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气象服务,为全国省级气象部门提供指导性气象服务。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针对台风、暴雨、寒潮、高温、沙尘暴、大雾等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系统,开展了0-3天的定量降水预报,4-7天逐日要素滚动预报,10-30 天的延伸期预报;基本形成了警报信息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

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系统由气象数据平台、气象业务平台、气象产品加工平台及气象数据服务平台组成

气象数据平台是国家气象中心实时业务的核心平台,由MICAPS数据系统、决策服务库、气象专题库、气象个例库及预报产品库等组成。其中MICAPS数据系统包括大院业务单位及省级业务部门传输的实况、卫星、雷达、灾情等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预报台室制作的各种落区预报及服务产品。

气象业务平台是国家气象中心核心业务系统,由MICAPS系统及各类以MICAPS为基础的专业平台:短时临近SWAN平台,短期预报平台,中期延伸期预报平台,台风预报平台、海洋预报平台、农气预报平台及中央气象台文字发布系统等组成。

气象产品加工平台是国家气象中心决策服务及对外服务所需的支撑平台。主要包括MESIS以及自动出图系统MSPGS,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产品基本都是通过这两个平台进行加工出图,对外服务。

气象数据服务平台是国家气象中心数据服务平台,主要承担预报数据、预报图像的内部流转及对外发布,保证数据一致性、权威性。

2.2 技术要求

2.2.1硬件环境

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多机构成群集系统,并实现负载均衡调度。已购置并未来投入应用的主要硬件环境如下:

1)2 台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2-4 颗Xeon 2GHz CPU ,16-32G 内存,双千兆网卡。根据业务需要部署LINUX 和WINDOWS 操作系统。

2)存储服务系统:存储容量至少20T。

3)2-4 台Web 及应用服务器:1-2颗Xeon 2GHz CPU ,8-16G内存,双千兆网卡。根据业务需要部署LINUX 和WINDOWS 操作系统。

2.2.2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采用异构平台,不同服务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LINUX 或WINDOWS 操作系统,客户机采用WINDOWS 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LINUX 系统配置JAVA、标准C、C++等程序设计语言与相应的开发工具;WINDOWS 平台配置.NET、VC++、JAVA 等程序设计语言与相应的开发工具。

3)数据库系统及联机分析系统:Oracle 数据库软件产品,从产品的数据容量、稳定性、可靠性、分布式计算等方面均有着同类产品较强的优势,还支持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等高级分析功能。

2.2.3研制方法

要求严格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的软件工程化方法进行。

2.3 性能需求

考虑性能要求及软件质量要求,保障正常的监测分析服务业务处理逻辑流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统的CPU、内存、磁盘资源。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尽快恢复系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2.3.1性能要求

本软件系统的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1)响应时间:非指明要求,指系统对各种用户操作反映的处理时间。本地查询,系统对用户操作的反映能力原则上不超过0.5 秒;远程查询,应该在1 秒内做出反应;长时间操作需要有进度条指示。

2)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要求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低于1000 小时。

2.3.2稳定性与可靠性

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是一个重要的业务系统,在软硬件的设计实现上要考虑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在运行期间,针对任何一个重要操作,都必须具有判断错误的能力,必要时可以进行恢复性操作,否则要发出报警消息,以便于人工干预。系统部署上线后,系统将进入长期业务运行状态。因此,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都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故障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应用软件开发应严格遵循软件工程国、局标的开发、测试和集成规范,制定合理的数据处理、监测服务产品生成和质量检验的调度接口,进行资料质量和产品质量控制,采用作业自动恢复和作业人工补做等措施;

2)在支撑平台可靠性的保证下,关键高可用业务系统在3 分钟内恢复运行状态。

2.3.3安全性

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不仅是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重要的业务系统,同时又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行措施。除了在系统上考虑安全性外(如内外网隔离、防火墙等),系统也应提供基于角色(例如:系统管理员、操作员、高级用户、一般用户等)的安全控制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业务系统的安全保证性。即系统的软件成份不会由于自身的故障或失效导致应用系统的其它部分相继失效甚至崩溃的特性(如不正常地持续占用大量CPU、内存、I/O 等计算机资源,导致系统的其它部分无法运行)。制定完整的故障隔离、规避和恢复策略,确保全系统业务软件运行的正常与安全;

2)访问的安全保证性,防止外界或内部用户的非法或恶意访问系统。为此,必须从访问级别上严格控制不同用户的权限,避免用户越权使用或非法使用系统资源,甚至控制系统操作权力,造成全体系统运行能力下降甚至崩溃。

2.3.4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便于今后的扩充和改造。除了要求系统本身具有良好的维护性外,还应当拥有离线的维护环境,以便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软件的维护工作。

2.3.5易用性

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是面向各类应用的业务软件,为适应不同专业用户的要求,软件应该具备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此外,部分功能软件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运行操作人员仅在系统报警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和故障维修。所有的故障状态和信息都应自动记录和存储,便于事后的故障对策分析。

3系统解决方案

3.1 系统总体设计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提出系统总体建设框架,在结合气象中心业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采取“建立以流程为驱动,以消息通信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协同管理”的软件建设思想与实现技术路线情况下,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对初设提出的总体建设框架进行了具体落实,形成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2.3.5-1系统总结设计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总体架构正是由于遵循了“建立以流程为驱动,以消息通信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协同管理”的方法论和实现路线,由统一业务标准规范和业务驱动机制,由数据资源、业务流程和业务功能的统一规划,由业务模型的开放性和技术无关性,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整体性、集成性应用,保证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保证了整体框架下业务应用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保证了“在立足实际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形成整体性、集成性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应用方面跨上新台阶的同时,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目标的实现,这是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和依据。

3.2 系统功能结构

图 2.3.5-1系统功能结构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包括认证与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制作及管理、用户行为追踪、共享门户及网站六部分构成。具体描述如下:认证与授权管理分系统包括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基础信息、单点登录、系统日志等功能。

业务流程管理包括流程建模、流程监控、流程分析、监控预警及调度作业;

产品制作及管理分系统包括元数据管理、产品归档、产品目录、产品同步、产品传输、数据服务及功能升级。

用户行为追踪分系统包括日志信息采集、日志信息分析、日志信息统计及日志信息查询。

共享门户分系统包括产品长序列、会商支持、站点管理、内容管理、数据服

务及全文检索。

网络化气象产品展示包括全新预报天气子网站、专业频道包括海洋频道、台风频道、产品频道。

3.3 系统技术层次架构

图 2.3.5-1技术架构

整个信息门户系统的技术层次架构分为五个层次,从上至下依次是:展现、服务管理、开发部署平台、数据库和第三方系统,其中安全层贯穿于整个系统层次(见软件构架示意图)。

1.数据库和第三方系统包含了产品共享门户系统所要集成的数据和信息源,

这些源包括数据库、MICAPS、MESIS、MIWAPS、MSPEG和NCL。产品共享系统从这些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与之进行交互。

2.开发部署平台:整个产品共享门户系统基于J2EE进行开发,并部署于

Oracle的Weblogic 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系统。

?J2EE:J2EE是一种利用Java平台来解决企业应用方案的开发、部署

和管理相关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由于其开放性获得了大量的

应用,是当前最主流和应用最广泛的企业应用技术,其最突出的特

点表现在其的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平台无关性。

3.服务管理:在产品共享门户系统和其所要集成的系统之间搭建一个服务管

理层,由服务管理层实现门户请求的远程路由和调用。服务管理的职责在于将第三方系统对外暴露的接口以服务的形式进行打包并进行管理,同时对门户调用暴露出这些编排后的服务。服务管理层的设计遵循业界广为认可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及可拓展性。采用的技术包括Restful Web Service、WS、BPEL以及传统的EJB。

?WS:WS是传统的系统整合方案,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远程调用技术,其基于SOAP协议传递数据和WSDL规范定义服务。

?BPEL:BPEL是在WS基础上实现对Web服务进行编排的技术,同时它将编排好的服务作为一个整体封装为一个新的Web流程服

务。

?Restful Web Service:Restful Web Service是轻量级的系统整合解决方案,其将服务作为资源,URL作为资源的地址和标识,直接通过

HTTP协议传递数据,数据通讯格式可以是JSON也可以是XML,实

现非常简洁和灵活。

?EJB:对于分布式解决方案来说,EJB是一种重量级的技术,但是随着EJB3的发布,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主流应用服务器都

对EJB提供良好的支持。

4.展现:使用Oracle Weblogic Portal Server作为门户服务系统,根据业务定

制符合JSR168(及JSR268)规范的Portlet,以及采用第三方提供的特定Portlet。使用Ajax、XML和RSS技术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

?XML:XML是通用的数据传递格式,使用XML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同时可以基于XML拓展数据丰富的展现形

式。

?Ajax:Ajax是一组技术,其包括了XHTML、CSS、DOM、JavaScript、XMLHttpRequest和XML。Ajax提供与服务器异步通信的能力,从

而使用户从请求/响应的循环中解脱出来,系统实现无刷新和即时

响应。

?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通过RSS可以搭建信息迅速传播的技术平台,实现

信息的聚合和订阅。

5.安全:基于Sun LDAP server以及Oracle Access Manager和Oracle Identity

Manager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和SSO(单点登录),SSO实现门户系统和其他内部业务系统之间的统一认证。使用LDAP集中维护用户的安全信息。

?SSO:全称Single Sign On,单点登录。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它包括可以将

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机制。它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解决方案之一。

?LDAP:LDAP是轻量级的目录访问协议。通过LDAP可以快速地从LDAP服务器上查询用户信息,从而实现统一的用户认证。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当日实时数据要求以曲线形式显示。 任意时段日值(浓度、AQI)查询以曲线图方式显示。 统计功能开发:可选取任意时段日值和小时值进行统计分析,可显示期间平均浓度、最大值、最小值。 报警功能:PM2.5达到或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或AQI达到或超过150(中度污染)立即报警。 (2)气象条件实时监测分析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 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主要包含烟、雾、霾、降水的实时监测以及环流形势、水汽、风、逆温、混合层高度、理查逊数、稳定度等气象参数分析实时观测。 烟、雾、霾提取人工站(3小时1次)报文以及WS报进行监测,实时显示当日出现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并可按时间进行3小时间隔或选取任意日进行查询。一旦监测到雾、霾立即报警。 统计功能要求能统计任意时间段(日)烟雾霾出现情况。

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分析

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2T16:23:31.0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曾清川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系统框架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对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CIMISS统一服务接口的服务功能以及调用方法,接着针对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入之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系统框架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对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CIMISS统一服务接口的服务功能以及调用方法,接着针对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入之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说明基于 CIMISS接口符合业务平台的要求,最后对CIMISS在气象业务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口;应用 引言 CIMISS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主要构建了气象数据标准化框架,规范了各种数据命名格式及算法,确定国家和省级一致的气象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国家和省级数据同步和实时历史数据综合管理。在各级气象部门的预报和服务工作中,CIMISS的应用效果日益凸显。支持气象核心业务系统标准和统一气象数据生态系统初步构成,气象业务发展进入更加生态及更加有序全新阶段。 CIMISS由一个国家中心和31个省级中心共同组成。全部中心都由国家气象服务网络连接成一个物理分布的、逻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较好处理了一直以来困扰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持环境分离建设、数据重复存储及国家与省气象部门和各种业务系统不一致数据,数据权威性不能得到保证的各项问题。CIMISS业务化是气象信息化重要、核心基础性工作之一。目前,全国已有78个业务应用系统与CIMISS实现对接,包括浙江省气象综合业务网、湖北省长江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湖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和重庆市气象综合业务内网等CIMISS作为核心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提供了各种实时和历史数据在线存储服务。 与以往国家数据存储系统相比,CIMISS可将数据录入时间缩减20%,数据访问效率提升2-5倍。现阶段,我国各级气象部门正在全力推进CIMISS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建设,同省级CIMISS对接,以实现气象业务流程简约性、扁平化、高效性。 1平台设计 1.1整体设计 平台整体架构主要以MICAPS4.0的MICAPS 为基础,采取B/S与C/S混合架构以及嵌入式开发方式,并且充分借助于Web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接口等及时,涵盖综合气象观测、综合业务管理、公共气象服务及气象预警预报等模块,能够促使测报业务系统集约化,预警预报系统流程化以及气象服务个性化与信息传播及时性,该平台为县级气象业务服务给予全方位支撑平台,有效解决基层气象部门测报、预报以及服务系统连接不紧密问题,此类框架优点主要如下所述。 ①以省级CIMISS数据环境为基础,可实现唯一权威数据源,更有利于处理数据一致性问题。 ②利用WEB进行访问,使得平台界面展现更为直观,能够在广域网、局域网以及远程应用。 ③市、县两级实现零维护,软、硬件以及数据源均通过省级机构统一运行和维护, 1.2业务框架 主要借助CIMISS、省级共享服务器、LWFD和数据推送补充平台,将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当作载体,对省、市、县业务流程充分整合,构建数据基础,有效处理好基层资料调阅不够顺畅问题,构成扁平化省、市、县三级一体化业务系统,数据业务框架如图1所示。 图 1 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框架图 2 CIMISS接口应用 2.1接口服务功能 对于气象应用系统,数据统一访问接口给予各种类型服务途径,涵盖Web 服务与REST 服务、客户端调用服务及脚本服务。其中,Web 与REST 服务支持全部平台及语言调用,侧重于前台交互应用,且给予方便、快捷编程服务。客户端调用大都针对大数据量取得,实现数据传输及时性,对主流操作系统支持,涉及Windows 32/64bit、Linux 32/64bit、HP-UX等,给予各类语言客户端开发包,涵盖C#、Fortran、Java、Python、C/C++以及PHP等;脚本调用大都为科研人员等非编程人员服务,不用编程便能获悉数据。返回格式涉及到、序列化字符串、内存对象、数据文件及GIS数据格式等。其中序列化字符串可在数据快速解析及前端显示中广泛应用;内存对象与数据文件,仅在客户端开发包内给予,对于大数据量计算及获悉适用;GIS数据格式可较好在GIS 叠加显示分析中应用。 2.2接口应用概况 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凭借一致API接口与省CIMISS系统对接,为各县级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提供涵盖国家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雷达产品、卫星云图及土壤水分站等资料,同时实现历史数据统计分析。 2.3响应测试 为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效果,需对CIMISS 开展一次系统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环境采取1台台式计算机,Win2012、四核 2.0G/4GB/1TB以及网络环境为内部局域网,1000Mbps。模拟一百名用户对CIMISS 系统进行并发访问,对全省自动站(国家站和区域站)

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申报用户操作说明书

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申报用户操作说明书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用户申报流程 (1) 第二章用户申报记录查看 (4) 第三章审核流程 (5) 3.1申报用户上报 (5) 3.2单位内部审核 (6) 3.3推荐单位审核 (8) 3.4形式审查 (10) 第四章用户注册信息修改 (12) 第五章常见问题 (12)

前言 首次登录的用户,请向所在单位确认单位是否已经在该系统进行注册,如果单位已经注册,用户可以登录http://218.95.181.116/pmsnx/lib/register.html#/register进行用户注册,注册操作说明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注册帮助”进行查看;如果所在单位没有在该系统注册,请联系单位相关负责人用单位身份进行注册。 用户注册完成或者已有账号,可以登录http://218.95.181.116/pmsnx/lib/default.html 进行操作。 第一章用户申报流程 1、用户登录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首页有“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报入口,点击“自然科学基金”链接; 2、页面跳转到申报项目界面,可以在下方查看该申报项目的项目概述、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和填写说明,了解详情后,可以点击“开始申报”按钮进入申报页面(首次登录或者修改过用户注册信息的用户进行项目申报时需要推荐单位审核通过才能正常申报);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日益推进和国家对防灾减灾建设要求日益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预防灾害与突发灾害事件情况下迅速应对危机、减少损失、稳定局势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为满足我县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应急业务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适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需要,连江县气象局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灾害预警、抢险救灾、处置灾害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决策、以及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 平台设计思路 连江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冷害、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加快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步伐,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连江县气象局提出建设连江县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系统的项目。 3 平台主要功能 基于连江县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气象自动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森林火险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统一可视化与共享。 3.1防灾减灾数据库便于气象信息共享 主要是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料、地质灾害资料、森林火险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规范入库管理,提高气象信息的管理、查询的效率,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3.2GIS平台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漫游、测距、图层控制、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且性能流畅。 3.3各种气象信息的可视化 自动站信息可视化以气象标准综合填图为标准;地质灾害点信息显示包含灾害类型、危害大小、危害人口等其他信息;卫星云图、雷达图实现连续动画效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浮动;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可弹出窗口。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气象服务学

研究对象就是气象服务业 目标是形成能够指导现代气象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服务技术方法体系 气象服务业的定位(了解) 1、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1)气象服务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a 气象服务技术既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延伸,又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 b 气象服务业务分系统是整个气象业务系统的窗口和出口 c.气象服务业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2)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 2、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气象事业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气象服务学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1、以促进气象服务业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解决气象服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2、软硬并举,相互促进:例如如何认识服务需求发展规律,规划服务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和运行规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3、在移植的基础上集成创新 4、在总结气象服务实践经验和已有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创新 气象服务的分类:从气象服务的性质、内容、对象以及手段四个层面对气象服务进行分类气象服务的分类: 一、气象服务的性质分类1)基本公益服务(公益无偿服务)产品I p≥0.5 2)附加公益服务(成本补偿性有偿服务)产品I p<0.5 公益性指数I p=SXD 3)商业性服务产品气象商品,必须具有气象公共产品所不具备的新价值和特有的交换价值二、气象服务的内容分类1)、气象信息服务a气象情报信息服务b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2)、气象工程技术服务 3)、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 三、气象服务的对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用气象服务 四、气象服务的手段分类:1、印刷品气象信息服务2、电话气象信息服务3、广播、电视气象信息服务4、警报器气象信息服务5、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气象信息服务 Chapter 2 气象服务的科学技术基础: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系统可控性:系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来实现状态控制的性质称为系统的可控性。系统的气象可控性: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则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气象制约关系的可测性也是相对的。实际的是指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精度条件的可测性。这种可测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气象制约关系可测性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获知(实测或推测得到)的气象对某一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 气象控制因子:把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称之为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的可测性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测得(实测或预测)这个气象控制因子。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doc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韩苏明孙浩锡徐为根 (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气象工作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气象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气象探测、信息传输与加工、预报服务、气象科研及各项管理等都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标准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构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气象标准化是推进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社会气象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业务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2004年中国气象局将发展和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列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之中,采取了筹备成立“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气象标准化队伍,研究了解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气象标准在气象装备生产、雷电防护、规范业务技术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面对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还处于相当薄弱和滞后的状态,还有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有待制定、修订。另一方面,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各国对标准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国把搞好技术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入WTO后的“三大战略”之一,这对气象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国家标准化建设和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结合我国气象标准化的现状和新的要求,对未来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决策支持。 1 “气象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1.1“气象标准化”的定义 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96年第2号指南中对标准、标准化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气象领域的实际,对“气象标准化”定义如下:

气象数据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项目编号:RJ20150020 气象数据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计方案 2016年1月 南京助事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气象数据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背景与预期 (3) 1.2建设内容 (4) 2设计方案 (5) 2.1系统架构 (5) 2.1.1.平台总体架构图 (5) 2.1.2.数据流概览 (6) 2.2分布式解析引擎 (6) 2.2.1.分布式解析引擎概述 (6) 2.2.2.分布式解析设计架构 (7) 2.3气象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2) 2.3.1.气象一体化平台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概述 (12) 2.3.2.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架构 (15) 2.4气象资料云服务引擎 (17) 2.4.1.应用授权机制 (17) 2.4.2.授权认证机制 (17) 2.4.3.服务请求基础参数体系建立 (17) 2.5服务版本管理体系建立 (18) 2.5.1.版本管理设计 (18) 2.5.2.建立服务API帮助文档 (18)

1概述 1.1背景与预期 针对以往基础数据库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服务能力差等问题,按照“系统集成,数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的思路,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依托江苏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服务能力,为本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中心在全省气象信息业务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几十项标准或规范,为一体化体系提供标准支撑,完善了我省气象信息的标准规范体系;优化数据传输流程,时效性可靠性提升显著,省内区域自动站可实现60秒内、雷达数据8分钟之内、省际共享上海市区域自动站100秒内到达预报员桌面;通过“软CAST”同步机制,省市间数据实现了秒级流转;完成了自动站、土壤水份、精细化等50多类数据的解析入库,数据解析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充,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架设全省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配,达到资源集约化、应用多样化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气象数据服务能力,科学准确的做好数据服务工作,结合前期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使用和市县推广应用情况,在气象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方面,提出诸多改进措施和方案,旨在不断的提高气象数据服务能力和质量。

环境气象仪使用说明书

环境气象仪使用说明书 气象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因素,我们国家自古就有风调雨顺一说,这里的风、雨其实都是气象里面的一种,只要风调雨顺农业收成就会更好,这也说明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力。举个例子,比如种西瓜的瓜农,就希望西瓜成长期不要有太多过于频繁的降水或者突然的冰雹气象,因为这两各因素对西瓜的成长影响很大,传统模式农民了解气象都得靠天气预报,或者经验观察。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为了更好的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变化,我们托普云农研发了环境气象仪,可以监测当地小范围的气候环境变化,以便可以做到更多的防护措施。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仪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该仪器可以快速测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风向风速、雨量、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土壤EC电导等环境气象参数。今天我们介绍一下环境气象仪手持机的功能特性: 1、小巧美观便于携带,轻触式按键,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 2、一键式切换,可以手动记录也可脱离电脑随时设置采样间隔,自动记录数据并存储。 3、交直流两用,既可拿到野外随时测量采集数据,也可长时间放置记录地点。 4、带GPS定位功能,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实地显示地点的地理坐标(经纬

度信息)并保存。 5、带语音播报功能,可对超限值进行语音报警设置,对超标的参数实时普通话语音播报,可直接播报出实时的环境参数值(选配)。 6、数据保存功能强大,带语音报警功能、GPS功能最多可储存12000组数据。 7、既可在主机上查看数据,也可导入计算机进行查看。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探头具有一致性,不同气象参数的传感器接口可以互换,不影响精度。 9、将传感器插入主机后,便可手动搜索到多种不同类别的传感器(类似于U盘和电脑相联接能自动感 10、仪器具有256通道同时检测的扩展功能,可以实现多点同步检测,可按需要自行组合。 11、固定式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12、固定式农业环境监测系统/便携式无线墒情综合监测仪/便携式无线农业气象远程监测系采用GPRS或GSM传输方式,主要适合于长距离之间数据的收发。GPRS通讯方式是采集点采集数据后,通过GPRS或GSM上传网络,用户可利用任意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登陆并查看数据,稳定可靠,解决了同行业利用移动无线IP传输通讯经常掉线的麻烦。数据稳定可靠无需担心突然断线,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应用模式。 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也可称为环境气象仪、农业气象监测仪、农业气象记录仪,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型号包括:TNHY-4型 /TNHY-5型 / TNHY-6型 / TNHY-7型 / TNHY-8型 / TNHY-9型 / TNHY-10型 /TNHY-11型 一、托普云农环境气象仪技术参数: 记录容量:设备内部Flash可存储近3万条数据,标配4G内存卡可无限存储,亦可与Flash中数据同时存储。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12-20T10:59:43.1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唐洪君 [导读] 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1100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有越来越多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全国各地观测收集了大量的气象信息。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气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现有的气象信息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性;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深入推进,气象信息系统一方面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结构越来越精细形式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大量普及,网络计算能力空前提高。使得建立在气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中的信息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和宽泛,机器语言之间、应用模组之间、服务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交换成了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非常关切的需求。在众多新技术中JSON数据技术提供了便捷数据交互能力。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点:数据格式比较简单,易于读写,格式都是压缩的,占用带宽小。气象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实时性强动态多变,具有极强的专业特征。气象信息系统承载各类气象数据传输处理加工等业务功能,在系统建设与运行中各种数据信息关联紧密交流活跃。在气象信息系统建设中各个场合与界面中需要完成各种数据交互工作,JSON提供了极强的技术支撑,应用好JSON技术能为业务带来极大便利。 2气象计量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气象计量站现有业务、未来扩展业务和管理情况,设计技术路线和软件架构,要求软件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性、高集成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接口的通用性。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可配,初步实现质量控制流程,基本完成自动化管理并具备完整的业务流程。同时,系统应满足相应的时间性能要求,软件界面与相关配置应具备易操作性。 2.1检测业务自动化 相比于企业和省级气象计量单位,国家气象计量站计量标准、被检仪器及检测要素多,相同要素仪器种类多的特点,使得检测业务的自动化复杂多变。但实现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完成检测业务是存在客观基础的,因为我们具备完善自控通信接口的计量标准及各类用于辅助检测计量的设备。结合国家气象计量站检测要素多的特点,自动化检测系统由气压自动检测系统、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湿度自动检测系统、风速风向自动检测系统、雨量自动检测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等组成。自动检测系统采用成熟的C/S技术,用户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管理操作,既保证了不同要素检测的相对独立,又实现了强大的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输入、控制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1)输入部分将自动检测系统所有标准设备、被检设备乃至环境监测设备的协议、命令接入控制与处理部分,为了适应相同要素仪器种类繁多的情况,在输入部分需要设置开放通信接口模块,实现管理员对新型设备自动检测的自扩展,大大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2)控制与处理部分首先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导入输入部分的通信协议,然后在检测过程控制模块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并且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所需数据的处理;(3)输出部分包括合格判据模块和报表的打印与导出模块,即自动检测系统遵照规程、规范对被检仪器测试数据进行合格判据,且能实现所有测试数据报表的打印与导出。 2.2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气象计量站业务的不断扩展,统计繁琐易错、计量检测工作时长量大及管理的滞后已无法满足现代计量器具所需的维修养护和全面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实现计量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这也是气象计量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1)被检仪器和检定证书发放的工作实现流程化,平台统一管理被检仪器的送检登记、检定测试状态、领取登记等信息,并自动存取原始检测记录信息、测试报告、检定证书等信息,被检仪器。(2)平台对国家气象计量站的检定设备、辅助设备进行统筹管理,生成便于执行的自动检定计划,具体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和状态。平台建立计量相关标准单位、规程、法规的后台增量索引,以供查询使用。平台对计量器具的信息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包括该器具使用状态、检定周期、使用部门人员等信息,若有维修或报废的器具,平台跟踪记录,并生成报告提交相关责任人。(3)平台需具备一定物质管理功能:如固定资产管理、检定仪器及辅助设备管理、消耗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平台建立检定仪器设备的完备档案信息,提供时动态的设备数据分析,并可监控和统计各科室的物质消耗情况,在中心相关财会及物质管理的制度规范基础上提交报告。 3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即C/S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伴随着网络数据库和桌面图形交互窗口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中的计算机简单的可以认为由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在C/S结构中,装在客户本地计算机上的客户端与装在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服务器的职责在于对用户数据处理。客户端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与用户直接交互,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而后通过网络向远程的服务器发送用户请求。 3.2系统性能分析 在对现有其他类似系统进行分析后,本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点:跨平台特性:面对目前不同用户使用软件的操作系统不同,硬件条件不同,所以如果对每个系统下都要开发出同一款软件而言,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时效性上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软件的跨平台的运行,使得开发的周期和开发的成本降低,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针对以往气象系统的弊端,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

南航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的建设与初步成果

南航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的建设与初步成果 摘 要:为满足航空公司日益发展的气象服务需求,民航局飞标司通过调研指定南航为航空承运人建设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简称EWINS)的试点单位。本文介绍了南航EWINS的建设思路和目前的建设情况,展示了EWINS建设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南航; 增强型; 气象情报系统 1 引言 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很大,在飞行安全方面,造成飞行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原因中,天气占了大约1/3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在航班正常方面,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出现大面积延误的情况,大多是天气原因所造成的。随着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极端天气的日益增多,航空公司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空管气象服务无法满足运行的需求。 民航局于2010年10月26日下发了《航空承运人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运行批准指南》的咨询通告,鼓励大型航空承运人建立能满足其运行需求的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EWINS)。民航局飞标司对我国航空公司气象情报系统建设进行了多年的调研,指定南方航空公司作为我国航空承运人建设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的试点单位,如图1所示。 图1 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理念

2 EWINS的概念 EWINS是指经局方批准的航空承运人气象情报系统的一种,除了具有收集、分析和使用航空气象情报的功能外,还有制作特定的气象预报的资格。EWINS必须包括符合CCAR 121.101(b)款要求的危险天气实况报告与预报系统。 使用经批准的“EWINS”的航空承运人,可以授权合格的航空气象预报员制定特定的飞行动态预报,还可以根据EWINS提供的气象情报修改航空气象预报,并能通过发布飞行动态预报的方式对危险天气进行必要的修订。 3 EWINS的优势 3.1 可以合法使用公司认可的气象公司提供的机场资料来保障飞行运行,弥补飞行运行气象资料不足的问题。 3.2 能综合利用各气象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制作更精确的的天气预报产品,从而提高运行控制能力。 3.3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公司在气象方面的新需求。 3.4 能更有效的将气象信息和产品与飞行运行各工作系统结合,提高飞行运行保障工作的效率。 4 南航建设EWINS的思路 目前,南航的EWINS建设,重点从气象产品、设备系统和人员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并引申出培训、质量保障程序和手册等相关工作去保障这三个重点工作。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气象产品需要由人员来制作发布,人员要通过使用系统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气象产品的制作,系统能自动生成一些初级产品。 4.1 气象产品 气象产品是EWINS建设的核心,也是EWINS建设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制作各种气象产品来满足运行的需求。例如告警服务、广州白云机场雷雨警报、各类预警产品(台风、火山灰等)、区域预报、轻冰预报的预报产品。例如当飞机有MEL故障保留时,不能在有积冰的条件下飞行,气象室能制作轻冰预报,判断航站和航路上是否有积冰,提供决策,判断是否适合飞行。 4.2 设备系统

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院系名称: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 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刘欢笑 日期:2015 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3) 2.1 通信系统 (4) 2.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4) 2.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三、网络系统 (6)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 五、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8) 六、信息共享平台 (9) 七、总结 (10) 八、致谢 (11) 九、参考文献 (12)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专业班级: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 XXX 职称:XXXX 摘要: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的公共技术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共享、数据处理与管理、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备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等。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目前气象部门内的气象信息系统主要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几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系统数据管理与服务

气象服务学 总结

《气象信息服务》复习范围 1.概观 1)天气、气候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 天气影响身心健康,经济发展,股市交易,军事战争,气象科技改变 生活。 有了精细的专业气象服务,企业就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 等活动,避免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谁掌握了准确的天气、气 候信息,谁就能把握市场脉搏,赢得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有利商机。 2)专业有偿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有哪些区别? 1、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气象有偿服务为气象公益性事业单位,属 事业法人代表,而商业性气象服务为气象公司,属企业法人代表 2、从收费性质来看,前者为成本补偿,后者以营利为目的 ps:对商业性气象服务公司的管理包括,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引 导企业发展,建立资格审查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局部开放试点。 2.气象服务基本原理 1)气象服务的科学技术基础有哪些? 1、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2、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 3、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2)一个系统要具有现实的可控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制约的规律已经掌握 2、现有的工程技术已有足够的能力利用这一规律去实施控制 3)气象控制系统概念?什么是气象控制论系统? 气象控制系统:能够将适当气象控制措施实现状态控制的系统,即控 制主体为气象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称之为气象控制系统。 气象控制论系统:具有反馈回路的气象控制系统称之为气象控制论系 统,也可称为闭环气象控制系统。 4)理想的气象控制论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1、该系统是控制论系统 2、某些气象因子是其控制因子,而且已知其控制关系 3、这些气象控制因子具有可测性,气象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反馈信息, 不断输出有针对性的气象控制信息。 4、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相应的气象控制工程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5)如何实现有效的气象控制? 1、获取有效的气象控制信息 2、建立气象控制信息有效性的概念 3、引入定量的气象控制信息有效性的判据 6)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比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提高气象控制信息的有效性 2、提高气象控制水平 7)有效气象控制活动的五种类型是什么? 1、气象环境调控型 2、气象环境影响型

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矿业大学 2011级硕士研究生 选 题 报 告 选题名称: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 学科专业: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研究生姓名:刘茜茜 导师姓名:孙亚琴 中国矿业大学学位管理办公室制 2013年5月23日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 气象WebGIS研究现状 (2) 2.1 GIS在气象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2) 2.2 WebGIS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4) 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5) 3.1研究内容 (5) 3.2技术路线 (6) 4 关键问题与难点分析 (7) 4.1关键问题 (7) 4.2难点分析 (7) 5 工作计划 (8) 5.1论文选题阶段 (8) 5.2论文完成阶段 (8) 6 经费预算 (8) 7 论文提纲 (9)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天气气象条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1-3];另一方面,以气象条件为基础的工农业生产,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天气,而是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半年的气象分布,并且要求相对准确[4, 5];还有,对科研工作者,气象学家来说,气象分布是他们研究的重点[6-8],如何及时准确的检验他们研究方法、手段的正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气象预测不准确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会对工业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然而,即使能准确预测气象分布情况,但没有合适的方式展示,或不能以 Web方式展示,同样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需求。相反,如果能够准确预测气象分布,并能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互联网(Internet)上[9-12],将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有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方便的浏览、查询方式,用户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或调整;有了直观、可靠、实时的气象分布,工农业生产会有充分的准备[13-19]。如果预测有什么灾难性的天气,农学家或农业方面的决策者将做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那么由减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影响(物件上涨,通货膨胀甚至经济危机等)也会随之缓和甚至避免;有了实时、动态的气象分布图,气象学家就能及时掌握未来的气象分布情况,进而给出合理的气象预报,并将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20-22]。这种动态分布也能及时反映出科研方法或手段的正确与否,不但为科研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能提高科研效率。 目前,国内对气象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收集气象数据,如温度、水分等,以及如何存储这些海量数据,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数据;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桌面的。如今,互联网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23-29],我们每天都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便能生活自如。随着基于 Web 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发展[30-33],将气象资源和地理资源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使这些静态的气象数据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34]。如何将这些海量的气象数据以气象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在地图中,并实时的发布到互联网上,将这些重要的信息为人们所用?将是关键所在。 针对徐州目前的地质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徐州气

气象公共服务的意义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6a8749857.html, 气象公共服务的意义作用 作者:巩俐李路华 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象公共服务的内容及气象公共服务发展原则,着重探讨气象公共服 务重要意义作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公共服务;内容;意义;发展策略 当前气象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大众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上,在进行气象观测以及预报数据的过程中对测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枯燥的数值预报缺乏针对性。此时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就应运而生,凭借气象公共服务产品能够让气象测报结果转换为公众更易读懂、便于社会各个领域使用,同时也能为政府部门决策时给予参考依据。现阶段,可以将气象公共服务划分为四个类型:公众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及专业气象服务。其中传播气象服务媒介主要包括有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新闻报纸等。而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项气象服务及重大天气气象服务则在气象防灾减灾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强有力服务保障。 一、气象公共服务产内容 气象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气象部门在社会中公布气象信息,通过不断完善气象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社会大众更好的提供气象信息。公益性是气象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气象公共服务主要受到气象部门职权的影响,向人民群众提供天气预报和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并监督好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做好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降低灾害损失。近年来,气象公共服务逐渐受到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依据公众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气象部门在对气象观测信息实时监控和预报预警过程中,完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目前气象部门在发布气象信息及灾害性天气预警过程中主要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微信、微博、QQ、收音机、电视、报纸等多媒体平台,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推动下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应对气候在产业建设过程中,专业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交通、林业、水文、农业、环境、卫生、旅游等行业,为公众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 二、气象公共服务主要原则 1.需求牵引原则。发展气象公共服务,应该结合各类服务对象特点以及需求,发展多元化服务模式,结合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农村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重大需求对气象公共服务重点进行明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