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郑州市科技工作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要求,强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我市连续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2008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研究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国1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创新力评比中,我市首次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一、2008年主要成绩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1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实现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5%;全市通过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共121家,占全省的46%;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53%。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为主导、以专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是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5845件,其中发明专利1611件,分别较上年增长12.1%和70.8%。授权专利3979件,其中发明专利267件,分别较上年增长74.4%和38.3%;全市专利技术年产值125亿元,专利技术新增产值36亿元。

三是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08年,市本级产生科技成果159项。经评审,共产生市级科技进步奖70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4项。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二等奖10项,三等项17项。推荐4人为2008年度郑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候选人,报市政府表彰奖励。列入科技自主创新工程的29家企业拥有核心技术产品78项,市场占有率52%以上,创造112项行业知名品牌。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快速提高。培育壮大了郑州威科姆、大方桥梁、汉威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优势技术。威科姆公司的北斗卫星定位技术, 大方桥梁公司的大型轮胎式搬运机,思达高科的电能计量产品,辉煌科技的铁路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华晶公司的大型金刚石压机,生物工程和制药方面的艾滋病诊断检测试剂,以及宇通客车、郑纺机和郑煤机主导产品等,都是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河南海力特机电公司等5家企

业跻身全国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五是技术集聚和辐射能力大幅度增强。2008年,全市技术交易成交额33亿元,较去年增长17.9%。全市技术交易网络覆盖12个县(市)区和高新区、经开区,建立技术交易合同登记网站19个,成为全国技术交易联盟八大成员之一。

六是创新条件显著改善。广大企业纷纷采取优惠措施,提高科技人才比重。全市10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和技术人员达到33%以上,其中威科姆公司高达86%。全市所有科技创新投入中,80%以上来自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工程29家企业在政府科技经费引导下,累计投入1.2亿元,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6家,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均在5%以上。

二、推进工作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郑州的要求和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我们采取强力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强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工程。一是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成立6个科技跟踪服务组,通过建立台帐、现场办公、政府采购和督查考核等途径,为企业解决土地、融资、政策

方面280余件实际困难,帮助郑州索凌电器有限公司获得全省第二笔专利质押贷款500万元。二是全面启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为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以培育50

户重点企业、100户骨干企业和150户种子企业为载体,通过优先推荐申报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省级以上重大专项、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20项扶持措施,着力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企业,力争到2011年,300家重点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目前,300家企业的评审、遴选及建库工作全部完成,2008年12月10日,《郑州日报》公开刊登了入围企业名单、扶持激励政策和工程目标任务等相关内容。三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一年来,29家工程企业完成投资13.6亿元,是全年投资计划的142%,累计投资44.2亿元,是总目标的121%;销售收入8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同时,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行业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郑州(国家)中部软件产业园完成投资6.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75亿元。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论证。三年来,全市累计建立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中心256家、产学研基地65个,建成科学数据共享分中心12家,科学数据库55个,110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均达到或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二)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的经费投入。2008年,市本级科技研发费用投入1.17亿元,其中98%以上投到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创新项目,在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222项,金额7863.5万元,较2007年的6180.5万元增长27.2%。通过市本级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示范作用,促使各县(市)区财政的科技投入由2001年280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近1.4亿元。

(三)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和重大科技专项招标评审工作。围绕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制定《2007年度市本级科技三项费决算情况暨2008年度市本级科技三项费预算安排意见》,会同市财政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对本年度连续支持的39家企业40个项目进行中期评审。下发《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专项实施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后补助管理进行规范,促进科技经费的优化配置。围绕加强科技计划管理,组织本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筛选审查工作,重点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工程、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结合项目和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等6个方面,编制下达了《2008年度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其中科技攻关计划587项,国际合作计划34项,软科学研究计划65项。围绕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企业调研、项目征集、组织申报,列出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

室)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农村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科技自主创新工程、科普书屋建设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围绕重大科技专项评审招标,通过郑州日报、郑州科技港等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对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重大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等5个专项公开招标,受理36个项目,经评审论证确定34家单位中标,给予经费支持1075万元。

(四) 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完善了《郑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郑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郑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配合市人大完成《郑州市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并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2008年,全市发放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250万元,大大激发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市政府与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签订的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召开产学研项目对接洽谈会。全市80%以上的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内外13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

作关系。2008年5月,市科技局增设院校科技合作处,强化了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职能,先后召开6次驻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座谈会、“区域IT产业发展论坛”和产学研对接会议,20个项目对接成功。制定了《郑州市产学研发展实施方案》,新建18家产学研基地,实现38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吸引和聚集创新人才。2008年,全市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其中认定20家,组建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这些研发中心,聚集了院士25名,国内外研发人才8300余人;覆盖了郑州市优先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和主要产业领域,构成全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基本骨架。编印了《郑州高级人才名册(选录)》,收录科技人才一万余人,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人才库。

(七)开展重大科技需求专题调研,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进一步摸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年初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层次调研,提出20项重大科技需求和23项对策措施,确定2008年重点支持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对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等5个专项公开招投标,确定34家中标单位。市委书记王文超专门批示,将报告印发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研读。一年来,在科技项目安排和管理上,初步建立了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新机

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将经费集中安排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支持汽车、铝、食品等重要产业的发展,着力引领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走上了依靠创新、跨越发展的道路。

(八)着力打造为企业服务的科技公共平台。建立了十个功能不同、资源共享、全方位为企业、农村和社会服务的科技公共平台,即科技政务公开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郑州科技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郑州农业科技信息港,致力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有效利用、节约资金投入的郑州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平台,促进技术聚焦和技术辐射的郑州市技术交易网,促使科研开发数据共享和相关资源共享共用的郑州市科学数据和科技资源共享工程等。一年来,围绕提升十大平台服务质量,组织开发了后台管理程序,新增共享医疗仪器265套,入网会员50家。平台仪器数量达到1300台/套,总值12亿元,总资源带宽3000兆,在线共享大中型数据库50余个,信息资源总量7500千兆,使用率较上年提高20%。

(九)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市节能环保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一期工程“双零楼”主体封顶,预计2009年4月全

部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节能减排示范建筑和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基地。围绕创办综合性孵化器和面向特定专业的专业型孵化器,与金水区联合组建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孵化面积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31家,年产值2亿元,新增税收400万元。与中原区、二七区联合组建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孵化面积1.2万平米,在孵企业48家,年产值6000万元,新增税收210万元。郑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35家,年产值8500万元,新增税收130万元。一年来,全市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其中国家级4家,在孵企业1750家,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年技工贸收入40亿元。

(十)认真抓好五个重点工程。一是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于2007年启动后,计划三年内培育3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实施30项节能减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广30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建立一个节能减排网络平台。一年来,共对16个节能减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经费支持425万元,建成节能减排网络平台并挂网运行,共建立9大板块、56个栏目和节能减排展示系统。期间,先后3次邀请著名环境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唐孝炎专程来郑指导节能减排工作,为登封、巩义等地提供咨询和服务。二是郑商瓷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组织有关处室和相关专家,赴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等地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打造

郑商瓷科技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计划依托郑州大学陶瓷研究所,全力打造“郑商瓷”城市名片,同时发展“青商瓷”项目。目前,“郑商瓷”工程研究中心已正式挂牌,新址建设工程已经启动,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三是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工程。为贯彻落实王文超书记关于发展我市现代中药产业批示精神,专门邀请驻郑高校、科研单位、市直机关和相关企业,举行3次座谈会;赴南阳宛西制药厂和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考察了国内富有影响的中药企业以及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起草了《郑州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建立现代中药国际联盟科技园区和开放性的国际中药研发平台;培育3-5家年产值10亿元、30亿元、50亿元和超百亿元的中医药生产企业集团;打造一个从种植生产,原料加工,物流运输,知名中药品牌和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中药产业。四是“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工程。主要是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试验,开展千辆级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示范,使我市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汽车实现新的突破。11月29日,以市政府名义向科技部递交了报告,得到科技部大力支持,预计2009年初可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五是百乡千村科技培训工程。制定了《郑州市百乡千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确定首批培训基地15家。其中4家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示范单位,6个

乡镇、4个村评为全市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新郑市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荥阳市列入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计划。以工程为依托,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优化节目内容,完善服务平台,全年网上远程培训15

万人次,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3家。

(十一)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郑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成立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发布2007年度郑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白皮书,开通郑州市知识产权网。2008年,发放专利申请资助资金250万元,对全部专利申请进行了资助。利用“3.15”、“4.26”等时机,知识产权、工商、版权、法院,联合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开展“雷雨”、“天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查处假冒、冒充专利56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17件,结案15件。我市荣获2008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先进集体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先进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2008年,我市科技创新人才9.2万人,骨干人才3.5万人,每万人拥有量仅46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比例7.95%,总量不足,骨干人才少,

创新团体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能做出重大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缺乏。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缺少大块头的骨干企业。像宇通、中铝河南分公司这样大块头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太少。

三是科技投入规模不够大。全市全社会RD投入只有20多个亿,占GDP的比重1%稍多。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较低的。原因是政府投入偏低,企业投入规模不大,社会投融资较少。不少城市如沈阳、合肥已分别设立8亿和2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而我市尚未设立。目前,我市多元化的社会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破解融资瓶颈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2009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省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建设创新型郑州这一主题,组织实施新一轮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凝炼一批事关跨越式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重点产业、重点

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努力实现六个突破。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6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54%。技术交易额突破38亿元;专利申请量突破6000件,专利授权量突破4000件。

(三)重点工作

1.实施三大科技计划

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中选择300家进行重点培育。其中50户重点企业、100户高成长型企业、150户种子企业。2011年实现以下目标:

(1)300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2)选择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两个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力争使这两个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3)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

(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研发中心达到100家,重点扶持提升50家,争创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

(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以上消灭零专利,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上升到30%,能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达到30%以上,有创新活动资金支出的企业达到30%以上;

二是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按照“与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对接,与我市支柱、主导产业相衔接,与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及重大科技需求链接”的原则,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凝炼出2009年度重大科技专项10项,通过专项的实施,攻克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为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新能源汽车开发示范工程

主要内容: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车载能源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制造关键技术;充电

系统及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服务与推广体系。

2、半导体照明(LED)关键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主要内容:高效率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和封装方法;改进光学性能,提高LED发光效率研究;LED散热和热沉等技术研究;灯具结构的合理性研究;LED驱动电路优化设计;研发并生产出高效发光、超高亮度的LED发光管;半导体照明示范推广体系建设。

3、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主要内容:现代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煤机成套设备集成技术;现代工程机械;现代桥梁、港口机械;现代纺织机械制造等关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通信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站场机电、物流系统等设备的研究和制造;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信息集中监控与管理的系统、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设备等研究开发;风力发电齿轮箱、大容量高效率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程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4、智能化仪器仪表及核心元器件

主要内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高灵敏、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各种高性能传感器、控制器、新型医用激光技术及仪器,嵌入式测控仪器与装置、数码光电成像技术及仪器等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5、网络信息安全及行业支撑软件

(1)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研究及产品开发

主要内容:针对目前国内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研究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和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开发具有安全集中管理与控制、有害信息过滤与防范等功能的综合性安全管理产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行业支撑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内容:在研究分析某一特色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共性支撑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的行业通用软件系统平台, 开发出支持行业应用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具有明显行业特征、基于服务划分的软件构件库和多种通信手段融合的企业信息通信组件等共性软件产品。

6、功能性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

(1)特种功能耐火材料

主要内容:研究开发强度高、抗氧化性好、吹通率高的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新型透气元件(透气砖);开发连铸用滑动水口、长水口,浸入式水口,整体塞棒低碳含量的功能材料;开发同种产品具有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具有不同性能的热工窑炉梯度功能材料;新型陶瓷过滤器件。

(2)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主要内容:利用现代化学化工技术,研究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化工新产品、新材料,重点研发新型包装材料、密封防水材料、汽车用高性能工程塑料、绝缘材料、环保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材料及其制品;或提升和改造某些传统产品,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

(3)高档超硬材料制品及生产装备

主要内容:研究PCD(聚晶金刚石)、PDC(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等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以提高产品抗冲击强度、耐热性、耐磨性为目标,为刀具、拉丝模、石油地质钻头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性能产品;超硬材料制品生产装备关键技术。

7、新型无公害饲料及饲料安全新技术研究

主要内容:研究开发可替代抗生素的微生物源性、矿物源性和植物源性活性物质的生产关键技术和配套应用技术,并组织产业化示范;研究与集成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生产菌种改良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研究与集成酶制剂生产菌的高细胞密度发酵平台技术、产品加工平台技术、质量控制以及配套使用技术,组织产业化示范;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技术,饲料质量快速检测和鉴别、识假技术。

8、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主要内容:研究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工艺与设备,制定精深加工技术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研究快餐食品冻裂变化机理及抗裂技术,速冻调理中式快餐食品关键技术,小麦、玉米粉配制技术及谷物蛋白和生物活性物质、谷物生理活性物质、功能性油脂及脂肪代用品等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9、生物工程与制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1)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制品开发

主要内容:重大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研究;重大疾病的预防性、治疗性疫苗、基因重组药物、抗体药物等的研究与产业化;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及装备研究。

(2)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主要内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建设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研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及方法研究;中药开发公共科研平台建设。

10、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

(1)节能、环保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

主要内容: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开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筑节能新材料的示范应用。

(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内容: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尾矿和矿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3)污水减量化及回收综合利用。

主要内容:企业依托相应的污染源消减关键技术或示范工程;进行关键技术的适应性、COD、氨氮、磷酸盐消减和中水回用效果、关键技术改进优化和预期的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

(4)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主要内容:依托能效提高和废气、余热和余压利用关键技术,进行关键技术的适应性、节能效果研究、关键技术改进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创新型人才333培养计划。到2010年,全市培养30名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3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和3000人的创新型科技骨干队伍。

实施步骤:

(1)出台《郑州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郑州市创新型科技团队”管理办法》。

(2)开展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拔培育工作。

(3)开展创新型科技团队的培育认定工作。

(4)开展创新型科技骨干队伍建设工作。

2.抓好三个创建工作。

一是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工作。

这是科技部推出的一项综合性科技评先工作,也是检验和提高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根据《关于做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