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C.1924年

D.1934年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等四种主要的变量。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预测和()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和()。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三、简答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1.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和()。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到()再到()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差异、()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龄差异、()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与()。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和()。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和()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和()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16.学习困难学生指()和()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

18)与()。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第三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

典型分析题: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2008年4月)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2007年)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沦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动机

B.强化

C.诱因

D.需要

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5.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

A.刺激一反应理论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8

称之为(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9.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表象形式来呈现。

A.数字

B.动作

C.图像

D.符号

E.字母

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4.下列属于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E.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5.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是(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消退

E.惩罚

三、填空题

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_____行为和______行为。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和态度五个方面。

3.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______以后的进一步发展。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__三个过程。5.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7.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

8.强化物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的概率,故强化有______与 ______之分。

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的学习、______的学习和行为规的学习。

10.奥苏伯尔对学习也进行了分类,他强调的是______学习。

1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____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12.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说及奥苏伯尔的说。

四、名词解释

1.学习 2.刺激分化 3.消退 4.知识

五、简答题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2.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六、论述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来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贝尔来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

A.诱因来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D.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

2.()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

8.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

9.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和()的需要。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和自我强化。

11.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

1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时个体自身行为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1)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4.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应用的评分艺术。5.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6.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7.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

1.阐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五、十、十一章均在精品课程中,题目和答案可下载

第六章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2007年)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2.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 )。(2007年)

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

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

一、单项选择题

1.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内部抑制

D.外部抑制

2.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5

是( )。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6.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2秒B.0.2~0.5秒

C.2秒到l分钟

D.5秒到2分钟

7.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8.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9.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的( )。

A.语义

B.概念体系

C.视像和声像

D.图式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的关系。A.学习程度

B.记忆方法

C.记忆材料

D.时间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12.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1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5.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

A.表象

B.概念C.规则

D.原理

E.原则

2.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3.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做什么

B.是什么

C.为什么

D.怎么做

E.怎么样

4.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

A.知识的认知

B.知识的获得

C.知识的复习

D.知识的保持

E.知识的提取

5.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三、填空题

1.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_____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_____ 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_____两种形式。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学习。

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和_____ 两个亚类。

5.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保持和_____。

6.在学习在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___。

7.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_____。

8.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_____记忆两种成分。

9.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要对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是通过_____和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0._____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11.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____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12.过度学习达到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13.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和_____。

14.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15.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

四、名词解释1.并列结合学习2.直观

3.理性概括4.概念学习

1.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2.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3.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六、论述题

1.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第七章

典型真题分析

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2007年)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2.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007年) 一、单项选择题

1.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3.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6.以下不属于原型定向教学要求的是( )。

A.了解活动的结构

B.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独立性

C.要变更活动的对象

D.教师示范要正确

7.(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 )型操作技能。

A.连续

B.闭合

C.粗放

D.徒手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

B.打网球

C.体操

D.阅读

E.计算

2.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的特性有( )。

A.流畅性

B.迅速性

C.经济性

D.同时性

E.适应性

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A.徒手型操作技能

B.器械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操作技能

D.开放性操作技能

E.断续型操作技能

4.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5.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E.反馈的数量

三、填空题

1._______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_______操作技能。

3.技能的分类中较具典型性代表的观点是将它分为_______技能和_______技能两种。

4._______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它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5.影响练习的因素有_______和练习方式。

6.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_______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分为整体练习和_______练习。

7.原型内化可划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_______阶段。

8.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9.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_______反馈。

1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

11.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_______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12.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___阶段。

13.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包括有关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14.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为基础。

15.创拟确立模型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功能分析和_______分析。

四、名词解释

1.操作技能

2.动觉

3.“物质化”过程

4.原型

五、简答题

1.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2.简述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3.简述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六、论述题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动作特点是怎样的?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像转化。

第八章同步模拟试题典型真题分析

1.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2007年)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2007年)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方案

B.学习计划

C.技能

D.思维程序

4.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5.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l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7.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9.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0.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

A.位置记忆法

B.编简

C.谐音联想法

D.语义联想

11.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12.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

A.一览表

B.双向表

C.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2.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生哪几种策略?( ) A.总结

B.提问

C.析疑D.预测

E.复习

3.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中间低两头高

D.中间高两头低

E.白天高晚上低

4.下列属于元认知控制过程的是( )。

A.制订认知计划

B.监视计划的执行

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

D.对认知结果的反馈

E.管理认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

5.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 )。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三、填空题

1.______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2.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较难或者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______识记。

3.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4.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首位效应和______。

5.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叫做______,是记忆术的一种。

6.______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7.网络关系图又称______,在学习、教学和测评中广泛利用。

8.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的作用有起止作用、______作用和增效作用。

9.学习策略发展的基本过程是从无意识地运用策略阶段到有指导地运用策略阶段再到______阶段。

10.大约在______,学生就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11.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加涅的______ 理论。

12.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______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13.______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一般与圈点批注的方法一起使用。

14.______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教师应注意讲慢一点、重复复杂主题材料、在黑板上写出重要信息等。

1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______策略和调节策略。

四、名词解释1.视觉联想2.精细加工策略3.完形训练4.元认知策略5.关键词法五、简答题

1.组织策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3.简述复述策略的方法。

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六、论述题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第九章同步模拟试题

典型真题分析:

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2007年)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2008年4月)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6.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7.(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8.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理解问题

D.分解问题

9.( )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A

B.间接

C.结果

D.科学

10.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

A.难度B.与现实的紧密度

C.类型

D.呈现方式

11.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3.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14.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

A.问题空间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15.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

A.起始状态

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答案

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

A.认知性操作

B.操作复杂性

C.目标指向性

D.问题空间性

E.操作系列性

3.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4.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

三、填空题

1.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____ 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_____ 问题解决。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_ 、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_____ 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 。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_____ 和_____ 。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_____ 和定势与_____ 。

8.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有_____ 的创造和_____ 的创造之分。

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_____ 和_____ 。

10. _____ 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1.创造性和个性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_____ ,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_____ 。

12._____ 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式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2.问题空间3.创造性4.聚合思维5.功能固着五、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第十二章模拟试题

典型真题分析

1.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2006年)

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2.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 )。 (2008年4月) A.教学策略

B.学习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目标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2.(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A.知识

B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两个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7.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

目标类似于通常所说的( ),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A.接受

B.兴趣

C.态度

D.欣赏

8.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10.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1.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2.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应用

B.转换

C.解释

D.推断

E.分析

2.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因素( )。

A.总体目标

B.具体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E.行为效果

3.CAI的优点体现在(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以生动形象呈现信息

D.自定步调

E.便于因材施教

4.综合包括三个水平( )。

A.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的综合

B.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

C.理解材料表现的综合

D.产生新模式表现的综合

E.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

5.接受包括的水平有( )。

A.接受某种价值标准

B.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

c.为某种价值标准做贡献

D.有主动接受的意愿

E.有选择地注意

三、填空题

1.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接受、______、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2.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内分两个水平:价值概念化和 ______ 。

3.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两个水平:______和性格化。

4.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项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______状态为止。

5.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一般教学目标,二为______。

6.戴尔的______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有助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水平选择适当的媒体。

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______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______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等。

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______和动作技能。

9.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______ 。

10.______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______、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

12.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______辅助、______辅助和______辅助。

13.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______表征直到经验的表征。

14

策略训练的方法叫做______训练模式。

15.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______原则安排课堂空间,二是按______原则安排课堂空间。

四、名词解释1.价值概念化2.教学方法3.情境教学4.合作学习5.程序教学

五、简答题

1.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2.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3.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4.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六、论述题1.论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2.论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8.A[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第十三章同步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典型真题分析: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 (2007年)

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2007年)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有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5.(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9.(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C.斯金纳

D.勒温

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14.(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

1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 )。

A.距离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E.外形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A.教师的指导

B.规定限制

C.采纳学生的意见D.安排日程

E.奖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 )。A.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

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

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

2.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___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3.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_____和意向的期望。

4.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_____群体。

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_____和_____三个阶段。

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_____ 。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___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_____ 、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9.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____的影响。

10.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____ 和 ____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11.____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____。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征。

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____和_____。

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___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1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____等手段。

1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____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四、名词解释1.定型的期望2.人际关系3.合作

4.竞争

5.问题行为五、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2.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群体动力的表现。

2.简述课堂结构。

第十四章同步模拟试题

典型真题分析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2008年4月)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 (2007年)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

(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6.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8.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教学评价( )测量和测验。

A.不等同于

B.等同于

C.毫无关系

D.包括

10.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11.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

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

12.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

D.轶事记录13.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 )。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谈话法

D.自述法

14.(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 5.(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

A.确定测验的目的

B.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E.选择适合的题型

2.以下关于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两者完全等同

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E.测量、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是否有实际意义

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缺点体现在( )。

A.太过客观性

B.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C.费时费力

D.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可能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

E.适用范围窄

4.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 )。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5.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三、填空题

1.对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是_____和教师自编测验。

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____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____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4._____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5.教师自编主观题的类型包括_____和问题解决题两类。

6.教学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_____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7.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_____,由总体测量结果的_____表示。

8.细目表的形式是_____,一般纵栏表示学习结果,横栏表示课程的内容或范围,中间的栏目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填上在测验中计划测量多大比例的学习结果和课程内容。

9.自编题包括_____和主观题两种类型。教师使用哪一种类型的题目由测验的目的

10._____是由题干和两个或更多的选项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提问或者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而选项是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选项中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的称作_____。

11._____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可以从几段到几大页不等,一般常用的是有限制的问答题和_____。

12.问题解决题通常有两种形式:间接测验和_____。

13.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来表示,即用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为_____。

14.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对_____本身的分析和对_____的分析两个方面。

15.常用的观察的方法有行为检查单、_____和等级评价量表,检查单与评价量表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检查单只需要做_____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是做_____的判断。

四、名词解释1.教学测量2.填空题

3.教师自编测验4.晕轮效应5.问题解决题五、简答题

1.简述测验前的计划。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

3.说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与优越性。

4.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六、论述题

1.试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2.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第十五章同步模拟试题

典型真题分析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2008年4月)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_____和关注_____等三个阶段。 (2007年)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2.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

A.系统性

B.结构性

C

D.实效性

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

5.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6.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 )的反映。

A.教学水平

B.科研成果

C.学历和才能

D.人际关系

7.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8.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9.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10.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11.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 )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鸟申斯基

12.以下关于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步骤分为选出专家、新手,提出任务;比较两者完成任务情况

B.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应用于研究教师的认知

C.它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D.这一方法最初就应用于教师的认知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2.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3.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 )。A.思维的条理性

B.思维的逻辑性

C.渊博的知识

D.口头表达能力

E.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实现预期效应,取决于( )。A.教师自身的因素

B.学生的人格特征

C.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D.学生的归因风格

E.学生的自我意识

5.教师威信的内容包括( )。

A.人格威信

B.学识威信

C.行为威信

D.认知威信

E.情感威信

三、填空题

1.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 _____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3.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权力,即教师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威信;另一方面是_____。

4._____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5._____和_____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6._____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而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7.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_____所决定的。

8.能够在新的、甚至是意外情况下迅速地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理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的_____。9.教师成长的策略包括系统的理论学习_____和_____自觉的科学研究。

1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_____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_____提高在职教师。

11.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_____观摩和_____观摩,_____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_____观摩。

12._____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

13.教师的威望是由其资历、声望与_____、_____等决定的。

14._____是训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15.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_____与协作性的矛盾。

四、名词解释

1.角色冲突

2.教师的角色形成

3

4.反思性实践

五、简答题

1.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建立途径。

3.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哪些?

4.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六、论述题

1.分析教师的成长阶段,说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试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