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茂名市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化工11-2 张妙梨

指导老师:朱越平

课程:环境保护概论

茂名市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成了市民们困扰。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应该怎样去解决呢?

来茂名读书快一年了,总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对环境问题的抱怨,有网名说“油九附近好像有一间生产油毛毡的工厂,污染很大,听说前不久记者暗访过,报纸披露了,可惜似乎没用。我们住附近的经常闻到怪味,地板两天不拖就很黑。现在季节变换很多人出现呼吸道疾病,老是不见好转,估计和这个有关。”经常听人家说:“在文冲口,茂港区,金塘镇,高州,信宜山区,你抬头看看天也有不同的收获。你到开发区的尽头那边吸口气,再到河西吸一口,就知道什么方面不一样了。”……

茂名市是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区工业以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等为主。主要分布是西北为茂名石油公司炼油厂和热电厂;北部为露天矿矿区;西部是以建材主业为主的公馆区;西南为文冲口工业区,地方化学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此。全市工矿企业172个,其中大型企业3个,中型企业5个,小型企业164个。可想而知,由于茂名市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三废”排放量大,污染十分严重,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人畜健康均有严重的影响。“三废”污染尤以废水所造成的水坏境污染影响范围甚广,造成危害极大。

在人们强烈反应与要求彻底治理环境污染下,省环保局局长李清也曾坦言,茂名石化工厂多、参差不齐,环境问题比较复杂, 而茂名,特别是茂南、化州一带,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地下炼油厂,一整治就关门,整治一过又重新开门运作,这种“游击战”也给环保部门的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环保部门表示,会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联合其他部门进行管理、整治,开展专项整治,对违法的炼油厂坚决予以取缔。

由资料显示,茂名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下相应措施:

1.继续开展小油厂专项整治行动

茂名市通过积极开展市辖区小油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将继续逐年加大力度,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对全市范围内小油厂的专项整治,整治的重点区域为羊角镇山和片、自来水厂周边、城乡结合部、“三旧”改造示范区等,严厉打击全市非法小油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小油厂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进一步加大对小油厂企业的环境整治力度,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采取坚决措施,发现一家取缔一家,防止污染反弹,巩固整治行动成果。

环保部门要严格把好危险废物、油品行业排污许可证的年审关,加强对有合法手续油厂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未能稳定达标排

污的企业责令整改并从重从严处罚;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效的依法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工商部门对政府下达关停决定的小油厂,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证照经营行为或超越经营范围的企业坚决查处取缔。供电部门对政府决定关停、取缔的企业采取断电措施,拆除电表,取消供电服务,对拒不执行停产整顿的企业一律予以强制断电。

2.开展轮胎蒸油厂专项整治行动

2009年如火如荼开展的市辖区小油厂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法小油厂的嚣张气焰,致使许多原本在茂南区和茂港区的轮胎蒸油厂纷纷向周边各县(市)及偏远山区转移,加上近年成品油价格上涨,为牟暴利催生了更多非法轮胎蒸油厂,这些从事轮胎炼制的小油厂设施简陋、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蒸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将在继续开展市辖区小油厂专项整治基础上,加大力度对各县(市)的轮胎蒸油厂进行整治。各县(市)要切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大辖区内排查整治力度,彻底清理取缔轮胎蒸油企业。

3.综合整治白沙河流域污染

省环保厅、监察厅将我市的白沙河流域污染整治列入2010年省挂牌督办十大环境问题。为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市政府准备对白沙河流域高州段实施限批,严禁在流域内新上制革等重污染行业和规模养殖业。高州市、茂南区正在开展划定禁养区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高州市、茂南区组织力量对沿岸违法企业进行清理。高州市已取缔石鼓镇尚村酸渣沥青加工厂和大黄岭李明土法炼油厂,责令石鼓纸厂等7家企业停产治理,责令高州市石鼓镇业成皮革制品厂等9家企业整改;茂南区对辖区流域内的茂名市茂南区永发皮厂等9家无牌无证皮革制品企业、3家小油厂、2家洗车场进行取缔清理。

下一阶段,将加大力度,继续强化开展白沙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区域要求、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坚决关停取缔,确保白沙河污染整治任务的完成。

此外,要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管,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完善环境应急体系,保障饮用水源环境安全。抓好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和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对高州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力度,保障高州水库、鉴江、袂花江等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

然而,环境保护仅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是远远不足够的。人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来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例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使用节能型灯具,回收废旧电池,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环境改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自觉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

综上所述,茂名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解决环境问题,除了“净化废物”“节约”……最重要的出路是:需要社会全面转型,从工业文明的社会向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把自己的健康埋葬,多为自己想想,为子孙后代想想。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 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

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 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 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中国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依法把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海域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升级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108个,总面积达769万公顷(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些保护区分属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管理。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为6个类型。其中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区数量最多,共54个,占总数的50%,野生动物类保护区面积最大,共620万公顷,占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保护效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并存。综合管理是指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是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相关的保护区;分级管理是指我国把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个级别,根据保护区级别,由所在地的省、市或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的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制约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类似的问题。 海洋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有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其中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类型比较全面,其主管的保护区数量占40%,面积占70%。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都在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保护区,由此造成相互竞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整体效率低下;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主管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导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层面,都难以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统一规划。 (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区管理。目前海洋自然保护区也实行分区管理,不过由于海洋自身的特殊性,其方式和陆地上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地理简答题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专题.doc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台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 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 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 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 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 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环境保护知识问答题..

环境保护知识问答题 一、自然保护区 1、贵州省有多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 2、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赤水 3、金丝猴在哪个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4、铜仁地区有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5、黑颈鹤在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 6、在毕节地区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 7、在黔东南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雷公山 8、被称为绿宝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茂兰 10、在黔南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荔波茂兰 11、金丝猴是属于哪一级野生动物一级 12、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秃杉及亚热带森林 14、习水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5、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黑叶猴 16、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哪里沿河、务川 17、金丝猴在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18、黑叶猴在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 19、秃杉在哪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 20、由省环保局主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威宁草海、赤水桫椤 2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管单位分别是省林业厅、省环保局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3、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4、我国环境保护法是在何时通过的1989年12月26日 25、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是指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凡是排放三废和污染环境的,治理措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6、环境保护“三同步”是指 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27、环境保护“三统一”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8、我国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9、一切新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什么环境保护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 30、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 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1、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哪三类?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2、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部门,必须执行什么环境保护制度 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排污申报制度 33、为什么要征收排污费

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测试题

高中地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当天正午时,“雪龙”号上的旗杆影子偏向哪一方向 A.正西 B.正北 C.正南 D.东南 2.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是目的不包括 A.为建设居民点做准备 B.对环境进行监测 C.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 D.探索新的海上通道 3.近几十年,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4.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捕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5.到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

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 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6.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1日,相关国家签订了()A.《南极条约》B.《南极共同体条约》 C.《和平利用南极条约》D.《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 7.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堆里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8.在南极地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南极海域猎杀鲸鱼B.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 C.大规模开采矿产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9.我国科学家进行南极考察的最好的时间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每年的 10 月底到次年 3 月中旬,是南极旅游的旺季。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0.人们在此期间去南极旅游,是因为该地区 A.冰雪融化,地表裸露B.最为寒冷,冰层坚硬 C.白昼较长,正值暖季D.可观察到极夜现象 11.下列做法有利于南极可持续发展的是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B.为发展经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C.开发建设居民点,鼓励大量移民D.在南极海域猎杀鲸鱼,增加食物资源 二、解答题 12.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风景名胜去、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 开工前编制培训计划和环境保护方案,开工前、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加大检查、奖罚力度 编制检查、奖罚制度,项目部每周对工班环境保护状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问题下发通知单,并追踪其整改完成情况。对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或污染环境事件,项目部根据奖罚制度进行罚款,督促工班人员提高环保意识,切实做好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制作环保警示标志 在工地设置“请保护植被、保护原始地貌,严禁追逐、捕猎野生动物,车辆严禁占地行驶”等警示标志,警示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保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三)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⑴建筑施工垃圾,集中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⑵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⑶现场临时道路面层采用混凝土硬化或铺设水泥六棱块,防道路

扬尘 ⑷施工现场,设专人及设备,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⑸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清洁燃料,保证其尾气达标排放; (四)防止水污染 ⑴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⑵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⑶防止机械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应对含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再行排放。 ⑷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排放的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排污系统,施工废水、废油,采用隔油池过滤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污染周围水环境。 ⑸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渠道。 ⑹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 ⑺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⑻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土、砂、石料等,在施工期间和施工结束以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家居环境,我们该如何去维护。 一. 水污染 1. 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 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包括沿海地区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 2. 陆地水资源污染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 亿。 主要包括: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工业污染(我国每年约有1/3 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 解决方案:国家颁布相关法律,严格禁止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提高全民素质,生活污水不倒入河流湖泊,不免水体富营养化。 二. 大气污染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 万吨,工业粉尘1175 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 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 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 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 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 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 解决方案:根据工厂排放烟尘的大小而建或改造烟囱、烟道;采用喷水降尘的方法,废弃处理后再排放。 三.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装潢化学污染,噪声和辐射,部分楼宇间存 在光化学污染。解决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室内美化工程;工地远离

南极环境保护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南极环境保护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南极是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覆盖其70%表面的冰川保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守护着人类的家园。但是,从最初的科学考察到现在的南极旅游,人类涉足南极的活动逐步增多,持续不减的南极旅游热由于这种新到达方式的出现而继续升温。因此,对南极的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损害责任制度的设立又重新有了探讨的必要。 《南极条约》和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产生经过: 1955年7月,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和苏联等12国代表在巴黎举行第一次南极国际会议,同意协调南极洲的考察计划,暂时搁置各方提出的领土要求。1957~1958年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上述12国的1000多名科學家奔赴南极,他们从后勤保障、科学家考察到资料交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成效的合作。1958年2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函其他11国政府,邀请他们派代表到华盛頓共同商讨南极问题。从1958年6月起,12国代表经过60多论谈判,于1959年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美国为南极条约的保存国。到1983年止,参加条约的成员国有28个。条约成员国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会议。 《南极条约》的核心内容: 1、和平利用和非军事化。条约规定南极将仅用于和平目的,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均予禁止;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在该区域处置放射性尘埃。 2、领土冻结。以前各国对南极洲的领土主权和权利要求,在条约有效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不得提出新的要求。在原成员国及新成员国中,在南极洲实行具体的科学研究国家,就条约的实施情况定期举行会晤,并且为了条约的宗旨保证条约规定得到遵守,都享有指派观察员进行视察的权利。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管理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肖艳高丽楠王岑涅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自然保护区都进行了生态旅游开发。由于资金、管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不当的开发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本文在分析了旅游对保护区动植物、土壤、景观等要素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生态、环保等优点。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理想场所。但如果开发和管理不当,就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环境和资源危机。因此,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首先要意识到资源环境对于生态旅游的重要性,采取严格的措施,才能确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虽然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育,但不少地方也存在利用保护区优良生态环境为“旅游”服务的现象,这加剧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对植物的影响 火灾是植物最大的威胁,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烟头、野炊等均可能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踩踏除了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还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群落的演替,造成植物种类减少、种群结构变化。另外,游客的采摘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掠夺式的采摘往往会使

这些物种濒临灭绝。同时,游客的进入还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游客的进入,打破了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规律,增加了它们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它们的繁育,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比如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曾经在河滩灌丛常见的鸟类、兽类以及爬行动物等,有些如今已难觅踪迹,一些物种甚至开始向外迁徙逃离。游客的投喂,改变了动物的觅食习惯,降低了物种野外生存能力。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在利益驱使下,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对物种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对土壤的影响 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的踩踏会引起地表裸露、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土壤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土壤动物数量和活力、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对水体的影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区内酒店、餐馆等场所排放的废水以及水上娱乐项目产生的尾气、燃油排放和游客丢弃的生活垃圾,这些污染物极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由于水体清理难度大、自我修复速度慢,因此很多污染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五)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服务设施和车船的废气排放。煤气和液化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固体垃圾堆积产生的恶臭等,都会对保护区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个别保护区甚至开设了野炊项目,这不仅增加了火灾隐患,也对空气造成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高考地理难点:生态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难点: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强化专练 1.读“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最高级消费者是。 (2)图示中初级消费者是,是营养级。(3)该食物网中共条食物链。 答案(1)草和树狮(2)鼠、松鼠、兔和鹿第二(3)6 考点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强化专练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亚马孙雨林绵延数千英里,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总面积的85%在巴西境内,其面积比西欧还大。亚马孙雨林是地球半数动植物的家园。 (1)简述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 (2)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人们滥伐森林可能造成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1)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采矿、公路 建设等。 (3)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的减少将使亚马孙流域气温升高、 降雨减少、沙漠化进程加剧、土地干涸以至不适于耕作。 考点三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专练 3.一个又一个刺眼的数字告诉我们:保护地球家园刻不容缓!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的50年内灭绝。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读图,1950年人口是1850年的大约倍,鸟类灭绝数是1850年的倍。这说明人口增加与物种灭绝数量呈关系。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3)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各国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 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址保护区。其划分的依据是 () A.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B.自然保护区的对象 C.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1)1.8(1.5~2.0) 2.8(2.5~3.0)正相关 (2)自然原因:自然灾害及物种竞争中的自然淘汰; 人为原因:捕猎、采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B 命题视角一湿地的干涸及其保护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概论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 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 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 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

生态环境问题

模块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自然灾害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时间安排】2012年4月初————2012年5月中旬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_张建萍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 问题分析及对策 张建萍,梁莺莺,朱 亮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从相关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可看出,百花山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着解说系统不成体系、解说信息可获得性不高、维护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环境教育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应从官方网站信息化解说、游客中心概况性解说、导游服务活化解说、标示系统结构性解说和牌示系统科学性解说等方面对其环境解说系统加以完善。关键词:环境解说系统;环境教育;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06(2008)0420108205 An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E nvironmental Promotion System in B aihu a Mountain N ature R eserve :A C ase Study with Countermeasures ZHAN G Jian -ping ,L IAN G Y ing -ying ,ZHU 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Baihua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Beijing on its promo 2tion system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visitors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spot ,the au 2thors observe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rve ’s promotionsystem as unsystematic in discourse ,low accessibility in renewed information ,lack of intensit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viron 2mental education.It is proposed that such problems be approach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website construction ,outlined introduction in the visitor centers ,vitalization of tour guide ser 2vices ,bettered structuring of marking systems ,and scientific dictions of posters and signs.K ey w ords :tourist promotion syste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ihua Mountain Nature Re 2serve ;problems 收稿日期:2007-12-24 作者简介:张建萍(1964— ),女,山东烟台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一、引 言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是为了保护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或者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自然遗迹,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予以特殊保护的地区[1]。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和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环境解说系统,是融教育、管理和信息传递为一 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它在现有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 上,采用自导式和向导式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与特性,培养欣赏能力,进而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2]。 一个系统完善的环境解说系统可以帮助自然保护区承担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保护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植物及自然遗迹等。二是对游客   第7卷第4期2008年10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7 No 14 Oct.2008

浅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平原挖坑填埋,还有的就在市区内坑洼地带和废旧场所将垃圾堆积成山,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市的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解决办法: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各街道和村(居)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着眼长远,最大限度地减少乱扔乱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后代造福。 二、城市环境卫生多头管理,结果造成管理真空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设立开发区、高新区等相继出现,各区域对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不统一,环境卫生管理状况、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另外有房管部门、小区物业、农贸市场、夜市、广场、停车场、洗车场、绿地,河道等多部门、多头管理环境卫生现象。有的责任单位放任自流、管理不到位或不尽人意,有的辖区卫生根本不管、不顾,造成部分区域垃圾遍地,

塑料袋满天飞等脏乱现象,给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解决办法: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责任清,任务明,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力促城市清洁卫生。 三、城市繁华地段的卫生保洁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都是白天保洁,夜间卫生无人问津,每个城区都有商业区、繁华路段和人员密集区。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晚间超市、夜市的购物人流甚至比白天还大,购物者利用晚上闲暇选择自己的商品,相应产生的垃圾杂物也在增加,若没人保洁,势必造成垃圾堆积和塑料袋随风飘移,只好等到第二天才能清扫保洁,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面貌。 解决办法:对于城市商业区、人流密集地段试行两班倒的保洁方法,白天有人管,晚上有人扫,这就需要增加保洁资金投入,增加保洁员数量。通过加大保洁时间和密度,最终达到清洁城市的目的。 四、垃圾容器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环境问题 城市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环卫事业的资金投入也不同。有的区环卫设施新颖完好,有的区垃圾容器陈旧、破损严重,数量不足,甚至产生清运不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