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生物学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学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学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学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学教案范例

【篇一:教学设计模板(含介绍)生物学】

贵州师范大学非师范生申请教师资格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

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年级:2009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5日

教学内容标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

课例背景分析(可参照以下内容写,但不一定完全分开)(文字呈现)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2、课程标准解读

(二)学情分析(文字呈现,内容可以精练一些,但要具体不能说套话)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材、教具等)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文字)

在整个中学生物课程中、本册教材体系中、本章教学体系中、在本节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知识结构关联图(结构图、表方式呈现)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文字)(1)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2)教学难点及确定依据

4、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现有资源条件、常规教具的使用、多媒体

课件的开发、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预测等)(文字)

二、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撰写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可作简

短说明)

(文字)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学策略(文字呈现)

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教具准

(四)教学过程设计(表格方式呈现,反映师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具有生物

学科特色。)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纲目式、图、表均可)

三、教学反思(文字)(对照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优点、不足、改进措施。

真实可信,不说套话)

【篇二:高中生物学概念与概念教学的几个案例】

高中生物学概念与概念教学的几个案例

1 研究背景

1.1 生物概念与概念教学的概述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知

识主要由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组成,而原理、规律和理论往

往是由若干概念通过一定关系构成的。如果把生物学知识比喻为一

个生物体,那么,构成这个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就是概念[1]。

概念的生成,指的是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

抽象、概括等形式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

过程[2]。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概念教学正是通过应用一定的方法策略,达成对概念的引入、

形成、巩固和深化,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

的认知为己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

的影响。

1.2 研究现状

近二十多年来,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在我国生物教学及研究领域

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经验的总结性描述到引借国外理论进行系

统实验研究的过程。我国生物学的概念教学一直在持续进步,并且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整体而言仍然不够成熟和规范。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从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看,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仍混迹于普适性的教学原则、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之中,独立性不强。

1.2.2从生物学课程的内容看,生物学的概念仍附着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概念的关系缺乏关注,未理清具体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特点,以探求确切、独有的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2.3从生物学科教学的研究看,一种是课堂实践层面的教师所做的传统经验的总结性描述,一种是学科教学论研究者对国外的概念学习理论的引进与评价,在

理论提升和本土化方面尚嫌单薄。只要将普通教学论与生物教学论的体例及内容加以比较,就能发现前者为后者所打下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传统方面的烙印。这种比较更显示出,尽管普通教学论没有提供“概念”教学的上位理论和研究范式,生物教学已经就此进行了宝贵的研究。当然,上位理论的缺位也限制了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研究的发展[3]。

1.3 研究意义

概念既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要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生物概念教学。学生只有掌握好生物概念,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合理地进行推理,正确地作出判断,逐步理解生物基本知识、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对概念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概念教学的科学化,必将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这对生物教学的影响尤为重大,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理想的教学氛围中较好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

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反映实际问题,以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为案例,对教师的概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总结出生物概念教学所应有的模式。

2 研究方法和过程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对与案例相关的有价值的信

息进行检验和考证的系统过程。案例分析过程通常涉及3个步骤:

首先,将案例中所有的信息聚拢在一起,并将与案例分析相关的信

息分离出来,接着,再试着描绘一个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其次,估计、推测和识别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详细描述这些问题;最后,为解释或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以是一

个分析模型,也可以是一个解决方案),并提供充足的证据和必要

的数据,以证明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5]。

2.2 研究过程

2.2.1 对桂林第十八中学刘诚宽老师《细胞呼吸》一节概念教学的案

例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是旧知识导入法,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识《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内容,指出糖类是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然后通过设疑:“能源物质糖类通过什么途径

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呢”从而引出呼吸作用。此处采用

的是联系旧知识,促使形成新的概念体系的策略,将糖类代谢的内

容与呼吸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接着通过让学生寻找概念中的关键词来进一步强化概念:“活细胞”、“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样从关键词入手更利于学生

的记忆。

此外,刘老师还通过区别“呼吸”和“呼吸运动”来消除前生物学概念

对学生的影响。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呼

吸运动指的是胸廓有节律的舒张和收缩,这些都与细胞呼吸有着本

质的区别。这样通过设疑、剖析关键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对“细

胞呼吸”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被掌握了。

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则借助于生活实例,通过让学生判断生活中萌发的种子、水稻、运动员等有没有呼吸作

用以及它们进行呼吸作用的条件引出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接着对“有氧呼吸”进一步深入讲解,首先让学生上黑板写出并配平三个阶

段的的反应式,然后归纳出总反应式,进而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和代表生物这三个方面对有氧呼吸进行总结。而对“无氧呼吸”则以

抓区别找联系的方法,通过与有氧呼吸进行比较,从而深化概念。

2.2.2 对桂林中学潘建老师《遗传定律》一节概念教学的案例分析

潘建老师采用的是故事导入的形式引进本节课,通过向学生讲述遗

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遗传学

的两个定律,让学生充分认识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由理性认识

上升到感性认识。而对于这两个定律的讲解不是直接地展示,而是

提问学生,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两个定律,当学生对

于定律的解释不到位时,老师再及时地给予提示和点评,使学生进

一步加深了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接着,教师用归纳法展示了他自己对孟德尔定律精髓的理解:性状

由基因决定;基因是成对的;基因有显隐之分;产生配子时:等位

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他把孟德尔定律简单的概括成了五点,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定律简单化了,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然后通

过板书两个基本的遗传图谱,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巩固,并针对具

体的知识点举出了相应的事例和错误的例子,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

识的掌握。

此外,潘老师还通过三种题型加深了同学们对遗传两大定律的理解

和掌握。题型一:遗传基础题——六大基本组合突破法;题型二:

遗传常规题——“五步走:显隐,常x,基因型,概率,遗传图解”;

题型三:遗传特殊题。

通过题型练习,总结出跟概念有关的经典题型解题方法,注重概念

的应用,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概念。这是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特殊的例子还引起了学生们对学习生

物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探求。

3 研究结果与讨论——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处理策略与模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生物

学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

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学生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经过对前面两个概念教学案例的分析可知,恰当运用概念,正确使

用概念教学的策略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生物学概念。下

面就教学案例分析的结果以及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生物概念教

学正确的处理策略与模式。

3.1 联系旧知识,促使形成新的概念体系

讲授新概念时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复习旧概念,并注意强调新旧概念

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概念组成体系。概念一旦形成

体系,知识才能条理化、清晰化,不仅复习巩固了旧概念,而且有

助于学习和理解新概念。例如案例一中《细胞呼吸》一节对“细胞呼吸”概念的教学就是如此,采用联系旧知识,促使形成新的概念体系

的策略,将糖类代谢的内容与呼吸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2 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疑法

设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即基本概

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

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

念的目的[6]。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

平,教师可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设计难

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

确掌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

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

然后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3.3 抓区别找联系,深化概念

高中生物教材中相似的概念很多,有的则一字之差,却表示两个不

同的生命本质属性[7]。如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有性生殖和无性

生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自养型和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自交、杂交和测交、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引导学生类比区

别相似概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一《细胞呼吸》

一节对“无氧呼吸”就是以抓区别找联系的方法,通过与有氧呼吸进

行比较(见表1),从而深化概念。

表1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3.4 剖析关键词,深入理解概念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

抓住概念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把它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

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也可结合

例证分析来深入理解,避免把关键字、词漏掉,产生似是而非、望

文生意的错误认识[8]。如,光合作用概念中关键词为“绿

【篇三: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网络教学设计案例】

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学设计

丰禾中学李正荣

本课是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web教室)中高中生物学科自主探索学习的试验研究课,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中学生物教育整合应用的课例之一。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内容:

主要内容: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定义和范围,然后主要讲述了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群落特征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本章的核心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意区分。生态系统的概念包含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相当于“生态系统”教学内容的概述,与后面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②生态系统的类型(识记)。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分析,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③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辨证观点的教育。

②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美德。

(三)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②通过各生态系统的实例分析,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2.学习难点:①生态系统的概念。②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对生物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对

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好。

2.学习习惯:学生平时比较习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相对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综合分

析能力也较薄弱。

3.学习交往: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中,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三.学习资源的简要说明:

1、《生物教材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

2、网站:《生态系统的类型》

3、网址:http://192.168.3.81

4、主要内容:用dream web制作可操作且具有交互性的网络课件

放在专题网站里。本学习网站包括了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生态系

统的概念、类型、森林、草原等六大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视频及

其相关的文字)、学习拓展(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大熊猫古今分布、大气污染、共建家园、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偷猎、赤潮)、资源

链接(中国自然保护网、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中国植物保护网、中国草地资源、牧草种植资源信息系统、中国环境生态网、自然之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网、中国生态网)、网上交流(在线讨论、在线测试、调查问卷)五部分内容。

四.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本课为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教法与学法优化组合:

1.探究学习法:联系所学知识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问题思考、解

决的学习。

2.自主学习法:利用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独立地进行学习。

3.竞争学习法:利用网络资源、教材资源对思考性问题进行竞争抢答。

4.问题讨论法:运用网络教室的各种交流手段对学习主题展开讨论。

5.协作学习法:通过网络教室中师生、生生协同、交流、讨论的学习。

构建基于web教室中生物学科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结构:创设学习

情景——明确学习任务——探究生物问题——学习资源利用——小

组协作竞答——网上自主讨论——学习效果检测(七大环节)。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做好课文预习;网络课件发布到校园网的服务器;输

入用户名:yzzx,密码:yzzx,ie浏览器输入ip地址:

192.168.3.81(进入生态系统类型的主页)

(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生物

与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以一个池塘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一下,通常情况下,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怎样相处的?

cai演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并列出如下复习提纲:1、池塘中有

哪些生物?2、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3、池塘

中的鱼、水生植物等总称什么?4、池塘中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生物

以外,还能看到些什么?

教师引题:在这个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和这些无机环境存在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来讨论这种复杂的关系。

(学习情境创设)

1.1998年,我国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给我们国家造

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大灾过后,党和政府通下决心,

宣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请大家讨论如下两个

问题:(1)我国长江一带为何发生洪涝灾害?(2)我国政府为什

么要实施天然防护林工程?

2.在南极科考中,科学家发现,南极的企鹅体内竟然有杀虫剂ddt,这一地区从来没有施洒过农药,那么,ddt是哪里来的呢?

利用上述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植被、气候、水土保持和其他

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农田中施用ddt后对水体、企鹅和人类造成的

影响,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引

入本课主题,然后简要讲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明确学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习难点:①生态系统的概念。②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

了解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

(探究生物问题)

首先,教师提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1. 卷尾猴,斑马和鲸都是哺乳动物,但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不同,

试分析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其生态系统相适应 ?

2. 把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看成一个小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应具有什么特点?

3. 城市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4. 为什么可以把湿地比喻成地球的肾脏?

参考:

1、卷尾猴具有长的上肢与尾巴,适于树栖与攀缘生活生活在森林生

态系统;猎豹善于奔跑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鲸具有游泳的鳍生活

在海洋生态系统。

2、该小生态系统生存的动物种类较多,既有适于森林生态系统生活

的生物,也有适于在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的生物。

3、相同点:都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不同点: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农田生

态系统虽然也需要不断地输入物质,但依赖性不如城市生态系统高;城市生态系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而农田生态系统不会。

4、湿地在多雨或河流涨水的季节,是巨大的储水库,不仅能够纳水

泄涝,在干旱的季节,湿地中储存的水又可以补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缓解旱情,湿地还有强大的净化环境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形

象的称为“地球的肾脏”。

其次,要求学生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比较、归纳

总结,

(资源利用、自主探索)

教师指导利用资源学习的顺序依次为:生物教材(文本)——网络

课件(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相关的链接网站。

(小组协作竞答)注:班级学生分四大组竞争答题(上述4个问题);两位或四位同学为小组协商讨论,对该组答案进行补充、完善。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师简要小结。

(网上自主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的论坛,对下列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1、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

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

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

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附近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

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

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

材料回答: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参考:?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

?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

?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2、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石油对海洋生态系统会造成哪些危害?

参考:石油进入海洋一方面黏附于海岸,沿海环境被破坏,海洋生

态系统环境恶化(如光线,氧气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另一方面,会产生油膜效应,使海洋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水循环发生障碍,降水减少,天气异常,引起大面积的干旱,给农牧业,林业等

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动物失去食物而大量死亡,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3.如果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乔木全部砍掉,你认为林下的灌木和

草本植物还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

参考: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乔木砍伐后,破坏了森林内部的稳定小

生境,使得适宜于生活在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湿度和较为稳定

的温度条件下的林下耐阴灌木和草本植物失去庇护,而林外剧烈变

化的环境条件是这些植物的限制因子,所以乔木砍伐后必然会导致

原有的林下植物的死亡。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胰岛素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通过胰岛素可将高中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很多考点串联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1、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__。 答:蛋白质 2、结晶牛胰岛素是由两条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从理论上讲,结晶牛胰岛素最多是由——种氨基酸组成,至少含有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游离的羧基。 答;20种(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共就20种);2;2. 3、这51个氨基酸彼此之间是通过——过程结合成胰岛素的。这些氨基酸形成胰岛素时,共形成了____个肽键,失去了__分子水,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__。 答:脱水缩合;49;49;888.提示:-SH+-SH→-S-S-过程中脱去2个氢原子,即形成1个二硫键分子量减少2,胰岛素分子共3个二硫键,所以分子量减少为:(51-2)×18+6=888 4、合成胰岛素的信使RNA至少含有__个碱基;胰岛素的基因中至少含有__个脱氧核苷酸。 答:153;306 5、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但功能却不相同,原因是__。 答: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功能就不一样。 6、胰腺是__分泌腺,分泌各种消化酶进入消化道;而胰岛是__分泌腺,胰岛素是由胰__细胞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__细胞分泌的,它们是直接释放到——内,二者在调节血糖上的关系是__作用。具体说,胰岛素分泌能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能__胰岛素的分泌。 答:外;内;B;A;血液;拮抗;抑止;促进 7、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四种细胞器是__、__、__、__;胰岛素是通过——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答: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外排作用。 8、正常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也可通过刺激__的某些部位,而间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__,主要是通过促进__、__、__,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实现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通过刺激__的另一些部位来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通过促进__、__来提高血糖浓度。 答:下丘脑;血糖氧化分解、血糖转变成肝糖元和肌糖元、血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下丘脑;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乘血糖。 9、(2001广东高考)注射一种较大剂量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浑睡,该激素是() A 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雌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D(大剂量注射胰岛素,会使小白鼠的血糖浓度过低,出现低血糖昏迷) 10、当人的血糖浓度为150 mg/dL时,机体会作何反应() A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B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C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D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答:B . 人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0~120 mg/d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1、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只有胰岛素和组织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组织细胞才能将葡萄糖搬运到细胞内利用,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 答:糖蛋白 12、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胰岛__细胞受损,使血糖浓度超过__即160~180mg/dL时,一部分葡萄糖随__排出体外。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既__、__、__、__。 答:B;肾糖阈;尿液;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13、糖尿病的确定是检测病人的尿液,检测方法有__、__、__。 答:用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尿糖试纸检测。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将是二十一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应当实现以下课程目标,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1.知识方面 (1)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知识,促进身心健康。 (4)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3.能力方面 (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掌握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能够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 (3)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 (4)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三、课程安排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这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第一专题第一节第二课时。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通过模拟DNA重组过程,将具体的操作程序有机联系起来,加深对这一程序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并与基因工程的实际操作练习起来;在模拟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载体的特点,按照相似性原理,选择和建立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剪”与“连”等操作,并分析操作结果。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重点: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 难点:载体的特点及应用 2.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但这些基本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非常抽象的内容,仅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 3.教学条件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而言,需要如下教学条件:电脑,投影仪,彩色复印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掌握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利用教学多媒体,自制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 教学手段:PPT,自制教具,投影仪等综合教学辅助工具。本节课模拟探究的是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所以将教材提供的碱基序列加以调整,用彩色打印纸打印,如图: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

(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了解、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需求,以“生物课堂延伸”为主线开展这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编写,积极收集网络资源,从课本、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获取生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多方面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纳整合,整理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能力。 二、课程总体目标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让其具有迎接未来世界挑战、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成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最佳的我”。 三、具体实施目标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具有一定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 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 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 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及分工: (1)《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2课时) 内容:介绍试管婴儿

胚胎工程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胚胎工程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Biology elective 3 teaching plan of embryo engineering senior high school

胚胎工程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专题3胚胎工程 3.1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一、胚胎工程的建立 1、胚胎工程的概念P59 理解胚胎工程: 操作对象:早期胚胎和配子 技术手段: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 胞培养等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 律 二、精子的发生 1、形成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2、形成时期: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 3、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位于曲细精管管壁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产生多个初级精母细胞。

第三阶段——圆形的精子细胞变形 细胞核→ 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 头部的顶体中心体→ 精子的尾 线粒体→ 精子尾基部的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 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4、精子的形态: 外形似蝌蚪,包括头、颈、尾三部分组成。不同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动物精子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三、卵子的发生 (1)形成场所:卵子的发生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2)形成时期:性别分化以后 (3)形成过程:Ⅰ、胎儿期 主要的变化:形成卵泡,在卵巢中储备。 初级卵母细胞的存在形式: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Ⅱ、初情期后 主要的变化: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为成熟的卵子。

场所——卵巢中 结果——形成透明带、卵黄膜 其次: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卵巢 结果——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输卵管,准备与精子受精。 完成时间——排卵前后。举例:排卵前如:马、犬;排卵后如:绵羊、牛、猪。 思考:什么是排卵?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场所——输卵管 时间——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结果——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 思考与探讨: 问题1:什么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 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受精。 问题2: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

高中生物选修3全部教案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一、胚胎工程的建立 1、胚胎工程的概念P59 理解胚胎工程: 操作对象:早期胚胎和配子 技术手段: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 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 二、精子的发生 1、形成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2、形成时期: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 3、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位于曲细精管管壁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多个初级精母细胞。 第三阶段——圆形的精子细胞变形 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 中心体→精子的尾 线粒体→精子尾基部的线粒体鞘膜 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4、精子的形态: 外形似蝌蚪,包括头、颈、尾三部分组成。不同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动物精子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三、卵子的发生 (1)形成场所:卵子的发生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2)形成时期:性别分化以后 (3)形成过程: Ⅰ、胎儿期 主要的变化:形成卵泡,在卵巢中储备。 初级卵母细胞的存在形式: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 Ⅱ、初情期后 主要的变化: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为成熟的卵子。

首先:初级卵母细胞生长 场所——卵巢中 结果——形成透明带、卵黄膜 其次: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卵巢 结果——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输卵管,准备与精子受精。 完成时间——排卵前后。举例:排卵前如:马、犬;排卵后如:绵羊、牛、猪。思考:什么是排卵?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场所——输卵管 时间——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结果——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 思考与探讨: 问题1:什么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 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受精。 问题2: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 正常情况下,一个卵泡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 问题3: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 刚排出的卵子尚未完全成熟,仅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直到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排出的卵子是在输卵管内与精子受精的。 五、受精 1、概念: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 2、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3、场所:受精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

湖南省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教学指南

湖南省普通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用) 一、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要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经过选修课程的修习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学习方向提供帮助;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生活与健康等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面落实,推动我省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平稳、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结构和特点 1、高中生物课程结构 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可图示如下: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计的。3个选修模块都以技术为核心,上联技术的科学原理,下引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说都有STS教育的特点。选修1侧重于技术操作,选修2侧重于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选修3侧重于现代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介绍。这些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根据各选修模块的特点和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结合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确定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为理科学生的必选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这两个必选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9: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教案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 (2)认同胚胎移植在胚胎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关注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 2.态度观念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胚胎工程的发展前景和现实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激起学生为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3.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通过学习胚胎工程的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基本程序和应用。 (2)胚胎分割的应用意义。 (3)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2.难点: (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离途径。 【教学过程】 一、胚胎移植 1.概念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

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2.地位 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这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3.意义 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大大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4.生理学基础 (1)同种动物排卵后,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状况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要点提示: 应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它们的生理条件达到同步或一致,这样才能使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后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存条件,这是胚胎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供、受体母畜的发情时间一致。同时还要做到移入受体子宫胚胎的位置应该与其在供体内的位置相同或相似,移入胚胎一侧的受体子宫角对应的卵巢必须有黄体存在。 5.基本程序 (1)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 (2)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 (4)对胚胎进行移植。 (5)移植后的检查。 深化升华: 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与供、受体生理环境条件一致性密切相关。只有供、受体生理环境高度一致,移入受体的胚胎才能被接受,并继续发育。所以我们可以把胚胎移植简单概括为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这样的概括是正确的。 二、胚胎分割 1.概念 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

普通高中生物校本选修课开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6a2803546.html, 普通高中生物校本选修课开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胡珊珊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现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理念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校本选修课逐渐成为很多高中适应教育改革的一个需要,也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探索。因此本文笔者将从校本课程的概念以及普通高中开设生物校本选修课的意义出发,探讨分析普通高中开设生物校本选修课的方法。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物校本;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181-01 1.校本课程的内涵以及普通高中开设生物校本课程选修课的意义 "校本"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它由学校自己确定,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更加适合学校学生发展和对于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符合学校所在的地区的特色,是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普通高中开设生物校本选修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普通高中开设生物校本选修课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它能够更好地突出该学校的办学特色。因为一个学校生物校本选修课都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来选择的,是基于学校的生物办学理念,生物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它能够很好地与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把课本理论与生物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突出一个学校的生物教学理念,教学特色。 1.2 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水平。 生物校本选修课是在新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传统的普通高中的生物教育都是高中生物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生物课本进行被动式地教学,这显然限制了生物教师的才能,难以让他们有效地积极地充满动力地进行生物教学,而生物校本是通过一个学校的生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学校的生物办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对相应生物课程进行删改、汇编等制作而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的克隆》教案

《植物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植物的克隆”选自高中生物选修三第二章“克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克隆的定义及条件,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植物组织培养程序及应用、原生质体的制备、植物细胞工程以及多途径的植物克隆实践。“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植物组织培养”中部分内容与必修一中“细胞的全能性”部分内容重叠。该节内容可分为两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可学习克隆的定义及条件,植物组织培养程序及应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表达进行回顾和补充。第二课时可对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技术,多途径的植物克隆实践进行介绍并通过练习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7)班的学生,该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应用能力较强,大多数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同时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克隆的认识比较表面。因此,教师会在上课初始对克隆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将对实现植物克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进行重点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已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合理补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克隆的定义及本质。 2.简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程序。 4.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将细胞培养方式与植物体自然状态下的合子发育过程相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实践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程序。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程序。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介绍为主。 六、教学过程 (一)克隆的定义及条件(5min) 教师行为: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图1。教师提问,新生成的子代胡萝卜植株与亲代的胡萝卜植株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胡萝卜根细胞发育形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经历了什么细胞分裂方式?以此来推出,胡萝卜植株并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仅仅通过单个细胞发育而来,这样的过程即为无性繁殖,即为克隆。 学生行为: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克隆的定义及本质。克隆的定义是:只要不通过两个分子、两个细胞或两个个体的结合,只由一个模板分子、模板细胞或母体直接形成新一代分子、细胞或个体,就是无性繁殖,即克隆。其本质为亲子代的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形状也同样保持不变。接着教师指出,克隆可分为三种水平上的克隆。通过分别对三种水平上的克隆的简单举例,加深学生对克隆的本质的理解。

高中生物 模块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模块复习课 核心知识回顾 1.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________中提取,具有___________性,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断裂。 3.载体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________的获取→________的构建→将________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的检测与鉴定。 5.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________中获取,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获取。 6.基因表达载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7.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8.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技术,常用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 9.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性,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 器官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 胚状体或丛芽→试管苗。 1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方法和用________诱导等化学方法。 12.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____________、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 1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____________(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代培养。 14.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____________,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________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________。 15.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化学方法)、________(生物方法)和电激(物理方法)等。 16.杂交瘤细胞既能________,又能产生某种________。 17.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___________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18.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4: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案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治疗。 三、教学策略 1.加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环节的指导。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不足了。为此,建议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一环节。具体做法如下:无论是学习转基因植物方面的应用,还是学习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乃至转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方面的应用,首先必须寻找目的基因。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上。例如,我们可以解决当前世界上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主题,如以解决“粮食”、“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攻克不治之症”等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或学生知道的课外的基因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会使学生感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 2.课文中的一些难点,建议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文中有几处是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但文字说明不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例如“什么叫乳腺生物反应器”、“什么叫工程菌”、“什么是基因治疗” 等。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加深用已有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可由师生共同归纳。例如,学习乳腺生物反应器时,学生提出“给我们讲讲乳腺生物反应器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如教材中列举的血清白蛋白、抗凝血酶等)比工厂化生产的优越之处有哪些? (2)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难点) 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1)发酵微生物 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 ?? ? ??特点 ?? ? ?? 丝状真菌 生长迅速 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2)发酵原理 ①蛋白质――→ 蛋白酶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②脂肪――→ 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的制作流程

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 A .无机盐、水、维生素 B .NaCl 、水、蛋白质 C .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 .蛋白质、脂肪、NaCl 、水 C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B .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 C .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 D .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 C [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精精排版共96页)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

经典例题剖析 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 .CTTAAG ,切点在C 和T 之间 B .CTTAAG ,切点在G 和A 之间 C .GAATTC ,切点在G 和A 之间 D .CTTAAC ,切点在C 和T 之间 【解析】 由图不难看出该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是GAATTC ,切点是G 与A 之间。 答案C 基础试题训练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 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 连接酶 C.DNA 限制酶、RNA 连接酶、质粒 D.DNA 限制酶、DNA 连接酶、质粒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 .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3.下列四条DNA 分子,彼此间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①③⑥⑦ D .②③⑥⑦ 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DNA 连接酶将黏性未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 .目的基因须由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6.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 子中的GAATTC 顺序,切点在G 和A 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 .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7.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 A .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T A G G C C A T T A C C G G T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