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二章第二节

一、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①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②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③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④不断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创新

3、基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思路

存在的问题:1、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力度不够2、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急需更新原有纲要3、发展不平衡4、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轻信息伦理的培养5、教学有效实施欠缺6、师资力量不够。

问题解决思路:1、更新观念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3、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4、改进教学方法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章第一节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①吃透教材,了解学生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③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①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②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③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①必需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③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⑤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⑥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①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②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③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

①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③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第二节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讲授法:特点:①目的明确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③口头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是传递

知识的基本工具④教师要对教授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

优点:①有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②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①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②难以顾及个别差异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讨论法:优点:①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②有助于思想的转变③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缺点:①容易偏离主题②易流于形式

3、任务驱动法:要求:①任务有趣味性②任务有适宜性③任务有明确性④完成具有可评价性

环节:呈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完成评价。

优点: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②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缺点:非线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较难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4、Web Quest教学法:特点:①有明确主题和问题②问题通过寻求信息得到解答

③问题解答没有唯一性

组成部分: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估;结论。

注意事项:①Web Quest尽管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但是他们只是课程整合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全部或唯一手段。②进行Web Quest活动时,目的一定要明确③要注意资料的更新④别忘了评价

5、基于问题教学:优点: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②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③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④促进

教师之间的合作。

6、计算机游戏教学法:注意点: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②选择游戏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知识。③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带教,因玩误教。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五、方法的选择依据:

①教学的具体目的任务②教材内容特点③学生的实际情况④依据媒体功能特征

⑤教师本身的驾驭能力⑥教学方法的使用条件⑦教学时间和效率。

第四章

六、课堂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个别指导;现场教学。第五章

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兴趣浓厚,但注意力保持不够②自主探究倾向明显,协作意识不够③重实践操作,轻理论学习④重技能学习,轻意识伦理道德学习⑤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八、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素:

学校因素:学习场所;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内的人际因素①教师因素②同伴因素③班级人际因素

家庭因素:家长的信息素养水平;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信息技术设备建设社会因素:社会信息环境;各种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九、信息素养的构成: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技能。

十、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①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②培养学

生动手处理信息的能力③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④必需尊重学生个性⑤

强调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2、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提供示范,应用信息技术

第七章

十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构成:

1、教学设计能力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设计层次②单元教学设计层次③课堂教学设计层次

2、课堂教学能力ⅰ以讲授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学组织能

力③动手操作、演示能力ⅱ以项目和任务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开发、利用能力

4、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

5、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十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1、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师范院校教育2、项目培训3、同行交流4、课题促进5、课程开发

第八章

十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1、评价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动机

2、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巩固学习成果

3、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形成

4、促进教学反思

十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诊断作用

2、树立评价主体多元化意识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调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①评价功能立体化②评价标准多维化③评价主体多元化④评价方法多样化⑤评

价内容全面化⑥评价结果归因的多维化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点②评价内容多元化特点③评价环境差异性特点④利用

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评价的特点

十五、过程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

2、表现性评价①特点:诊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②层次:限定性表现性评价和拓展性表现性评价

3、学习行为评价、操作过程评价、作品评价

4、电子学档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鉴定信息技术教师的资格

2、有助于评判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业绩

3、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改善

4、有助于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

信息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素质指标

2、工作行为指标

3、教学效果指标

4、信息技术教师指导课外活动与竞赛辅导绩效评价指标

5、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绩效评价

6、信息技术教

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十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03版)

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①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②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③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④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⑤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模块结构:必修与选修共包括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

标准体例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相结合并附以例子的形式。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