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资料

★★★

1.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3.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4.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我们看到的北极星的位置是在视线往上倾斜的北部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可以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4.四季的成因:地球在自转时同时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始终倾斜,倾斜方向角度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北半球分别处于春

★★

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著作《天体运行论》。

●●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

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其中①③④种假设都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3.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5.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另一端一直照不到太阳。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用________________观察昆虫的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 ________________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用它第一次看见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这是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________才会有的。 4.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5.目前书籍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成功,首位航天员是________,随后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你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貌相。 9.在太阳系中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近,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远。 10.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1.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历许多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中央第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 4、从一端盖上盖玻片,避免留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 多余的水。 5、将做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效果。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0、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1、用显微镜观察叶细胞我们发现,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叶表皮上有气孔。 调节旋钮 物镜 反光镜 目镜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下)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沉与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 ..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或者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当物体在水中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小(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就越小。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3.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可以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第二单元《热》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虽然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重量要轻。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因此冷水先下沉;一端时间后,冷水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排水量增加,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水袋上浮。

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

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垃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 (√)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 3.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 4.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5.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6.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 7.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8.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

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限制较死 D.控制严格 2.“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3.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 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D.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究。 4.工程领域的核心是(C)。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A.6 B.18 C.4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答: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试卷.doc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 _____ 、________ 等。 2、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区域大小叫做放大镜的________,同样口径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 大,看到的范围越 _________。 3 、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__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 和空气中的 ________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____。 4、当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现象。 5、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 20 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A、方向盘 B 、斧头 C 、螺丝刀 D 、水笼头 2、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 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D平行四边形 3、下列哪种物品应该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生锈的铁钉 B 、烂果皮C、废日光灯管 4、()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使用一次性的用品 B 、减少丢弃 C 、填埋 。 )。) D 、玻璃瓶D 、焚烧 5、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非典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6、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AB B D 、望远镜 CC C 7、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叫做()。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D、蜡烛着火了 9、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糖 . 碱. 食盐 B 、水晶 . 雪花. 玻璃 C、食盐 . 味精 . 珍珠 D、食盐 . 味精. 10、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A、苹果B、猪肉C、萝卜D、马铃薯 三、判断题(10分) 1、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6、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琥珀 ) ) ) ) ) ) (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升初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五下科学_复习资料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正在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时,此时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相同大小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相同);相同大小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铁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浮力);同一块橡皮泥做成的实心团和小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船的浮力大于实心团的浮力。) 8.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9.我们采用(增大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量,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稳。 10.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 11.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二、实验设计 1. 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材料:泡沫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滑轮、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泡沫块的重力; 2)把细线一端固定在泡沫块上另一端通过杯底滑轮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 3)弹簧测力计调零,提起弹簧测力计使泡沫沉入水底; 4)通过“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浮力大小; 5)重复几次,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整理材料。 2.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材料: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新桥外国语学校《科学课标》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课程。 2 ( 解决( 3 自己( 更有效。 4 又是(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 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

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 A、物体与物质 B、珍爱生命 C、生命的共同特征 D、天气的变化3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4、教学建议中指出, 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B 息阶段 5 A、搜集资料B 四、简答(每题10分计30分) 1、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的?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科学启蒙 2 3、发展需要、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授训练 4、目标、科学学习的方式、主要途径

5、科学探究式 6、主渠道、主阵地 7、科学探究 二、判断 (√)(×)(×)(√ 三、选择(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 1 答:(1)、证据的重要性。(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 2 3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五、论述题 1、你是怎样理解“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 (1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八

小学2013届小学毕业考试卷 综 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阅卷教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填空题(10分,每空一分) 1、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2、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区域大小叫做放大镜的________,同样口径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_________。 3、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__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和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____ 。 4、当地球、月球、太阳 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 现象。(月食) 5、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 和 。 二、 选择题(15分,分1.5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 A 、方向盘 B 、斧头 C 、螺丝刀 D 、水笼头 2、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形 D 平行四边形 3、下列哪种物品应该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 A 、生锈的铁钉 B 、烂果皮 C 、废日光灯管 D 、玻璃瓶 4、( )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 、使用一次性的用品 B 、减少丢弃 C 、填埋 D 、焚烧 5、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非典病毒。 A 、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 、望远镜 6、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 A B B C C C 7、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 一个天体系统叫做(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河外 星系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 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 D、蜡烛着火了 9、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糖.碱.食盐 B 、水晶.雪花.玻璃 C 、食盐.味精.珍珠 D 、食盐.味精. 琥珀 10、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 ) A、苹果 B、猪肉 C、萝卜 D、马铃薯 三、 判断题 (15分 每题1.5分) 1、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 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 6、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 )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8、多植树种草,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有效防止“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酸雨等多种环境问题。…………………………………………………( ) ------------------------------------ 密----------------------------------------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6 1/6

2019年小学科学专题复习资料

2019年小学科学专题复习资料 一、判断 1、()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 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25、()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 二、选择 26、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 A、水杉 B、葡萄 C、甘薯 D、爬山虎 27、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28、我们用扦插的方法来种葡萄,主要是因为葡萄的茎具有()。 A、贮藏作用 B、输送作用 C、繁殖作用 D、光合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能沉浮是因为在体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潜水艇的重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6、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7、(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8、如何测定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子的体积? 答:在量筒内放入足够的水,读出水的体积,然后将小石子慢慢没入水中,现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数,将两次读数相减所得的体积即为小石子的体积。 19、一杯盐水,一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将它们区分开来。 答:(1)把它们蒸干,有固体物留下的是盐水,无残留物的是清水;(2)把一小块马铃薯放进两杯水中,沉的是清水,浮的是盐水。(3)各取相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称出其重量,然后进行比较20、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答: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上浮的。 21、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主橡皮泥浮起来吗? 答:(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碗形;(2)把橡皮泥放在木块或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物上。 22、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

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17、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19、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20、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观察现象为标志)分为两种。 二、简答题。

人教版小学科学毕业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三上: 1、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蜗牛靠(腹足)爬行前进,爬行的痕迹会留下(黏液)。 3、(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4、我们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 5、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6、液体的多少通常用(量杯)来测量;液体的多少用(毫升)来表示。 7、大米品种有(籼米)、(粳米)、(糯米)三大类;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年糕通常用(粳米)做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8、淀粉加碘酒会变成(紫黑)色。 三下: 1、你认识的身边的混合物有:(土壤)、(盐水)、( 黑墨水)等。 2、凤仙花的身体有6部分,它们是( 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 3、被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流动起来就形成(风)。 4、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5、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让潜水艇上浮的办法是(将水压出水舱),让潜水艇下沉的办法是(将水吸入水舱),这是因为大小一样时,物体(重量减轻)就上浮,物体(重量增加)就下沉。 6、我们天天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新鲜的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等特点。 7、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8、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9、在醋里加入小苏打,会产生很多的(小泡泡),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火柴会熄灭。(说明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四上: 1、我知道与猫相似的小动物有:(兔)、(狗)、(老鼠);跟金鱼相似的小动物有:(鲫鱼)、(鲳鱼)、(鲤鱼);跟鸽子相似的小动物有:(麻雀)、(鸡)、(鹦鹉);跟甲鱼相似的小动物有:(海龟)、(鳖)、(蛇);跟蜻蜓相似的小动物有:(蝴蝶)、(蝗虫)、(蝉);跟青蛙相似的小动物有:(蟾蜍)、(蝾螈)、(大鲵)。 2、我知道动物有(会运动)、(会繁殖)、(要排泄)、(需食物)、(需呼吸)、(会生长)等共同特点。我还知道植物有(会生长)、(需养料)、(会繁殖)、(需阳光)、(需空气)、(需水分)等共同特点。 3、300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做了实验,查明植物从土壤中到底吸收了多少物质。现在我们知道了,多数的植物的叶能依靠阳光中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自己养料。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绿叶能产生(氧气),所以,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环境)。

小学科学总复习题库完整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植物) (1)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动物) (4)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空气、水) (6)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声光热) (8)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宇宙) (10)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保护环境) (11)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土壤、岩石) (12)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机械、金属) (13)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力、电、磁) (14)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实验操作) (15)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复习(植物) 一、植物 一、判断 1、()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 9、()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单元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新编

新桥外国语学校《科学课标》测试题姓名分数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 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乐于探究, (),并树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解决()、()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 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 自己()、(),比() 更有效。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9、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10、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选择(10分)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3、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4、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 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 息阶段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科学启蒙 2、科学的本质、热爱科学、社会责任感、自身学习、日常生活 3、发展需要、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授训练 4、目标、科学学习的方式、主要途径 5、科学探究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