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综述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综述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综述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综述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关键字】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s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着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 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 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 他附件的文章中研究了公共经济学30年(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角色的一门学问。因为这一角色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成为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一些核心问题被持续关注,例如对不同商品的税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而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才是最优等等,最近才成为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其他一些分支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推动了对其中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研究。反之,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又推动了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30年是公共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理论和经验上的重要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诸如各个税种的效率和归宿这样的核心问题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济效应以及最优的制度安排的认识。在公共经济学相关经济理论以及支持复杂政策评价的实证分析等两个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过去的30年间,公共经济学的各个不同部分的进展有快有慢。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的研究进展是经济理论在次优税制设计问题上的应用。在70年代晚期以及80年代,家庭和企业数据库的出现促成了人们对税收激励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代理人行为问题的探索。继而公共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应用计量经济学家也把他们的研究兴趣转向公共财政问题。90年代,实证政治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迅速扩张尤为显著。 公共经济学中的很多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促使了这一领域里几个二级专门学科的兴起,诸如老年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这些领域中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不仅关注那些广布于公共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也利用其他分支领域发展起来的真知灼见和方法技巧,例如医疗经济学、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以下是关于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商都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市建设"五区"战略部署,立足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构筑"一条通道"、夯实"两个基础"、发展"三个特色产业"、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即立足商道文化,积极构筑北接二连、通达蒙古,东联**、面向京津**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通道;夯实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基础;突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自生釉陶瓷和高新医疗科技特色产业;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区首个自生釉陶瓷产学研基地和华北地区首个高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积极构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亮点。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分 ·

别同比增长15%。 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加速发展 商都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集中全力抓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始终把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作为扩大投资、强化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引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认真落实"三三制"工作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招商机制,组建了6个招商分局,聘请了38名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局副局长,发挥了以商招商的优势,加大了"点对点"招商力度。2013年,全县引进并开工建设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06.5亿元;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41个,到位资金6.76亿元。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商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措施育产业,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建设了太美和希森马铃薯加工、恪青蔬菜加工、冷山糖业甜菜加工、奥淳酒业粮食加工、大北农生猪养殖、中谷奶牛鲜奶加工"七大龙头",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田间地头变成了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专用薯7万亩、脱毒种薯6万亩;蔬菜 ·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公共经济学论文题目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中国经济发展(中英文)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紧跟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完成了诸多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例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快捷,出行选择也多种多样,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学校硬件设施更加优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愈趋完善,他们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再加上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安享晚年。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政策牵动着世界的一呼一吸。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为中国经济喝彩。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e can see that our economic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e have made big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under the lead of our party. There are countless programs making benefits for common people, such 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have easier access to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in daily life, and we have more choices when traveling. Every child can go to school and get an education in better school facilities.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ir tuition fees with proper assistance. Old people have assurances no matter where he liv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ir life with the reformed social safety ne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eps on improving, and we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orld economy. Joining in the WTO, our economic policies control the breath of world.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make the world give u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a wor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and has made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s. I believe that the tomorrow of our economy will be brighter 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effort.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中国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 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 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 2013年春季学期 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 上课地点:理教314 任课教师:李力行 联系方式:lilixing@https://www.docsj.com/doc/6511964915.html,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 20%-出勤与课堂参与; 25%-文献报告(1-2次); 25%-审稿报告(1篇); 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 课程提纲: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 1.3 Application to China 2. Expenditure 2.1 Social security 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 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 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 阅读材料: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 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尤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成为华夏文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宋代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葛金芳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①。 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学术界成功颇多。有关论文、著作数量十分丰富。有关的论文如《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②、《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③、《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④等,相关著作有漆侠的《宋代经济史》⑤,以及和邓广铭合编的《两宋政治经济问题》⑥等。另外,在古人留下的文章和著作中,亦能对宋代经济状况有个直观了解。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⑦、洪迈的《夷坚志》⑧,除此之外,日本人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⑨等都可做参考。 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下面我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三个方面对宋代经济发展做简要介绍。 一、宋代的农业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耕地面积是经济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宋代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商品化程度提高。厉文君在《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一文中将宋代农业与唐代做了一系列的比较,介绍到:“宋代国土小于唐代,但由于围田、 ①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年第1期 ②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 ③徐志新《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 ④易彪《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3期 ⑤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⑥漆侠、邓广铭《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库全书本 ⑧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

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950~1952年),就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超过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稳定了市场物价,较大改善了人民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取得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一是管制或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首先是把帝国主义对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和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对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约1000多家),由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冻结了我国在美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我国政府宣布管制其在华财产;而其他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由于过去依赖的特权不复存在,其经营难以为继,有的放弃经营,有的被我国作价收购,这些被管制和收购的帝国主义企业成为了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当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国家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从而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并转变为了国营经济。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工业企业2858个;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所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雍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第2版 2. 《公共经济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赵建国、吕丹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3月第1版 3. 《公共部门经济学》,理查德﹒G﹒特里西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1版 4. 《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著,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3月第1版

(二)阅读文献 第1章:《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齐守印,《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第2章:《权责发生制视角的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评述与优先议程》,王雍君、谢林,《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周碧华,《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2期 第3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沈满洪、谢慧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与新思考》,夏永祥,《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邹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陈振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章:《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程启智,《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张曦,《管理学刊》,2011年第5期 第6章:《公共支出的结构性特征与社会契约形式的转变:一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李钧,《南方经济》,2017年第6期 《中国式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郑尚植,《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张东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大国转型增长与供给侧发力策略》,何代欣,《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9期 第8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王延中、龙玉其,《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公共经济学发展综述

马骁等/现状与未来:国内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马骁、冯俏彬/西南财经大学日期:2010-11-8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国外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情况,分析了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我国公共经济学近期研究重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经济公共支出公共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大有锐不可挡之势。系统梳理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路径、现状,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公共经济学的建设。本文将在综述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研究重点。 一、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标志着公共经济学的形成。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这部经典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这一词语。随后,在1964年和1965年,他又以法文和英文分别出版了《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理论概述》和《公共经济学》,直接把“公共经济学”用作书名,他也因此被称为“公共经济学之父”。在马斯格雷夫之后,斯蒂格利茨、费尔德斯坦、布朗、杰克逊、阿特金森等人相继出版的著述都开始把财政学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1966年开始,又有了在公共经济学名义下召开的定期会议和阿特金森主持的公共经济学会及会刊,1972年,美国《公共经济学杂志》出刊。在此之后,公共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水平的公共经济学著作也不断涌现出来。 (一)历久弥新的税收理论与应用研究 自亚当·斯密以来,税收始终是财政学领域的第一重要问题。马斯格雷夫以前,对于税收的研究主要是文本性的、描述性的,如税收原则、税收职能等,正是马斯格雷夫第一次将标准的经济分析引入税收研究,分析了税收的局部均衡、税收激励、税收的经济效率以及对买方卖方行为的影响,以至于后人认为其《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更像是一本标准的价格理论书籍”(马丁·费尔德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中国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差异也愈趋拉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都明显的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山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不用谈达到小康水平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从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科学。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事实上因为法律建设上的缺失,一些罪行没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作依据,使得违法犯罪者钻空子,以不正当途径敛财,危害社会利益。总是要在悲剧发生过后才来组织立法,这就加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

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