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轧钢机下压机构设计 正文

轧钢机下压机构设计 正文

轧钢机下压机构设计 正文
轧钢机下压机构设计 正文

1 引言

轧机的压下装置是轧机的重要结构之一,用于调整辊缝,也称辊缝调整装置,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轧件的产量与质量。压下装置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压下、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手动压下装置一般多用于不经常进行调节、轧件精度要求不严格、以及轧制速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型钢、线材和小型热轧板带轧机上。

电动压下装置适用于板坯轧机、中厚板轧机等要求辊缝调整范围大、压下速度快的情况,主要由压下螺丝、螺母及其传动机构组成。在中厚板轧机中,工作时要求轧辊快速、大行程、频繁的调整,这就要求压下装置采用惯性小的传动系统,以便频繁的启动、制动,且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可靠性。这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轧机不能带钢压下,压下电机的功率一般是按空载压下考虑选用,所以常常由于操作失误、压下量过大等原因产生卡钢、“坐辊”或压下螺丝超限提升而发生压下螺丝无法退回的事故,这时上辊不能动,轧机无法正常工作,压下电动机无法提起压下螺丝,为了克服这种卡钢事故,必须增设一套专用的回松机构。电动压下装置的主要缺点之一是运动部分的惯性大,因而在辊缝调节过程中反应慢、精度低,对现代化的高速度、高精度轧机已不适应,提高压下装置响应速度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其惯性,而用液压控制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液压压下装置,就是取消了传统的电动压下机构,其辊缝的调节均由液压缸来完成。在这一装置中,除液压缸以及与之配套的伺服阀和液压系统外,还包括检测仪表及运算控制系统。全液压压下装置有以下优点:

1、惯性小、动作快,灵敏度高,因此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板带材,其厚度偏差可以控制到小于成品厚度的1%,而且缩短了板带材的超差部分长度,提高了轧材的成品率,节约金属,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2、结构紧凑,降低了机座的总高度,减少了厂房的投资,同时由于采用液压系统,使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3、采用液压系统可以使卡钢迅速脱开,这样有利于处理卡钢事故,避免了轧件对轧辊的刮伤、烧伤,再启动时为空载启动,降低了主电机启动电流,并有利于油膜轴承工作;

4、可以实现轧辊迅速提升,便于快速换辊,提高了轧机的有效作业率,增加了轧机的产量。

全液压压下也存在一些缺点:压下系统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有些元件(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测厚仪等测量元件)和伺服阀等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并要求在高温、高压及有振动条件下,工作不应失灵或下降测量精度和控制灵敏度,因此制造困难、成本高,维护保养要求很严格,以保证控制精度。虽然液压压下相对于电动压下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由于电动压下无法满足目前正在发展的高生产率、高产品质量的现代化带轧机的工作要求,因而,采用液压压下的板厚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电动压下的板厚自动控制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压下板厚自动控制系统将会愈来愈完善。

2 轧机简介

2.1 轧延原理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包括有主要设备﹑辅助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附属设备等。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包括有主要设备、辅助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附属设备等。但一般所说的轧机往往仅指主要设备。据说在14世纪欧洲就有轧机,但有记载的是1480年意大利人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设计出轧机的草图。1553年法国人布律列尔(Brulier)轧制出金和银板材,用以制造钱币。此后在西班牙、比利时和英国相继出现轧机。图1为1728年英国设计的生产圆棒材用的轧机。英国于1766年有了串列式小型轧机,19世纪中叶,第一台可逆式板材轧机在英国投产,并轧出了船用铁板。1848年德国发明了万能式轧机,1853年美国开始用三辊式的型材轧机(图2),并用蒸汽机传动的升降台实现机械化。接着美国出现了劳特式轧机。1859年建造了第一台连轧机。

万能式型材轧机是在1872年出现的;20世纪初制成半连续式带钢轧机,由两架三辊粗轧机和五架四辊精轧机组成。以轧机为主体,将金属坯料轧延成材的成套设备。轧机是直接轧延金属的主机,它利用旋转的轧辊辗压坯料,使金属按规定的要求产生塑性变形,如图1。

轧延是生产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金属成形方法,适用于轧延横断面相同或有周期性变化的条状或板状材料;特殊轧机可轧制机械零件或其毛坯以及某些非金属材料。轧延主要有热轧和冷轧两种方式。热轧是在轧件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轧延,以降低轧延压力;冷轧是在室温下进行,可使轧件得到很高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并可改善轧件的机械性能。

轧机原理的表面现象很简单,就是通过轧辊的轧制把较厚的板带或坯料轧成较薄的板带(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有热轧,有冷轧等,有色行业有铸轧机、冷轧机、铝箔轧机(又分为粗轧机、精轧机),最近又开始兴起热轧机等等,相关的辅助设备就更多了:横切机、纵切机、分卷机、合卷机,拉弯矫直机。但轧机的控制系统相当复杂,总体上分为机械、液压和电气控制三部分,轧机精度的高低除与机械制造的水平有关外,液压与电气控制也是必要的。

2.2 轧机的分类

轧延机械可按所轧延的材料分为轧延钢材的和轧延铝、铜等有色金属的两类。各类轧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轧延的温度、压力和速度有所差异。轧机中使用最多的是轧钢机。轧机又可分为半成品轧机和成品轧机。半成品轧机主要是开坯机,包括初轧机、板坯轧机和钢坯轧机。随着连铸机的逐步推广,某些装有连铸机的钢厂已不再使用开坯机开坯。成品轧机有型材轧机、轨梁轧机、线材轧机、厚板轧机、薄板轧机、带材轧机、箔带轧机、无缝管轧机、铜板轧机、铝板轧

机和某些特殊轧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轧辊的布置和辊的形状不同,并且在精度、刚度、强度和外形尺寸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辅机是成套的辅助设备,可分为加工用辅助设备和储运包装等辅助设备。加工辅助设备包括:切成一定尺寸用的各种锯床、剪断机和圆盘剪;精整轧材用的矫正机和平整机;热处理用的各种工业炉(包括推料

出料机)和可控气氛装置;表面加工和清理用的除鳞(清氧化皮)、抛丸(铁丸喷射钢材表面)、酸洗、清洗、镀层、涂塑、涂油和打印等机组。储运包装辅助设备有运锭车、各种辊道、推床(横移轧件)、升降台、翻转机、回转台,以及带材卷取机、开卷机、堆垛机和打捆机等。此外,轧延机械还包括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和相应的电力拖动系统,以及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

2.3 轧机的组成

轧机主要由主电机、主传动和主机座(工作机座)组成,如图2。主电机在需要调速时使用直流电机,不需要调速时使用同步或异步(带飞轮)交流电机。主机座由机架、轧辊、轴承座、压下装置和平衡装置等组成,如图3。机架是承受轧延力的部件,闭式机架有较好的刚度,但开式机架换辊较方便,如图4。轧辊是轧延金属的部件,辊身为工作部分,轴头用于传动,如图5。板材轧辊的辊身形状称为辊型,型材轧辊的轧槽称为孔型。压下装置用来调节轧辊的压下量。高速带材轧机的厚度自控常由液压压下装置来完成。平衡装置用于消除压下螺丝等处游隙的影响,以免

受载时产生冲击。板带轧机的主机座中还设有液压弯辊装置,在辊颈施加附加弯矩而使辊身产生附加挠度,以此来控制带材的横向厚度而获得最佳的板型。主要设备有:

1、工作机座:由轧辊、轧辊轴承、机架、轨座、轧辊调整装置、上轧辊平衡装置和换辊装置等组成。

2、轧辊:是使金属塑性变形的部件。

3、轧辊轴承:支承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的固定位置。轧辊轴承工作负荷重而变化大,因此要求轴承摩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便于更换轧辊。不同的轧机选用不同类型的轧辊轴承。滚动轴承的刚性大,摩擦系数较小,但承压能力较小,且外形尺寸较大,多用于板带轧机工作辊。滑动轴承有半干摩擦与液体摩擦两种。半干摩擦轧辊轴承主要是胶木、铜瓦、尼龙瓦轴承,比较便宜,多用于型材轧机和开坯机。液体摩擦轴承有动压﹑静压和静—动压三种。优点是摩擦系数比较小,承压能力较大,使用工作速度高,刚性好,缺点是油膜厚度随速度而变化。液体摩擦轴承多用于板带轧机支承辊和其它高速轧机。

4、轧机机架:由两片“牌坊”组成以安装轧辊轴承座和轧辊调整装置,需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承受轧制力。机架形式主要有闭式和开式两种。闭式机架是一个整体框架,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主要用于轧制力较大的初轧机和板带轧机等。开

式机架由机架本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便于换辊,主要用于横列式型材轧机。此外,还有无牌坊轧机。

5、轧机轨座:用于安装机架,并固定在地基上,又称地脚板。承受工作机座的重力和倾翻力矩,同时确保工作机座安装尺寸的精度。

6、轧辊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辊缝,使轧件达到所要求的断面尺寸。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有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手动压下装置多用在型材轧机和小的轧机上。电动压下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制动器、压下螺丝、压下螺母、压下位置指示器、球面垫块和测压仪等部件;它的传动效率低,运动部分的转动惯性大,反应速度慢,调整精度低。70 年代以来,板带轧机采用AGC( 厚度自动控制) 系统后,在新的带材冷、热轧机和厚板轧机上已采用液压压下装置,具有板材厚度偏差小和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

7、上轧辊平衡装置:用于抬升上辊和防止轧件进出轧辊时受冲击的装置。形式有弹簧式,多用在型材轧机上;重锤式,常用在轧辊移动量大的初轧机上;液压式,多用在四辊板带轧机上。

为提高作业率,要求轧机换辊迅速、方便。换辊方式有 C 形钩式、套筒式、小车式和整机架换辊式四种。用前两种方式换辊靠吊车辅助操作,而整机架换辊需有两套机架,此法多用于小的轧机。小车换辊适合于大的轧机,有利于自动化。目前,轧机上均采用快速自动换辊装置,换一次轧辊只需5~8分钟。

8、传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机、齿轮座和连接轴等组成。齿轮座将传动力矩分送到两个或几个轧辊上。

9、辅助设备包括轧制过程中一系列辅助工序的设备。如原料准备﹑加热﹑翻钢﹑剪切﹑矫直﹑冷却﹑探伤﹑热处理﹑酸洗等设备。

10、起重运输设备:吊车、运输车、辊道和移送机等。

11、附属设备:有供、配电、轧辊车磨,润滑,供﹑排水,供燃料,压缩空气,液压,清除氧化铁皮,机修,电修,排酸,油、水、酸的回收,以及环境保护等设备。

2.4 轧机的结构形式

轧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主要决定于轧辊的布置形式和主机座的布置形式,如图6。

①二辊轧机: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它分为可逆式和不可逆式。前者有初轧机、轨梁轧机、中厚板轧机等。不可逆式有钢坯连轧机、叠轧薄板轧机、薄板或带钢冷轧机、平整机等。80年代初最大的二辊轧机的辊径为1500毫米,辊身长3500毫米,轧制速度3~7米/秒。

②三辊轧机:轧件交替地从上下辊缝向左或向右轧制,一般用作型钢轧机和轨梁轧机。这种轧机已被高效二辊轧机所取代。

③劳特式三辊轧机:上下辊传动,中间辊浮动,轧件从中辊的上面或下面交替通过。因中辊的直径小,可减少轧延力。常用于轧制轨梁、型钢、中厚板,也可用于小钢锭开坯。这种轧机渐为四辊轧机所取代。

④四辊轧机:工作辊直径较小,传递轧制力矩,轧延压力由直径较大的支承辊承受。这种轧机的优点是相对刚度高、压下量大、轧延力小,可轧制较薄的板材。有可逆和连轧两种,广泛用作中厚板轧机、板带热轧或冷轧机以及平整机等。

⑤五辊轧机:有两种,一种是C-B-S(接触-弯曲-拉直)轧机,它是一种带有使轧件弯曲的小直径(为工作辊的1/20)空转辊的四辊轧机,其压下量比通常的四辊轧机大许多倍。轧件围绕小空转辊发生塑性弯曲变形,可轧制难变形的金属和合金带材。另一种是泰勒轧机,中间小辊的位置可沿轧机入口或出口方向调节,以保持轧件正确的厚度,用来轧制厚度公差很小的不锈钢、碳钢和有色金属带材。

⑥HC轧机:高性能的、可控制辊型凸度的轧机。相当于在四辊轧机的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增设一对可轴向移动的中间辊,并将两中间辊辊身的相应端部分别调整到与带钢两边缘对应的位置,以提高压力分布和工作辊弹性压扁的均匀性,保证带钢的尺寸精度并可减少其边缘的超薄量和开裂等缺陷。HC轧机宜用作冷轧宽带钢。

⑦偏八辊轧机:它是四辊轧机的变型。工作辊直径为支承辊的1/6,且作相对的偏移,以防止工作辊的水平弯曲,轧制力比四辊轧机小一半。工作辊的稳定性好、水平刚度高,可用以轧制须用二十辊轧机轧制的部分产品。它的结构及其调整却比二十辊轧机简单得多。这种轧机可改装为二、四、八、十六辊几种型式,

适宜多品种的需要,因而又称多用途轧机。它有可逆和连轧两种,用于冷轧难变形钢、硅钢和有色金属带材。

⑧六辊轧机:由一对工作辊和两对支承辊组成,有较稳定的辊系。但它的刚性与四辊轧机相仿,且操作不便,因而应用不广,一般用于轧制高精度海底电缆的铜带。

⑨多辊轧机:有十二辊、二十辊和三十六辊3种型式。轧机中部一对直径最小的轧辊是工作辊,其余均为支承辊。它具有相对刚度高、压下量大、轧延力小、可轧极薄的带材等优点。初期的多辊轧机由工作辊传动,后来用中间支承辊传动。可轧制宽200~1000毫米,厚0.02~0.0015毫米的箔材。

⑩行星轧机:两个大直径支承辊带动两组行星辊系,板坯或扁锭一次通过即可热轧成薄带,压下率达90~95%。若在前道工序配以连铸机,后道工序配以平整机则可简化热轧带钢的生产工艺。大型行星轧机的辊身长度可达1450毫米。2.5 现状和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大容量、高参数、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成套轧延设备成为发展的重点。如2050热连轧机,年产量400万吨,粗轧区有轧机5台,精轧区有轧机7台和地下卷取机3套,最大轧制速度为25米/秒,总重量63231吨,总装机容量211022千瓦,其中主电机为93100千瓦。又如新型45°或Y型无扭线材轧机,轧制速度为65~80米/秒,盘重超过4吨,尺寸精度为±0.1毫米,四线轧制年产量达100万吨。现代化轧机的主机已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在使用多级计算机的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计算机控制已扩展到储运、加热、精整、热处理、表面清理、镀层和剪切等辅助工序。随着微处理机的发展,它已被用于分别控制冷轧机的各部分功能。这种控制方式可简化程序的编制,具有灵活可靠、投产时间短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轧延机械的发展注重节能、成材率、质量、品种等综合经济指标的提高。发达国家致力于现有轧机的更新和改造,新建的大型轧机有减少的趋势,生产新型材料的中小型轧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连铸机将取代初轧机,并进行直接轧制。线材和棒材的无头轧制技术的发展,使小方坯连铸机与连轧机组成一体。带钢冷轧机的发展方向是无头全连续轧制。

3 传动方案拟定

整个轧延装置由电机带动,固定在底座上。轧延系统和压下系统分别由两部不同的电机提供动力,如图7。上下轧辊的转动来自主电机,压下丝杠的转动来自机架上的副电机。

主电机连接着主联轴节,主联轴节连接着主齿轮座(即主减速箱),主减速箱连接着两个连接轴,两个连接轴成上下布置,分别连接轧机的上下两个轧辊。上下两个轧辊通过轴承座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夹具当中,夹具镶嵌在机架里。下夹具固定,上夹具可上下移动移动一定的距离,即下轧辊固定不动,辊缝的调节是通过调整上轧辊来实现的。而固定上轧辊的上夹具的上下移动又是通过压下丝杠的转动来实现的。

副电机连接着副联轴节,副联轴节连接着副减速器,副减速器通过齿轮传动将动力传给蜗杆,再通过蜗轮—蜗杆部件将动力传给压下丝杠,压下丝杠的转动再转化为压下板的上下移动,压下板的上下移动转化为上夹具的上下移动,上夹具的上下移动最终转化为了上轧辊的上下移动,以此来调节辊缝。

图7 二辊可逆式初轧机工作图

4 电机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主电机选用一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输出功率P0=1000W,转速n0=1440r/min。副电机选用一部直流电动机,输出功率P0’=200W,转速

n0’=360r/min。

5 主传动系统参数计算

5.1 主减速箱的设计

设计轧辊的转速为n=20r/min

主电机的转速为n0=1440r/min

则,总传动比i=n0/n=72

设计主减速箱为五级齿轮减速

且,五级传动比分别为i1=2,i2=2,i3=2,i4=3,i5=3

即总传动比i=i1*i2*i3*i4*i5=72

五级效率分别为η1=0.96,η2=0.96,η3=0.92,η4=0.98,η5=0.95

减速箱的总传动效率η=η1*η2*η3*η4*η5=0.79。

5.2 轧辊功率的确定

设计联轴器的传动效率η0=0.98

且由5.1得知,η=0.79

由4得知,P0=1000W

则,轧辊的转动功率P=P*η*η0=774.2W。

图8 主减速箱示意图

6 压下系统参数计算

6.1 副减速箱的设计

设计蜗杆的转速为n’=60r/min

副电机的转速为n0’=360r/min

则,总传动比i=n0’/n’=6

设计副减速箱为二级齿轮减速

且,二级传动比分别为i1’=2,i2’=3

即总传动比i’=i1’*i2’=6

二级效率分别为η1’=0.94,η2’=0.98

减速箱的总传动效率η’=η1’*η2’=0.92 则,蜗杆的功率P1=P0’*η’=184W

图9 副减速箱示意图

6.2 蜗杆传动参数计算

设计压下丝杠的转速为n’’’=2r/min

由设计图知,蜗轮的转速n’’=n’’’=2r/min

由6.1得知,蜗杆的转速为n’=60r/min

则,总传动比i’’=n’/n’’=30

又,模数m=m1=m2=2

压力角a=a1=a2=20°

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20

蜗杆的头数z1=1

则,直径系数q=d1/m=10

导程角r=arctan(z1/q)=5.71°

由i’’=u(齿数比)=z2/z1得,蜗轮的齿数z2=i’’*z1=30

蜗杆传动的标准中心距ɑ=(d1+d2)/2=[(q+z2)m]/2=40

蜗轮的分度圆直径d2=m*z2=60

又,蜗轮—蜗杆的传动效率为η’’=0.72,蜗轮的功率P1=184W

蜗轮的功率P2=P1*η’’=135W

6.3 压下丝杠参数计算

由设计知,丝杠螺纹大径d=16,小径d1=10,螺纹线数n=1

要求丝杠每转一圈,上轧辊上升或下降h=5mm

则,压下丝杠的螺纹螺距P=h/n’’’=2.5mm

螺纹导程S=nP=P=2.5mm

6.4 强度校核

由要求知,压下力F=2000N

则许用应力[σ]=最大应力σmin

=F/(πd1*d1/4)=25.5MPa

材料要求,应力小于或等于25.5Mpa为合格。

7 润滑

7.1 润滑方法

轧辊轴承的润滑原则上与其他滚动轴承的润滑基本一致,只是轧辊轴承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其工作性能能否获得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轴承的润滑情况。轧辊轴承采用的润滑方法主要有脂润滑和油润滑。

1、脂润滑的润滑脂兼有密封作用,密封结构和润滑设施简单,补充润滑脂方便,因此只要工作条件答应,轧辊轴承一般都采用脂润滑。

2、油润滑的冷却效果强,并能从轴承内带走污物和水分。轧辊轴承采用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压力供油润滑、喷油润滑、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

3、压力供油润滑是常规转速下轧辊轴承最有效的润滑方式。

4、喷油润滑是将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通过装在轴承一侧的喷油嘴喷入轴承内部进行进行润滑,一般应用在高速轧辊轴承,或者压力供油润滑不能满足冷却要求的场合。

5、喷雾润滑是将含有油雾的干燥压缩空气喷到轴承内部进行润滑,使用油量少,由于空气的作用,冷却效果极强,主要用于轧制速度高和轧制精度高的大型轧辊轴承,或者用于在轴承箱中不经常拆卸的轧辊轴承。

6、压力供油润滑和喷油润滑都需要装设进、出油管、润滑泵、储油器,有时还需润滑油冷却器,因此,费用较高,一般轧辊轴承较少采用。

7.2 润滑的分类

1、根据润滑剂的不同,润滑可分为:

①流体润滑。指使用的润滑剂为流体,又包括气体润滑(采用气体

润滑剂,如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和

液体润滑(采用液体润滑剂,如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水基

液体等)两种。

②固体润滑。指使用的润滑剂为固体,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

硼、尼龙、聚四氟乙烯、氟化石墨等。

③半固体润滑。指使用的润滑剂为半固体,是由基础油和稠化剂组

成的塑性润滑脂,有时根据需要还加入各种添加剂。

2、根据摩擦副之间摩擦状态的不同,润滑分为:

①流体摩擦润滑。用流体( 厚度在1.5~2 微米以上)将摩擦表面隔

开的润滑方式。根据润滑膜压力的产生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流体动

压润滑(靠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由粘性流体的动力作

用产生压力平衡外载荷)和流体静压润滑(由外部将一定压力的流

体送入摩擦表面间,靠流体的静压平衡外载荷)两种。

②边界摩擦润滑。摩擦表面间存在一层薄膜(边界膜)时的润滑状态;

它可分为吸附膜(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吸附在摩擦表面所形成的

膜,包括物理吸附膜和化学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润滑油中的

添加剂与金属表面起化学作用生成能承受较大载荷的表面膜)两

类。润滑可以延长机器设备的寿命,提高精度、节约能源。

7.3 确定润滑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轧辊轴承采用半固体脂润滑;顶盖上的压力轴承采用液体油润滑;上夹具与机架之间采用半固体脂润滑;压下丝杠与压下板之间采用液体油润滑;蜗轮—蜗杆之间采用半固体之润滑。

8 设计小结

这次毕业设计当中,即便我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可是平时就几次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毕业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正向老师说得那样,机械专业的毕业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三个半月的毕业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经过这段时间的奋战,我的我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我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清华:《轧钢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2] 蒋维兴:《轧钢机械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3] 王海文:《轧钢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4] 丁修肇:《轧制过程自动化》,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5] 胡玉兴:《液压传动》,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1980。

[6] 胡师金:《机械可靠性设计》,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1968。

[7]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8] 边金生:《轧钢机械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

[9] 蒋庄德:《机械精度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安,2000。

[10] 邱宣怀:《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5。

[11] 施东成:《轧钢机械设计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0。

[12] 赵毅德:《中厚板轧机液压AGC的工作原理》,甘肃冶金出版社,甘肃,1997。

致谢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马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感谢马老师给我们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压轧机毕业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中小型线材压轧机的设计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The Graduation Thesis for Bachelor's Degree Design of Presses Rolling Mill to Machine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Line Material Candidate:Dong Xuetang Specialty: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Class:B02-26 Supervisor:Assistant Wang Ji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06·HarBin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本设计主要分析了热轧机的工作原理、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并结合实际,对热轧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对组成的各元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和校核。 本轧机为双辊定间隙热轧机,其结构主要有主电机、主连轴节、人字齿轮机座、梅花接轴、工作机座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加工材质为普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带材,常做开坯机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轧机组成连轧机组,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本轧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性能安全可靠、操作性好、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低、且生产效率较高。 关键字:轧辊;工作机架;轴承;轧机

ABSTRACT The whole structure of hot rolling-mill is designed that base on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working character. The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checkout of all components are accomplished. The distance of two roller of hot rolling-mill can’t be adjusted. The hot rolling-mill is composed of electrical motor, the joint between two shaft, herringbone gear, the shaft with joint of plum flower shape, rolling-mill housing. The machine often is used to roll blank, the materials of hot rolling include: common carbon steel, lower alloy steel, stainless steel and non-ferrous metal. In practice, many rolling-mill can be join to a assembling set to meet different requirement. The character of the rolling-mills is follows: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o maintain easily, the capacity is safe and reliable, the operation is easy to operator, the productivity is high. Key words: Roller; Mill Housing; Bearing; Rolling Mill

冷轧机压下率分配分析

冷轧工艺措施原则 1.头几道次尽量多轧,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并减少头尾几何废料长度,提高成品率; 2.最终道次压延率控制在40~50%范围内,以提高板形质量和厚度精度; 3.中间道次压延率尽可能接近,以提高轧制过程的稳定,并采用最大速度轧制,使板卷温度在90~120℃之间,满足轧制硬合金辊形的需要; 4.末二道次压延率控制在40%左右,以控制板形为主,为终道次提供平直的带材,从而提高终轧道次的速度,以减少断带和波浪; 5.通过理论计算,最大轧制力不超过额定轧制力,以满足轧辊强度的需要,但各道次尽量采用大压下量轧制,减少轧制道次,提高劳动生产率; 6.前几道次轧制时,由于板带较厚,采用前张力大于后张力轧制,后几道次轧制时,由于板带较薄,采用后张力大于前张力轧制,带材不易拉断,并防止跑偏。

冷轧板带生产(cold rolling of strip and sheet) 将热轧板卷在常温下轧制成板带材的生产工艺过程。冷轧板带产品的厚度为0.1~3.0mm、宽度为600~2000mm表面光洁、平直,尺寸公差和力学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在工业发达国家,冷轧板带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30%左右。产品品种有各种有色金属合金板带及普通碳素钢板、合金和低合金钢板、不锈钢板、电工钢板、专用钢板及涂镀层钢板等(表1)。 冷轧板生产可以追溯到16世纪,用于轧制造币用的金板和银板。19世纪中叶仅能生产宽度20~50mm的冷轧窄带钢。1920年在美国第一次冷轧宽带钢成功,很快由单机架不可逆式轧机发展到单机架可逆式轧机。第一套三机架四辊式冷轧机于1926年在美国建成,以后相继出现4~6机架连轧机。中国冷轧窄带钢(宽度≤600mm)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连续冷轧窄带钢的五机架350冷连轧机已在上海建成。冷轧宽带钢(宽度>600mm)生产是从50年代末期建成第一台单机架四辊可逆式轧机时开始的。70年代以后又建成五机架四辊连轧机和全连续式冷轧机。世界各国的冷轧机已超过480套。最早冷轧

小型轧钢机的设计方案

小型轧钢机的设计 1 绪论 1.1轧钢机的定义 轧钢机也称为轧钢机械,一般把将被加工的材料在旋转的轧辊间受压力产生的塑性变形即轧制加工机器称为轧钢机,这是简单定义。大多数情况下,轧制生产过程要经过几个轧制过成,还要完成一系列的的辅助工序,如将原材料由仓库运出加热,轧件送往轧辊,轧制、翻转、剪切、打印,轧件收集、卷取成卷等。 一个轧件的全过程由多种机械按工艺顺序而成机组来完成,这种机组或机器体系叫轧钢机械或称轧钢机。第一种情况轧钢机由一个或几个工作机座(执行机构)传动机构(齿轮传动、连轴器)和使轧辊转动的电动机组,后一情况轧钢机是由若干台工做机组成,这些机组数目与加工轧材工艺过成生产率相适应,因此,轧钢机按顺序排列并且用辊道或其他运输装置连成一条工艺流水线机器组成机组。 轧钢机是机械中使金属在旋转的轧辊中产生变形的那部分设备。主要使设备排列成一定形式的工作线称为轧钢机的主机列。用以完成其他工序的机械设备称为辅助机械。 1.2轧钢机的标称 轧钢机的类别与规格与轧钢机的断面尺寸有关,因此轧钢机的初轧和型钢的类是以轧钢的名义直径。也就是说轧钢机的大小是常用与轧件有关的尺寸参数来标称。 初轧机和型钢轧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轧辊名义直径,因为轧辊的名义直径的大小与其能够轧制的最大断面有关,因此,初轧机和型钢轧机是以轧辊的名义直径标称的。 小型轧钢机的名义直径为:180——450mm. 1.3轧钢机的用途 轧钢机形式有两种:冷轧与热轧,热轧主要用于开坯,兼生产一部形钢,这这种轧机的型号有630-650型轧机,500-550型轧机、650中型轧机与2300中板轧机等,冷轧主要用于

终级轧制,轧带钢的产品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冷轧板带钢产品金属镀层薄板(包括镀锡板、镀锌板等)、深冲板(以汽车钢板最多)、电工硅钢板、不锈钢和涂层钢板。现也促使冷轧机的装备技术和控制技术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型号有1400mmNKW、1250mmHC单辊可逆式轧机. 1150mm二十辊冷轧机,。 设计的轧钢机为300×3轧钢机,轧辊的直径为300 mm.,轧钢机主要用来为轧制小型线材。25—50毫米的圆钢,20—40毫米的方钢;螺纹钢等。 其结构的特点为: (1)采用三辊式工作机座,主电机不可逆转,中上辊与中下辊交替过钢,实现多道次的轧制。 (2)由于轧辊的转向和转速不可逆转,可采用造价较底的高速交流主电机在传动装置中装有减速机和齿轮机座。考虑到第一机座轧件较短,轧制次数较多,负荷很不均匀,为了均衡电机负荷,减少电机的容量,在减速机和电动机之间加有飞轮。 (3)多数300型钢轧机要求既开坯又轧件,具有一机多能的特性,因此,轧机急需要较强的能力,又需要较强的刚度,而且由于经常需要更换品种,在轧机结构上需考虑换辊方便。 (4)为了便于换辊,三个机座的轧辊都采用梅花接轴连接。 1.4小型轧钢机的主机列 轧钢机的主要设备是由一个或数个主机列组成的。轧钢机的主机列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1)工作机座:工作机座为轧钢机的执行机构,它由轧辊及其轴承轧辊的调整机构和上轧辊的平衡机构,引导轧件的轧件进入轧辊用的导装置,工座机座的机架及支撑机座并把机座固定在地基上用的轨零、部件的和机构组成。 (2)传动装置:联轴器:联轴器包括电机联轴器和主联轴器,电机联轴器用来连接电动机与减速器的主动齿轮轴;而主联轴器则用来连接减速器与机轮机座的传动轴,既自减速器将

中厚板轧制规程设计课程设计

前言 板钢轧制制度的确定要求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保证制度,并且操作方便、设备安全。合理的轧制规程设计必须满足下列原则和要求: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产量,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的途径不外是提高压下量、减少轧制道次、确定合理速度规程、缩短轧制周期、提高作业率、合理选择原料增加坯重等。在保证操作稳定的条件下提高质量,为保证钢板操作的稳定,要求工作辊缝成凸型,而且凸型值愈大操作愈稳定。 压下规程是钢板轧制制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着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轧制制度中得其他内容如温度制度、速度制度都是以压下制度为核心展开的。反过来,温度制度、速度制度也影响到压下速度。

目录 1·制定生产工艺和工艺制度………………………………………………………… 1·1制定生产工艺流程…………………………………………………………… 1·2制定生产工艺制度……………………………………………………………2·压下规程制定…………………………………………………………………… 2·1坯料的选择……………………………………………………………………… 2·2确定轧制方法…………………………………………………………………… 2·3轧制道次的确定,分配各道次压下量………………………………………… 2·4咬入能力的校核…………………………………………………………………3·速度制度确定…………………………………………………………………………4·温度制度确定…………………………………………………………………………5·压下规程表的制定……………………………………………………………………6·各道次变形程度和变形速率的制定………………………………………………… 6.1 变形程度的确定………………………………………………………………… 6.2 变形速率的确定…………………………………………………………………7·轧制压力的制定………………………………………………………………………… 7.1 变形抗力的确定………………………………………………………………… 7.2 平面变形抗力的确定…………………………………………………………… 7.3 计算平均压力p………………………………………………………………… 7.4 轧制压力的确定…………………………………………………………………8·电机输出力矩的制定………………………………………………………… 8.1 传动力矩的计算……………………………………………………… 8.2 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8.3 空转力矩的计算……………………………………………………… 8.4 动力矩的计算………………………………………………………… 8.5 电机输出力矩的计算………………………………………………… 8.6 电机额定力矩的计算…………………………………………………9·电机的校核………………………………………………………………… 9.1 主电机能力的限制…………………………………………………

轧钢机压下装置的分类和设计方法

轧钢机压下装置的分类和设计方法 工程论文2009-07-16 15:54:53 阅读4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压下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一、概述 轧机的压下装置是轧机的重要结构之一,用于调整辊缝,也称辊缝调整装置,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轧件的产量与质量。压下装置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压下、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手动压下装置一般多用于不经常进行调节、轧件精度要求不严格、以及轧制速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型钢、线材和小型热轧板带轧机上。 电动压下装置适用于板坯轧机、中厚板轧机等要求辊缝调整范围大、压下速度快的情况,主要由压下螺丝、螺母及其传动机构组成。在中厚板轧机中,工作时要求轧辊快速、大行程、频繁的调整,这就要求压下装置采用惯性小的传动系统,以便频繁的启动、制动,且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可靠性。这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轧机不能带钢压下,压下电机的功率一般是按空载压下考虑选用,所以常常由于操作失误、压下量过大等原因产生卡钢、“坐辊”或压下螺丝超限提升而发生压下螺丝无法退回的事故,这时上辊不能动,轧机无法正常工作,压下电动机无法提起压下螺丝,为了克服这种卡钢事故,必须增设一套专用的回松机构。电动压下装置的主要缺点之一是运动部分的惯性大,因而在辊缝调节过程中反应慢、精度低,对现代化的高速度、高精度轧机已不适应,提高压下装置响应速度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其惯性,而用液压控制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液压压下装置,就是取消了传统的电动压下机构,其辊缝的调节均由液压缸来完成。在这一装置中,除液压缸以及与之配套的伺服阀和液压系统外,还包括检测仪表及运算控制系统。全液压压下装置有以下优点: 1. 惯性小、动作快,灵敏度高,因此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板带材,其厚度偏差可以控制到小于成品厚度的1%,而且缩短了板带材的超差部分长度,提高了轧材的成品率,节约金属,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2. 结构紧凑,降低了机座的总高度,减少了厂房的投资,同时由于采用液压系统,使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3. 采用液压系统可以使卡钢迅速脱开,这样有利于处理卡钢事故,避免了轧件对轧辊的刮伤、烧伤,再启动时为空载启动,降低了主电机启动电流,并有利于油膜轴承工作; 4. 可以实现轧辊迅速提升,便于快速换辊,提高了轧机的有效作业率,增加了轧机的产量。 全液压压下也存在一些缺点:压下系统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有些元件(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测厚仪等测量元件)和伺服阀等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并要求在高温、高压及有振动条件下,工作不应失灵或下降测量精度和控制灵敏度,因此制造困难、成本高,维护保养要求很严格,以保证控制精度。虽然液压压下相对于电动压下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由于电动压下无法满足目前正在发展的高生

组合机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组合机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理工类 题目: 载重汽车主传动轴万向节叉端面钻孔组合 机床设计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000 学生姓名: 000 学号: 0000 指导教师: 000,教授, 2012年 04 月 1日 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床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机床只能对一种零件进行单刀~单工位~单轴~单面加工~生产效率低且加工精度不稳定~为了克服传统机床的弊端~工程技术人员相应地设计出了专用机床。但由于专用机床是根据某一工艺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且它的组成部件均是专门设计制造的~因此相对于传统机床而言~专用机床的造价过于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为了解决传统机床与专用机床之间的矛盾组合机床便应运而生了~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铣削、磨削等工序~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引起了越来越多工程人员的关注。本课题针对载重汽车主传动轴万向节叉端面钻孔组合机床设计~有利于提高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精度稳定性~节约各方面的资源。

最早的组合机床于1911年在美国制成~用于加工汽车零件之后便广泛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工业中~并且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我国的组合机床的发展已有28年的历史~其科研和生产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应用也深入到很多行业~它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它的特征是高效、高质、经济实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能源、军工、轻工、家电等行业。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及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它的加工对象主要是生产批量比较大的大中型箱体类和轴类零件,近年研制的组合机床加工连杆、板件等也占一定份额,~完成钻孔、扩孔、铰孔~加工各种螺纹、镗孔、车端面和凸台~在孔内镗各种形状槽~以及铣削平面和成形面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的组合机床——柔性组合机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应用多位主轴箱、可换主轴箱、编码随行夹具和刀具的自动 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更换~配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字控制,NC,等~能任意改变工作循环控制和驱动系统~并能灵活适应多品种加工的可调可变的组合机床。另外~近年来组合机床加工中心、数控组合机床、机床辅机,清洗机、装配机、综合测量机、试验机、输送线,等在组合机床行业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 我国组合机床及其组合机床自动线总体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要相对落后~国内所需的一些高水平组合机床几乎都从国外进口。第21届日本国际机床博览会上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机床制造商和团体展示的最先进的机床设备中~超高速和超高精度加工技术装备与复合、多功能、多轴化控制设备等深受欢迎。该届博览会上展出的加工中心中~主轴转速10000-20000r/min~最高进给速度可达20-60m/min,复合、多功能、多轴化控制装备的前景亦被看好。在零部件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数量减少的同时~加工的形状却日益复杂。在工程机械快速发

轧钢机matlab仿真

河南工业大学 控制系统仿真 姓名:张天赐 班级:自动化103 学号:201123910415 成绩: 2013年10月30 日

中国于 1871 年在福州船政局所属拉铁厂开始用轧机﹔轧制厚 15mm 以下的铁板﹐ 6 ~ 120mm 的方﹑圆钢。 1890 年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装有蒸汽机拖动的横列双机架 2450mm 二辊中板轧机和蒸汽机拖动的三机架横列二辊式轨梁轧机以及 350/300mm 小型轧机。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已有多种类型轧机。 1.1轧钢机的原理图及结构 轧钢机原理图 轧钢机的主要设备有工作机座和传动装置作机座(轧辊﹑轧辊轴承﹑机架﹑轨座﹑轧辊调整装置﹑上轧辊平衡装置和换辊装置等组成。)轧辊轴承,支承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的固定位置。轧辊轴承工作负荷重而变化大﹐因此要求轴承摩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便于更换轧辊。不同的轧机选用不同类型的轧辊轴承。滚动轴承的刚性大﹐摩擦系数较小﹐但承压能力较小﹐且外形尺寸较大﹐多用于板带轧机工作辊。滑动轴承有半干摩擦与液体摩擦两种。半干摩擦轧辊轴承主要是胶木﹑铜瓦﹑尼龙瓦轴承﹐比较便宜﹐多用于型材轧机和开坯机。液体摩擦轴承有动压﹑静压和静 - 动压三种。优点是摩擦系数比较小﹐承压能力较大﹐使用工作速度高﹐刚性好﹐缺点是油膜厚度随速度而变化。液体摩擦轴承多

用于板带轧机支承辊和其它高速轧机。 轧机机架,由两片“牌坊”组成以安装轧辊轴承座和轧辊调整装置﹐需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承受轧制力。机架形式主要有闭式和开式两种。闭式机架是一个整体框架﹐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主要用于轧制力较大的初轧机和板带轧机等。开式机架由机架本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便于换辊﹐主要用于横列式型材轧机。传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齿轮座和连接轴等组成。齿轮座将传动力矩分送到两个或几个轧辊上。) 轧钢机系统框图 轧钢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 在起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I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大值 dm

【课程设计】板带轧制设计

【课程设计】板带轧制设计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板带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王振敏 学院:装备制造学院 班级:材控10.1 姓名:李天夫 日期:2013.12.19

目录1.综述 1.1热轧板带钢的生产状况 1.2热轧板带钢的新技术发展趋势 2.工艺流程及设备 2.1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2主要设备及产品参数 3.整个流程的设计和计算 3.1 确定轧制方法 3.2 加热制度的确定 3.3各道次压下量的分配 3.4 粗轧各道次宽展计算 3.5根据成品板的宽度确定精轧宽度 3.6宽向所需的总的侧压量 3.7各道次宽度的计算 3.8粗轧所用时间及其温降 3.9精轧各道次速度的计算 3.10精轧各机架的温度 3.11精轧各机架的变形速度 3.12精轧单位压力及其轧制力轧制力矩的计算 4.强度校核 4.1咬入角校核 4.2轧辊强度校核 5.结束语

1.综述 1.1热轧板带钢的生产状况 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发达国家热轧带钢产量约占热轧钢材的5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 1.8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因此,相当一部分希望使用厚度小于2mm带钢作原料的用户,只得使用冷轧带钢。如果能开发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则可代替相当一部分的冷轧带钢使用,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a热轧宽带钢的生产状况 国外热轧宽带钢生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热带钢无头轧制技术。无头轧制技术能稳定生产宽薄带钢及超薄热轧带钢,其宽厚比可由传统热连轧的800∶1提高到1 000∶1,并能应用润滑轧制及强制冷却技术生产具有新材料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②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它主要有紧凑式热带钢生产工艺CSP (Compact Strip Process)、在线热带钢生产工艺 ISP (In-Line Strip Production)、灵活式薄板坯轧制工艺 FTSR (Flexible Thin Slab Rolling)和连铸直接轧制工艺CONROLL等10余种类型。德国SMS公司开发的CSP工艺已成功地轧制出厚度为0.8mm的薄带钢产品,并已经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建筑工业等领域;奥钢联(V AI)开发的CONROLL工艺也成功地生产出厚度0.9mm~1.0mm、表面质量极好的热轧薄带钢,可用作汽车的外露部件;美国至今已经投产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达百余条,生产能力53107t/年。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它又称相变控制轧制,是由比利时冶金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发的一项轧制新技术,当初主要目的就是用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取代1.0mm~2.0mm厚度范围的冷轧产品。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的发展目标是生产薄(超薄)规格优质深冲板。LTV公司的印地安那哈伯厂40%的超低碳钢产品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 Arvedi公司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超薄热轧带钢已占其产量的25%。④铸轧薄带钢的CASTRIP工艺。这种工艺由美国纽柯钢铁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和日本IHI公司联合开发, 2003为纽柯公司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套全商业化的双辊铸轧薄带钢生产线,用来生产碳钢和不锈钢。与常规连铸和轧钢技术相比,这种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废气排放少等优点。目前,这套全商业化的薄带钢双辊铸轧机可年产2.0mm以下薄规格带钢50万t。该铸轧机采用的钢包容量为110t,铸轧机双辊直径为Φ500mm,最高连铸速度为150m/min,常用连铸速度为 80m/min,出口带钢厚度为0.7mm~2.0mm,宽度为1 000mm~2 000mm。 国内热轧宽带钢生产概况如下:①传统的热带轧机。以宝钢2050mm热轧带钢轧机为例,宝钢2050mm热轧厂于1989年8月3日投产,热轧机组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到2000年底已累计生产4446万t热轧带钢。1999年产量达到510

轧钢机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压下装置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轧钢机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压下装置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052 设计者:秦海山(2005441453) 指导老师:陈祥伟 2008-6-25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轧钢机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压下装置 一、设计目的 此次课程设计目的主要是让同学们对轧辊机械的压下装置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对整个压下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一些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制定三种方案,选择其一 2、计算压下机构驱动功率; 3、对压下机构的工作系统或零件进行机构设计及关键零件力能参数的验算 4、画出压下机构装配图或工作系统简图 5、画出关键零件的零件图(选择一个) 6、完成4000—50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参数 热轧带钢生产成精轧机组的轧制力设计能力为20MNM,上轧辊向调整升降速变为1mm/s,最大工作行程为20mm。电动压下是最常使用的上辊调整装置,通常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压下螺丝、压下螺母、压下位置指示器、球面垫块和测压仪等部件。 四、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在设计中选择压下装置的电动机和减速器配置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设计压下机构时,不仅应满足压下的工艺要求(压下速度、加速度、压下能力及压下螺丝的调整方式等),而且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电动机、减速机能否布置得开;换辊、检修导卫和处理事故时,吊车吊钩能进入;检修是否方便等。 四辊板带轧机的电动压下大多采用圆柱齿轮-蜗轮副传动或两级蜗轮副传动的形式。这两种传动形式可以有多种配置方案。图1示出了三种配置方案。其中配置方案3是电动机直接传动的(只用在小型板带轧机上);配置方案1和配置方案2是圆柱齿轮-蜗轮副传动。 四、对压下装置的要求是:1、采用惯性较小的传动系统,以便频繁地启动,制动;2、 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可靠性;3、必须有克服压下螺丝阻塞事故(“坐辊”或“卡钢”)的措施。 电动压下装置配置方案简图如下:

万吨热连轧轧制规程设计方案

太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100万吨热连轧工艺设计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0911班 学生姓名:张骁康 学号:200812030534 指导老师:杨霞 日期:2018年1月4日

目录 一.题目及要求 二.工艺流程图 三.主要设备的选择 3.1立辊选择 3.2轧机布置 3.3粗轧机的选择 3.4精轧机的选择 3.5工作辊窜辊系统 四.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 4.1压下归程设计 4.2道次选择确定 4.3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 4.4精轧机组压下量分配 4.5校核咬入能力 4.6确定速度制度 4.7轧制温度的确定 4.8轧制压力的计算 4.9传动力矩 五.轧辊强度校核 5.1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 5.2工作辊的扭转强度校核 六.参考文献

一题目及要求 1.1计题目 已知原料规格为1.5~19.6×1250~1850mm,钢种为Q345A,产品规格为19.6×1250mm。 1.2的产品技术要求 <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709-88标准 钢板长度允许偏差 切边钢板宽度允许误差 2>表面质量:表面要缺陷少,需要平整,光洁度要好。

二工艺流程图 坯料→加热→除鳞→定宽→粗轧→(热卷取→开卷>→精轧→冷却→剪切→卷取 三主要设备的选择 轧钢机是完成金属轧制变形的主要设备,因此,轧钢机能力选取的是否合理对车间生产产量、品种和规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选择轧钢设备原则: (1)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轧机结构型式先进合理,制造容易,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 (4)备品备件要换容易,并有利于实现备品备件的标准化; (5)在满足产品方案的前提下,使轧机组成合理,布置紧凑; (6)保证获得质量良好的产品,并考虑到生产新品种的可能; 热带轧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车间生产的钢材品种和规格。轧钢机选择的主要内容是:选取轧机的架数、能力、结构以及布置方式。最终确定轧钢机的结构形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3.1立辊选择 立压可以齐边<生产无切边带材)、调节板坯宽度并提高除磷效果。立压轧机包括:大立辊、小立辊及摆式压力机三种,各自特点如下: 大立辊:占地较多,设备安装在地下,造价高,维护不方便。而其能力较强,用来调节坯料宽度。 小立辊:能力较小,多用于边部齐边。 摆式侧压:操作过程接近于锻造,用于控制头尾形状,局部变形,提高成材率效果较好。缺点是设备地面设备占用场地较多,造价较高。 本设计采用连铸坯调宽,生产不同宽度带卷,选择小立辊齐边。 3.2 轧机布置 现代热带车间分粗轧和精轧两部分,精轧机组大都是6~7架连轧,但其粗轧机数量和布置却不相同。热带连轧机主要区分为全连续式,3/4连续式和1/2连续式,以及双可逆粗轧等。<1)全连续式: 全连续式轧机的粗轧机由5~6个机架组成,每架轧制一道,全部为不可逆式。这种轧制机产量可达500~600万吨/年,产品种类多,表面质量好。粗轧全连轧布置见图1a。但设备多,投资大,轧制流程线或厂房长度增大。而且由于粗轧时坯料短,轧机效率低,连轧操作难度大,效果并不很好,所以一般不采用粗轧连轧设计。 <2)3/4连续式

XX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两篇

XX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两篇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

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

轧钢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信电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题目:轧钢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周数: 设计成绩: 2015年7月9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 2、课程设计内容 (2) 2.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2) 2.2课程设计正文 (2) 2.3轧钢机电气控制模版 (3) 2.3.1轧钢机简介 (3) 2.3.2热金属探测仪 (3) 2.3.3液压系统 (4) 2.3.4电机正反转 (4) 2.4 设备选择 (4) 2.5 系统的I/O口配置 (5) 2.6梯形图程序设计 (5) 2.7程序流程图 (9) 3、课程设计总结 (10) 4、参考文献 (11)

1、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如下: 1)了解普通轧钢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弄清有哪些信号需要检测,写明各路检测信号到PLC的输入通道,包括传感器的原理、连接方法、信号种类、信号调理电路、引入PLC的接线以及PLC中的编址。 3)弄清有哪些执行机构,写明从PLC到各执行机构的各输出通道,包括各执行机构的种类和工作机理,驱动电路的构成,PLC输出信号的种类和地址。 4)绘制出轧钢机电控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编制I/O地址分配表。 5)编制PLC的程序,结合实验室设备完成系统调试,在实验室手动仿真模型上仿真轧钢机工作过程的控制。 2、课程设计内容 2.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库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 2.2课程设计正文 (1)按下启动按钮,上下两轧辊电机(主拖动电机,M1)起动运转,轧制方向为从右向左轧制。左右侧轧道电机(M2和M3)启动逆时针运转,向左输送。(2)设备启动5秒后,PLC检测有无等待的轧件,即S1是否有效。若无轧件则一直等待。S1有效信号到来后,PLC通过某一路开出控制电磁铁动作,打开轧件挡板,让轧件进入轧机的右侧轨道。(3)待轧件完全进入后(设需时4秒),释放电磁铁,关闭轧件挡板。(4)轧件在右侧辊道推动下进入轧辊下轧制,轧辊间有热金属探测仪给出正在轧制的信号,由S2仿真,高电平表示正在轧制。(5)S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表示轧件已经通过轧辊。轧件通过轧辊后PLC控制两侧辊道停止,电磁液压阀Y2动作使左侧辊道翘起。(6)1秒后启动左侧辊道向右输送。这时由安装在上轧辊上方的另一个热金属探测仪给出轧件通过的信号,由另一个手动开关S3仿真。(7)S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表示轧件已经完全回到了轧辊右侧。PLC断开电磁阀Y2电源,并停止左侧辊道运转。(8)1秒钟后左侧辊道放平,启动左右侧辊道电机向左输送,开始下一次轧制。(9)重复(4)-(8)完成第二次轧制,并准备好第三次轧制。(10)三次轧制完成后,即热金属探测仪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后,左侧辊道继续向左输送3秒钟,把轧件送出轧机。结束该轧件的轧制过程。(11)回到第二步但不需要5秒的延时。(12)按下停止按钮结束工作。

二辊轧机说明书.

燕山大学 Inventor课程设计 二辊轧机机构装配设计 专业班级: 小组名单: 指导老师: 2012年10月 前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遍应用在机械行业,为了摆脱图版,使工程设计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应用计算机为其服务,进行设计及修改。 二辊轧机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对轧机二 维图纸的分析,加深锻炼认识分析图纸的能力,通过Inventor软件对个零件的绘制,进一步熟悉该软件的各种绘图功能,掌握各种零件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在轧机设计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轧机结构件,可以使设计者充分了解轧机结构,利用项目与实体结合,把课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物上,提高学习兴趣,为课程设计及专业课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目录

第一章二辊轧机介绍 (1) 第二章机架结构介绍 (2) 2.1 机架结构介绍 (2) 2.2 机架绘制及组装 (3) 第三章辊系结构设计 (4) 3.1 辊系结构介绍 (5) 3.2 主要零件 (5) 3.3 辊系视图 (7) 3.4 装配图 (8) 第四章压下结构设计 (9) 4.1 压下结构介绍 (9) 4.2 压下结构视图 (9) 4.3 压下机构装配 (10) 第五章总的装配图 (13) 第六章小结 (14) 6.1组员分工 (14) 6.2 心得与体会 (15) 6.3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二辊轧机结构介绍

该设备为低碳钢、有色金属板材冷轧实验设备。具有先进的轧制工艺参数计算机采集装置,可进行轧制过程的压力、转矩、电机功率、转速等参数的测量。因此、在该设备上可进行材料轧制工艺的研究和冷轧件的开发。 结构组成 1 机架结构 2 辊系结构 3 压下结构

板带轧机电动及液压压下联合控制系统(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板带轧机电动及液压压下联合 控制系统(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板带轧机电动及液压压下联合控制系统 (标准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电子等行业对板带钢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厚度是板带材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厚度自动控制AGC控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轧制产品的质量。本文对该轧机采取的改造方案为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联合控制板厚,由电动压下进行辊缝粗调,液压压下系统负责辊缝精调。 板带轧机厚度控制理论 1.1.影响轧制产品厚度的因素 轧制过程中,影响轧制产品厚度的因素很多,根据弹跳方程,生产实际中影响轧制产品厚度的因素主要如下: 1.1.1.轧机的机械装置和液压装置

在轧机加工装配过程中,零部件之间的误差对轧机的刚度和空载辊缝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使得轧制产品的厚度偏离目标值。轧机开始运作之后,其零部件会发生变形或扭曲,这都会改变轧机辊缝的大小和形状。一般情况,轧机的刚度越大,轧机的弹跳量越小,辊缝的变化程度和轧制产品厚度偏差都越小,产品尺寸精度就越高。 1.1. 2.轧件的来料特性 厚度不均、硬度变化、截面变化、平直度变化等来料特性会对轧制生产过程中的轧制力大小和辊缝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当影响因素已知,而来料特性未知,这就难以满足轧制产品的厚度要求,此时,只有轧机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1.1.3.轧机的控制系统 轧机的控制系统分为轧机硬件设备和控制模型。限制轧机厚度控制精度的硬件因素主要有计算机的速度与精度、传感器的精度与稳定性等。 板带轧机压下控制系统 2.1.电动压下自动控制系统

轧机压下装置设计计算

轧机压下装置设计计算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目的 (1) 1.2轧钢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地位与作用 (1) 1.3国内外轧钢机械的发展状况 (1) 1.3.1粗轧机的发展 (2) 1.3.2带钢热连轧机发展 (2) 1.3.3线材轧机的发展 (3) 1.3.4短应力线轧机 (3) 1.4轧机压下装置的分类和特点 (5) 1.4.1电动压下装置 (5) 1.4.2手动压下装置 (6) 1.4.3双压下装置 (6) 1.4.4全液压压下装置 (8) 1.5电动压下装置经常发生的事故及解决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压下螺丝的阻塞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压下螺丝的自动旋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轧制过程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简单轧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轧制过程变形区及其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力能参数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轧制力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计算第一道次轧制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计算第二道次轧制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计算第三道次轧制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计算第四道次轧制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计算第五道次轧制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电机容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压下螺丝与螺母的设计计算 (9) 3.3.1压下螺丝的设计计算 (9) 3.3.2压下螺母的结构尺寸设计 (11) 3.4齿轮设计计算 (12) 3.4.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2) 3.4.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2) 3.4.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