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作物栽培生理

作物栽培生理

作物栽培生理
作物栽培生理

收后种子的生物学特点

1、种皮较疏松,孔隙增多。

2、酶类钝化。

3、RNA水解酶类增加。

4、长寿命mRNA和酶原形成。

5、解偶联呼吸。

酶类钝化的原因:1、底物减少,酶与底物隔离;2、酸度增加;3、离子浓度增加。种子后熟中的生理生化特点

1、低分子的可溶性物质继续合成高分子的贮藏物质

2、种子含水量降低,自由水显著减少,种子硬度提高。

3、种子酸度或酸价降低,油质种子中的脂类物质进一步转化为中性脂肪。

4、种子内酶的活性降低。

5、种子的发芽率增高。

出汗的原因

2、种子内部发生生理生化过程。

种子表面凝结水分这一现象原因:

致,即水分是种子生理活动的产物。2、“结露”,这是环境条件直接造成的。

种子后熟中贮藏物质的变化

1、酶活性的变化。

2、主要化合物的变化。

3、维生素的变化。维生素C丧失,维生素A稳定。

种子吸水过程

1、迅速吸水过程。

2、水分吸收的滞后过程

3、胚根伸长阶段。

死种子与活种子吸水差别

死种子的吸水特点和活种子的吸水情况不同,前者不仅没有第二阶段的吸水过程,而且通常还存在水肿再现。死种子吸水时,由于产生水肿,体积的增加比活种子快些,以致死种子和活种子体积的差异非常显著。

出苗分为子叶出土型和子叶留土型。

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内因

3、种子的寿命和衰老。

外因: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仓虫和微生物。

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基本特点:

1、一定的时间性;

2、群体的稳定性和个体的变异性;

3、一定的顺序性;

4、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

5、一定的限度。

种子发芽力一般是以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发芽力变化分三种情况:(1)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即愈成熟的种子,发芽势愈强,发芽率愈高。(2)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力虽然也随成熟而提高,但其最高的时期却不是完熟期而在此以前,发芽力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趋势。(3)种子在整个母株上的生长阶段都不具有发芽力,甚至成熟收获后也不能发芽。种子的休眠类型

1、种胚尚未成熟。

2、种子尚未完成后熟。

3、种皮的障碍。有几种情况:(1)种皮的不透水性。(2)种皮的不透气性。(3)种皮的机械约束作用。

4、存在抑制物质和(或)缺乏萌发促进物质。

5、不适宜条件的影响。

6、综合休眠。三方面原因:(1)内外稃中有抑制物质;(2)果种皮不透水;(3)胚中没有激素。

种子衰老的生理表现:

3、种子渗漏增加;

4、游离脂肪酸增加;

5、种子变色;

6、发芽及幼苗表现。

种子衰老的机理

1、分生组织细胞的饥饿;

2、有毒物质的累积;

3、诱导发芽机理的损伤;

4、酶的活性与功能改变;

5、机能结构的衰退。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一)内因:1、种皮性质。2、化学成分。

3、种子的发育状况和生理状态。

4、种子的机械损伤。(二)外因:1、水分。2、温度。3、氧气和二氧化碳。4、仓虫和微生物。

变温有利于发芽的原因

1、低温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变温使种皮胀缩受伤,有利于水分和氧气进入种子。

3、变温促进酶的活动,因不同的酶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和反应;

4、种子置于变温条件下,内部温度和外界温度不同,可促进种子内外气体交换,使呼吸旺盛,发芽良好。

5、定温发芽时,贮藏物质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而少量用于胚的发育。

按种子对光的反应把种子分为

1、发芽时必需光或光可促进发芽。

2、发

芽时对光反应不。3、不光抑制发芽。

种子发芽期间的特点:

植物在这个期间里不需要外来的营养,因

此植物虽然增加了体积,但并没有增加重

量,不仅没有储积物质,相反地在消耗物

质。

种子的修复:

1、细胞膜的修复。

2、线粒体的修复。

3、

DNA的修复。

种子萌发过程的三种呼吸途径

1、糖酵解作用。

2、磷酸戊糖途径。

3、柠

檬酸循环。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1、营养生长是作物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

备。2、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时

间内交错在一起,在同一个时间,根、茎、

叶、花、果(穗)、种子各自处于生育进程

的不同时期,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相互影响。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作物根系有向水性。

2、作物的根系有

趋肥性。3、作物根系还有向氧性。

光合作用日变化类型1、单峰型;2、双峰

型;3、严重型4、平坦型。

圆锥花序的分化发育

3、花粉

母细胞形成期;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5、花粉形成期。

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发育:

枝梗分化→小穗分化→花粉母细胞形成→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形成期。

穗状花序分化:

1、生长锥伸长期;

2、穗轴节分化期;

3、

小穗分化期;4、小花分期;5、性细胞形

成期。

双子叶作物的花芽分化

1、花萼形成期;

2、花冠和雌雄蕊形成期;

3、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形成期;

4、

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5、

胚囊和花粉形成期。

开花顺序

1、下部花先开,然后向上。

2、中部花先

开,然后向上、向下。3、上部花先开,然

后向下。

43、灌溉方法:(漫灌,喷灌,滴灌)

双子叶作物的结实过程:

初生胚乳核先开始分裂。然后合子开始分

裂,分别发育成胚乳和幼胚,在胚的发育

过程中,吸收消耗胚乳的营养物质致使胚

乳逐渐消失。

单子叶作物的结实过程:

子粒形成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

完熟期

作物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分为:

1、长日性植物;

2、短日性植物;

3、中间

性植物;4、定日性植物。

水稻群体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可划分为三个

阶段: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减缓停

滞期。

研究作物的生育进程,对于作物生产有着

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一,各种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应

在生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第二,同

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生育周期的步伐不

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

的同时,应注意到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

影响。第三,作物生育是不可逆的。

对作物生殖器官的调控

途径一是促进分化较多的生殖器官;二是

控制生殖器官的退化和脱落。

作物生长进程规律:遵循S型生长曲线,

分为五个阶段:1、生长缓慢初始期;2、

生长期;3、生长率减期;4、稳定期;5、

衰老期。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五大类: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

烯;脱落酸。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一)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

1、促进发芽;

2、防止穗粒发芽;

3、壮苗、

促进分蘖;4、调整株型;5、促进抽穗、

开花、坐果;6、促进成熟;7、提高产量;

8、利于机械化采收。

(二)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1、在繁殖中的应用;

2、对营养生长的调

控;3、促进或抑制花芽形成;4、促进坐

果与疏花疏果;5、促进或延迟果实成熟。

(三)在蔬菜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生根;2、控制休眠;3、调节生

长;4、控制瓜类性别;5、防止落花落果;

6、防止脱帮;

7、控制抽薹开花;

8、催熟

果实;9、采后保鲜。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原初反应(包括光能吸收,传递和电荷

分离);2、电子传递和氧的释放;3、光合

磷酸化;4、二氧化碳同化。

作物光合同化碳素的途径:C3途径,C4途

C3途径作物有:麦类、稻、棉花,豆类,

薯类,油菜。C4途径作物有:玉米、高梁,

甘蔗,谷子。

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漏光损失;

2、光饱和及反射和透射的

损失;3、环境状况和作物生理状况的损失。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CO2同化提供了同化

力即腺苷三磷酸(ATP)和还原型辅酶Ⅱ

(NADPH),而碳同化才是最终将简单的无

机物转化为作物有机物的过程。

2

、C3途

径,2、C4途径;3、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AM)

途径。

光饱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1、光合色素和光化学反应来不及利用过多

的光能;2、CO2的固定和同化速度较慢,

不能与光反应的速度相协调。

叶片的光合作用分三个过程:

1、CO2的扩散过程,即CO2从叶片外部的大

气中扩散到叶绿体的过程。2、光物理和光

化学过程,即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以及活跃

的化学能的过程。3、生理生化过程,即CO2

的固定与还原,最终形成光合产物的过程。

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

1、光合层(或叶穗层);

2、支架层(茎层);

3、吸吸层(根层)。

影响群体物质生产的因素:株型;种植密

度与种植方式;环境方式。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流,库的关系:

“源”;2、有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即必

须要形成“库”;3、有运转系统将光合产

物输送给库,即所谓的“流”。正确处理好

源流库三者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保

证。

种植密度由两方面决定:1、栽植密度或直

播播种密度;2、分蘖数量或分枝数量多少。

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2、韧皮部

汁液有溢泌现象;3、筛管中的汁液万分很

复杂;4、韧皮部中物质可以同时向两个方

向运输;5、韧皮部中物质的运输只有当细

胞活着时候才能发生,并且与呼吸作用有

关。

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特点;

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2、就近运输;

3、

同侧运输;4、光合产物的再分配;5、光

合产物运输有滞后现象。

作物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束缚水、

化合水)。

水分传导的基本过程:植物体内水分运输

的途径是从土壤-根毛-毛层-中柱-根的导

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

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

-大气中。

降低蒸腾作用的方法:

1、减少蒸腾面积;

2、改善作物生态环境;

3、应用抗蒸腾剂(薄膜性物质,反射剂,

气孔开度抑制剂)。

细胞结构与水分的关系:自由水含量多的

细胞,原生质颗粒完全散在水介质中,胶

粒与胶粒之间联系减弱,胶体呈溶液状态;

自由水含量少的细胞,其原生质胶粒与胶

粒相互结成网状,水则分布于网眼内,胶

体失去流动性而凝结为近似固体状态。

要确定某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需满足

以下三个条件:

1、如缺乏该元素,则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

常,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植物缺乏该元

素时表现出特有的病症特征,如补充该元

素,则植物逐渐转向正常,且其功能不能

被其他元素所代替。3、该元素对植物的营

养作用是直接的而非间接的(如使某些元

素更有效或使有些元素更无效,或改变了

环境条件所致)。

抗盐性措施:1、培育抗盐新品种;2、抗

盐生理锻炼;3、科学施肥;4、激素处理。

生殖器官脱落的生理原因:1、有机养料与

脱落的关系;2、内源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必需矿质元素在作物体内一般有三方面的

生理作用:

物的组成成分;2、参与酶的活动,调节作

物的新陈代谢;3、起电化学作用,即起离

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的中和

等作用。

磷在光合作用中有重要功能:

P是同化力(ATP和NADPH)的组分;卡尔

文循环中的各种糖也都是磷酸酯化的。P

在光合产物的运转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磷

酸丙糖(TP)从叶绿体的运出是靠磷酸调

节的,P还通过形成蔗糖磷酸酯而促进筛管

中蔗糖的运输。P还促进N素代谢和脂肪代

谢,提高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钾能增强CO2同化作用,促进核糖酮-1,

5-双磷酸羧化酶的合成,减少叶肉细胞对

CO2的阻抗,改善叶片的超微结构,提高光

合净同化力。2、钾在调节作物水分状况中

有重要作用。3、钾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4、钾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性和抗盐性。

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环境因素:土壤

度;离子间作用。

降低蒸腾作用方法:1、减少蒸腾面积;2、

3、应用抗蒸腾剂。

适时适量灌溉依据:

1、植株生长加快,叶面积加大;

2、根系

活动增强,叶片水分充足;3、提高水分和

同化物的运输效率,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

利用,提高产量。

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相比有如下特点:

1、极微量就能发挥作用,稍一过量就会发

生有害作用。2、作物种类不同,对各种微

量元素的需要量显著不同。3、在通常栽培

管理下不必进行特殊供应。4、作物微量元

素缺乏症的出现与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

5、微量元素的有效度低,加之与根的接触

面积小,一般头一年施入作物吸收很少,

故常有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即时补其不足。

判别疑似证的方法:

1、从形态诊断角度看,需要对各种缺乏症

的形态症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要能区别

相似与不似,重要一点在于掌握某些互相

疑似的症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细节差异,

即从通性中找个性。

2、作成分的对比分析,疑似症在许多场合

单凭目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借助化

学分析,以速测或常规方法测定植株(叶

片)的有关元素,涉及元素不妨多些,多

设几个疑点,有排除、有验证,结果可靠

性自然大些。

根对外界离子的吸收过程:

素通过某种方式到达根的表面或根皮层的

质外体(自由空间);2、矿质元素通过细

胞膜进入到共质体,然后通过内皮层进入

中柱的导管进行长距离运输。

作物衰老机理

1、有限的寿命和生长势;

2、营养物质撤

退;3、营养物质转移;4、生育中的果实

产生衰老性的激素导致衰老。

影响物质积累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

水分;矿质营养。

作物组织中养分状况与生长的关系:

当元素严重缺乏时,施用该缺乏元素可促

进植物生长或使产量增加,但在干物质中

该元素的浓度有时反而稍有降低;当养分

供应再增加时,可能出现生长(干物质)增加而缺乏元素的浓度无明显变化;养分供应再增高时,生长量增加的同时,植物组织中该元素的浓度亦增高,一直到临界缺乏水平,在临界缺乏水平和奢侈消耗之间是养分供应的适宜范围,在奢侈消耗范围内,进一步供应养分时,对生长不起作用,而元素吸收量仍继续增高;再多供应养分,使组织中养分浓度继续增高,但由于浓度过高,且养分间失去平衡而产生毒害作用,使生长反而下降。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矿质元素与水分吸收的相对性;

2、矿质元素吸收的选择性;

3、单盐毒害、离子拮抗和协合作用。

土壤中离子向根表面的迁移有:截获,集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主要在根尖,而根毛区是最活跃的区域。这是因为根毛区的表皮细胞还未栓质化,而该区域的根毛又大大地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再加之该区域已有了发达的输导组织,使得所吸收的离子能很快地进入导管运走。

光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原因:

1、作物吸收养料是耗能过程,养料吸收的数量往往受能量供应的影响;

2、光照影响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

3、光可以影响蒸腾作用。

根系吸收的矿质离子径向运输到中柱有两条途径:1

作物的养料有(无机养料)和(有机养料)两大类。无机养料包括(矿质元素、CO2和水)。作物体中的有机物按其利用的情形,可分为(结构性物质与贮藏性物质)。

有机肥料的优点:

环;2、增加土壤有效养分;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4、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可提高产量。

根外施肥的意义:

当土壤环境如水分过多或干旱、土壤过酸或过碱等造成根系吸收养料困难时,作物已长得高大封行、向土壤内施肥料不易进行时,作物缺氮等需要迅速恢复而土壤施肥反应较慢时,或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时,叶面吸收的养料可以弥补根系吸收的不足。

作物干旱伤害的主要原因:1、机械伤害;到破坏

根外施肥的其他优点:某些养料如磷、铁、效性,叶面施肥则不受土壤条件的影响。一些作物当根系很深时,传统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而叶面喷施恰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叶面喷施用肥量少,见效快,效益高,且还可将一些生长调节剂等配合施用,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

真正成熟的种子具有以下指标:1、养料运输已基本停止,种子中干物质不再增加,即达到了最大干重;2、种子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3、果皮内的内含物变硬,呈现了品种的固有色泽;4、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未成熟种子的利用应注意:

1、未熟种子的耐贮性较差,收获后应充分干燥、妥善贮存,且贮藏时不且过久;

2、与正常成熟种子相比,未熟种子毕竟活力较低,因而需要较好的播种条件。

同化产物的特点:

物、块根(茎)类作物,贮藏器官中同化产物的积累过程均呈现“S”型曲线。从积累的动态过程来看,前期主要是贮藏器官形态建成阶段,同化产物积累甚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同化产物以近似线性的速度快速积累,这是贮藏器官中同化产物积累的主要时期。接受成熟时积累速度又趋缓慢。

产品器官的呼吸代谢:是反映活体生理活呼吸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能量连同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用于结构物质和贮藏物质的合成。成熟过程中,贮藏器官的呼吸代谢与同化产物积累速度的变化大体平行。即呼吸强度高峰出现在同化产物积累最快

的时期。

植株光合特性与物质积累的关系:1、光合

强度、叶绿素含量与物质积累;2、净光合

生产率、光呼吸与物质积累;3、光合势、

叶片衰亡与物质积累;4、产品器官自身的

光合与呼吸作用。

作物叶片衰老在形态上的明显表现是黄

化。叶片衰老除去形态上表现黄化外,更

主要在内部解剖结构上叶绿体逐渐缩小直

至消失。

不同作用的需肥特点:

1、作物不同需肥量不同;

2、不同作物对

肥料形态的要求不同;

籽粒败育的生理原因:1、同化产物的供给

与籽粒败育;2、籽粒库容量与败育3、贮

藏物质的合成能力与籽粒败育4、激素对籽

粒败育的调节作用。

环境条件对脱落与败育的影响:温度;光

照;水分;无机养料;病虫害;机械损伤。

提高营养物质积累的途径:1、淀粉的合成

3、脂

肪的合成与积累;4、纤维的合成与积累;

5、蔗糖的合成与积累

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土壤干旱,大气干

旱,生理干旱。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分:春旱,夏旱,秋旱,

水分逆境对作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1、

节根(不定根)生长比率下降;2、节根对

总根长的比例降低;3、叶茎比例下降。

水分亏缺对作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1、气孔的关闭阻碍CO2的交换;

2、作物叶

面积减少从而降低了光合能力;3、对叶绿

体活性的影响。

干旱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1、生长与渗透势;

2、气孔反应;

3、光合

作用;4、呼吸作用;5、内源激素;6、酶

活性;7、吸收能力;8、氮代谢。

作物旱害的预防措施:

1、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2、选育抗旱品种;

3、合理布局与保墒耕作;

4、合理施肥;

5、

抗旱锻炼;6、覆盖与施用抗旱化学制剂;

7、植树造林。

高热和干热风危害的机理

2、代谢失调

及物质受损;3、脂类液化。

涝害原因:1、涝害缺氧对植株有氧呼吸的

3、缺氧

使无氧代谢毒物增加,对作物产生毒害;

缺氧使膜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4、涝害对

作物地上部代谢的影响。

防涝的技术措施;

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3、加强抗涝栽培管

理4、选用防涝产品5、选择培育耐涝品种

6、涝后管理。

作物冻害的原因:1、作物组织结冰引起对

组织的直接机械伤害;2、细胞脱水后改变

了原生质结构,结冰使细胞内的水分外移,

导致脱水;3、解冻时原生质受伤害。

防冷害的技术途径:1、选育耐冷品种;2、

合理布局、进行品种区划;3、防冷栽培措

施;(1)播前低温种子处理;(2)适时播

种培育壮苗:(3)生理低温锻炼;(4)合

理施肥;(5)其他技术措施。

预防冻害途径:

2、抵抗性防御措

施;3、人工防御方法;(1)调查当地霜冻

特性,订立安全种植计划;(2)抗冻锻炼;

(3)激素的调节控制;(4)熏烟法或人工

烟雾法;(5)灌水或喷水法;(6)覆盖法。

作物抗盐能力的本质:作物原生质两性蛋

原生质减少透性,并能不因盐分过多而凝

固。由此可见,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和

阴阳离子结合的程度对作物抗盐能力和适

应性十分重要。

植物抗盐方法:1、泌盐;2、拒盐;3、稀

耐盐方式:

离子或有机物的浓度增加,使水势降低以

利吸水;2、细胞能消除盐碱或代谢的毒害

作用,在高盐下保持酶的一定稳定性;3、

能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物与盐相结合,以减

少游离盐离子对原生质的毒害作用。

大气污染物从物理方面分为:气体和粒子。

从化学方面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卤素化合物。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反应分类:1、气体污染

物之间的反应;2、在催化剂作用下气体污

染之间的反应;3、空气中粒状污染物的吸

附作用;4、粒状污染物表面的某些化学物

质与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反应;5、气体污染

物溶于气体溶胶(气溶胶是指固体粒子、

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按产生危害的机制将污染物分为:氧化物

质;还原物质;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有

机物质;无机物质。

防治环境污染途径:

1、制定防污染综合规划;

2、植树造林,

净化环境;(1)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吸收和

净化作用;(2)植物的吸尘和杀菌作用;3、

生产上增强作物抗污染能力的措施。

作物需矿物质元素的条件:1、如缺乏该元

素,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生活

史;2、如缺该元素,会表现出特有的病症

如补充,则植物逐渐转向正常,且其功能

不能被其它元素代替;3、该元素对植物的

营养作用是直接的而非间接的。

作物优质高产的施肥的生理基础:

1、作物的需肥特点;

2、不同营养成分的

合理配比;3、施肥与环境条件;4、根外

追肥。

作物不同高产施肥应注意问题:

1、适当灌溉;只有溶解于水中的养分才易

于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利用。2、改善土壤条

件,土壤矿物是构成土壤的基本材料,是

作物所需要的无机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

3、其他因素,表施的肥料氧化剧烈且易于

流失或挥发。

种子的后熟

些变化与种子品质其中包括发芽率的提高

有关,与食用及工艺品质有关,亦影响到

贮藏条件和贮藏的稳定性。

出汗现象

新收获的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释放出较多水

分,水分子以气体状态从细胞组织中经毛

细管逸出,使种子堆的间隙处水汽压明显

增高,当达到饱和状态,这些水汽就凝结

成很小的液滴,粘附在种子的表面,这就

是种子的出汗现象。

午休现象:

作物对午间生态条件的一种生理反应。

引起午休的原因

1、光照过强使暗反应的速度跟不上光反应

的速度,同化力过剩。2、温度升高或呼吸

量增大;3、大气中CO2浓度在中午降低。3、

叶片含水量下降,气孔关闭。4、叶片中有

大量的光合产物积累所引起的反馈抑制。

种子萌发

实质上是幼胚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活跃状态

的生命活动过程,即从吸水开始,经酶的

活化,水解作用和贮藏物质的代谢,胚的

萌动,合成代谢和新细胞结构形成,以及

根、芽突破种皮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化

变化的连续渐进过程。

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萌动“露白”

种子吸胀后,胚部细胞开始分裂、伸长、

胚的体积增大,胚根胚芽向外生长达一定

程度就会突破种皮,这种现象就称为萌动,

俗称“露白”。

发芽种子萌动后,随着胚部细胞分裂、

当胚根、胚芽伸长达到一定长度时就称为

发芽。

把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达种子长度的

一半作为发芽的标准。

种子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

活力的期限,以半活期为标准。

分:长命种子,中命种子,短命种子。

种子发芽期间呼吸底物的提供,不仅是通

过主要贮藏物质的水解,蔗糖和棉籽糖在

主要贮藏物质被水解之前先被水解,为早

期呼吸提供底物。

淀粉的分解代谢途径,一是水解途径,一

是磷酸解途径。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通

过水解途径的淀粉,双子叶植物产生较多

的葡萄糖和麦芽三糖,禾谷类作物则以麦

芽糖居多,与两类作物β-淀粉酶的相对活

性不同有关。

干种子和萌发种子中含有多种蛋白酶类,

有些酶预存于干种子中,另一些则在萌发

期间才开始出现,大部分的情况下,有水

解活性的蛋白酶是可溶性的,存在或发生

于贮藏器官——子叶或胚乳中。

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基本上是氧化过程,

在变化的各个阶段都要不断地吸收氧气。

其水解作用需借助于脂肪酶的活动,脂肪

酶因种类不同而要求不同的酸度,如大豆

种子中的脂肪酶,其作用的适宜酸度为8,

而蓖麻种子则3.6。

生长

生长是作物体积和重量上的不可逆的增长

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增大来完

成的,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

的生长。

发育

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

变过程,常与性质不同的新器官分化有关,

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

终导致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

的形成。

二者通常以花芽分化和穗分化为界限,把

生长过程为两段。花芽分化(穗分化)之

前属营养生长,之后属生殖生长。

作物的根系分两种:一类是单子叶作物的

属直根系。

禾谷类作物的须根由种子根或胚根和节根

组成。

双子叶作物的叶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三

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分为单叶和复叶。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面积与该

光合势

是反映作物光合功能的潜势指标。指单位

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阶段生

育期中有多少平方米叶面积在进行干物质

生产。

倒伏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

行。

干物质积累过程分为缓慢增长期、迅速增

长期和减缓停滞期。

禾谷类作物的花序通称为穗。

穗状花序由带节的穗轴和着生在穗轴上的

小穗所组成。

圆锥花序具有主轴和第一至第四次枝醒,

小穗着生在枝醒上。

温度三基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适点。

春化现象

作物在某一期间需要一定温度才能进行下

一阶段的发育现象叫做温期阶段或春化现

象。

把温度对于作物发育阶段的作用叫做春化

作用。

积温

1、在其他条件满足时,温度对发育起主导

作用;2、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

3、完成发育要有一定的温度累积(积温);

常用的积温可有两种,种是活动积温,二

是有效积温。

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

生长。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生殖生

长。

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指的是作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

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

正积温

指大于0℃的活动积温,它用于比较不同地

区和不同年份的状况;负积温指小于生物

学0℃的负温度之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常作为低温危

害的指标之一。

光周期

作物生长发育,特别是花器形成,对昼夜

光照与黑暗相对长度交替出现的反应。

“S”型生长曲线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

植株的生育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S”型曲线分五个阶段:

1、初始期;

2、生长期或加快生长期;

3、生长率渐减期;

4、稳定期;

5、衰老期。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并运输到其他部位,对作物器官的建成、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起着显著调节控制作用的物质。

合成多种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分类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

3、细胞分裂素类、

4、乙烯

5、脱落酸。

前三类促进生长发育,脱落酸抑制生长,乙烯则促进器官的成熟。

光合作用

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波长短于390nm的紫外线和长于760nm 的红红外对光合作用都是无效的,称为无效辐射;可见光部分光的辐射才是光合的有效辐射。

光能利用率

指作物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占总幅射能量的百分数。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表示植物同化CO2的最大能力。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降低,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合作用中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中放出的CO2达到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叫光补偿点。

CO2饱和点

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提高,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的浓度,光合速率不再提高,这时环境的CO2浓度称为…。

CO2补偿点:

在CO2饱和点之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当光合吸收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达动态平衡时,这时环境的CO2浓度称为……。

光合产量=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消耗]×经济系数。

作物的经济产量决定于: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

光合面积:即植物的绿色表面,主要是叶

复种指数: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

光合速率

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吸收的CO2或释放的O2量,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又称光合强度。

植物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光呼吸

是绿色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伴随存在依赖于光的放出CO2和吸收O2的过程。光呼吸要经历光合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体三种细胞器。

成熟的叶绿体的表面由两层膜所包围着,称为叶绿体的被膜。

囊体。

叶绿体被膜以内的基础物质称为间质。

色的片层膜结构,成扁平囊状,称之为类囊体。

在有的部位,由两个或更多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相互垛叠在一起,称为基粒。

作物的光合色素有二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高等植物的叶绿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两种。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水稻、小麦等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

绿体,而玉米、高粱等C4植物的维管束鞘

细胞内则含有叶绿体。

合理的群体结构

态条件,使群体与个体,植株地上部与地

下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作物生长前

期与后期等都能得到比较健全而协调的发

展,从而能经济有效的利用光能和地力,

最后达到高产、稳定、优质、低消耗的目

的。

单峰曲线

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后停止,

成为单峰曲线。

株型

指作物的植株结构或几何结构,包括叶片

着生角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叶片在

植株上的排列方式等。

种植方式

指植株在地面上的配置形式,主要是指行

距和株距的大小。

作物的产量;

1、生物产量;

2、经济产量。

源是作物制造养料并为其他器官提供营养

的器官,主要是指成长中的叶片。库是消

耗或积累养料的接纳器官。流即输导系统

是源与库相联系的通道,运输能力的大小

对作物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短距离运输系统

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系统,距离约几

微米,主要靠物质本身的扩散及原生质的

主动吸收和分泌来实现运输过程。

束缚水

又叫结合水,是指比较牢固的被细胞中胶

体颗粒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

溶胶

当自由水含量不同时,原生质亲水胶体可

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自由水含量多的细

胞,原生质颗粒完全分散在水介质中,胶

粒与胶粒之间联系减弱,胶体呈现溶液状

态,这种状态的胶体称为溶胶。

凝胶:

自由水含量少的细胞,其原生质胶粒与胶

粒相互结成网状,水则分布于网眼内,胶

体失去流动性而凝结为近似为固体的状

态,称为凝胶。

化合水:

作物中还有一部分水是作为有机物分子的

成分而存在的,叫化合水。

典型的作物细胞水势是由(渗透势,压力

势,衬质势)组成。

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在根的先端约10cm

内,包括根冠、根毛区、伸长区及分生区

四部分,其中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根系吸水方式: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被

动吸水是主要方式。

伤流:如果将植物的茎在近地面处切去,

不久即有液滴从切口流出,即伤流。流出

的汁液叫伤流液。

吐水:

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

现象。

吐水也是由根压所引起的,水分是通过叶

片或叶缘的水孔排出。

主动吸水

造成导管溶液的水势低于外界溶液的水

势,而水则是被动地顺水势梯度从外部进

入导管。

被动吸水

指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而引起的根部吸

水,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土壤中的水分按物理状态分为(重力水、

毛细管水和束缚水(又叫吸湿水)。

萎蔫

松弛,靠膨压维持挺立状态的叶片和茎的

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叫萎蔫。

水分散失现象:1、以液体状态的方式散失

即吐水,又叫溢泌作用。2、以气体状态的

方式散失,即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

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作物的表面,从

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水分临界期

作物对水分特别敏感期,称水分临界期,

也称水分关键期。

灌溉方法: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

滴灌。

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除降水直接供应外,

还有一部分需人工灌溉补充。每单位田土

面积需补充的水量叫灌溉定额。

植物体干物质灼烧后的残余物称为灰分,

呈白色。

有益元素指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但不为

作物普遍所必需的,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为

作物所必需,或只有某些作物生长所必需

的元素。

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作物代谢就会发

生障碍,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

这就是所谓的缺素症。

疑似症

的缺素症。

重叠症:指两种(或几种)元素同时缺乏

的并发症,两种元素缺乏相继出现实际上

也是重叠缺乏。

被动吸收:指离子不需要细胞代谢直接供

给能量而是顺电化学势梯度由外界进入细

胞内的过程。

根细胞利用呼吸所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

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叫主动吸收。

营养临界期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要求

特别敏感,这时养分过多或过少,或由于

元素间数量不平衡,将对作物造成最大损

害,这种损害即使以后养料补足也难纠正,

这个时期就叫作物该养分的营养临界期。

71、最大效率期

作物在生长发育进程中,所吸收的某种养

分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叫做作物

该养分的最大效率期。

72、根外施肥:通过气孔扩散和角质层渗

透而进入植株体内。

73、真正的成熟包括形态上的成熟和生理

上的成熟。

形态成熟:指收获产品(如种子)的颜色、

形态及大小等外观形状均呈现出品种本身

的固有特征、特性。

生理成熟:指贮藏器官(种子)内部的生

理生化过程基本停止,种子胚具有了发芽

能力。

74、工艺成熟:

指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作物(麻类、

甘蔗、甜菜、烟叶、薯类等),其产品器官

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时期,即经济利

用价值最高的收获时期,而不是生理上的

成熟。

75、光合势

指光合器官的功能期长短。

76、淀粉是谷类和薯类作物的主要贮藏物

质。淀粉的合成以蔗糖为底物。

77、蛋白质的累积过程是蛋白质合成与降

解的动态平衡过程。

78、温度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干旱少雨条

件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弱光条件有增加蛋

白质含量的作用。在矿质营养中,氮素对

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

79、激素与成熟

贮藏器官的形成,进而影响同化产物和积

累。生长素对于贮藏器官的建成及强化同

化产物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脱落酸具有

抑制器官生长的作用,并可诱导休眠和脱

落,促进衰老和成熟。乙烯具有抑制伸长

生长,促进器官脱落和促进成熟作用。

80、败育

败育粒所形成的容纳同化产物的能力远不

及正常籽粒。造成这种“库存能力”差异

的原因可能同籽粒建成初期同化产物的供

给有关。较少的同化产物供给量,限制了

细胞的分化与发育,而“库存能力”的降

低反过来又大大削弱了对同化产物的积

累。

81、老化

指生物体从幼年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而

最后结局不一定是生命的终结,而衰老则

是指器官或生物体某些生活单位自然终止

生命活动的败坏过程。

在生育过程中,植株或某些器官中发生导

致生命活动自然终止的败坏过程叫做衰老

的现象。

82、逆境

指作物正常生长不适宜的环境,包括由气

候因素造成的干旱、洪涝、酷热和寒冷,

由地理位置和地势高低等因素造成的盐

碱、阴湿,由生物因素造成的病虫害,以

及由天然或人为毒物因素造成的空气,土

壤和水域污染等。

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作

物的抗逆性。

83、旱害指土壤水分亏缺或空气相对湿度

过低对作物的危害。

84、渗透调节:缓慢发展的水分逆境,会

透势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84、热害:凡作物由于高温或灼热而引起

85、高温、干热风危害的症状是叶片灼伤、

茎尖脱落、雄花不育、青枯逼熟或花果脱

落。

86、涝害分为湿渍和淹涝危害两类。

87、冷害:指作物在各生育期中遇到零度

以上的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直接影响

产量的灾害。

88、冻害则是越冬作物生长期间遭受0℃以

下的低温的危害。

90、盐害:指在气候干燥的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以及沿海地区,

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类,特别是易溶解的

盐类过多,对作物产生的危害。

89、作物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

和混合型。

91、大气污染: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向大

气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当超过环境所能

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而使人

们生活、工作、健康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遭

到恶劣影响和破坏的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