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提炼)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有效迁移)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总结学法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2、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观察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培养热爱植物的情感。

重点

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感受植物的结构。

难点

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教学准备

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秋天到了,美羊羊、喜羊羊要到外面去游玩了,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有哪些景色吧!

讲授新课喜羊羊和美羊羊也和大家一样,叫出了这些植物的名字,但是美羊羊发现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植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在大自然中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过?

一观察植物的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的观这棵植物,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1.我们可以走进了去观察,可以用手来摸,还可以用鼻子来闻一闻它的味道……

2.总结观察植物的方法:

(1)看、摸、闻

(2)整体——局部

(3)远——近

3.拿出准备好的一盆没有盛开的菊花,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对科学词汇的读音进行讲解)

二、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观察它的茎和叶,你们有哪些发现?

.总结发言:叶子是圆形的,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2.羊博士听了大家的描述,知道了它原来是一株还没有盛开的菊花。

三、画画这棵植物

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手册,先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注意:按照一定顺序画出植物的结构:茎——叶——根

2.同学们画的一定都非常漂亮,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作品呢?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小游戏:你画我猜

在生活中你还观察过哪些植物呢?画一画,看谁能猜出它的名字!

五、说说你观察的植物

1.在生活中你还观察过哪些植物呢?向我们介绍一下吧!

2.观察一棵树,你有什么发现?

树很高、很粗壮,有很多的分支,有很多的树叶,树干上有很多裂痕,树叶上有很多叶脉,有很多树根露在了外面……

六、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一、判断题

1.所有的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所有的植物都会开花。()

二、选择题

1.()不是植物构成部分。

A 茎B根 C 头

2.()是生长在水里的。

A 向日葵

B 土豆

C 荷花

三、简答题

画一棵小树并涂上颜色。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近距离观察、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式完成了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马蹄莲花,同学们真棒,老师一定要送给我们班同学一大束美丽的马蹄莲花!

板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

花观察方法

茎近距离看

叶闻一闻

根摸一摸

教学反思:

3、观察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掌握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白纸,一个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到处是绿色的世界,今天我把这一片绿色带到了课堂上。(出示图片)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叶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师:上课前同学们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请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收集树叶的?(生:捡到的)

师: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采摘树上的树叶。现在请同学们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子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给出的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三、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 师: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请各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2、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师出示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其中一片,设问:这是怎样一片叶?再出示

另一片,设问:这又是怎样一片叶?两片是同一种叶吗?

师: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又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

师小结: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我们主要看叶的形状,叶的边缘,叶的表面情况等。学生观察并描述。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3、认识叶的结构:

(1)、这么多叶子它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下面我们来研究叶的结构。

(2)、师出示一片完整的叶子,仔细观察,它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师小结: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出示课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相同的结构。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叶片上还有叶脉。

教师板书:

叶片:有叶脉

完整叶的结构

叶柄

(4)、自我介绍(出示课件)

四、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落叶是死的,是无生命的。)

2.一条枝条上的叶的观察

(1)课件出示一条枝条:下面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一下树枝上的叶子,你能在这条树枝上找出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

板书: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

(2)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板书: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3)总结:许多植物的叶在春天长出了叶芽,然后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到了秋天就枯黄死去了,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五、拓展:

师:你喜欢树叶吗?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了。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之情吧。

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班的小朋友用树叶绘制成的贴画吧!

六、板书设计:

5、植物的叶

完整叶的结构叶片有叶脉

叶柄

叶的生长变化:

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教学反思:

4、这是谁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能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小板夹、松树叶、桃树叶、小叶黄杨叶、槐树叶、梧桐叶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很多同学对叶子充满了兴趣,甚至还捡了不少掉落的叶子。今天老师就把它们带到了科学教室,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是谁的叶。

教师实物投影五种不同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并回忆。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聚焦每种叶子各自的特征。

二、聚焦:说说这是谁的叶

1.谈话: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想1:学生能够说出植物名称,也能描述叶的特征。

学生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教师板画。

设想2: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或者说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学生认为梧桐叶是枫树叶,教师可以解释这片叶像手掌一样,那是不是这种形状的都是枫树叶呢?我们还得再去观察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吗?

2.追问: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呢?

3.小结:不同植物的叶特征也不同。

设计意图:认识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

三、探索: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活动一:画叶。

1.活动要求: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就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还按上节课画图的方法清晰地画出叶的样子,然后拿着图去寻找叶。

提问:你觉得要想很准确地找到叶子,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表现出每片叶的特征等。

2.活动:比比谁能表现更多叶的信息。每组先商量好准备找哪两片叶。

小组活动将叶子画在记录表上,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叶的特征的理解,感受每片叶的不同点。

活动二:讨论外出注意事项。

1.提问:我们要到校园中寻找叶对应的植物,怎样才能找到呢?

学生回答:根据每片叶的特征,按照叶的样子寻找。

追问:如果只有某一个特征一致,能不能判断找对了?

小结:要反复比较,先找到主要特征,再看其他特征。如果附近有掉落的叶,你也可以带回教室。

2.提问:外出活动时,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注意安全、要做好记录等。

教师总结:安全很重要!第一,远离危险的地方和植物,遇到动物不擅自触碰;第二,老师会划定范围,到操场以后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一起观察,遇到问题随时举手告诉老师;第三,爱惜植物,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摘叶子;最后,找到了要及时记录。回来之后交流、汇报,你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你在哪里找到的?

设计意图:明确外出观察和寻找叶的要求,养成良好的科学活动习惯。

活动三:在校园里寻找植物。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1.提问:你们找到对应的植物了吗?你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设计意图:聚焦叶的特征和叶对应的植物的名称。

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

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一处植物,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终引出这种植物很适合这样的环境的知识点。

2.最后,让我们来听一首《树叶歌》,看看你能不能发现树叶的其他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到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感受身边植物的多样性,了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并对观察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难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器材准备

学生在之前几节课上做的观察记录以及图画等相关资料。机器人、植物、塑料花、枯死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植物是“活”的吗

1.教师出示:机器人。

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机器人。先和你身边的小伙伴握握手,再和小机器人握握手,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与自己的互动,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

2.提问: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

3.教师在现场展示一棵植物,并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分别观察动植物,初步理解“活”的概念。

板书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二、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提问:同学们都种养了大蒜,在这个过程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记录,在小组内讨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并请学生分享观察的结果,找到大蒜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之前种的大蒜的记录单,发现植物长高、长大、长多的变化,搜集大蒜是“活”的的证据。

2.课件出示幼苗生长图片。

教师介绍:这是记录同一棵植物连续三周生长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张图能不能说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根据图片,寻找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

3.课件出示大蒜生长图片。

回顾:这是第七天到第十天,大蒜的图片,你发现它有哪些变化?你预测一下,它还会有什么变化?

4.对比:连续三周生长的幼苗,连续四天生长的大蒜,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图片,搜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再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发现植物在生长环境、速度、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5.课件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

提问:看,这是老师在一年四季中拍到的同一棵樱花树的照片,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樱花树有什么变化?它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樱花树四季不同的状态,了解在一个循环往复的长周期中植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搜集更多的证据,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6.课件出示含羞草图片。

含羞草长着羽毛状的叶子,用手轻轻一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叶子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的实例,拓展了关于植物生命特征的知识。

三、研讨

1.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与分析,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探索学习的收获,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应激反应等证明植物是“活”的。

2.提问:我们种养大蒜时,做了哪些事情?

3.板贴图片:植物、阳光、浇水。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条件。

4.课件出示:塑料红掌和“活”的红掌照片。

提问:左边的图片是塑料红掌,右边的图片是一棵植物红掌,它们都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依据生物的生命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5.教师展示一棵枯死的植物,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生命周期结束了,就不是“活”的了。

板书设计:

5、植物是活的吗

长大了

长高了

长长了

……

教学反思:

6、校园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她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运用这单元的观察方法对校园其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三、交流观察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场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最好是灌木丛,适合学生的观察高度,降低画画要求)、教师视野之内、教师踩点、认识植物;

教具:香樟树挂图(可彩色打印);眼、耳、鼻(图画贴)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双面胶.

(一)活动前指导:集体观察、记录

方法:学生上台示范,其余学生纠错或补充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植物宝宝并且学会了如何做记录。这

节课老师将带小朋友们一起到校园里认识更多的植物朋友,大家想不想?

2.不过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已经学会了怎么观察一棵植物并学

会记录了。

3.PPT呈现一张大的香樟树图

4.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5.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6.在哪里见过它?

7.教师介绍:这是校园里的一棵香樟树,这是树干,这是树枝,这是

大树的叶,还有埋在土壤里的根。哪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你会怎么观察这棵大树?可以边说变动作示范。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前一个小朋友说完,可以纠错或上台示范补充。

预设:可以先远远地站着观察,然后把高度和形状画下来,再走近观察树干和树叶。

追问:怎么把这棵树的这些部分画下来呢?

学生说明,老师适时出示PPT示范板画。

追问:怎么观察树干和树叶?

预设:摸摸树干、比划树干大小;再看叶子的形状、摸摸叶子。

教师板书(黑色加粗部分):

观察顺序:远------近

观察内容:远:形状高度

近:树干叶……

观察方法:看摸闻(用图画贴)

记录方法:三步骤分解(远看树的形状、近看填充树枝、填充叶子)

8.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观察那我们在校园中观察植物,可能会遇到很多

小动物,我们要怎么做呢?

9.温馨提醒:1.安全、不伤害植物;2.携带科学记录单和铅笔.3.在老师

指定的区域内观察植物;4.选定一棵植物,并把它画在记录单里。5.用图画表示。

(二)活动中:分组观察、记录

方法:教师通过关键问题来引导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视:1.安全保障 2. 纪律约束 3. 进程调控

全班分组观察要求:

1.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跟随组长一起行动,观察完一种植物再观察另一种植物。(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激励他带领好其他小朋友)

2.约定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观察时间20分钟。

关键问题:

1.如果小组观察完一棵树,可以再观察其他植物,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

2.取一片你观察的树木的叶子贴在你的记录单上,与其他小伙伴一起交流。

3.遇到不知道植物名称的举手示意老师。

4. 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引导:比如看到会掉,黄了;树上有果子;有些花枯萎了;树叶被虫子咬了;树的茎有的硬有的软;仙人掌的肉是不是叶子,刺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等)

(三)活动后:组织全班研讨,关注激励评价

1.场地:教师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地回教室

2. 形式:取样展示交流、实物与图样结合

3.汇报顺序:

A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幻灯片下请学生描述画下来的植物特征,说说在哪里发现的。

B 其他同学对同一种植物的观察发现进行补充。

C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尝试让学生相互解答。

4.汇报中针对学生语言表达不足时,适时追问和引导的问题:

A这棵植物长在校园的什么地方?

B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

C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部分,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将自己取的样本进行展示交流:比如叶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将关键内容记入班级记录表中。

5.汇报中的新发现、新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疑问展开交流

预设新发现:树叶掉了,黄了;树上有果子;树叶被虫子咬了;树的茎有的硬有的软;有的树有很多茎,有的只有一根主要的树干;有的树上有花(调查个别现象有多少同学都发现了,为了初步引发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会认真观察和思考)

预设新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

2.小草很软,是不是没有茎?

3.植物生长都需要土壤吗?

4.植物开的花有什么用?

5.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