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1)

浅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1)

浅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1)
浅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1)

浅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重庆市司法局纪委书记郭晓庆 2007年5月14日 (点击:3280)

关于腐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都有大量不同的观点。在上世纪60年代,雷夫和霍廷顿提出腐败有益论,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刺激经济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法律或者官僚制度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腐败行为能够逾越这类障碍,使经济个体可以避免官僚主义造成的延误,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当贿赂充当计件工资的情况下,收取贿赂的官员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他们的观点是:虽然第一方面的作用只有在官僚主义盛行、规章制度非常繁琐的国家,才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但第二方面的作用是具有一般性的。对于这种腐败有益论,学者们分歧也比较大,不少的学者认为把腐败限制在可能对经济有利的范围和程度内是有困难的。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腐败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我认为尽管腐败可能有积极的一面,但它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原因是腐败行为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原则、道德基础和信用关系,这样就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和扭曲,从而影响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腐败的经济影响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腐败影响资源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把稀缺的资源有效的分配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腐败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影响表现在,大量的资源被用于寻租、贿赂等非生产性活动,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表现在,稀缺的资源由于腐败的存在被低效使用,没用于能带来最大产出的项目。

腐败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的例子非常普遍。例如,政府外贸部门对进出口许可证采用的行政审批制度,就滋生了大量的倒卖许可证的腐败现象,往往使最需要的厂商得不到这些许可证;利用出口退税制度进行骗税活动者也往往是通过进行腐败行为内外勾结而得逞的,不少的退税下面都隐藏着腐败行为。从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看,这种腐败活动大肆猖獗,使得上级政府由于发现存在骗税活动而对出口退税严加管理,结果是审批部门关卡很多、手续繁琐,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这些繁琐的行政程序中,使得许多应该得到出口退税的企业没能及时得到其应得的税款。这种情况又导致了新一轮的腐败活动:本来可以按照规定及时合法的取得退税款的人不得不贿赂有关部门人员,以加快退税审批工作。现实中也有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取得退税款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周转,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上这些现象,从整个社会看,是由于腐败造成的资源不合理配置而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二、腐败阻碍经济增长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腐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阻碍。例如非洲腐败盛行,也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一个洲,南美洲也是相当的腐败和贫穷。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达国家的腐败程度就轻了很多。

从抑制经济增长的角度上来说,腐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机制来抑制增长。直接机制主要指腐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腐败的盛行会造成社会

不公,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而稳定的社会局面是保证良好的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任人唯钱”的人事腐败不能做到人尽其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除了抑制经济增长之外,腐败还从技术方面阻碍了创新这一社会发展的动力。虽然腐败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但是却能为参与者带来见效较快、数额较大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他们不去从事风险大、见效慢的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活动,那么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速度就会很慢,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将非常缓慢。而且由于腐败者据此获得大量个人利益,当制度设计者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试图以制度变革和创新来改变现状时,常常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严重阻碍了制度变革和创新。

三、腐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社会公平和效率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很有必要从这两个角度对腐败的影响进行分析。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腐败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给少量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损失,由此产生不公平。这种分配的不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因为拥有腐败机会和腐败条件的只能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要么不腐败要么不可能腐败。因此腐败者的腐败行为就成为社会公平的巨大威胁。

社会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发展的速度。在经济学中,用帕累托最优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前两节已经说明了腐败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腐败行为虽然给少量人带去了大量的利益,但会给大多数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带来福利损失,因此社会总福利不但没增加,而且还减少了,经济偏离了最初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腐败还会通过外部效应损害社会效率。外部不经济的定义是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腐败行为的社会成本是远远大于私人成本的。除了社会资源无效配置和效率低下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私人获得的利益外,腐败行为的示范效应——可能吸引原本清廉的官员加入到腐败的行列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公众对腐败行为忍无可忍时就会采用过激的行为来对抗政府,造成社会的动荡。如台湾最近的“倒扁运动”,这种社会成本可以说是无价的。从上可以看出腐败的社会成本远远超过其私人成本,由此产生的外部效应会严重损害效率。

四、腐败导致国家机器的钝化和政府行为的市场化

国家机器钝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自主性的降低。国家的自主性是相对于社会而言,国家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在腐败行为比较猖獗的国家中政府越来越表现出不是作为自己的独立利益的代表,而是作为少数人或者某些垄断集团特殊利益的代表而活动。国家政策的制定更多的受到某些垄断集团的影响,产生了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政策制订过程,其发展结果将是社会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政府行为市场化、企业化也是腐败产生的结果。政府机构通过直接参与赢利性的活动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利用手中行政权力牟取部门和个人的经济收入;政府官员与企业私下结合,对企业进行所谓的参股或以“为企业办实事”的名义介入企业活动;政府部门层层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衡量政府官员的基本标准。这样就产生了大量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受到破坏,一些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职能不得不推给企业;各地政府部

门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政府行为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倾向导致了政府功能的畸变和失效以及社会生活的无序。

五、腐败增加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发展是硬道理”是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著名论断,这句话也指出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往往可以消化掉许多社会和政治上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但由于腐败会严重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长期得不到发展就会使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以致于最后危及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有关腐败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的例子很多: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由于腐败引发了全国性的动乱,最终导致其下台;秘鲁的前总统腾森由于被发现在总统选举中有舞弊行为而爆发了全国性的示威抗议活动,腾森在全国上下的政治压力下,被迫同意重新选举总统,并宣布他本人不作为候选人参选才使抗议活动平息下去。最近在台湾声势浩大的倒扁运动也是因为陈水扁及其亲属的腐败行为,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上百万的人参加了游行,也反映了民众对腐败的痛恨。

此外,腐败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思想等方面还有广泛的负面影响。他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使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使执政党失去民众的支持,使政府失去人民的支持。除此以外,腐败行为的猖獗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

经济影响分析、社会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经济影响分析、社会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6,分数:69.00) 1.经济影响分析是分析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所发生的______对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及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为协调项目与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提高项目的经济影响效果提出措施建议。 ? A.收入和费用 ? B.费用和效益 ? C.投入和产出 ? D.费用和效果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2.下列不需要进行经济影响分析的项目是______。 ?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工期较长的项目 ? B.对国家短期内财政收支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 ? C.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影响的项目 ? D.项目的投入或产出对进出口影响较大的项目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3.下列不属于重大项目经济影响分析任务的是______。A.分析项目经济影响的范围、途径及影响程度B.分析项目经济影响的人群、影响深度 C.分析项目对当地和宏观经济的适应性 D.研究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4.下列不属于项目经济影响效果的传递途径的是______。 ? A.投资传递效果 ? B.上下游产业链影响

? C.技术扩散效应 ? D.瓶颈缓解效应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5.项目的实施会影响有关生产要素的利用,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以采用______来分析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 A.投资乘数—加速作用原理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 ? B.消费乘数—加速作用原理和消费与经济增长理论 ? C.投资乘数—加速作用原理和消费与经济增长理论 ? D.消费乘数—加速作用原理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6.下列不属于项目对区域或宏观经济发展影响效果的分析论证内容的是______。 ? A.对促进和保障当地经济有序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 B.对区域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优化当地资源配置的贡献 ? C.对私人消费和储蓄率的影响 ? D.项目的投入产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分数:1.50) A. B. C. √ D. 解析: 7.下列不属于项目对当地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论证内容的是______。 ? A.项目产生的就业机会 ? B.项目对居民收入增长、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 ? C.项目的投资效果对不同社会阶层分配的影响 ? D.项目对当地及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 (分数:1.50) A.

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容提要:以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不但损害政权的合法性,而且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影响私人投资总规模;减少外国投资并影响投资结构;加重企业负担;妨碍中小企业发展;增加无效公共投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影响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减少教育和公共卫生支出;鼓励人才流向寻租部门;损害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性。 腐败是一种古老的丑恶现象,前资本主义时期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官员在选官、理讼、收税、兴修公共工程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以后,腐败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因为腐败的本质和特征是权钱交易,因此人们一直主要把腐败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来对待,在今天的中国尤其如此。 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塞尼尔.莱夫在《美国行为科学》发表的《经济发展:通过官僚腐败》一文和196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出版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比较早地注意到了腐败对经济的影响。他们认为,严重腐败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僵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专断性干预妨碍投资,干扰正常经济决策,降低经济活动效率,阻碍经济发展;以贿赂为主要手段的腐败能够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与制度,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因此,“一定程度的腐化会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润滑剂,可以减少现代化道路上的阻力。”(1) 这就是“腐败有益论”的观点。此后,不断有学者论证和支持这一观点。1985年,美国学者弗郎西斯.刘借助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假设,论证时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价值,时间的价值决定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时间的机会成本;时间价值最大的人可用向官员行贿的办法减少排队时间,因此,贿赂能够通过为时间价值最大的人节省时间的途径提高经济效率。(2) 1986年,贝克、玛赫、里恩用数学模型证明,在腐败市场的竞争中,有能力支付最高贿赂的公司通常是最有效率的公司;贿赂能使最有效率的公司得到项目或合同,因此,贿赂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3) 坚持“腐败有益论”观点的人还认为,贿赂能够降低僵化的政府体制给公司造成的成本,减少税费,有助于公司发展;贿赂有利于维持官员的低工资,使政府能够维持低税率;腐败有助于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有利于通过非正常途径实现政治统合,缓和社会矛盾,减少革命危机,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经济发展。 9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社会对腐败问题日趋重视,“腐败有益论”受到严厉批驳。发生这种转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90年代中期,东南亚几个国家最高领导层的严重腐败问题被揭露,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造成韩国、印尼、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使“腐败有益论”失去了最重要的实践依据。二是以1995年8月保罗.莫罗在美国《经济学季刊》发表《腐败与增长》一文为标志,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哈佛大学的专家为主的一批研究人员,依据大量的调查资料,用统计学和实证比较的研究方法,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腐败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从理论上彻底驳倒了“腐败有益论”。 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织了大量的调查,发表了数十件研究报告,有力地证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瓦特.坦茨等人根据1997年世界银行在97个国家的调查资料得出的结论:腐败程度与按人均GDP计算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都有消极的联系,腐败程度越深,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GDP增长越慢。(4) 腐败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一、腐败影响私人投资的总规模。 按照传统理论,投资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备条件。官员腐败妨碍行政效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公司获利预期与信心;大量本应成为公司利润可用于再投资的资金进入腐败官员的口袋被用于生活消费,这就必然减少私人投资总额。1995年,保罗.莫罗依

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一)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寻租型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三)寻租型腐败将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主要腐败类型。 (四)治理寻租型腐败是一项从个体到政府制度再到外部法制的系统工程。 (五)了解腐败行为选择及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对治理寻租型腐败很有帮助。 (六)治理寻租型腐败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腐败行为可能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腐败的成本与收益,权力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腐败问题——需求性腐败和供给性腐败,并分别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各有侧重、综合治理的措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腐败经济学腐败可能性函数需求性腐败供给性腐败 一 腐败(权力腐败),用经济学家樊纲的话说,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1)。腐败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腐败行为如何将公共品——权力作为投资,低成本或0成本地谋取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以最低成本取得反腐败的最大收益的途径。影响腐败行为发生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腐败的成本与收益,同时包括社会公众的容忍度和心理预期,以及反腐败所带来的收益(如“警示作用”)等等。假设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T,T=f(Y,

P,Q,G……)。Y代表腐败收益,即腐败者通过权力投资得到的好处,腐败的收益就等于腐败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净损失(即不包括给社会造成的精神损失,如司法精神的“磨损”,制度缺口的打开,权力规则的破坏,以及给市场秩序带来的混乱等等)。显然,腐败收益越大,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P 代表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它与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成反比,即查处的概率越小,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反之。Q代表腐败查处的力度,或惩治腐败的程度。而腐败行为的成本C应包括个人成本C1和社会成本C2,个人成本C1为腐败查处的概率(可能性)与查处的惩罚力度二者之乘积,如果P为0或接近于0,则个人成本也为0或近接近于0。由于腐败者并不是权力的所有者,当其进行腐败投资时,只有“使用权”,投资后也不会马上(有可能一直不会)被剥夺权力,故个人成本实质上是一种风险性成本,或“预期成本(机会成本),而社会成本C2则是个人成本的“外溢”,实际上等于收益,即Y=C2。也就是说,腐败行为造成的净损失部分构成腐败收益的来源。那么,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可能性)越高,则个人成本越高,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腐败惩罚的力度越大,个人成本越高,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与腐败查处的概率和惩罚相关的现实因素是制度(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性,执法的规范性、公正性,监督防范措施的严密性、前瞻性等等;当然,各些因素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之风呈现蔓延、扩张趋势。作为一种病态(Unhealth)经济现象,腐败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腐败产生的经济学根源进行了分析:腐败主体(腐败者)自身分析;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腐败的经济原因;体制转换时期法制建设滞后,权力制衡约束力量软化,缺乏独立监督体系。腐败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改革政策执行、实施,严重恶化经济环境,导致社会经济的“内耗”,阻碍经济增长。基于此,作者认为应当通过“制度创新”途径遏制、削化腐败,并且倡导建立一门新型经济学科——“腐败经济学”,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一、腐败——种病态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也像瘟疫一样在神州大地滋生、蔓延。从1982年起,中国共发起五次“严打’高潮:1982年、1983年、1988-1990年、1993年、1995年。时至今日,全国范围的腐败之风非但没有抑制住,反而呈现出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趋势。(见图表1、图表2)从1988—1992年的五年中,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214318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95818人,追回赃款、赃物计25.8亿元,涉及县处级638人,厅局级38人,省部级4人。而从1993—1997年,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87352件。其中:立案侦查贪污案102467件,贿赂案70507件,挪用公款案61795件,徇私舞弊案5507件,玩忽职守案22211件。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29.2亿元。五年中共起诉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被告人181873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903人,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1998年检查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5084件、4016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3.8亿元。共立案侦查徐炳松等3名省部级干部、103名厅局级干部和1714名县处级干部涉嫌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50万元以上案件1773件。1999年全年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38382件,比上年增加9.4%。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干部2061人,厅局级干部136人,省部级干部3人。世纪之交的2000年,更是腐败分子“前赴后继”、大案要案频传的一年:先是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行贿受贿被判处死刑,继而又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收受3700万元巨额贿赂而被送上断头台,紧接着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被公诸于众,这是建国以来查处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危害极其严重的走私犯罪案件,走私货物价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首批案件涉案14人被判处死刑,25名涉案党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中包括8名厅级干部。这些数据警醒我们:中国的腐败速度正以远远超出GDP增长速度“同步逼进”:一方面腐败主体由中低权力层向高层甚或最高权力层蔓延、渗透、扩张;另一方面,腐败数额呈现高额、巨额特征,具有惊人化、高速化发展趋势。(见图表3)数字,令人振聋发聩;现实,更加触目惊心。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正在危及政府的形象,成为社会经济不稳定的“重磅定时炸弹”。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指出:今后最有可能中断中国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因素来自恶性腐败。现实的严峻和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这种病态(Unhealth)经济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与冷静思考。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行为。该定义的假定条件是一国制度和法律是完善的,即腐败是违反制度和法律的一种与权力相关的活动,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腐败是一种“制度化逃避”现象。这里,制度化是指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体系(即具体社会制度和规章制度)的程度以及与之相符合的过程,亦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实质是“权钱交易”。马克思说,货币是特殊商品,其实在特定经济条件下权力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示范效应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特殊利益,其他人就会跟着这样干,在消费欲望极高而消费水平极低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权力泛化”的社会现象。商品交换被“权利交换”所取代,而权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权力上市”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腐败,一个社会的沉重话题。纵观时间长河和世界区域,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国家,腐败如影随形。腐败就像一颗毒瘤,附在社会这个大躯体里,扩散在社会这个躯体的四肢百骸,直至躯体无行动和运转能力,直至坏了经脉,烂了躯体。 一、腐败的定义及其特点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腐败的定义。国际透明组织则对腐败的解释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个人认为,两种定义在本质上表达都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易。前者是字面上对腐败的初级剖析,而后者更详细地解释了现代社会的腐败的这种不良现象。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根据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一般将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给社会的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凶多吉少。那么下面就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腐败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 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是影响社会不稳定以致引发动荡的主要因素,历史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早在古代秦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暴政,官员横征暴敛,陈胜、吴广会愤而起义?他们是社会的农民阶层,处于最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就放手一搏。而观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往往是这几个高频词汇,拆迁户不合作誓当钉子户,下岗工人无处谋生,白领阶层却成房奴,农民工活得卑微至极,打工青年缺少社会保障等。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无不充斥着腐败的影子。腐败致使社会出现剧烈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2、腐败使法律形同虚设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平的有力工具,然而当法律被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踩在脚下,做着权利和利益的不齿行为,只为一己私利时,它就形同虚设了。

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2008年1月第5卷第1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08Vol.5No.1 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吴卫东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 要:从公共经济学视角来看,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行为的收益大 于成本,腐败就会产生。腐败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地侵蚀了社会肌体的正常运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从经济人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寻租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理腐败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对策建议 一、腐败的概念界定 何谓腐败(Corruption)?据《汉书?食货志上》对腐败一词的解释记载:“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发霉、腐烂,这是腐败概念的生物学释义。许多政治、法学、社会和经济学家也从不同视角给腐败下过不同的定义,但基于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致,对腐败的范围有不同的界定和标准,因而始终没给出“腐败”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1]耶鲁大学苏珊?罗斯?艾克曼教授认为:“腐败是国家管理出现问题的一种症状。这种症状表现为那些原本用来管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机制,却被官员用来达到个人发财致富的目的。”国内学者王沪宁给腐败下的定义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目前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腐败必须符合“滥用公共权力”和“为私人谋取利益”这两个基本条件,否则就不应归属于腐败之列。我们认为:从广义来说,凡是个人在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均可被视为是腐败行为,如:黄、赌、毒等行为,从狭义来讲,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达到谋取某种私利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一种狭义的腐败。 二、腐败成因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一)经济人假设理论分析 根据经济人的假定,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终其目的在于谋求自身的个人收益。这一个人收益不仅包括当事人目前能获得的各种有形的经济利益以及无形的个人满足,而且也包括履行职责可望得到的各种预期收益,比如:工资、权势、晋级、利润、市场份额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官员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不断寻求着自身经济效用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将每一个人放在经济人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经济人行为具有以下四种本性:(1)利己主义:即每一个经济人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最大化为目标。(2)机会主义:也就是经济人不但自私,而且只要能够利己,就会伺机去损人;(3)外部性:即个人的某一行为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其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4)有限理性:也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自身生理和社会条件的局限性不可能 作出完全理性的选择,而只能是较优。以上的经济人行为假设表明,利己是人之本性,在有限理性之下,在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惜伺机去损害他人,这不仅包括一般市场经济人,也包括那些权力操纵者。权力操纵者的这种利己机会主义行为就具体表现为腐败,其后果必然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低下和社会分配的不公,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蕴含着追求效益最优化和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性动机,都有以尽量小的成本换取尽量大的收益的要求[2]。为此他运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作为了解和研究人类行为的有效工具,现已被大家广泛采用。其要点是,当预期收益>预期成本时,人们的动机就会转化为现实行为。以成本—收益公式(W0-W1)+M>B(1- 1/P)(1)为例,对产生腐败的行为进行分析。其中,W0表示一 个人正常状态的收入,W1表示因为腐败行为被查处降职以后的收入,M为腐败行为被惩罚所带来的损失,B表示腐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P(0<P<1)为被查处的概率。上式的左边可以看做因腐败受到查处后的私人成本,它由丧失的金(W0-W1)和额外惩罚M构成。 右面就是腐败诱因,它是按一定概率计算的腐败者的私人收益。当腐败诱因既定时,腐败者的私人成本为 W0-W1+M,它包括薪金损失和惩罚损失两部分。在W0既定时, 查处降职后的收入W1与腐败私人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如果腐败者受到查处后被解雇,则W1=0,原职位薪金全部成为腐败成本。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在我国现行体制之下,权力操纵者的预期收益总是大于预期成本的,而群众和监督表部门的预期收益总是小于预期成本的。这可以从当前我国腐败的现象和数据中得出: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腐败事件被揭露的概率不足10%,而受到相应刑事处罚的概率更为不足1%,因此,许多腐败行为处于“灰色地带”。 (三)寻租空间理论分析 寻租理论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一切可以获利的交易全部被竞争的作用使利润减少,但在商品和要素 53??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腐败的定 义。国际透明组织则对腐败的解释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 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 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个人认为,两种 定义在本质上表达都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易。前者是字面上对腐败的初级剖析,而 后者更详细地解释了现代社会的腐败的这种不良现象。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 行为的主要特点。根据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一般将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 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给社会的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凶多吉少。那么下面就腐 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发表自己的看法。 腐败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是影响社会不稳定以致引发动荡的主要因素,历史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早在古代秦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暴政,官员横征暴敛,陈胜、吴广会愤而起义?他们是社会的农民阶层,处于最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就放手一搏。而观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往往是这几个高频词汇,拆迁户不合作誓当钉子户,下岗工人无处谋生,白领阶层却成房奴,农民工活得卑微至极,打工青年缺少社会保障等。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无不充斥着腐败的影子。 腐败致使社会出现剧烈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腐败使法律形同虚设;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平的有力工具,然而当法律被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踩在脚下, 做着权利和利益的不齿行为, 只为一己私利时, 它就形同虚设了。 有多少官员是做着这种不法勾当, 最后在公众目睹下暴出来了, 免不了一场牢狱 之灾。这种想象在现今社会绝对不少,久而久之,腐败一多,权在法上,法律还 有容身之地吗? 3 、腐败使民心涣散,难以站到统一战线 当腐败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当权力和利益充斥在官场里,普通老百姓 成了腐败现象下的牺牲品。 有多少公职人员贪污受贿, 拿着纳税人的钱来满足一 己私利。他们所来的不法钱财归根结底不是老百姓辛苦钱吗?老百姓心里不平, 致使对政府失去信任, 在一些国际与地区的态度上, 自然难以站到统一战线, 例 如台湾统一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 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1 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 ④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大量消费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⑤大量消费阶段。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 美元上升到1000 美元是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超过1000 美元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是指已克服了种种经济发展障碍,创造了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力量的阶段。在起飞阶段,市场交换成为企业的根在

起飞阶段,在起飞阶段本性活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投资机会大增,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不同,企业因而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差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存,且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底的总体区域趋势;行业和部门的

发展也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强化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也会不同,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应从中把握市场机会,迅速行动。 3.消费者收入水平 3.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 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3 面来具体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分析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两大指标,它们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微观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其中个人可支配收

从经济学角度浅论腐败成因

摘要腐败是社会的一大现象,以腐败中贿赂为例,从贿赂产生的四个基本条件出发,用简易的数学论证方式来浅究行贿者与受贿者行为的经济学成因,并依据数学分析提出治理行政官场贿赂腐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腐败贿赂权力寻租 一、引言 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社会不公正现象并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历史规律已深刻证实了当社会腐败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并且人们已对腐败熟视无睹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剧烈的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对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这种累积的风险就像高高在上的堰塞湖一样,当我们构筑的社会体系不能有效地疏导和降低这种风险时,它最终会冲破这种社会体系构架,实现摧枯拉朽之势的社会变革。当腐败问题成了一种社会生态,反腐则是任重道远。 本文所探讨的腐败问题并不是全民性质上的腐败,譬如生活中排队的总想插队,办证的总想快点,家长们总是想着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给自己的上司送礼。而是限于政治官场上的腐败(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这种腐败广义上泛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从狭义上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蜕变现象。譬如结党营私、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利、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等。在这一系列行为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贿赂为例,从简单的数学角度来阐述腐败的经济学上的成因。 二、贿赂产生的条件 贿赂这一过程的产生,必须要有四个基本的条件,即受贿者必须要有权力寻租的条件以及进行权力寻租活动的意愿,行贿者要有行贿的动机以及行贿的能力。在探究腐败的经济学成因时,必须要从腐败存在的这四个原因入手。 (一)权力寻租的条件 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在这一环节,权力被物化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污染源。在实践生活中,行政权力表现为大量性,经常性扩张,即行政权力腐败。行政官员作为行政主体的代理人,而社会大多数人处于服从行政主体及其代理人行政官员的受制地位,[1]加之我国大陆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程度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状态,行政官员仍有很大的权力干预市场行为,事实上造成行政官员有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二)权力寻租的意愿 在行政官员产生腐败倾向时,他们必定会考虑自我心理需要和外在物质需要。这种需要是行政官员对自身畸形心理需要的必要感被体验,是推动着行政官员以一定方式向着一定方向进行活动的直接始动力量。 以外在物质需要中最重要的经济需要为前提。假定大部分行政官员是理性人,那么他们会考虑自身的成本与收益来做出选择。系统性腐败存在的原因必然是受贿带来的机会收益大于行政官员获得合法收入的机会成本。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证明在当前的国情下,腐败对官员来讲,在某种程度是理性的选择。 若官员不存在腐败行为,则不会存在额外的成本和代价,那么其收益为r2。 由于在政府推行全面反腐以前,受贿行为被发现的概率p非常低,那么虽然被发现的后果r1+q的量化值处于高水平位置,受贿后果的期望p( r1+q)仍然很低,而且受贿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r,因此官员受贿的利润非常高。而当前中国行政官员的收入普遍不高,那么

浅谈社会腐败现象

浅谈社会腐败现象 文化产业学院B11360207臧雅琪 活在当下的我们已经对那些贪污腐败的现象司空见惯了,还记得今年被曝光下马的陕西的“表哥”局长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吗,要不是别人注意到他经常换名表带,他也不会被人举报被双规下马。其实人民还是对这些腐败分子很仇恨的,但是迫于民不与官斗的陈旧思想,不得不隐忍不发,终有一天人民的怒火积压到一定的程度会爆发出最猛烈的反抗的。 对于官员的腐败,我的认识是这是自古以来每一个时代都有的社会现象,但是不同的是存在的程度不一样,有的时候大多数的官员比较廉明,只有一些少数的官员贪污腐败,而且很快就被政法。这样的时代是和谐的,是安定的。不幸的是,许多的时代的政府官员大多是腐败的,他们不能善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徇私枉法,四处敛财,收刮民脂民膏送给更大的官用来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安全和获取更大的权力。其实最高统治者很廉政爱民,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底下的官员却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些政策,正所谓是上高皇帝远,管不到他们。他们在自己的地域上一个人说的算,掌握着一切权力,就比如一个市的市委书记,或者一省的省委书记一般。 对于社会腐败,我则认为是整个社会群体的腐败,大多数的人民不以抵制官员腐败为己任,而以能够进入腐败阶级为荣。这个心态也造成了,最近5年来,每年的国考人数在以几何倍的速度增长,更让人心寒的是,在某些有权力的部门岗位竞争中,出现了几千人共同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对于那些挤破头都想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学子来说,能当一个公务员,捧上一个铁饭碗,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吃饭可以报销,出差可以报销,连去酒吧喝酒,只要有发票也可以报销。只要当上公务员,就可以快活一辈子,天天坐办公室了,假如以后当上一定级别的职位,手上拥有一定的权力,更会狠狠的敛财享乐的。 要解决我们社会现在的普遍腐败现象,就得从根本上下猛药。首先中共中央要有决心来解决,不要怕触动一些特定阶级的利益。然后再从地方到中央实行官员财产实名公开,一笔一笔的钱是哪里来的,都要有根据。发动群众进行匿名举报,只要抓到证据后,立即采取措施严惩罪犯,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回归正常。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才能给我们的下一代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成长。 最后最主要的一点是从我国的官员制度上用药,不能实行公务员终身制,应该实行竞争上岗制,有能力者胜任,没有能力者直接开除回家,有竞争,有淘汰,才是良性循环,这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法则。我相信有了竞争和淘汰,大多数的公务员会认真做事,不会浪费我们纳税人血汗钱,坐在办公室里享受,在消费场所腐败了。

腐败行为及其动机的经济学分析(一)

腐败行为及其动机的经济学分析(一) 摘要:从经济学视角看,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基于“预期成本—预期收益—风险”的权衡分析,腐败的预期成本越小,预期收益越大,被查处的风险越小,腐败分子就越容易作案。因此,提高腐败的预期成本,抑制腐败的预期收益,增大腐败分子被查处的风险,是打击与治理腐败的基本思路。关键词:腐败;预期成本;预期收益;风险 我们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视角上研究腐败,可以认为腐败行为是一种非法经济行为,它也符合一般经济规律,即它在取得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可能的成本和风险。笔者认为,腐败分子作案时可能一时糊涂,但作案后不自首不退赃,甚至继续作案,证明他们或多或少进行过成本与收益估算,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也是有一定分析的。在我们实际上还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做到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也不能保证在现有遴选教育管理机制下,所有干部都德才兼备、绝无私心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将腐败分子作为理性经济人来对待,从经济学的“预期成本—预期收益—风险”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研究,以便对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的现象做出一些解释,并寻求打击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在其《控制贪污腐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关腐败问题的公式: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被制裁的机会×所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1]。以此为参考,笔者认为腐败行为动机大小是一个关于成本与收益的函数: p=f(g*r1-c*r2) (其中,p代表腐败行为发生几率,g代表腐败预期收益,c代表腐败预期成本;r代表风险)一、腐败行为的简单发生动机分析 马克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之险”。可见,逐利行为是否发生,是可以简化为成本、收益与风险相互权衡的结果的。 (一)腐败行为的成本收益环境分析 在我国社会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有较多的机会腐败,有机会腐败的人较多,反腐环境总体情况不够乐观。以金融领域为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等人研究编制的中国首个金融腐败指数显示,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腐败指数为5.42,其中银行业腐败指数为4.17,证券业腐败指数为7.26(指数最高值为10,表示最严重),表明金融领域的腐败情况较为严重2]。 我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政府配置经济资源和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权力过大是市场发育缓慢、腐败难以消除的主要原因。再以金融领域为例,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融资渠道少(股份制、民间融资渠道未完全确立健全),金融资源一直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金融资源的垄断集中,企业融资选择少,造成地位不平等,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增大了金融腐败的可能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我国的融资结构过分依赖于银行业,企业离开了银行就往往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也增大了银行腐败的可能性。”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君也指出:“之所以说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是因为在转轨过程中金融交易与监管的寻租机会,远远多于非金融领域。而选择性执法则导致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低于收益,从而加剧腐败实施者的侥幸心理。”3] 另外,我国的政府部门和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大,其学历、素质、年龄等都有很大差距,在规范、有效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近几年腐败分子较之以往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准、学历程度和智商,大都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既不是法盲,也不是文盲,他们采取的腐败行为更为隐蔽,谋求取得的腐败收益更为巨大,导致腐败行为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而被发现、惩处的几率更小。(二)腐败行为的成本和风险分析

腐败的危害

腐败的危害 (一)对政治的危害 1、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关调查显示,在“最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而且今年的比例高达近六成,是三年来的顶峰。一方面说明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影响的恶劣;另一方面反映了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忧虑。 2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如何、地位高低,以及是否堪称强大,衡量的标准无外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评判;无论经济指标有多高、发展速度有多快,经济总量有多大;即便位居世界第一,也只能算得上经济巨人,一个腐败现象猖獗国家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政治上只能被视为矮人,受到国际社会的鄙视;也难融入国际社会,大凡政治开明的国度不削与之交融。正因此其,腐败现象严重,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将被大大削弱,在国际舞台难有大的作为。(二)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基础和条件,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的程度。如果腐败案频发,造成社会各方面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弥补起来将十分艰难,民心不断趋向背离,腐败严重到一定程度,积重难返极可能危及国家政局。国际社会中,因腐败促其政府倒台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大小群体事件,其中一些,正是因腐败引发,也有一些政府因公信力极低,加之问题处理失当,使事态急剧恶化,酿成惨剧。 (三),破坏国家制度和规则。 与腐败现象相联系正是官员的滥权,和专断,其根本是人治社会的作为;国家由政府行使管理职能,职权、腐败无处不有,公权力私有化;容易造成政出多门,致政令受阻,令行不通;人权超越事权,私权超越公权,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大计的资源的人为被分配,导致国家制度的懈怠和枉费。人们不再按规则办事,希望投机取巧;违章办事。 (四),亵渎法律神圣和尊严。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中国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7505人,平均每月有近1600名官员因腐败走进监狱。也就是说每天有近53名贪官落马。当腐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民众最直接是,怀疑法律和司法体制,更为严重的是当腐败的腐蚀法律和司法领域,妨碍司法公正,民众对法律尊严的信任会产生信心的完全丧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极可能不再寻求法律的保护。铤而走险;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五)对经济的危害 1.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中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位居世界经济规模第3 位;而当年查出的违规资金2347亿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腐败分子2008年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就达3360亿元,约相当于全年GDP的1.1%。 2. 破坏经济运行正常秩序。 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只能按照内在的法则,腐败行为正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必然增加整个活动运行成本;必然由经济系统承担,腐败分子受既得利益的驱使,利用政府职能非法涉足经济,专断权力和公共职能,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和本质,无疑导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受阻和倒退。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和秩序,妨碍经济发展自身的功能和健康。 3. 扰乱社会资源良性配置和合理流动。 经济活动的基础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也就是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流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尽可能发挥社会效能;同时,社会成员应有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腐败则是利用职权进行寻租行为,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资源

社会稳定与经济影响分析

12 社会稳定及经济影响分析 12.1 社会稳定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为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为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12.1.1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的形式包括影响社会治安、涉众经济案件、群众信访、破坏安全生产施工等形式。一般情况下,项目社会稳定问题产生之初,其表现多是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数量零星,也比较缓和。但随着事态发展,也有可能朝着反腐上访、越级信访、集体上访、进京上访等严重恶性社会稳定问题的方向发展,特殊情况下甚至发展为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蓄意破坏、群体性罢工、械斗、暴乱等群体性事件。 风险识别一般可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表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照法、项目类比法等。常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政策规划和公众参与、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技术经济、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本项目采取对照表法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识别。 根据识别,北沟工业聚集区规划存在政策规划及公众参与、经济社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安全卫生与媒体舆情等5类,共12个主要社会风险因素。具体见表12.1-1。 表12.1-1 北沟工业聚集区规划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汇总表

12.1.2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分析 该工业聚集区规划存在政策规划符合性及公众参与、经济社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安全卫生和媒体舆情等5类社会风险类别,其中包含立项审批程序、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水土流失等12个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12.1.2.1 政策规划及公众参与分析 (1)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指出:山东省的环渤海沿海四市分别为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市;《环渤海沿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山东省重点产业》中指出:拟发展的重点产业为纺织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冶金业、建材业、能源业。拟建工业聚集区位于蓬莱市北沟镇,工业聚集区主导产业定位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印染、机械电子等,故工业聚集区的开发建设符合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要求。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论文.pdf

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 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类型的腐败;利用授权和管制权腐败;利用公共资源的处置权腐败;利用征税权腐败;利用公共物品和服务分配权腐败;利用执法、司法权腐败;利用投资和采购权腐败。 从我国的情况看,腐败问题还处在易发和高发时期,存在面广、量大的状况。面广,即腐败的面越来越广,腐败现象渗透到角角落落,不但油水衙门有,而且清水衙门也有,现在已很难觅得到一方不被腐败所污染的净土。量大,即腐败者的数量很大,查案往往一查一大串,一查一大片;腐败的金额在增大,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已从挥霍享受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胃口越来越大,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百万、上千万。 二、腐败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导致我国目前腐败问题十分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腐败的成本太低,腐败的机会太多,而反腐败的成本则偏高。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认为“有机会就一定会有贪污……就像有个一丝不挂的美女躺在我的床上,要我不动心也办不到的。”一个握有公权的人可以通过腐败行为得到从事遵纪守法活动还要多的收益,那就意味着社会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制度基础,一些私心严重、意志薄弱者,就很容易经不住诱惑,而走上腐败的不归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成本和收益与腐败发生率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腐败的成本低、收益高,就必然会导致腐败发生率上升,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之所以大量存在,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与我国腐败的低本、高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腐败的成本是指腐败者在实施腐败行为中的付出。腐败成本主要包括:腐败的总成本、腐败的直接成本、腐败的机会成本、腐败的受惩成本。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腐败的直接成本是很小的。腐败者在实施腐败活动中,往往只要付出很少一点精力,如打个电话、当面交办、批个字条或伪造账册等就可以获得利益;有时也可能要付出点联络费用,以疏通关节。如请人吃饭、送点礼品、礼金等。但这些费用也有可能是公款支付的。当然作为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则是十分巨大的。从我国情况看,腐败行为者付出的直接成本主要是劳力、精力。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体制的不完善,机制、法制的不健全,监督制约的薄弱,使腐败机会很多,腐败者实施腐败行为,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劳力。 腐败的机会成本也是很少的,有的甚至为零。能够从事腐败的一般都是掌握有一定公权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员的收入一般是相对固定的,按照统一的规定发放的,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收入并不高,即使其因腐败而被查处,受到的经济损失并不大。假如其从事某种腐败活动,其所花费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这些资源即使全部花在本职工作上,其收入基本不会有增加。如果用于其他合法守纪活动,也由于有种种限制,如机关干部不得领取兼职报酬;领导干部不得个人经商、办企业;不得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等,因而其所得到的纯收益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从事腐败活动,则回报往往是十分丰厚的。 我国目前腐败的最主要的成本是腐败的受征成本,受征成本在一定时间相对固定的,即根据腐败程度严重状况不同,受到的处罚也不同。腐败十分严重者,将被判处死刑,腐败的成本达到最大化。虽然,我国对腐败的惩罚存在着高选择性,即同样的腐败,受到惩罚的轻重程度可能大不一样,往往职位高者、关系网多者,处罚相对会轻一些,但受惩成本一般是可以测算的。我国目前腐败的受惩成本也是不高的。一是财产罚很少,考虑给出路比较多,使腐败者政治损失经济补;二是生命刑、自由刑偏轻;三是名誉和精神上的处罚过轻。对腐败行为者的揭露和曝光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