖分。神志清醒者,遵医嘱口服糖类食物(葡萄糖为佳),或用糖水、饮料、方糖、果汁糖、蜂蜜、饼干、牛奶等代替。意识障碍者,遵医嘱给予葡萄糖液静推或胰升糖素肌注。 3.遵医嘱及时复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口服、摄入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葡萄糖静脉注射等处理。 4.血糖未纠正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注射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4.意识障碍者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安全。 5.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遵医嘱调整用药,必要时行动态血糖监测。 (三)预防措施: 1.观察患者有无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和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2.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服药到口,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 3.告知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低血糖 一、概述: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是致命的,也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小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激动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 1、交感神经兴奋(如视物模糊、、心慌、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 2、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三、低血糖分类 (一)严重低血糖: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二)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三)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该及时处理。 四、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防治对策 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调整剂量。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5-10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即使在治疗后脑组织也不能恢复到正常了。 低血糖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猝死是一个关键问题。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如年龄、性别、交感神经激活和血钾浓度)相互作用可能决定心律失常发作,致死性心律失常可能因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心脏传导系统亚临床病变共同导致。或者,低血糖期间心律失常可能由睡眠期间自主神经功能性失衡引起。 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据显示,低血糖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并进一步验证低血糖可导致猝死。通过精确测量心电图QT间期,以及采用低血糖钳夹控制低血糖程度证明低血糖会导致心肌复极延迟、心电图ST 段改变与QT 间期延长,多表现为T 波改变(图1),进而可能会增加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风险。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很可能是诱发上述变化的原因。输注肾上腺素会延长QT 间期,β受体阻滞剂会减缓QT 间期延长。但是,低血糖通过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和胰岛素直接作用引起血清钾水平降低,而低血糖本身也可直接抑制心脏复极期间钾离子外流。 QT 间期延长是猝死的主要预测因子,某些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剂或抗生素易导致易感人群发生QT 间期延长,从而引起心源性猝死。低血糖所导致猝死并不能单纯由心肌复极异常解释,还涉及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以及其他可能相关的病理机制(如自主神经病变异常)可能参与其中。 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接受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存在合并症(如肾脏病)等。虽然改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而且最近的几项临床试验均未能证明强化降糖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甚至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预防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同时也避免低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对于无心血管病的年轻患者,可以积极控制血糖以免发生微血管并发症,但是对于那些老年患者以及存在合并症(如冠状动脉病、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保持最佳的血糖水平,同时防止低血糖发生。(Diabetes technology &Therapeutic.2012.14, Supp1:51) 专家观点

低血糖症题库2-1-8

低血糖症题库2-1-8

问题: [单选]女性,50岁,发现血糖高10年,血糖控制欠佳1个月。入院时空腹血糖17.8mmol/L,给予胰岛素泵治疗3天,有夜间出汗及心悸发作,空腹血糖均在10.4mmol/L以上。考虑() A.Whipple三联征 https://www.docsj.com/doc/6c12219347.html,DA C.GDM D.Somogyi现象 E.MODY

问题: [单选]女性,26岁,妊娠30周,发现血糖高1个月,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7%。近2周体重无明显增加,考虑() A.继续原治疗方案 B.无需饮食控制 C.增加热量摄入,监测血糖 D.减少锻炼,减少能量消耗 E.增加热量摄入,如血糖升高再控制饮食

问题: [单选]男性,45岁,反复心悸、出汗5年,反应迟钝伴精神不集中1年。入院后多次血糖在1.6~2.3mmol/L。首先考虑及处理() A.低血糖症,查肝功能除外肝源性低血糖症 B.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水平除外胰岛素瘤 C.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抗体除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低血糖症,行诱发试验除外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E.低血糖症,行CT除外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https://www.docsj.com/doc/6c12219347.html,/ 奥运会吉祥物

问题: [单选]低血糖一般是指() A.全血的血糖降低 B.血浆的血糖降低 C.动脉血的血糖降低 D.细胞内的血糖降低 E.静脉血的血糖降低

问题: [单选]关于低血糖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糖尿病在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症 B.发病机制较简单 C.症状表现与个体差异无关 D.低血糖症的分类方法有很多 E.以上都正确

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措施【低血糖的危害及治疗】

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措施【低血糖的危害及治疗】 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易怒易暴躁?这些都是低血糖的症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低血糖的危害及治疗,希望能帮到你。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得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五到十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即使在治疗后脑组织也不能恢复到正常了。 低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 低血糖的治疗 第一点,大家都知道的,低血糖要多吃甜的 大家都知道,低血糖,要多吃糖,最好随身带糖,尤其是巧克力。 但是也不要吃太甜的,楼楼又一次低血糖发作,赶快含了一块巧克力,结果差点没恶心吐出来。 第二点,按时吃饭 这点是很重要的,至少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发作。 我们要荤素搭配,不要吃清淡的食物。 所以一定一定要好好吃饭,荤素是都要吃的。

第三点,夏天一定要注意 夏天容易犯低血糖,一是因为夏天热,食欲不好,吃得少。 二是因为夏天闷,汗流的一多就犯晕。有时候走着走着眼前就一片白什么都看不见了。 所以夏天带着糖果,一感觉不对,别撑着,摔伤就不好了。 第四点,坐着别蹲着 一旦感觉头晕了,先别管什么形象了,先原地蹲一下,感觉好一点,赶快随便找个台阶坐着。 一直蹲着反而不好,正常人蹲久了,猛地站起来也是要有点不好的。 第五点,尽量别去闷热、潮湿的地方 如果头晕,视线模糊,有些喘不过气来,这时候可以寻求他人帮助,但是别死撑。 第六点,别一直站着 可以多走动走动,总之别一直站在那里,站着不动也是很容易感觉头晕的。 尤其是在地下,或比较压抑,闷的空间内,如果等人,而且时间比较长的话,尽量先找个地方坐下来。 没有的话也找个靠墙的地方,这样如果察觉不舒服可以立马蹲下,也可以避免被后来人不注意踩伤。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施今墨的“七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对药”+五世祖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效方+消渴 2012-11-04 07:46:05|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转载自善行道 由于祖国医学研究的滞后,加之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对理论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患者并不知道糖尿病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是不能治愈的终身疾病? 这里只针对2型糖尿病做一些解释,但也不代表全部,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搞清楚,但以现有的科研成果,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机会真正地和病患剥离的! 分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个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在国内这种解释还非常广,并且大部分的治疗方法都是针对此方面,就是直接认为是胰岛出了问题。因为人体内的血糖

只有通过胰岛素的控制才能发挥作用,而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少或者质量不好,不能很好的被利用,造成血糖不受控制,就得了糖尿病。所以医生就会使用一些药物来刺激你的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血糖的需要,但胰岛毕竟是人体的器官,经常性的药物刺激就会慢慢让它的功能消失怠尽,不能再分泌了!所以这时候医生会建议你直接打胰岛素来代替自身分泌,这时你的胰岛已经完蛋了! 也有医疗工作者提出让患者在病患早期就先打胰 岛素,这样可以让胰岛得到充分休息来恢复分泌功能,但又有发现打胰岛素量很难控制,容易造成低血糖更加危险,另一方面也不能控制到底让胰岛休息多长时间合适,时间长了也一样会使它失去功能,所以这种方法也没有得到普及,不管是刺激胰岛还是替代它,对人的身体都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过程烦琐,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建议这样的治疗方法! 还有一种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你吃的食物,让你产生的糖份直接减少,结果是营养不良现象开始出现,抵抗力,免疫力都会下降,身体更容易受损。另外,糖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少了也不行,所以这种方法也不被看好! 但在治疗过程中人们发现,在血糖被控制的情况下并发症还是会来,而且危害极大,这就是医生都会告诉你真正可怕的是并发症的原因,因为你根本阻止不了!

低血糖的反应及处理

低血糖的反应及处理 主讲人:林华英 2012-06-28 一、低血糖的定义: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L,糖尿病患者血糖≤L者为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症状: 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 2、可表现为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或神智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 3、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三、低血糖的危害: 1、低血糖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 2、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损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 3、低血糖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绞痛、心律紊乱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注:一次性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 四、哪些原因可能引发低血糖(与药物无关): 1、过量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 2、情绪不稳或骤变 3、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4、糖尿病妊娠妇女在分娩结束后和哺乳期 五、哪些原因可能引发低血糖与药物有关: 1、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 2、食物摄入不足,但没有及时减少降糖药量 3、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 六、胰岛素与低血糖: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引起低血糖的因素: 1、注意胰岛素的作用高峰和持续时间 2、胰岛素剂量过大 3、进食减少而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4、不适当运动导致胰岛素吸收加速,使肌肉组织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5、合用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 七、运动与低血糖: 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后进行运动,不要在空腹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2、可在运动前、或用血糖仪测血糖,以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对血糖的影响 3、外出运动时,应随身携带“低血糖急救卡” . 八、低血糖贵在预防: 1、与医生沟通自己的低血糖现象,以便医生谨慎的调整剂量,选择低血糖发生效率较低的药物或胰岛素 2、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 3、注意预防运动和夜间低血糖: 就寝之前,血糖维持在5.5~7.8mm01/L水平,可以预防夜间发生低血糖。 4、限制酒精摄入,杜绝空腹饮酒 九、如何处理低血糖:

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血糖过低为特点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其生化特征是血糖低于 2.8mmol/L (50mg/d1)。按临床上发病的频数,低血糖症的病因依次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药源性低血糖症、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伴肿瘤的低血糖症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低血糖症常呈发作性。 (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及体征:饥饿、心慌、出汗、颤抖、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涎、肢凉震颤、血压轻度升高。 (二)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精神不集中、头晕、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也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表现神志不清、幼稚动作(吮吸、假脸等)、舞蹈样动作,甚至痉挛,椎体束征阳性,乃至昏迷、血压下降。若低血糖较重,发作超过6小时,常会遗留痴呆。如果未能

察觉自主神经警告症状或在神经低糖之前没有自主神经症状,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 二、辅助检查 (一)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二)血浆胰岛素测定 1.胰岛素释放指数:大于0.4表示器质性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性低血糖症,特别是胰岛素瘤患者此值常明显增高。 血浆胰岛素(μU / ml) 胰岛素释放指数=———————————— 血浆葡萄糖(mg / ml) 2.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对血糖很低,血浆胰岛素不很高的病人可计算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50为正常,大于80μU/mg表示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特别是胰岛素瘤。 血浆胰岛素(μU / ml)×100 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 ———————————————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1)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2)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3)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4)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高血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发生低血糖时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且老年人多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低血糖而又没及时发现,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低血糖的危害虽然较大,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加强日常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日常饮食、运动等,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外出时做好防范措施,如随身携带病情卡及糖果、点心等,以备应急之需。 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症状:容易饥饿感 早期低血糖症状表现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患者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人体内部血糖过低,容易导致个人会强烈感受到饥饿感。体内含有过量胰岛素,会导致血糖过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大脑就会对此作出饥饿感的讯号。并且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低血糖的症状:脸色苍白 人体的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候,人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像: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长期的人体低血糖,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的障碍,会找不到地方,记忆力差,甚至胡言乱语,看起来人跟发神经病一般。如果血糖更低或持续低血糖的时间更长,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障碍,在神经中枢功能明显异常。出现头痛头晕、不安躁动、语言障碍、定向力和识别力突然丧失或精神失常,会进一步的出现抽搐、偏瘫、昏睡、呼吸、血压被抑制,甚至死亡。 低血糖的症状:大脑受损 血糖过低主要的症状为脑部功能受损(神经性低血糖症)。血糖过低时,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因此无法发挥某些正常功能,可能导致晕眩、困倦、慌乱、言语不清,以及其他症状。病情如果是加重,患者会出现一组损害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的症状,表现为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神经失常、视力模糊、手足抽搐、嗜睡及昏迷等严重后果。神经性低血糖常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发生。

什么是低血糖

什么是低血糖,出现低血糖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的定义,以及低血糖如何处理 低血糖异常血糖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最常见原因)和非药物诱导. 低血糖症状和体征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诊断 无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是不能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确诊时需要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低血糖异常有关,并且血糖升高后症状好转.异常低血糖诊断标准通常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参见第260节).大多数低血糖见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 最初监测包括对不能解释的意识损害(或癫痫)病人进行快速血糖测定.若有异常低血糖,应立即推注葡萄糖(见下文治疗).随着血糖升高,中枢神经症状迅速缓解(见于大多数病人),可确诊为饥饿性低血糖和药物诱导低血糖.第一份血标本的一部分应以冰冻血浆保存,可用来测定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及C-肽水平,需要时可作药物监测.应测定血乳酸,pH和血酮. 低血糖症状 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常见低血糖症状有 1、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本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低血糖是指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病因 常见低血糖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低血糖如何处理 C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D 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改变,营养过剩,加之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长,糖尿病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胰岛素注射已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这就需要充分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而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但有时其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应引起重视。 一、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安全保存 1.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冷藏,储存于2~8℃的冰箱内,但是千万要注意胰岛素决不可以冷冻 2.使用中的胰岛素,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注射后反复从冰箱中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热胀冷缩就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所以胰岛素笔每次注射后,只需将针头取下(防止气温的变化导致药液从针头外溢)室温保存即可。 3.如果外出旅行,可以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若没有冰箱则应放在阴凉之处。 (二)胰岛素的注射 1.注射部位 绝大多数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会因注射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然后是大腿和臀部。由于身体不同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当改变注射部位时就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2.注射部位的轮换 (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2)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注射方法 (1)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2)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的刺痛。 (3)将针头以90°或45°角、捏起皮肤的方式,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4.胰岛素笔的使用 (1)每次注射前将笔排气并检查笔和针都完好。 (2)让完整剂量的胰岛素流出针头,注射完后等待5秒后再拔针。 (3)防止空气进入笔芯,不要将针套在笔上保存。 (4)正确地保养笔。 5.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1)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②如果在某次

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

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导读: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以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为诊断标准。 低血糖症属中医晕厥、虚风等范畴。 *1、辨证分型 心脾两虚: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治法方药】补益心脾。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虚风动: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治法方药】养肝息风。补肝散加减。 痰热闭窍: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方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气虚阳脱:心慌有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

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治法方药】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2、灸法 低血糖的晕厥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方法如下: (1)灸百会、神门、中脘、关元、涌关、神阙,用药卷悬灸10~20分钟,适用于肾阳虚衰之低血糖昏迷。 (2)灸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用艾条灸20分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阳虚之低血糖症。 *3、中成药的使用 (1)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为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等,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1~2粒,含服。 (2)生脉散口服液:每次服20~40毫升,每日2~3次。 (3)至宝丹: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饲。 (4)益气口服液:由黄芪、当归、熟地黄等提取制成,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有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之低血糖症。 *4、食疗法 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去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低血糖症_中医治疗

低血糖症 目录 低血糖症 (1)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2) 【概述】 (2) 【病因病理】 (2) 【诊断要点】 (2) 【辩证分型】 (3) 1.心脾两虚症状: (3) 2.肝虚风动症状: (3) 3.痰热闹窍症状 (3) 4.气虚阳脱症状: (3) 【分型治疗】 (3)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3)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4)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4)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4) 【中成药】 (4) 【简便方】 (4) 【其它疗法】 (4) 【注意事项】 (5)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 (5) 1 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 (5) 2 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 (6) 3 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 (6) 4 艾灸、推拿治疗的优势 (7) 5 病案举例 (8) 参考文献: (8) 西医如何分析中医如何治疗低血糖 (9)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9)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0) ●少吃多餐 (10) ●均衡饮食 (10) ●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10) ●增加高纤维饮食 (11) ●戒烟禁酒 (11) ●食物疗法 (11) 血糖有多种来源 (12) 低血糖的症状 (12)

几种常见的低血糖 (12) 胰岛素瘤 (12) 肝病性低血糖 (13) 早期糖尿病 (13) 功能性低血糖 (13) 治疗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13)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概述】 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 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诊断要点】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

低血糖症

?继续医学教育?低血糖症 袁申元 杨光燃 【摘要】 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 ol/L。内 分泌系统、肝脏、神经系统病变或者功能紊乱可引起低血糖。低血糖时机体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主 要影响神经系统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低血糖症包括很多种,主要有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低血 糖、胰岛素瘤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的预防重于治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 低血糖;糖尿病;胰岛素瘤 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水平在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当平衡被破坏时可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水平降低,并以低于2.8mm ol/L作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 在临床上可根据低血糖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种类型:(1)低血糖症: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 ol/L,同时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属于此类。 (2)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低于2.8 mm 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多有症状,但亦可无症状和体征,后者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如血糖降低程度不严重且下降速度较为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在某种程度上对低血糖产生适应,故临床上无症状及体征。(3)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名词,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此时患者的血糖多低于2.8mm ol/L,但亦可不低,可将此种情况称为低血糖反应,以区别于前两种情况。低血糖反应易发生于血糖迅速下降时。 1 低血糖症的病理生理 低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脑部。交感神经受低血糖刺激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刺激胰升糖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水平增高,又可作用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心动过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和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葡萄糖是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维持数分钟脑部活动对能量的需求;又不能像其他组织那样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直接来自血糖。虽然脑组织在缺糖时尚能利用酮体,但酮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利用酮体不是抵御急性低血糖的有效保护措施。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要葡萄糖6g左右,当葡萄糖持续得不到补充、肝糖原全部耗尽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神经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几种情况:(1)血糖下降的程度。(2)低血糖持续的时间。(3)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大多数健康人血浆葡萄糖<2.5 mm ol/L时,即出现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低血糖表现。如血糖下降速度快,2h内从20mm ol/L 降至6.7~7.2mm ol/L,虽然此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也可出现低血糖表现。 研究发现急性低血糖可影响认知能力,并且反复发生低血糖可引起脑功能改变。低血糖前期可引起血脑屏障葡萄糖转运体(G LUT)增加,慢性低血糖还可引起神经元G LUT3和血脑屏障G LUT1表达增加。在急性和慢性低血糖时,脑血流亦受到影响。有报道低血糖时脑血流量增加,但亦有不同见解,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较长时间的重度低血糖可严重损害脑组织。脑组织缺糖的早期可出现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而后则由于脑细胞膜Na+2K+泵受损,Na+大量进入脑细胞而出现脑水肿和脑组织点状坏死。晚期则发生神经细胞坏死,形成脑组织软化。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不同,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尾状核及苍白球最为敏感,其次是颅神经核、丘脑、下丘脑和脑干,脊髓的敏感性较低。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与脑部缺血性损害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是重度低血糖常伴有脑组织对氧的摄取率下降,而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这就更加重了低血糖对脑部的损害。 2 低血糖症的分类 低血糖症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病理生理分类分为葡萄糖生成的底物可用性障碍、糖生成障碍和 作者单位: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风险_徐平

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风险 Hypoglycemia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徐平1,徐勇2 XU Ping,XU Yong (1.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尽管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低血糖的定义、生理作用及与其相关临床事件的阐述,分析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及临床死亡率的关系,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盲目强化降糖,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降糖策略。 【关键词】低血糖;猝死;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170(2012)02-0174-04 低血糖是糖尿病降糖治疗的最常见并发症。据报道,1型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年发生轻度低血糖约30次,发生重度低血糖约3.2次;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较低,每人每年发生轻度低血糖约2 10次,发生重度低血糖约0.1 0.7次[1 3]。长期以来,低血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潜在生命威胁常常被忽视,很多人错误认为糖尿病患者不太可能出现需要长期依赖康复治疗的重度低血糖。但是最近多项研究证实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及严格血糖控制存在潜在危险,低血糖与一些临床试验中过高的死亡率有关[4 6]。低血糖反应可能促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生,且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综述低血糖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低血糖的相关定义及病理生理改变 1.1低血糖的定义美国糖尿病协会(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对低血糖症定义为:所有对个体有潜在危害的异常低血糖发作,包括严重低血糖(需要依赖救助提高血糖水平及促进神经学康复)、确定性症状低血糖(症状+血糖过低)、无症状低血糖、可能性症状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但未进行血糖检测)及相对性低血糖(糖尿病症状+血糖水平接近但未达到低血糖标准)[7]。及其他报道推荐的低血糖值为≤70mg/ dL(3.9mmol/L)[1,7,8],而国内第七版内科学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50mg/dL(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1.2低血糖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低血糖发作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有关,这种强烈的自主神经刺激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内脏及大脑血流量增加,维持大脑血糖供应以及促进肝糖原的合成[1,9]。低血糖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率增快,外周动脉血压升高,中心血压下降,外周动脉阻力下降(导致脉压差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以及心输出量增加[9,10]。这种短暂的心脏负荷增加对于心血管系统正常的健康青年未必有严重的功能影响,但却对那些年长的糖尿病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产生危险性后果。 低血糖可以引起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及心脏复极延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据报道低血糖可出现多种异位心律包括室速及房颤[11]。低血糖可引起T波振幅降低以及T波低平、延长,这些T波改变能通过测量QT间期长短量化(QT间期受心率影响,故常用计算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低血糖相关电生理改变与低钾血症有关,这也是儿茶酚胺大量分泌的结果。 交感活性增加以及低血糖过程中其他激素及肽类(如强效血管收缩剂、内啡肽)同时分泌对血管内的血液流变学、血液粘滞度及凝血功能有明显作用[9]。血浆粘滞度增加由于红细胞浓缩所致,而凝血活性增强是血小板活化以及VIII因子等增殖的结果。由于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动员及活化、血小板激活等原因低血糖可能出现内皮功能障碍。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促进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以及加重组织缺血,心肌细胞亦有潜在缺血可能。 2低血糖相关临床事件 低血糖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及体内激素分泌,对人体特别是心血管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合并冠脉系统疾病或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或其他重症患者可能产生严重甚至致命性后果,无对照的病例报道亦表明严重低血糖、急性心血管事件以及猝死之间存在时间关联性[12]。 2.1低血糖与糖尿病猝死19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糖尿病与猝死的关联性,但直到1991年经过对一系列的1型糖尿病青年发生猝死的调查研究后才第一次对这种关联进行具体的描述[9]。多项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患者群并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